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3485436.html,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作者:张源

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9期

摘; 要:农村社区服务的“三社联动”模式中三个主体在需求评估、服务设计、资源整合、组织培育等四个方面的进行了联动,“三社联动”中还存在缺乏长效“三社联动”运作机制、项目运行受资金制约较大、社工机构等问题。应从完善“三社联动”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促进社工机构发展等方面来推动“三社联动”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服务;三社联动

在各地方政府全面推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下,“三社联动”的社会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工作发展潮流。纵观国内“三社联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大多是从城市社区的角度来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对于农村社区“三社联动”的实务探索和理论研究基本上是缺乏的。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农村社区服务的“三社联动”模式对农村地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S村原有社区服务基本情况

S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被纳入湖南省第二批“三区计划”试点地区。S村距县城10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78户,总人口1328人。村落空间距离较大,居住分散。

(一)居民人口结构失衡,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S村现有农户378户,其中留守老人占50%,儿童青少年占了四分之一,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由于居住分散,人际交往呈现松散状态。村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等。儿童除了作业也便是电视为伴。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乡土文化自我供给不足,传统文化活动很少开展。另一方面是外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缺失,在传统文化衰落时新的现代文化活动尚未建立。

(二)非正式社区组织发育不成熟

S村只有一个自娱自乐的村民文艺队,该队参与本村农家喜事演出;但与此同时队伍当中有众多矛盾与争执,文艺队的资源动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服务社区能力等都还有待提高。

(三)现有服务设施没有充分利用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与机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与机制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认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介入应从体制内“嵌入”和体制外“培育”两方面着手,体制内的嵌入要强调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如设置专业机构和岗位、对既有人员进行能力培训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而体制外的培育应强调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工作站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同时要吸引研究机构和高校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以推动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本土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内;体制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和投入,我国城市社区基本上已经建立起社区公共服务的载体——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公共服务站,一些农村社区也开始借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做法,建立了“一门式”或“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如浙江省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要建立1.5万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而山东省到2010年底,已有50%的行政村实现了社区建设全覆盖。可以说,我国社区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但这只是社区建设的第一步,它主要解决了社区建设的制度框架及其人、财、物的配套问题,而随着社会管理的提出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将由基础设施和制度框架等“硬”的方面转向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及其制度实施等“软”的方面中来,而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将大有可为。 尽管在社区建设的第一阶段,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已有部分介入,如政府开始强调社会工作对社区建设及社区服务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一些地方甚至开辟了社会工作岗位,并要求社区工作者报考社会工作师,同时鼓励社区工作者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社区问题,但是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介入的理念、力度和方式还停留在较低层面,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还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这突出地表现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如行政化色彩过浓,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做法往往沿袭政府的行政管理套路,以命令、强制等方式来强调工作的统一性、一致性;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手段不够灵活与多元,对居民的服务需求回应能力不强,导致公共服务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因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社会工作的理念本身与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着很好的契合,能够在社区困难群体救助、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社区矫正、各种福利服务等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优势(孙莹,1997;杨贵华,2011);社会工作组织的非营利性还有助于改善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更是能够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等。为此,在社区建设的第二阶段,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非常必要。但是如何介入,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机制介入,需要很好地进行思考。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路径的文献综述 在国外和港台地区,谈及社会工作对社区建设的介入,研究者们更喜欢用“社区社会工作”这一概念,因为这一概念既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也把社区与社会工作很好地契合起来。不过他们普遍认为国内大陆的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并不是能够天然整合在一起的,因为社会工作意义上的社区社会工作“并不是国家治理的延伸”,它有“民主、参与、互助和自力的价值观(黄洪,2006),还有的学

社工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城关镇“社工+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下简称社工)引领义工、义工(以下称志愿者)协助社工”的服务机制,共同促进全镇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规模优势,加强志愿服务专业引导,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形成社工和志愿者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新局面,助力我镇争创全省文明乡镇创建活动。 二、工作内容 建立社工定期、定向联系志愿者制度,对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实现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做好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探索在志愿者组织中配备社工,负责志愿者的招募、组织、管理、培训和监督,引导和带领志愿者协助实施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水平。 三、联动模式 (一)加强社工与志愿者的队伍联建

