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组件生产工艺简介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经济的腾飞又对能源提出了更多要求。之前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动力非可再生能源已日趋减少,为了能满足更多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人们发现了一系列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生物能、沼气、水能、太阳能等。

近年来大多数人的眼光都几乎同时指向了一个方向-----太阳能!太阳能是人类最重要的无污染、可再生、无穷无尽的新能源,早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块硅太阳电池的问世,揭开了现代电池研究和开发的序幕。太阳电池的应用从太空卫星到偏僻地区的独立电源,再到大规模光伏电厂,屋顶太阳能电池的并网发电,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增加;工艺水平和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成本的不断下降;使得近年来太阳能光伏行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一.流程图:

1、电池检测分选——234、排版(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5、层压——6、

太阳能板制作工艺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生产工艺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3、合理的封装工艺 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工艺简介: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工艺的作用,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 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常用化学品及其应用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常用化学品及其应用 一般来说,半导体工艺是将原始半导体材料转变为有用的器件的一个过程,太阳能电池工艺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工艺都要使用化学药品。 1.常用化学药品 太阳能电池工艺常用化学药品有:乙醇(C2H5OH)、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氢氟酸(HF)、异丙醇(IPA)、硅酸钠(Na2SiO3)、氟化铵(NH4F)、三氯氧磷(POCl3)、氧气(O2)、氮气(N2)、三氯乙烷(C2H3Cl3)、四氟化碳(CF4)、氨气(NH3)和硅烷(SiH4),光气等。 2.电池片生产工艺过程中各化学品的应用及反应方程式: 2.1一次清洗工艺 2.1.1去除硅片损伤层: Si + 2 NaOH + H2O = Na2SiO3 + 2 H2 ↑ 28 80 122 4 对125*125的单晶硅片来说,假设硅片表面每边去除10um,两边共去除20um,则每片去处的硅的重量为:△g=12.5*12.5*0.002*2.33 = 0.728g。(硅的密度为2.33g/cm3) 设每片消耗的NaOH为X克,生成的硅酸钠和氢气分别为Y和Z克,根据化学方程式有: 28 :80 = 0.728 :XX= 2.08g 28 :122 = 0.728 :Y Y=3.172g 28 :4 = 0.728 :Z Z= 0.104g 2.1.2制绒面: Si + 2 NaOH + H2O = Na2SiO3 + 2 H2 ↑ 28 80 122 4 由于在制绒面的过程中,产生氢气得很容易附着在硅片表面,从而造成绒面的不连续性,所以要在溶液中加入异丙醇作为消泡剂以助氢气释放。另外在绒面制备开始阶段,为了防止硅片腐蚀太快,有可能引起点腐蚀,容易形成抛光腐蚀,所以要在开始阶段加入少量的硅酸钠以减缓对硅片的腐蚀。 2.1.3 HF酸去除SiO2层 在前序的清洗过程中硅片表面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层很薄的SiO2层,用HF酸把这层SiO2去除掉。 SiO2 + 6 HF = H2[SiF6] + 2 H2O 2.1.4HCl酸去除一些金属离子,盐酸具有酸和络合剂的双重作用,氯离子能与Pt 2+、Au 3+、Ag +、Cu+、Cd 2+、Hg 2+等金属离子形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 2.2扩散工艺 2.2.1扩散过程中磷硅玻璃的形成: Si + O2=SiO2 5POCl3=3 PCl5 + P2O5(600℃) 三氯氧磷分解时的副产物PCl5,不容易分解的,对硅片有腐蚀作用,但是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可发生以下反应: 4PCl5 + 5O2=2 P2O5 + 10Cl2↑(高温条件下) 磷硅玻璃的主要组成:小部分P2O5,其他是2SiO2·P2O5或SiO2·P2O5。这三种成分分散在二氧化硅中。 在较高温度的时候,P2O5作为磷源和Si反应生成磷,反应如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

