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篇一」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其次,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 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

资料可计算得知,部门A的合同基数为11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40万元,少报惩罚为36万元,净奖励为4万元;部门B的合同基数为14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16万元,少报惩罚为0万元,净奖励为16万元。在这个例子中不是自报越多奖励得越多吗?当然,自报数也不是无止境的,个人认为当实际完成数与自报数基本一致时所得到的奖励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下,向广大下级部门编制者引入了一个“务实”的导向,又由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编制者将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出真实的预算。

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不管是何种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都需要内部认真研究与部署,围绕关键点展开,上下结合,达成共识。

在销售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目标制定者盲目地要求每年递增一个固定比例,这样非常不科学。本人认为,目标利润分析与市场预测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目标利润可以根据行业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得出“保利点”,即能够使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的和得到满足的最低销售额。市场预测也很重要,它是对目标利润的平衡修正。企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客观因素,并适时调整定价策略、信用政策、宣传促销等销售手段。

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下级单位对固定成本及其对应的保本点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自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强化固定成本的意识,将下级单位尽可能划分为利润中心,将集团资产合理地分解到下级单位以使其自行承担折旧费用,从而准确计算该利润中心所创造的贡献。

在期间费用预算编制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分别参考变动水平与固定额度来确定。此类预算中寻找驱动因素成为关键。如研究工资项目时应该考虑职工岗位、工人人数及人均工资水平,奖金项目应考虑业绩指标与奖励额度及比率,广告宣传费、包装运输费及售后服务费要考虑销售收入与费用比率等因素,修理费要考虑大修的维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小修的成本额度,租赁费要考虑租赁时间与租金标准,折旧费应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与折旧年限,业务招待与差旅费要考虑人次、地点及人均费用标准,培训费应考虑立项计划与培训明细等。这些驱动因素往往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中,所以预算编制者要深入研究与体会经营者的言行意图。

三、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建立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人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经济附加值管理值得借鉴。

首先,股权激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

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又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公司员工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公司员工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措施,将既会达到激励的目的,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其次,经济附加值是一种突破传统“井底之蛙”思维模式的考核制度。比如在营口港务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投资与筹资基本处于有计划控制的阶段,基层众多的管理人员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经营运作层面,很少考虑本基层运营所需资金的筹措、运营的项目是否满足目前的可行性要求,更加不会顾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基层部门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认为本单位实现了很多收入,从而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其实,如果没有集团从银行、股市、基金机构、债券市场筹集来的大量资金,没有集团各职能部门审时度势确定的良好资金投向,就不会有如此好的业务可供运作,更谈不上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了。所以,大家都要有经济附加值(EVA)管理的思想。

EVA管理的基本要点是不仅要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放在目前本集团来看,本人认为可以将机会成本理解为还未分解到基层的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部门费用。比如某一专业化泊位,其运营效益很好,但如果考虑如此庞大的泊位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规划与设计费用的话,其经济指标会大打折扣,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经济附加值的运用。如果全集团都用这种经济指标来考核,让那些创造高收入的基层人员都有一种大局意识,将会使绩效考核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道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一个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其提前的预见性,实现了集团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通过量化的方式为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运营方向。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其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并且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会使我们“有的放矢”,降低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引领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道路。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围绕企业全面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资源,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二战以后受到行为科学理论和经济学代理理论的影响,90年代以来受战略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繁荣景象。可以说,预算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并总是以它们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中几个主要的分支,如:委托代理理论和战略管理思想等,为预算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是由

Coase(1937)、Jensen and Meckling(1976)、Fama and Jensen(1983)等提出的,而后又由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公司治理专家加以扩充和发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Jensen and Meckling(1976)指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然而他们各自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股东)希望获得最大的股东利益,而代理人(经理人)更愿意从事各项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比如在职消费、过度投资)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自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以来,公司内部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一层是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作为委托人,雇用CEO或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代理人,为股东的利益管理企业;另一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委托人,雇用部门经理作为代理人,管理企业的分权化经营单位。也就是说,在企业多层代理关系下,每一层管理者既是上一层管理者的代理人,又是其下层员工的委托人。

