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00277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00277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00277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00277复习资料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主张行政和政治分离开来。威尔逊特别提出,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同于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应该研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行政活动。

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代表人物:古立克——“七功能说”)

美国学者古立克认为,行政是由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七功能) 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行政活动: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重点)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重点):(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

1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

1、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很重要分支学科,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

①从学科分类来看,公共管理学是一级学科的名称,行政管理学是二级学科的名称,公共管理学包括了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只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②从研究范围来看,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既有政府组织,也有非政府组织,或称非政府公共机构,或称非营利组织,或称第三部门。而行政管理学仅仅研究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前者的研究范围大于后者的研究范围,后者的研究范围仅仅是前者研究范围的一部分。

2、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因此,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全应用科学。

①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②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③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④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重点)

四、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行政环境;

3、行政权力;

4、行政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

6、行政管理事务;

7、行政管理行为;

8、行政管理过程;

9、行政管理方法;10、行政管理规范;11、行政绩效评估;12、行政发展。

五、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

1、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2、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

4、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西方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发展)。

5、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威尔逊的《行政研究》(1887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威尔逊——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二、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分离。)

三、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

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①美国-伍德罗?威尔逊:《行政研究》-提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最突出最显著的部分,须重视研究。

②美国-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现点。政治是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是国家意志的实现。

③美国-怀特:《行政学导论》-把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

④法国-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过程理论提出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和14项原则。

⑤德国-韦伯:《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提出官僚制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官僚”权威的不同形式:魅力权威、传统权威和理性权威。

⑥美国-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管理科学的新时代,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思想包括:①工作方法标准化思想;②管理职能专门化的思想。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①行为科学学派: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梅奥:“霍桑”实验(提出“社会人”理论假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②决策理论学派:以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为代表。《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指出管理就是决策,提出了所谓的“满意”决策准则,其理论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代表还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和埃佐尼的综视(混合扫描)决策理论。

③系统理论学派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希?冯?贝塔朗菲创立了一般系统理论,强调从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客观事物。(系统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①里格斯-行政生态理论;

②卡斯特-权变理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①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政府是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构。公共服务不应只考虑投入,而且更应重视产出,重视服务质量。

②政府论理理论:所谓“治理”就是“最少限度的国家”,“按照私营企业模式进行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③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公共行政必须回应公民的个性化的公共需求,认为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替公民办实事。

共同特征是:①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②提倡行政管理应由满足官僚政治需要转向满足顾客需求;③反对政府强制干预,倡导社会的共同自治;④不满意膨胀的低效率的政府,主张小政府、大社会;⑤要求从重投入、重规章,转向重产出、重结果。

四、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六、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有影响的著作:《行海要术》、《行政纲目》、《行政学总论》)

2、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行政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状况;

我国学者的行政学著作: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江康黎-《行政学原理》

3、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1986年行政管理学试点学校:武汉大学和郑州大学。1988年列入自考目录。1994年成立国家行政学

院。2001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生。

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理论——实践”(基本形式)的研究路线。

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也称为实证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①规范方法——优点:有助于探讨行政价值;有助于建立系统的行政学术规范。

不足:对行政管理实践研究不够具体,它所建立的所谓具有普遍意义的行政原则并不适应各科不同的行政环境。

②经验方法——优点:强调对事实的客观把握,这应该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前提。

不足:表现在它放弃了对事实后面的规律性的认识,因而其理论不可能是深刻的,主张“价值中心”本身就不符合事实。

③案例方法——优点:有助于研究者和学习者通过个案了解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工作程序和动作方式。

不足:对普遍规律的把握仅仅具有对个别事物的分析是不够的,它还离不开对象和概括这些思维。

④比较方法——优点:通过“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和“纵向比较或两时性比较”找出共同点(共同规律)和不同点(特殊性)。

不足:不管是外国的行政管理经验和理论,还是我国历史上的行政管理经验和观点,都既不简单地全盘否定,也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必须对它们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重点):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重点):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

相关性与综合性:一方面,构成行政环境的各种因素之间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与相关性有关的一个行政环境是其影响的综合性。各种构成因素产生的影响力也许会体现在:①性质上;②方向上;③程度上。

层次性:①就环境系统的结构而言,环境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不同层次及结构的多层系统。②就特定行政系统而言,不同行政环境因素对该系统产生作用的直接或间接程度一般也有所差异。③就影响的规模或影响的力度的大小而言,行政环境因素之间也往往表现出层级性特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人造行政环境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三类。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宏观行政环境就是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局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

特定行政组织的办公环境、人际关系、组织士气等属于微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涉及空间与时间范围较为狭小、短暂,往往存在或发生于行政行为主体感官范围之内,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更为真实、直接与实在。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四、行政生态模式(重点):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

弗里德·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

1、融合行政模式(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这种模式缺乏专业化分工,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2、衍射型行政模式(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行政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体系。

3、棱柱型行政模式(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呈现出由融合型向衍射型模式过渡的趋势。

五、雷格斯过渡型社会行政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的专业化分工;②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完成;③行政制度不能起到应有

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成为摆设,形同虚设。

◇根据行政系统的层次性特性,美国行政学者雷格斯才得以运用生态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行政体制问题研究。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翰?M?高斯。1936年发表《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1947年发表《公共行政学之我见》,明确指出:研究公共行政,必须研究它的生态问题。

第二节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的含义:是能够对特定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活动、行为方式以及制度规定的统称,是特定行政系统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力量与经济活动方式的总和。

二、经济环境的构成:1、经济力量;2、社会经济结构;3、经济体制;4、科技发展水平。

三、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重点):

1、经济力量。

①由于特定社会的经济力量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也决定着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②经济力量还包括或者说决定着特定社会的国民财富总量,这也就意味着,它还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决定着该系统可能的职能与组织规模。

2、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对行政系统的影响:①实质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

②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参与维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③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主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④行政系统功能与组织结构的分化程度强有力地制约或提高整个社会系统专业化发展的程度。

3、经济体制。行政系统对经济体制进行积极的改造:①有些国家特定经济体制的确立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政体制的结果,或者说是通过特定行政体制予以实现的;②当今各国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运行方式、运行手段。

4、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①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制度化保障,也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

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对行政系统结构产生巨大冲击。③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又会对行政权力的配置、形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相适应的以及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

四、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受限市场模式”是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的特征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市场体制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赶超战略”。

◇我国存在受限市场模式的表现:①价格双轨制,即大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但有少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所谓基本物资,基本能源及产品仍实行国家定价。②全国市场的分割性“原因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

五、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表现(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1、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

3、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但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

4、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第三节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政治环境系统就是由: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政党运行机制等不同层次和具体不同重要性程度的多层结构构成的一个行政环境层级系统。

◇在政治学领域,美国学者阿尔蒙德首先较为系统地提出“政治文化”这一类似概念。

一、政治环境的含义:

指处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

二、政治环境的构成:(狭义和广义的区别在于:是否要把法律制度包括在内)

1、狭义: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

2、广义: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

三、政治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重点):

行政系统影响最为明显或最为重要的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实际运行状况;②政党制度;③社会团体发达程度;④社会流通性。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国家权利组织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包括狭义的政体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某一层级政府内部国家权利在立法、司法与行政等权利机构之间的配置方式及其制度体现(实质上是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形式及其制度体现);(2)包括国家结构形式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国家权力在不同层级之间的配置关系及其制度体现(实质上是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形式及其制度体现)。

