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光伏组件工艺流程

太阳能光伏组件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

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一检验一 3、背面串接一检验一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一一 5、层压一一 6、去毛边(去边、清洗)一一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一一 &焊接接线盒一一9、高压测试一一10、组件测试一外观检验一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 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 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 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 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C。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7、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复习课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 程

精品资料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工艺流程 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流程 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2)组件高效和高寿命的保证措施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高质量的 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 EVA高黏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合理的封装工艺,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地涂刷试剂却潦草完事等都会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3)太阳能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①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地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如果把一片或者几片低功率的电池片装在太阳电池单体中,将会使整个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电池串并联的损失,必须将性能相近的单体电池组合成组件。 ②焊接:一般将6?12个太阳能电池串联起来形成太阳能电池串。传统 上,一般采用银扁线构成电池的接头,然后利用点焊或焊接(用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等方法连接起来。现在一般使用60%的Sn、38%的Pb、2%的Ag 电镀后的铜扁丝(厚度约为100?200卩m)。接头需要经过火烧、红外、热风、激光处理。由于铅有毒,因此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 96.5 %的铜和 3.5 %的银合金。但是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测试分选T单片焊接T串联焊接T叠层T中间测试T层压T装框注胶T清洗T最终测试 (1)测试分选 电池片分选主要是为了检出不合格的电池片,同时,电池片的颜色一般呈蓝褐色、蓝紫色、蓝色、浅兰色等几种不同档次的蓝色,对电池片进行颜色分选并分档放置,保证单个组件所用到的电池片为同档次的颜色,从而使单个组件生产出来后颜色外观美观,各电池单片之间无明显色差现象。若电池片不经过色差分选就直接做组件,做出来的组件外表颜色“参差不齐” ,不美观。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片的质量、外观和生产顺利高效率的运行,通过初选将缺角、栅线印刷不良、裂片、色差等电池片筛选出来。 在标准测试环境(温度25 ±2 C、湿度w 60%RH、光强1000 士 50W )下,绘制I-V曲线图,根据电池片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工作最佳功率Pm、工作最佳电压Vm、工作最佳电流Im、填充因子FF、转换效率n等指标把电池电性参数相近的电池分到一类,之后根据生产、工艺的数据分析要求,和客户的分档要求,对电池片进行测试并分档。 (2)单片焊接单片焊接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从上至 下,匀速焊接。单片焊接的目的是将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平直地焊接到电池片的主栅线上,要求保证电气和机械连接良好,外观光亮;焊带

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串联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⑶串联焊接 背面焊接是将电池片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池片的串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是设计好的,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将单片焊接好的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另一片的背面电极(正极)上,以此类推,依次将电池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为叠层时准备的引线。 串接结构示意图 (4)叠层 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电池片串、钢化玻璃和切割好的EVA、背板(TPT)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 )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钢化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叠层 是将电池片串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排列,为下面的工序层压做准备,叠层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对组件中电池片位置的控制(假设在层压过程中电池片不发生移动)。

2021年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

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 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 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 A、电池、EV 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 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 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 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 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7、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 8、焊接接线盒: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

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规范

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目录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分选工艺规范4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激光划片工艺规范6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单焊工艺规范10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串焊工艺规范14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串焊工艺规范16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叠层工艺规范18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工艺规范23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装框规范27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工艺规范29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接线盒工艺规范3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清理工艺规范33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流程图: 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2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2.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2.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 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 化玻璃等; 2.3合理的封装工艺; 2.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光伏产业链流程及工艺设备

e光伏产业链流程及工艺设备

太阳能电池芯片的制造采用的工艺方法与半导体器件基本相同,生产的工艺设备也基本相同,但工艺加工精度低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要求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 (1)切片:采用多线切割,将硅棒切割成正方形的硅片。 (2)清洗:用常规的硅片清洗方法清洗,然后用酸(或碱)溶液将硅片表面切割损伤层除去30-50um。 (3)制备绒面:用碱溶液对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在硅片表面制备绒面。 (4)磷扩散:采用涂布源(或液态源,或固态氮化磷片状源)进行扩散,制成PN+结,结深一般为0.3-0.5um。 (5)周边刻蚀:扩散时在硅片周边表面形成的扩散层,会使电池上下电极短路,用掩蔽湿法腐蚀或等离子干法腐蚀去除周边扩散层。 (6)去除背面PN+结。常用湿法腐蚀或磨片法除去背面PN+结。 (7)制作上下电极:用真空蒸镀、化学镀镍或铝浆印刷烧结等工艺。先制作下电极,然后制作上电极。铝浆印刷是大量采用的工艺方法。 (8)制作减反射膜:为了减少入反射损失,要在硅片表面上覆盖一层减反射膜。制作减反射膜的材料有MgF2 ,SiO2 ,Al2O3 ,SiO ,Si3N4 ,TiO2 ,Ta2O5等。工艺方法可用真空镀膜法、离子镀膜法,溅射法、印刷法、PECVD法或喷涂法等。 (9)烧结:将电池芯片烧结于镍或铜的底板上。 (10)测试分档:按规定参数规范,测试分类。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太阳能组件工艺流程