代理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按照委托人的经济利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但由于“经济人”的本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代理人可能并不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从而在代理行为活动中背离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张维迎(20xx)认为代理人问题的产生有四个因素:第一,代理人的行动难以观察。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行动,外来要素的干扰使得结果不能准确地测度代理人的努力程度。第二,代理人的偏好或目标与委托人不一样。第三,代理人要承担风险。如果代理人是害怕风险的,让他承担风险责任就需要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风险越大,索要的补偿就越多。第四,委托代理双方承担责任的能力有差异。在以上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二个因素,即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偏好或目标不一样,这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了防止或限制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来激励代理人履行代理经济责任或对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目标的行为进行控制。所以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就是委托人(全体股东)如何设计一个最优的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以保证代理人(经营者)按照委托人(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而预算管理正是这种最优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控制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来控制企业的管理机制,可以将各层次代理人的目标协调一致,有效地降低各层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偷懒问题;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考评环节,委托人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其业绩联系起来。因此,企业预算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包括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其中,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企业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目标必须从‘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引导出来,它们不是一种抽象,而是行动的承诺,借以实现企业的使命,它们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换句话说,企业的目标就是战略。”按照明茨伯格的管理控制金字塔,将企业目标划分为战略目标(3-10年)、战术目标(2-3年)和作业目标(年度目标)。这三个层次上的目标设计,是按时间序列以及计划性到操作性递进两个维度进行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战术目标进一步对最高目标做出解释和说明,作业目标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战略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言而喻。战略的确定规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之一。全面预算与战略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管理就是一种战略性管理。

首先,企业预算管理的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因此,预算管理过程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其次,预算的战略性还体现在不同类型企业战略重点的差异上。一般而言,企业战略包括地域扩张、多元化经营、合资、产品开发、市场渗透、收缩和清算等。战略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方针的不同。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不尽相同,它们的预算管理重点也随之而异。

最后,预算管理的战略性,还体现在它沟通了企业战略与经营理财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长短期预算得以衔接。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总方针,体现在长期预算中,而短期预算作为一种行动安排,使日常的经营理财活动和企业战略部署得以沟通,形成具有良好循环的预算系统。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管理为基础的,以战略目标为起点,以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一套可运行、可操作的控制系统实现预算目标,最终推动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所以,预算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同样,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预算管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必然为预算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预算管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环境

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企业预算管理并不具备自行机制,不是无条件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保证。

1.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

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没有战略指导的企业预算,会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结果。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长期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预算,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预算的制定要具有客观性,如果忽视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很多预算指标就会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从而使得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预算指标往往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继续推行。可见,整个企业预算体系的基础是对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预算过大带来的风险。

树立“基于企业价值链分析做预算”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价值链是能够创造和交付给顾客有价值产品或劳务的一整套不可或缺的作业和资源。企业在通过商品和劳务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企业部门间发生的利益冲突必须以顾客利益为最高准绳来协调矛盾和安排活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没有企业的上下合作和推动,特别是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预算管理任务不可能完全落实,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作为一个集体,团队合作,统一认识,共同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求相关领导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能够对预算方案做出考评和决策。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比较合理妥善地圆满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稳定、高效地进行。

3.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预算涉及企业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而具体承担各项预算的实际执行者是对预算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最为熟悉的人。因此,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乃至考评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等,均需要吸收他们参与。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全面达成。

4.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业务操作标准,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具有高效而有序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权威的预算决算与考评系统等等。

5.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

国家要法治,企业也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首先必须是一种管理制度与规则,其次才是制度和规则的实施与绩效评价。因此,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同时,也只有当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的潜意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时,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预算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业绩的考核和评价,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形成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保障预算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篇二」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其次,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 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得知,部门A的合同基数为11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40万元,少报惩罚为36万元,净奖励为4万元;部门B的合同基数为14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16万元,少报惩罚为0万元,净奖励为16万元。在这个例子中不是自报越多奖励得越多吗?当然,自报数也不是无止境的,个人认为当实际完成数与自报数基本一致时所得到的奖励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下,向广大下级部门编制者引入了一个“务实”的导向,又由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编制者将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出真实的预算。

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不管是何种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都需要内部认真研究与部署,围绕关键点展开,上下结合,达成共识。

在销售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目标制定者盲目地要求每年递增一个固定比例,这样非常不科学。本人认为,目标利润分析与市场预测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目标利润可以根据行业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得出“保利点”,即能够使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的和得到满足的最低销售额。市场预测也很重要,它是对目标利润的平衡修正。企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客观因素,并适时调整定价策略、信用政策、宣传促销等销售手段。

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下级单位对固定成本及其对应的保本点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自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强化固定成本的意识,将下级单位尽可能划分为利润中心,将集团资产合理地分解到下级单位以使其自行承担折旧费用,从而准确计算该利润中心所创造的贡献。

