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一、牛顿第一定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

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具】小车、玻璃杯、塑料板、小锤、小球、不同材质的长木板、

伽利略理想实验(斜面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

亚里士多德观点:

天上的运动是完美的圆周运动,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

二、新课教学: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演示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车从某一高度下滑,通过毛巾、帆布、木质等不同的材质长木板,摩擦因数越小的滑得越远。

伽利略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运动的小车能够停止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2.伽利略猜想:

小球沿斜面上滑时,运动起来越慢;小球

沿斜面下滑时,运动起来越慢。如果水平

&

面光滑,小球的运动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3.伽利略理想实验:

甲图让小球沿一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男另一斜面,如无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高度.他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倾角(如图乙)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便它最终成水平面(如图丙)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了.

-

`

.

伽利略推出:

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师强调指出:伽利略推论是不能用实验证明的,因为物体完全不受外力是不可能做到的.物体不受阻力的条件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随科技进步将摩擦阻力减到很小是可以做到的。笛卡儿指出:

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前辈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下述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三层含义: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甲乙丙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三)惯性和质量

1.定义: 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现象的个演示实验.

【演示1】一玻璃杯装半杯砂,上盖一塑料板,板上放一小球,用小锤猛击塑料板,使之离杯飞出,小球却落入杯中,

【演示2】纸条上放一只杯子,快速将纸条抽出,杯子不动。

【演示3】多媒体课件演示:敲棋子

请同学讨论解释(1,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的运动状态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上时,它的运动状态是如何变化的3,该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怎样的运动状态最终会出现的情景)¥

形成认识:

(1)惯性是指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3.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讨论:足球守门员可以接住飞过来的足球,如果是以同样速度飞过来的铁球,他还能接得住吗

形成认识:描述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三.课堂巩固

例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有惯性

例2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前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原处的原因是什么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推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向前推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的不明显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例3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四.课堂小结:

1、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含义:①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②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③外力的作用迫使物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专项模拟练习(含答案) (560).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学校: 一、选择题 1.(2分)铅球被推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时 ................................................. ()A.只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 C.只受到推力作用 D.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2.(2分)按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最近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对人造成的伤害................................. ()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紧急刹车D.突然起动 3.(2分)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 ..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 C.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 4.(2分)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P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到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A.在P 点前方1米处B.在P点后方1米处 C.仍在P点处D.无法判断 5.(2分)下列现象中,物体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 ......................................................... ()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 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过程 C.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 6.(2分)某旅客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竖直上抛一块橡皮球,下落时.............. ()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精选]

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 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现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是可以做出的实验了 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B )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任何外力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据有惯性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绑到时有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到外力后惯性被克服掉了,运动状态才发生变化 C.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因为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6、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是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

小车做匀速指向运动,可见( CD ) A.力是使物体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起跳,则( D ) A.向北跳最远 B. 向南跳最远 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 D.无论向哪个方向跳都一样远 8、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A )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汽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汽车左侧方向跌倒 9、如图1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 1,m 2的两个小球,(m 1>m 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B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10、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C )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11、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ABD ) A .火车进站时 B .汽车转弯时 m 1 图1

高一物理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

第13讲牛顿第一、第三定律 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 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例: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的是经验事实,有的是推断: a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 b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c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d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水平,小球要沿着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填序号即可) (1)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断。下列关于事实和推断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是事实,bcd是推论 B b是事实, acd是推论 C c是事实,abd是推论 D d是事实,abc是推论 (2)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合理的推理相结合,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A 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科学探究 B 伽利略设想的对接光滑斜面实验 C 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 D 利用刻度尺的落体运动,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 的缘故。这里的实验是指“伽利略斜面实验”,关于该实验,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可笑的 B 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 该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概念 D 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B 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C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力是物体保持速度的原因

中考物理学考练重要规律 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试题

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学啥 一、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需要把握的问题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二、牛顿第一定律考查点 1.维持运动是否需要力 (1)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3.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专题考法 【例题1】(2019湖北宜昌)研学旅行途中,小明同学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上,他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有一包餐巾纸掉落,则这包餐巾纸掉落的位置在() A.小明前排乘客身上B.小明的身上 C.小明后排乘客身上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 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动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餐巾纸掉落,由于惯性餐巾纸仍然保持与 动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向前运动,由于餐巾纸处于小明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所 以会刚好落在小明的身上。 【例题2】(2018四川攀枝花)如图所示,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 (1)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说明了平面______。 (3)推理,若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_______(填“会”或 “不会”)改变,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运动而永远运动下去。 【答案】(1)保证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粗糙程度 (3)不会;匀速直线

