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马主要军团列表

罗马主要军团列表

罗马主要军团列表
罗马主要军团列表

罗马主要军团列表

[翻译 2006-5-1 21:07:14] 我顶字号:大中小

最近看了许多有关古罗马帝国的材料,稍微整理一下有关罗马军团的材料,以下

就是有关主要军团名称和简单介绍的一个列表, 材料来源于杂七杂八的一些英文资料,其中的军团名称很多是来自拉丁文,本人尽量翻译成了中文,有识之士如果发现

有问题,欢迎更正,另外我正在整理表中一部分军团比较详细的历史,整理好了再发.

罗马军团列表

该表列举了罗马帝国主要的军团的名称,存在的时间,以及消失的时间(只涉

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军团的首任军团长官,或是军团的建立者。罗马帝国早期的

军团因为没有长期固定的组织名称因此不在此列。

第一军团,曾一度被称为“第一日耳曼军团”,公元前48年到公元70,(公元69年到公元70年,在罗马的下日耳曼尼亚省发生的巴达维亚叛乱中解散)。军团

创立者朱利叶斯恺撒

第一"辅助"军团,公元68年(至少)到公元444年,军团建立者可能为Galba 第一"意大利"军团,公元66年9月22日至至少公元5世纪,尼禄第一"Macriana liberatrix"军团,公元68到69年,非洲行省长官Lucius Clodius Macer

第一"Minervia"军团,公元82年到至少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Domitian 第一"帕提亚"军团,公元197年到公元6世纪前期,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 第二"辅助"军团,公元70年到至少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Vespasian 第二"奥

古斯都"军团,公元前30年代,其余不详。

第二"意大利"军团,公元165年到公元5世纪初,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勒利乌

第二"帕提亚"军团,公元197年到至少公元4世纪中叶,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

第二"图拉真"军团,公元105年到至少公元5世纪,罗马皇帝图拉真第三"奥古斯都"军团,公元前43年到至少公元4世纪,奥古斯都第三"昔兰尼加"军团,可能建立于公元前36年到至少公元5世纪,可能为昔兰尼加行省长官Marcus Antonius,也就是马克安东尼

第三"高卢"军团,公元前49年左右至公元4世纪,恺撒

第三"意大利"军团,公元前165年到至少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勒利乌斯

第三"帕提亚"军团,公元197年到公元5世纪前期,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

第四"Flavia firma"军团,来自于第四"马其顿"军团。

第四"马其顿"军团,公元前48年到公元70年(被Vespasian撤消),恺撒建立第四"斯基台"军团,公元前42年左右到至少公元5世纪,马克安东尼

第五"高卢"军团,公元前52年到公元70年(在巴达维亚叛乱中被歼灭),恺撒第五"马其顿"军团,详细资料不详

第六"Ferrata"军团,不详

第六"胜利"军团,屋大维建立于公元前41年。

第七军团,不详

第七"双子"军团,不详

第八"奥古斯都"军团,公元前59年到公元4世纪,恺撒第九"Hispana"军团,公元前58年前到160年,可能为恺撒第十"骑士"军团,同第十"双子"军团第十"Fretensis"军团,不详

第十"双子"军团,公元前58年到至少公元5世纪,恺撒第十一军团,屋大维建立,其余不详

第十二"Fulminata"军团,恺撒建立,其余不详。

第十三"双子"军团,公元前57年到至少公元5世纪,恺撒第十四"双子"军团,屋大维,其余不详

第十五"Apollinaris"军团,屋大维,其余不详

第十五"Primigenia"军团,公元39年到公元70年(巴达维亚叛乱中

被歼灭),罗马皇帝Caligula

第十六军团,屋大维,其余不详

第十六"Flavia Firma"军团,不详。

第十七,十八,十九军团,公元前41年到40年左右,公元9年在土托堡森林战役中被全歼,奥古斯都

第廿"胜利黑鹰"军团,公元前31年前后至公元3世纪,奥古斯都第廿一"掠夺者"军团,公元前31年到公元92年(在帕农尼亚Pannonia战役中被歼灭),奥古斯都

第廿二"Deiotariana"军团,公元前48年到公元133(在犹太起义中被歼灭),(位于小亚细亚中部的古国)迦拉太人国王Deiotarius建立第廿二"Primigenia"军团,公元39年到至少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Caligula

