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公路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公路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提上日程,公路建设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连接了全国交通运输网。公路经过长时间的运营容易出现病害问题,尤其是软土路基,软土路基承载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局部流失现象,如果不对其加以控制,会对公路路基造成严重的影响,威胁行车安全。因此,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常见病害,并总结了几种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标签: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病害处理

引言

软土土质对公路建设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公路路基在铺设和运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路基病害而频繁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样会大大减少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所以,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应做好对软土路基病害的分析与处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其质量问题的产生,确保公路行车安全。

一、软土地基特点及常见病害类型

1、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平原或山间盆地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它们的成因、结构和形态虽然不同,但都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点。公路施工建设阶段,如果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就会引起路基变形,路面在铺筑时无法定型,或在定型后一段时间后路面稳定性变差,出现变形、裂缝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势必要进行修补维护,不仅要年年整治,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影响交通安全,给行车带来不便。所以,在软土区域修筑公路,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害的发生,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2、软土路基的处治目的

公路软基处理是为了保证施工期间路堤不会产生局部和整体剪切破坏,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使用期内不至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保证路面结构完整和车辆高速平稳行驶。

3、常见病害类型

1)桥头跳车:桥头跳车是目前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通病之一,严重影响了行车舒适性,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损害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是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2)路基失稳:多位于填土较高、软土较厚或水塘、河岸地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往往是因路基填筑太快或用透水性材料

对水塘回填处理不够,导致路基坡脚向外滑移、失稳。3)路基纵向开裂:路基失稳、不均匀沉降均会导致纵向开裂。特别在半填半挖路段、半幅利用老路基路段更易出现路基纵向开裂。4)路基盆形沉降:因路基基底中间受力大,两侧受力小,出现中间沉降快,两侧沉降慢的现象,多出现在高填方路段、桥头部位。

二、公路路基软基处理方法

各地区地质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针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方式也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土质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公路软基处理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砂垫层处理法

砂垫层处理法通过利用砂垫层或是砾垫层铺设在软土层的方法来达到减轻路基软基础施工受水分的影响的目的,砂垫层和砾垫层的排水性都比较好,铺设后可以大大增加软土地基的排水面积,有利于软土地基在填充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的同时,还能增强其稳定性。尽管砂垫层优势明显,但是在铺设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垫层的厚度通常要满足0.6 - 1.0 米的要求;通常中粗砂砾或是粗砂砾才能满足砂垫层的要求,选择时要尤其注意,还需要保持砾石的干净清洁;对于砾石层的施工中,还需要进行洒水、压实工作,将其厚度控制在15到20 厘米之间;砂垫层或是砾垫层的施工中,应该保证宽出路基坡角0.5 -1 米,还需要在其两端做好防护措施,可以堆砌石头或其他保护手段,关键的是不能让砾石和其他原料在排水过程中损失,以免影响公路路基的施工。

2、换填法处理法

对软土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处理方法,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只需将公路路基施工区域的软土表面完全挖出,用更有利于公路路基施工的材料,比如砂砾、碎石、鹅卵石等具有较好的渗水性或是高强度的粘土进行替换。需要注意的是对砾石、鹅卵石、水泥、砂等替换材料应当进行分层换填压实,这种处理方法对于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改善路面抗水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3、抛石挤淤法处理法

利用抛石挤淤法来处理软土地基有一点复杂,对于施工用料的选择尤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耐候石,石料尺寸与泥浆稠度密切相关,石料80%以上的用料粒径大小要超过30cm。抛石的顺序应该沿着道路的中间逐渐向两边延伸的方法进行,以便污泥向两侧挤出。对于底部有较大横坡的软土地基,抛石顺序应从高侧向低侧扩展,尽量投掷在低侧使其形成约2m 宽的平台。最后还要用小碎石将低于石料的软土地基面填平,利用碾压设备反复碾压使其尽量平整,填土前还需铺设反滤层,最后填土直到设计高程。

4、强夯法

强夯法适用于弱粘性土基础,施工方法是利用重压锤对软土地基进行反复夯实,不需要额外的机械设备,因此施工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还可以节省施工成本,但同时也对施工人员施工控制的夯实强度有一定的要求,强度过大则会影响正常施工,特别是对于饱和的粉质粘土或是污泥处理需要十分注意,很容易出现橡胶土或是其他不良现象。

