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目的: 沉香主要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Aquzlaria) 和拟沉香属(Gyrinops) 含有树脂的木材,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 广西等地及印尼、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沉香分为进口沉香和国产沉香两种, 国产沉香基原植物为沉香属Aquilari a sinensis, 而进口沉香基源植物多为沉香属Aquilaria malaccensi 、Aquilaria

crassna 。

沉香品质好坏跟种源、结香方式等密切相关, 现代分子鉴定技术虽然能够鉴别出沉香基原, 但对同一来源不同结香方式的样品的区分尚未有有效方法。特定的种源和特定的结香方式会产生特定的化学成分, 因此通过分析沉香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是沉香种源鉴别、质量控制、品质分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目前尚未不清楚不同类型沉香间有存在哪些差异, 也尚未建立筛选识别这些差异成分的方法,因此本文拟结合沉香内在成分的特点, 利用现代先进分析仪器和统计学方法,采用GCMS口LCMS吉合多元统统计和单维分析方法对沉香成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辅以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方法, 找出不同沉香组间的差异成分, 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沉香成分进行分类比较和聚类分析, 为沉香快速鉴别、质量控制和品质分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 按2015 版中国药典一部沉香鉴别项下相关要求测定样品醇浸出物的含量, 采用HPLC法(色谱柱Altima

C18(150 mM 4.6 mm,5卩m),流动相为乙腈(A)-0.1% 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7 mL ? 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C)测定样品中的沉香四醇含量, 吉合醇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吉果初步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

⑵采用GCM联用仪(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 mm X 30 m,0.25卩m),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in-1,不分流,进样量为5卩I,进样口温度250r ,传输线温度280C ,起始温度90C ,保持3 min,然后以10 C .min-1升至180C,然后以3 C-mir-1 升

至280C ,保持10 min,然后以5C .min-1 升至300C , 保持8 min。El电离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C ,四级杆温度150C ,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扫描范围m/z为50-550)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标准数据库NIST14和保留指数对沉香挥发油进行定性鉴别,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找出其差异标志物,同时对沉香特征性成分进行归纳分类比较, 分析内在质量差异的原因。

(3)采用LC-QTOFMS联用仪(In etrSusta in Swift C18 色谱柱(2.1 x 150

mm,1.9卩n);流速:0.3ml/min;柱温:40 C ;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 梯度洗

脱(0-3min,10%A;3-8min,10%-30%A;8-25min,30%-50%A;25-32min,50%-100%A,32-3 5min,100%A);进样量:10卩L;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一级质谱(m/z 100?

2000,DP100,CE 10,采集时间:0.2s),二级质谱(m/z 50?2000,DP100,CE 45,采集时间:0.01s)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

Simca-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找出其差异标志物,同

时对沉香特征性成分进行归纳分类比较,分析内在质量差异的原因。结果:(1)52 份沉香样品中沉香四醇含量为0.10-6.60%, 醇浸出物含量为 6.07-57.06%, 沉香醇浸出物与结香方式、种源无相关性, 沉香四醇含量高低与种源、结香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A.sinensis 人工和天然沉香的沉香四醇平均含量分别为0.67%、0.1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天然沉香中种源为 A.malaccensis

与A.crasna中沉香四醇平均含量分别为2.57%、0.70%,两者有差异,且与

A.sinensis(0.15%) 有显著差异) 。

(2)基于GCM联用技术经过多元统计和单维统计分析筛选出不同种源和结香方式沉香的差异标志物共19个,分别为5个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5个倍半萜类和其他类。通过OPLS-DA分析,A.sinensi 人工结香和天然沉香样品有13

个差异标志成分为色酮类、倍半萜类、烷烃类, 其中2-(2- 苯乙基)色酮、6,7- 二甲氧基-2-(2- 苯乙基) 色酮、5,8-Dihydroxy-4a-methyl-4,4a,4b,5,6,7,8,8a,9,10-

decahydro-2(3H)-phena nthreno ne(isomer 1) 、三十一烷(isomer 3)4 个成分在两组间

具有显著差异;A.crassna人工结香和天然结香样品中的差异成分为2个倍半萜类成分;同时

两种不同种源人工结香沉香(A.sinensis 和 A.crassna 人工结香沉香)的差异标志物有2 个, 其中5,8-Dihydroxy-4a-methyl-4,4a,4b,5,6,7,8,8a,9,10-decahydro-2(3H)-phena nthrenone(isomer1) 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通过对三个种源天然沉香对比分

析,A.sinensi 沉香与A.c rassna沉香和A.malaccensis沉香的均有7个差异标

志物, 它们中具有显著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均为三十一烷(isomer 3), 而其他组间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的成分。

对52个沉香样品中烷烃类、倍半萜和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峰面积进行归纳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天然沉香中倍半萜含量较高多为 A.crassna 、 A.mal accensis 沉香, 同时2-(2- 苯乙基)色酮含量较高的也同样为A.crassna A.malaccen sis 沉香, 而烷烃类较高的则主要 A.sinensis 天然沉香; 对各组间不同类型成分的总峰面积比较分析表明在 A.sinensi 沉香中人工和天然结香样品中在烷烃类成分无显著差异, 而