鼓励和支持社工参与志愿服务,努力构建专业、高效、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社工与志愿者队伍。要在社工教育培训中,设置关于志愿者引领和管理的相关课程,帮助社工充分认识志愿者的价值,在工作的开展中与志愿者进行更好的联动。要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对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其在各领域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吸纳优秀社工进入志愿者组织,鼓励社工组织为志愿者提供培训、辅导等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向专业社工转型,促进志愿者服务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整合发展社工和社区志愿者队伍,推动全民多元参与社区管理服务。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工的引领下,带动全社会志愿服务。 (二)搭建社工与志愿者的信息平台 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为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并向志愿者发放统一制作的志愿者证,建立志愿者资料库;探索研究志愿者服务记录查询和证明机制,社工组织能够及时查询与服务项目需要相匹配的志愿者组织信息,发布机构的服务计划,招募志愿者参与服务项目,并在服务项目结束后对志愿者的表现做出评定,及时反馈意见。社工组织应帮助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完善服务计划,建立服务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社工机

关于某加强社工+义工联动服务模式地探索和思考

关于加强“社工+义工”联动服务模式的 实践与思考 民政局宋红伟何鸣宇 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依托专业的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服务,是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创新,其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是,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社工的力量,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加快构建社工、义工“两工联动”社会服务机制,培育一支专业社工带领下的全民义工队伍,是充分整合我市社工与义工资源的合理选择,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内在需要。 一、平湖市“两工联动”工作的现状 我国社会工作、义务工作发展中,人们对志愿者的认识远熟悉于“社工”和“义工”。实际上,义工与志愿者从英文单词上来讲是同一个词,即Volunteer,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翻译不同。在内地多译为志愿者,在港台及西方国家多译为义工,本文为表述方便,统称“义工”。构建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就是在社会服务中采用“社工带动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整合社工、义工的人力资源,实现两工“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动共进”。近年来,平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积极推进“两工联动”工作。

1.探索建立一套机制。一是组建三级社工组织网络。由市委副书记挂帅,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25个机关部门纳入委员单位,并在民政局设立社工办。同时,在全市各镇街道组建社工委,在城市社区建立社工服务站。二是完善1+N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意见》,并陆续出台《平湖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形成“三社”共建“1+6”框架政策体系。其中《平湖市“社工和志愿者”联动工作办法》作为配套文件之一,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形成“社工引导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工作机制。 2.着力培育两支队。(1)社工队伍。目前我市有持证社工有421人,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一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以民政系统为代表,包括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约占5%;二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辅助职能的领域,包括司法、卫生、教育等系统,约占12%;三是综合性领域,包括街道、社区和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人员,主要是城乡社区工作者,约占83%。现阶段发展壮大社工队伍的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公开招聘。由社区、社工机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工专业毕业或接受过社工专业培训或从事过社会工作的人员。二是本土培养。通过开设社工专业培训班、聘请上海督导、选派社工外挂锻炼等形式,加强本土化社工人才的培养,今年通过培训考试新增持证社工83人。三是政策激励。按照相应标准切实落实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社工资格证书职称待遇。同时,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带头转身“社工”,市委出台政策,要求35周岁以下青年积极参加社工职业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行列,近年来更是呈现出老年人口庞大、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快的特点。《中国老龄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由亿增长到亿,比重将增加到16%,增幅高达%。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弥补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缺乏等不足,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总则第五条也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符合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意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是整合各种养老资源、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现代化养老服务模式,并深受欢迎。 目前,我国内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以日托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在服务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从服务对象看,因宣传不到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认识不足,导致其自主参与度低下;从服务环节与服务内容看,服务前评估不完善,简单的菜单式组合及资源短缺导致无法满足服务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从服务人员看,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业认同度低下,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造成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员缺乏;从社会氛围看,社会及公众认识不到位,难以链接、整合有效资源。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助人学科,老年社会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社会工作者便已投身到社区照顾当中。历史和现实经验均揭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解决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将有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现有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分为四类:一是社会工作组织直接对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或项目进行托管;二是由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直接招聘专业社工参与服务;三是依托街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由原先的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培训或学习取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等相关资质,介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四是兼职社工长期或短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和活动。 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社工往往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能。例如,在日托服务中,社工主要运用个案、小组工作方法,组织小组活动、兴趣活动,为老年人处理心理问题,以及对日托所进行管理工作。在上门服务方面,社工多从事间接服务,如对助老员进行培训,并调解、处理冲突与矛盾。但目前,社工对某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统筹、设计的职能尚未体现出来。 在我国,虽然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有十多年时间,但这种介入实践并不广泛。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没有全面强调社会工作的介入;另一方面,由于项目性质、项目资金情况和社工经验等条件限制,社会工作并未介入社区居家养老项目的整体运营。因此,将来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完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停留在提供直接服务的层面,宏观层面的介入尤其薄弱,无法体现出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和倡导功能。完善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即对需要照顾的老人及其家属提供直接服务,注重对服务对象评估、服务方案制订、资源协调和服务输出等方面,以实现对老年人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的功能。同时,注重对老人家属的关怀,以缓解其压力、增强其技能、化解矛盾。中观层面,即从组织层面来说,主要可分为组织管理与资源链接、志愿者管理、工作人员督导、自我评