在期间费用预算编制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分别参考变动水平与固定额度来确定。此类预算中寻找驱动因素成为关键。如研究工资项目时应

该考虑职工岗位、工人人数及人均工资水平,奖金项目应考虑业绩指标与奖励额度及比率,广告宣传费、包装运输费及售后服务费要考虑销售收入与费用比率等因素,修理费要考虑大修的维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小修的成本额度,租赁费要考虑租赁时间与租金标准,折旧费应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与折旧年限,业务招待与差旅费要考虑人次、地点及人均费用标准,培训费应考虑立项计划与培训明细等。这些驱动因素往往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中,所以预算编制者要深入研究与体会经营者的言行意图。

三、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建立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人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经济附加值管理值得借鉴。

首先,股权激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又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公司员工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公司员工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措施,将既会达到激励的目的,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其次,经济附加值是一种突破传统“井底之蛙”思维模式的考核制度。比如在营口港务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投资与筹资基本处于有计划控制的阶段,基层众多的管理人员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经营运作层面,很少考虑本基层运营所需资金的筹措、运营的项目是否满足目前的可行性要求,更加不会顾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基层部门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认为本单位实现了很多收入,从而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其实,如果没有集团从银行、股市、基金机构、债券市场筹集来的大量资金,没有集团各职能部门审时度势确定的良好资金投向,就不会有如此好的业务可供运作,更谈不上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了。所以,大家都要有经济附加值(EVA)管理的思想。

EVA管理的基本要点是不仅要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放在目前本集团来看,本人认为可以将机会成本理解为还未分解到基层的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部门费用。比如某一专业化泊位,其运营效益很好,但如果考虑如此庞大的泊位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规划与设计费用的话,其经济指标会大打折扣,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经济附加值的运用。如果全集团都用这种经济指标来考核,让那些创造高收入的基层人员都有一种大局意识,将会使绩效考核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道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一个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其提前的预见性,实现了集团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通过量化的方式为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运营方向。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其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并且

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会使我们“有的放矢”,降低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引领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道路。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其次,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 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得知,部门A的合同基数为11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40万元,少报惩罚为36万元,净奖励为4万元;部门B的合同基数为14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16万元,少报惩罚为0万元,净奖励为16万元。在这个例子中不是自报越多奖励得

越多吗?当然,自报数也不是无止境的,个人认为当实际完成数与自报数基本一致时所得到的奖励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下,向广大下级部门编制者引入了一个“务实”的导向,又由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编制者将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出真实的预算。

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不管是何种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都需要内部认真研究与部署,围绕关键点展开,上下结合,达成共识。

在销售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目标制定者盲目地要求每年递增一个固定比例,这样非常不科学。本人认为,目标利润分析与市场预测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目标利润可以根据行业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得出“保利点”,即能够使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的和得到满足的最低销售额。市场预测也很重要,它是对目标利润的平衡修正。企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客观因素,并适时调整定价策略、信用政策、宣传促销等销售手段。

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下级单位对固定成本及其对应的保本点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自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强化固定成本的意识,将下级单位尽可能划分为利润中心,将集团资产合理地分解到下级单位以使其自行承担折旧费用,从而准确计算该利润中心所创造的贡献。

在期间费用预算编制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分别参考变动水平与固定额度来确定。此类预算中寻找驱动因素成为关键。如研究工资项目时应该考虑职工岗位、工人人数及人均工资水平,奖金项目应考虑业绩指标与奖励额度及比率,广告宣传费、包装运输费及售后服务费要考虑销售收入与费用比率等因素,修理费要考虑大修的维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小修的成本额度,租赁费要考虑租赁时间与租金标准,折旧费应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与折旧年限,业务招待与差旅费要考虑人次、地点及人均费用标准,培训费应考虑立项计划与培训明细等。这些驱动因素往往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中,所以预算编制者要深入研究与体会经营者的言行意图。

三、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建立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人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经济附加值管理值得借鉴。

首先,股权激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又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公司员工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公司员工获得了购股资金

的贴息优惠。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措施,将既会达到激励的目的,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其次,经济附加值是一种突破传统“井底之蛙”思维模式的考核制度。比如在营口港务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投资与筹资基本处于有计划控制的阶段,基层众多的管理人员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经营运作层面,很少考虑本基层运营所需资金的筹措、运营的项目是否满足目前的可行性要求,更加不会顾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基层部门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认为本单位实现了很多收入,从而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其实,如果没有集团从银行、股市、基金机构、债券市场筹集来的大量资金,没有集团各职能部门审时度势确定的良好资金投向,就不会有如此好的业务可供运作,更谈不上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了。所以,大家都要有经济附加值(EVA)管理的思想。