倍半萜和2-(2- 苯乙基)色酮均存在差异, 且人工

结香沉香均高于天然沉香;A.crassn 沉香中人工和天然沉香间则显示各类成分并无显著差异; 从两组人工沉香(A.sinensis 和 A.crassna) 样品比较分析, 各类成分并无显著差异; 三种天然沉香对比分析, 其中 A.sinensis 天然沉香与 A.malaccensis 天然沉香在烷烃类和倍半萜类均存在差异, 而 A.sinensis 天然沉香与 A.c crassna 天然沉香仅在烷烃类成分存在差异, 其他组别和成分间并无显著差异。聚类分类显示人工沉香多能聚为一类, 多数天然沉香也能够聚为一类。

(3)基于LCMS^用仪对不同组别沉香样品进行多元统计学和单维统计分析,

找出123个差异标志物,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结合已有文献,鉴别出62个化合物, 其中23个为潜在新化合物。对同一种源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的比较分析,在A.sinensis 沉香中发现45个差异物,15 个具有显著差异, 而其中6个成分(2-(2- 苯乙基)色酮、7-羟

基-2-(2-苯乙基)色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isomer 2)、6,8-二轻基-2-(2-苯乙基)色酮(isomer 1)、6-甲氧基-2-[2-(4 '-甲氧基苯

基)乙基]色酮、dehydroxy AH21)是 A.sinensis中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间的主要标志性差异物, 而 A.crassna 中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间的差异物有29 个, 具有显著差异有7 个, 其主要标志性差异物为6,8- 二羟基-2-(2- 苯乙基)色酮(isomer1),AH21(isomer1) 、methoxy AH21(isomer1) 、2,3- 二羟基-5- 苯乙基-2,3-二氢-1ah-oxireno[2,3-

f]chromen-7(7bh)-one(isomer 2) 、dehydroxy

AH21(isomer 2)5 个成分。

对同一结香方式不同种源沉香的比较分析,A sinensis 与 A.crassna 的人工沉香间的差异物有36个,其中具有显著差异的3个,AH12(isomer 3)为该两组人工沉香中的主要标志性差异物。在天然沉香中,A.sinensis 与 A.malaccensis 沉香的差异物有35个, 具有显著差异13个, 其主要标志性差异物为6-甲氧基

-2-[2-(4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6,8-二羟基-2-[2-(3 '

-羟基-4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 somer 2)、沉香四醇、6-羟基-7-甲氧基-2-[2-(4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2,3-二羟基-5-苯乙基-2,3-二氢-1ah-oxireno[2,3-f]chromen-7(7bh)-one(isomer 1)等5 个成

分;A.crassna 与A.malaccensis沉香中的差异物有20个,具有显著差异2个,其主要标志性差异物则为6-甲氧基-2-[2-(4 '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 >6,8-二羟基-2-[2-(3 '-羟基-4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1)), 其中其中6-甲氧基-2-[2-(4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是

A.malaccensis 与A.sinensis 和A.c rassna 种天然沉香共同的主要标志性差异物;而

A.sinensis与A.crassna沉香的差异物有6个,并未发现有显著差异成分。

同时结果显示具有显著共性特征苯环上羟基和甲氧基取代的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可能为有效辨识人工和天然沉香的标志性成分, 而5,6,7,8- 四氢-2-(2- 苯乙基)色酮类和双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则是区分不同种源沉香的关键物质。对不同组别沉香的四种类型的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峰面积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差异有所不同,5,6,7,8- 四氢-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双2-(苯乙基)色酮类、三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在各组间多具有显著差异;同时基于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对所有样品进行聚类分类显示人工和天然沉香多各自聚为一类。

结论:本文基于GCM和LCMS技术,结合多维和单维统计建立了筛选沉香差异成分的方法。通过GCM结合NIST 14质谱库鉴定出19个差异成分,其中具有显著差异的有4个成分;本文首次基于LC-ESI-QTOF高分辨质谱结合文献从沉香中鉴定出62个差异成分,其中23个为潜在的新双2-(2- 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多维和单维统计分析的方法, 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有27个;这些标志性成分

可以作为沉香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及化学分类学指标成分。

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的差异可能与苯环上有轻基和甲氧基取代的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密切相关;5,6,7,8- 四氢-2-(2- 苯乙基)色酮类和双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则是区分不同种源沉香的关键物质。对不同类型成分进行归类分析, 烷烃类、倍半萜类和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沉香内在质量差异,烷烃类成分越低, 倍半萜类和2-(2- 苯乙基)色酮类含量越高其沉香树脂含量越多,其质量可能越好,反之,其质量则越差;通过沉香内在成分聚类研究, 人工和天然沉香多各自聚为一类,不同组别的多能聚为一类,该方法能很好地将不同质量的沉香进行聚类和区分。

