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暗室处理技术共24页

暗室处理技术共24页

暗室处理技术共24页
暗室处理技术共24页

第5章暗室处理技术

5.1 暗室的基本知识

5.1.1 暗室布局知识

一、暗室的重要性

(1)射线照相的暗室兼有科学实验室的特点,因此,必须进行严

格、规范的管理。

(2)为增强暗室确实是科学实验室的观念,即使它处在黑暗之中,

我们也要认真的考虑两点:①冲洗出清晰度很高的射线底片;

②冲洗是一种很细微的手段,它要求将曝光形成的影像(潜

影)变成有用的可见影像。

二、暗室设计的基本原则:

(1)方便,安全;

(2)使暗室操作人员省时省工,因为暗室工作效率与射线照相检

测的工作效率直接相关

三、暗室布局的基本要求:

⑴ 暗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太小、太窄。

⑵ 暗室应分为干区和湿区两部分,并应尽可能使两部分相隔远一些。其中干区用于摆放胶片 、暗盒、增感屏和洗片夹等器材,并用来进行切片和装片等工作。湿区用来进行冲洗过程中的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等工作 。

⑶ 各种器材的摆放位置应进行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布局,以利于工作。

⑷ 暗室应完全遮光,进出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人员出入时不漏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设置传递口,用于传递胶片或底片。

⑸ 暗室应有通风换气设备和给排水系统,应有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措施。

⑹ 暗室地面和工作台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墙壁、工作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的能力。

⑺暗室附近如有射线源,应注意屏蔽问题。

四、暗室的环境要求

暗室的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包括:

(1)室温控制特别在采用手工处理时,要求室温能控制在20℃±5℃;

(2)湿度控制切装胶片工作室应控制湿度在适当范围,经常要求相对湿度为40%~60%;

(3)通风暗室应具有排风设备,其换气量应能达到5~10次/h;

(4)照明暗室应有两种照明方式——白炽灯、安全红灯;

(5)墙壁与地面应反光少,地面和局部墙壁应防水、防化学腐蚀。

(6)暗室不得有任何外部光线进入室内。

暗室漏光与散射射线一样对胶片时非常有害的,必须设法清除。漏光可能来自门窗、钥匙孔、通风口、墙壁或隔板接缝等。要每月检查漏光,方法是:进入暗室,先是眼睛适应15分钟,然后环顾上下左右四周,寻找有无漏光,如有漏光,应立即将漏洞或缝隙堵赛后再作检查。

5.1.2 暗室使用的器材

(1)安全灯。X射线胶片的最高感光度在光谱的蓝色区域,因此安全灯应采用红色或暗橙色光。

为保证安全,对新购置的或长期使用的安全灯的安全性应作定期测试,并注意下列事项:

①用白色磨砂灯泡,功率7.5~15W,距离 1.2m。

②经常检查滤光玻璃有无裂纹或缺口。

③保证滤光玻璃在灯泡更换后安装正确。

④观察滤光玻璃在正常的基底上有无褪色或变色现象。

(2)温度计主要用于配液和显影操作时测量液体温度。可使用酒精温度计、双金属片或电子测温计,其量程应大于50℃,精度不低于1℃。应定期校验合格。

(3)天平用于配置药液时称量药品。可采用称量精度不低于0.1g的托盘天平或电子称。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且应定期计量合格。

(4)洗片桶(槽)洗片桶应用不锈钢或塑料制成。其内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5)定时钟

另外,每个暗室应备有拖把,以便随时清洁地面,有海绵可擦拭墙壁、工作台面和冲洗设备。有热水源,可供清洗使用;有不起毛的抹布可擦干表面;有非金属刷子可清除化学污垢。在冲洗液附近不要使用肥皂和清洗剂。液面可覆以防护性塑料。

5.2 暗室处理技术

5.2.1显影

显影液的主要作用是将银离子还原成黑色的金属银。但对显影剂有5项要求:

(1)对银离子能起还原作用,即能提供将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的电子源;

(2)只对已曝光的溴化银起还原作用而不对未曝光的溴化银晶体起还原作用;

(3)可溶于水或溶于碱性溶液;

(4)比较稳定,能抗空气氧化;

(5)所产生的可溶性氧化物应为无色。

曝光以后在胶片的乳剂层中形成潜影,对通常采用的曝光量必须经过显影才能把潜影转化为可见的影像。显影就是以还原作用,从感光乳剂中感光的溴化银还原出金属银,使不可见的潜影转化为可见的影像。显影是暗室处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与影像质量关系最密切的暗室处理过程。因此,显影必须使用与胶片相适宜的显影液配方和操作过程。

1.显影过程的作用

显影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显影剂被氧化,卤化银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

简单地说,显影过程分为三步。首先,潜影中心(显影中心)吸附显影剂。然后,显影剂释放电子,电子转移到潜影中心。最后,电子与银的正离子结合形成银原子,并聚集在潜影中心。这个过程不断进行,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银原子团影像。

对通常使用的显影液,显影过程必须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在碱性溶液中,显影剂才能离解。例如,显影剂对苯二酚离解为对苯二酚负离子和氢正离子,对苯二酚负离子与银正离子作用,产生银原子,完成显影过程。显影液的碱性越大,显影剂的离解程度越大,显影液的显影能力越强,但容易产生过大的灰雾。显影后得到的银量比曝光得到的银量可以大到109倍。

在显影过程中,显影液对曝光的卤化银颗粒和未曝光的卤化银颗粒都具有还原作用,但还原的速度不同,曝光的卤化银颗粒还

原速度远高于未曝光的卤化银颗粒。

2.显影液的组分与各个组分的作用

通常使用的显影液含有四种主要组分: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加速)剂、抑制剂,此外还应有溶剂水。调整各个组分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显影液。

(1)显影剂是显影液的基本组分,它使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不同的显影剂具有不同的特点,显影液中常常采用多种显影剂,来调整显影液的性能。最常用的显影剂是米吐尔(衣仑)、对苯二酚(几奴尼)、菲尼酮。

米吐尔是一种白色或灰色的针状结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亚硫酸钠溶液。它是一种强显影剂,还原能力强,作用快,反差低,显影能力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易氧化。在显影初期作用比较急速,但显影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即停止。由于得到的反差低,所以常称它为软调性显影剂。单独使用时,易产生较大灰雾。

对苯二酚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的细小针状结晶体,易溶于热水,也易溶于亚硫酸钠溶液。当发生氧化时,其本身变为灰黄色,其水溶液变为褐色。它是一种弱显影剂,还原能力弱,作用慢,反差高,显影能力对温度非常敏感,低于13℃时作用减弱,低于5℃时几乎无显影能力。此外,溴化钾能明显减弱它的显影能力。在显影初期作用比较缓慢,但显影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逐渐加强和加快。

菲尼酮是一种白色结晶体,在热水和碱性溶液中具有中等溶解度,难溶于冷水。它是一种弱显影剂,单独作为显影剂时显影能力很弱,作用快,反差较低,但影像颗粒较细,不易氧化。与对

苯二酚组合可产生超加合性,具有强显影能力。

(2)保护剂显影剂在水溶液中容易氧化,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氧化不仅减弱了显影液的显影能力,而且会产生污染力很强的氧化物。为防止显影剂氧化,延长显影液的寿命,必须在显影液中加入保护剂。显影液中经常采用的保护剂是无水亚硫酸钠。

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与氧化合的能力,因此它能够优先与进入显影液的氧发生反应,减少了显影剂与氧的化合。其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2Na2SO3 + O2→2Na2SO4

(3)促进剂经常使用的显影剂,在碱性溶液中才能离解,起显影作用。但在显影剂离解中同时会产生氢离子,它们会阻止显影剂的离解。在显影液中加入促进剂是为了中和显影液中的氢离子,调节氢离子浓度,控制显影液的碱性,使显影液的pH值控制在8~11之间。显影液中常用的促进剂是碳酸钠、硼砂,它们都是弱碱性物质,很少使用强碱氢氧化钠。

碳酸钠是中性促进剂,作用稳定。硼砂是软性促进剂,作用柔和。强碱性可以使显影速度加快、对比度大,但颗粒粗;弱碱性的的加速作用小,得到的影像的颗粒细。

(4)抑制剂显影剂对未曝光的卤化银微粒也具有显影作用,为减少对未曝光卤化银微粒的显影程度,降低灰雾,在显影液中必须加入抑制剂。经常使用的抑制剂是溴化钾。

溴化钾在水溶液中可离解为带正电的钾离子和带负电的溴离子。在显影过程中,带负电的溴离子吸附在溴化银微粒的表面,

形成一个负电层。这个负电层排斥显影剂的负离子吸附到未曝光卤化银微粒上,从而抑制了显影剂对未曝光卤化银微粒的显影作用。已曝光的卤化银微粒,由于存在潜影(显影中心),其吸附显影剂离子的能力远大于吸附带负电的溴离子的能力,但显影的能力会因存在抑制剂而减弱。