EVA管理的基本要点是不仅要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放在目前本集团来看,本人认为可以将机会成本理解为还未分解到基层的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部门费用。比如某一专业化泊位,其运营效益很好,但如果考虑如此庞大的泊位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规划与设计费用的话,其经济指标会大打折扣,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经济附加值的运用。如果全集团都用这种经济指标来考核,让那些创造高收入的基层人员都有一种大局意识,将会使绩效考核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道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一个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其提前的预见性,实现了集团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通过量化的方式为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运营方向。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其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并且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会使我们“有的放矢”,降低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引领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道路。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篇一」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其次,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 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

企业论文: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论文: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增强市场适应和竞争力的一项科学的管理制度。但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企业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衔接不够;预算组织机构不够健全;预算管理执行的力度不强;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全员、全过程参与程度不高等。针对这些情形,本文结合实际拟对进一步加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克服全面预算管理处在的不足,达到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希望能为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成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算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随之而来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就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进一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衔接不够

在没有企业战略的环境下实施预算管理,只会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目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不强,部分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预算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构建一个科学强有力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 进行高效管理的保障,企业主体单位都组建了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了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不少的基层单位没有组建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或是虽有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但只有一名领导挂帅,财务全权负责预算管理工作,这种做法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很难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同时,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一些部门制定政策时,不与相关部门沟通,部门间的政策出现“打架”现象,使得下级单位无所适从。例如:某业务部门不与预算管理部门协商,便下发通知,要求下级单位完成某项工作,下级单位提出工作项目没有预算不想执行时被告知必须完成,等到下级单位执行完毕申请调整预算时,预算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三)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不够,预算控制没有落到实处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初预算的编制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方法,也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篇一 【摘要】 现代企业的工作方式强调合作、信任,其组织方式以横向合作为主,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演进的,全面预算管理指导下企业的成本管理也越来越突现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预算管理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经营管理手段,虽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作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年在各企业中也是经历着各种不断的变革和修正。经营环境的激烈变化使之既存的已经完备的制度不得不进行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再修正,比如在预算编制时,过于程序化,过于花费时间;与企业战略的整合度等等,也在进行着各种探索性变革。成本管理则更是重中之重,且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以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为基础,形成了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一般认识,并对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 企业;全面预算;成本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在80年代成为举世瞩目的成功典范,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这种特有的管理模式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在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管理。当然有人会认为“成本经验”已然过时,但殊不知,其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浅谈全面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按照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自始至终将各个经济单位的经营目标同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二、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图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从理论方法上确定了预算方案的准确性。是越来越多企业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原因。 2、预算使公司的战略目标得到细化,落实到最基本的单元,使总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可靠可行的基础之上,降低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预算量化的过程,是将操作规范、工作过程分解的过程、数量化的过程,与管理工作精细化、标准化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可以极大地促进各个机制的有效运行。 4、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通过预算的运作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益。 5、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各个责任预算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主管的主观能动性,对其个人的成长和公司的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任何一个企业都想做大、做强,解决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权限划分、职责定位致关重要,为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必然。 8、预算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预算执行偏差,更有效地发挥预算控制的职能。 四、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的方法太陈旧企业在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变成了“上年实际的加上本年估计的就等于预算”,必然会使得预算指标的可行性大打折扣。企业管理是动态的,缺乏弹性的预算管理必然会导致预算与实际相差甚远,最终导致预算控制功能僵化而失败。 (二)企业预算指标的松紧度把握的不够准企业预算指标缺乏了必要的硬度,随意调整的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摘要】笔者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集团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等问题作一探讨,能为我国集团公司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日益被我国企业,特别是被大型国有集团公司重视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从实践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观念模糊、预算控制不严谨、预算考核形同虚设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是被实践证明的一种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的现代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被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国内外企业经验来看,集团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一)规划未来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

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预先思考,以预算的方式对企业未来整体经营规划和经济活动进行的总体安排。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风险就越高。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要关注未来的发展前景,防范未来的经营风险。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管理者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市场机会和威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经营决策的效果,使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之前就能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做出调整,以预算来防范和减少经营风险,以预算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目标责任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划分企业的经济目标责任主体,明确他们的责、权、利。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分解为分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并将年度经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责任人,通过预算指标的分解和对预算执行过程、完成结果的全面追踪和问效,实现责权利相结合,使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有了坚实、可行的基础,也为企业出资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资信保证。 (三)有效配置资源 企业的目标无限,资源有限,财务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将企业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筹运作,并对其运作实行监督、控制和考核。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集中运作,有利于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强化成本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节约支