本文能够为沉香的品种鉴别、质量控制、品质分类研究新的思路和方法。

蒙药漏芦花的化学成分

? 1914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年7月第27卷第7期 CJTCMP ,July 2012,Vol .27,No.7 ·研究报告· 通讯作者:刘乐乐,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邮编:010110,电话:0471-*******E -mail:liulele8821@https://www.doczj.com/doc/5515640411.html, 蒙药漏芦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包小妹,刘乐乐,罗素琴,杨巧荷 (内蒙古医学院,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目的:研究蒙药漏芦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祁州漏芦花里分离的到3个单体成分,1个为酚酸类化合物,2个为黄酮类化合 物。结构鉴定为:①原儿茶酸,②[5,-羟基-7,,8,-(并2,,-甲基-4,,-二甲基-2,,,6,,二四氢呋喃-5,,-O-6,, )]-3-(1,,3,-戊二炔)-4-羟基-7-O-14,,8-O-13, -9-羟基-黄酮木脂素,③槲皮素。结论:所得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祁州漏芦花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菊科;祁州漏芦;结构鉴定;原儿茶酸;[5,-羟基-7,,8,-(并2,,-甲基-4,,-二甲基-2,,,6,, 二四氢呋喃-5,,-O-6,,)]-3-(1,,3,-戊二炔)-4-羟基-7-O-14,,8-O-13, -9-羟基-黄酮木脂素;槲皮素 基金资助: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0MS1206)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flower of Rhaponticum uniflorum BAO Xiao-mei, LIU Le-le, LUO Su-qin, YANG Qiao-he (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Hohhot 010110,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flower of Rhaponticum uniflorum . Methods: Systematic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which combined all kinds of chromatograph techniqu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 spectroscopic data, was used to identify structure. Results: Thre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①protocatechuic acid, ②flavonolignan , ③quercetin. Conclusion: All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lower of Rhaponticum uniflorum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Compositae; 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Protocatechuic arid; Flavonotignan; quercetin Fund assistanc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Inner Mongolia (No.2010MS1206) 漏芦花,蒙名为洪古乐-珠日,是祁州漏芦的干燥花。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属于菊科管状花亚科祁州漏芦属植物。祁州漏芦的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的功效,其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1-3]。蒙医用祁州漏芦的干燥花,认为其具有杀“粘”,止刺痛、清热、解毒、解表等功效[4],主治感冒、心热痢疾、血热、麻疹及传染性热症等,在蒙医临床中有较长的使用历史。本实验应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色谱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花中的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5’-羟基-7’,8’-(并2’’-甲基-4’’-二甲基-2’’,6’’二四氢呋喃-5’’-O-6’’)]-3-(1’,3’-戊二炔)-4-羟基-7-O-14’,8-O-13’-9-羟基-黄酮木脂素(flavonolignan,2),槲皮素(quercetin,3),此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祁州漏芦花中分离得到。 仪器与试剂1. 仪器 1 H -NMR核磁共振仪(Bruker -300)和13C -NMR核 磁共振仪(Bruker -600)、RE -52AA型旋转蒸发仪、SHZ -D (Ⅲ)循 环水式真空泵、数显恒温水浴锅、Kofler显微熔点测定仪。 2. 试剂与材料 薄层层析硅胶、硅胶板G及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柱层析硅胶G (100-160目、3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青岛海洋化工厂)。祁州漏芦花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由内蒙古医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刘涛教授鉴定为菊科管状花亚科祁州漏芦属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花。 3. 提取与分离 将漏芦花(3.2kg)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提取,回流6h,减压回收溶剂至浸膏,得各提取部分。 取石油醚浸膏20g,拌入硅胶中,采用硅胶常压柱(硅胶100-160目)进行分离,以石油醚-丙酮不同比例进行洗脱,每100mL为1个流份,洗至第120份,用硅胶板进行检识,斑点相近的流份合并,第72至120流份合并,再经制备色谱分离、精制得化合物1。 取乙酸乙酯浸膏,拌入硅胶中,上常压硅胶柱(100-160目),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极性从100:1至9:1共300

色谱学分析基础

一、填空: 1.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热导池检测器分别属于(质量)和(浓度)型检测器。气相色谱仪的心脏是(色谱柱)。 2. 固定液一般是按照(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在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组分时,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力),极性愈大,保留时间就愈(长)。 3. 固定液通常是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固定液在使用温度下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防止(固定液分解)。 4. 用于气液色谱的担体主要分为(硅藻工型)。(非硅藻工型)两类。 5. 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色谱柱的相比(β)大,有利于实现快速分析。但其柱容量(小)。 6. 在HPLC仪中,为了克服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要安装(高压输液泵)。 7. 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仅起输送作用;而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还要直接参加____反应____,要想提高高效液相色谱的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高压输流动相)。 8. 欲分离位置异构体化合物,宜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模式是(化学键和相色谱法)。 9、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称 为(流动相),装有固定液的柱子称为色谱柱。 10、液相色谱检测器一般可用紫外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气相色谱检测器可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热导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等。 简答题: 色谱学分析基础: 1、色谱塔板理论的假设?答:塔板理论是将色谱柱比作蒸馏塔,把一根连续的色谱柱设 想成由许多小段组成。在每一小段内,一部分空间为固定相占据,另一部份空间充满流动相。组分随流动相进入色谱后,就在两相进行分配。并假定在每一小段内组分可以很快地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这样一个小段称作一个理论塔板,一个理论塔板的长度称理论塔板的高度。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蒸馏塔,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后离开蒸馏塔。由于色谱柱内塔板数相当多,因此即使组分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仍可获得好的分离效果。 2、色谱定性的方法都有哪些?答:利用纯物质对照性;相对保留值法;加入已知物增加 峰高法;保留指数定性法;其他方法。 3、内标法定量分析时,内标物选择应满足那些条件?答:①内标物应是试样中原来不存 在的物质,性质与被测物质相近,能完全溶解于试样中,但不能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②内标物的峰位置应尽量靠近被测组分的峰,或位于几个被测物质的峰的中间并与这 些色谱峰完全分离③内标物的质量应与被测物质质量相接近,能保持色谱峰大小差不多 4、色谱分析中,固定相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与试样性质相近的固定 相 5、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用校正因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 答:当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组分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同一个检测器进行测定时,所得的峰面积却常不同。因此,混合物中某一组份的质量分数并不等于该组分的峰面积在各组分峰面