◇当今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是:①在纵向上分为联邦制与单一制;②在横向上分为分权制衡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体制。

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广义的政党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1)是现实中的政党政治格局及其运行情况;(2)是指经同由法律规定或实际形成的,有关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尤其是执政与参政的方式、方法与程序等方面的制度性规范体系。

政党制度通过三种途径对行政系统施加影响:

(1)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3)最重要的,是政党的执政功能,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社会团体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1)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

(2)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

雷格斯认为,社会组织分为两类:

(1)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如家庭、家族;

(2)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为团体,统称为社会团体(社团)。

社会流通性:指的是社会有无参政的渠道,渠道的多寡以及渠道的畅通与否。参政渠道越多,通畅性越好,则民众参政的可能性和说社会流通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公共权力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其本质通常被认为是还权于社会,实质上主要还是还权于各种社会团体组织。

◇雷格斯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美国社会学者帕森斯认为,一个社会组织可以被看成是由策略、管理与操作等三个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代名词是:社会流通性。

四、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建立与各级政府直接相对应的,严密的层级节制型组织系统直接对行政系统的组织、认识、行政活动。直接领导行政决策的制定实施监督与控制的全过程。

间接影响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国际各种国家权利组织与政治机构来影响行政系统的组织及运行过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因此,从制度层次来看,各级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直接构成行政系统的重要环境制约因素。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二十余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政府对社会管制的放松,社会公众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成立各种共同利益团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社会公众为其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各种社会团体,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的目的正是想引起某些部门的注意,这表明现代意义的社会团体已经对我国行政系统产生影响。

第四节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行政文化的含义:是指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的总和。

二、行政文化的构成:

根据文化的发生与存在形态,把政治文化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与评价取向性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认知结构可分为:①形成原因、②功能结构、③运行规则和方式、④行政公共关系。

三、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行政管理的影响

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①行政价值文化、②行政功能文化、③行政运行文化、④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1、行政价值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解释公共行政系统在特定环境中的存在价值。

◇公共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价值取向主要模式有: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法律本位的法治模式。

2、行政功能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功能结构观的形成既会对特定功能结构的公共行政系统起着精神支持与维护作用,又是新型功能结构模式得以建立与存在的思想前提。

3、行政运行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使公共行政行为更为周密、科学、规范、稳定。

◇行政运行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公共行政系统基本运行规则及其基本运行方式的确定。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在与现行公共行政系统的内在属性相适应时起到巩固和维护作用,在其它情况下,它本身会发生本质上的变更。

◇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类型可分为:传统型(没有意识、不想意识)、服从型(存在强烈取向)、参与型。四、在行政功能文化方面有哪两种代表性的文化观念?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和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政府是全能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总揽所有社会事务。其二,政府机关也是全能的,或者说是功能普化的。

有限公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认为,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同时政府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力,承担特定的责任。

五、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服务向型行政文化的萌芽、成长要求行政组织以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改善人民经济文化生活为基本功能与价值取向。它的兴起,将对在管制型行政文化观念下建立起来的现行行政体制产生巨大冲击,要求行政系统在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各个方面做出相适应的变革。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在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之后,而且还朝着日益细分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相应的,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也就是有限政府观与专业化倾向日益在现行行政文化体系中越来越占着主导地位。这必定要求我国行政系统结构,尤其是其功能与组织结构进行相适应的变革与调整。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前,占主流的行政运行文化模式基本上是自律本位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本位型行政文化正在逐渐形成。十五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宏伟蓝图,便是法律本位观逐渐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主导地位的有力明证。这种新型行政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的产生与形成,既是我国现行行政组织实现法制化的理念前提,也是我国行政系统得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依附服从型行政观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官僚专制体制下的行政文化的一大特色。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与发展,人们的自主观念、权利意识、责任感与参于精神也日益增强,自主参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将越来越在我国行政文化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章行政权力

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

一、权力的含义: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权力主体能够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或控制的一种力量。

二、权力的几种类型:

1、从权力特性,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也可称为主权权力和派生权力)。

2、从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权力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三、行政权力的定义:

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四、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意志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行政权力的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是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

五、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

行政权力的产生: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行政权力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统治者的意志。

为行政权力的产生提出了现实可能性的是: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分工的形成;②专职管理者的出现。

行政权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1、传统行政权力:传统行政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缺乏法治的主要表现:A、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B、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C、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D、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E、行政人员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2、现代行政权力(特点):A、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B、行政权力为法理型权力。

六、行政权力的来源(重点)

1、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人民群众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是由现代民主政治理论所支持,并为一整套政治法律制度所保障。

2、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是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

(2)诱导力。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引诱行政权力客体服从管理。

(3)组织制度。行政组织结构极其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行政主体可依靠层级性组织结构,通过强制或诱导,要求下级服从。

(4)信息。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

(5)个人因素。个人的品德、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都可以构成一种影响力。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特性及其价值取向

一、行政权力的特性(重点):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

行政权力具有一般国家权力的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性:

1、公共性:行政权力存在于公共领域,以对公共事务的处理为内容,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2、执行性:从法理上讲行政权力属于派生性权力,它必须执行赋予其权力的公民或国家民意代表机关的意志,使政治意志具体化并付诸有效实施。

3、有限性:指行政权力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约束和限制。

(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①政府在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不能无节制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不能肆意、专断地使用权力。②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程序,必须按照法律预设的方式、方法步骤进行。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相比,行政权力带有策略性和手段性。

◇现代民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有:以权力限制权力、以权利限制权力。

◇明确提出“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的学者是:恩格斯。

二、行政权力价值取向的含义:

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它的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行政权力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持社会稳定,②维持社会秩序,③使对立的阶级能够和平相处,④避免相互冲突造成两败俱伤。

◇在工业社会,行政权力的主要目的是:①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②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③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公共利益作为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的体现:(公共利益的归宿是:普遍的个体利益)

1、行政权力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

2、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动作过程就是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行政权力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从以前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受益”关系,政府社会创办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等公益事业,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幸福的生活环境。

3、行政权力运作过程贯彻公平原则,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进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其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实行公开和透明行政,也有利于公众参与管理,加强公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增强行政权力主体的责任感。

四、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基本原则:权力等于责任)

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关系,表现在: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第三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

一、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

根据国家整体与部分,即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形式而论,在当代有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两种对应的形式。

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

单一制主要国家:英国、法国、日本。

联邦制主要国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单一制政府中央集权的手段:立法控制、行政控制和财政控制。

二、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1、以美国为代表的联邦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经历了由分权到集权,再由集权到分权。

(1)由分权到集权(20世纪30年代以后——60年代初):①20世纪30年代后,罗斯福总统为摆脱经济危机,主张“合作联邦主义”,联邦政府权力逐步扩大,州政府权力相应缩小,主要通过实行分类补助、管制及无预算的项目三种方式将触角伸向州与地方政府,强化对州的控制,从而实现联邦的目标;②20世纪60年代初,约翰逊总统提出“创造性联邦主义”,使“合作联邦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表现在联邦对地方的财政控制加强,补贴数额急剧增长,并由补贴直接给州政府发展到直接给州以下地方政府,甚至私人组织。

(2)由集权到分权(20世纪70年代——至今):①20世纪70年代后,尼克松主张权力下放的“新联邦主义”;②20世纪80年代,里根积极推进“还权于州与地方”的改革,发展了“新联邦主义”,其核心内容是:分享财政,分担供给公共服务的任务,分享政策制定权力。

