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核细胞表达纯化实验设计

原核细胞表达纯化实验设计

原核细胞表达纯化实验设计
原核细胞表达纯化实验设计

原核生物分离纯化实验设计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

(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

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

操作步骤

(一)获得目的基因

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

(三)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

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抗Ampr)作筛选,挑取单克隆,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双酶切初步鉴定。

2、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及阅读框架均正确,进入下步操作。否则应筛选更多克隆,重复亚克隆或亚克隆至不同酶切位点。

3、以此重组质粒DNA转化表达宿主菌的感受态细胞。

(四)诱导表达

1、挑取含重组质粒的菌体涂板,挑单克隆至5ml LB(含Amp50μg/ml)中37℃过夜培养。

2、按1∶50比例稀释过夜菌,一般将1ml菌加入到含50mlLB培养基的300ml培养瓶中, 37℃震荡培养至OD600≌0.4-1.0(最好0.6,大约需3hr)。

3、取部分液体作为未诱导的对照组,余下的加入IPTG诱导剂至终浓度0.4mM作为实验组,两组继续37℃震荡培养3hr。

4、收菌,离心12000g×30s收获沉淀,每毫升菌液按50ulPBS重悬,加入1%TritonX-100(v/v),β-巯基乙醇(v/v)。PMSF(终浓度1mM);

一下步骤在冰上操作:

5、超声破碎菌体,15000g,10min离心取上清,在上清中加入适量GST-beads,轻轻晃动令

其吸附蛋白1h。

6、2000g,3min离心弃上清;

7、加入至少10倍体积的PBS,轻摇至beads悬浮于溶液中,2000g,3min离心弃上清;

8、重复步骤7两次;

9、加入1mlGST Elution Buffer,轻摇10min;

10、2000g,3min离心,收集上清;重复步骤8--9至少两次;

11、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纯度

注:SDS是一种已知的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去污剂。它用于确定蛋白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它也可以用于核酸抽提操作中破坏细胞壁及裂解核酸:蛋白复合物。在较高温度下,破坏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使DNA释放出来。在乳液聚合反应中,可充当两相溶液的乳化剂。

三、注意事项

1、选择表达载体时,要根据所表达蛋白的最终应用考虑。如为方便纯化,可选择融合表达;如为获得天然蛋白,可选择非融合表达。

2、融合表达时在选择外源DNA同载体分子连接反应时,对转录和转译过程中密码结构的阅读不能发生干扰。

--------------------------------------------------------------------

表达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一、原理

细菌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电荷和分子量。强阴离子去污剂SDS与某一还原剂并用,通过加热使蛋白质解离,大量的SDS结合蛋白质,使其带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上,不同蛋白质的迁移率仅取决于分子量。采用考马斯亮兰快速染色,可及时观察电泳分离效果。因而根据预计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可筛选阳性表达的重组体。

二、试剂准备

1、30%储备胶溶液:丙烯酰胺(Acr)29.0g,亚甲双丙烯酰胺(Bis)1.0g,混匀后加ddH2O,37℃溶解,定容至100ml, 棕色瓶存于室温。

2、1.5M Tris-HCl(pH 8.0):Tris 18.17g加ddH2O溶解, 浓盐酸调pH至8.0,定容至100ml。

3、1M Tris-HCl(pH 6.8):Tris 12.11 g加ddH2O溶解, 浓盐酸调pH至6.8,定容至100ml。

4、10% SDS:电泳级SDS 10.0 g加ddH2O 68℃助溶,浓盐酸调至pH 7.2,定容至100ml。

5、10′电泳缓冲液(pH 8.3):Tris 3.02 g,甘氨酸18.8 g,10% SDS 10ml加ddH2O溶解, 定容至100ml。

6、10%过硫酸铵(AP):1gAP加ddH2O至10ml。

7、2′SDS电泳上样缓冲液:1M Tris-HCl (pH 6.8)2.5ml,b-巯基乙醇1.0ml,SDS 0.6 g,甘油2.0ml,0.1%溴酚兰1.0ml,ddH2O 3.5ml。