沉香

沉香 李欣睿 018215142 沉香,是一种药材名,属药瑞香科植物;也指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沉香树高约30 - 40公尺,当沉香树的表面或内部形成伤口时,为了保护受伤的部位,树脂会聚集于伤口周围。当累积的树脂浓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此部分取下,便为可使用的沉香。然而,伤口并不是树脂凝聚的唯一原因,沉香树脂亦会自然形成于树的内部及以腐朽的部位上。 1沉香的产香机制 一般认为沉香的形成是由于树十损伤后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藏的淀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形成香脂经多年沉积而得。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病理学、创伤/病理学与非病理学。 沉香的形成与真菌侵染,如与曲霉、可可球二抱菌、芽枝霉,镰刀菌、毛霉、青霉 ,木霉等有关。此外,球毛壳菌、尖抱镰刀菌和裂褶菌也与沉香形成有关。有研究认为,创伤是沉香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真菌侵染是次要作用。有研究报道称,树体总是在有创伤时才能形成沉香,而健康树体没有沉香形成。从树体木块中分离真菌,将真菌接种,结果表明沉香形成是由开放性伤口引起,非由特定活性真菌而产生。 生物受到外界侵染,一般都会自动产生防御机制。沉香的形成也可能是对创伤的防卫性反应。有人认为,沉香木创伤后的沉香形成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生理变化阶段:首先是树体受伤后,其薄壁组织细胞内淀粉减少直至消失;第二阶段是在淀粉粒消失后会有显著的液胞化现象,归}{现褐色小滴状物。在液胞化的过程中,发现空胞转化成为耐高渗透压状态,与沉香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未发现任何真菌或菌丝。 2沉香的造香技术 白木香种植6-7年后,胸径巧时即可人工造香。一般认为树龄愈大,树脂凝结时间愈长,其取香质量也愈好。人工造香就是人为使木材受到外伤,促进真菌侵入。 2.1砍伤法 通常选择8--10年或10年以上、树直径30cm左右的植株,在距地面1.5--2m处,顺砍几刀,刀与刀之间的距离约30--40cm,伤口深约3--4cm。一段时间后伤口附近的木质部会分泌油脂类物质,数年后逐渐变成黑棕色,这便是沉香。取香后造成的伤口,仍有可能继续结香。 2.2半断干法 在离树十基部1--2m处的树十上锯一伤口,深度可达树十粗的1/3--1/4,可在同一方向不同高度锯几个伤口,伤口之间的距离为30--40cm,伤口宽约3--4cm,俗称“开香门”。伤口处也能结香,数年后即可在伤口处取香,取香后香门仍有可能继续结香。 2.3化学法 用甲酸、硫酸等处理伤口,可刺激伤口,采收后再用药物处理,仍可能继续结香。 2.4人工接种结香法 在大树上用锯或凿在树十的同一边,从上到下每隔40--50cm开一香门,香门长为树十粗的一半,深度为树十粗的一半,宽为1cm。如果是小树,则每隔15cm钻一个洞,从树十一面穿向对面,以不穿透为准。开凿香门后,天气十燥时用冷水淋湿伤口,随即将菌种塞满香门,用塑料薄膜包扎封口,以防杂菌的污染或昆虫、蚂蚁等的危害,又可保湿以利菌种繁殖。当上下伤口都结香而相连接时,大约4年后整株砍下可采到二级沉香。 2.5凿洞法

薄层色谱 的详细步骤

.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详解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留意事项提点建议。 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纵。 ⑴制板 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为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20cm、20cm×20cm等。称取适量硅胶,加进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留意防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假如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大。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间隔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沿间隔至少lcm,为防止边沿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往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间隔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进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 宽的滤纸条,一端浸进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④展开应密闭,展距一般为8~15cm。薄层板放进展开室时,展开剂不能没过样点。一般情况下,展开剂浸进薄层下真个高度不宜超过0.5cm。 ⑤展开剂每次展开后,都需要更换,不能重复使用。 ⑥展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全,然后进行检视。 ⑦Rf值一般控制在0.3~0.8,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活动相的比例。 ⑷斑点的检出 展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常用紫外光灯照射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斑点。对于无色组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检出效果就越好。 展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比移值(Rf值)来表示。化合物斑点中心至原点的间隔与溶剂前沿至原点的间隔的比值就是该化合物的Rf值。 ;.