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一检验一 3、背面串接一检验一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一一 5、层压一一 6、去毛边(去边、清洗)一一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一一 &焊接接线盒一一9、高压测试一一10、组件测试一外观检验一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 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 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 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 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C。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7、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测试分选T单片焊接T串联焊接T叠层T中间测试T层压T装框注胶T清洗T最终测试 (1)测试分选 电池片分选主要是为了检出不合格的电池片,同时,电池片的颜色一般呈蓝褐色、蓝紫色、蓝色、浅兰色等几种不同档次的蓝色,对电池片进行颜色分选并分档放置,保证单个组件所用到的电池片为同档次的颜色,从而使单个组件生产出来后颜色外观美观,各电池单片之间无明显色差现象。若电池片不经过色差分选就直接做组件,做出来的组件外表颜色“参差不齐” ,不美观。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片的质量、外观和生产顺利高效率的运行,通过初选将缺角、栅线印刷不良、裂片、色差等电池片筛选出来。 在标准测试环境(温度25 ±2 C、湿度w 60%RH、光强1000 士 50W )下,绘制I-V曲线图,根据电池片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工作最佳功率Pm、工作最佳电压Vm、工作最佳电流Im、填充因子FF、转换效率n等指标把电池电性参数相近的电池分到一类,之后根据生产、工艺的数据分析要求,和客户的分档要求,对电池片进行测试并分档。 (2)单片焊接单片焊接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从上至 下,匀速焊接。单片焊接的目的是将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平直地焊接到电池片的主栅线上,要求保证电气和机械连接良好,外观光亮;焊带

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串联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⑶串联焊接 背面焊接是将电池片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池片的串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是设计好的,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将单片焊接好的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另一片的背面电极(正极)上,以此类推,依次将电池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为叠层时准备的引线。 串接结构示意图 (4)叠层 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电池片串、钢化玻璃和切割好的EVA、背板(TPT)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 )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钢化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叠层 是将电池片串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排列,为下面的工序层压做准备,叠层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对组件中电池片位置的控制(假设在层压过程中电池片不发生移动)。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复习课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 程

精品资料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

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目录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 (1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分选工艺规范 (55)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激光划片工艺规范 (88)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单焊工艺规范 (121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串焊工艺规范 (1616)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串焊工艺规范 (1818)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叠层工艺规范 (212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工艺规范 (2727)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装框规范 (323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工艺规范 (3535)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接线盒工艺规范 (3838)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清理工艺规范 (4141)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流程图: 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2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2.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2.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 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2.3合理的封装工艺; 2.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3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流程 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2)组件高效和高寿命的保证措施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高质量的 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 EVA高黏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合理的封装工艺,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地涂刷试剂却潦草完事等都会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3)太阳能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①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地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如果把一片或者几片低功率的电池片装在太阳电池单体中,将会使整个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电池串并联的损失,必须将性能相近的单体电池组合成组件。 ②焊接:一般将6?12个太阳能电池串联起来形成太阳能电池串。传统 上,一般采用银扁线构成电池的接头,然后利用点焊或焊接(用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等方法连接起来。现在一般使用60%的Sn、38%的Pb、2%的Ag 电镀后的铜扁丝(厚度约为100?200卩m)。接头需要经过火烧、红外、热风、激光处理。由于铅有毒,因此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 96.5 %的铜和 3.5 %的银合金。但是

光伏电池制备工艺

光伏电池制备工艺 第一章 1. 太阳能电池基本工作原理? 答: 1) 能量转换,太阳光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2) 吸收光产生电子空穴对、空穴对—电子分离或扩散、发电电流的传输。 2. 硅太阳能电池吸收光的特点? 答: 1) 低于带隙)(v e 12.1的不被吸收; 2) 波长越长(能量低),光吸收越慢; 3) 对电池材料厚度的要求: ① 晶体硅:m 500 以上才能最大化吸收; ② 砷化镉:只需要10几微米就可。 3. 太阳电池光吸收类型及对发电有贡献的类型? 答: 光吸收类型: 1) 本证吸收; 2) 杂质吸收; 3) 自由载流子吸收; 4) 激子吸收; 5) 晶格吸收。 对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有贡献的最主要的是本证吸收。 4. 太阳能电池中的复合类型? 答: 1) 辐射复合→发光; 2) 俄歇复合→发热; 3) 陷阱辅助复合。 5.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组成? 答: 1) 前电极(主栅、细栅); 2) 减反射绒面; 3) 氮化硅减反射层; 4) N 型层; 5) P 型层; 6) 铝背场; 7) 后电极(主栅、铝膜)。 6.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主要参数? 答: 1) 开路电压(oc U ); 2) 短路电流(sc I ); 3) 最大输出功率(mp P );