(5)溶剂水溶解各种其他组分,构成显影液。

部分射线胶片的显影液配方如表1表所示。

表1 显影液配方与使用条件

在显影液配方中一般都采用两种显影剂,相互配合,得到所希

望的显影性能。采用对苯二酚与米吐尔作为显影剂的显影液称为MQ显影液,采用对苯二酚与菲尼酮作为显影剂的显影液称为PQ 显影液。

3.显影液配制

配制显影液的方法和程序必须按配方的规定进行,主要的要求是下列方面。

一般应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的水应不含杂质,配制时水的温度应控制在配方指定的范围,一般是40~50℃,水温过高药品将分解失效,水温过低药品溶解太慢。

准确称量药品的质量,按照配方规定的顺序顺次加入各种药品,后一种药品必须在前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才能再加入。否则可能发生不良后果,如过分氧化,急剧沉淀,甚至使配制完全失败。

例如,对MQ型显影液,本应先溶解无水亚硫酸钠,但因米吐尔不溶于亚硫酸钠溶液,因此,须在溶解无水亚硫酸钠之前溶解米吐尔。为减少米吐尔的氧化,一般先将少量无水亚硫酸钠先溶于水中(溶解量常与米吐尔量相等),然后再溶解米吐尔。必须保证各组分药品充分溶解,适当延长无水亚硫酸钠的溶解时间,是保证后续药品很好溶解的重要经验。

溶解药品的过程应进行适当搅拌,促进溶解,但搅拌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大量空气溶入水中,导致显影液过分氧化。如果采用了强碱性(如氢氧化钠)或化学性质活泼的药品,应注意其特性,正确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配制显影液的容器应是玻璃、不锈钢、搪瓷罐等的制品,不能采用铜、铁等制做的容器,以免配制显影液的药品与容器发生反应。

配制好的显影液应贮存在密闭、避光的容器中,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显影液不断被氧化。贮存显影液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4~27℃左右。新配制的显影液一般应放置24h之后再投入使用。

4.显影操作与影响显影的因素

在显影过程中,显影液需要渗透胶片的保护膜,进入乳剂层,才能进行显影作用。为了保证显影过程的均匀进行,对手工进行显影处理,在操作上应注意下面所述的一些方面。

在显影进行之前,应测定显影液的温度,保证温度处于规定的范围,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显影液温度。

在胶片放入显影液前,先将胶片完全浸入请水中,使胶片表面被水浸润,这可以排除表面可能存在的气泡,并能有效保证胶片从一开始就处于均匀显影的状态。当胶片刚与显影液接触时,一定要迅速使胶片全部浸入显影液中。

在显影过程中,特别是最初的1~2min时间里,一定要使胶片在显影液中不断做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移动(盘式处理是水平两个方向,槽式处理是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或翻动,使胶片之间不相互粘贴,否则将产生显影不均匀的痕迹,并且以后很难再消除。此后可间断地移动或翻动胶片。在操作中应避免胶片间发生较强的摩擦。显影操作不正确将产生显影不均匀或造成各种假象。

显影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应随意缩短或延长。

显影过程对射线照片影像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显影过程。影响显影结果的因素主要是显影的温度与时间、显影液的老化程度、显影操作。

显影温度对显影液的显影能力具有明显影响,手工处理时显影液的显影温度一般为18~20℃。温度高时显影作用快,温度低时显影作用慢。温度过高可能使显影液中的药品分解失效,或造成显影液的过分氧化,主要危害是灰雾增大、影像颗粒变粗,而且可能损害乳剂层。显影温度过低,显影液的显影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完全失去显影作用,造成影像的对比度(反差)降低。 显影时间与显影液配方相关,应按

配方推荐的时间显影。对手工显影,正

常的显影时间一般是4~6min ,它是综

合考虑显影时间的影响确定的,特别是

考虑了平均梯度。图1描述了显影时间

对胶片的感光特性(感光度、平均梯度、

灰雾度)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到,随

着显影时间的加长感光度、平均斜率、

灰雾度变化的规律。显影时间延长,可

以增加底片黑度和影像对比度,但也会

增大灰雾度和影像的颗粒度。显影时间

过短,底片影像对比度降低,也会增大影像的颗粒度。显影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影像质量。

显影液在使用过程中其本身的浓度将降低,显影中产生的生成物会改变显影液的pH 值,抑制显影作用,显影液受到的氧化会使显影液的显影能力降低。即,随着使用,显影液将老化。当显影液老化到一定程度后应停止使用(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处理,底片的黑度明显偏离正常值),否则将影响底片质量。或者通

图1 显影时间对胶片感光特性的影响

过加入补充液的方法提高显影液的活性,但在实际中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如果使用补充液,必须注意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用时必须先进一步了解其化学性质,充分注意安全!

不遵守操作规定、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是造成显影不均匀或其他的不正常影像。

5.2.2停显或中间水洗

停显的作用主要是终止显影和减少显影液对后面的定影液的污染。

从显影液中取出胶片后,显影作用并不能立即停止,这时候胶片乳剂层中还残留着显影液,它们仍在继续进行显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显影不均匀。如果这时立即将胶片放入定影液中,则可能产生二色性灰雾。同时,由于显影液带入定影液,还会损害定影液。

二色性灰雾是极细的银粒沉淀,在反射光下呈现蓝绿色,在透射光下呈现粉红色。

为了立即终止显影液的作用,在显影之后应进行停显处理。即把从显影液中取出的胶片转移至停显液中,使胶片表面和乳剂层中残留的显影液与停显液发生相互作用,停止显影作用。常用的停显液是1.5%~5%的醋酸水溶液。停显时间约为0.5~1min。停显液的主要作用是其酸中和显影液的碱。表2是常用的停显液配方。

如果不采用停显液,则应在显影之后先将胶片放入流动水中冲洗约1min 左右,然后才能将胶片转入定影液中。

停显温度一般应与显影温度相同或相近,避免产生温差网纹。停显过程应注意操作,使停显能均匀进行,并避免损伤胶片。

表2 常用的停显液配方

5.2.3 定影

1.定影过程的作用

经过显影之后,胶片乳剂层中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但大部分未感光的卤化银没有发生变化,还保留在乳剂层中。定影过程的作用是,将感光乳剂层中未感光也未被显影剂还原的卤化银从乳剂层中溶解掉,使显影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

在定影过程中定影剂与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银的络合物,但对已还原的金属银不发生作用。

2.定影液的组分与作用

定影液包含四个主要组分:定影剂、保护剂、酸性剂、坚膜剂,此外还有溶剂水,定影的基本作用由定影剂完成。

(1)定影剂定影剂是定影液的主要组分,使用最广泛的定影剂是硫代硫酸钠(海波)。结晶的硫代硫酸钠为柱形透明晶体,白色,易溶于水。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受光线长期作用时,加入酸时

会析出硫,可看到硫的沉淀物。在定影过程中,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发生反应,生成成分比较复杂的能溶于水的银的络合物。但对已还原出的金属银不起作用,从而使影像固定下来。

定影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或认为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代硫酸银钠

AgBr + Na2S2O3 = NaBr + NaAgS2O3

然后,硫代硫酸银钠与硫代硫酸钠继续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硫代硫酸三银钠

3NaAgS2O3 + Na2S2O3 = Na5Ag3(S2O3)4

胶片从停显液移入定影液开始至未感光部分呈现透明所需的时间常称为“定透时间”(或“通透时间”),完成定影过程的时间约为定透时间的2倍。

(2)酸性剂为了中和在停显过程未消除而进入定影液中的显影液的碱性、停止显影作用,在定影液中需加入一些酸。定影液的酸度一般应控制在pH值为4~6。定影液的pH值低于4时,硫代硫酸钠易发生分解析出硫,定影液的pH值高于6时,坚膜剂硫酸铝钾易发生水解产生氢氧化铝沉淀。

常用的酸性剂是冰醋酸和硼酸。

冰醋酸在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酸性刺激气味。高浓度(96%以上)的冰醋酸,在17℃以下时呈现为白色晶状体。配制定影液时,为避免硫代硫酸钠产生硫沉淀,最好先将高浓度的冰醋酸稀释,然后在缓慢加入。