1 / 22

组件结构 组件正面图组件背面图组件分解图 2 / 22

材料简介—EVA 封装材料:大部分长时间湿气的渗入是组 件失效的原因。水蒸气在电池板或者电路 上冷凝会导致短路或者腐蚀。因此组件必 须对气体、蒸汽或液体有很强的抵御性。 最易受侵入的地方是电池盒封装材料之间 的界面,以及所有不同材料接触的界面。 通常的封装材料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特氟纶(Teflon)和铸件树脂。 EVA胶膜是一种热固性的膜状热熔胶,常温下不发粘,便于操作;在熔融状态下,它和硅晶片、玻璃、TPT产生粘接,成为太阳电池板。作用:粘结、密封、缓冲、冷热膨胀小、增加光线透过、绝缘 主要技术指标: ①透光率(%):≥91 ②剥离强度(N /cm):玻璃/胶膜≥30背板/胶膜≥20 ③交联度(%):70~90 ④耐紫外光老化:不龟裂、不变色 ⑤耐温性:-40~85℃ 3 / 22

材料简介—背板 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一般都用TPT、TPE等)太阳能背材又称TPT材料,由三层结构组成,外层是T薄膜,中间层P薄膜,T与P之间用胶水粘结。其中T表示聚氟乙烯薄膜(PVF),厚度一般在37um左右,该层是用作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的主要层,其作用就是耐气候、抗UV紫外、耐老化、不感光等;P表示聚酯薄膜,厚度一般为250um,主要的作用及功能是水气阻隔性、电气绝缘性、尺寸稳定性,易加工性及耐撕裂性等。 4 / 22 TPT结构TPE结构

材料简介—玻璃 光伏钢化玻璃的主要优点: ①是强度较之普通玻璃提高数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 璃的3~5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5~10倍,提高强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安全性。 ②是使用安全,其承载能力增大改善了易碎性质,即 使钢化玻璃破坏也呈无锐角的小碎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降低了. ③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承受的温差是普 通玻璃的3倍,可承受200℃的温差变化。 太阳能光伏钢化玻璃的缺点: ①钢化后的玻璃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只能在钢 化前就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 ②钢化玻璃强度虽然比普通玻璃强,但是钢化玻璃在 温差变化大时有自爆(自己破裂)的可能性,而普通玻璃不存在自爆的可能性。 ③边缘脆弱,需要小心抬放。 5 / 22

光伏组件生产流程及操作规范

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目录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流程图: 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2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2.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2.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 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2.3合理的封装工艺; 2.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3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3.1工艺简介: 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工艺的作用,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具体内容后面再详细介绍: 3.1.1电池测试: 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3.1.2正面焊接: 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3.1.3背面串接: 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电池片工艺流程说明: (1)清洗、制绒:首先用化学碱(或酸)腐蚀硅片,以去除硅片表面机械损伤层,并进行硅片表面织构化,形成金字塔结构的绒面从而减少光反射。现在常用的硅片的厚度在180μm 左右。去除硅片表面损伤层是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第一道常规工序。 (2)甩干:清洗后的硅片使用离心甩干机进行甩干。 (3)扩散、刻蚀:多数厂家都选用P型硅片来制作太阳能电池,一 般用POCl3液态源作为扩散源。扩散设备可用横向石英管或链式扩散炉,进行磷扩散形成P-N结。扩散的最高温度可达到850-900℃。这种 方法制出的PN结均匀性好,方块电阻的不均匀性小于10%,少子寿命大于10 微秒。扩散过程遵从如下反应式: 4POCl3+3O2(过量)→ 2P2O5+2Cl2(气)2P2O5+5Si → 5SiO2+ 4P 腐蚀磷硅玻璃和等离子刻蚀边缘电流通路,用化学方法除去扩 散生成的副产物。SiO2 与HF生成可溶于水的SiF62-,从而使硅表面的 磷硅玻璃(掺P2O5的SiO2)溶解,化学反应为: SiO2+6HF → H2(SiF6)+2H2O (4)减反射膜沉积: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PECVD: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技术在电池表面沉