5、复合地基法

根據桩体材料性状,可将复合地基分为:a.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b.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c.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法是发展最快的一种方法,不同桩型的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明显不同。了解不同桩型承载特性的共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合理选择复合地基中的桩型有重要意义。CFG 桩复合地基桩的置换作用最强,在挤密效果好的土中成桩,桩间土的挤密效果也很好。

结语

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常见的一种土壤资源,由于软土自身的性质导致其承载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沉降现象,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所以,为了降低软土带来的病害问题,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及使用质量,在公路施工中必须加强对软土路基的科学处理与加固,根据当地地质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施工处理方案,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标准,确保我国公路建设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软土路基处理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郝健菘,刘佳.居舍.2019(19)

[2]探析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地质条件及优化控制措施运用[J].齐兴强.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06)

[3]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周发锦.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06)

公路路基病害成因及防治技术

公路路基病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讨摘要: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路基的病害类型主要有路基变形、边坡滑塌、路基沿坡动等病害,从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治理 abstract: highway roadbed disease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project engineering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the roadbed disease types have mainly embankment slope deformation, the slump, along the slope dynamic roadbed disease, the causes of diseases from the analysis of some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disea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大,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而市政道路工程返修率高,返修周期逐渐缩短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究其原因,除了交通量增大因素外市政道路工程的自身施工特点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往往伴随着许多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施工,交叉施工矛盾突出,而城市交通的特点决定了工期一般较短,所以更难控制管理,一些质量通病出现的较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2年间,我省陆续对原有公路进行了改建和整治,使我省公路整体上来一个台阶,到现在许多路段的路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最常见有路基变形,边坡滑塌,路基沿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 路基是公路、铁路等交通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具有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引导交通、保护软土地基等功能。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路基会出现一些病害,病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下面我将就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1.塌陷病害:塌陷是路基底部土层或填土层发生沉降或塌陷,导致路面坑洼、沉降等现象。塌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填土质量不好、荷载超过设计承载能力、基础土层不均匀等。 填土质量不好是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填土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不够,就会导致填土层在荷载作用下逐渐沉降,进而引发塌陷病害。 超载荷载是造成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路基所承受的荷载超过设计要求,超过了路基所能承受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路基出现塌陷的现象。 基础土层不均匀也是塌陷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基础土层分布不均匀,有部分土层比较薄弱或者有裂缝,就容易引起塌陷。 2.冲刷病害:冲刷是指路基上的土层在水流冲刷下逐渐移动或被冲走。冲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雨水冲刷、河流冲刷、土壤侵蚀等。

雨水冲刷是造成冲刷病害的常见原因。在降雨过程中,雨水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冲刷路基,加剧土层的移动和冲刷。 河流冲刷也是冲刷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水流,冲刷力度较大,就会导致路基上的土层被冲刷,形成冲刷病害。 土壤侵蚀也会造成冲刷病害。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通过冲刷、侵蚀等过程,导致土壤的逐渐流失,造成路基土层的移动和冲刷。 3.坑塌病害:坑塌是指路基表面或底部发生坑洞或塌陷,导致路面不平整。坑塌病害的原因主要有:道路基础处理不当、渗流水冲刷、土层软弱等。 道路基础处理不当是坑塌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路基基础处理不当,未进行足够的压实或者未做好排水工程,就容易导致坑塌现象的发生。 渗流水冲刷也是坑塌病害的常见原因。如果路基中存在渗漏水源,水流会通过渗漏路径进入路基,进而引起土层冲刷和坍塌现象。 土层软弱也容易引发坑塌病害。如果路基填土中的某些土层比较软弱,承载力较低,就会导致土层发生沉降和塌陷。 总结起来,路基病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填土质量不好、超载荷载、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随着经济的进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路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便利了交通运输行业进展,也是对于经济进展有所保障。所以在大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路基路面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在提升经济投入的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加大对于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切实避开常见问题的发生。 一、大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1、边坡滑塌 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依据边坡土质、破坏缘由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缘由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打算了边坡稳定性的丢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倒塌和结构面掌握型失稳为主,而脆弱岩石则以应力掌握型失稳为主。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2、路基变形 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消失下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缘由。一方面由于施工时压实掌握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缘由,使路基由于密实度不够而简单变形。另一方面往往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纳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消失这种问题,会

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展,大型超重车辆和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大路等级过低无法满意超重车辆的要求而受重压而变形。 3、路基沉陷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简单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力量低,由于路基底部患病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消失沉降、塌陷等现象。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缘由,但也有人为缘由,在大路当时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大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路基塌陷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带来很大隐患,尤其在夜间极简单造成车辆损害和人员伤亡事故。 4、面层不平整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上。沥青混合材料协作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较大,就可能导致路面产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会造成路面松散的状况产生。同样假如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路面问题。而当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消失意外状况,比如含水量大、温度高,造成搅拌不匀称,会致使路面难以铺成,温度过高还会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5、路面早期破损 假如施工不当,在大路工程完工早期简单消失路面破损状况。