色谱分析仪基础知识培训

在线色谱分析仪基础知识 色谱法,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它的英文名称为:chromatography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字chroma和graphein,直译成英文时为color和writing两个字;直译成中文为色谱法。但也有人意译为色层法或层析法。 1906年由俄国科学家茨维特研究植物色素分离,提出色谱法概念;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然后加入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按光谱的命名式,这种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 茨维特经典色谱分析实验示意图 9.1基础知识 固定相——色谱法中,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流动相——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 按固定相的几形式色谱分析法分为: 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柱色谱法是将固定相装在一金属或玻璃柱中或是将固定相附着在毛细管壁上做成色谱柱,试样从柱头到柱尾沿一个向移动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目前在线色谱仪采用的是柱色谱法。 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是利用滤纸作固定液的载体,把试样点在滤纸上,然后用溶剂展开,各组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以斑点形式显现,根据滤纸上斑点位置及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与纸色谱法类似的法操作以达到分离目的。 简单的说,色谱分析仪就是基于色谱法原理用色谱柱先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然后再用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检测。与前面介绍的几种气体成分分析仪不同,色谱分析仪能对被测样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能鉴定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还能测量出各组分的含量。因此色谱分析仪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由以上法可知,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一相是固定不动的,我们把它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色谱柱的出口安装一个检测器,当有组分从色谱柱流入检测器中,检测器将输出对应于该组分浓度人小的电信号,通过记录仪把各个组分对应的输出信号记录下来,就形成了色谱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各组分在色谱图中出现的时问以及峰值大小可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以及各组分的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声明:本人孙琮莘所提交的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孙琮莘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集》。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本文着重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对于天然药物、抗生素、手性药物、毒性药物、违禁药物、体内药物的分析及杂质检查,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药物分析;应用 天然药物结构复杂,种类众多,其分析研究往往极具挑战性,HPLC不仅能快速鉴定天然药物成分,还能快速筛选出多种未知成分,为分析复杂的天然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狄志彪等利用HPLC测定了不同发酵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含量,采用了Welch Ultimate XB-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发酵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张晓霞等应用HPLC同时测定中药梅花中的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以岛津Inertsil ODS-4作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 1 mL·min-1,检测波长为355 nm,为制定梅花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参考。六味地黄丸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和茯苓六中药材组成的补肾名方,王灵霞等建立了HPLC测定3种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中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为提高六味地黄丸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适用于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鸭 趾 草

鸭趾草 【异名】(宣汉县俗称:竹叶菜,因叶似竹叶,并可作菜吃而故名) 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碧竹草(《本草图经》),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纲目》),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筴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碧蝉蛇(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竹管草、竹节草、鸭脚草、竹剪草(《江西草药》),兰花草、野靛青、靛青花草、萤火虫草、鸭脚青、挂兰青、鸦雀草、兰紫草、哥哥啼草、竹叶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竹叶水草、水竹叶草、竹叶青菜、鸭脚板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竹夹菜、翠蝴蝶、鹅儿菜(《广西中草药》),鸡冠菜、蓝花姑娘(《江苏药材志》),鸭仔草(《福建中草药》)。【来源】 为鸭跖草种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鸭跖草一年生草本。 科名:鸭跖草科 茎圆柱形,肉质,长30~6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细纹。 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至2厘米,先端短尖,全缘,基部狭圆成膜质鞘,总状花序,花3、4朵,深蓝色,着生于二叉状花序柄上的苞片内;苞片心状卵形,长约2厘米,摺叠状,端

渐尖,全缘,基部浑圆,绿色;花被6,2列,绿白色,小形,萼片状,内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状披针形,基部有爪,后2片深蓝色,成花瓣状,卵圆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后3枚退化,前3枚发育;蜂蕊1,柱头头状。 蒴果椭圆形,压扁状,成熟时裂开。 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暗褐色,有皱纹而具窝点,长2~3毫米。 花期夏季。 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西藏地区使用的鸭跖草,为同属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 【采集】 6~7月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花瓣含鸭跖黄酮甙,系一种黄色的色素。 鸭跖草变种Commelina communis var.hortensis的花瓣含鸭跖蓝素-一种含镁的蓝色的花色甙,可能系由四个分子的p-香豆酰飞燕草甙围绕一个镁原子所组成。 飞燕草甙是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切断,晒干。 【性味】 甘,寒。 ①《本草拾遗》:苦,大寒,无毒。