4) 工作电压(mp U ); 5) 工作电流(mp I ); 6) 转换效率(η); 7) 填充因子(FF ); 8) 串联电阻(s R ); 9) 并联电阻(sh R )。 10) mp mp I U P mp ?= 11) sc oc mp I U P FF ?= 7.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及作用? 答: 一清→扩散→二清→PECVD 镀膜→丝网印刷、烧结→检测 作用: 一清:制绒降低反射率、去损伤层、扩散前清洗; 扩散:在P 型硅片上扩散N 型磷,从而形成N P -结; 二清:去除磷硅玻璃、去边结。 PECVD 镀膜:镀氧化磷膜、减反射、钝化。 丝网印刷、烧结:制作金属电极、制作铝背场、形成金属与硅的良好接触。 第二章 1. 单晶、多晶绒面特点? 答: 单晶:正金字塔结构; 多晶:蜂窝结构。 2. 单晶制绒夜的主要成分? 答: OH N a 、异丙酸(IPA )、添加剂。 3. 多晶制绒液的主要成分? 答: HF 、3HNO 。 4. 单晶制绒质量要求? 答: 1) 反射率低(%15≤); 2) 绒面颗粒均匀(m 52μ→); 3) 覆盖率达%100; 4) 外观均匀,无白点、色差等; 5) 表面清洁无污染; 6) 腐蚀重量在规定范围内。 5. 多晶绒面质量要求? 答: 1) 反射率低(%20≤); 2) 绒面颗粒大小均匀; 3) 表面暗纹尽量少; 4) 表面清洁无污染;

2021年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

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 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 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 A、电池、EV 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 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 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 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 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7、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 8、焊接接线盒: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docx

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原理主要是利用太阳光射入太阳能电池后产生电子电洞对,利用P-N 接面的电场将电子电洞对分离,利用上下电极将这些电子电洞引出,从而产生电流。整个生产流程以多晶硅切片为原料,制成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处理工艺主要有多晶硅切片清洗、磷扩散、氧化层去除、抗反射膜沉积、电极网印、烧结、镭射切割、测试分类包装等。 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过程: ⑴ 表面处理(多晶硅片清洗、制绒) 与单晶硅绒面制备采用碱液和异丙醇腐蚀工艺不同,多晶硅绒面制备采用氢氟酸和硝酸配成的腐蚀液对多晶硅体表面进行腐蚀。一定浓度的强酸液对硅表面进行晶体的各相异性腐蚀,使得硅表面成为无数个小“金字塔”组成的凹凸表面,也就是所谓的“绒面”,以增加了光的反射吸收,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从电镜的检测结果看,小“金字塔”的底边平均约为10um 。主要反应式为: 32234HNO 4NO +3SiO +2H O Si +???→↑氢氟酸 2262SiO 62H O HF H SiF +→+ 这个过程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反射层(制绒),作为制备P-N 结衬底。处理后对硅片进行碱洗、酸洗、纯水洗,此过程在封闭的酸蚀刻机中进行。碱洗是为了清洗掉硅片未完全反应的表面腐蚀层,因为混酸中HF 比例不能太高,否则腐蚀速度会比较慢,其反应式为:2232SiO +2KOH K SiO +H O →。之后再经过酸洗中和表面的碱液,使表面的杂质清理干净,形成纯净的绒面多晶硅片。 酸蚀刻机内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清洗槽,各股废液及废水均能单独收集。此过程中的废酸液(L 1,主要成分为废硝酸、氢氟酸和H 2SiF 6)、废碱液(L 2,主要成分为废KOH 、K 2SiO 3)、废酸液(L 3,主要成分为废氢氟酸以及盐酸)均能单独收集,酸碱洗后均由少量纯水洗涤,纯水预洗废液(S 1、S 2、S 3)和两级纯水漂洗废水(W 1),收集后排入厂区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通过专管接入清流县市政污水管网。 此过程中使用的硝酸、氢氟酸均有一定的挥发性,产生的酸性废气(G 1-1、G 1-2),经设备出气口进管道收集系统,经厂房顶的碱水喷淋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G 1-2与后序PECVD 工序产生的G 5(硅烃、氨气)合并收集后经过两级水吸收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