(3)保护剂定影剂硫代硫酸钠,当定影液的酸度提高时会分解,产生硫沉淀,其化学反应为

S2O3 + [H+] = HSO3 + S↓

为防止定影液的酸度升高,在定影液中需加入保护剂。常用的保护剂是亚硫酸钠,它的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氢离子结合,抑制定影液酸度升高,其化学反应为

SO3 + [H+] = HSO3

(4)坚膜剂在定影过程中,胶片感光乳剂层大量吸入水分,发生膨胀,容易划伤和脱落。坚膜剂主要是为了降低乳剂层吸水膨胀,从而减少在水洗、干燥中可能产生的机械损伤。酸性定影液最常用的坚膜剂是硫酸铝钾(明矾)。

硫酸铝钾是白色透明结晶体,溶于水。它的坚膜能力在pH值为4~6时较好。当酸度降低时(pH值提高),可产生亚硫酸铝沉淀。

溶剂水用于溶解其他组分,构成定影液。

常用的定影液配方列于表3中。定影液配制的注意事项与配制显影液相同。

表3 常用定影液配方

3.定影操作与影响定影的因素

定影操作一般的方面,与显影的注意事项相同。影响定影过程的因素主要是定影的温度与时间、定影液的老化程度、定影操作。

定影操作对定影过程也具有很大影响,在定影过程中注意使胶片经常与新鲜定影液接触,可以加快定影过程的进行,并有助于得到均匀的定影结果。特别是在定影的最初阶段,一定要注意使胶片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移动,以保证定影能够均匀进行。

定影过程的进行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低时定影进行缓慢,温度高时定影进行快。但温度不能过高,温度过高可能造成定影液药品分解失效,使乳剂层膨胀加大,容易产生划伤和脱膜。定影液温度应与显影液相近,常控制在16~24℃。定影温度低.则定影过程进行慢。在一般情况下,希望定影温度与显影温度相同或相近。

定影时间也是影响定影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完成定影所需要的时间与定影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定影液老化的程度、定影温度都相关。如果定影时间短于定透时间,射线照片将呈现灰白雾状,影像明显不清晰。定影时间超过定透时间、胶片未感光部分也已呈现透明状态,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定影过程已经完成。定影过程中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的反应要经过多个阶段,中间阶段生成的银的络合物是无色但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在胶片未感光的部分已呈现透明时,很可能这些反应生成物并未转移至定影

液中,定影过程也未进行完毕。实验研究指出,定影时间应为定透时间的2倍。

定影液在使用过程中定影剂不断消耗,卤化物、银的络合物的积累,将导致定影液定影能力降低,即定影液不断老化。随着定影液的老化定透时间将不断加长,一般认为,定影液老化到定透时间已长到新定影液定透时间的2倍时,则应该认为定影液已失效。使用过于老化的定影液时,必然会过分地加长定影时间,这可导致定影过程产生的硫代硫酸银钠粘附在乳剂层上,水洗也难于去除。这些残留物,在底片存放中将会分解出硫化银,使底片变成棕黄色。

5.2.4水洗与干燥

1.水洗

定影以后在胶片的表面和内部都吸附着硫代硫酸钠和银的络合物,如果它们留在射线照片里,银的络合物会很快分解,硫代硫酸钠会缓慢地与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进行反应,最终产生棕黄色的硫化银,导致在底片上出现斑点,使底片变黄。水洗就是为了清除这些有害物质,使底片具有稳定的质量。

水洗的质量决定于水洗的温度、时间、方式。温度高可缩短水洗时间,但温度过高可能会损害乳剂层,水洗温度一般控制在16~24℃。水洗时间一般需要30min。一般应用流动水洗方式进行水洗,使胶片总是接触新鲜清水,利于清除残留的有害物质。为节约用水推荐采用级联递进水洗方式,这种水洗方式是将从定影液中取出的胶片先放入第一个水槽,然后依次再放入第二、第三等水槽,而水则是从最后一个水槽进入,然后依次流入前方的水

槽。它同时可以水洗多批胶片,但又不使处于不同水洗状况的胶片互相污染,既节约了用水,又可得到良好的水洗效果。

水洗效果可用下面的方法鉴别。用蒸馏水配制1%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取待鉴别的底片(刚水洗完的底片应擦去表面的水),用滴管将配制的硝酸银溶液滴一滴到底片比较透明处,静置1min左右后,用试纸吸去所滴溶液,然后观察该处的颜色:

颜色无变化——水洗充分;

颜色呈微黄——水洗不够充分;

颜色呈棕黄——水洗不足,应重新水洗。

水洗良好的底片保存10年不会发生变色。

2.干燥

干燥是为了排除膨胀的乳剂层中的水分。

为避免干燥在底片上可能产生的水迹,可在水洗后、干燥前进行润湿处理。即将水洗后的胶片浸入约0.1%左右浓度的洗涤剂水溶液中约30s,然后取出使水从胶片表面流掉,再进行干燥。

干燥方法主要是两种:自然干燥和烘箱干燥。

自然干燥是在清洁、干燥、空气流动的室内,把水洗后的胶片悬挂起来,让水分自然蒸发,使胶片干燥。烘箱干燥是把水洗后的胶片悬挂在烘箱内干燥,烘箱中通过热风,热风的温度一般不能高于40℃,并应对热风进行过滤,尽量减少热风所带的杂质和灰尘。

5.2.5暗室处理综述

暗室处理的基本过程一般都包括显影、停显(或中间水洗)、定影、水洗、干燥这五个基本过程。经过这些过程,使胶片潜在的

图像成为固定下来的可见图像。暗室处理方法,目前可分成自动处理和手工处理两类。自动处理采用自动洗片机完成胶片暗室处理过程,它需要使用专用显影液、定影液,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处理,得到的射线照片质量好并且稳定。手工处理可分为盘式处理和槽式处理两种方式,槽式处理适于处理规格比较一致的胶片,盘式处理适于胶片规格不固定、变化较大情况的暗室处理。盘式处理要求操作人员应具有熟练的暗室操作技术和较高的操作水平,否则将难以得到质量良好的射线照片。手工处理时各环节操作的概要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手工暗室处理过程的要点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有序、细心、熟练。

暗室操作人员,在进行暗室操作之前应洗手,去除手上的汗液和污物,以保证不因手接触胶片而对胶片产生污染,必要时应戴乳胶手套。

在切装胶片之前,应清洁工作台面、切刀、有关用具;整理并布置工作台面,使胶片、暗袋、增感屏等按序排放;必要时应带细纱手套进行切装胶片的操作。切装后剩余的非整张胶片,应加上必要的包装纸,按管理规定放置,以备以后使用。操作人员应安排好正确的工作流程,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错装、漏装。切装胶片和胶片冲洗的主要处理过程(显影、停显(或中间水洗)、定影的初期阶段)必须在安全红灯照明下进行。

冲洗胶片之前,应按序布置好处理溶液,完成必要的温度控制检验,调整好计时设备。对手工处理,需要时应进行溶液有效性试验,对自动洗片机,在预热后必要时应进行系统稳定性试验。

操作之中必须避免胶片之间、胶片与工作台面、胶片与暗袋间的严重摩擦,避免胶片发生弯折和受到严重挤压;取放胶片时应尽量夹持其边角部位、两个侧边,尽量减少手与胶片表面的接触面积和时间。

暗室处理的各个操作环节,必须遵守有关的规定,必须按有关的操作要求进行。粗心的操作常导致胶片损伤,并将严重损害射线照片的质量,甚至造成返工。

5.3 存档质量

水洗质量又称为“存档质量”。所谓存档质量是指,底片的质量不因污染发生变化的保存期限。存档质量直接相关于底片水洗后乳剂层中残留的硫代硫酸盐的含量。达到“存档质量”要求的底片,应至少保存10年不会发生变色。底片中残留的硫代硫酸盐的含量可用适当的方法测定,例如美国标准规定的银密度测试方法。这个方法,可将底片中残留的硫代硫酸盐等变为色斑,色斑密度

X射线检测工艺及操作规程

X射线检测工艺及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焊缝X射线检测。 检测标准为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本规程规定了X射线检测必须遵循的程序: 1 准备 2 布片 3对照曝光 4 记录 5 暗室处理 6.评片、签发报告 1.准备 1.1查看委托单,了解被检物的材质、结构、焊接工艺、坡口、厚度等情况,确定被检工件与委托单相符。 1.2确定摄片规格、透照方式、增感方式、象质计规格及射线机型号,一次透照有效长度,管电压、管电流、焦距等参数。 1.3 开启X射线机,已停用过一段时间的X射线机应按相应规定进行训机。