软土地基的成因特点及处理方法共12页

一、软土路基成因 所谓软土,比规范中的定义广泛,包括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湿粘土。路基强度及稳定性与路基干湿状态密切相关。路基干湿状态是由土中含水量的高低决定的,而含水量的高低取决于各种湿源的作用和延续时间。由于路面宽、路基低、排水设施不全或失效,使得雨水和生活污水向路基内渗透、地下水位升高,路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土的水稳定性差等原因,导致路基软化。 二、软弱地基变形特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要弄清楚软弱地基的变形特点。它主要有三大特点:变形量大;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侧向变形比一般的土体大。变形量大:软弱土体主要指淤泥或淤质土,其自身的含水量较大,水份不易自流出来;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软土主要以粘粒为主,尽管孔隙比大,但单个孔隙教细,孔中的水很难流动,透水教低,饱和土受荷载作用后,水不能尽快排出,变形也只能慢慢进行,其变形过程要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侧向变形:比一般土体大,而且侧向变形与竖向变形之比在相同条件下比一般土体大。 三、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在了解软土的三大特点之后,结合平日的实际施工情况,重点介绍几种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下面重点介绍前几种的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和作用。 1.抛石挤淤

适用范围:路基位于水塘、鱼塘、藕田、泥砂、流砂或不易抽干水或无法挖除淤泥或淤泥较深或水不能自流的地方。 处理方法:在其上面直接抛填大块径不易被水侵泡软化的石块,石块块径控制在50-80cm之间,并在大块石缝隙内填筑20-50cm的不易被水侵软化的小块石,抛填高度控制在常水位以上50cm左右,铺平后,用轮式压路机或拖式压路机振动压实,直到淤泥被挤出路基坡脚外,没有明显的再下沉现象为止;如果抛填深度较深,一定要分层抛填压实,其每层厚度控制在50-80cm,整段处理完后,在其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碎石有必要时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再进行填筑土石方。并把此过程称为路基的原地面处理。 作用:由于抛填了大块径的石块,可将路基底的大部分淤泥挤出,在路基底部形成一个坚硬的骨架结构,并在大石块间填筑了小的石块,通过压路机振动碾压,石块与石块间嵌固的更紧,整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增强,对今后承受路堤的整体压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 敷设盲沟 适用范围:一般水田或淤泥深度在2米以下的稻田或不易自流干水的地方。 作用:通过敷设盲沟,能大大降低土体的水位,能将土体内的大量水分排入盲沟,并通过盲沟排出路基以外,并通过日晒,使土体达到比较干的状态。 盲沟的结构形式有两种:矩形盲沟和梯形盲沟。 处理方法:首先沿公路横向每10米间距用人工或机具挖成矩形沟或梯形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上的采用150╳150cm的盲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也分别被 提出更高的要求,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作为一项集全面与系统并存的工程项目,因 此在具体的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建设中,需要充分研究病害对路基路面造成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1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成因 1.1 路基翻浆成因 路基翻浆通常由季节交替所引起,秋季地表下层会出现积水现象,土层中的 含水量增多,到了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土层中的水分得以保持,含水量基本不变,而到了来年的春季,土层解冻,积攒的水分将会渗入路基,使路基发生翻浆现象。此外,路基翻浆还受路基土质的影响,在车辆长期碾压作用下,路基土质会发生 变形、开裂等,土层一旦解冻,水分将会快速进入路基土中,路基土发生膨胀作用,进而加剧路基的翻浆状况,使路面出现凹陷或隆起。 1.2 路基水毁成因 导致路基水毁的主要原因有:路基结构出现断层,土壤风化较为严重,一旦 遇到暴雨天气,将会导致泥石流灾害,使路基出现滑坡或坍塌;雨季降水较多, 路基坡面在雨水的长期冲刷下,土壤损失较为严重,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 害的发生;受到路基地势的影响,路基坡面水流流向较为固定,水流的长期冲刷 使路基形成较大的空洞,进而导致路基出现塌方;路基附近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排水。 1.3 路基滑坡成因