8、考马斯亮兰染色液:考马斯亮兰0.25 g,甲醇225ml,冰醋酸46ml,ddH2O 225ml。

9、脱色液:甲醇、冰醋酸、ddH2O以3∶1∶6配制而成。

二、操作步骤

采用垂直式电泳槽装置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

1、分离胶(10%)的配制:

ddH2O 4.0ml

30%储备胶 3.3ml

1.5M Tris-HCl

2.5ml

10% SDS 0.1ml

10% AP 0.1ml

取1ml上述混合液,加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10μl封底,余加TEMED 4μl ,混匀后灌入玻璃板间,以水封顶,注意使液面平。(凝胶完全聚合需30-60min)

2、积层胶(4%)的配制:

ddH2O 1.4 ml

30%储备胶0.33 ml

1M Tris-HCl 0.25 ml

10%SDS 0.02 ml

10%AP 0.02 ml

TEMED 2 μl

将分离胶上的水倒去,加入上述混合液,立即将梳子插入玻璃板间,完全聚合需15-30min。(二)样品处理:将样品加入等量的2×SDS上样缓冲液,100℃加热3-5min,离心12000g×1min,取上清作SDS-PAGE分析,同时将SDS低分子量蛋白标准品作平行处理。(三)上样: 取10μl诱导与未诱导的处理后的样品加入样品池中,并加入20μl低分子量蛋白标准品作对照。

(三)电泳:在电泳槽中加入1′电泳缓冲液,连接电源,负极在上,正极在下,电泳时,积层胶电压60V,分离胶电压100V,电泳至溴酚兰行至电泳槽下端停止(约需3hr)。

(四)染色:将胶从玻璃板中取出,考马斯亮兰染色液染色,室温4-6hr。

(五)脱色:将胶从染色液中取出,放入脱色液中,多次脱色至蛋白带清晰。

(六)凝胶摄像和保存:在图像处理系统下将脱色好的凝胶摄像,结果存于软盘中,凝胶可保存于双蒸水中或7%乙酸溶液中。

三、注意事项

1、实验组与对照组所加总蛋白含量要相等。

2、为达到较好的凝胶聚合效果,缓冲液的pH值要准确,10%AP在一周内使用。室温较低时,TEMED的量可加倍。

3、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应注意防护。

B细胞杂交实验报告

苏州大学实验报告 院、系医学部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葛彦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 2020/6/3

六、思考题 1.阐述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五种状态,以及在HAT选择性培养基里生存与否的原理。 1)五种状态:未融合的B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B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骨 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 2)生存与否的原因 B细胞无法在体外长期大量生存,故未融合的B细胞和B细胞相互融合都无法在HAT选择性 培养基生存;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同核融合细胞在HAT培养液中时,DNA合成的主要途径被A阻断,由于缺乏HGPRT或/及TK,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H及T,无法完成DNA的合成; 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异核融合体即杂交瘤细胞,既从B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从而利用培养液中的H和T合成DNA,又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在HAT选择培养液中生存下来。 2.现需要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请设计一个实验计划,阐述各阶段的实验 方案和过程,以及所需的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人CD3抗原、小鼠、小鼠骨髓瘤细胞、细胞融合剂、PBS、HAT培养液、120目钢丝筛网、 玻璃平板、96孔细胞培养板、温控离心机。 2)实验方案和过程 a)将人CD3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几周加强免疫; b)取小鼠脾脏 处死小鼠,固定于解剖架上打开腹腔,取出脾脏。置于120目的钢丝网中,将网移入 盛有生理盐水的平皿中,轻轻压磨,使其成为单个细胞悬液,吸取细胞悬液,与骨髓 瘤细胞SP2/0按比例混合,离心后弃上清; c)用HAT培养基培养纯化,得到杂交瘤细胞,使其产生抗人CD3单克隆抗体。

细胞器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 ②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

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比如: ①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制作叶绿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细胞器分工总结表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细胞培养试剂及操作流程

