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情况2

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情况2

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情况

一、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2011年10月17日商务部在广州授予国家陶瓷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等称号。多年来,我县坚持“传统瓷雕商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推动陶瓷传统技艺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最大的陶瓷生产密集区和集散地。2011年8月成立高档日用陶瓷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有24家企业、4所高等院校加盟。设有1所高职院校、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可为企业提供人才、智力、信息、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保证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90%以上的陶瓷企业使用电能、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现了陶瓷生产能源清洁化,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现有陶瓷企业1200多家,陶瓷从业人员10万多人,2011年,实现陶瓷产值108.51亿元,增长31.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5%;规上陶瓷产值101.51亿元,增长33.7%。陶瓷产业集群被省经贸委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全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

二、主要做法

1.推动政企联手,有为应对危机。一是引导鼓励出口转型。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针对企业面临的难题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积极鼓励出口企业转型,抓住日用陶瓷属于刚性消费品这一有利因素,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日用、半日用及工艺日用瓷。针对广东潮州、东莞的部分台资陶瓷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倒闭的情况,积极引导有实力的日用陶瓷企业引进业务骨干,收购设备,接手订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使我县日用陶瓷出口实现了逆市增长。二是积极争取退税率上调。积极争取海关的支持,多次邀请厦门、泉州海关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到德化实地调研,并在德化举办陶瓷出口产品海关商品归类培训班,同时加强与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目前我县主要陶瓷产品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三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引导企业加强联合协作,加快形成龙头企业负责创新产品、开拓市场,获取订单、质量把关,中小企业负责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推动资本市场运作,重点做好营业收入超1亿元、纳税超500万元及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企业上市工作的跟踪与服务,推动企业改制上市。2006年12月,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日用陶瓷上市企业。

2.推动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实力。一是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和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建立福建省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地,

初步建成了以质量检验、设备技术、信息网络和技术管理培训为主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陶瓷研发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创新窑炉烧成技术。率先在国内进行窑炉改造,先后成功研发以电、油、液化气、天然气为能源的窑炉技术,目前,全县近90%的日用陶瓷企业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0%左右使用液化石油气、柴油。引进使用最新耐火材料、油嘴,成功设计自动控温窑体,窑炉的室内温度由原来±50℃降低到±5℃以内,节能25%以上,陶瓷产品合格率提高15%,产量提高30%。三是注重产品创新。引导企业抓住市场有效需求,加快生产日用、半日用或工艺日用瓷,同时围绕“健康化、绿色化、环保化、功能化”发展方向,不断改进工艺,加强设计研发,开发颜色、形态、功能等各异的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免费为企业培训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提升企业检测水平,增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强化产品风险分析,对企业使用的铅、镉材料和出口中高风险产品加强检测把关和跟踪分析,力争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符合国内外法规标准要求。

3.推动品牌打造,拓展市场空间。一是致力打造品牌。加强质量体系和品牌建设,《陈设艺术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省地方标准获省质监局批准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入发展中国家推动版权工作优秀案例示范点,荣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鼓励出口陶瓷企业开展贯标认证、争创名牌,严把质量关,不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降低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准,以质量打品牌,以品牌赢市场。目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7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19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

20名。获“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名牌产品”2件、“国家免检产品”3件、“中国陶瓷名牌产品”17件、“福建省名牌产品”23件、“福建著名商标”19件;德化白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二是致力拓展市场。在巩固欧美日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着力拓展东盟、中东、俄罗斯、独联体、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去年以来累计组织147家次企业292个展位参加香港家庭用品展等国际知名展会。陶瓷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今年来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19个,总数达197个;出口发达国家的数量和比重增加,出口前10位的国家中有9个是发达国家,出口发达国家的货值占出口总值的70%。

4.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出台扶持企业高档日用瓷、专业化生产、争创品牌等优惠;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对入驻工业项目区的中小企业在购地、用地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2009年对陶瓷企业2008年度的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分别按10%、16%给予奖励。降低出口增量奖励门槛。对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给予20%补贴;对企业出国(境)参展的摊位费给予50%补贴。对陶瓷企业的工会费从15%下调至8%,“五险”扩面但不调增基数,困难企业给予缓交。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中央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给予调低税收定额;对上市公司“贴牌”销售和异地经销其它企业产品在我县缴纳税收的按其纳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的70%给予奖励,等等。上述扶持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低成本的发展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