沉香研究进展

中药沉香的研究进展 中药沉香为传统名贵中药,临床使用广泛,但是由于结香期相当漫长,加上大量的采挖与交易,沉香的自然资源已接近枯竭。2007 年,国际香市的交易量不足20公斤;2008 年全年的产量不足10 公斤。产量的不足自然会导致供需矛盾的突出,市场价格不断地攀升。国家药监局2000 年度全国药品统一抽验资料显示,在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沉香的不合格率高达91%,因此,学会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通过显微、理化、波谱等方法进行真伪鉴别[1,2] 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对沉香的来源,沉香产香机制,产香方法,沉香常规鉴别方法,组分评价方法以及沉香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沉香的文献综述沉香近些年的研究的进展。 1.沉香来源 沉香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列为上品,曰:“沉香、薰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冶[3] ,并在《本草经集注》中补充云:“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復入药,唯治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冶[4]。西晋时期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作为岭南第一部本草书籍,在卷中将蜜香、沉香记载在同一条目下,云:“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冶,书中将薰陆香与枫香单独记载[5]。可见早期对于沉香的品种记载处于混乱状态,而且对沉香的药用功效也了解甚少,多作香用。沉香药材可分为国产沉香和进口沉香,其国产沉香又名海南沉香,主产于海南岛、广西等地;白木香英文名为Incense Tree,又名牙香树、女儿香、栈香等,是我国生产中药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历史上我国的白木香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由于白木香自然繁殖率低、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虫害及人为掠夺式砍伐等原因,白木香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现仅有零星散生的残存植株。白木香1987 年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植物。现在各国家均严禁对其进出口,2010 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沉香植物来源只有一种,即白木香[6]。目前,我国药用沉香70 %以上依靠进口,市场缺口较大,药材价格相当昂贵。 2. 沉香的产香机制及沉香的造香技术 2.1 沉香的产香机制 一般认为沉香的形成是由于树干损伤后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藏的淀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形成香脂经多年沉积而得。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 个方面:病理学、创伤/病理学与非病理学。沉香的形成与真菌侵染,如与曲霉(Aspergillus sp.)、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芽枝霉Cladosporumsp.、Ebicoccum granulatum、镰刀菌(Fusarium sp.)、毛霉(Mucor sp.)、青霉(Penicillium sp.)、Rhizoplius sp.、Sphamopus sp.、Tolura sp.、木霉(Trichoderma sp.)等有关。此外,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裂褶菌(Schizophyllum sp.)也与沉香形成有关[6~8]。有研究认为,创伤是沉香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真菌侵染

治疗流行性感冒常用蒙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简介

治疗流行性感冒常用蒙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简介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王秀兰教授 2009.11.24 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蒙药复方制剂较多,其组成药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已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报道。 在此,选择几种常用蒙药复方制剂,介绍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为这些蒙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四味土木香汤散 复方组成:土木香苦参珍珠杆山柰 功能主治:清瘟解表。用于瘟病初期,发冷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胸胁作痛。 化学成分:土木香含大量菊糖及挥发油;苦参含生物碱、黄酮类及醌类化合物;珍珠杆和山柰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 药理毒理:多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四味土木香散具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中苦参药理作用研究较深入,苦参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抗过敏、抗恶性肿瘤作用。土木香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二、三子汤散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瘟热,眩晕,头痛,血热,目赤。 化学成分:诃子主要含鞣质、三萜类、氨基酸等成分。川楝子含有川楝素、三萜类。 栀子有环烯醚萜类(栀子苷等)。 药理毒理: 诃子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也具有抗氧化、解毒、抗癌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心作用、保肝利胆作用及抗消化道溃疡作用。 川楝子抗菌作用。 栀子具有保肝利胆作用、泻下作用、镇静作用、降压作用及抗菌、抗炎作用。 三、感额尔敦片 复方组成:苦参、珍珠干、山奈、土木香、诃子、川楝子、栀子。(七珍汤剂型改进而得,四味土木香汤+三子汤)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解表,止痛。用于温病初期,感冒发烧,咳嗽,全身酸痛,头痛,咽喉肿痛,胸肋刺痛。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该方由三子汤和查干汤组成,因此具备了上述两种复方的共同的特点。 四、清感九味丸 复方组成:制草乌、诃子、土木香、黑云香、漏芦花、胡黄连、拳参、北沙参、翻白草。 功能主治:消“粘”,解热,止咳。用于瘟疫热症、感冒咳嗽、咽喉疼痛症。 化学成分: 诃子含大量鞣质。土木香含挥发油。 制乌头含生物碱。胡黄连含有环烯醚萜苷类。 清感九味丸药理作用: 诃子具有抗菌作用,抗肿瘤实验,抗氧化作用和强心作用。 草乌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局部麻醉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 黑云香具有消炎,降低胆固醇作用。 土木香具有驱虫作用,抗菌作用。 胡黄连具有保肝、利胆作用,抗真菌作用。 北沙参具有止咳、祛痰作用,免疫调节作用,解热镇痛作用。 拳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五、清热二十五味丸 复方成分:冰片、檀香、川楝子、木棉花、千金子霜、红花、肉豆蔻、丁香、白巨胜、益智仁、草果、青皮、木香、紫檀香、甘松、关木通、石花、石膏、枳实、诃子、栀子、卷柏、菊花、沉香、射干。 功能主治:清热祛瘟,止咳。用于脏腑瘀热,咳嗽脓疡,胸痛,口苦,舌干,关节疼痛,骨蒸痨热。 清热二十五味丸化学成分: 檀香主要含挥发油。川楝子主要含川楝素。 红花主要含红花醌甙。肉豆蔻含挥发油和脂肪油。 丁香、草果、木香、沉香、菊花主要含挥发油。 冰片主要含右旋龙脑。石膏主要含硫酸钙。 诃子含鞣质约30-40%。 栀子含环烯醚萜苷类。 射干含黄酮类。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根据其分离原理,有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方法。吸附色谱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用溶剂或气体洗脱,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其中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流动相。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色谱法的分离方法,有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色谱所用溶剂应与试样不起化学反应,并应用纯度较高的溶剂。色谱时的温度,除气相色谱法或另有规定外,系指在室温下操作。分离后各成分的检出,应采用各单体中规定的方法。通常用柱色谱、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分离有色物质时,可根据其色带进行区分,对有些无色物质,可在245-365nm的紫外灯下检视。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也可喷显色剂使之显色。薄层色谱还可用加有荧光物质的薄层硅胶,采用荧光熄灭法检视。用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部分剪下或挖取,用溶剂溶出该成分,再用分光光度法或比色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在纸或薄层板上测出,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以纸或薄层板上测出。柱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接于色谱柱出口处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 薄层色谱法概述 (2) 1.1 定义 (2) 1.2 原理 (2) 1.3 特点 (2) 1.4 定量检测方法 (3) 2 TLC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3) 2.1 中药材的鉴别 (3) 2.2 植物药成分的鉴别 (4) 2.3 化学药品及复方制剂 (5) 2.4 药品杂质检验 (6) 2.5 中药指纹图谱分析 (6) 2.6 在定量分析中得应用[13] (7) 2.6.1 薄层色谱定量方法 (7) 2.6.2 薄层色谱在定量分析中得应用 (8) 3 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应用 (8) 3.1 高效薄层色谱(HPTLC) (8) 3.2假相薄层色谱 (9) 3.3 反相薄层色谱( RPTLC) (10) 3.4 薄层扫描法[17] (11) 4 总结 (12)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在药物,尤其在植物药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早已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使其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高效薄层色谱、假相薄层色谱、反相薄层色谱、微乳薄层色谱在中药药物分析中已有一定的应用。TLC 在规范化、仪器化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大批量样品及某些特殊样品的快速分析中,显示了分析容量大、可采用特征专属的显色剂以及极低的溶剂消耗等优势。近年来TLC 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植物药有效部位的分离精制、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生物测定等,尤其在研究开发植物药有效部位和中成药质量控制中,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最简便的科学方法。但TLC亦有其缺陷,其色谱结果易受铺板质量、点样技术、展开剂配制、层析环境中展开剂的饱和度、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于重复;显色又受均匀性、灵敏度、稳定性等影响,这均使测定结果偏差较大[1]。最近几年围绕着测定过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薄层色谱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扩大了TLC技术在中药药物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 薄层色谱法概述 1.1 定义 薄层色谱法(TLC)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 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 根据比移值(Rf)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的比移值(Rf ) 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1.2 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 流过固定相(吸附剂) 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 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1.3 特点 薄层色谱法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也