2、单一制国家,开始向地方自治的准联邦制转变。

◇英国1997年工党上台执政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大规模下放权力。采取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地区实施自治,将地方行政权交给新成立的地方议会和由直接选举产生的地方行政长官。英国的权力下放强调的是:①权力的分享而不是分割,②地方的主要角色是治理而不是执行或管理中央制定的政策,③建立中央与地方的“伙伴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

◇20世纪80年代,法国地方分权改革的主要内容:①调整地方行政体制,大区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省及大区的地方事务决定权由中央任命的省长及大区长官手中转到了民选产生的省或大区议会议长手中,中央及其在地方的代表对地方议会决议的监管权也被取消;②扩大与明确划分地方行政权,许多过去由中央负责的涉及地方利益的事务改交地方管理;③向地方提供行使其新职权的必要物质手段。

三、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略)

1、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没有走出“一统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主要体现为“两收两放”):①第一次起伏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②第二次起伏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

(2)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宪法赋予中央政府广泛的行政职权,而地方政府职权无明确划分。

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①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财权和事权(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②地方推行市管县体制,突出中心城市作用,赋予一些地区政府经济“特权”。(建立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一些大城市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宪法对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作了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依然模糊。

五、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重点)

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发达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必须改变过去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们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宪法》明确规定中央政府的专有权力有:①外交,②国防与军事,③统一度量衡,④航空、铁路、邮电通信管理,⑤国家货币管理。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权力主要有:①保护人权与公民权,②实施社会保障,③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④维护社会治安。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①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划清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各项支出责任;②科学地配置中央与地方税源;③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缓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缩小地区间差距,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①加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对地方权力的监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非过去的行政手段和人事手段;②健全和完善地方选民自下而上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控,选民通过民意代表机构、社会舆论等监督和制约地方行政权力,保证行政权力切实体现公共意志,为公共利益服务。

第四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

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功能作用。

行政职能的两种基本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二、行政职能的特点:1、执行性;2、整体性;3、多样性;4、动态性(重点)。

1

现为执行国家意志的管理方法方面的职能。

2、整体性:政府行政系统和行政行为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行政职能必需反映社会的需求,是整个社会职能系统的一部分。从国家机构系统来看,行政系统又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同时行政系统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国家的行政职能内容涉及行政系统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因此理解行政职能,既要从行政职能的各个部分去认识,更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理清行政职能与外部环境之间、行政职能与国家立法与司法职能之间、行政职能各领域和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把他们简单的割裂开来。

3、多样性:行政职能系统结构极为庞大和复杂。从静态上分析行政只能广泛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性质上分析可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从运行过程上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事、指导、协调、控制等环节;从层次上分析可有高、中、低层次之别。

4、动态性:行政职能的内容、范围及活动方式源于国家的性质和社会的需求、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行政职能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国家性质发生变化,必然引起行政职能的相应变化;(2)社会形式任务发生变化,行政职能的主次也一次发生相应转移;(3)随着社会环境和各种体制的改变,行政职能的某些具体功能会发生根本性变革;(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日益丰富多彩,行政职能也会增加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1、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行政职能反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实质内容,指明政府活动中基本的、主要的工作。

2、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行政组织不是任意设立的,其确立的根本依据是行政职能。一方面,只有以职能为基础来认识行政机构,才能科学的确定行政机构的地位、作用及规模大小,才能合理的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完备、运转协调的行政组织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行政职能也会发生变化,行政机构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3、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行政管理过程的职能活动,有利于把握行政管理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加强薄弱环节,纠正偏离组织目标的行为,保证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动作,充分发挥管理过程中各项职能的作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和科学化水平。

4、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行政职能,对于理顺职能关系,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各项职能的作用,促进行政管理和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发展(重点)

政府职能演变的三个时期:弱势政府时期;强势政府时期;有限政府时期。

◇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是自由经济制度的三要素。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为弥补市场缺陷,都加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①加强社会保障职能;②加强环境资源保护职能;③加强教育科学文化管理职能。

一、弱势政府时期(守夜人政府时期):

政府的职能仅限于保护社会免受外敌侵犯;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强制,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保护公共设施。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政府干预基本属于约束型的。

1、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2、意义:

积极意义: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消极意义: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强势政府时期(积极干预时期):

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通过增加公共投入以刺激消费。主要措施(1)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指导社会消费倾向;(2)实现积极的公共财政和金融政策;(3)举债支出,即政府举债投资公共事业和弥补预算赤字,借此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总量。

1、特点:

(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B、兴办国有企业;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D、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2)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西方国家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

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B、使用计划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D、采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2、意义:

积极意义: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

消极意义:出现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

三、有限政府时期:

1、新自由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自由市场制度及与其相一致的私人企业制度,是人类现阶段可能选择的最好的制度,而个人自由度是自由市场制度及私人企业制度存在的基础。(2)政府解决市场缺陷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是进一步明晰产权,而不是进政府干预。(3)受到充分体现自由精神的法律保护和约束的、私有制条件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基本准则。

◇否定凯恩斯理论,提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派有:①哈耶克、罗宾斯—自由主义伦敦学派;②拉弗尔、费尔德斯坦——供给学派;③卢卡斯——理性预期学派;④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

2、发展趋势:(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A、政府业务合同出租;B、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C、公共服务社会化。

第三节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我国政府形成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系。

一、规制的含义:

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1、集中计划管理。2、微观直接管理。3、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三、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全能主义”职能模式)

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4、容易产生腐败。

四、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

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

五、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重点)

1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六、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重点)

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职能重点的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职能关系的转变。

1、职能重点的转变: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职能关系的转变:(重点)

(1)①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改变过去中央和上级过度集权问题,实行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适度分权,做到权责相一致,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分工的合作关系;②坚持有利于维护国家政令统一,防止地方割据,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③既要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有利于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理顺政企关系:①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②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③实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责,维护所有者的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①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从过去以所有者、计划者的身份去直接管理“私人物品”生产的职能中退出来,加强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②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把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实行政企分开;③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者功能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

(5)、理顺政府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关系:①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分工,划清职责;②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的地位、作用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方式,使各部门行为有章可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③完善协调机制,由于现实中各部门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即使最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职责交叉,因此需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机制,解决矛盾和纠分。

七、政府对自身职能进行调整,这些调整的内容主要有:(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调整的内容?)