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论文

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论文 关于《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基础工作薄弱 国内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大多数的企业将其视为普通的经济预算制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将其依附于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中,难以真正的落实和起到效果。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既需要前期的大量资料分析,又需要配套的管理考核机制辅助运行,而这些工作需要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才能实现。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两个方面,因此大多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 (二)预算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部门有足够的认识,要从各个方面来制定管理制度和确定考核机制,因为全面预算管理并不是单纯的考核阶段性财务结果的制度,而是针对企业产生成本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从预算的最初编制、审核,到预算的执行和微调,都必须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如此才能真正的客观、真实

反映企业预算管理情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该是既有针对执行结果的考核,也有针对预算计划的考核,并在每一个考核阶段分析各部门执行结果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政策,如此才能实现企业运营的良性循环,保障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推行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国内企业对该制度不够重视造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管理层对全面预算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的责任部门甚至是高管层仍然认为编制预算纯粹属于财务行为,小部分人甚至认为全面预算的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公司单纯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未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 (二)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当前企业对全面预算的认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常规的预算手段引入,因此缺乏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人才的培养,导致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者自身对全面预算的理解都不够深入,更何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三、强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举措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推行的主要困难在于管理人员的水平和配套制度的制定两个方面,因此可以从这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研究论文10篇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它能促使企业各级管理层认真地规划未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发展提出看法;能改善企业内部的沟通,更好地协调企业各部门的行动;能方便企业各级管理者了解本企业在各个时期的经营状况和各阶段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分析、发现制约增长的问题和风险点,并通过对预算从修正加以改进,促使企业良性发展;能为员工绩效评估提供依据及标准。 (二)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提出更高要求,预算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预算管理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从全局出发,科学预测,并结合现实情况对企业长短期目标进行分解与协调,充分调动影响利润目标的因素,经过预算的编制、实施和修正,进而逐步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企业因此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预算管理是国资委确保出资人收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级国资委通过在国有企业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便其了解和掌握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助于加强国企收益管理,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于2011年11月

发文,通知中要求在中央级企业中全面推广预算管理;紧接着各省陆续发布了《省属企业的预算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并作为国有企业考核的一部分。国资委还可以借助监管企业上报的预算报表的会计信息,对下一年度经济运行的预测,为政府把握宏观调控投资方向提供依据。 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被国有企业广泛运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并在多年的预算管理运用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经历了多年的计划经济,旧的管理意识依然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预算管理的推广;加以国有企业产权不明,市场竞争意识薄弱,企业治理构建滞后,导致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出现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预算管理理念陈旧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管理层不重视预算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具体表现为消极对待预算工作,认为预算是财务人员的事,认为预算是一种数字游戏,更有甚者认为预算束缚了其发挥的空间等。这导致了预算指标形同虚设,预算执行消极怠工,预算管理低效,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预算编制目标不明,依据不全,方法单一 国有企业预算编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任领导的喜好,而忽略了对企业战略分析,导致短期预算目标与发展战略不相适应的现象时有发生。编制的依据多沿用历史数据,特别是历史财务数据,缺乏对实际工作的调研,忽略对国家政策、行业情况、市场发展趋势、上期预算执行情况等基础材料的搜集和分析。方法也只是在前期的报表数据基础上进行增加和删减,既没有对企业发展进行长

企业预算管理应用论文(5篇)

企业预算管理应用论文(5篇) 标题1: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制定预算来规划未来的经营活动。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预算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研究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背景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实现目标、规划未来、掌握财务风险和维护经营稳定的重要手段。不同于传统的会计管理,企业预算管理突出了预测、计划、控制和评估四个基本要素。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都不断提高,企业预算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全面、科学的方法去处理。 二、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研究意义 1.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发现经营风险,规划未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 改善经营决策: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把握经营机遇,优化决策流程,提高经营决策的成功率。 3. 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研究,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对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总结: 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改善经营决策,也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非常重视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研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标题2:企业预算管理应用中的关键因素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在实践中,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往往存在一些特别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的角度,分析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规模 企业的规模大小是公司预算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规模大小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资金实力和团队规模。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在预算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因此,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具有更多的细节和复杂性。同时,大型企业的预