生药化学成分表(修)

生药的化学成份分类表

天然药物化学

生药各化学成分的鉴别方法 一、糖类 ?Fehling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 ?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 (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 阳性反应。) ?Molish试验:试剂:a-萘酚试液,沿管壁滴加浓硫酸; ?结果:二液层交界处成紫色环 (检测化合物类型:所有糖类、苷类。) ?色谱法:纸色谱、薄层色谱;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 上层);

显色剂: ?氨基硝酸银;结果:还原糖显黑色斑点。 ?GC、GC-MS分析:糖类化合物可以制成甲醚、乙酰化、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 采用GC、GC-MS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二、苷类 ?Liebermann反应:皂苷在无水条件下与leweis酸作用产生颜色变化或荧光。 ?生药的70%乙醇提取液,加浓硫酸-醋酐(1:20),三萜皂苷产生黄-红-紫-兰等颜色变化;甾体皂苷最后呈绿色。 ?Kedde反应Kedde试剂:3,5-二硝基苯甲酸1g溶于50ml甲醇,加1mol/L KOH溶液50ml; ?结果:甲型强心苷由于C17侧链含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在碱性条件下,双键转位形成活性次甲基,与3,5-二硝基 苯甲酸反应生成红色。乙型强心苷在碱性条件下不能产生活 性次甲基,因而不能显色(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Keller-Kiliani反应强心苷溶于含0.5%FeCl3的冰醋酸,沿试管壁滴加浓硫酸,观察界面和醋酸颜色变化。如含有2-去氧糖存在,醋酸层渐呈蓝色或绿色。 ?结果:界面的呈色,由于浓硫酸对苷元所起的作用逐渐扩散 向下层,其颜色随苷元而异呈不同颜色。如毛地黄毒苷呈草 绿色,羟基毛地黄毒苷呈洋红色,异羟基毛地黄毒苷呈黄棕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摘要: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竹叶兰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 2.50 g/L,上样速率3.0 BV/h,洗脱剂80%乙醇,洗脱速率3.0 BV/h,洗脱剂用量4.0 BV,按此工艺条件纯化后的竹叶兰总黄酮纯度达81.58%?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总黄酮;分离纯化;竹叶兰 Study 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p Abstract: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Arundina graminifolia by AB-8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col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and current velocity of the original solution was 2.50 g/L and 3.0 BV/h respectively; the eluant was 80% ethanol; the eluting velocity was 3.0 BV/h, and the consumption of eluant was 4BV respectively. The purity of total flavones reached up to 81.58%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p Key words: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s; total flavon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rundina graminifolia 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为兰科竹叶兰属植物,又名黄竹参[1],傣药名为纹尚海[2],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傣族解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炎?利尿等作用[3-5]?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 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6]?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黄酮具有重要意义[7]?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继离子交换树脂后的分离新技术之一?大孔吸附树脂的孔径与比表面积都比较大,在树脂内部具有三维空间立体孔结构,由于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等诸多优点[8],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富集和中药复方制剂去除杂质等方面[9]? 近年来报道了许多大孔树脂在黄酮?皂甙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10,11]?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竹叶兰中总黄酮工艺进行探讨,以期得到高纯度竹叶兰总黄酮,为竹叶兰总黄酮类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经典.doc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提点建议。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最新*#~新@] 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作。[最新版%新&@] ⑴制板 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 ×20cm、20cm×20cm等。称取适量硅胶,加入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注意防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距离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缘距离至少lcm,为防止边缘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去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最新@&新#*]