路基滑坡对路基的破坏程度极大,甚至会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路基滑 坡一般表现为路面边缘出现塌陷,路基向低处发生侧滑。引起路基滑坡的原因有:公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水位对路基的影响,没有做好路基排水和防水设计;路 基基层土质较疏松,且厚度不均匀;路基边坡植被生长受限,不能起到良好的锁水、固土作用;路基所在坡位过于陡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4 裂缝病害成因 裂缝是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块状裂缝和龟裂等。裂缝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受行车载 荷作用后,路面会逐渐出现破坏性的开裂,这属于荷载性裂缝;②受温度变化产 生的裂缝,称之为温度裂缝,这属于非荷载性裂缝;③基层产生的裂缝也会引起 路面开裂,这被称之为反射裂缝。 2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2.1 施工准备 (1)对于路基中已经被水浸透且非常潮湿的部分,极易出现沉降的现象, 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抬高路堤或者采用换土的方式将其与地 下水隔离,同时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排水施工方案,保证水分及时排出,不会 出现积水的情况。 (2)若路面存在剥落、坑槽以及沉陷等问题,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 处理,以减少病害问题增加。 (3)在提升路基强度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改善路基顶面沉弯值实现设计要 求的。对原始路面进行控制,以减少对路面造成破坏。在加宽施工的过程中,保 证不会损害地面表层的壳,一旦损坏,会导致其强度下降,甚至导致整个公路路 面的质量难以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 2.2 裂缝病害处理技术

论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论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道路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条质量好、通畅的道路,不仅能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路基病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还会给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接下来,我将从道路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 1. 施工不当:路基建设在道路整体建设中非常重要,它决定着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但如果在建设时施工不当,就很容易出现路基病害。例如在填土时不够细心,可能会导致填土高低不平的现象,从而引起路面的凸起和坑洼等问题。 2. 天气因素:城市气候往往异常多变,恶劣的天气条件往往是路基病害的另一个原因。例如在长时间的冰雪天气、暴雨过后等行车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地面很容易发生泥土的塌陷和冲刷,这些都会引起路面的下陷和凸起等病害。

3. 周边施工:城市建设中,道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周围常 常还有其他工程在进行。如果在与道路建设工作同时,另有其他 施工工程,就很容易影响到道路的使用,从而带来路基病害的问题。 二、解决路基病害的措施 1. 选择优质的建材:路基建设中,使用质量较好的材料是关键。建筑材料的使用质量直接影响着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和寿命。例如,如果在道路建设时使用了质量较差的沥青,就很容易在使 用中出现裂缝、龟裂等现象,从而影响道路寿命。 2. 做好维护保养:道路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好具体的维护 保养工作,这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关键。例如,对于有砂土层 的路面,应及时清淤,防止砂土层异常干燥脆化掉块等病害的产生。 3. 采用科学施工:在道路建设工程中,科学施工是避免路基病 害产生的重要手段。科学施工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保证 道路整体质量。例如,在进行路基建设时,可以选用具有较高密

剖析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剖析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及处理方法 摘要:由于我国公路施工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确保公路通过软土路基期间的整体运行安全,相关公路施工人员必须对软土路基施工要点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技术规范,从而为确保整体公路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病害成因;处理方法 前言:公路路基软土层承载能力不太强,土壤颗粒也不具备较强的固定性,很容易在下雨时发生渗漏,随水流出去使部分土壤出现流失现象。路基软基中缺乏道路施工标准必须的石英,也给公路施工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公路路基存在软基的施工具有很大的难度,而我国一些地区普遍存在软土土质,为了更好地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避免路基软基造成的公路路基病害,这就需要在施工中特别注意处理。 1、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划分及成因 滨海潮汐和海浪暗流会产生很大的水动力,会使形成的粗、中、细砂相互作用,泥沙层的沉积交替进行,导致内部结构受到冲击而无法具有均匀性,也使其内部变软,使水更容易渗入其中,从而容易压缩固结;二是湖相沉积软土。湖相软土是现代盆地的沉积物,其中部分混有粉砂。这种淤泥质较软,可分为暗绿色和灰绿色。正常情况下,淤泥的厚度为10-25m,由于厚度较大,所以具有明显的层次感。三是沉积在河滩上的软土。这种软土的形成过程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地形的影响,所以形成后会有复杂的分层,厚度和分布会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从其内部结构来看,可分为透镜状和带状结构,与沉积物混合。正常情况下,其厚度不会超过10m。此外,由于我国地域形式的多样性,河堤上沉积软土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四是沼泽沉积软土。这种软土又厚又软。从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分