实验规范化流程 一、细胞培养所需 1、10%FBS 1640培养液。 2、10%FBS DMEF/12培养液。 3、10%FBS DMEM/High Glucose 培养液。 4、PBS :商品化的粉末,一袋溶于2L 去离子水中,高压后4℃保存。 5、胰酶 6、冻存液:10%DMSO 、>10%FBS ,其余成分为1640 7、真核抗生素: G418: 50mg/ml MDA-MB-231 800ug/ml MCF-7 800ug/ml SK-BR3 100ug/ml T47D 400ug/ml) 嘌呤霉素(Puromycin ):10mg/mL 、 MCF-7 4ug/ml T47D 1ug/ml MDA-MB-231 5ug/ml 潮霉素(Hygromycin B ):50mg/mL T47D 200ug/ml MDA-MB-231 800ug/ml MCF-7 50ug/ml 8、原核抗生素:双抗(抗青霉素、链霉素)(使用浓度:1%原液)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储存浓度5mg/ml ,使用浓度5ug/ml ) 9、细胞因子:IL-6、EGF (10ug/ml ) 10、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储存浓度50Mm,使用浓度0.01mM ) 一、细胞培养相关技术 1、细胞复苏 准备:37℃水浴锅、培养液、15ml 离心管、滴管、培养瓶或培养皿试验流程: (1)将细胞从-80℃或液氮取出,遵”慢冻速溶“的原则,迅速在37℃下使其液化。 (2)将融化的细胞悬液加入适量新鲜培养液稀释吹匀,转移到15ml 离心管内。 (3)将离心管以1000rpm 转速离心5min 。 (4)小心弃去上清,最好用枪头除尽,加入新鲜的培养液6ml ,重选吹匀后转移到细胞培养瓶或培养皿,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2、细胞传代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原核表达步骤

Chi l 原核表达基本试验步骤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 (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其中包括: 一、试剂准备 (1)LB培养基。 (2)1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ml ddH2O

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CCY的IPTG是1M的,用时进行1000倍稀释。 二、操作步骤 (一)获得目的基因 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我们用Soultion I连接。 (三)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 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抗Amp或蓝白斑)作筛选,挑取单斑,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双酶切初步鉴定。 2、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及阅读框架均正确,进入下步操作。否则应筛选更多克隆,重复亚克隆或亚克隆至不同酶切位点。 3、以此重组质粒DNA转化表达宿主菌的感受态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培养教案教学设计 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材要求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 ⑴动物细胞培养(知道) ⑵动物细胞融合(知道) 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⑴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⑵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 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⑴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由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说教学内容 单克隆抗体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分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前三大技术为本节教材的主体内容,而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以小字科普读物的形式出现,意在使学生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对动物细胞工程发展概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在教材重点介绍的三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如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的基础,其价值更多的是通过其他技术成果来体现的。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由此可见,单抗技术应属较高层次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对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较深刻的领悟动物细胞工程的真谛,并从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单抗独具匠心的实验设计中,深刻体会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中决定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单克隆抗体应列为本节的重点内容。同时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加之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说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动物细胞工程的原理、过程从中得到一些概括性的认知、启发他们进行对比联系、师生共同探究新科技、新成果。资料提供者: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实验目的】 1.掌握聚乙二醇(PEG )诱导体外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通过PEG 体外诱导鸡血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又称体细胞杂交,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融合成异核体细胞,随后,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核膜崩溃,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杂种细胞(hybrid cell )。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细胞免疫、病毒和肿瘤的重要手段。 显微镜下的细胞融合过程 融合过程中两个细胞膜的变化过程

依据融合过程采用的助融剂的不同,细胞融合可分为:(1)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如:仙台病毒(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HVJ);(2)化学因子诱导的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3)电场诱导的细胞融合;(4)激光诱导的细胞融合。 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聚体。PEG可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引起细胞融合。该方法应用分子质量为400—6000的PEG溶液引起细胞的聚集和粘连,产生高频率的细胞融合。融合的频率和活力与所用PEG的分子质量、浓度、作用时间、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密度等有关。 【方法与步骤】 1. 鸡血细胞的获得: 从家鸡的翼根静脉用注射器采血,注入试管后,迅速加入肝素(100U 肝素/ 5ml全血)混合,制成抗凝全血。 2. 鸡血细胞储备液的制备: 在抗凝全血的试管中,加入4倍体积的0.85 %NaCl溶液,制成红细胞储备液,置于4℃冰箱内可供一周内使用。 3. 鸡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鸡血细胞储备液1ml,加入4ml 0.85 %NaCl溶液,混匀后,12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再加入5ml 0.85 %NaCl溶液按上述条件离心一次。最后,弃去上清液,加入10ml的GKN 溶液制成鸡血细胞悬液。 4. 计数: 取0.5ml鸡血细胞悬液,加3.5ml的GKN溶液进行稀释,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若细胞浓度过大,用GKN溶液稀释至1X107个/ml左右。 5. 鸡血细胞的收集: 吸取1ml鸡血细胞悬液放入离心管中,加入4mlHanks液混匀,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的血细胞团块松散。 6. PEG诱导细胞融合: 吸取0.5ml 37℃的50%PEG4000溶液,慢慢沿着离心管壁逐滴加入,边加边轻摇离心管,使PEG与细胞混匀,然后在37℃水浴中静置2min。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