光伏组件生产常用设备仪器介绍

组件生产常用设备仪器介绍组件测试仪(博硕) 操作规范 组件测试仪操作规程 面板各部件功能

A、电压表——用于显示设置电压的大小 B、充电显示——黄(绿)色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的充电状态,灯亮表示充电完成,可以使用。 C、充电进行——用于显示设备的充电状态。灯亮充电进行,灯灭表示充电结束 D、光强调节——调节光源电压 E、负载调节——调节此钮,使电子负载和光强曲线平顶保持同步,最大限度使用“闪光平顶”。 F、电源指示——显示供电电源的通断 G、放电——用于维修时对电容进行放电(注意:正常时禁止操作此按钮)。 H、电源开关——接通/断开供电电源 I、触发——插接触发线 J、电源(~220V)——电源插座 K、电池组件——插接连接电池组件的组件测试线 1调试 1.1接通设备电源和计算机电源,预热15分钟。 1.2进行电池组件测试前要校准电流、电压、光源通道零点。测试组件前要校准组件测试仪的电压与电流零点。电压、电流数值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组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如果不填入光强通道的零点不能正常测量。 2校准 2.1将组件测试线从“电池组件”插座取下。 2.2双击“CS”出现如下画面: 2.3双击“ ”图标,出现如下界面

CH0对应的数值-4630即为电流零点 CH1对应的数值-4604即为电压零点 CH2对应的数值-4628即为光强通道零点 (电流零点、电压零点、光强零点的实际数值以实测数据为准) 2.4双击“ ”图标,显示如下窗口 2.5单击“设置” ,显示如下窗口 2.6进行“硬件设置” 将上面步骤2.3读取的CH2对应的方格内的数字填入到光强零点对应的方格内、CH1对应的方格内的数字填入到电压零点对应的方格内、CH0对应的方格内的数字填入到电流零点对应的方格内。点击“应用”、“确定”,电压、电流零点校准完毕。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 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3、合理的封装工艺; 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工艺简介: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工艺的作用,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太阳能组件工艺流程

1 / 22

组件结构 组件正面图组件背面图组件分解图 2 / 22

材料简介—EVA 封装材料:大部分长时间湿气的渗入是组 件失效的原因。水蒸气在电池板或者电路 上冷凝会导致短路或者腐蚀。因此组件必 须对气体、蒸汽或液体有很强的抵御性。 最易受侵入的地方是电池盒封装材料之间 的界面,以及所有不同材料接触的界面。 通常的封装材料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特氟纶(Teflon)和铸件树脂。 EVA胶膜是一种热固性的膜状热熔胶,常温下不发粘,便于操作;在熔融状态下,它和硅晶片、玻璃、TPT产生粘接,成为太阳电池板。作用:粘结、密封、缓冲、冷热膨胀小、增加光线透过、绝缘 主要技术指标: ①透光率(%):≥91 ②剥离强度(N /cm):玻璃/胶膜≥30背板/胶膜≥20 ③交联度(%):70~90 ④耐紫外光老化:不龟裂、不变色 ⑤耐温性:-40~85℃ 3 / 22

材料简介—背板 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一般都用TPT、TPE等)太阳能背材又称TPT材料,由三层结构组成,外层是T薄膜,中间层P薄膜,T与P之间用胶水粘结。其中T表示聚氟乙烯薄膜(PVF),厚度一般在37um左右,该层是用作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的主要层,其作用就是耐气候、抗UV紫外、耐老化、不感光等;P表示聚酯薄膜,厚度一般为250um,主要的作用及功能是水气阻隔性、电气绝缘性、尺寸稳定性,易加工性及耐撕裂性等。 4 / 22 TPT结构TPE结构