1.4根据工作量准备所需规格和数量的胶片。 2.布片: 2.1根据图样要求和实物进行划线 2.2标记 底片上必须有下列标记影像: (1)定位标记(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检测区标记等) (2)识别标记(产品编号、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 (3)扩拍标记Z,返修标记R(焊缝一次性合格,则无此条标记)。 (4)像质计(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 a.像质计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 区别。 b.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技术时,像质计应放 在内壁,应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的放置3个像质计。 各条标记应放在适当位置,数码字母等离焊缝边缘至少≥5mm,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定位标记,以便为每张底片重新定位提 供依据,当产品不适合打钢印时,应在透照部位图上详细标记。 底片上各种标记影像如下图: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就是指导射线检验人员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规则中包括射线检测设备和器材及射线的技术参数选定、现场检验步骤、射线安全防护、暗室cv处理以及最终的底片评定等内容。 2.0 射线检验范围 射线检验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如焊接件、铸、锻件)、非金属材料及组合件等内部质量的检验。本规程规定2-1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对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 3.0 人员资格 从事射线检验的人员应持有ABS、中国船检、DNV或其他机构颁发的射线检验二级资格有效证书。 4.0 管理职责 4.1 设备管理责任 为了正确使用和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顺利完成射线检验工作,设备应有专人管理负责,设备的进出有登记,领取设备,必须有管理人员签字,同时还要有安全员签字。设备在运输及现场运作过程中,应有工作主管负责。设备发生事故,应填写在运转记录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4.2 射线现场作业管理者职责

现场从事射线作业的人员,由主管负责统一指挥,其对安全、工作质量负责。 4.3 暗室的管理职责 暗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自动洗片机操作规程操作,随时注意自动洗片机的运转情况,严格调试控制显、定影温度和烘干温度,检查显、定影的补充情况,以及辊子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应随时停机检查处理。手工冲片装置等应精心使用和保管显、定影的化学药品,按规定必须要有质量合格证明,应按规定的比例和顺序配制显、定影液。胶片不应大量存放暗室,应随用随领,以防变质。暗室红灯应调整适当的亮速,以防底片产生附加灰雾度。 4.4 评片职责 具有II级及以上资格的检验人员才能评片,评片人应在了解射线照相操作人员所提供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参考图纸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底片评定,然后签发射线报告,评片人员应对评定的底片和报告负有责任。评片报告、档案资料应按年、月,按一定的编排顺序装订成册归入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一般底片和档案资料报告等技术文件存期为5年,压力容器方面的底片和技术文件资料为7年。 5.0 工艺规程 5.1 射线检验设备和器材 5.1.1 X射线机 可选用X射线机表1所示

暗室工作安全规定

实验室安全暂行规则 一、总则 1. 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科学实 验研究和教学的正常进行,特制订实验室安全暂行规则。本规 划为总则,在执行中将配以细则。 2. 实验室安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不出安全事 故,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害和国家财产损失为 指导思想。 3. 实验室安全采取“谁主管、谁负责”和“人人参与”的原则。 二、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 1. 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包括教师、研究生和其他人员,在进实 验室前必须学习本规则及其他相应细则,并做到测试达标后方 可进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安全负责人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2. 宣传教育和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事故防范、紧急事故的 处理、报警电话119、怎样报警,本实验室重点部位,消防及其 他紧急事故处理器材位置、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撤离路线、 对他人的紧急救护知识等,非仅限于本规则内容。 三、实验室安全事故防范 1、防盗: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属于国家资产,发生盗窃事故不仅使国家资 产造成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实验室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 行,防盗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实验室设备仪器应尽量在有防护设施的地方,特别是必须放置 在室外的设备应采取防盗措施。 在离开实验室前应关好门窗、锁好门。 2、防水患: 离开实验室前关好水龙头及检查可能引起水患的地方,预防水 患及雨淋对仪器设备造成的损坏。 3、防火: 火灾是实验室重要防范的事故,应引起特别注意,火灾主要由 电器不合理安装、老化、不合理使用及可燃物引起。 由电器引起的火灾主要由不合理的设计、安装、电器和供电系 统老化以及不合理操作引起。电路改造执行报批制度,请专业 人员设计施工,不得随意接电线,不得超负载运行。新安装用

射线检测规程

射线检测规程 GWSCHN-NDE0302--2016 1.本指导书是我公司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规定,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执行。 2.射线检测的技术操作指导书 2.1我公司射线检测技术选择AB级检测应用范围,透照力相当于应在0~20mm的范围内碳素钢.不锈钢材料。均按“工件检测委托规定”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 2.2操作人员对工作质量及人身设备安全负责,应有专人画图记录和暗室洗片,各负责人把好质量关。 2.3 操作人员根据板厚选用X射线机,严格按X光机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其他人不准动用,操作人根据任务,明确各自的岗位(如裁胶片、画图、标检测部位等)检测准备工作完成,才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每个人岗位要明确,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原始记录登记、做到工作有头有尾。 2.4拍片部位应打底片号及中心钢字,在部位草图上标出位置,在产品上将编号工整写清楚,钢字距焊缝50mm左右,100%拍片的焊缝,首先应打钢印。 3拍片 3.1根据工艺的要求选胶片,规范及设备划线作标记。

3.2正确贴片,一般背后衬铅板,贴正,撑力不要过猛,防止损坏增感屏或使胶片感光。 3.3正确贴标记,要整齐,不错不漏,标记与焊缝边缘至少5mm,竖尖为底片中心,横头指向右,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1/4左右位置,100%拍片应用标定尺,局部拍片应放置有效区段标记“”返修重照有返修标记R1、R2、R3。 3.4 使用周向曝光机,应使筒体与地面距离大于等于400mm。 3.5为检查背散射,应在暗袋背面贴附铅字“B”。 3.6 严格按照X光机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备、人身安全。 3.7 任何工作拍片结束,胶片需暗室处理合格后方可拿走,底片如有不合格,应重照确保检测质量。 4 确保拍片质量的规定 4.1底片标记不允许压焊缝,底片上应有如下标号:产品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透照日期、中心标记、搭接标记、返修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 4.2 象质计的选用应符合NB/T47013.2-2015标准规定,象质计应放在工件前面,细丝向外置,当无法放置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应通过对比试验,或象质指数提高一级,使实际象质指数值达到规定要求。象质计在邻近焊缝的母材区影像上,如能清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象质钢丝影像时,就认为可识别的。 4.3 各种射线检测机和胶片均需做曝光曲线或采用其他相应措施以达到同样效果,为平时有良好的规范记录。

暗室操作规定

暗室操作规定 1目的 暗室处理是保证底片质量的重要工作,应由取得无损检测射线资格证书Ⅰ级及以上人员进行操作。该项操作规定,对无损检测的射线底片暗室安全操作做出规定,以确保底片合格率。 2适用范围 暗室处理包括切片、装袋、显影、定影、水冲洗和底片烘干等。本规定适用于射线底片暗室安全操作。 3暗室安全操作 3.1胶片的切装与保管 3.1.1胶片应与光线完全隔离,距暖气不少于1m的阴凉干燥处立放。 3.1.2胶片盒应在暗室开封,外包装纸余量要折回盖严,以防露光。 3.1.3按每次用量带衬纸取出胶片,单张按规格切,多余片衬纸放回胶片盒内保存,以防划伤。 3.1.4装胶片要避免乳剂与衬纸或增感屏或其它粗物磨擦,以防静电感光;拿胶片只能触及边或角,以防留下指印;胶片不得折叠和弯曲,以防折迹感光。 3.1.5操作人员接触胶片时,应将手洗净,胶片处理前不得粘上显、定影液。 3.1.6暗室安全灯应在距胶片0.5m以外安放,第一次使用时须测试,以防胶片感光。 3.1.7当对胶片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曝光前用显、定液影分析,问题严重时应停用。 3.2暗室处理 3.2.1手工冲洗规定 3.2.1.1显影:其温度为18~21℃,显影时间为3~5分钟,显影之初和显影过程中要使胶片上下移动,以保证显影液新鲜性。显影夹之间要有一定距离,防止胶片相粘。 3.2.1.2显影后水冲洗10~15秒,切勿将显影液带入定影槽内。 3.2.1.3定影:胶片浸入定影液1分钟内上下移动,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两倍,一般为10~15分钟。 3.2.1.4水冲洗:在流动的清水中进行,一般为15~20分钟。不得超过30分钟,以防乳剂膜泡涨粘附污物。 3.2.1.5底片干燥:在底片清洗后进行。自然干燥时,应在无尘及干燥通风处晾干;需烘干时,应用去水剂或自然干燥至无水滴时进行,烘干温度≤50℃。 3.3责任:对暗室处理不当造成的底片不合格负责。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仪器设备以及暗室操作—胶片的冲洗过程介绍: 暗室的设备主要有切片机、自动洗片机、观片灯,小型仪器主要有红绿双色灯、暗室计时灯。其他的必需品有X光胶片、显定影浓缩液、显定影药液储备容器、显定影操作容器、水洗容器等相关物品、容器。(后附有相关照片) 暗室的操作主要分为装胶片、洗胶片。 一、装胶片 装胶片就是在提前做好的暗袋中装入需要曝光的胶片。 首先将日光灯关闭,打开双色灯中的红灯。在胶片盒中取出一张胶片,根据暗袋的大小进行裁减。用手感觉一下胶片的正反面(反面比正面手感要光滑),然后将裁剪好的胶片依次装进事先做好的暗袋。 二、洗胶片 相对于装胶片的过程,洗胶片要麻烦一些,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配置显定影药液 配制显影、定影药液,一般应提前24小时配制,根据药液浓缩液的配制比例说明书进行操作。配制药液一般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配制过程一定不要混淆药液,尤其是显影液中不能溅入定影液。在进行显定影工作之前,先把药液放进显、定影的容器中。药液的量要在容器中有一定的厚度,不能太少,否则洗出的胶片会不均匀,当然也不能太多,太多了浪费。 2、显影 在准备好了显定影液后,首先关闭日光灯,打开双色灯中的红灯以及暗室计时器。这时就可以将暗袋里已拍照的胶片取出,取出的胶片要做好标记,然后放进显影药液中。一次性放入显影液中的胶片不宜过多,以不重叠为宜。常温下,显影时间在3-5min。视季节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显影时间。 3、中间水洗 水洗是个辅助工序,但同样是感光材料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影后的水洗是中间水洗,目的是洗去显影液,降低碱性,使显影立即停止。水洗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也不能太长或太短,最好不要少于1min,也不要多于5min。 4、定影 把经过中间水洗的胶片,放到准备好的定影药液中,定影时间也控制在3-5min为宜。