Chi l 原核表达基本试验步骤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 (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其中包括: 一、试剂准备 (1)LB培养基。 (2)1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ml ddH2O

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CCY的IPTG是1M的,用时进行1000倍稀释。 二、操作步骤 (一)获得目的基因 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我们用Soultion I连接。 (三)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 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抗Amp或蓝白斑)作筛选,挑取单斑,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双酶切初步鉴定。 2、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及阅读框架均正确,进入下步操作。否则应筛选更多克隆,重复亚克隆或亚克隆至不同酶切位点。 3、以此重组质粒DNA转化表达宿主菌的感受态细胞。

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操作一般培养试剂介绍常用培养基及基本特性 HBSS的配制和使用攻略

常用培养基及基本特性 1、RPMI-1640 Medium RPMI-1640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特殊造血细胞、正常或恶性增生的白细胞,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培养基。主要用于悬浮细胞培养。其它像K-562、HL-60、Jurkat、Daudi、IM-9等成淋巴细胞、T细胞淋巴瘤细胞以及HCT-15上皮细胞等均可参考使用。 2、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 也称最低必需培养基,它仅含有12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和8种维生素。成分简单,可广泛适应各种已建成细胞系和不同地方的哺乳动物细胞类型的培养。MEM-Alpha一般用于培养一些难培养细胞类型,而其它没有特殊之处的细胞株则几乎均可采用MEM来培养。 3、DMEM-高糖(标准型)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培养基,可用于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更适合高密度悬浮细胞培养。适用于附着性较差,但又不希望它脱离原来生长点的克隆培养,也可用于杂交瘤中骨髓瘤细胞和DNA转染的转化细胞的培养。 4、DMEM-低糖(标准型)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培养基,可用于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低糖适于依赖性贴壁细胞培养,特别适用于生长速度快、附着性较差的肿瘤细胞培养。 5、DMEM/F12 DMEM/F12培养基适于克隆密度的培养。F12培养基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DMEM以1:1结合,称为DMEM/F12培养基(DME/F12medium),作为开发无血清配方的基础,以利用F12含有较丰富的成分和DMEM含有较高浓度的营养成分为优点。该培养基适用于血清含量较低条件下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为了增强该培养基的缓冲能力,改良之一是在DMEM/F12(1:1)中加入15mM HEPES缓冲液。 6、McCoy’s 5A McCoy’s 5A Medium 主要为肉瘤细胞的培养所设计,可支持多种(如骨髓、皮肤、肺和脾脏等)的原代移植物的生长,除适于一般的原代细胞培养外,主要用于作组织活检培养、一些淋巴细胞培养以及一些难培养细胞的生长支持。例如Jensen大鼠肉瘤成纤维细胞、人淋巴细胞、HT-29、BHL-100等上皮细胞。 7、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 Medium (IMDM) Guilber 和Iscove将Dulbecco’Medium 改良为Iscove’s Medium,用于培养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前体。此种培养液含有硒、额外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丙酮酸钠和HEPES。并用硝酸钾取代了硝酸铁。IMDM还能够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LPS刺激的B细胞,骨髓造血细胞,T细胞和淋巴瘤细胞的生长。IMDM为营养非常丰富的培养液,因此可以用于高密度细胞的快速增殖培养。 8、M-199 Medium