材料简介—玻璃 光伏钢化玻璃的主要优点: ①是强度较之普通玻璃提高数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 璃的3~5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5~10倍,提高强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安全性。 ②是使用安全,其承载能力增大改善了易碎性质,即 使钢化玻璃破坏也呈无锐角的小碎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降低了. ③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承受的温差是普 通玻璃的3倍,可承受200℃的温差变化。 太阳能光伏钢化玻璃的缺点: ①钢化后的玻璃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只能在钢 化前就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 ②钢化玻璃强度虽然比普通玻璃强,但是钢化玻璃在 温差变化大时有自爆(自己破裂)的可能性,而普通玻璃不存在自爆的可能性。 ③边缘脆弱,需要小心抬放。 5 / 22

光伏组件生产流程及操作规范

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目录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流程图: 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2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2.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2.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 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2.3合理的封装工艺; 2.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3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3.1工艺简介: 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工艺的作用,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具体内容后面再详细介绍: 3.1.1电池测试: 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3.1.2正面焊接: 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3.1.3背面串接: 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

太阳能电池车间生产管理

太阳能电池车间生产管理 太阳能电池车间生产管理包括很多基础管理。 一、各工序生产人员配备情况: 电池车间各工序人员的配备情况:前清洗工序每台RENA机器配7人,视实际生产情况略有变动;扩散工序每两台TEMPRESS机器配8人,视实际生产情况略有变动;后清洗工序每台RENA机器配7人,视实际生产情况略有变动;PECVD每台ROTH&RAU自动装卸片机器配3-4人;每台ROTH&RAU手动装卸片机器配5人,视实际生产情况略有变动;丝网每两台BACCINI机器配9-10人,视实际生产情况略有变动;测试分选每两台机器配10人,视实际生产情况略有变动.(具体各工序工作任务如何细分在此不再赘述) 该行业的员工多为18---30岁的年轻人,其中又以18---25岁的年轻人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员工思维活跃,管理应该具有针对性.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不注重思想工作教育,管理方法简单,导致现在的员工流动性很大,不利于企业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形象建设.这个问题在好多企业表现的都相当的突出. 二、交接班管理: 在生产管理中,交接班占有很大的比重。交接班做的怎么样,交接班管理的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出生产管理的水平。交接班属于一项基础管理,必须常抓不懈,有时为了体现交接班的重要性,或者是为了以点带面,搞好交接班的工作,每过一段时间,车间领导都会弯下身子亲自带队检查。 (一)、交接班的内容:生产事项交接、操作工具交接、5S交接、设备运行情况交接、来料交接、半成品交接、工艺调整交接、产量交接等等。 (二)、对交接班几个问题的认识: 1、容易发生矛盾。交接班就是发现问题的,所以有时会发生矛盾,我们不能因为怕发生矛盾就不严格交接班。但在我们严格交接班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发生矛盾。 2、交接班不交清就下班的问题。反应的是个责任心的问题。 3、交接班弄虚作假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教育。并从管理的环节上杜绝漏洞。 4、交接班给下班制造困难的问题。发现了要严惩。否则就会助长不正之风,时间长了所有的班长都会怨声哉道,生产工作就会被动。这个本人有深刻体会。 在有的企业,因为交接班搞不好,占的时间太多,以至于组长们都选择了辞职,一方面说明这些组长的抗压能力弱,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企业交接班工作搞的很不好。交接班要力求做到简单、高效,明了,切忌越交接越复杂。总之,搞好交接班是很重要的。 三、产量管理: 产量管理的几个原则: 1、抓瓶颈工序的产能,让瓶颈工序发挥最大的产能,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线的产量

太阳能组件生产流程

太阳能组件生产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摘要 目前全球大部分能耗来自于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他来自于新能源。世界能源委员会预测,按照资源探明储量和目前的需求进度,化石能源将走向枯竭,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能源,因其具有充分的清洁型、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充足性、长寿命和易于维护等其他常规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光伏发电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近10年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不仅光伏发电量增加了约90倍,各项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特别是随着光伏电池应用前所未有的推广,光伏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欧美洲得到了普遍应用和认可。伴随“金太阳工程”和“太阳能屋顶计划”的逐步实施,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课题主要介绍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工艺流程。本课题比较全面的从理论入手,分析了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并且重点介绍了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全方位的分析了组件的生产流程,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本工艺流程简单可靠、无污染、安全性高、方便使用。 关键词:新能源,太阳能,太阳能电池组件,设备,认证