沉香十七味丸(蒙药)的说明书

沉香十七味丸(蒙药)的说明书 风湿疾病对于人们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中老年人很容易患上这类疾病,多半的原因是由于年轻的时候过于操劳所致。因此,及时治疗风湿疾病是刻不容缓的。药物治疗风湿疾病的效果很显著,关键要选对药选好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愈风湿疾病,服用沉香十七味丸(蒙药)就能帮助您很好的治愈风湿疾病。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沉香十七味丸 商品名称:沉香十七味丸(蒙药) 拼音全码:ChenXiangShiQiWeiWan 【主要成份】沉香、苦参、马钱子(制)、木香、丁香、肉豆蔻、制草乌、紫河车(干)、广枣、黑云香、兔心。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水丸剂;气味香,味涩、苦、行、辛。

【适应症/功能主治】镇“赫依”通脉,止痛。用于“赫依”血不调,颈项强直,烦躁不安,恶血陷肾,肾损血盛,“白脉病“。 【规格型号】0.125g*20s*3袋*2小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4-24粒,一日1-2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运动员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保存。 【包装】复合膜袋:20粒/袋*3袋/小盒*2小盒。 【有效期】60 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1021226 【生产企业】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上述对于沉香十七味丸(蒙药)的介绍,现在您对于沉香十七味丸(蒙药)的功效和治疗原则都清楚了吗?治疗风湿跌打疾病不能盲目用药,这种疾病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但是对于生活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许多患者都希望能彻底断根,选择沉香十七味丸(蒙药)就是您治愈风湿跌打最好的选择。

沉香的化学成分与鉴定

沉香的化学成分与鉴定 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经皂化后蒸馏,得挥发油l3%,其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Agarospi—rod、沉香醇(Agar01)、沉香呋喃(Aga—rofu—ran)、二氢沉香呋喃、4一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一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Nor—ketoagar0—furan)、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Selinane)、沉香醇等。 l.白木香:从含树脂的木质部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三种沉香螺旋烷类倍半萜—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螺旋醇,又从含树脂木质部挥发油中分得两种沉香呋喃类倍半萜一白木香醇和去氢白木香醇。 2.沉香:沉香的丙酮提取物,经皂化后蒸馏,提挥发油。黄花梨手串其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旋、沉香醇、沉香呋喃、二氢沉香呋喃、4一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3、4一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中国药材学: (1)国产沉香心材中分离得白木香醇(baimuxin01)、去氢白木香醇(dehydrobaimux—in—01)、白木香酸(baimuxinic acid)、白木香醛(baimuxinal)、沉香螺萜醇(agarospir01)、异白木香(isobaimuxin01)、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对甲氧基苄基丙酮(P—methoxybenzylacetone)、茴香酸(anisic acid)及l3一沉香萜呋喃(13一agaro{u—ran);9个色酮类化合物,为6一羟基一[2一(4一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一(2一苯乙基)色酮、6一甲氧基一2一(2一苯乙基)色酮、6,7一二甲氧基一2一(2~苯乙基)色酮、6一甲氧基一2一(2一(3 一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一羟基一2一(2一苯乙基)色酮、5.8一二羟基一2一(2一对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及(6,7一二甲氧基苯乙基)色酮。挥发油中含倍半萜化合物呋喃白木香醛和呋喃白木香醇。 (2)进口沉香含油树脂。其醇浸提物(达48%)经皂化后,通水蒸馏得挥发油约l3%,油中含有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对甲氧基苄基丙酮、倍半萜烯醇等;蒸馏后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hy—drocinnamic acid)、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 受霉菌感染的沉香的挥发油中分离得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d、沉香萜醇(agar01)、α一及β一沉香萜呋喃(a一.b一agarofuran)、二氢沉香萜呋喃(dihydr0~agarofuran)、去甲基沉香萜呋喃酮(nor~ketoagar-ofuran)、4一羟基二氢沉香萜呋喃(4一hydroxydi—hydroagarofuran)及3,4一二羟基二氢沉香萜呋喃(3,4一dihydroxydihydroagarofuran)。又据报道,未受霉菌感染的沉香的挥发油中,尚分离出沉香萜醇、芹子烷(selinane)等萜类化合物以及癸烯的异构物.并含鹅掌楸碱。来源《中药瑰宝沉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