第卅"胜利者"军团,公元105年到公元5世纪初,图拉真。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既非神圣又非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 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今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崩溃。 巴本堡家族统治(976-1246) 976年,奥托二世在多瑙河南岸恩斯河和维也纳森林之间建立东方马克(marchia orientalis),将其封与巴本堡的利奥波德一世,附属于巴伐利亚公国,另在原卡兰塔尼亚地区成立大卡林西亚公国,后该国很快分裂成一系列小国。 1043年,阿达尔贝特击败匈牙利军队,将领地向东扩张到莱塔河,该河遂成为后世奥、匈两地分界线。此后,德国人大量迁入,使得当地最终德语化。而东方马克之名也为古高地德语译名Ostarrîchi逐渐取代(该词首先出现于皇帝奥托三世签发于993年的敕文之中),之后,又逐渐音转为今日奥地利之名Österreichs。 1 156年,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将奥地利马克升格为奥地利公国,脱离巴伐利亚管制,授予其小特权,并将东方马克之西直到因河的土地封赐予奥地利。奥地利公国迁都于罗马人创建的文多波纳城,将其改名为维也纳。1192年,根据乔治堡和约(Georgenberg Pact),奥地利吞并施蒂里亚。1229年,利奥波德六世又获得卡尔尼奥拉的大部分领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强大诸侯国。 但是,在1246年,腓特烈二世在同匈牙利作战时阵亡,未留儿子,其女婿巴登的赫尔曼六世也未能稳固自身的统治。 捷克统治(1251-1278) 1251年,捷克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领地北起易北河,南抵亚得里亚海,一跃成为中欧强权之一。 1274年,鄂图卡二世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斗争中失败,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在选举中获胜。鄂图卡拒绝做效忠宣誓,遭到鲁道夫联合德意志诸侯对其讨伐。1276年,鄂图卡被迫放弃奥地利,1278年8月26日,鄂图卡在杜恩克鲁特战役中与鲁道夫展开决战,兵败身死。自此,奥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278-1806) 衰落与分裂(1282-1438) 1282年,鲁道夫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将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另封他人。1283年,二子之一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129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奥地利领地交与其子鲁道夫三世掌管。1308年,他被其侄士瓦本的约翰刺杀,其子腓特烈三世被巴伐利亚

西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危机的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3141959.html, 西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危机的表现 作者:李悦 来源:《神州》2012年第15期 (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西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3世纪左右爆发了3世纪危机,隶农制发展,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奴隶、隶农不断爆发起义,帝国政府日益加重暴政和赋税,帝国大厦分崩离析。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内部奴隶起义和外部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很快崩溃。 【关键词】隶农制;西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053-01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只见的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而造成西罗马帝国衰落以至于灭亡的根本原因即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公元2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末,罗马帝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史称公元3世纪危机。这次危机沉重打击了帝国的奴隶制政权,敲响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钟声。奴隶制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隶农制的发展、大地产制度和庇护制的盛行 随着帝国对外战争的结束和清剿海盗的成功,奴隶的来源显著减少,奴隶价格日趋升高。据估计,普通奴隶的平均价格在公元前2世纪仅仅为300到600赛退斯,而到了公元1世纪则提高到2000赛退斯,从而使得奴隶主使用奴隶生产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另外,大片皇室地产和国有土地普遍集中使用奴隶劳动。奴隶的消极怠工、破坏工具、逃亡甚至杀死奴隶主和发生奴隶暴动进行反抗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当时各行省的激烈竞争,使用奴隶生产变得更加无利可图。 奴隶主为了竭力避免奴隶制的崩溃,竭力寻求解决办法。公元1世纪罗马农学家科鲁麦拉指出,要关心包括奴隶在内的生产者,奖励女奴生育,对待奴隶要使用温和态度,还主张把不