目录

1 绪论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清洁型能源,他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转换所得到的能源。它是一次性能源并且蕴含丰富,且免费使用无需运输,是对环境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它凭借着这些优势稳步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多年的努力,光伏企业发展迅速,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太阳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再加上国家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 2 概述 太阳能电池系统发电的基本原理 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用户(即照明负载)等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为电源系统;控制器和逆变器为控制保护系统;负载为系统终端。 图太阳能电池系统发电原理 组件概念和特性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变为直流电能的阳光发电装置。多个组件经串联和并联可组成发电方阵,提供较大的电功率。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单个组件功率大,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单只或组成阵列使用。组件是由高转换效率的单片太阳电池、抗老化EVA胶膜、高透光率低铁钢化玻璃和由氟塑料、涤纶复合而成的Tedlar(TPT)背膜组成。这些元件在真空下加热层压成为一个整体,最后经安装阳极化防腐铝合金边框和接线盒,成为组件成品。具有效率高、寿命长、安装方便、抗风、抗冰雹能力等特性。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流程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流程图: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制造过程主要是将单片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串联和并联连接后严密封装,以保护电池片表面电极和互联线等不受到腐蚀,另外封装也避免了电池片的碎裂,所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过程其实就是组件的封装过程,因此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 1、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步骤和工艺流程: 电池片的检测分选—激光机划片—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叠层铺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终检—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装接线盒——高压测试——清洗—抽检--贴标签—包装入库 2、 各生产步骤简介 (1)电池片的分选: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 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 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 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 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生产出质量合格 的电池组件。 (2)激光机划片:就是利用激光划片机将整片的电 池片根据需要切割成组件需要的规格尺 寸。在激光切片前要设计好切线的线路, 编号切割程序,充分利用电池片的边角 料,以节省材料。 (3)电池片单焊:将互联条焊接 到电池片正面的负极主栅线上,要求平直、牢固。焊带 的产股度约为 电池片的宽度 的2倍。 (4)电池片串焊:串焊也称背面 焊,是将单焊好的电池片串焊在一起, 形电池片分选仪 https://www.doczj.com/doc/6810680036.html, 单焊、串焊设备

成电池串,然后再用汇流条将串焊好的电池串进行串联或并联焊接,最后汇流条的两端引出正负极。 (5)中检:也称为中测,是将串焊好的电池串放在组件测试仪上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发现电池片的 虚焊及电池片本身的裂纹等。 (6)叠层铺设:将检测合 格好的电池串与面板玻璃及裁 好的EVA 胶膜、PTP 背板按照一 定的顺序铺设好准备层压。铺设 前要对面板玻璃进行清洗,做好 EVA 胶膜与电池片的相对位置, 一般胶膜的尺寸要大于面板玻璃周边各20mm 。铺设的顺序由下向上一次为:玻璃-EVA 胶膜-电池片-EVA 胶膜 -PTP 背板。 (7)层压:将铺设好的光 伏组件放在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 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 EVA 胶膜融化并加压,使熔化的 EVA 胶在流动中充满玻璃、电池片、 和PTP 背板膜之间的间隙,同时排 出间隙中的气泡,将组件紧密粘合 在一起。最后降温、固化后取出。 (8)终检:将层压好的光 伏组件放在组件检测仪上进行检 测,不仅要检测组件在层压过程中 的各种参数是否变化,还要观察组 件内电池片的位置是否发生偏移, 是否有裂纹,组件内是否有斑点、 碎渣、异物等。 (9)装边框:就是给终测 好的组件安装铝合金边框,这个在 自动组框机上进行。安装边框进一 步密封光伏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 寿命。边框与组件的缝隙用硅胶密深圳聚光能提供 层压机 组框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