暗室处理

我们知道射线检测不仅仅只是拍片,还有洗片和评片。如果出来的片子不理想,则直接影响我们的评片,从而对缺陷进行误判。更槽糕的是片子一旦洗坏就要重新拍片,射线检测对人身体伤害很大,重拍的代价挺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布置好暗室且按规程洗片,以保证一次成功。 洗片共有5个步骤:显影、停显、定影、水洗以及干燥。 为保证射线检测底片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射线照相底片的手工暗室处理或自动冲洗。 一、进行胶片暗室处理的人员必须持有射线I级以上证书或在二级人员指导下完成。 二、装卸片、显影、停显影、定影等暗室处理过程中,除安全红灯外,不能开启其他照明灯。 三、要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装胶片前应注意胶片是否过期、增感屏是否光洁完好、暗袋是否漏光、手和工作台面是否干净、显影液温度是否正常;装拿胶片要小心,防止粘搭、划伤;装拿胶片时一定要戴干净的薄纱手套。 四、对暗室环境和暗室处理设备的要求: 1) 暗室环境要求:暗室内应保持整齐清洁,器具布置恰当,干、湿操作区分开,使操作方便,减少化学污染的机会。暗室应密闭不漏光,需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还应考虑射线屏蔽问题。暗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3±5摄氏度,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0±20%。显、定影药水保存得当,防止药水泄漏造成人员受到腐蚀伤害或环境污染。 2) 暗室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保证完好。处理底片前至少应检查以下设施:工作台(用于装换胶片)、安全红灯、裁纸刀、温度计、显影槽及温控器、停显影槽、定影槽、冲洗水槽、洗片架等,确保工作台干燥整洁,暗室红灯不影响底片处理质量以及盛装化学药品的容器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五、胶片处理:胶片曝光后,应尽快处理,放置时间最长不能超过24小

探伤机辐射环境管理管理制度

目录一、管理机构: ①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二、规章制度 ①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总则 ②X射线探伤机安全操作规程 ③辐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⑤自行检查及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⑥安全培训制度 ⑦放射工作监测制度 三、事故应急 ①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四、辐射安全责任 ①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

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公司确定童金林为本单位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人,设置以行政主管 领导沈顺龙为组长的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并指定专人(组员)张李鑫负责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确保射线装置的安全运行。 二、辐射防护领导机构明确规定各成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 分明。 ①组长职责:检查各项防护制度的落实情况,并督促各成员及射 线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安全防护制度,对不听指挥或 违反防护管理的人员有权停止工作。 ②组员职责: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检查落实防护制度并注 意发现存在的问题,经常向车间工人宣传安全防护 知识,对违反安全防护制度的人员应及时制止,并 立即向组长报告。 三、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的实施。同时公司安排专人张李鑫负责,切实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以下各项管理制度。 绍兴市力博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0日

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总则 一、公司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令《放射性 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领工作,按许可证规定的种类和范围从事射线装置使用活动。 二、公司探伤室投运3个月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申请竣工验收。 三、公司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中的要求明确辐射安全防 护管理工作总则》《X射线探伤机安全操作规程》、《辐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自行检查和设备检修及维护制度》、《安全培训制度》、《放射工作监测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此外,企业管理人员应加强探伤室的现场管理,严禁相关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四、公司建立射线装置台帐,记载射线装置的名称、型号、射线种 类、类别、用途、来源和去向等事项,同时对射线装置的说明书建档保存,确定台帐的管理人员和职责,建立台帐的交接制度。 五、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辐射 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3个月/次)和职业健康检查(1年/次),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为工作人员保存职业照射记录。 六、公司按年度编写《X射线探伤机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是射线照相检验的一道重要工序,被射线曝光的带有潜影的胶片经过暗室处理后变为带有可见影象的底片。底片质量好坏与暗室工作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作为射线检测人员,应熟练掌握暗室操作技术以及有关知识。 5.1 暗室基本知识 5.1.1 暗室布局知识 暗室的布局应注意以下几点: 1.暗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不宜过小、过窄。 2.暗室应分为干区和湿区两个部分。其中干区用于摆放胶片、暗盒、增感屏等器材并用来进行切片、装片等工作。而湿区用来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工作。干区和湿区应尽可能相距远一些。(图5.1) 3.各种设备器材摆放位置应适当。以利于工作,例如冲洗胶片的设备的摆放次序应与操作次序一致。 4.暗室要完全遮光,进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出入不漏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应设置传递口,用于传送胶片和底片。 5.如暗室附近有射线源,要注意屏蔽问题。 6.暗室应有通风换气设备和排水系统。应有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设施。 7.暗室地面和工作台应保持干燥、清洁,墙壁、工作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的能 力。 5.1.2 暗室设备器材使用知识 暗室常用的设备器材包括安全灯、温度计、天平、洗片槽、烘片箱等,有的还配有自动洗片机。 洗片机等设备的使用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其他设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灯用于胶片冲洗过程中的照明。不同种类胶片具有不同的感光波长范围,此特性称为感色性。工业射线胶片对可见光的兰色部分最敏感,而对红色或橙色部分不敏感,因此,用于射线胶片处理的安全灯采用暗红色或暗橙色。为保证安全,对新购置的安全灯应进行测试,对长期使用的安全灯也应作定期测试。测试方法为:在工作位置放置胶片,上盖黑纸,打开安全灯,每隔数分钟移动一下黑纸,使胶片不同部位在安全灯下经受不同时间的曝光,然后进行标准显影处理,将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分比较,以黑度不明显增大为安全,据此可确定安全灯的性能以及允许工作时间和工作距离。 温度计用于配液和显影操作时测量药液温度,可使用量程大于50℃,刻度为1℃或0.5℃的酒精玻璃温度计,也可使用半导体温度计。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操作规程 1.暗室操作人员必须保持暗室的整洁、清洁,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 产生的废片,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2.显影液、定影液、脱水剂必须定期及时更换(防止其老化失效),显影液每三周换一次,定影液 每月换一次,可视洗片量酌情更换。废显定影液(包括废胶片)处理必须由环保部门认可的单位回收,废片不得乱扔,缺一罚十。 3.操作人员进入暗室应及时关门,关闭照明灯后,操作人员暗适应5分钟后检查暗室门窗是否 有漏光处,影响暗室装片和洗片工作。暗室照明的红灯必须安全可靠,可用未感光的胶片来测试红灯允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距离,将未感光的胶片置于红灯下500mm处,产生的灰雾时间不得大于5分钟。 4.显影液标准温度20℃±2℃由恒温控制器控制。显影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操作人员需谨慎 操作,勤看底片在显影液中黑度的变化,防止底片灰雾度、清晰度、黑度超标。 5.暗室照明灯由操作人员控制,暗室工作时,先关门后开照明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出入,开 关照明灯。 6.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底片,有权要求重拍。若发现胶片、增感屏、显影液、定影液存在质量 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做好暗室原始记录和台账登记,负责焊缝质量统计,月底报科室。 7.暗室操作人员应及时完成领导因工作需要临时交办的工作。 Ⅰ装片 1.操作人员进入暗室需及时关门,打开红灯,关闭照明,工作台面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检查暗室的温度、干湿度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2.根据拍片的需要选择胶片的种类、数量,取出原装纸盒中的胶片,不多裁、不多装。3.按规格切胶片,切胶片时,胶片表面应有衬纸保护,防止手指按在胶片上产生指印。4.切片时必须整齐,边缘光滑,不得有角毛刺,切出的胶片必须是矩形。 5.根据拍片的需要选择增感屏、暗袋的种类、数量,胶片装入暗袋前检查增感屏、暗袋规格和完好情况,清点暗袋数量。 6.打开暗袋将增感屏抽出三分之二,去掉胶片上的衬纸,将胶片装入两片增感屏之间,注增感屏上下厚度的区别,不可上下颠倒,缓慢送入暗袋,盖好盖子。装片时,手指只能按住胶片的边,不得用手指按在胶片表面上,以免产生指印,并防止增感屏折断(增感屏要定期检查其质量)。 7.清点所装胶片、暗袋的数量,检查工作台上是否有未装胶片、暗袋、增感屏等,查清确实后,方可开启照明灯。 8.整盒及零装的胶片必须竖放,不得平方,不可接触酸、氨、煤气、乙炔等有害气体,否则会产生灰雾,并保存在干湿度55%~65%、10℃~20℃适宜温度的胶片储存箱中备用。