1、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一方面,政府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政府权力将部分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国际组织中去。政府自身则朝着信息化、电子化、弹性化和缩小化方向转型。

2、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政府必须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对涉外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安全和国内的政治稳定。同时,政府还应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体系。

3、政府需要增加新的职能。政府在完善和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跨地区的全国统一市场,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八、行政审批制度的含义:

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或制度之一。

大量减少不必要的政府行政审批,实行限时审批、电子审批、阳光审批,加强了对行政审批的监督,既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又减少了行政审批中的腐败现象。为了进一步巩固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全国人大在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政府行政职能的范围与方式已经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

一、行政管理机构:

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等。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重点)

1、合法性:法律赋予,依照法律行使。(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征,也是权威性的来源)

2、主体性:行政管理机构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职能的主要载体,在行政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

3、系统性: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的系统。

4、权威性:国家权力是一种政治统治权力,也是一种社会管理权力,立法权是这一权力的核心,而行政权力则在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具体管理。

5、执行性和管理性:现代行政管理机构大都是立法代议机构的执行机构,执行后者通过的各项法律和法规。

三、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种公共管理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政治管理等方面。

2、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二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及其类型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与产生方式的总称。

二、现世界上几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1、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代表国家:英国。还有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

2、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代表国家:美国。还有阿根廷、巴西、墨西哥)

3、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代表国家:法国的第五共和国、芬兰、冰岛、葡萄牙)

4、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部长,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代表国家:瑞士)

5、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国务院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三、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重点)

1①领导机制;②执行机构(又称为职能机构);③监督机构;④咨询机构(又称为参谋机构);⑤信息机构;⑥辅助机构(又称为办事机构);⑦派出机构。

2、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区分为:①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②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③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④独立机构或准行政管理机构。

第三节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

二、行政管理设置的基本原则(重点)

1、适应性原则:

适应社会向政府提出的要求,这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

2、协调性原则:(做到协调的条件:①要求机构设置要统一;②领导指挥要统一。)

3、权责相称原则: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权责体系,权力和责任是任何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其必须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

4、精干高效原则: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就是要高效率地执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追求行政管理高效率。

5、法制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必须由法律赋予。

三、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重点)

1(由行政环境变化而导致机构变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导致机构变革。设置行政机构必须考虑的因素:①经济环境;②政治环境;③国际环境。)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需考虑以下因素:①行政管理本身的需求;②现有机构的惯性;③环境的适应性;④自身的运转协调;⑤设置的合理性;⑥设置的合法性;⑦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职能定位、人财物的分配;⑧官员的升迁和人员的安排。)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由立法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关键是人、财、物的组合)

四、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1、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变更或者合并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人代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2、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3、省、自冶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请国务院批准,最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自制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

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5、省、自制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他的派出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立,在上级政府批准的编制总额内,由各工作部门报请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五、行政管理机构编制(重点)

[广义]行政管理机构的编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①组织机构;②人员定额;③职务名称;④工作量;⑤工资标准;⑥经费额度。[狭义]是指:①人员定额(数量限制);②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职务、职级人员的比例关系)行政编制具有经济、组织和法律三方面的意义,对行政管理机构来说,行政费的预算、收入等均以编制工作基础。同时,行政管理机构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而各种人员组织起来,也是通过编制工作具体体现出来的。编制工作又是根据国家计划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所以一经确定具有法律的权威。

行政编制的管理机构:①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②英国——财政部编制局;③日本——行政管理厅;④中国——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属县以上地方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编制管理: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1、行政编制管理的特点:①集中程度高。②综合性强。③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的存在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2、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

(1)、职能管理:职能是组织机构得以设立的依据和基础,也就是说机构只是职能的载体。①、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②、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制订具体方案。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④、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其它职责分工。

(2)、机构管理:①、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规模。②、划分机构的属性。③、对机构规模的管理。

(3)、人员编制管理:①、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②、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③、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重点)

一、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含义: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就是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

二、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外部因素:①经济体制的转变;②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③社会发展程度;④国际环境的转变。

2、内部因素:①机构过度膨胀;②人员素质不高、弱化(原因: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三、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的共同目标。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国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目标的具体内容: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四、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途径主要有:①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定位,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

②压缩社会福利项目,放松对企业的规制;③行政机构分权化改革;④行政机构设置析社会化,主要是机关后勤部门的社会化;⑤公共机构的非国有化,将原来的一部分行政机构转移出政府机构的序列。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负责行政执行的组织和制定政策的部门相分离以及提高执行单位的管理自主权。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又表现为政府行政机构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表现:①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②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减少常设机构的数量,通过临时机构来实现政府职能目标。

五、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

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

1、从1982年开始,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

2、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是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

3、1993年的机构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4、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对国务院各部门的内设机构进行精简,由40个压缩为29个)。

5、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主线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六、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5、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

第一节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与类型

一、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重点)

狭义的行政管理事务:指行政机关的后勤事务。

广义的行政管理事务:指政府所管理的一切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行政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公共事务,以及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切公共服务。

二、正确理解行政管理事务的意义:

1、它能够比较全面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内容;

2、它能够比较准备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对象或内容。

三、行政管理事务的类型:

1、按层级划分:高层(中央、省)、中层(地级市、州)、基层(县级以下)行政管理事务。

2、按性质划分:宏观(行政领导)、微观(日常)行政管理事务。

3、按关系划分: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政府外部的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三、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就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维持自身组织活动所从事的所有管理事务。可以从以下三点来正确理解。

(1)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是特指政府自身组织活动所从事的所有管理事务;

(2)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是为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服务的;

(3)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处理得当与否,是决定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因素。

四、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可以从以下三点来正确理解。

(1)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第一,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不是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而是存在于政府之外而又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事务。第二,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不是私人事务。

(2)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的事务。

(3)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处理行当与否,是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节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

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人事行政管理;财务行政管理;后勤行政管理;机关行政管理。

一、人事行政管理(重点)

广义的人事行政管理:指政府人事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各类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管理。

狭义的人事行政管理: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

1、人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

(1)计划组织:中心内容和主要任务是对行政系统的人才需求和可供选拨的人才资源之间的关系实行宏观调控。

(2)使用开发: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对行政人员进行合理的使用的积极的开发。

(3)激励和监督: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但这种强制又需要辅之以一定形式的诱导和激励。

(4)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人事行政管理上述内容必须通过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2、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内容分四个方面:(1993年国务院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理》)

(1)职位分类制度:一种是品位分类,一种是职位分类。

(2)新陈代谢制度: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3)激励约束制度:有关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轮换、回避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4)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二、财务行政管理(重点)

财务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政府、管理者等行政主体对政府行政管理或单位微观管理中的资金收支的管理活动,是行政主体行使与法定的事权相配套的财权,规范和监督资金的收入、保存和支出,支持和保障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运行,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创始人是19世纪的斯坦因,1927年美国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

财务行政管理事务包括:

(1)预算管理:指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各级代议机构通过的有法律效力或权威性的文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内容包括:①预算编制。②预算执行。③决算管理。④预算外资金管理。

(2)会计管理:政府有关职能门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目的是规范各单位的会计事务,使财务功能和行政管理的其他功能相协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有:①对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②不得随意干涉会计组织的业务工作,确保会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使其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

(3)审计管理: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产,监督财政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的行为。

审计对象包括:①纳入预算管理的国有金融机构;②企事业单位;③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有关单位。

审计管理内容:①预算审计。②预算外审计。③金融审计。④国有资产审计。⑤国家建设项目审计。

⑥社会保障审计。⑦外国援助或货款审计。

三、后勤行政管理

后勤行政管理的含义:指为合理组织和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工作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的一系列管理事务。

包括几方面:

(1)物资管理:机关物资设备种类很多,多便于管理,通常分为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三大类。

①日常管理:包括计划、采购、验收、登记、检查、评比等方面。②使用与维护管理。③检查与检修管理。④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2)生活后勤管理:指解决与机关工作人员生活起居有关问题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机关正常运转。

(3)机关环境管理:包括机关办公场所内的各种场地、道路、建筑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环境绿化和各类标识。目的在于为机关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有序、整洁和优美的环境。

(4)服务后勤管理:指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而从事的相关管理活动。

(5)接待工作管理: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

四、机关行政管理(重点)