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掌握惯性的概念,能应用惯性解释自然现象 4、培养学生正视直觉、剖析现象,究其本质,探索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初步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 期性与艰苦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称美。 过程和方法: 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以精彩的语言来描述人类对力和运动的研究进程激发学 生学习热情 2、观察、分析、推理教师的演示。 3、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并分析其与惯性的不同。 [重难点] 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惯性是物体的属性(重) 生活中形成的直觉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难)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何在(疑点) 对策:通过演示实验、推理、同学讨论,克服直觉引起的误导,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掌握惯性有关知识 [教具] 斜面(长木板和木块)和滑块(说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装置) 气垫导轨和滑块(说明物体在不受阻力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惯性的小车和木块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介绍本章的地位:在第一章我们学习了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问题,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叫做静力学。 第二章研究了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重点讨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在物理学中属于运动学。 在前边两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第三章里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属于动力学。 学习了动力学后,可以在知道物体受力情况后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交通工具的速度问题,天体的运动问题等。我们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 (教师)要研究月亮受到地球引力情况,我们能测量吗?回答是肯定不能,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月亮的运动情况,再通过动力学关系来确定月亮的受力情况。我们开始学习牛顿定律,首先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得认识提出了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亚里士多德的头像和有关观点 展示他的贡献和缺点 贡献观点:有力则动,无力则止;促进了人类的思考 不足:不是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 二、伽利略的观点 (教师)这种观点同学已经知道它是错误的,而这种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想有两千年;它同同时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到了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运动的车停下来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它纠正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长达近两千年的的错误观点,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对物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教材中介绍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材主要思想是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对运动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教师在教学中注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让学生参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其二、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家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知道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 (4)理解惯性和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用伽利略斜面实验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渗透理想实验这种科学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生对历史演变过程的“亲身”参与,培养他们深度分析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感受科学之美和科学的精神。 (2)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过程中,学习伽利略与牛顿等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得出的历史过程 难点:对惯性及力与惯性关系的理解

课前准备 小车,自制教具:气垫光盘、空气惯性演示仪等,导学案、微课、图片、视频、课件及拓展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由四位科学家的图片→都曾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提出问题:什么是力?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回答问题。 1、四位科学家:认识与了解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尔在运动学上所做出的贡献。 2、力: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情况,用速度来描述。 二、牛顿运动定律得出的历史过程 教师活动:1、演示小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小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是什么?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为什么改变? 进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通过实验“小车拉木块”给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比较:哪种观点正确? 3、演示自制教具“气垫光盘”,并让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对比前后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前后两种情况的不同?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再合理的外推:假如…,又会是什么结论?通过实验,学生更加坚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学们很快认识到的错误观点在历史上竟然维持了近两千年? 4、第一个勇于提出质疑并探索的人是伽利略,激发学生去寻找伽利略研究方法: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探索伽利略的研究思路:提出质疑→事实情景→合理外推→大胆猜想→理想实验。 5、在有了伽利略正确结论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你学习到了哪些精神或方法?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千年。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他有贡献吗?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完整版)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

中考物理试题—牛顿第一定律_惯性(最新整理)

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20(08大连)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C)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4(08上海)如图3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其重力势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他与滑梯接触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选填“滚动”可“滑动”)。当他滑至水平面进,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小;滑动;惯性 5(08广东)如图1(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l(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B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11(08吉林)断开电风扇的开关后.电风扇的叶片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叶片具有_______,过一会儿叶片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叶片受到_______作用。 1I答案:惯性阻力(或摩擦力;或摩擦阻力;或空气阻力)19(08辽宁)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AD A.跳远时要助跑B.小型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C.苹果从树上落下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4(08南宁)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B A.不受到力的作用B.具有惯性 C.没有惯性D.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5(08鸡西)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D)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 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 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现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是可以做出的实验了 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B )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任何外力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据有惯性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绑到时有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到外力后惯性被克服掉了,运动状态才发生变化 C.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因为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6、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是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指向运动,可见( CD )

初三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牛顿第一定律 一、填空题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变为运动或从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或 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他会向跟车行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汽车的牵引力. 7.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 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 8.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和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和,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9.重104N 的车厢,在103N 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 二、选择题 10.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2.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1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 1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6.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那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A.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17.牛顿第一定律是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