道路工程软弱路基处治探讨

道路工程软弱路基处治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道路工程软弱路基的危害,探讨了道路工程软弱路 基处治的有效措施,旨在加强对道路工程软弱路基的管理,改善道路工程路基性质,使道路工程路基结构更加稳定,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减少裂缝等道路工程 病害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弱路基;处治;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工程也随之蓬勃发展,取得了 不错的成绩,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加,项目规模不断地扩大。在道路工程建设过 程中,需要格外重视软弱路基的处理,软弱路基会直接影响道路工程的使用安全,威胁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加强对道路工程软弱路基的处治。相关人员应当 根据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软弱路基的产生原因,了解软弱路基的特征,并采取适宜的加固措施来处理,以提高道路工程软弱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不断地 创新和应用先进的软弱路基施工技术,从而保障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一、道路工程软弱路基的危害 道路工程软弱路基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如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 道路工程路基的承载能力便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保障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软弱路 基的具体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导致路基发生沉降变形。软弱路基的 承载能力达不到施工标准要求,当车辆在道路中行驶时,路基会受到较大的压力,由于承载力和刚度不达标,便容易发生路基变形问题,致使道路工程出现裂缝病害,不仅影响了道路工程的美观性,也威胁了道路工程的安全性;二是软弱路基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那么在道路工程长期运营过程中,会影响路基强度,使 之逐步下降,降低道路承载力,这容易引发道路工程局部塌陷、裂缝,需要进行 修补,否则影响道路工程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三是软弱路基对车辆行驶安全有一 定的影响。由于软弱路基的承载能力不高,路基结构不稳定,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一旦出现坑洞、坍塌问题,便会给车辆行驶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引发严重

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底,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公路是线型建筑物,路基是线型建筑物的主体,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因些路基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实践证明,没有牢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由于路基的重要作用以及容易发生破坏的原因,要求其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受地质、水文、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及成因 (一)路基的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不均匀下陷,造成的局部路段损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路基的沉落,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缺陷等;二是地基的沉陷,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等。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另外,现阶段大吨位车辆比重不断增大,超载显现有曾无减,也可能导致路基沉陷。 (二)路基边坡的坍方是指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的坍方,是公路常见的病害,也是水毁造成的普遍现象。其坍方长度

由几米到几十米,严重地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按照破坏的原因和规模不同,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及崩坍、坍塌等类型。这些损坏表现的形式有的规模较小,有的则可能是大量土方的整体下滑或崩落,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害。产生路基边坡坍方的原因较多,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水文、温度等的作用。如不良的土质,大量降雨雪,水的侵蚀、冲刷及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反复冻融作等。人为因素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在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排水、防护与加固设计不合理等。在施工方面如填筑顺序不当,填方不密实,土基压实缺陷等。 (三)路基沿山坡滑动通常是指路基整体或局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向下滑动,失去其基本的稳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边坡过陡、原地面较光滑未经人工处理、土壤过于潮湿、路基下的地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未开展必要的支撑与加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土基压实缺陷等。 (四)路基翻浆主要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水分产生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季融化时,将造成路基湿软,形成弹簧状态,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泥浆被挤压到路面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土、泥沼、水网、软土等地区。路基翻浆根据导致其发生的水类来源和翻浆时路面的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和三个等级。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可分为地下水类、地表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按翻浆等级和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路面龟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中

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处理

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处理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 病害及其产生原因,以及针对这些病害的处理措施,旨在改善道路质量和交通安全。通过深入研究路基路面病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道路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为道路维护和改进提供有益见解。 关键词:路基病害;路面病害;道路维修;路基处理 引言:道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起 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持续的交通负荷、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当的管理,道 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不仅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导 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理解不同类型病害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对于维护道路的 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路基路面病害的常见类型 裂缝是道路表面经常出现的病害,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横向裂缝、纵向裂 缝和斜裂缝等。这些裂缝可能由于材料老化、温度变化或基础沉降引起。坑洼是 道路表面下陷或凹陷的区域,通常由于水分渗透、交通负荷和材料疲劳造成。坑 洼不仅影响行车平稳性,还可能导致车辆损坏和交通事故。鼓包是道路表面隆起 的部分,常见于高温季节。它们可能由于路基材料膨胀、水分蒸发以及不良施工 引起。龟裂是类似于龟壳的小裂缝,通常发生在新铺设的路面上。这可能是由于 路面沥青材料的收缩和扩张引起的。破碎是指路面表面材料的破裂和颗粒分离。 这种病害可能由于车辆碾压、气候因素和材料老化造成。剥落是路面表面材料的 脱落或剥离,可能由于材料不粘合、水分侵入以及机械作用引起。沉陷是指路基 或路面下陷的区域,可能由于路基松散、水分渗透以及基础不稳定引起。沉陷会 导致道路坡度不当和积水问题[1]。 二、路基路面病害的原因