PEG促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题目:PEG促细胞融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融合的方法 2.学习使用PEG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细胞融合: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很少会发生自发融合融合频率大约在10?4-10?6之间,因此要采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人为地促使细胞融合。 2.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 a)生物方法:病毒(Sendai virus,Newcastle disease virus,Vaceine virus) b)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盐类融合剂、二甲亚砜(DMSO)、甘油-醋酸酯、油酸盐、脂 质、Ca2+配合物等。PEG相对分子质量在200-6000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普遍认为 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 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 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在众多的化学试剂中,PEG应用最为广泛,因PEG液比病毒 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而且促进细胞融合的能力更强。 c)物理方法:电融合:电处理融合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细胞融合技术,是 融合率大为提高。电脉冲作用时引起膜结构局部扰乱,出现小孔洞。而相对的脂 双层间分子在范德华力作用下,形成脂分子桥。由于连接处的细胞膜表面曲率大, 处于高张力状态,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所以最终导致两细胞逐渐融合成一个圆 形的大球状细胞。与ⅣG法比较,电融合法融合率高:重复性强:诱导仅发生在 质膜接触部位,对细胞或原生质体伤害小:融合是在同步状态下进行,活细胞数目 多;装置精巧,方法简单,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或录象融合过程:免去PEG诱导后的 洗涤过程,诱导过程可控制性强。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a)50%PEG混合液

高中生物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备课日期2014年 3 月 4 日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动物细胞养的含义。 2\说出动物细胞养的所需条件。 3\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程序。 4\简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 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教学难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 二、讲授新课: (一)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 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动物细胞培养 1.发展历史: 单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 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 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 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 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 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 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 的组织,将它分散成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 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44--46面相关内容。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先要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然后通过转化到 JM109或BL21等菌株中,诱导表达蛋白,然后进行蛋白纯化。本实验方案的前提是,目的基因已克隆到载体,并已转进入JM109菌株中。 1.鉴定目的蛋白是否在大肠杆菌JM109或BL21中大量表达 (1)制样 1 . 挑取经过双酶切鉴定的单克隆菌落于700ul LB培养基,加入0.7ul Amp(100mg/mL),37o C200r/min摇床培养,过夜活化。 2. 以1:50比例(200ul),将活化的过夜培养物加入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0uLAmp(100mg/ml),37o C200r/min摇床扩大培养2h-3h,期间取样监控菌液的OD值,控制菌液OD600在0.6-1.0之间,以使大肠杆菌处于最适合表达外源蛋白的生长状态。(一般3h时,菌液浓度及达到标准,但是不同的基因对菌的影响不同,所以第一次实验时需要确定这个最佳时间) 3. 从10ml扩大培养物中取3ml菌液作为不加IPTG的空白对照(CK),其余7ml菌液加入7ul IPTG(储存浓度为0.5mol/l),使IPTG 终浓度达到0.5mmol/l。以200r/min的转速,37o C摇床培养3h。 4. 以5000r/min离心2min收集菌体,倾倒上清,每个离心管收集3ml培养物。 5. 加入1ml dH2O,将管底沉淀用振荡器打散以充分洗涤,8000r/min 离心2min,倾倒上清。 6. 重复步骤5。将离心管中的水倒干净。 (二)菌落SDS-PAGE 1. 在收集的菌体中加入200ul 1×SDS PAGE loading buffer(可根据沉淀的量增加或减少loading buffer的量,一般200ul比较合适)。用漩涡器剧烈震荡,确保将管底沉淀震散。 2. 将样品于100℃恒温加热器上开盖加热10min(Marker也要加热)。样品凉后,12000r/min离心3min,取每管的上清点样。上样量一般30ul—40ul,marker 20ul。 (3)SDS-PAGE分析 1. 根据目的片段的大小,制作不同浓度的分离胶 蛋白分子量 (kDa)凝胶浓度 (%) 4-4020