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引言: 在亚古士督之强已经有一位统治着——该撒犹流。该撒犹流晚年虽已获君王之权柄,但终未敢称帝。当时古罗马已有500年的共和历史(实则贵族专政),君王之称因与法统不合,百姓也表憎恶,所以该撒犹流一直是个未加冕的独裁者,不过?共和国?却早已名存实亡了。面对此种情况,贵族共和分子深以为忧,便密谋除掉犹流,恢复共和。主前44年3月15日,该撒犹流在进入罗马元老院时遇刺身亡。共和派的行刺虽然得手,却始终不能达到目的。犹流的甥孙奥克他温在继起的内战中打败了共和派,于主前31年登基作首任罗马皇帝。 一、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亚古士督 1、亚古士督(主前63至主后14) A、奥克他温的继位 亚古士督的本名是奥克他温,是该撒犹流的甥孙(是犹流姐姐的孙子)。犹流遇刺时,奥克他温年仅18岁,正在希腊求学,按照遗嘱被立为犹流后裔,继承权位,使他陷入了权利斗争之中。主前43年奥克他温与安东尼、李必达结成?三头政治?,巩固了他们的势力。一年之后在腓立比(在马其顿,今希腊境内)战役中,奥克他温打败反犹流的主要共和分子迦西乌斯和布鲁特斯。是时安东尼掌罗马东部各省(包括希腊、埃及),李必达掌高卢和西北非。奥克他温由希腊返师意大利,适值李必达失势,即取其权而代之。奥克他温与安东尼早有宿怨,自此则角逐益剧;艾克田一役大败安东尼(主前31),遂统辖全罗马并进而登基称帝。 B、奥克他温的统治 奥克他温用兵御将的本事虽然不如他舅祖,但政治才能过人。他善于平乱息争,安定民生,深得百姓拥护。在他的统治下,罗马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更达致鼎盛,其中尤以文学和建筑为着。他创建禁卫军制,臵9,000精兵为宿卫侍从。此制本为保皇帝权位,但在历代相沿之间竟至养虎为患,有几个朝代连废立大事,竟全控于禁卫军将帅手中;元老院已形同虚设,这也是始料未及之事。 C、奥克他温的称号 主前27年,奥克他温接受?亚古士督?的称号,其意为?至高者?,这意味着罗马帝王崇拜的开始。其实,帝王崇拜早在该撒犹流主政时已经出现。在他执政期间,对国家改革了不少,同时他也提倡改进民风和振兴国教,重建了许多庙宇,在各省份中提倡?帝国崇拜?,虽然他没有要求人民去拜他,但是在雅典建有亚古士督的神庙,连大希律也为亚古士督建庙。 该撒亚古士督之名在新约中,虽仅出现1次,但那雷厉风行的全国各省人口普查,必给圣经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次的普查正是耶稣诞生前夕,实际情况不详;第二次的普查于主后6年举行,引致加利利犹大的造反(徒五37)。 亚古士督在位共44年(主前31-主后14)。主后14年,亚古士督一病不起,诏令提庇留继位。 2、第二位皇帝提庇留(主前42至主后37) 亚古士督的继子。其母里维亚与前夫离异,携4岁的提庇留,改嫁奥克他温。主后13年,提庇留奉诏以太子身分佐政,次年继位,帝号该撒奥古士督提庇留。 提庇留一生很不如意。早年婚姻的不如意,(他的继父让他和他深爱的妻子离婚,逼迫他娶奥克他温的女儿为妻)。即位后,又多方受罗马元老院的管制;主后26年,他国家大事委托于罗马提督赛雅奴代政,自己去到意大利西部的卡普里岛暂居起来。5年之间,赛雅奴想自己当王,经一番周折之后,提庇留终于处臵了叛臣。虽然有此波折,但总的来说,提庇留的统治是开明、睿智、宽大而富责任感的;他继承先君力求和平、安民的国策。 据考证,主后26年提庇留暂居之前,已任命本丢彼拉多为犹太巡抚(即总督)。按定制,巡抚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如果这个地方的人民怨声四起,让皇帝听到了,那么他的官位就保不住了。因为这样,彼拉多在审问耶稣时,为什么那样迁就犹太地方势力就不难理解了。犹太人控告耶稣的罪名是?自立为王?,这就是直接到威胁罗马皇帝,所以彼拉多虽明知耶稣无罪且有释放之意(约十八33-38),但犹太人警告他说:?你若释放这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约十九12)彼拉多知道若犹太人上告于皇帝,那时他必官位不保,于是顺从民意,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新约提及提庇留之名仅一处,在路加福音中记载施洗约翰传道,是始于?该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之时(路三1)。不过,这?第十五年?究竟从提庇留佐政算起,还是从他正式登基算起,已无从可考。 提庇留是一个出奇谦厚的皇帝,他要求永不要称他为神(这是元老院对前任皇帝的尊称)。在当时崇拜皇帝之风大为收敛。他把神的名号和仪典,只限于前任两位皇帝;也停止了以当朝

匈奴人西迁后是咋干掉罗马帝国的

匈奴人西迁后是咋干掉罗马帝国的 中国秦汉时期,屡次和匈奴打仗,名将倍出,比如卫青、霍去病等等。西汉时期,匈奴打不过汉王朝,被迫西迁,却干了一件大事,干掉了罗马帝国! (北匈奴西迁线路图) 中国匈奴的祖先是古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汉朝时期,匈奴开始强大起来,多次和汉朝打仗。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 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公元91年,耿夔率领汉朝大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之后,匈奴相继出现了几位有名的首领。

(匈奴西迁)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面对前赴后继的蛮族迁徙潮,罗马帝国的皇帝被迫允许蛮族进入帝国疆域,自此,帝国的边境不再是一道不可跨域的领域,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而此时的罗马帝国,距离三世纪危机的结束并不长。 公元378年,匈奴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稳定了下来,建立了匈奴帝国。 445年,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阿提拉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兴起:公元前1000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2)统治措施 ①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 ③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十二铜表法》 ①颁布时间:公元前450年左右。 ②主要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③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对外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5)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二、罗马帝国 1.背景: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后被谋杀,内战又起。 2.帝国建立: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衰落:3世纪,罗马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2.灭亡: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自帝国分裂至君士坦丁堡最后陷落期间的东罗马帝国皇帝 提奥多西王朝 公元395~408 阿尔卡狄乌斯 公元408~450 提奥多西二世 公元450~457 马基安(娶提奥多西一世的女儿普尔喀丽娅) 公元457~474 利奥一世 公元474 利奥二世 公元474~491 芝诺 公元491~518 阿纳斯塔修斯 査士丁尼王朝 公元518~527 查士丁一世 公元527~565 查士丁尼一世 公元565~578 查士丁二世 公元578~582 提比略二世 公元582~602 莫里斯 公元602~610 福卡斯 赫拉克利乌斯王朝 公元610~641 赫拉克利乌斯 公元641~668 君士坦斯二世 公元668~685 君士坦丁四世 公元685~695 查士丁尼二世(被流放) 公元695~698 莱昂提乌斯 公元698~705 提比略三世 公元705~711 查士丁尼二世(复辟) 公元711~713 巴尔达涅斯 公元713~716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 公元716~717 提奥多西三世 这三位皇帝不属于任何王朝,他们在这一动荡时期曾获得短暂的统治权伊索里亚王朝(圣像破坏者) 公元717~741 利奥三世 公元741~775 君士坦丁五世科普罗尼穆斯 公元775~780 利奥四世 公元780~797 君士坦丁六世(被他母亲艾琳弄瞎双眼并杀害) 公元797~802 艾琳 伊索里亚王朝的终结 公元802~811 尼斯福鲁斯一世 公元811 斯特劳拉基乌斯 公元811~813 米哈伊尔 公元813~820 利奥五世 弗里吉亚王朝 公元820~829 米哈伊尔二世 公元829~842 提奥菲卢斯 公元842~867 米哈伊尔三世 马其顿王朝

