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大肠菌群1、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也可能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是不安全的。2、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的食品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85℃热水1~3分钟内杀灭本菌。300ppm次氯酸纳溶液1~3分钟内杀灭本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由于常引起人和动物化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球菌。杀灭条件加热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使它死亡。

沙门氏菌1、生存环境该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2、繁殖条件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也是防止该菌污染的至为重要的措施。沙门氏菌3、污染渠道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淡水鱼虾有时带菌,海产鱼虾一般带菌者较小。菌不耐热。4、杀灭条件沙门氏菌对热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于中等,60℃20—30分钟、75℃5分钟即被杀死,100℃条件下该菌立即被杀死。

真菌(霉菌、酵母菌)1、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到处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在20—30℃大部分霉菌都能生长,小于10℃和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著减弱,在0℃时几乎不生长2、污染渠道由于霉菌种类多且分布广,物体水分含量高时,容易滋生霉菌。霉菌中的毛霉常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肉类等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水量高的粮食容易滋生霉菌。3、杀灭条件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87.8—90.6℃才能杀死霉菌,90℃10—30分钟可以杀死其中的孢子

常见病原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 m 2.培养:色素、耐盐 3.抗原构造:SPA 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5.抵抗力:强;易耐药 致病性: 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 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链状,0.5~1.0 m 2、培养:血平板 3、分类: 1) 根据溶血现象分: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致病性强 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无致病性 2) 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 4、抵抗力:不强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 (2)毒素: 1)链球菌溶血素: 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 SLS:对氧稳定; 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 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2、所致疾病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防治原则: 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 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 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4、抗抗力:弱 致病性: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

细菌保种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567394002.html,/dxyz-b109-99-t-345518非常详细 各菌种保存方法的优缺点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化学特性不是严格恒定的,屡次传代会使微生物的代谢改变,而影响微生物的性状;污染杂菌的机会亦较多。 2.液体石蜡保藏法 (1)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 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最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使得到健壮的菌体或孢子。 (3)用灭菌吸管吸取灭菌的液体石蜡,注入已长好菌的斜面上,其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准,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4)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有的微生物在室温下比冰箱中保存的时间还要长)。 此法实用而效果好。霉菌、放线菌、芽孢细菌可保藏2年以上不死,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无芽孢细菌也可保藏1年左右,甚至用一般方法很难保藏的脑膜炎球菌,在37℃温箱内,亦可保藏3个月之久。此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且不需经常移种。缺点是保存时必须直立放置,所占位置较大,同时也不便携带。从液体石蜡下面取培养物移种后,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时,培养物容易与残留的液体石蜡一起飞溅,应特别注意。 3.滤纸保藏法 (1)将滤纸剪成0.5×1.2cm的小条,装入0.6×8cm的安瓿管中,每管1—2张,塞以棉塞,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 (2)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使充分生长。 (3)取灭菌脱脂牛乳1—2ml滴加在灭菌培养皿或试管内,取数环菌苔在牛乳内混匀,制成浓悬液。 (4)用灭菌镊子自安瓿管取滤纸条浸入菌悬液内,使其吸饱,再放回至安瓿管中,塞上棉塞。 (5)将安瓿管放入内有五氧化二磷作吸水剂的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气至干。 (6)将棉花塞入管内,用火焰按图Ⅶ-13熔封,保存于低温下。 (7)需要使用菌种,复活培养时,可将安瓿管口在火焰上烧热,滴一滴冷水在烧热的部位,使玻璃破裂,再用镊子敲掉口端的玻璃,待安瓿管开启后,取出滤纸,放入液体培养基内,置温箱中培养。 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均可用此法保藏,前两者可保藏2年左右,有些丝状真菌甚至可保藏14—17年之久。此法较液氮、冷冻干燥法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现代定义: 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征: 体小面大 一个体积恒定的物体,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微生物体积很小,如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约1mm3,可是其表面积却很大。这个特征也是赋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谢快等特性的基础。 吸多转快