“社工+义工”联动:志愿从心出发

“社工+义工”联动:志愿从心出发 每当有需要的时候,总能看见一群身穿绿色背心的志愿者。他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穿梭于常平镇的大街小巷,为服务对象送去关怀和温暖,经常把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精力奉献给社会,但从来不索取报酬。他们就是活跃在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各服务分队的志愿者,他们通过实际的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文化。志愿文化的传承有赖于志愿者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因此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驻点社工就如何保持志愿者对志愿的热情,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发自内心的热爱 自2009年12月底起,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驻点社工开始在志愿服务团队内推行“大家的志愿服务”群体动力内化工作。截止2010年11月,每月新加入志愿者平均超过100人。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志愿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常平镇团委社工针对“如何引导志愿者内化志愿服务文化”的问题,以量化法心理评估方式,在各活动组里相应地建立参与动机评估体系。在各评估体系里,社工运用“助人自助”的手法,主动培养积极、热心的队员负责完成各组活动动机的评估过程。同时,志愿者个案心理评估不只局限于志愿者参与活动动机的评估,还包含志愿者心理辅导工作,从而起到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功能。 例如,在2010年清明节期间,常平镇志愿服务中心一共组织了到近40人次的志愿者参加为期3天的清明节志愿活动。在第一天的活动结束后,来自常平的志愿者小周出现了心理不适,社工立刻对他开展了情绪辅导工作,并邀请其他志愿者对他进行互助关心疏导。最终,志愿者小周坚持按原定计划参加了活动。他表示,如果不是社工和其他志愿者队友对他的鼓励,他可能会选择中途退出这次清明节服务了。在志愿者队友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清明节志愿活动得到了东莞市殡仪馆工作和广大东莞市民的赞许。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必要性(万静)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去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这一讲话为基层社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基层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为了能够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同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社会工作的介入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城市建设与社会工作介入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目前的城市社区工作有着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介入 引言 “社区”的概念最先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大意是指那些存在于前工业社会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同时有一定归属和群体责任感的人群通常被称为社区。 一、城市社区的现状及问题 (一)基层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色彩突出,而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色彩偏弱。政府、街道越位倾向明显,该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该剥离的事务没有剥离。围绕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意识还较淡漠。许多的居民仍然是把社区的管理的工作完全看成是街道以及居委会的事,同时没有把自己视为是社区管理的主要的参与者,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现出来不关心甚至是不配合,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的活动、文化的活动以及政治的活动参以及兴致表现很低,对居委会的选举更加的不关心,致使社区管理工作更是全面以及深入展开的困难非常的大。并且这个情况下以来的外来的务工人员基本是主要的社区的居民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志愿者是资源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人员。志愿活动一般是社会认可的、以利他为目的的。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志愿活动是制度化的和有一定组织性的,即志愿者也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他们在一定的组织中等级、接受培训并接受考核和监督。志愿者的活动是对社会的奉献,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表征。 虽然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与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有相似之处,但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活动方式不同 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而对志愿者来说只是其“业余”活动。社会工作者以向困难人群提供社会服务为业,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志愿者只是在他愿意的时候向他人提供他愿意提供的服务,尽管这种服务可能是有预先承诺的。 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志愿者则不必有此前提条件。一般地,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要由社会服务权威部门来认定,而认定的基本手段就是考察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志愿者身份一般不需要以其专业能力为前提。或者说,社会工作者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进行负责的专业服务。 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志愿者所从事的多事对公众和困难群体的一般性服务,这些服务一般是体力或时间的支出以及简单的物质性的帮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一般会涉及政策、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一般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4、社会约束不同 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及效果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比较一般。这表现为,社会工作者有专业守则,而志愿者可能只有一般的行为规范;社会工作者要接受行业组织的考核与监督,志愿者只要履行了服务责任即可。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意见的差异并不说明社会工作者更高级,而是说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3485436.html,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中的“三社联动”模式研究 作者:张源 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9期 摘; 要:农村社区服务的“三社联动”模式中三个主体在需求评估、服务设计、资源整合、组织培育等四个方面的进行了联动,“三社联动”中还存在缺乏长效“三社联动”运作机制、项目运行受资金制约较大、社工机构等问题。应从完善“三社联动”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促进社工机构发展等方面来推动“三社联动”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服务;三社联动 在各地方政府全面推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下,“三社联动”的社会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工作发展潮流。纵观国内“三社联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大多是从城市社区的角度来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对于农村社区“三社联动”的实务探索和理论研究基本上是缺乏的。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农村社区服务的“三社联动”模式对农村地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S村原有社区服务基本情况 S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被纳入湖南省第二批“三区计划”试点地区。S村距县城10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78户,总人口1328人。村落空间距离较大,居住分散。 (一)居民人口结构失衡,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S村现有农户378户,其中留守老人占50%,儿童青少年占了四分之一,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由于居住分散,人际交往呈现松散状态。村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等。儿童除了作业也便是电视为伴。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乡土文化自我供给不足,传统文化活动很少开展。另一方面是外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缺失,在传统文化衰落时新的现代文化活动尚未建立。 (二)非正式社区组织发育不成熟 S村只有一个自娱自乐的村民文艺队,该队参与本村农家喜事演出;但与此同时队伍当中有众多矛盾与争执,文艺队的资源动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服务社区能力等都还有待提高。 (三)现有服务设施没有充分利用