机关行政管理的含义:指为机关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的活动,主要是对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程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

主要包括:

(1)会议管理。有效提高会议质量的主要措施:A、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B、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包括会议规则在内的一整套会议制度;C、科学、有效、充分地做好会议准备工作;D、严格控制会议人数、不允许无关人员与会;E、保证会场秩序;F、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会议效率与质量。

(2)机关文件工作管理。文件工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①使文件工作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确立最佳组合关系;②使文件工作构成要素的流程有序、有效、顺畅、快捷,相互间取得最佳配合。

文件工作构成要素的主要管理内容:A、重视并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B、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各种设备工具、材料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降低消耗。C、确立成本观念和制度,合理使用资金。D、充分发挥时间的利用价值,科学安排时间。E、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加工、系统整理和存贮有关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

机关档案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A、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相应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B、全国各级各类机关工作均受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监督和检查。C、对具体的档案工作管理分级、分类、分专业进行,实行条块结合。D、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应当保密的档案,由其所有者保管,但在保管条件恶劣或由于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时,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代为保管,必要时可采取收购或征购方式。

机关信息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A、确立组织保障、建立信息工作机构;B、制定信息工作标准和计划,并组织和监督实施;C、规划信息网络,并组织和监督其运行;D、对数据库、信息库的建设进行规划,确立其构成规则、运行和使用规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E、进行检查评比、督导其建立健全制度标准,总结推广经验的等方式,指导下级机关的信息工作。

(4)保密工作管理。A、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B、坚持原则,保证知密不失密。

(5)信访工作管理。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A、在体制方面,确定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信访工作机构,在信访工作中实施科学分工,建设信访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规划信访工作程序。

B、在监督控制方面,明确对信访工作的监督控制责任。

C、在协调关系方面,协调信访工作所涉及的多方面利益关系:调整计划目标,调整政策,调整内部关系、外部关系,调整工作节奏等。

第三节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经济行政管理;政治行政管理;文化行政管理;社会行政管理。

一、经济行政管理(重点):宏观经济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资源、环境和城乡建设等事务。

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或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微观经济:指单个经济单位如个别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变量。

1、宏观经济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宏观经济行政管理事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总量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

①制度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或法规如货币政策。

②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和相关决议,促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③在必要的时候直接通过行政干预,来达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如直接对银行货币问题和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等。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①总量调控;②结构调控;③规范性调控。

2、工商行政管理: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

3、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相关机构对国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增值等一系列宏观管理活动。(目标是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两大目标的协调)

国有资产形成的途径:1)由法律认定形成的国有资产。2)由资本金及其收益形成的国有资产。3)由拨入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4)由馈赠形成的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主要三种形态: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

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一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二、政治行政管理:国防行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公安行政管理;外事行政管理;国家安全、民族与宗教等行政事务。

政治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1、国防行政管理:指国家军事行政机关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秩序的环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国家军事力量、军事机构、全体民众等进行管理的活动。

主要内容。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提出议案;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决定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和体制;并依照法律、军事法规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

2、司法行政管理:是以辅助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关培训干部,宣传法制,领导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事务之实施的国家管理活动。

主要内容:管理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工作和对违法分子的劳动教养工作,领导和管理轮训法院、检察院、司法新政部门的在职干部的工作,组织管理法制宣传,领导公证工作,办理公证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工作、法律顾问处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检查、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构的工作,考察、了解司法行政系统的干部、律师和公证人员,管理司法行政业务经费的计划、使用,监督公证、律师的收费,管理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活动。

3、公安行政管理: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二是提供社会服务。

4、外事行政管理:是政府为了正确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和维护世界

和平,通过制定和执行外事政策、处理对外事务以实现政府的外交职能的一项政治性事务管理活动。

主要内容:(1)国务院的外事行政管理从国务院这一层来看,工作主要有:①确立外交战略,总体把握外交方向,制定外交政策。②决定一些重大的外交事项。③对国务院下属职能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各部门关系,使我国对外事务能够妥善解决。④根据宪法、法律行使职责,实施对我国使领馆人员的任免权,进一步完善使节制度。(2)外交部的外事行政管理:①执行国务院决定的重大事项,对外宣布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加强中国与外国的信息交流。②对国际形势和各国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国务院制定政策提供材料和建设。③代理政府处理日常外交事务。④代表国务院或根据授权,归口管理有关的涉外事宜。⑤领导我国驻外领馆和有关代表机构的工作,呈请任免外部和驻外使领馆及有关代表机构的主要外交领事官员。

三、文化行政管理:1、教育行政管理;2、科学技术行政管理;3、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4、卫生行政管理。

文化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过程。

1、教育行政管理:以整个教育系统管理对象,以法令、法规为根本依据,对整个教育系统和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主要内容:①制定教育规划。②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③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

④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2、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所实行的宏观管理。

主要内容:①科技政策管理。②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③科技经费与科研项目管理。④科研成果管理。

⑤科技人才管理。⑥科技信息管理。

3、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指对文学创作、文化生产、体育运动及其服务和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以及文化与体育市场的管理活动。

主要内容:①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②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③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

4、卫生行政管理:通过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和条件,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活动。

主要内容:1、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2、妇幼保健管理。3、医政管理。4、疾病控制管理。5、药品监督管理。

四、社会行政管理(重点):1、人口行政管理;2、民政行政管理;3、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社会发展目标,对社会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过程。

1、人口行政管理:人口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有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以有利于人口因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总和。

主要内容:①户籍管理。②居民身份证管理。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④流动人口行政管理。

2、民政行政管理:民政行政管理是以服务便民为准则,为公民提供非商品性服务,以解决公民的各种困难,谋求福利的管理过程。

主要内容:1、建立配套机制。2、建立健全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3、整合社会资源。4、建立现代优抚安置制度。5、以服务为中心,优化民政工作体系,完善民政职能。

3、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由一定的政府机构组织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主要内容:1、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2、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

第一节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与基本类型

一、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重点)

管理行为:

目标而进行和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行政管理行为: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

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

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考。

二、行政管理行为的分类:

1、从行政层级分:中央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

2、从行政过程分: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督行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

3、从管与被管关系分: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行政沟通行为。

三、行政管理行为属于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沟通行为是群体中最基本的行为

1、行为科学中的管理行为学又称为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可以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

2、为什么说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是最基本的群体行为

(1)群体行为所要实现的目标是群体成员共同的目标。

(2)在群体行为中要实现群体成员的行动一致,就必须要有人进行指挥、协调的工作,即要有领导行为,所以,领导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最基本行为之一。

(3)由于群体行为不是一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多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行为,因此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行政管理行为主要有:①行政组织行为、②行政领导行为、③行政沟通行为。

◇行政管理行为与行政法学中的行政行为的区别:行政管理行为是从行为科学的理论出发所阐述的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是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行政法学是从法学角度出发所阐述的一个法学概念,是立法或执法的一种行为。

◇泰勒的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为了谋生而劳动的“经济人”。

◇较早将行政科学引入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美国-赫伯特?A?西蒙—《行政行为》。

第二节行政组织行为

一、行政组织行为的含义与特点(重点)