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其高效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据研究,乳糖菌在1个小时之内能够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生长繁殖快 相比于大型动物,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大肠杆菌能够在12.5-20分钟内繁殖1次。不妨计算一下,1个大肠杆菌假设20分钟分裂1次,1小时3次,1昼夜24小时分裂24×3=72次,大概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2的72次方),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但事实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营养缺失、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原因,微生物无法完全达到这种指数级增长。已知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佳pH范围为7.0 (6.6~7.5)附近,部分则低于4.0。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单细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名解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 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 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 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 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

非细胞型微生物 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 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 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

细菌的概念

细菌的概念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的形态基本形态 (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繁殖时细菌分裂平面不同分裂后菌体间黏附程度不同)和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细胞大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般为0.5~1微米,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 细胞壁 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nm。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阳性菌)或肽键(革兰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有种间差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有的还具有少量蛋白质。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其他成分较为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此外,外膜与细胞之间还有间隙。 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抑制肽桥形成。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①保持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 ②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能耐受 20kg/cm2的压力);③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侵入宿主)④;防止大分子入侵;⑤协助细胞运动和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 ⑥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其中还有一些缺壁细菌,分为四类:①L型细菌,是指某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细胞壁缺陷的变异菌株;②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或青霉

微生物答案

微生物学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所包括的种类: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简述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并举例说明。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一)比表面积大;如果把人的比表面积值定为1,则大肠杆菌(E.coli)的比表面积可高达30万! (二)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大肠杆菌每小时可分解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是大豆的100倍,是肉用公牛的10万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极多,仅抗生素已发现9000多种。 (三)生长繁殖快,容易培养;大肠杆菌的细胞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每分裂1次的时间是12~20分钟,如按每20分钟分裂1次计,则每小时可分裂3次,每昼夜可分裂72次,后代数为:4 722 366 500万亿个(重约4722t) (四)适应能力强,易发生变异;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10O℃以上的高温下正常生长,一些嗜盐细菌能在32%的盐水中正常活动。青霉素生产菌产黄青霉1943年每毫升发酵液只含约20单位的青霉素。经过多年的变异积累,该菌目前每毫升发酵液青霉素含量已接近10万单位。 (五)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河流、盐湖、高山、冰川、油井、地层下以及动物体内外等各处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活动。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50万种,微生物约有15万种。 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物种的多样性(2)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3)代谢产物种类多(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3为什么说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真正奠基人? 巴斯德的贡献: (1)用“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2)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证实了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作出重大贡献; (4)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 4科赫在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和病因论方面有何贡献? 科赫的贡献: (1)创立了一套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如配制培养基技术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 (2)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和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3)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柯赫规则: (1)在患某一特殊病的动物体内发现某种微生物,而在健康个体中并不存在; (2)自病体分离出微生物并在动物体外纯培养成功; (3)将此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到敏感的动物体后,应当出现原来这一特殊病害的疾病症状;(4)从再接种的病体可重新分离出这个微生物。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taxonomy)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细菌分类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征,并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 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的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按照细菌命名的法规,能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的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

细菌的分类等级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的单个原始菌落传代的纯培养物,例如从10个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它是该种菌株的参比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 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及合适的温度,细菌不能繁殖,且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汁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洗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

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检验 吴崇食质12级1班学号:20122629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微生物