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路基是整个公路的基础,它保证了公路的稳定和路面质量。本文对于路基病害的类型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对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标签:路基病害;产生因素;防治措施 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出行和运输的的需要,全国的铁路公路网在全国全面铺开。在相应的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病害,这给道路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道路路基病害是道路建设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常见路基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1.1路基沉滑及其产生原因 路基的沉滑主要是路基的下沉和路基滑移。路基沉陷是普遍存在的病害之一,主要有地基引起的沉陷和路基引起的压缩沉陷两种。有时路基不仅仅发生沉陷,除了下沉之外还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动,道路的滑移会使道路变形,该车辆的通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路基沉陷往往由于设计的缺陷和车辆的超负荷运输以及极端天气变化时产生,路基的自重过大导致路基自身发生水平滑移和竖直沉陷;有时因为车辆的长期超载导致路基所受压力过大从而发生滑移和沉陷;道路路基本身的结构缺陷也会导致路基承重时发生变形从而发生沉滑;在进行道路建设勘探过程中,对地质和水文评判失误也会导致路基以下土质松软从而发生路基沉陷。 1.2路基翻浆及其产生原因 路基翻浆常发生在我国北方的冰冻纯融期,是我国季节性冰冻地区常见的路基病害。路基翻浆会使路面被破坏,严重时会使交通中断,给车辆的运输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防治道路翻浆对于道路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路基翻浆产生的原因有5个方面,分别是:土质、温度、水、路面和运输车载,其中水、温度、土质是路基翻浆产生的自然因素。毛细水上升较高、较快的粉性土是最容易导致路基翻浆的土质,其他土质诸如粘性土和砂土则不容易发生路基翻浆;其次是温度,在寒暖交替的季节,翻浆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冷量和一定的冻结深度,当温度长期停留在0-5℃时,冻结现长期在路基下较浅处停留,在距离路基较近的地方会有聚流的情况产生,从而导致路基翻浆。季节性的气温特

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置对策

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置对策 摘要:公路养护就是对公路的保养与维护,保养侧重于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 过程养护,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便捷、快速的交通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近些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道 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公路的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公路 养护工程病害的出现,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置对 策做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详情如下。 关键词: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处置对策、 引言 公路发生病害是日常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保证使用安全,延长服务年限,避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质 量问题,合理安排定期检修,为公路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1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 1.1公路上部结构病害 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之一是公路上部结构病害。公路的上部结构与车辆接 触最多,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公路的结构安全。在日常对公路的安全检查维护过程中,应该将其列为重点管理内容。如果检查不及时就会对公路的安全性造成很大 影响,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年限。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公路的主梁经常会出 现开裂现象,主要是公路混凝土结构发生收缩或梁体受到挠曲造成的。这些问题 的出现会导致公路发生安全问题,特别是混凝土的剪力过大,造成支座两侧出现 一些缝隙,给混凝土浇筑的公路安全带来隐患,导致主梁发生开裂现象。在日常 的养护过程中,应该严格关注梁体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及早进行处理,避免裂缝 发展过大过快,形成安全隐患。 1.2支架偏压受力开裂