积一层氮化硅减反射膜,不仅可以减少光的反射,而且由于在制备SiNx 减反射膜过程中有大量的氢原子进入,因此也起到了很好的表面钝化和体钝化的效果。这是因为对于具有大量晶界的多晶硅材料而言,晶界的悬挂键被饱和,降低了复合中心的原因。由于表面钝化和体钝化作用明显,就可以降低对制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要求。由于增强了对光的吸收,氢原子对太阳能电池起到很好的表面和体内钝化作用,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5)印刷、烧结:为了从电池上获取电流,一般在电池的正、背两面制作电极。正面栅网电极的形式和厚度要求一方面要有高的透过率,另一方面要保证栅网电极有一个尽可能低的接触电阻。背面做成BSF结构,以减小表面电子复合,印刷后要进行高温烧结。 (6)检测分选: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通常要对每个电池片测试,并按电流和功率大小进行分类,也可根据电池效率进行分级。 (7)包装入库:将分选好的电池片一部分可以进行包装,入库,准备外卖;其他的准备进入电池组件生产工序待用。

光伏组件的组成和生产工艺

光伏组件的组成和生产工艺 2017年8月11日,我们工程师又去隆基乐叶验厂了,于是也给我科普了一番:组件之谜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太阳能电池片不能直接当做电源用呢? 具体有下面三点原因: a.单体电池脆而薄,非常容易破碎; b.电池片的电极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 c.单片电池片的工作电压一般在0.5V左右,远不能满足一般用电设备的电压要求。 因此,电池片需要做成组件后才可以使用~ 组件是长这样的

下面一起来了解太阳能组件的构成及其原材料介绍: 组件的定义 具有内部联接及封装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太阳能电池组件由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用钢化玻璃、EVA及TPT热压密封而成,周边加装铝合金边框,具有抗风、抗冰雹能力强、安装方便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照明、灯具、户用供电、公路交通、建筑及光伏电站等领域。 太阳能组件主要有电池片、互联条、汇流条、钢化玻璃、EVA、背板、铝合金、硅胶、接线盒这九大核心组成部分。

组件原材料 1.电池片:光电效应转换成电力的器件 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 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 -N结。当光线照射太阳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电池片发电原理图

太阳能组件生产流程

太阳能组件生产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摘要 目前全球大部分能耗来自于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他来自于新能源。世界能源委员会预测,按照资源探明储量和目前的需求进度,化石能源将走向枯竭,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能源,因其具有充分的清洁型、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充足性、长寿命和易于维护等其他常规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光伏发电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近10年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不仅光伏发电量增加了约90倍,各项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特别是随着光伏电池应用前所未有的推广,光伏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欧美洲得到了普遍应用和认可。伴随“金太阳工程”和“太阳能屋顶计划”的逐步实施,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课题主要介绍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工艺流程。本课题比较全面的从理论入手,分析了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并且重点介绍了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全方位的分析了组件的生产流程,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本工艺流程简单可靠、无污染、安全性高、方便使用。 关键词:新能源,太阳能,太阳能电池组件,设备,认证