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论文.docx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企业战略目标实施、企业资源调配和各部门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贯穿着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全过程。 本文分析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建议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断地会遇到新型的问题。 不可控的因素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会加剧,财务会出现问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会受到影响。 由于存在着无法预知的风险,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有效的开展经营活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引进新的管理方式,其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保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一、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下,结合内外部的经济环境及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通过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目标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编制预算,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经营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统筹规划,通过预算执行的管控,将细化的预算目标与经营成果进行对比,及时纠偏,因此,全面预算的有效管理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支持。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全面预算须全体人员参与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从而发挥各部门及各个员工的作用,相互配合,提高效率。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也在扩大,在发展的过程中各项目对资源的需求存在不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根据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并调动各项资源,高效使用,并避免不足和浪费。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 企业通过预算编制,可以有计划地统筹安排未来的各项经营活动,根据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早作出安排,降低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通过预算的跟踪监控,可以及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足、漏洞和风险,及时在环境变化时作出应变,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通过预算考评,可以提高企业的收入和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没有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 一个有远见的企业都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来编制和管理。 但有的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脱离实际或者企业根本就没有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和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能有效结合,盲目经营,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集团领导对预算管理不重视。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方位的,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然而

铁路企业预算管理论文(全文)

铁路企业预算治理论文 一、实施全面预算治理的应把握几项重点 (一)把握全面预算治理的完整性 全面预算治理,首要的特征就是全面性。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形势下,铁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通过治理上的全面性,将企业经营治理的各个方面纳入全面预算治理,才能确保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1.预算内容力求完整在全面预算内容体系上,如果仅停留在原来常用的生产预算、营业收入预算、劳动工资预算、运输设备大修预算、运输总支出预算,就涵盖不了企业经营治理的基本面,实现不了深层、质量、过程上的治理,难以解决粗放治理的问题。因此,需要涵盖劳动力、物资采购、固定资产投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预算等编制内容,才能体现全面预算治理的完整性、综合性。 2.系统负责形成体系由于企业治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从版块上划分为业务治理、资金治理、成本治理、人事治理、质量安全治理等等。各种治理既有其独立性,也有关联性。各相关部门分工细致,容易出现各种治理衔接偏弱,各自为战、各自为政、各定目标,缺乏系统化、战略化的弊端。因此,在推进全面预算治理中,要明确界定各业务部门对编制和实现预算目标的责任,并根据全面预算治理委员会的授权建立责任预算的编制、监控和反馈体系。同时对各项预算的关系做出规定,使各项预算有序衔接、相互支撑、相互依赖,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和完整系统。

(二)保证全面预算治理的合理性 推进全面预算治理,核心是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只有建立在科学、合理基础上的预算,才能具有可靠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1.编制依据上,坚持面向市场调查研究全面预算的编制必须面向市场、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最终发挥引导市场的功能。预算编制与市场对接是首要环节,必须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广泛深入开展客流调查、货流调查、运能运力调查,要专门研究和全面分析市场,根据市场、运能、运力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实践证明,建立在充分调查了解市场基础上的预算,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得到比较理想的兑现和落实,并使企业始终掌握经营的主动权。 2.编制思想上,注意各项预算平衡协调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元化和分工的复杂性,在各项具体预算编制上,不可幸免地存在着长远投入与近期产出的矛盾、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成本操纵与必要支出的矛盾等等。如果在预算编制上不解决这些矛盾,就会导致各个系统和基层一线在执行上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因此,预算平衡是全面预算治理的关键一环,把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作为暴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矛盾暴露的越充分、分析的越透彻,就越有利于决策,编制的预算就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对于发现和暴露的预算矛盾,企业要进行预算协调,力争达成共识,如达不成一致,应报企业决策层进行决策,企业决策层通过方案比选做出决策。

【预算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及问题分析 (一)建议及对策 依据上文针对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核心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后续工作的改革方向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下文将针对主要的掌握对策和建议方向等进行讨论,旨在更好的实现事业的创新。 (二)树立健全且全过程的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生产活动、财务核算、资金筹集、人力资源筹划等全部活动纳入预算管理之中。站段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中都承当着肯定的责任,如物资部门在物资选购中,应在保证选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物资选购本钱,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努力压缩物资库存数量,削减资金占用。在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中还应当实现对相关管理指标体系的建设,实现动态化的掌握和管理,同时还应当结合部门、设计单位、主管机构等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对整个预算进行全面的掌控,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的协作和协作,并且有效的进行管理,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运转体系,实现对其中各个机制的有效掌握。另外还应当对其中各种方面的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对预算掌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起健全并且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才能够实现对其中掌握因素的管理,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革。实现每一个阶段预算编制掌握效益的最大化。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直接费及工作开支的精确性。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真实精确,经得起审查的考验,也是每个预算人员必需非常重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强化基础预算工作 加强预算编制和调整过程中的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都性。在预算编制及调整的过程中,要以企业进展战略及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为根据。严格预算管理程序,确保预算指标科学性。明确技术指标和相关经济性的文件,加强对预算的掌握和管理。同时还应当结合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需求,建设出相对应的项目,同时对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关注的问题以及工作开展的核心思想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严格的根据铁