2.1.(1)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设计

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指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其核心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由于它还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等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目标解析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要学生知道组培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且要明白每个过程中的特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要学生知道它的定义和如何实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骤。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尚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及事例分析。 【教学过程】 问题一: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出植物组织培养 师生活动; 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2、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3、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了什么?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问题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问题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常选用的材料有哪些? 问题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含有哪些成分? 问题5.分析图2—5,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问题6.什么是脱分化?什么是再分化?什么是愈伤组织? 展示马铃薯——番茄杂种植株的图片,根据设想来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 问题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问题1.什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它具有什么优点? 问题2.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为什么要去除细胞壁?通常用什么方法去除细胞壁?去除细胞壁以后的植物细胞叫什么? 问题3.怎样诱导两个不同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与细胞中哪种细胞器有关? 问题4.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问题5.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问题6.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问题7.分析图2—9,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过程。 1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一.细胞增殖周期(cell proliferatinal cycle)概念 细胞周期是描述细胞增殖和分化交替发生变化的概念。而细胞增殖周期主要是从细胞增殖角度赋予细胞活动的概念,两者不应混为一谈。细胞增殖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根据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期的生化特点,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时期,即G 1 期(DNA合成前期),S 期(DNA合成期),G 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如以G 1 期为起点, 那么细胞增殖周期的各时期应循着G 1-S-G 2 -M的顺序进行,G 1 、S、G 2 三期合称为 细胞间期,此期完成细胞生长过程。M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分配。 因此,细胞增殖周期=间期(G 1期+S期+G 2 期)+分裂期(M期)。 二.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 很多细胞特别是正常细胞,在体外的生存不是无限的,而是具有一个生命期。索维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培养细胞的生命期与细胞的种类、性状和原供体的年龄、健康等情况有关。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科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增殖周期,能维持1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最后衰老凋亡。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其他细胞如肝细胞或肾细胞,生存时间更短,仅能传几代或十几代。只有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才可能发生改变。正常细胞培养时,不论细胞的种类和供体的年龄如何,在细胞生命的全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原代培养期、传代期、衰退期。 三.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培养细胞的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Passage或Subculture)。每次传代以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都会受一定的影响。传代的频率或间隔与培养液的性质、接种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的速度

原核表达 操作

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实验 标签: 蛋白质 表达 分离 纯化 蛋白质表达、分离、纯化可以:(1)探索和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2)供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3)作为催化剂、营养剂等。 详细 实验方法 原核表达法 实验方法原理 携带有目标蛋白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在 37℃,IPTG 诱导下,超量表达携带有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重组氯霉素酰基转移酶蛋白,该蛋白可用一种通过共价偶连的次氨基三乙酸(NTA )使镍离子(Ni 2+)固相化的层析介质加以提纯,实为金属熬合亲和层析(MCAC )。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BL21 试剂、试剂盒 LB 液体培养基氨苄青霉素Washing BufferElution BufferIPTG 蒸馏水胰蛋白胨酵母粉氯化钠 仪器、耗材 摇床离心机层析柱离心管移液枪枪头盒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一、试剂准备 1. LB 液体培养基:Trytone 10 g ,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用蒸馏水配至1000 mL 。 2. 氨苄青霉素:100 mg/mL 。 3. 上样缓冲液:100 mM NaH 2PO 4,10 mM Tris ,8M Urea ,10 mM 2-ME , pH8.0。 4. Washing Buffer :100 mM NaH 2PO 4,10 mM Tris ,8 M Urea ,pH6.3。 5. Elution Buffer :100 mM NaH 2PO 4,10 mMTris ,8M Urea , 500 mM

动物细胞培养与核移植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教学设计 任圆圆(江苏省官林中学214200) [摘要]本文通过2009年12月25日俄罗斯某俱乐部火灾事件为例引出"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硏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关键词]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 一、教学目标 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3.重点难点突破 通过火灾烧伤皮肤移植引入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结合教材内容与 讲学稿中的串联问题来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有了第一节 的知识基础,联系比较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出动物