接受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接受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介人是将矫正服务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整个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介人可分为直接介人和间接介入两大类。 (一)直接介入层面 就直接介人层面而言,可分为针对矫正对象个人的介人和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介人。针对矫正对象个人的介人方面,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务对象面对的问题会有所不同。被裁定假释的,由于长期的监狱生活,一定意义上形成了所谓的“监狱人格”,社会功能和社会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社会支持网络破裂,面对出狱后的生活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而被宣告缓刑的,虽然其生活方式与原来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其心态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应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介人。 首先,针对矫正对象心理、情绪等层面的介人。无论是被宣告缓刑的矫正对象还是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他们在心理、情绪层面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很多矫正对象沉浸在悲观、失望、痛苦等情绪中。针对这些问题的疏导能够有效地缓解矫正对象的初期社会适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同理、倾听等技术,并进行必要的认知引导。针对矫正对象心理、情绪层面的介人,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痛苦和压力,而且能够更详细地分析介人方法和策略是否恰当,也能够为进--步巩固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良好工作关系打下基础。 其次,针对矫正对象性格层面的介人。很多矫正对象的违法行为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冲动易怒、自尊感低下、极端化思维等。而对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而言,除了其本身的性格问题以外,长期的监狱生活也可能造成其“监狱人格”,导致其做事畏首畏尾,回避社交活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性格问题进行介人,可以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借助不同的个案工作理论和服务模式进行适当的干预,帮助矫正对象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问题,并勇于作出改变。针对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改变在监狱中所形成的生活模式和习惯,逐步适应社区生活。 再次,针对矫正对象社会交往、社会支持层面的介人。矫正对象往往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主要表现为缺少朋友、与家人关系紧张。被宣告缓刑的矫正对象,虽然其保持着原有的社交圈子,但他们在心理上还存在一些压力,不能像原来那样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而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的心理压力更大,很多时候会被贴上“罪