英国历代国王列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一)英格兰王国ENGLAND Name(Nickname)姓名(俗称)Family Tie 亲属关系Reigned 在位Anglo-Saxons and Danes 盎格鲁- 撒克逊王朝(802 - 1066)Egbert 埃格伯特King of Wessex 802 - 839 Ethelwulf艾特尔沃尔夫son of Egbert 839 - 855 Ethelbald艾特尔鲍尔德son of Ethelwulf 855 – 860 Ethelbert I 艾特尔伯赫特second son of Ethelwulf 860 – 866 Ethelred I 艾特尔雷德一世third son of Ethelwulf 866 - 871 Alfred(The Great)阿尔弗烈德大帝fourth son of Ethelwulf 871 – 899 Edward(The Elder)爱德华一世Alfred’s son 899 - 925 Ethelstan艾特尔斯坦Edward’s son 925 - 939 Edmund I(The Magnificent)埃德蒙一世third son of Edward 939 - 946 Edred埃德雷德fourth son of Edward 946 – 955 Edwy(The Fair)埃德威格eldest son of Edmund 955 – 959 Edgar(The Peaceful)埃德加一世second son of Edmund 959 - 975 Edward(The Martyr)爱德华二世eldest son of Edgar 975 - 979 Ethelred II(The Unready)艾特尔雷德二世second son of Edgar 979 - 1016 Edmund II(Ironside)埃德蒙二世son of Ethelred II 1016.4-1016.4 Canute The Great 卡纽特大帝the Danish King 1016 - 1035 HarlodHarefoot哈罗德一世son of Canute 1035 - 1040 Hardicanute 哈迪卡纽特son of Canute 1040 - 1042 Edward(The Confessor)爱德华三世son ofEthelred II 1042 – 1066 Harode II 哈罗德二世the last Saxon King 1066 -1066 House of Normandy 诺曼底王朝(1066 – 1154) William I(The Conqueror)威廉一世cousin of Edward (The Confessor)1066 - 1087 William II(Rufus)威廉二世third son of William I 1087 - 1100 Henry I Beauclearc亨利一世youngest son of William I 1100 - 1135 Stephen 斯蒂芬son of William I’s daughter 1135 - 1154 House of Plantagenet 金雀花(或称:安茹)王朝(1154 - 1399)Henry II(Curtmantle)亨利二世son of Henry I’s dau ghter whose husband was Count of Blois 1154 - 1189 Richard I(The Lion-Hearted)理查一世son of Henry II(crusader)1189 - 1199 John(Lackland)约翰son of Henry II 1199 - 1216 Henry III亨利三世son of John 1216 - 1372 Edward I(Longshanks)爱德华一世son of Henry III 1272 - 1307 Edward II爱德华二世son of Edward I 1307 - 1327 Edward III爱德华三世son of Edward II 1327 - 1377 Richard II理查二世grandson of Edward II 1377 - 1399 House of Lancaster 兰开斯特王朝(1399 – 1461) Henry IV 亨利四世son of Edward III’s son, Duke of Lancaster 1399 - 1413 Henry V 亨利五世son of Henry IV 1413 - 1422 Henry VI 亨利六世son of Henry V 1422 - 1461 及1470 - 1471

第二章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一管理的理论流派 某大学管理学教授在讲授古典管理理论时,竭力推崇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历史功勋,鼓吹泰勒所主张的“有必要用严密的科学知识代替老的单凭经验或个人知识行事”的观点,并且宣传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后来,在介绍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时,这位教授又强调企业管理学要从实际经验出发,而不应该从一般原则出发来进行管理和研究。他还说,E.戴尔(Ernest Dale)在其著作中故意不用“原则”一词,断然反对有任何关于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 在介绍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时,这位教授又鼓吹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少学生却认为这位教授的讲课前后矛盾,胸无定见,要求教授予以解答。教授却笑而不答,反倒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资料来源《管理的理论流派》 问题: 1.你是否认为教授的上述观点时前后矛盾的?为什么? 2.在企业管理中,有无可能将管理原理原则与实践正确结合起来? 3.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案例二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指挥,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以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当然,另一方面,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处决死刑。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这样的值得夸奖的做法使古罗马军团的勇猛得到一定程度的顺服和坚定,凭野蛮人一时的冲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格言:“胡萝卜加大棒”。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像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在东方,则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等等说法。又说:“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使然也。”“爱设于先,威严在后,不可反是也。”孙子兵法总结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为必取。”总之是一句话:“软硬兼施,恩威并济。” 案例三联合邮包服务公司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其他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地效率从事工作。UPS的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运货、暂停和取货的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