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之二是支架偏压受力开裂。(1)预应力混凝土梁架 设后,横向及纵向连接形成整体,梁体受二期荷载、汽车荷载、预应力作用、混 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梁体发生形变,梁下各支座受力不均,支 座局部受集中荷载过大导致超负荷破裂。(2)简支变连续梁架设时,安装临时 支座不精确,导致拆除临时支座后,梁底与永久支座贴合不紧密,支座局部受集 中荷载过大,导致超负荷破裂。开裂特点为,支座顶面底面未错开,因超负荷导 致单侧挤压胀出,胀出位置开裂,裂口位于支座中部,往往与支座脱空同时存在。 1.3路基变形 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之三是路基变形。路基变形大多数是发生在道路竣工 开始通车以后,在工程竣工后检查,发现有些公路路面不平,在路面上出现坑洞 和路面下沉的情况。实际上,在道路刚刚竣工之初,所有的道路都是平坦的,通 车一段时间后路面出现变形下沉,导致路基变形下沉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施 工措施不当,比如施工时分层太厚、含水量没有控制好、对密实度控制不够等原 因引起路基变形。第二,施工单位在原材料选择过程中不认真细致,导致材料质 量出现问题。施工团队使用质量不达标的、过期的、已经失效的、压缩系数过大 的材料,甚至使用高塑性黏土和生活垃圾,导致了路基变形。第三,公路在竣工 使用后,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了路基变形。在运营过程中超重、超载,对路面和路 基负荷过大,公路遭到重压而变形。 2公路养护工程病害处置对策 2.1上部结构施工要点 在空心板预制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空心板混凝土浇筑准 备阶段,全面检查附属装置预埋构件,如护栏、支墩、排水管等,确保没有任何 异常后实施浇筑。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准确定位预应力孔道、钢筋方位, 混凝土骨料的粒径必须≤20mm,振捣必须密实,并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其次,预制板上拱偏大,并且其与桥面现浇层龄期完全不一,会导致收缩差变大 的情况,一般存梁期应控制在90d之内,尤其在上拱值累计超出计算值4mm的情 况下,必须进行控制。再者,空心板预制期间,必须在铰缝的侧模嵌连接一个长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路基是建于大地表面的线形建筑物,是公路线形的主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求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它贯穿公路全线并与沿线的桥梁、隧道和涵洞等构造物相连接.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汽车荷载作用,路面靠路基来支承,路面的使用质量与路基的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有些路面上出现的病害,其产生的根源却是路基中的病害所引致,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相当关键。 一、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 路基病害有很多,其成因也错综复杂,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 1、路基不均匀沉降; 2、路基起弹簧、表层蠕动、推移、松散、起皮; 3、路基纵向裂缝; 4、雨水作用下,路基边坡发生冲沟、坍塌、坡面变形等,这些都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通病,通常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所导致. 二、路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工艺 1、路基不均匀沉降 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路基填料不良,填筑方法不当压实度不足以及软弱下卧层等引起地基承载力不一或不足。路基沉降一般不能完全排除,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减小路基沉降的机率,施工中做好每道工序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 (1) 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进行基底处理,将路基填土范围内的树头、树根、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杂物等全部清理,并将挖树头的土坑填平、夯实,清表土的厚度视土质情况而定,路基填土前应将清理过的路床进行填前压实. (2) 填料选择。路基的填料有很多,一般的土质、砂和石头均可作填料,用石料作填料时,要注意石料的级配问题,因为石与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压路机很难压实,应掺入细小的填料填充空隙,分层填筑并压实,其含水量不作考虑;用土质作填料时,就要考虑土的含水量,并取土做试验,计算最佳含水量以保证填筑时达到的压实度。路基填料最好采用水稳性好,透水能力高的土质作为填料. (3) 填筑方式。路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不小于

路基工程知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路基工程知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产生原 因以及治理措施 现代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保证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运输业的发展,才能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加强国防,才能改善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一般的公路建设受地形限制较小、公路的建设速度快、所需要的投资少,更是连接城市到农村、工厂到矿山、生产到消费的纽带。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出它所具有的机动、直达、灵活、适应性强、迅速、服务面广的各项特点,并且对于巩固国防、发展国民经济、开发山区、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友爱,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前景。在中国很多县城都是属于边远山区县,目前铁路建设不完善,山区县则显出很多困境,一无陆路的铁路、二无水运的县城,公路则成为全山区县民通往外界的唯一途径,目前提及的“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成为我国很多山区县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了确保山区公路建设,我们的很多山区公路工作者都在努力的工作,为了山区公路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卓越的贡献。本文想通过近些年来的各项小修保养工作,同时就山区公路常见的公路路基病害及其防治对策略论一下。

一、山区公路的自然特征 中国的山区很多,山区公路的类型各不相同,土地的自然特征也各不相同我们将从地形、地质、气候等几方面来讲述一下山区的公路的自然特征。 地貌形态。中国山区的山脉相连,高低起伏各不相同,坡大沟深并常伴有山崖陡峭,同时还伴随着大小水系,这些水系分布着大小的河流和山间谷地。山区河流特征具有河床纵坡较大、流量却小、流速很快,比较容易形成山区的明显地形是山高、谷深,垂直切割的特点,所以在做路线设计时候,布设会受到平、纵、横等三个方面的限制,同时要迫使路线平面、也要注重纵断面转折频繁。在选定路线时,我们首先要摸清山脉和水系的特点,在既定的选好路线设置要注重总体走向和主控制点,并且结合山区地形的特点,选好利用和容易改建的实施方案,工作中要反复比较统筹安排。 地质状况。一般的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土壤比较浅薄,植