中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模式

中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模式 谭建光 文章来源于:《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摘要】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都是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新生力量,从最初的两者分离到近年的联系合作,共同在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一)日常服务:社工指导与志愿者实践;(二)专业服务:社工实践与志愿者配合;(三)大型服务:社工组织与志愿者实施;(四)应急服务:社工评估与志愿者参与;(五)倡导服务:社工预测与志愿者传播。伴随社会转型发展与社会建设深化,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将形成系统机制,发挥积极功能。 【关键词】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发展 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且在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工与志愿者逐渐成为主力军,配合党和政府开展公共服务、帮助社会人群。李立国部长在《社会工作政策与实务研究丛书》的序言中指出,“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社会工作事业一定能够更加繁荣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方面一定能够发挥更大作用。”[1]李立国部长在《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的序言中也指出,“志愿服务是一项充满人性、始终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高尚事业,希望全社会动员起来、参与进去,共同为志愿服务的发展献计出力,努力把志愿服务事业推向新阶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力量、作出贡献。”[2]然而,由于原有管理体制的分离,社工与志愿者缺乏合作,造成资源分散、服务重复,削弱其社会作用。如今,一方面是党和政府鼓励“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工与志愿者的积极合作;另一方面,大量社会团体、社区机构的服务项目将社工与志愿者连接起来,探索了丰富多样的合作途径。 一、社工与志愿者:从分离到合作

专业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介入及模式探讨

专业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介入及模 式探讨 ——以北京市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服务站为例 姜振华 2012-7-23 16:15:56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京)2009年5期第138~封三页【内容提要】专业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亲和关系,二者在价值取向和工作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因此,专业社会工作对社区发展的介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专业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介入应以政府主导、高校与政府合作的方式进行,介入的理念应是和谐主义,介入的目标应是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关键词】专业社会工作/城市社区发展/介入模式 【英文标题】On th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nterven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ommunity and Its Model: Taking Huaqingyuan Community Service Station in Zhongguancun Street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作者简介】姜振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城市社会学与社区工作,北京100089 社区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是以“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面貌出现的,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政治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增长,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关系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社区建设的概念和逻辑下,我们可以看到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在价值取向和工作内容上的一致性。目前关于专业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的亲和关系,学者们已从

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

关于构建“社工+志愿者”联动体系工作制度 一、主要内容 (一)建立联动制度。建立由社区牵头,相关单位、服务机构与志愿者组织等共同推进的联动制度,明确合作目的、职责分工、协调方式、共享途径等。 (二)培育联动组织。充分发挥现有社工服务机构与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建立专门促进合作联动的社会组织,有效推进联动工作。鼓励资深社工与志愿者骨干成立“社工+志愿者”合作促进组织,推动建立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促进中心。 (三)创新联动项目。开发“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的项目,促进社会工作项目引入志愿者的辅助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工指导,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四)强化联动激励。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获得专业社工资格,向专业社工转型。鼓励社工为志愿者提供培训、督导服务,作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项目的奖励机制,纳入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表彰体系。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的成员会议,研究制定“社工+志愿者”联

动工作的重要事项,建立健全促进联动体系的政策措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商合作措施,解决存在问题,促进联动工作开展。 (二)成立“社工+志愿者”合作促进组织。鼓励社工、志愿者申请成立促进合作服务的专业机构,独立自主推动合作发展,承接社区委托的合作服务事项。 (三)设立“社工+志愿者”综合服务中心。整合社工、志愿者队伍建设资源,统筹建立“社工+志愿者”综合服务中心,吸引具有行业性、创新性、服务性等优势的志愿者组织。 (四)建立健全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加强部门协调,理顺现有志愿服务记录机制和工作制度,建立统一、完备、便利、有效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 (五)推动“社工+志愿者”合作的交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经验,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交流,探索并完善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机制。 (六)建立“社工+志愿者”合作培养机制。吸纳优秀社工人才进入志愿者组织,鼓励优秀志愿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从事专业社会工作,鼓励社工服务机构为志愿者提供培训、辅导等服务。 (七)推进社工服务机构与志愿者组织的党团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在条件成熟的社工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建立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发挥党员、团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过程中搭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