暗室处理技术20页

第5章暗室处理技术 5.1 暗室的基本知识 5.1.1 暗室布局知识 一、暗室的重要性 (1)射线照相的暗室兼有科学实验室的特点,因此,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的管 理。 (2)为增强暗室确实是科学实验室的观念,即使它处在黑暗之中,我们也要认 真的考虑两点:①冲洗出清晰度很高的射线底片;②冲洗是一种很细微的手段,它要求将曝光形成的影像(潜影)变成有用的可见影像。 二、暗室设计的基本原则: (1)方便,安全; (2)使暗室操作人员省时省工,因为暗室工作效率与射线照相检测的工作效率 直接相关 三、暗室布局的基本要求: ⑴暗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太小、太窄。

⑵暗室应分为干区和湿区两部分,并应尽可能使两部分相隔远一些。其中干区 用于摆放胶片、暗盒、增感屏和洗片夹等器材,并用来进行切片和装片等工作。湿区用来进行冲洗过程中的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等工作。 ⑶各种器材的摆放位置应进行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布局,以利于工作。 ⑷暗室应完全遮光,进出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人员出入时不漏 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设置传递口,用于传递胶片或底片。 ⑸暗室应有通风换气设备和给排水系统,应有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措施。 ⑹暗室地面和工作台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墙壁、工作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 的能力。 ⑺暗室附近如有射线源,应注意屏蔽问题。 四、暗室的环境要求 暗室的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包括: (1)室温控制特别在采用手工处理时,要求室温能控制在20℃±5℃; (2)湿度控制切装胶片工作室应控制湿度在适当范围,经常要求相对湿度为40%~60%; (3)通风暗室应具有排风设备,其换气量应能达到5~10次/h; (4)照明暗室应有两种照明方式——白炽灯、安全红灯; (5)墙壁与地面应反光少,地面和局部墙壁应防水、防化学腐蚀。 (6)暗室不得有任何外部光线进入室内。 暗室漏光与散射射线一样对胶片时非常有害的,必须设法清除。漏光可能来自门窗、钥匙孔、通风口、墙壁或隔板接缝等。要每月检查漏光,方法是:进入暗室,先是眼睛适应15分钟,然后环顾上下左右四周,寻找有无漏光,如有漏光,应立即将漏洞或缝隙堵赛后再作检查。

全自动洗片机安全操作规程

全自动洗片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全自动洗片机操作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风险分级 危险:高度危险,要警惕,如不避免,将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等情况发生。 警告:中度危险,要警惕,如不避免,则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等情况发生。 触电伤害 警告 全自动洗片机设备及附属电气设备线路要绝缘良好。 控制措施 1. 按照要求穿戴劳保装。 2. 操作前检查设备线路是否完好。 二、全自动洗片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全自动洗片机的操作 1. 自动洗片机由设备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定期保养,并指定两名暗室处理人员专门负 责操作和日常清洗。 2. 首次使用前,应先向显影槽、定影槽、清洗槽内分别加入适当的显影液、定影液、水,然后打开电源,待显影液的温度达到操作温度后方可使用。 3.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每次洗片前应检查显影槽、定影槽内的药液是否足够,如果不够则应使用手动开关进行补充。 4. 待胶片完全进入自动洗片机后才可继续送入胶片。 (二)日常维护保养 1. 保养规定:在洗片机使用初期,建立一个保养规定非常有必要,应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每次的保养工作。 2. 保养记录:坚持保养记录,保证这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具体的保养时间间隔执行洗片机的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 清理:清理是最重要的保养项目。如果化学药液长时间黏附在洗片机表面上,则将会腐蚀或损坏洗片机的零件。 (1)每次更换自动洗片机内的药液之前应彻底清洗各槽、补液管、补液壶,且各槽、管、壶不得混用。 (2)每次清洗安装后、使用前应打开电源检查齿轮咬合状况是否良好、系统运转是否正常。 (3)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每天应对各槽内、滚轮进行清洗。清洗时应用温水冲洗并用柔软不脱毛的布轻轻擦拭,切勿碰伤滚轮,且不能用一块布擦拭几个滚轮。 (4)每天清洗自动洗片机时,应注意用湿布把顶盖内外表面擦拭干净,以防止药液在上面结晶,特别应注意防止药液在滚轮上结晶。 注:请勿使用硬、粗造的材抖擦洗自动洗片机辊架及处理槽,请勿在胶辊上擦出痕迹。 4. 保养计划。应按表8-1 所列保养计划对自动洗片机进行保养。 表8-1 自动洗片机保养计划

(整理)摄影与暗室技术

实验24 摄影与暗室技术 摄影既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技术,它涉及光学、化学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它能真实、迅速地记录实物的瞬间图像或人眼不便观察的运动过程。在高能粒子的径迹分析、爆炸过程分析、光谱分析、金相分析、航空测量、空间技术、生物及医学技术等研究工作中,摄影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拍摄、冲洗和放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仪器与器材】 照相机、放大机、上光机、胶卷、相纸、显影液、定影液及冲洗盘等暗室工具。 (一)照相机 目前照相机的种类款式很多,数字照相机用电子芯片存储影像,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观看、储存或加工处理、传输,还可通过打印机或数码扩印机印出彩色照片,发展非常迅速。传统(胶片)照相机的清晰度目前一般比数字照相机要高。传统(胶片)照相机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感光胶片尺寸可分为: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27照相机、110照相机、超小型照相机、大画幅照相机等。 本实验使用传统(胶片)135照相机。它的像幅尺寸为24×36mm ,传统(胶片)135照相机中又有平视取景器式(图24-1)和单镜头反光式(图24-2)。不管何种款式,都是由远处物体经镜头在感光胶片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胶片上留下潜影(图24-3)。 图24-1 图24-2 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机 身等构成 1. 镜头 是照相机上最主要的光学部 件,也称物镜。一般由多片、多组透镜组合 而成的复杂光学系统,它经过精心设计,减 少像差,提高分辨能力,是摄影成像的最关 键部位。拍照时常说的“聚焦”,就是调节镜 头的前后位置(如图24—1中水平箭头所示), 以使物距u 、像距v 、焦距f 三者满足1/f =1/u +1/v 的关系,使像A ′B ′清晰。镜头上常标出镜头的焦距和口径,如东方S-4型135照相机的镜头上标有f=50mm 和1:2.8,这表示镜头的焦距为50mm ,镜头的口径与焦距之比为1:2.8,即镜头的口径为18mm 。镜头口径越大,有利于在弱光下获得较大的像面照度。 镜头的种类很多,根据它们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鱼眼镜头、远摄镜头、近摄镜头、微距镜头、变焦镜头等。 图24-3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处理是保证底片质量的最重要工序,应指定专人进行。暗室处理包括切片、装带、显影、定影、水冲洗和底片烘干等。 1.胶片的切装与保管 1.1胶片应在射线完全隔离,距暖气不小于1m的阴凉干燥处立放。 1.2胶片盒应在暗室开封,外包装纸富裕量要折回盖严,以防露光。 1.3按每次用量带衬纸取出胶片,单张按规格切,多余片带衬纸放回胶片盒内保存,以防划伤。 1.4装胶片要避免乳剂与衬纸或增感屏或其它粗物磨擦,以防静电感光;拿胶片只能触及边或角,以防留下指印,胶片不得折叠和弯曲,以防折迹感光。 1.5操作人员工接触胶处理地,应将手洗净,胶片处理前不得粘显、定影液。 1.6暗室安全灯应在距胶片0.5m以外安放,第一次使用须要测试,以防胶片感光。 1.7当对胶片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曝光前显、定影分析,问题严重者停用。 2.暗室处理 2.1手工冲洗规程 2.1.1显影:其温度为18~21℃,显影时间为4~8min。显