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预算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 利用预算对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操纵,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称为全面预算治理[1]。近年来,我省许多医院已领先运用全面预算治理的先进方法,在提高医院的经营质量、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医院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推行全面预算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分析目前全面预算治理在医院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医院全面预算治理进行了思考。 1目前医院全面预算治理存在的问题 1.1全面预算治理法规不完善且执行不严格[2]对医院全面预算治理进行规范的文件只有1999年开始执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且该制度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制度只要求编制财务收支预算,对医院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资本支出等情况预算没有要求。目前除少数省级医院预算报主管部门审核外,其他县市级医院中近80%的医院没有编制预算,编制预算的医院有95%以上没有经过当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审核,医院预算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1.2全面预算治理行为不规范由于医院缺乏相关的预算法规和治理制度,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治理时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1)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业务,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很

少有医院设立专门的预算治理机构[3]。认为医院全面预算就是财务人员根据上年度实际经营结果,结合明年相关因素,最终编制收入支出预算表。实际上医院全面预算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治理等各个方面,并非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确定的。(2)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基本上都采纳传统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即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和增(减)量调整预算法,且普遍存在上年完成数增长率的模式,而现代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法、动态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运用较少,而且预算程序缺乏效率。(3)预算编制过于松弛。预算执行符合率偏低,全省预算执行符合率在90%以上仅占8%。在编制过程中,由于医院各层级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预算执行者为了本位利益,利用参与编制预算的机会蓄意将预算标准放宽而制造松弛预算,这样可以虚增业绩,谋取更多的激励性酬劳[4]。(4)不重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医院资金支出可以不受预算的操纵,预算治理没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多数医院将着眼点放在预算编制上,预算编制与执行考核不成体系,没有建立预算治理所必须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医院科室核算有机结合,预算反馈信息质量不高。 1.3全面预算治理内容不够完整目前医院只注重财务收支预算,忽视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只注重财务性指标预算,忽视非财务性指标预算;只注重量化指标预算,而忽视非量化指标预算。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3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析 摘要: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学术界及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因为其自身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涉及企业经营的面面,所以在企业实施过程中确实会存有诸多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存有的问题,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三面建议。 关键词: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建议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及其在企业应用的紧迫性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和开展规划为依据,通过预算管理这种管理式,让企业的资金分配、人员配备与战略挂钩,从企业经营的各个面促进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其次,它强调“全面〞二字。这表达在两个面,一是企业纳入预算管理的活动的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求将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纳入预算,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也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进展统筹规划;“全面〞还表达在预算管理涉及的企业人员的全面性、广泛性,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中,预算管理不是企业管理层或者财务部门对整个企业做出预算,然后再层层分解下去,而是各个人员各个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上报预算,如此一来,既促进了企业每一位员工全面理解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同时保证了企业整体预算的合理性。全面预算管理在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所以对于国企业

而言,不管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都是十分紧迫与必要的。 第一,促进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企业经营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同时经营多个工程,与此同时,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是有限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依据企业整体开展战略,衡量各个经营工程的可行性,估计其投资回报比,从而为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投资、经营最优的工程,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第二,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是一个较为宏观的开展规划,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式可将企业战略层层分解,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形成各个部门甚至员工个人的目标。同时,通过对战略目标的细化与量化,可及时发现企业战略中的风险点以及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地,及时躲避风险或调整企业战略。 第三,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各个部门甚至各个员工的参与,预算的前期制定的有效性以及后期执行的有效性,都可以作为企业考核各部门工作绩效的依据。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存有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组织构造不完善 企业在预算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缺乏专门的部门或专业人员负责企业的预算的牵头、指导以及监视工作。另外,有些的领导者不重视企业的此项工作,在未充分参与其中,这必将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缺乏高层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指导,并且会挫伤各个部门、员工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预算管理论文15篇(浅议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论文15篇 浅议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论文 摘要:预算是统一企业各个环节,并进行综合平衡的依据。它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所以必须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规范各项工作方法。通过编制预算、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已经预算考核等方法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预算管理管理论文管理 预算管理论文:浅议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 1、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企业实行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等都是子系统管理、部门单位管理,不能从战略高度整合资源和聚合力量。只有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更好地协调价值链、供应链、作业链之间的关系,保证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和预定经营目标的实现。