社会工作介入老旧社区的途径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老旧住宅社区的途径探讨 韦克难① 如果我们将城市社区分类,我国城市社区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老旧住宅社区、单位型社区、物业管理型社区。由于这些社区有不同类型,其公共管理模式也就是不同的,单位型社区就是由单位与街道办事处共同管理的;老旧住宅社区就是以街道办事处管理为主,社区居委会具体负责;物业管理型社区就是物业公司与街道办事处共同管理。 老旧住宅社区有这样一些特点:目前旧式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多由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代管,但问题较突出,主要体现在:(1)居民素质不高,收入较低,老人与低收入人群较多;居民中有不少灵活就业的,外来租房者较多;(2)居住环境还需要改善。院落中违章建筑日渐增多,小区居民占用公共部分,乱堆放、乱挂晒情况较普遍;垃圾清运、处理不及时,公共卫生意识较淡薄;便民服务设施与项目缺乏,绿地裸露或被占用情况较为普遍,公共活动空间缺乏;(3)居住小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物的公共设施丢失、损坏或常年失修,特别就是消防设施缺失或设置不合格的比例较大,小区内道路与建筑物外墙多有破损;(4)小区治安问题较差。很多院落存在“四无”问题(即无封闭围墙、无门岗、无电子防盗装置、无路灯照明);(5)居民“原子化”,缺乏社区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率低。 老旧住宅社区问题较大,居民需求较多,非常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如何介入?社会工作要介入此类社区,有四种模式可以选择,即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社区照顾模式、社会行动模式,而在我国就是回避社会行动模式的。社会策划模式就是我们帮助居民解决一个具体实际问题,如小区没有公共厕所,新建一个公共厕所;小区没有停车场,修建一个停车场等。社区照顾模式就是动员社区的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帮助残疾人等。目前,社工最有用武之地的、社区最能发生变化的模式就是地区发展模式。因此,社会工作者介入老旧住宅社区无疑选择地区发展模式就是最好的,当然也可以结合社区照顾模式开展工作。 地区发展模式强调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强调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促进居民关心社区公共事务,也就就是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社区治理的客体---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公共事务就是指社区公共物品的生 ①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成都市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志愿者联动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有效整合社工、志愿者两种人力资源,实现互动合作,共同促进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制定本方案。一、工作内容(一)组织联建。积极构建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互帮互助、区域联动的新机制。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工机构结对互助、定点服务。加强社工与志愿者之间的联系。原则上,每名社工固定联系至少10 名志愿者,共同开展工作。(二)队伍联育。在社工教育培训中,设置志愿者使用及训练的有关课程,帮助社工充分认识志愿者的价值,在工作中善用志愿者资源。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对我市志愿者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对负有管理志愿者职能的志愿服务骨干,要根据需要开展重点培训。(三)信息联享。搭建社工、志愿者信息系统的联动平台,实现两者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平台,公开社工服务信息,让志愿者获取招募信息,了解服务项目。通过信息共享,社工及时调取所需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发布机构的志愿者服务计划,在服务结束后评定志愿者的表现,迅速反馈意见。(四)活动联办。社工制定各类服务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的需要,通过社工所属机构,向志愿服务组织申请志愿者服务,引导和带领志愿者参与、协助实施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应根据申请进行项目评估,尽可能提供志愿者服务。这类志愿者应由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工所属机构共同管理,并进行业务指导和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需要社工协助的,社工机构应给予支持。(五)制度联商。市、镇(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加强联系交流,定期召开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制度建设,做到各项工作相互协商,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逐步探索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促进社工、志愿者的共同成长,确保联动工作扎实开展。二、配套措施(一)在市志愿者协会和镇(街)志愿服务中心设置社工岗位。在市志愿者协会和镇(街)志愿服务中心内分别设置一定数量的社工岗位,负责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培训、监督工作等。社工岗位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 (二)激励表彰。对于志愿者队伍中有从事社会工作职业意愿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志愿者,在其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经过登记后,优先录用为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成绩显著的优秀志愿者给予表彰,形成“志愿者光荣、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三)资金支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经费。志愿者服务期间,有条件的服务单位可提供一定的交通饮食补贴。三、组织管理(一)市民政局、团市委成立全市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二)各镇(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成立本镇(街)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负责联动工作的具体实施。(三)市、镇(街)两级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共青团组织牵头分别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相关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参加,共同统筹协调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研究解决联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开辟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各级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积极谋划、狠抓落实。(二)加强督导,总结规律。要围绕社工、志愿者在工作中的分工及合作等具体事项,进行督查和指导,促进社工、志愿者联动,不断总结规律,努力提高联动工作的实施效果,为深化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奠定基础。(三)注重规划,强化培训。各级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注重联动工作的实施规划,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社工、志愿者的相关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我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社区沟通工作与社工介入