影之初显影过程中要使胶片上下移动,以保证显影液的新鲜性。显影夹之间要有一定距离,防止胶片相粘。 2.1.2显影后水洗10~15秒,以防显影液进入定影槽内。 2.1.3定影:胶片浸入定影液1min内上下移动,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两倍,一般为15min。 2.1.4水冲洗:在流动的清水(流速2立升/分)中进行,一般为15~20min。不得超过30min,以防乳剂膜泡涨粘附污物。 2.1.5底片干燥:在底片清洗后进行。将冲洗好的底片放到润湿液(浓度为0.5%的OP或洗涤精)中浸注1-2min。自然干燥时,应在无尘、干燥通风处晾干时,应自然干燥到无水滴时进行烘箱温度≤50℃。 3.责任:对暗室处理不当造成的底片伪像负责。

暗室技术练习题

摄影化学及暗室技术练习题 1、影响安全灯安全度的因素包括光源亮度、照射时间和照射距离。 2、安全灯与操作台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 50cm 。 3、暗室面积一般不小于 12m2 ,高度不低于 3.5m 。 4、暗室温度应保持在 15-20℃。 5、X线胶片盲色光为红光。 6、医用X线胶片由内向外的组成是①片基、②结合膜、③乳剂膜、④保护膜。 7、X线胶片特性曲线由①趾部、②直线部、③肩部及④反转部组成。 8、潜影的实质是银集团Agn 。 9、增感屏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①基层、②反射层、③荧光体层、④保护层。 10、钨酸钙增感屏受X线照射可发出蓝紫色光。稀土增感屏受X线照射可发出蓝紫色 光和黄绿色光。 11、显影液由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抑制剂、溶剂构成。 12、显影液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显影液配方②PH值③抑制剂。 13、P-Q型显影液的主要特点有(1)菲尼酮用量少成本低(2)超加合作用强(3)受溴化 钾的抑制作用小(4)受PH值影响小(5)显影液稳定性好(6)保存性良好(7)不污染照片。 14、显影液配制时的水温为 50-52 ℃。显影液呈现最佳性能的温度为 18-20 ℃。 15、定影液由定影剂、保护剂、中和剂、坚膜剂、溶剂构成。 16、影响定影速度的因素有乳剂的性质、定影剂的浓度、定影液的温度、药液的疲劳度、搅 动情况等五个方面。 17、定影液配制时的水温为 55-60 ℃。定影液呈现最佳性能的温度为 16-24 ℃。 18、定影液疲劳度的测试方法有计数法、目测法、脱膜法、银量法和滴定法等五种方法。 19、影响照片水洗速度的因素有①定影液②水温③水流速度④水中含盐类。 20、照片水洗的最佳温度为10-20℃。 21、照片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两种。 22、X线照片密度过高是由于曝光过度、显影过度等原因造成。 23、X线照片对比度过低是由于摄影条件不当、曝光量小、显影不当、显影液特 性不符等原因造成。 24、自动洗片机的工作程序分为①显影②定影③水洗④干燥等四部分。 25、自动洗片机的结构有输片系统、循环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补充系统、干燥系统和时间 控制系统等六个部分。 26、名词解释 (1)潜影:是由无数个显影中心所组成的银粒子群。 (2)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 (3)感光中心:亦称灰雾中心,是在胶片乳剂制备过程中形成的微量银质点。 (4)胶片γ值:是指照片影像表现出来的反差与原景物反差的比值;即照片影像的密度差与X线透过被检体后形成的射线对比度的比值。 (5)增感率:在胶片上产生同一密度(1.0),不用增感屏与使用增感屏所需曝光时间的比值,称为增感率。 (6)最大密度:对某种胶片来说,其密度值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因照射量的增加而上升,这个密度值称为最大密度。 (7)定影:用定影液将未感光的卤化银溶解掉,使影像固定下来的过程称为定影。 (8)显影:是将胶片上已感光的溴化银还原成金属银,以形成可见的黑色银影的氧化-还原

微波暗室作业指导书

微波暗室作业指导书 1.暗室参数 微波暗室的电性能指标主要由静区的特征来表征。静区的特性又以静区的大小、静区内的最大反射电平、交叉极化度、场均匀性、路径损耗、固有雷达截面、工作频率范围等指标来描述。 影响微波暗室性能指标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也是很复杂的。在利用光线发射法和能量物理法对暗室性能进行仿真计算时,需要考虑电波的传输去耦,极化去耦,标准天线的方向图因素,吸波材料本身的垂直入射性能和斜入射性能,多次反射等影响。但在实际的工程设计过程中,往往以吸波材料的性能作为暗室性能的关键决定因素。 1)交叉极化度:由于暗室结构的不严格对称、吸波材料对各种极化波吸收的不一致性以及暗室测试系统等因素使电波在暗室传播过程中产生极化不纯的现象。如果待测试天线与发射天线的极化面正交和平行时,所测试场强之比小于-25dB,就认为交叉极化度满足要求。 2)多路径损耗:路径损耗不均匀会使电磁波的极化面旋转,如果以来波方向旋转待测试天线,接收信号的起伏不超过±0.25 dB,就可忽略多路径损耗。 3)场均匀性:在暗室静区,沿轴移动待测试天线,要求起伏不超±2dB;在静区的截面上,横向和上下移动待测天线,

要求接收信号起伏不超过±0.25 dB。 2.天线测量的误差 1)有限测试距离所引起的误差。 设待测的是平面天线,接收的来波沿其主波束的轴向。若测试距离大小,由待测天线之不同部位所接受的场不能相同,因此具有平方根律相位差。若待测天线恰位于源天线远场区的边界2D2/λ,其口径边缘与相位中心的场存在22.5度的相位差.若测试距离加倍,在相位差减半。 对于测量中等旁瓣电平的天线,距离2D2/λ通常已经足够,测出的增益约偏小0.06dB。测试距离缩短会使测量误差迅速增大,旁瓣会与主波束合并成肩台式,甚至合为一体。通常0.25 dB的锥销使测出的增益降低约为0.1 dB,并造成近旁瓣的些许误差。 2)反射。 直射波受从周围物体反射的干涉,在测试区域形成场的变化,由于该波波程差作为位置的函数而迅速变化,使起伏的长度属于波长的数量级。例如比直射波低20 dB的反射波,可引起-0.92~+0.83 dB的功率误差,具体取决于两种之间的差异;相位测量的误差范围为±5.7°,但若反射波的场比直射波低40dB,则侧出的幅度与相位分别仅有±0.09与±0.6°的误差。

射线探伤暗室处理中常见缺陷及避免方法

射线探伤暗室处理中常见缺陷及避免方法 在正式评定底片之前,先得判明底片本身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即底片有效评定区内是否有妨碍或干扰真缺陷评定的伪象存在。这些伪象主要是由于胶片操作不当或处理不当,或由于胶片、增感屏自身缺陷所造成的。射线照相人员必须通过观察、分析、对照、思索,熟练地识别。 5.6 自动洗片机 自动洗片机采用连续冲洗方式,能自动完成显影、定影、水洗、烘干整个暗室处理过程,它与手工处理胶片相比有以下优点:速度快——自动洗片机能在约12分钟内提供干燥好的可供评定的射线照相底片。效率高——每小时约可处理360×100mm胶片100张。质量好——只要摄片条件正确,通过自动洗片机处理的底片表面光洁、性能稳定、象质好。劳动强度低——操作者只需将胶片逐张输入自动洗片机即可,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要求不高。 自动洗片机由下列五大机构组成: 1.送片机构:送片机构是由一百多个滚筒及其传动部件组成,它能使胶片从输入口进入,按一定速率移动,完成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各项胶片处理工作,最后将底片送入受片箱。送片滚筒分为几组,可以方便地从洗片机中取出,进行清洗、维修工作。 2.温度控制机构:自动洗片机内显影、定影、水洗、干燥温度要求严格,温度的自动控制通过自动电加热器及热交换器来完成,使各项温度达到恒定。 3.干燥机构:由电加热器和鼓风机组成,使水洗后的底片在热风中迅速烘干。 4.补充机构:显影液、定影液在与胶片多次作用后药力会下降,然而自动洗片机显影、定影的时间和温度是一定的,所以要求药液的浓度不能变化,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自动洗片机配置了显影液、定影液补充筒。每次进片自动洗片机都能给出一个进片信号,使溶液泵自动向机内补充一定数量的显影液、定影液,与此同时机内排出相应数量的溶液。每处理1m3的胶片约需补充1000C.C显影液和1000C.C定影液。 5.搅拌装置:为了使机构内药液温度、浓度均匀,并使胶片表面不断与溶液充分接触,自动洗片机设有搅拌机构