罗马帝国的兴衰

考点:罗马帝国的兴衰 1.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2.罗马帝国的分裂: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3.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历史随之终结。 4.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拓展点): ①罗马帝国爆发全面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②日耳曼人的进攻。 易错微析 1.对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的识记易错: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2.对罗马帝国时期,中国所处朝代的理解易错。 罗马帝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年到公元476年,此时中国处于两汉时期。 例题1下列关于古代罗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遍布罗马社会的各个角落 B.凯撒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C.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一样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 D.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答案:B 解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故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A、C、D三项说法正确,此题选B。 例题2 下面关于罗马的史实,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B.为取得地中海霸权,罗马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C.公元前49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D.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答案:C 解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故C项说法错误。答案选C。 1.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此人是() A.伯利克里 B.凯撒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2. 西欧奴隶制度结束的标志是() A.恺撒独裁 B.屋大维实行元首制 C.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3.时间是记忆历史的最好线索。下列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凯撒夺得罗马政权,成为独裁者②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③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④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爆发⑤西罗马帝国灭亡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①②③ D.①⑤②③④ 4.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 A.希腊人 B.波斯人 C.日耳曼人 D.斯巴达人

君士坦丁大帝的简介

君士坦丁大帝的简介 君士坦丁大帝是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皇帝,也是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是最有影响力的世界帝王之一。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IMagnus,272;337),又称君士坦丁一世,是罗马自公元前27年自封元首的屋大维后的第42代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使基督教在其后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君士坦丁在罗马皇帝任上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于公元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特别是他颁布的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的法令,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这道法令和类似的法律为奠定中世纪欧洲整个的社会结构基础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学者马恩曾这样评价他:“自此以往,就我们现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事迹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事迹中,影响较为深远的贡献可大致分为重建政治中心、改革基督教派以及制定民法,而这三大举措中,助君士坦丁大帝评上世界第一皇帝的称号应该要归功于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

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政治中心,他大规模扩建古城,将其重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并定位首都。而这座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矗立于历史潮流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仍然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另外君士坦丁制定的民法也有深远的影响,他所创建的法律奠定了中世纪整个欧洲的奴隶社会结构的基础,例如他颁布的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的法令,就是变相的将佃农绑定在土地上,成为了农奴。 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君主,可见他在统一宗教信仰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君士坦丁召开会议通过了《尼西亚信经》,这本书成为了正统的基督教学说,也结束了当时关于宗教信仰的论战。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的影响范围大幅度扩大,这一新兴的宗教信仰成为了日后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精神指标。而这影响的源头便可追溯于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信仰的推广,这一事迹成为了君士坦丁大帝生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 君士坦丁大帝的历史评价人类历史上曾涌现过无数杰出的帝王,如亚历山大大帝,秦始皇,阿提拉,查理曼,成吉思汗,拿破仑等等,但他们或许破坏有余,建设不足,或许建立的帝国持续时间太短,或许他们功业的影响只局限于少数国家地区,而不能像君士坦丁这样有着长久而遍及世界的影响。欧麦尔一世和阿育王对伊斯兰教和佛教有着与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相类似的影响,但伊斯兰教和佛教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毕竟不能与基督教相比。实际上,即使在甚少基督徒的中