2、全面预算管理为出资人对企业实施合理有效的监督提供了基本依据。全面预算管理为出资人提供了合理有效监督的平台,有利于出资人履行职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有利于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考核和奖惩。 3、全面预算管理能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从而有利于不断改进各项消耗标准、现金安排等基础工作。 4、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有利于解决困扰经营者的分权管理与集权控制的矛盾,有利于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落实企业的利润、资金、成本费用、业务量等目标责任,有利于挖掘企业资源潜力而实现协同效益,也有利于企业实施精细生产、流程再造、MRPⅡ等现代管理模式。 二、稳定、积极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航集团公司”)是国家一五建设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拥有资产总额50多亿元,在职职工13 000多人,下辖3个全资子公司、3个中外合资公司、14个专业化分厂,企业规模大,管理幅度宽,并从2003年开始尝试全面预算管理。 (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企业预算管理应用论文(5篇)-预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企业预算管理应用论文(5篇)-预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举措 摘要: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邵分,是企业实现短期经营和长期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应举措。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化和系统化的体现,它

是对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评等各个环节实施自始至终的过程控制。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促使企业永续发展和绩效提升,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受制于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投人不足,如编制财务预算的专业人员短缺,相关人员财务预算培训较少,编制设施及信息化手段配备不足,造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没有被重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没有被企业完全认可,一些企业负责人由于是非财务专业出身,而自己又不善于学习财务管理知识,造成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一知半解。认为企业财务预算应该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管理部门、单位无关,使财务预算管理不能很好的发挥协同联动效应。在预算管理中,将财务预算视为企业财务收支计划的再安排,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从性,其结果只能是为预算而预算。 (二)财务预算编制管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的制定只在高层管理者之间进行,不能有效考虑到基层财务预算的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预算标准过低或者过高,难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同时有些企业编制预算的方法一旦选用就一成不变,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变化情况对预算内容进行调整,降低了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15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15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摘要:由于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着,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想一直发挥作用,就要赶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不能停滞不前,要根据企业的情况不断调整,进一步地研究,找出新的方法和措施,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管理论文管理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营管理影响的探讨 财务管理全面预算资本结构 以全面预算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中心地位。本文拟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资本结构管理入手,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财务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1.1企业的综合管理是与财务管理相互结合的管理活动企业综合管理是通过整合企业物质条件、人力资源、经营特点等各项资源,通过价值形式管理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货币形式的表现,以价值形式为主的专业化管理,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联系性、和完整性的特点。财务管理运用预测、预算、控制、决策和分析及考核等方法,将企业物质条件、人力资源、经营特点等各项资源有效地协调起来,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与企业综合管理相辅相承。 1.2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密不可分企业财务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涉及和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

最终以资产负债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总括反映一个阶段企业的全部面貌,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就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量化结果。 1.3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和反映企业管理层制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合理,是否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作用,必须通过实践得以验证。营销政策的实施结果通过现金流量增减与否,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升降和存货周转速度等指标来验证企业的营销方案是否适应企业当前状况。只有通过财务部门对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的测算才可以综合反映出一段时间内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向管理层通报并相应提出建设性意见。 2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确立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资金的筹集、应用、配置、耗费、回收和分配等一系列理财活动最终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企业的经营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所占用资金在各种形态下不断转化,并最终达到增值目的过程,且这一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运作来实现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以理财活动为核心的财务管理起着基石作用。 传统财务管理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生产规模及其所需资金,而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供应,财务管理依附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仅对企业的数据依照财务会计的核算要求进行归集整理,制作出财务报表;财务部门成为纯粹的“账房”、“出纳”,这种财务管理的认识是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财务管理只能顺应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而作被动的反映,既不能起到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和最大限度地吸引外部资源的作用,也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和做出长远的预算。这种模式是造成相当多的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水平低下,企业经营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以全面预算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预算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进行业绩评价,它是企业经营者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推行的一种管理活动。然而一个企业的最终经营结果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调控需要通过销售、生产、成本、存货、费用等预算控制同时发挥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