暗室要求

暗室要求: 1. 暗室布局知识 暗室是射线照相进行暗室处理的特殊房屋,是工业射线照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施。 暗室设计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显定影方式以及设施水平等具体条件统筹安排,但必须满足防辐射、不漏光、安全灯的安全可靠、室内机具布局合理、室内通风以及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原则。对手工暗室操作的暗室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 (1)防辐射 暗室不得有任何射线的辐射线(包括散射线),射线不仅使胶片感光,同时危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无法远离射线源的暗室(包括暗室门),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遮光性良好 胶片在显影及装片时暗室是不允许任何室外光透入的,以免胶片感光,影响底片质量。暗室一般不开窗户,设有前室或迷路口的暗室门,可有效地防止暗室门漏光,而工作人员出入也很方便。此外,暗室的排风装置、空调机、供水管线穿墙等也是漏光点,应采取适当措施堵实,以防漏光。 (3)暗室应有适当空间,器具布局合理 暗室主要用来装片和处理已摄胶片,若有条件宜分室进行。共用一室的平面布置应分成干燥和潮湿部分,干燥区用来布置存放暗盒、增感屏以及胶片的橱柜及工作台,潮湿区布置成显影—停显—定影一水洗作业。 (4)要有通风设施 暗室不仅潮湿,而且常有醋酸气体,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容易引起电器设备漏电,同时对材料器具使用寿命也不利,故应有通风设施。一般可以装排风扇或自然排风管解决。(5)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温度15-20℃,湿度50%-60%(相对湿度)保证显、定影工作质量和胶片的有效期。(6)注意用电安全 暗室潮湿,容易产生电器设施漏电,且一般暗室操作人员又少,能见度低,一般应在总线路上加装触电保护器,保障人身安全。 (7)室内应易于保持清洁。 手工冲洗的暗室

暗室工作操作规程

xxx企业标准 暗室工作操作规程 xxxx发布 xxxx实施 x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公司《质量手册》的要求而编写的,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具体操作性文件,暗室工作操作规程是指导操作人员安全、正确使用设备的第5个操作规程。 本标准由质量控制部提出。 本标准的相关内容由工艺责任工程师审核。 本标准由质量总监批准。 本标准起草部门:质量控制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 本标准由知识管理室归口。 I

暗室工作操作规程 Operation Rules of Darkroom Working 1 目的 Objective 对暗室的操作活动作出具体规定,使操作人员按规定操作,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2 范围 Bound 适用于质量部暗室的操作。 3 操作规程 Operation Rules 3.1 人员资质要求 操作人员应经体检合格,专业培训、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Ⅱ级以上资格证书,才能在暗室里完成胶片的切片、包片、显像、停显、定影、冲洗、烘干、评片等工作。 3.2 人员劳防要求 作业前应穿戴好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女工必须戴好工作帽,头发压入帽内。 3.3 作业要求 3.3.1 暗室应保持整齐、清洁。 3.3.2 暗室内应无可见白光,暗室操作均应在安全红灯下进行。 3.3.3 暗室操作时,应保证工作台、切片刀、洗片夹子及工作人员的手清洁无污物。 3.3.4 装片前,必须检查暗盒、增感屏,发现破损立即更换。 3.3.5 装拆胶片时,应全部打开增感屏,不允许将胶片直接插入增感屏或直接从增感屏中抽出底片。 3.3.6 显、定影液应严格按所用胶片说明书规定的配方配制,配制过程也应严格按配方的规定进行。 3.3.7 显影液、定影液温度应保持18~20℃之间。一次洗片数量在10张左右。在显影、定影槽内,片夹之间距离应保持20~30mm,正常显影时间为5~8分钟,定影时间为20分钟,在流动水中冲洗时间为30分钟。 3.3.8 冲洗完毕的底片应吊挂滴干水滴,然后在胶片烘片机烘干,烘片温度45~70℃。 4 检查和保养 4.1 设备日保养: 1)暗室应保持整齐、清洁; 2)检查暗室内灯光是否正常; 3)检查水源、排水系统是否正常; 4)检查切片机、黑度计、恒温洗片机、胶片烘片机、空调机等是否完好。 4.2 抢修:机修人员接到设备报修信息后,应立即到现场抢修和处理,或由专业厂维修。 1

无损检测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无损检测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放射仪器的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应仪器的操作规程执行。 2、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前,应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3、从事野外施工的检测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根据现场情况可用防射线的材料遮护(如2mm铅板),或采取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等措施,避免和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不得在工作场地进食、饮水、吸烟,不得用嘴吹、吸放射性物质。 4、无损检测职业人员应备有射线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以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照射量和个人受到的累计剂量。(个人剂量计每季度监测一次,在外部项目的人员每年监测一次,对全年最大允许剂量当量:5雷姆/年、0.42雷姆/月、0.1雷姆/周),并做好个人受照记录。 5、探伤装置应有足够的绝缘阻抗,各部连接处不得有间隙,以免引起火花。检测仪器及附属电气设备线路,应绝缘良好、接地可靠,若有漏电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好再用。 6、X射线探伤曝光前,操作人员应背离X光机“窗口”,曝光应待人员撤至安全区后进行。 7、使用检测设备应在额定值内工作,不准超负荷运行。超声波探伤仪通电后禁止打开保护盖,防止高压电伤人。 8、着色探伤操作人员应避免在有明火存在的地方配制和使用着色剂。在球罐、容器内部着色、探伤要通风良好,以防药品中毒,外面应设专人监护。着色探伤容器排空后交回收部门。

9、在配制显、定影液和暗室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戴上口罩,并尽量避免药水溅到皮肤和衣服上引起腐蚀,一旦发现及时用清水冲洗。 10、作业完成后,要清理现场,将仪器设备、机具等放入专用工具箱。废弃定影液、废胶片送厂家再利用。显影液药水应密封存放在塑料桶内,统一进行处理。

暗室操作规程

ZL-11-2014 压力容器气压和气密性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兰州长信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暗室操作规程 目的 暗室处理是整个X光拍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保证底片质量的重要工序。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拍片过程的成败,进而影响到检测产品的质量。该项操作规程,对无损检测的射线底片暗室安全操作做出规定,以确保底片合格率。 适用范围 暗室处理包括切片、装袋、显影、定影、水冲洗和底片烘干等。本规程适用于射线底片暗室安全操作。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 1胶片的切装与保管 1.1胶片应与光线完全隔离,放在胶片储存箱内。 1.2胶片盒应在暗室开封,外包装纸余量要折回盖严,以防露光。 1.3按每次用量带衬纸取出胶片,单张按规格切,多余片衬纸放回胶片盒内保存,以防划伤。 1.4装胶片要避免乳剂与衬纸或增感屏或其它粗物磨擦,以防静电感光;拿胶片只能触及边或角,以防留下指印;胶片不得折叠和弯曲,以防折迹感光。 1.5操作人员接触胶片时,应将手洗净,胶片处理前不得粘上显、定影液。 1.6暗室安全灯应在距胶片0.5m以外安放,以防胶片感光。 1.7当对胶片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曝光前用显、定液影分析,问题严重时应停用。2暗室处理 手工冲洗规程:显影、中间水冲洗、定影、最后水冲洗 2.1显影:在准备显影后,应关闭白炽灯,打开红灯及暗室时钟,在从暗袋中取出胶片,放进显影槽中进行显影,显影温度应控制在18~21℃,显影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时间过长会影响胶片本身质量,增加灰雾度。当然视季节及药水的不同可适当做出调整显影时间。显影之初和显影过程中要使胶片上下移动,以保证显影液新鲜性。显影洗片架之间要有一定距离,防止胶片相粘,并注意避免划伤胶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