在历史上,有过几种代表性的汉兵,依次为汉军、晋军、唐军、宋军、明军

在历史上,有过几种代表性的汉兵,依次为汉军、晋军、唐军、宋军、明军。他们的人种因素变化不大,只是隶属的朝代不同。 从各自对手的分析,他们的对手全部是游牧民族。而在几千年间,游牧民族的装备、战术、素质没有大的变化,这就为我们评价历史上抵抗他们的汉人部队提供了条件。 以上几种汉兵战斗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中最强应属东西两汉的汉军,他们的装备是最差的,后勤是最差的,战斗环境是最差的,但他们的战绩却是最好的。想一想,在他们那个时代,还在大面积用“戈”这种武器,骑兵骑马是没有脚蹬子的,还得常常深入大漠上千里追击匈奴游击队。没有现代侦察卫星,他们完全接近于跟着感觉走,而这上千里行程完全是在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地方。作战环境恶劣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动不动就是数万数十万的出征“反恐”,人少了不行,马上叫匈奴包了饺子吃掉,人数多了后勤就让人挠头啊,我不知道为什么历史记载里没出现后勤方面的具体介绍,难道军团里全是战士吗?既然历史没有详述,那就证明这些出征根本就没把后勤当回事,我的老天爷,可见当时的汉军生存能力有多强! 再说战斗力,古往今来,除了盛唐时代的唐军,就数汉军对游牧民族的战绩最佳。匈奴有多厉害,看看匈奴的西征就知道,整个中亚和欧洲都在颤抖。人们老在津津乐道什么汉军曾经歼灭过一只古罗马军团,好象古罗马军团有多强,这些人恐怕是看多了《角斗士》和《埃及艳后》,想起古罗马战士那一身肌肉就哆嗦。我呸!你以为汉代人都和现代人一样不用多少身体劳动就能生存。那个时代不讲究什么科技文化(至少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是如此),崇尚的就是力量和强壮。因此,汉军士兵在身体上的强壮健硕和行为上的膘悍蛮勇是肯定的,而且应该是大大强于普通古罗马士兵。至于个头,那纯粹是用来作秀的,个头高矮和战斗能力无关。 汉代以后,历经战乱,汉兵素质有所下降,但仍有闪光点。比如晋军,淝水一役,以少许精锐兵力便击败前秦红得发紫的80万大军。前秦兵大部分以异族士兵为主,为前秦统一北部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可就是这么一只军队,被晋军以吹灰之力就击败了。晋军虽然排不上名次,但至少没给汉兵丢脸。 到唐代,唐军中虽然有大量有色人种,但仍然以汉兵为主。打过不少与突厥的大仗,虽然胜多负少,战绩也很辉煌,可还是不能和汉军相比。为什么?因为盛唐时代和汉中期是不一样的,国力相差是几何级数,唐军获得战争的胜利,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精良的装备和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这一点非常类似于现在的霉菌。大家比较一下汉唐两朝的军人服装,汉兵穿得寒酸透顶,唐兵穿得豪华奢侈,这是不能比的。所以当唐国力下降时这一弊端就显露无疑,安史之乱就是佐证。在实质性的军事素质上,唐兵经过训练仍然十分精锐强悍。其末期虽然民生异常凋敝,但正规军在以少数兵力对付庞大的黄巢义军时,仍然能屡屡获胜,并轻易守住了很多大城市。 最后,可能大家会说宋兵是最弱的了,抗不住辽兵,抗不住金兵,抗不住元兵,连义军都对付不了,好象真是差到极点了。但是我要硬着头皮说句心里话,宋军不行,宋兵可并不差啊,在汉兵排行榜上,甚至可以排第二位。宋朝不利于军事发展的问题是很多的,政治腐败、文弱吃香、外侮内乱,哪一个都是亡国之象。宋军不但要急急忙忙“安内”,搞到半路上接到通知后又要急急忙忙跑去“攘外”,一来二去,两边都搞不定是经常的。损失的兵力又巨大,只好拼命扩军,搞出个“百万大军”,其实那些新兵只有一腔热血,战斗力基本等于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是宋军,有的被外敌歼灭,有的被义军放血,有的却节节胜利,打完义军还能打败外军,气壮山河欲直捣黄龙。不说是因为“XX”将领的功劳,从实质上,充分证明宋兵仍然是有能力战胜这一切的。他们的武器研制有水平但未大规模装备,他们有优秀的人员素质却得不到正规良好的训练,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但常常被“中央”克扣粮饷不能兑现,这仗还能怎么打?!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坚持抵抗

罗马主要军团列表

罗马主要军团列表 [翻译 2006-5-1 21:07:14] 我顶字号:大中小 最近看了许多有关古罗马帝国的材料,稍微整理一下有关罗马军团的材料,以下 就是有关主要军团名称和简单介绍的一个列表, 材料来源于杂七杂八的一些英文资料,其中的军团名称很多是来自拉丁文,本人尽量翻译成了中文,有识之士如果发现 有问题,欢迎更正,另外我正在整理表中一部分军团比较详细的历史,整理好了再发. 罗马军团列表 该表列举了罗马帝国主要的军团的名称,存在的时间,以及消失的时间(只涉 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军团的首任军团长官,或是军团的建立者。罗马帝国早期的 军团因为没有长期固定的组织名称因此不在此列。 第一军团,曾一度被称为“第一日耳曼军团”,公元前48年到公元70,(公元69年到公元70年,在罗马的下日耳曼尼亚省发生的巴达维亚叛乱中解散)。军团 创立者朱利叶斯恺撒 第一"辅助"军团,公元68年(至少)到公元444年,军团建立者可能为Galba 第一"意大利"军团,公元66年9月22日至至少公元5世纪,尼禄第一"Macriana liberatrix"军团,公元68到69年,非洲行省长官Lucius Clodius Macer 第一"Minervia"军团,公元82年到至少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Domitian 第一"帕提亚"军团,公元197年到公元6世纪前期,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 第二"辅助"军团,公元70年到至少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Vespasian 第二"奥 古斯都"军团,公元前30年代,其余不详。 第二"意大利"军团,公元165年到公元5世纪初,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勒利乌 斯