细胞核移植技术,让学生自述克隆羊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教材图片克 隆牛的实例实现克隆过程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 有了第一节的基础,学生对本节内容易于理解。因此,本节教学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教学中,可把这部分内容归纳成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可参照教材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结合问题进行讲解。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 比较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异同。向学生提问: 我们能否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使动物细胞发育成动物个体?根据动物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的特点,怎样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表达;把两种动物的优良性状集合在一块儿?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木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教材中选用了一个非常好的素材一以诞生在我国的高产克隆奶牛为例,来说明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步步弄清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 如何选用特殊细胞系培养基? 培养某一类型细胞没有固定的培养条件。在MEM中培养的细胞,很可能在DMEM或M199中同样很容易生长。总之,首选MEM做粘附细胞培养、RPMI-1640做悬浮细胞培养是一个好的开始,其中美国MP Biomedicals公司提供了最全的培养基系列,例如BME DMEM F10/F12 MEM RPMI1640(液态/粉末)。 2. 何时须更换培养基? 视细胞生长密度而定,或遵照细胞株基本数据上之更换时间,按时更换培养基即可。 3. 可否使用与原先培养条件不同之培养基? 不能。每一细胞株均有其特定使用且已适应之细胞培养基,若骤然使用和原先提供之培养条件不同之培养基,细胞大都无法立即适应,造成细胞无法存活。 4 可否使用与原先培养条件不同之血清种类? 不能。血清是细胞培养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营养来源,所以血清的种类和品质对于细胞的生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来自不同物种的血清,在一些物质或分子的量或内容物上都有所不同,血清使用错误常会造成细胞无法存活。 5 何谓FBS, FCS, CS, HS ? FBS (fetal bovine serum) 和FCS (fetal calf serum) 是相同的意思,两者都是指胎牛血清,FCS 乃错误的使用字眼,请不要再使用。CS (calf serum) 则是指小牛血清。HS (horseserum) 则是指马血清。 6 培养细胞时应使用5 % 或10% CO2?或根本没有影响? 一般培养基中大都使用HCO3-/CO32-/H+ 作为pH 的缓冲系统,而培养基中NaHCO3 的含量将决定细胞培养时应使用的CO2 浓度。当培养基中NaHCO3 含量为每公升3.7 g 时,细胞培养时应使用10 % CO2;当培养基中NaHCO3 为每公升1.5 g 时,则应使用5 % CO2 培养细胞。 7.Hank's 平衡盐溶液(HBS)要在空气中使用,不需要CO2培养箱。原因是什么?Hank's 平衡盐溶液(HBS)和Earle's平衡盐溶液(EBS)有什么本质的功能差别? HBS和EBS 的主要差别在于碳酸氢钠的水平,在Eagles (2.2g/L)中比在Hanks (0.35g/L) 中高。碳酸氢钠需用高水平的CO2平衡,以维持溶液的PH值。Eagles液在空气水平的CO2 中,溶液会变碱,Hanks液在CO2培养箱中会变酸。如果希望在CO2培养箱中保存组织,需要用Eagles 液,。如果仅仅是清洗将要在细胞培养基中储存的组织,用Hanks液就可以了。MP Biomedicals 公司具有众多的平衡液,

04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8年4月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丁志康系年级:2016级组别:1-1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学号:201600140055 实验序号:4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细胞融合的概念 细胞融合(cell fusion),细胞遗传学名词,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的杂种细胞的过程,也被称为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称自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称诱导融合。 2、细胞融合的方法及发展简史 ①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a.生物法(病毒诱导融合): 某些病毒因为其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以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以介导细胞 与细胞的融合,所以这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可作为细胞融合的生物诱导剂使用,例如仙台 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b.化学法(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 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 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 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 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是广 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c.物理法(电激诱导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 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 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②细胞融合的发展简史 Muller于1838年观察到脊椎动物肿瘤细胞能在体内自发地融合产生多核的肿瘤细胞。 Virchow于1858年描述了正常组织、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现象。 Luginbuhl于1873年观察到天花病人的血液中也有多核的血细胞存在。 Lange于1875年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的血液细胞发生融合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条件及其应用; 1.2简述克隆动物的概念含义和基本原理 1.3简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以及应用前景 1.4简述细胞融合的方法过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 1.5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2.能力目标: 2.1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总结等环节,提高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2.3通过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3.1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合作精神 3.2 明确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举例说出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教学设计思路】采用自学、指导模式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刻、透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解,讲解中要注意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这两个概念。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为学习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打好基础。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的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克隆动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随后可向学生提问:克隆动物的方法与植物组织培养一样吗?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的主题。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教材中选用了“多利羊”为例,来说明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步步弄清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对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本节教材“积极思维”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在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课件演示细胞融合的全过程,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教师要讲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以便自然过渡到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