目录

1 绪论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清洁型能源,他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转换所得到的能源。它是一次性能源并且蕴含丰富,且免费使用无需运输,是对环境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它凭借着这些优势稳步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多年的努力,光伏企业发展迅速,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太阳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再加上国家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 2 概述 太阳能电池系统发电的基本原理 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用户(即照明负载)等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为电源系统;控制器和逆变器为控制保护系统;负载为系统终端。 图太阳能电池系统发电原理 组件概念和特性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变为直流电能的阳光发电装置。多个组件经串联和并联可组成发电方阵,提供较大的电功率。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单个组件功率大,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单只或组成阵列使用。组件是由高转换效率的单片太阳电池、抗老化EVA胶膜、高透光率低铁钢化玻璃和由氟塑料、涤纶复合而成的Tedlar(TPT)背膜组成。这些元件在真空下加热层压成为一个整体,最后经安装阳极化防腐铝合金边框和接线盒,成为组件成品。具有效率高、寿命长、安装方便、抗风、抗冰雹能力等特性。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流程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流程图:电池检测——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焊接接线盒——高压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介绍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制造过程主要是将单片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串联和并联连接后严密封装,以保护电池片表面电极和互联线等不受到腐蚀,另外封装也避免了电池片的碎裂,所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过程其实就是组件的封装过程,因此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 1、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步骤和工艺流程: 电池片的检测分选—激光机划片—正面焊接—检验—背面串接—检验—叠层铺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层压——去毛边(去边、清洗)—终检—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装接线盒——高压测试——清洗—抽检--贴标签—包装入库 2、 各生产步骤简介 (1)电池片的分选: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 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 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 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 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生产出质量合格 的电池组件。 (2)激光机划片:就是利用激光划片机将整片的电 池片根据需要切割成组件需要的规格尺 寸。在激光切片前要设计好切线的线路, 编号切割程序,充分利用电池片的边角 料,以节省材料。 (3)电池片单焊:将互联条焊接 到电池片正面的负极主栅线上,要求平直、牢固。焊带 的产股度约为 电池片的宽度 的2倍。 (4)电池片串焊:串焊也称背面 焊,是将单焊好的电池片串焊在一起, 形电池片分选仪 https://www.doczj.com/doc/9217203498.html, 单焊、串焊设备

成电池串,然后再用汇流条将串焊好的电池串进行串联或并联焊接,最后汇流条的两端引出正负极。 (5)中检:也称为中测,是将串焊好的电池串放在组件测试仪上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发现电池片的 虚焊及电池片本身的裂纹等。 (6)叠层铺设:将检测合 格好的电池串与面板玻璃及裁 好的EVA 胶膜、PTP 背板按照一 定的顺序铺设好准备层压。铺设 前要对面板玻璃进行清洗,做好 EVA 胶膜与电池片的相对位置, 一般胶膜的尺寸要大于面板玻璃周边各20mm 。铺设的顺序由下向上一次为:玻璃-EVA 胶膜-电池片-EVA 胶膜 -PTP 背板。 (7)层压:将铺设好的光 伏组件放在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 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 EVA 胶膜融化并加压,使熔化的 EVA 胶在流动中充满玻璃、电池片、 和PTP 背板膜之间的间隙,同时排 出间隙中的气泡,将组件紧密粘合 在一起。最后降温、固化后取出。 (8)终检:将层压好的光 伏组件放在组件检测仪上进行检 测,不仅要检测组件在层压过程中 的各种参数是否变化,还要观察组 件内电池片的位置是否发生偏移, 是否有裂纹,组件内是否有斑点、 碎渣、异物等。 (9)装边框:就是给终测 好的组件安装铝合金边框,这个在 自动组框机上进行。安装边框进一 步密封光伏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 寿命。边框与组件的缝隙用硅胶密深圳聚光能提供 层压机 组框机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测试分选→单片焊接→串联焊接→叠层→中间测试→层压→装框注胶→清洗→最终测试 (1)测试分选 电池片分选主要是为了检出不合格的电池片,同时,电池片的颜色一般呈蓝褐色、蓝紫色、蓝色、浅兰色等几种不同档次的蓝色,对电池片进行颜色分选并分档放置,保证单个组件所用到的电池片为同档次的颜色,从而使单个组件生产出来后颜色外观美观,各电池单片之间无明显色差现象。若电池片不经过色差分选就直接做组件,做出来的组件外表颜色“参差不齐”,不美观。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片的质量、外观和生产顺利高效率的运行,通过初选将缺角、栅线印刷不良、裂片、色差等电池片筛选出来。 在标准测试环境(温度25±2℃、湿度≤60%RH、光强1000±50W)下,绘制I-V曲线图,根据电池片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工作最佳功率Pm、工作最佳电压Vm、工作最佳电流Im、填充因子FF、转换效率n等指标把电池电性参数相近的电池分到一类,之后根据生产、工艺的数据分析要求,和客户的分档要求,对电池片进行测试并分档。 (2)单片焊接 单片焊接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从上至下,匀速焊接。单片焊接的目的是将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平直地焊接到电池片的主栅线上,要求保证电气和机械连接良好,外观光亮;

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串联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3)串联焊接 背面焊接是将电池片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池片的串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是设计好的,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连接带(锡铜合金带)将单片焊接好的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另一片的背面电极(正极)上,以此类推,依次将电池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为叠层时准备的引线。 (4)叠层 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电池片串、钢化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背板(TPT)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钢化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叠层是将电池片串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排列,为下面的工序层压做准备,叠层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对组件中电池片位置的控制(假设在层压过程中电池片不发生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