浅谈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浅谈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753年,传说中的罗慕路斯始建罗马城。 公元476年,最后一个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西罗马帝国覆灭。 在这延续千年的历史长卷中,罗马,从最初意大利中部的小小城邦,继而征服整个意大利,并最终建立了雄跨欧、亚、非的伟大帝国,创造了古罗马帝国的不朽传奇。它所依*的不仅仅是骁勇善战的罗马将士,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也功不可没。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史学家们对古罗马政治制度的评价: “罗马政府是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威廉?麦克尼尔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马文?佩里 在漫长的历史中,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帝国扩张的现实需要政体改革,而不断革新的政体也巩固和促进了帝国的发展。一般来说,古罗马的历史分为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这三个阶段的政治制度亦各有千秋。 王政时代的罗马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 1)勒克斯(王,rex),他是军事首领、最高审判官和最高祭司,要注意的是王没有行政方面的权力; 2)库里亚大会(民众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有权决定本氏族的一切重大问题。 3)元老院(长老议事会),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 可见,王政朝代的罗马政体非常简单,是一种原始的共和体制,类似于我国黄帝时代的部落联盟制。实事上,部落联盟的确是当时罗马社会的真实写照。虽然罗马城已经建立,但是罗马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版图也只局限有第伯河下游的小小区域。因此这种简单而扁平化的政体完全可以满足那时的社会需要。 然而,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罗马的奴隶主贵族们不再满足于相对平等的民主制,进而想要获取特权,寡头政治应运而生。在共和时代,执政官不但拥有最高军事,而且有最高行政权力,虽然执政官司由选举产生,但多数被贵族把持。区分阶级的森都利亚民众大会取代了原来的库里亚大会,大会的实权由贵族掌握。由此可见,所谓的共和制实质上是少数贵族专政的寡头政体。寡头政体既满足了贵族获取特权的野心,又进一步刺激他们想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拥有特权,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最好的方法便是扩大版图。另一方面,贵族集权的专政也为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罗马军队根据寡头的意志东征西讨,不断扩展疆域,最终建立了雄霸地中海的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建立后,相应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方面,罗马被卷入长达百年的内战,在内战中获胜的奥古斯都野心膨胀,企图确立个人的军事独裁。另一方面,帝国广阔的版图使共和时代的体制鞭长末及,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管理。于是在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罗马的政体从共和制转变为军事独裁的君主制。罗马的君主制分为两种,帝国时代前期实行普林斯制,后期实行多米那特制。 普林斯制(Principatus)一般称为元首制,它表面上依然保留共和时代的民众大会和元老院,但这些国家机构的职能被大大削弱,而帝国元首集军事、行政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并且可以不断连任,成为实质上的皇帝。可以说,普林斯制是从共和制向君主的过渡阶段,它以共和制之名,行君主制之实。普林斯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君主的个人权力,使元首能有效控制内战初定而又疆域广阔的罗马帝国。实事证明这样的政体是行之有效的,它确保了罗马帝国两百多年的和平,为帝国前期的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也使帝国境内的各个行省逐渐罗马化。 公元3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局势再度混乱,迫使军事专制的不断加强,帝国的政体从普林斯制转变为多米那特制。多米那特制(Dominatus)意为君主制,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后期的罗马帝国政体终于除去了表面共和制的伪装,实现了公开的君主专制。皇帝自称为多米那斯,宣扬君权神授,其命令有法律效力,掌握民众的生杀大权,并且采用东方的君臣之礼,所有官员都必须效忠皇帝。皇帝不但采用分封同姓王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利用基督教巩固统治。 从军事民主制到共和制,再到君主制,罗马的政治制度一直不断革新,正是这种政体革新为罗马帝国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每一次前进的脚步都适应了国家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反观一水之隔的希腊,虽然希腊人把城邦文明发展到了极致,可祟尚自由的希腊却一直没能出现君临四方的君主,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有灿烂的文化,却没有强大的国家。而罗马如果一直局限于同城邦社会相适应的共和政体,那么也无法成为雄霸欧、亚、非三大洲的伟大帝国。当我们回首古罗马帝国的传奇时,除了气势磅礴的战争外,可以关注的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政体。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那么你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介绍历史两大帝国秦帝国与古罗马说起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也许有些人会说,因为那个叫做狄奥多西的皇帝在临死前把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 这个答案其实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 老皇帝狄奥多西的临终遗愿是叫俩儿子共同友好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并不想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二部分一人一份。他去世的时候大儿子16岁,小儿子10岁,他给二人找了个共同的监护人,一位帝国最能干的武将。 这个最能干的武将,就是在上次发文提到的罗马浩劫中,提出以1500公斤黄金给西哥特人换取和平的那位将军。此人可惜死于皇帝一声令下。 权力与财富是能引起人间兄弟阋墙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这种“共同管理”的美好愿望终归流于“美好愿望”。 但是狄奥多西并非“共同管理”美好愿景的第一人,早在公元286年,有个皇帝首次提出了“共治”的概念并加以实施。 当时罗马帝国已不如鼎盛时期强大,周边蛮族叛乱不断。