公路路基软基病害处理 罕彪

公路路基软基病害处理罕彪 摘要: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当中软土地基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软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施工时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具 体情况来制定施工方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路的施工质量,从 而避免软土地基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提高了道路强度的同时也更好地规避了软 土本身的一些缺陷,从而更好地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本 文就对公路路基软基病害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软基病害;处理 1公路软基的相关概述 公路软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充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组成的 路基基础。其中淤泥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 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天然含水量大于 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称为淤泥质土。总 而言之,工程界通常口语称呼的软土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承 载力低的土。在我国,软土分布于沿海内陆平原或间盆地。不同地域软土的成因、结构和形态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理力学特征:天然含水量高、天然 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可呈灵敏性结构。如果软土作为公 路工程的路基,由于其承载力低、往往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所以当一个工 程在遇到地基土为软土时,如何做到正确且经济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公路路基软基注意事项 2.1加强软土地基的地质勘探 在进行地质勘查过程中,要全面调查软土地基的各方面参数,对软土地基的 地质条件加强勘探,确保在公路路基施工中能有相应的技术针对性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地质条件较复杂的软土地质,则需要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分别 对该地区的土壤结构进行仔细检查和勘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而保证整个地 质勘探工作的准确性,为施工结果提供参数依据,有效避免公路路基病害的出现。 2.2重视软土地基的水文地质勘测 由于水分因素是造成公路路基病害的重要因素,会给公路路基施工造成严重 影响,在进行公路路基施工前必须做好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对路基软基含水量 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做好检测工作,水文地质勘测结果也对公路路基的施工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应先调查软土地基地质和水文条件,包括对地表水 的分布、地下水和河流等的检测,做好检查和相关记录工作,具体的水文施工方 案的制定要综合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选择合理的施工处理技术以便对水含量超 标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解决,避免软土土基由于水分含量过多给公路路基造成 病害。 3软土路基处理的有效方法 3.1垫层处理砂砾 该种处理方法指的是施工人员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砾层,这样可明显增 加排水面,在填土作用下加大承载力,进而增强道路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砂 砾层厚度范围0.6~1m范围内,而且往往采用比较干净的中砂石及粗砂石。铺设 两端都主要采用片石护砌方法进行防护,进而减少砂料减少的情况。另外,一些 施工人员可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进行垫层。一般情况下,此种砂直径不超过5cm。 3.2采用处理换填方法

市政道路重点工程质量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标准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一、路基工程 (一)路基沉陷 1、病害现象 路基局部地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沉落, 形成坑塘、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成因分析 (1)填筑前对地基未按设计要求处理。如: 对基低表面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处理。 (2)路基填料选择不妥, 如采取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粘土等填料, 不易压实, 不一样土质材质没有分层填筑, 而采取混合填筑。 (3)路基下存在软基, 路基填筑前未对软基进行处理, 在路基自重作用下, 软基压缩沉降, 引发路基沉降。 3、处理方法 (1)填筑前应对基低进行根本处理挖出杂草、树根, 清除表面有机土, 种植土和垃圾, 对耕地和土质松散基低进行压实处理。 (2)选择级配良好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 当选择细粒土时应进行人工处理。 (3)不一样填料填筑路基时, 应分层填筑, 每一水平层均应采取同类材料填筑, 不得混填。 (4)路基填筑时应按规范要求控制好松铺厚度、最好含水量、填

料粒径等, 分层填筑, 使得每层压实度达成要求压实度后, 再进行上一层填筑。 (二)路基弹簧 1、病害现象 路基在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 四面弹起, 路基土形成软塑状态, 体积没有压缩, 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称为弹簧土。 2、成因分析 (1)填土为粘性土, 含水量过大, 填料水分不均匀, 而水分又无法散发,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压实, 就会产生弹簧土。 (2)过分碾压, 使土颗粒之间空隙降低, 水膜增厚, 抗剪力减小, 引发弹簧。 3、处理方法 (1)避免天然稠度小于1.1, 液限大于40, 塑性指数大于18, 含水量大于最好含水量两个百分点土作为路基填料。 (2)路基填料含水量应均匀, 控制在最好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之内, 在填筑上层土时, 应对下层填土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验, 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土。 (3)路基填土时应做好临时排水工作, 保持填筑施工在干燥下进行。 二、路面工程 (一)底基层、基层混合料不均匀 1、病害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