组织:专指由人组成的群体和集合体,专指为了达到共同目的,人们依据自身意愿结成的完整有机体。

行政组织的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

(1)行政职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职务、职责和职权等符合因素。

(2)行政人员:最活跃的因素,具有主观能动性。

(3)行政体制:这一要素决定了行政组织的运作形式。

(4)精神要素:构成行政组织的主观因素。

行政组织行为:指动态行政组织活动及过程,是指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包括行政组织的设计和维护、行政运行过程中冲突及其解决,以及对行政组织进行的改革。

行政组织行为的特征: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

二、行政组织的设计

1、影响行政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

(1)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目标是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也是其合法性基础;行政组织的职能由组织目标来决定。①目标是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也是行政组织的合法性基础;②行政组织的职能由组织目标来决定,职能决定职位、职权、责任、结构基本因素;③环境判断组织的生存状态如何。

(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规模、权力配置,运行机制等。

(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

2、行政组织的结构:是指行政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各层次之间所构成的权责关系的排列方式。

(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直线结构):反映上下层关系。特点:单一垂直领导、结构简单、权责关系明确。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职能结构):反映同级及各部门关系。由于行政工作日益复杂、组织日趋庞大造成。

(3)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优点:保证了每一层内部既能统一指挥,又能使指挥系统和职能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同时发挥行政组织的整体效能。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就是直线—职能结构。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及其关系: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多少层次的组织机构;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三、行政组织体制:是指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行政组织体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依照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来划分,可以分为首长制,又称独任制或一长制(美国)与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瑞士联邦政府)。

(2)、按照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可以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我国属集权制,兼容分权制)(3)、依照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来划分,可以分为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和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

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①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即考虑到了首长制的优点,也吸收了委员会制的长处。②在体制设计上,行政首长不仅有权召集和主持本级行政组织的常务会

议以及全体会议,而且在对有关问题作出决定时,是在充分展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③在运行程序上,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重大问题一般都要经过会议集体讨论,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决定。

四、行政组织中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重点)

行政组织冲突:是指人们用来描述发生在行政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由于目标不同、对事实的解释存在分歧、在行为期望方面的不一致以及利益方面的不一致等而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和攻击的组织行为。

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

1、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分为:①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②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③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2、根据组织冲突的功能划分:①功能正常的冲突;②功能失调的冲突。(根据时间、空间、态度、结果来分析)

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1)谈判;(2)调处;(3)服从权威。

如何管理行政组织冲突:①限制破坏性冲突;②促进建设性冲突;③刺激功能性积极的冲突;④充分利用和发挥冲突的积极影响,并控制其消极影响。

五、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1、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

(1)、在横向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

(2)、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

2、行政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趋势。

(1)、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

(2)、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

第三节行政领导行为

一、行政领导行为

领导:就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组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构成要素:1、领导者(具有的职位、职权和职责所决定);2、被领导者;3、客观环境。

行政领导行为:就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行政组织的行为过程。

行政领导行为的特征:1、统一性;2、权威性;3、服务性;4、综合性。

二、行政领导方式(重点)

行政领导方式:指行政领导在其活动过程中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

行政领导方式分类的不同标准:

1、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和程序划分:

(1)专断式。容易造成被领导者失去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主动性不高;对于领导者来说容易造成官僚主义。

(2)民主式。上下级关系密切,多方相关主体参与到决策中,具有民主性和开放性。我国的行政领导方式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的领导方式。

(3)放任式。缺乏严格管理,遇到问题容易出现上下级之间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的情况,不利于工作的任务的完成。

2、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来划分:(1)重人式;(2)重事式;(3)人事并重式。

三、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标而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理论、方法而形成的技能和技艺。

行政领导艺术包括:1、授权艺术;2、用人艺术;3、处事艺术;4、用时艺术。

1、授权艺术:授权是指由行政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享有在本职范围内的处理事务的自主权。

授权艺术的原则:①权责统一原则。②视能授权原则。③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④单一隶属原则。

授权艺术的方式:①充分授权。②不充分授权。③弹性授权。④制约授权。

2、用人艺术:①知人善任。②任人唯贤。③用人所长。④敢用新秀。

3、处事艺术:①行政领导者有条不紊地办事是一种艺术。②行政领导处事时应该当机立断,不得犹犹豫豫。抓好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平衡

4、用时艺术:①行政领导要运筹好自已的时间。②行政领导不要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

第四节行政沟通行为

一、行政沟通行为的含义与特点

行政沟通行为:是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

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

二、行政沟通的种类与基本形态(重点)

1、行政沟通的种类:

(1)、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可以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依照组织的层级设置或组织的权力路线,在明文规定的正式渠道里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是指不按组织中的正式沟通系统和方式进行的沟通,是一种不为官方正式承认的信息传递活动。

(2)、按照沟通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上行沟通(向上沟通):是指在行政组织中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反映意见、表达态度和程序。

下行沟通(向下沟通):是指在行政组织中,行政领导向下级传达组织目标、方针、规章、程序、通知等的过程。

平行沟通:即行政组织内部同级之间或者不相隶属的各单位之间的横向沟通程序。

(3)、按照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发信都向接受者发出信息,发信者与按受者的方向和地位不变,双方不存在任何反馈的沟通过程。

双向沟通:是指发信者和接爱者的方向和地位不互换,双方进行信息交流,得到信息反馈的沟通过程。

2、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①环式;②链式;③轮式;④Y式;⑤全通道式。

三、行政沟通的方式与过程

1、行政沟通的方式:①口头沟通(语言、声音);②文字沟通(文字、图片、符号);③非语言沟通(光、信号、声、体态);④电子沟通(传真、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媒介)。

2、行政沟通的过程:①、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②、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③、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④、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⑤、接受者接受信息。⑥、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⑦、接受者采取行动。⑧、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准确无误。

四、行政沟通中的行政信息

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标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称。

行政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2、时效性;3、共享性;4、政治性。

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

1、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

2、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

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

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重点)

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民主行政的发展;

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

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的应用WTO的要求。

第八章行政管理过程

第一节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与基本阶段

◇有关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起源于1951年美国学者D.B.杜鲁门——《政府之过程》。

一、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重点)

行政管理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

1、行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2、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

3、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2)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1)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3、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哲学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6)比较研究方法。 ※7、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8、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第一章 最新行政管理学(00277) 概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 课程代码:00277 第一章概述 1.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2.行政管理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3.【记忆】简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P37-38 答:(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行政环境(3)行政权力(4)行政职能(5)行政管理机构(6)行政管理事务(7)行政管理行为(8)行政管理过程(9)行政管理方法(10)行政管理规范(11)行政绩效评估(12)行政发展 4.【记忆】简述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是什么?p46 答:一、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理论——实践”(基本形式)的研究路线。 “实践——理论——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根本方法在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过程的具体运用。 二、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规范研究方法)。主要注重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的研究。着眼于建立行政管理学的学术规范,即一般理论和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些理论和原则可以对行政现象进行解释并对行政管理实践起指导作用。(p46) 2.经验方法(实证方法)。即行为主义方法,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即只注重对“是什么”的研究,而不关心“为什么”。 3.案例方法。是现代管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注重个别事例的特殊性研究。有助于通过个案了解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运作程序和运作方式,掌握行政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4.比较方法。通过对同一个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象(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如:2019年12月对美国和中国GDP进行比较;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或历时性比较)如:云南曲靖和昆明在2019年单身男女比例情况进行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共同规律)和不同点。 5.【记忆】为什么说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p39) 答:(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1组】 第一章概述 001.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英国的洛克首次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的思想。而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提出来的。 002.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或政策的制定,而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003.这是关于“行政”广义的一种理解。其一,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如美国的古立特;其二,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004.行政管理的特点: [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005.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1926年美国学者罗纳德怀特撰写了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927年美国学者魏洛比撰写了另一本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006.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00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 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管理的过程的中心 0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 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 理学,这也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其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 用和市场机制。 0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体方法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011.在我国,只有人民政府及其所领导的部门的管 理活动才是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 012. 1910年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出版了《社会与经 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 官僚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学的 创始人。 013.法约尔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功能理论,认为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01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其实质是强调公共行政是一种针对特定事件的特定行为,强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参与,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2组】 第二章行政环境 016.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 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00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整个行政017.行政环境按照环境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