社区沟通工作与社工介入(初稿) 内容摘要:社区沟通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和环节,社区沟通工作的好坏对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沟通工作的主体应该是拥有和具备专业知识,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社工。本文旨在讨论社区沟通工作与专业社工介入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社区沟通工作概况,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角色定位,针对社区沟通开展工作的社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社区沟通的工作实务、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意义和前景等。 关键词:社区工作社区沟通工作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工)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住格局和社区管理体制的变化,大量居民小区普遍实施物业管理,即由物业公司承担小区管理,按市场化运作。物业管理公司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对城市住宅小区(包括其内的房屋、道路、公共设施、、环境等)进行有偿服务、有偿管理的专业性法人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是:负责住宅小区内一切有关房地产开发、租赁、销售及售后服务,包括房屋保养、维修、住宅小区的清洁、绿化、管理和小区内的商业服务、治安维护等社会活动。【1】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便利居民生活。实践证明,这种市场化的城市社区管理形式符合城市化发展规律,总体上受到居民的欢迎和认可。 但是,另一方面,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许多社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双方的矛盾引发的纠纷事件此起彼伏,频频被媒体所曝光。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双方缺乏沟通,许多矛盾和冲突都因此而来。 (二)案例回顾 以科苑社区为例 (三)总结分析 讨论此事件中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必要性和成效 有鉴于此,下面着重讨论社区沟通工作与社工介入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社区沟通工作概况,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角色定位,针对社区沟通开展工作的社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社区沟通的工作实务、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意义和前景等。 二.社区沟通工作与社工介入

广州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特点分析_邵振刚

广州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特点分析 邵振刚 (广州市团校,广东 广州 510635) 摘 要:广州的志愿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机构(社工)在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协助社会人群等不同领域有着层次不一的相互合作关系,并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和 “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渐现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制约的趋势。尽管双方在实践中存在角色互换与位置错配、服务对象与资源分配的重叠等问题,但其天然的互补优势以及根据服务项目、服务需求搭建的“社工+志愿者(义工)”大平台有效促进二者在合作服务中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关键词:广州;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12)04-0010-04 后亚运时期,广州的志愿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机构(社工)在广州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在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协助社会人群等不同领域有着层次不一的相互合作关系,特别在社区服务方面表现犹为显著,并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和“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渐现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制约的趋势。 一、广州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现状 (一)亚运时期的阶段性合作 在广州,作为社会服务提供者,社工与志愿者这两个群体的服务领域和服务目的是相同或接近的,但因各自体制不同,在21世纪初,除部分社工机构根据自身工作情况招募志愿者(义工)外,双方的交集、合作并不广泛。 为圆满完成2010年广州亚运(亚残运)的志愿服务,广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动员各方资源投入赛事服务与城市服务,特别是城市志愿服务,出现明显的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趋势。从2009年开始,广州义工联的社工着眼回应社区居民现实需求,先后组织策划“你我他,齐行善—2009广州慈善日贴旗筹款义工大行动”、“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义工参与亚运救助管理行动”、“社区文明百日志愿服务行动——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唱响亚运志愿行动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创建了“长者心声热线”、“义心传城”、“同游新广州、共享亚运会”、“青苗计划”、“社区大学”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及项目。由于这些志愿服务项目贴近生活,吸引了大量的义工(志愿者)。2009——2011年,广州义工联组织义工(志愿者)达到18万人次,向社会贡献的服务时数近50万小时。 同时,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亚组委志愿者部)充分发挥团系统力量,并根据多年来广州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经验,结合民政部门资源与社工优势,大力开展亚运城市志愿服务。在不少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现称“志愿驿站”)及社区中,都有社区与志愿者共同服务的身影,当中主要以志愿者发挥自身特长、时间优势及人数规模等优势,通过团市委(亚组委志愿者部)与民政部门提供平台及物资保障,与社工共同策划实施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海珠区海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邵振刚 (1971-),男,广东广州人,经济师,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志愿项目运作管理和志愿者与社工合作理论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