公元286年,皇帝戴克里先,首次采用了二帝共治的方法,西边、东边各一位皇帝。 戴克里先是谁?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共治之法? 先看看帝国的3世纪有什么特点。 古罗马帝国在3世纪之前,是扩张阶段,而进入3世纪后,是维持和打压反叛的阶段。 古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线是以莱茵河多瑙河为边界的,这一带不停的发生起义、蛮族入侵,再加上帝国东部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整个帝国处于拼命四处灭火的忙乱状态。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军人皇帝,但是基本都比较短命,战死的也好,被暗杀的也好,没有一人长治久安。 帝国从公元193年昏庸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死后到公元284年,91年期间共23个皇帝相继执政,最短的仅半月。 23个皇帝中,14人死于谋杀,3人病死,2人自杀,2人战死,还有两人一个是意外,一个是被俘虏死于敌方狱中。可见罗马帝国皇帝这个职位是高危行业啊。 所以历史学家把康茂德视为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皇帝也不足为奇了。 直到公元284年,一个警卫队长登基做了皇帝,这个人维持了21年的统治,这在3世纪是多么罕见啊。 这个警卫队长就是戴克里先。他出身卑微,父母是农场被释放的奴隶,虽然他是管后勤的警卫队长,但好歹也算是兵营里混过的,他

战争油画

古代冷兵器战争油画 2007-05-16 16:49 《古罗马军团战士》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 这幅画描绘大约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第14军团的骑兵和步兵战士的形象。 《战车赛》作者:亚历山大.沃.瓦格纳(1838-1919) 这幅作品绘于1876年,展现公元81年,古罗马时期在马克西姆斯大竞技场举行的由奴隶驾驶的战车比赛的场景,胜利者的奖赏是生存和自由。画家将观赏者带到比赛最为惊险的位置,迎着烈马的赛道中央,俩位领先的赛手驾驶着几乎脱缰的战马狂奔而来,在他们的后面,飞扬的尘土中,一群战车紧追不舍。赛场上的紧张激烈和观众的狂热气氛被完美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展现的淋漓尽致。原画保存于英国曼彻斯特艺 术收藏馆。 《奥丁之子》作者:克雷斯.柯尼伍德 这幅画描绘公元890年,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维京海盗,自称为战神奥丁之子,正在准备掠夺 英格兰沿海地区。 欧洲黑暗中世纪的一大乱源---维京海盗。大约1000多年前,北欧(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国)的住民以海盗、抢劫者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历史舞台。“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语言中就是旅行和掠夺的含义。从大约公元780年第一伙海盗出海抢劫开始,维京人成群结伙地对欧洲各国沿岸的骚扰和掠夺一直持续了大约300年的时间,他们成为当时整个欧洲的恶梦,诸国不胜其害,只能通过不断交纳赎金、保护

费的办法来免一时之灾。这种混乱的状况后来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强盗们由抢劫而纷纷发家致富以后才逐渐得到遏止,维京人慢慢放弃了从拳头上讨生活的习惯,最终融入欧洲的正常次序。西方列强的发展史,多数都有这种“黑社会”背景,但西方往往以此为荣,今天到北欧旅行,随处可见以“维京”为招牌的酒店、街道、城市,他们对自己的海盗祖先非但毫不讳言,反而推崇有加。 《班诺克本战役》作者:马克.洽瑞姆 这是一幅苏格兰独立战争题材的绘画,描绘公元1314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二世的军队和苏格兰王罗伯特的军队在苏格兰班诺克本的斯特灵城堡外进行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美国电影《勇敢的心》即是取材于 这段历史时期。 班诺克本之役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胜利不仅为苏格兰赢得了独立,还保住了它的主权完整。 苏格兰的领袖罗伯特·布鲁斯最初效忠于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后来和其他苏格兰的领袖人物一起加入了为争取苏格兰主权独立的斗争。1299年,罗伯特被爱德华一世任命为四摄政王之一。1306年他自立为苏格兰王,并于3月27日接受加冕。1307年他被爱德华的军队打败,逃到了苏格兰的高地地区。他的土 地被没收,他和他的同伴们被逐出教会。 1307年春他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卡里克地区,又在年底打败了英格兰人。1307年爱德华一世去世后,罗伯特陆续收复了除斯特灵之外苏格兰的全部领土。在1314年的班诺克本战役中,罗伯特率领区区三万人在通往斯特灵的路上伏击英格兰军队,并大胜号称有十万之众的英格兰军队。关于该战役的细节,人们有颇多争议。多数人的观点是,爱德华二世见罗伯特一方的阵地防卫严密,决定改变行军方向,却陷入了一个由沼泽湖泊构成的狭长地带。罗伯特发现这一点后,带领军队从山上冲向英格兰军队。由于地方狭小,英格兰军队无法动作,溃不成军,四散奔逃。爱德华二世在一小队军队的保卫下狼狈逃走。 自这次战役后一直到1923年签订停战协议,苏格兰人一直不断侵入英格兰。1327年爱德华三世继位时,由于苏格兰人入侵英格兰的北部,两国又重开战端。直到1328年两国签订北安普顿协议,承认苏格兰独 立和罗伯特为苏格兰的国王,战争才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