1 、什么是微生物?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个体极其微小。 主要特点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吸收快,转化能力强;生长旺,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数量和种类繁多,分布极为广泛。 2、在细胞水平对微生物如何进行分类?各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主要特点是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是:鞭毛,细胞壁中有肽聚糖。代谢途径比较单一。多生活在地球上极端的环境或生命出现初期的自然环境中,是地球上较早出现的生命群体之一;放线菌:能形成分枝菌丝和分生孢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群体;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一种自养生物;支原体:对抗生素不敏感,无细胞壁;衣原体:细胞内同时含有DNA 和RNA ,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覃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特点:有核膜,进行有丝分裂,拥有线粒体或者叶绿体等细胞器;真菌的陆生性较强; 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阮病毒). 病毒的颗粒很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只有一种核酸;抗生素对病毒影响不大,但是干扰素可以抑制多数病毒的复制。 3、Koch postulates 的要点 答:科赫法则是罗伯特·科赫提出的,可以用来判断疾病的病原物是什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每个病人体内都有这种微生物,且健康的人体内不存在。 2.要从宿主中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纯培养。 3.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与健康的人接触后,人会得同种疾病。 4.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出这种微生物。 满足所有条件,就可以确定病原物。但是这个判断准则有局限性,没有办法确定某些病毒的病原体是什么。

动物微生物—细菌

第一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 2.细胞壁 3.肽聚糖或粘肽 4.脂多糖 5.磷壁酸 6.细胞膜 7.中介体 8.质粒 9.荚膜 10.鞭毛 11.菌毛 12.芽胞 13.细菌L型 14.生长因子 15.生长曲线 16.培养基 17.细菌素 18.纯培养 19.菌落 20.菌苔 二、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和。 3.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和两种,其中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4.细菌的菌毛有和两种,前者与有关,后者具有作用。 5.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 6.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构成。 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和构成。 9.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 。 10.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和 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期。 11.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 1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适宜的、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13.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 14.微生物各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和。 18.细菌的营养类型有、、、。 三、选择题 1.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发明人是() A Gram B Koch C Pasteur 2.一个细菌芽胞重新形成细菌繁殖体的数目是()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有丝分裂 B 二分裂法 C 出芽繁殖 D 复制方式 4.大多数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繁殖速度是() A 每15—20分钟繁殖一代 B 每小时繁殖一代 C 每天繁殖一代 D 7天繁殖一代 5.芽胞的形成是细菌的() A 休眠结构 B 繁殖形式 C 某一发育阶段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鞭毛 B.菌毛 C.纤毛 D荚膜 E轴丝 7.一般病原菌生长所需要的渗透压是() A 高渗 B 低渗 C 等渗 8.下列何种物质能使细菌的细胞壁缺失,形成L型细菌()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氨基酸 D 乳糖 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10.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 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 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D.核质 E.细胞壁 13.细菌在微生物分类系统中属于() A 动物界 B 植物界 C 原生生物界 D 病毒界 14.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中介体 D.线粒体 E.核蛋白体 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 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芽胞 E.荚膜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大肠菌群1、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也可能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是不安全的。2、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的食品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85℃热水1~3分钟内杀灭本菌。300ppm次氯酸纳溶液1~3分钟内杀灭本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由于常引起人和动物化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球菌。杀灭条件加热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使它死亡。 沙门氏菌1、生存环境该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2、繁殖条件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也是防止该菌污染的至为重要的措施。沙门氏菌3、污染渠道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淡水鱼虾有时带菌,海产鱼虾一般带菌者较小。菌不耐热。4、杀灭条件沙门氏菌对热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于中等,60℃20—30分钟、75℃5分钟即被杀死,100℃条件下该菌立即被杀死。 真菌(霉菌、酵母菌)1、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到处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在20—30℃大部分霉菌都能生长,小于10℃和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著减弱,在0℃时几乎不生长2、污染渠道由于霉菌种类多且分布广,物体水分含量高时,容易滋生霉菌。霉菌中的毛霉常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肉类等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水量高的粮食容易滋生霉菌。3、杀灭条件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87.8—90.6℃才能杀死霉菌,90℃10—30分钟可以杀死其中的孢子