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2019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以上这些是查字典物理网编辑整理的一些信息,还有很多栏目信息正在一步一步的跟进,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相关栏目。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数据/视频投影仪、实物展台、鸡蛋(生的、熟的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蜡块、铜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分别让两只鸡蛋旋转,再迅速按住,使蛋停下又立即松手,一只不动,另一只却能继续旋转。 【提问】猜猜看,两只蛋有何不同? 【设疑】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两只蛋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从这节课开始研究与此有关的内容。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 【提问】放在讲台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怎样才能让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 【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这是一个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历史。 1、历史的回顾: 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a、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b、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c、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 ②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学生回答)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设问】伽利略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 【演示】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及模拟实验。 【结论】改变悬点的高度,摆球仍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演示】模拟伽利略的理想试验。 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伽利略通过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的理想实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的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考物理 第0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二)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一、选择题 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图2-1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出来的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的 D.牛顿第一定律认为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3.如图2-2,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假如橡皮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它将( ) 图2-2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B.以外力消失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减小但仍做圆周运动D.突然停止运动 4.如图2-3所示,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滚动过程中受到的力为( ) 图2-3 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使小球向前滚动的力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滑行距离比低速行驶的汽车滑行距离大,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脱手后的实心球继续运动,是因为实心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要的力大,说明静止的物体惯性较大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使飞机飞行更加灵活 6.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2-4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4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8.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从斜坡上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9.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2-5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2-5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详解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详解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有两种表达方式,分别如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2)当一个质点距离其他质点足够远时,这个质点就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第一种表达方式较普遍,第二种表达方式在爱因斯坦和吴大猷的著作中曾经被提到,两种表达方式等价。 由于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注: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对所有的参考系都适用。在高中物理研究范围内,大部分情况下牛顿定律都使用。能使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参考系被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 (1)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是需要力来维持,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定性英文名称:Newton 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表述和我们常用的F合=ma不同。我们常用的公式,严格来说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型式。 特别要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第三句表述。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

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 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刚学习这里的时候,规定出研究的正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加速度是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 力的单位的由来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公式,觉得很简单;但是物理学家们得到这个公式,太不容易了。 为什么?因为当时连力的清晰的定义都没有,更别说力的单位了。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正比、反比中的比例系数。 不知道在看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时,有几个同学注意到了,我们上面写的表达式没有写比例系数k,写的是a=F/m;即取的比例系数为最基本的自然数:1;严格来说,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a=k*(F/m); 当时的“力的大小”,只能用一升水的力(指的是一千克的重力)、两升水的力来定性地做描述。 在得到a=k*(F/m)公式后,物理学家们就人为取k=1,这样便从(F=k*ma=ma)中得到了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千克*米/二次方秒。 一牛顿的力,刚好能够让一千克的物体获得一米每秒的加速度。 前面提到的“一牛顿的力”,正是为了纪念牛顿,才将其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的。力的单位简称牛,符号是N;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有难度的实验。下面高中物理网为同学们做一个详解。

人教版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物理中考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物理中考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用绳子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小车将做______运动,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力大小为___________。 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当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_N,若使它以1m/s速度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___N。(g=10N/kg) 3、(2015?海南)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4、一汽车匀速向西行,车厢顶棚P处掉下一物,则该物体落在车厢内P处___________(填“正前方”、“正下方”或“正后方”)。 5、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的人停止蹬踏板后,自行车还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________的缘故;自行车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 6、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甲重10 N放在地面上;乙重5N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N,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 二、选择题 7、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8、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B、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D、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9、一个物体始终只受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1方向相同。图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一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这一定律是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的. (2)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理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1)观察课本p.104图9-1 实验,找出每次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2)对比观察实验条件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概括出小车在平面上运动长短和受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实验,推理想象理想实验的结果,从而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5)能结合实际,分析一些问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2.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抽象的逻辑推理,这种方法在初二学习物理中是初次碰到,且得出的结论又与学生的习惯认识不一致,学生总认为物体只要运动就得受力,错误地误解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教师的任务是突破这一思维定式,建立正确的概念. 三、教具 1.斜面、铁架台. 2.小车. 3.毛巾、棉布. 四、主要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 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几条? 答:(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提问:2.你能举一些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例子吗? 答:(1)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2)力能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大. (3)力能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小;(4)力能使小球改变运动方向,做曲线运动. (-)引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列举了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例子,问:一个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将会怎样呢?(学生可能答:静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