行政管理学自考记忆重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记忆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

行政管理学重点、难点解析

郑州大学汪青松 行政管理学也称行政学,它是一门主要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它也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目,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好行政管理学,小到可使考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系统知识体系,以便适应行政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大到可使行政管理科学化、高效 化,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行政管理学的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愿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抓纲举自,宏观洞晓 总体把握课程内容是学习的有效捷径和关键所在,其利处便在于知晓课程的组成体系,这样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组合,在应试答题时就会左右逢源、前后呼应。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残篇断章的纷乱记忆。如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便具有四个“统一”: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规范性和适应性的统一,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的。并且随着开放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发展也呈现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等基本特征。据此,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整体结构上依现代管理基本要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它包括绪论、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这三章;第二部分是主体论,它包括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机关行政等四章;第三部分是过程论。它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等五个章节。第四部分是保障论,它包括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等四章;第五部分是目的论,它包括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两章。这“五论”、“十八章”是我们应该明晓于心的,是我们应该宏观把握的,是我们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基础。 二、全面复习,难易并重 自学考试的准备与复习,应全面而详细。难点、疑点、重点要深刻领会,但学习中的“盲点”也应足够地重视。所谓“盲点”就是指书中未划入重点考核要点范围内的和考生主观自认为“不会考”的知识点,一些考生往往会因疏忽大意而丢了本不该会的分,后悔不迭。其实自考的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中,往往有一些“偏题”、“怪题”,而重点和难点的比重在分值不变的情况下,形式和面目会有些变动。一些考生“走马观花”,对题审视不清,时常被那些看来似曾相识,实则乔装改面的题所蒙蔽,考后扼腕叹息。这均是不仔细、不认真、不冷静的缘故。对行政管理学的难易区分有三个次第层次:一是记忆,即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再现和表达;二是领会,即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知晓其区别与联系;三是应用,即能运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广大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全面并进,重点突破,点线结合,线面联通,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行政管理学课程阐述的内容来源于行政管理实践,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及其他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密切关系、自学应考者在学习中应把课程的内容同我国各层次现实政府管理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领会教材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行政管理学内容既有理论原理又有操作方法,如有管人管财管事的方法,管理信息的方法,又有行政领导方式、行政决策和行政协调等方法。自学应考者应在学习行政管理理论的同时掌握行政管理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和实际联系考虑的方法,在试卷中已有体现,像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已明确要求考生必须结合实际、结合案例来分析回答问题,否则难得高分。同时,这也是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对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考生对此应有明确认识,平时应多观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多获新鲜信息,对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加大考试过关率,都是不无裨益的。

2013年04月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在行政学创立阶段提出的最重要观点是(B)A.行政与管理的分离 B.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C.行政与经济的分离 D.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分离 2.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C) A.中共北京市委 B.上海市人大 C.教育部 D.重庆市政协 3.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D)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D.官僚制理论 4.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使其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的学者是(C) A.高斯 B.卡斯特 C.雷格斯 D.林德布洛姆 5.“受限市场模式”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价格双轨制和(B) A.价格的不可决 B.全国市场的分割性 C.政企不分 D.弱势政府 6.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C) A.公共性权力 B.政治权力 C.从属性权力 D.经济权力 7.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A.权力大于责任 B.权力与责任相称 C.权力小于责任 D.权力与责任分离8.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法律是(A) A.《行政许可法》 B.《公务员法》 C.《行政诉讼法》 D.《国家赔偿法》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职能的重心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D.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0.任何行政管理机构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并通过一定程序设立,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行政职能。这体现了行政管理机构的(D) A.权威性 B.主体性 C.执行性 D.合法性 11.在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中,法国第五共和国实行的是(B) A.内阁制 B.半总统制 C.总统制 D.委员会制 12.西方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或文官制度是在1870年出现于(C)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13.依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而进行的人事分类是(A)A.职位分类 B.品位分类 C.职能分类 D.职级分类 14.行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群众互相沟通、共同参与决策的领导方式是(C) A.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 B.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 C.民主式行政领导方式 D.保守式行政领导方式

(自考行政管理学本科)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领导科学是以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活动) 2、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__________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__________”。(原始社会、禅让制) 3、原始社会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的“禅让制”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_________”所取代。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应用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 6、____________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邓小平) 7、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的产生。(事业部制) 8、________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斯隆) 9、________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西蒙) 10、现代咨询除官方___________外,还有非官方的___________,即民间咨询,如美国___________。(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兰德公司) 11、在咨询建议的自主性、客观性方面,外部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优于内部咨询) 12、____________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领导主体集团化) 13、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垄断、权责脱离) 14、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分享、权责一致) 15、“____________”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事业部制) 16、____________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全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法治化) 17、_________________,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实践) 18、领导科学就是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系统化、理论化) 19、现代社会的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通称为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果。(分工发展、深化) 21、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______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_______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 横向、纵向) 22、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马克思主义) 23、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2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______________年代,发展于______________年代,完善于______世纪后。(20世纪80、20世纪90、21) 25、柴本良等人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软科学与领导艺术) 26、刘吉、赵红州撰写了“现代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的概念。(领导科学) 27、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科学基础) 28、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现代领导活动) ________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 29、领导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30、领导要素内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 31、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结构、过程) 32、领导科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33、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是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分工。(决策与执行、决策与咨询、决策与监督) 二、简述题1、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 2、为什么要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答: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与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自考真题】2017年04月00277行政管理学真题含答案

2017年04月00277行政管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 【选项】 A.行政管理B.行政权力C.行政职能D.行政执行 【答案】A 【解析】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考点】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2.【题干】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理论是()。 【选项】 A.行为科学理论B.一般系统理论C.韦伯的官僚制理论D.“满意”决策理论 【答案】C 【解析】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考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题干】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 【选项】 A.崇尚市场的力量、作用和机制B.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 C.把人的心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D.重点研究组织管理问题 【答案】A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理论有: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考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4.【题干】被称为“行政神话”的是()。 【选项】 A.行政功能文化B.行政运行文化C.行政公共关系文化D.行政价值文化 【答案】D 【解析】行政文化包括行政价值文化,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以及行政公共关系文化。这四种文化中,行政价值文化又被称为“行政神话”。 【考点】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5.【题干】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且能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是()。 【选项】 A.宏观行政环境B.中观行政环境C.行政环境D.行政系统内部环境 【答案】C 【解析】宏观行政环境是能够对行政系统策略层次的存在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环境因素的集合。中观行政环境是指一个行政系统在组织,空间,时间与运行过程机构上通常都存在着的中间层次。 【考点】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 6.【题干】现代民主理论认为,现代国家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是()。 【选项】 A.宪法B.人民群众C.法律D.传统习惯 【答案】B 【解析】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国家权力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考点】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