微生物检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检验:(microbiology detection):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性质,从而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4、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单菌落: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用于计算细菌数量的一种方法。 5、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通常以lg或1ml或lcm2样品中所含的菌落数量来表示。 6、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细菌总数也称细菌直接显微镜数。通常以1g或1m1或lcm2—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来表示。 7、细菌相:指存在于某一物质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8、指示菌:是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检验指示菌的目的,主要是以指示菌在检品中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为依据,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检品的饮用、食用或使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9、动物性食品:又叫动物源性食品(Animal Derived Food)是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 10、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11、食物感染:通常是指因摄入感染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而不是由细菌副产物引起的疾病。 12、食物中毒性感染:是指因食物中毒和食物感染共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13、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是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14、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入细菌性中毒食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15、真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入真菌性中毒食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16、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指摄人动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7、有毒植物中毒:是指摄人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18、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摄人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19、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食用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病原因多见于食用了食物中毒性微生物或其毒素,有毒化学物质等。 20、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发生腐效变质的根源。 21、毒素(toxin)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另一种生物体有毒性的产物,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22、外毒素是病原菌在生长繁殖期间分泌到周围环境种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其化学组成是蛋白质,抗原性强,毒性也强,但极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 23、内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能产生内毒素,实际上它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外层,属于细胞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并不分泌到环境中,只有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出来,因而称为内毒素。内毒素性质稳定,耐热,毒理较外毒素弱。 24、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25、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与宿主发生斗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26、灭菌:将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全部杀死或除去的措施 27、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28、防腐:采用理化或生物因素,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29、无菌:物体中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30、商业无菌:经过适度的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叫做商业无菌。例:罐头食品

益生菌的5个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7394002.html, 益生菌的5个条件 作者:宋颖 来源:《大众健康》2013年第11期 在超市,我们可以看到益生菌酸奶、乳酸菌饮料、活力C饮料、益生元等,这些乳制品都宣称可以调节肠道健康。这些五花八门的概念把我们弄得晕头晕脑,它们都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益生菌、乳酸菌、活力C、益生元这几个名词。 益生菌,它不是一种菌,它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定植于人体的肠道,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帮助营养物质吸收、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等作用。 乳酸菌属于益生菌,它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厌氧生长的细菌。在食品发酵过程将原料中的糖转变为乳酸的细菌。乳酸菌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肠道乳酸菌与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有抑制病原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降低胆固醇、抗肿瘤以及改善血脂、抗高血压等作用。 活力C菌,也是益生菌的一种,它来自丹麦,全称叫做LCP-37,是活性干酪乳杆菌的一种。促进人体肠道消化吸收及通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改善均有显著的效果。 益生元与益生菌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区别甚远。益生元被称为益生菌的食物,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其活性,从而达到改善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让消费者头晕的名词确实都与肠道有关系。是不是我们选择了含有这些名字的产品就可以改善肠道健康呢?其实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的定义可知,只有摄入足够量的活菌,益生菌才对宿主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并且益生菌要符合5个条件: 1.益生菌必须具有存活能力,且能大规模生产。 2.益生菌在使用和储藏期间,应保持存活状态和稳定。 3.益生菌应能保持在肠道生态环境系统中存活。 4.益生菌必须对宿主产生有益的作用。

细菌是微生物

细菌是微生物 看到头你什么都明白了 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细菌与病毒有很大的区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则是非细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换言之,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此时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时的免疫力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 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 除抗病毒治疗外, 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 细菌的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同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

微生物学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分为____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______三大类型. 2.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__.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真菌___. 4.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病毒___. 二,判断改错题 3.非细胞型微生物含有两种类型核酸,既含DNA,又含RNA. 3.错,只含一种核酸.三,选择题1.下列病原体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放线菌 C.白色念珠菌 D.细菌 E.病毒 2.下列病原体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立克次体 B.衣原体 C.噬菌体 D.螺旋体 E.支原体 3.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酵母菌 C.流感病毒 D.细菌 E.真菌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细菌 B.放线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真菌 D.放线菌 E.立克次体 四,名词解释 2.菌株(strains of bacteria)是指从不同来源或从不同时间或地区所分离的同一种细菌.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答:根据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可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是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μm 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球菌杆菌螺旋菌____三种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