《行政管理学》总复习参考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总复习参考题及答案题型与分值: 1. 多项选择题15X 2= 30 2.名词解释3 X 4= 12 3.简述题4 X 7= 28 4.论述题1 X 15= 15 5.材料分析题1X 15= 15 一、多项选择题 1. 公共行政管理与私人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ABCDE) A.目标的不同 B.实质的不同 C.特性的不同D监督方式的不同E.权力来源不同 2. 行政管理的特征是(ABCDE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B.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 C. 行政管理活动与作业活 动相区别D行政管理与组织密 不可分E行政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3. 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ABCDE) A行政管理目标B行政管理主体C.行政管理对象D.行政管理机制E.行政管理环境 4. 行政管理主体的显著特点(ACE )A.阶层性B.强制性 C.部门性 D.阶级性E全员性

5. 按行政管理层次划分可以分为(ABC) A.高层行政管理者 B.中层行政管理者 C.基层行政管理 者D.部门行政管理者E.单位行政管理者 6. 行政管理客体的属性主要表现在(ABC) A. 客观性 B.可管理性 C.系统性 D.主观性 E.适应性 7. 行政管理要素包括(ABCDE)等 A.人员 B.资金 C.物资设备 D.时间 E.信息 8. 行政管理机制的特点 A.内在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自动性E可调性 9. 行政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ABC ) A.运行机制 B.动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绩效机制 E.激励机制 10. 行政管理环境按主体的范围划分,可分为(AB ) A.内部环境 B.外部环境 C. 一般环境 D.任务环境 E.社会环境 11. 行政功能的特性(ABCD ) A.执行性 B.层次性和扩展性 C.多样性和整体性 D.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C.权变性 12. 以行政管理内容为目标的基本功能体系具体包括(ABCD )功能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社会功能 D.协调功能 E.决策功能

2016年4月自考行政管理学(00277)试题及答案解析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 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5页.共1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 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 A.规范方法B.经验方法 C.案例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3. 1916年,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A.管理过程理论B.组织行为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官僚组织理论 4.行政环境的构成、影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体现了行政环境的 A.层次性 B.复杂性 C.动态性D.综合性 5.与行政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是A.人造环境B.自然环境 C.国际环境 D.经济环境 6.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机关自身利益B.行政效率 C.少数特定人员的利益 D.掌权者的利益 7.我国中央与地方在财政关系上正式推行分税制改革始于 A.1992年B.1993年 C.1994年D.1995年 8.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各种学派中,以哈耶克、罗宾斯为代表的学派是A.供给学派B.理性预期学派 C.公共选择学派D.自由主义伦敦学派 9.弱势政府时期政府“守夜人”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 A.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B.国家公共开支日益庞大 C.社会福利耗资过多 D.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05高教版 胡象明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 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一、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二、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三、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四、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 1、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一、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 2、行政功能文化。 3、行政运行文化。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2020年10月自考行政管理学(00277)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宋涂均无分。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A.韦伯B.泰罗C.法约尔D.威尔逊 2.20世纪40年代以前,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 A.案例方法B.比较方法 C.规范方法D.经验方法 3.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检察院B.法院C.村委会D.司法局 4.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又称为 A.融合型行政模式B.棱柱型行政模式 C.过渡型行政模式D.衍射型行政模式 5.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的是 A.经济力量B.文化力量 C.理论力量D.政治力量 6.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 A.统治B.专政C.政治协商D.人民当家做主 7.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A.权威性B.强制性 C.公共性D.程序性 8.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言,强势政府时期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是 A.充当“守夜人”的角色B.积极干预经济 C.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 9.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 A.市场机制B.政府调控 C.财政机制D.价格机制 10.国家统计局、档案局属于行政管理机构中的 A.咨询机构B.辅助机构 C.信息机构D.派出机构

奥鹏东财网考2020年3月课程考试《行政管理学B》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单选题 1.被称为“智囊团”、“思想库”的机关是()。 A.中枢机关 B.辅助机关 C.咨询机关 D.职能机关 【参考答案】: C 2.行政管理过程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监督和()。 A.行政终结 B.行政考核 C.绩效管理 D.行政执行 【参考答案】: D 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权力属性 D.服务性 【参考答案】: B 4.编制管理部门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按照组织系统对编制进行直接管理的方法是()。 A.法制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社会方法 【参考答案】: C 5.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増长与公平;二是政治的民主与自由;三是()。

A.增加公民积极性 B.降低社会成本 C.行政决策的实现过程 D.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参考答案】: C 6.根据评估指标内容的特点,可以将评估指标分为经济性指标、质量性指标、公开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 A.文明性指标 B.公平性指标 C.文化性指标 D.原则性指标 【参考答案】: B 7.有助于受训者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受训者积极思考、有利于能力的开发的培训方法是()。 A.讲授法 B.研讨法 C.案例分析法 D.角色扮演法 【参考答案】: B 8.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 A.行政控制 B.行政沟通 C.行政指挥 D.行政协调 【参考答案】: B 9.()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初步建立。 A.《公务员法》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 C.《公务员管理条例》 D.《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参考答案】: D

00277行政管理学201710历年真题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洛克 D.怀特 2.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上,第一本较为系统地描述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威尔逊的《行政研究》 B.西蒙的《行政行为》 C.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D.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是 A.比较方法 B.经验方法 C.规范方法 D.案例方法 4.提出著名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的学者是 A.高斯 B.雷格斯 C.韦伯 D.斯坦因 5.改革开放前,在我国占主流的行政运行文化模式基本上是 A.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模式 B.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模式 C.有限分工型行政运行文化模式 D.服务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模式 6.实行联邦制的典型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7.行政权力的目的是 A.维护国家机关自身利益 B.实现国家意志 C.制定法律法规 D.规范政府行为 8.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需要 B.促进了微观经济管理 C.促进了福利国家的形成 D.促进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9.在现代社会中,相对于立法职能而言,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 A.执行性 B.经济性 C.普遍性 D.阶级性 10.内阁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

2017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

自学考试0277《行政管理学》总复习重点资料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1. 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单选) ·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行政的三种含义: 第一,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行政:就是政府的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第二,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 第三,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美国学者古立克认为,行政是由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七功能) 2. 西方学术传统对“行政”的解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学》一书中,把当时城邦的职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职能。 ·英国洛克在《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①立法权、②行政权、③外交权。(多选) ·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孟德斯鸠。(单选) ·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指的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单选)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行政与政治分的分离。(单选) 3. 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简答)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行性活动 ·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单选) 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 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单选) 5.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①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多选)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是:史坦因。(单选) ·“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徳国学者史坦因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单选)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选)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单选)怀特: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学》,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 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2. 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答)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 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3.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行政管理学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主要有: ①官僚制组织理论、②科学管理理论。(多选)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单选) ·美国学者泰罗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单选) ·法国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理论:管理过程理论。(单选) ·认为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基本功能的是:法约尔。(单选) ·“官僚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韦伯。(单选)·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 1.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西方行政管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①行为科学学派②决策理论学派、③系统理论学派。(多选) 2. 行为科学学派。 ·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以“经济人”假设理论基础,提出“自私 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的自由经济制度三要素(单选) ·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进而建立了行为科学的管理学说:人不仅仅具有物质方 面的需求,还有多方面的其他需求(单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