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蜗牛(二)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蜗牛(二)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蜗牛二教案

第三课蜗牛(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面包、黄瓜、生姜等食物,放大镜、记录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

1、师: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2、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师:有的蜗牛“睡觉”了,我们不能观察了,怎样让它醒过来活动?(把蜗牛放入常温下的水中,使其活动。)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师:蜗牛吃什么,怎么吃,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吃食(最好选用饿了1~2天的蜗牛,要提前准备好。)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观察蜗牛吃食,蜗牛长有牙齿吗?”

3、发放菜叶、黄瓜、水果、生姜、面包等食物、放大镜,把蜗牛轻轻放到食物上,静静地等待蜗牛进食。观察并记录。

4、学生交流发现,教师补充有关蜗牛牙齿知识。

5、观察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这一环节,可以选用另一个蜗牛进行观察,方法参考教材上。把食物摆在盘子的一圈,把蜗牛放在圆心上,观察蜗牛的选择,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教科书上。(实验要多做几次)

6、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

1、师;在观察蜗牛吃食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的蜗牛排出粪便了,蜗牛从哪个部位排出粪便,它的粪便是什么样的,蜗牛的吃食和排粪便是它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蜗牛才能生存和生长。

2、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排泄。

3、师:观察蜗牛的呼吸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你们能找到蜗牛的呼吸孔吗?

4、师: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让蜗牛扭动身体,然后观察蜗牛壳顶部位置,随着蜗牛的活动,每间隔10多秒钟,蜗牛的气孔会打开成一个小洞,可以明显地看到蜗牛的呼吸。

5、生:观察蜗牛的呼吸。

6、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师:小节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蜗牛的生活还可以观察哪些?

2、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3、师:提醒学生:要让学生把在饲养中的更多更新的观察记录在表格中,或者写成科学日记。表扬认真饲养和观察记录的学生,经常提醒学生及时记录。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五、板书设计

蜗牛(二)

喜欢吃的食物:菜叶、黄瓜,各种植物的叶。

不喜欢吃的食物:生姜、面包,带有刺激性异味的食物。

蜗牛是这样吃食物的: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的吃下去。

六、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继续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我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断,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建立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特征的认识。学生的学习都比较认真。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画法步骤

(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头的。(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 二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二、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四、蜗牛赛跑。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蜗牛爬得快?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在棉线上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让蜗牛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爬行)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让蜗牛在白纸上爬行,画出蜗牛爬过的路线,然后用细线沿着纸上的路线放好,记下起止点,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的路程。)…… 3.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五、交流、小结。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教学建议: 1.棉线要根据蜗牛的大小来选择,不能太细,以免蜗牛掉下来。 2.蜗牛赛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尽量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局限于一二种方法。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矿产的形成及开采方法。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动物 1、寻访小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 2、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一) 1、蜗牛是(软体)动物。 2、蜗牛的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3、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4、蜗牛利用(腹足)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 黏液作用: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蜗牛食物:(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3、蜗牛(二) 1、唤醒蜗牛:放入(常温的水中)。 2、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3、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蜗牛的粪便是(褐色线状的)。

4、饲养蜗牛的生活环境? 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5、蚯蚓 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里。 2、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3、蚯蚓是(陆生环节动物)。 4、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5、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蚯蚓吃落叶等食物,蜗牛吃菜叶等食物。 6、蚂蚁 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 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 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3、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答: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蜗牛》教案

《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学情分析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评价任务 1.观察并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及运动方式。 2.学会饲养蜗牛并能坚持饲养观察蜗牛的生活。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条树枝、1条线、1块玻璃、1个饲养箱。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寻访小动物》一课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了校园里各种小动物,这种动物你们见过吗?(教师出示自己饲养的蜗牛) 2.这是老师在田野里抓来饲养的小动物蜗牛,你想去观察一下吗?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如何记录? 3.想知道老师是怎样饲养蜗牛的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用你的观察记录到老师这儿换一个“小锦囊”(蜗牛的饲养方法)。 4.用两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尝试记录,写一篇科学日记。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观察自然状态下真实的蜗牛,饲养真实蜗牛,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为接下科学概念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入 1.谜语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蜗牛)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我们在课前已经用两周的时间观察和饲养蜗牛了,你能画一只蜗牛吗? 3.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蜗牛、汇报发现,暴露学生前概念。】

小学科学三上《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三上分层探究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植物单元 1.我看到了什么 活动一:观察照片上的大树,我看到了:绿色茂密的树叶,褐色粗粗的树干等。 活动二: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我看到过:树上有果实、树干上有树瘤、藤蔓、苔藓;有小动物在爬,树枝上有鸟巢、小鸟,树下还有小草小花等。 拓展提升:略 日积月累: 1.除了D称重的方法不打勾,其他都可以打勾。 2.B 2.校园的树木 活动一:顺序可以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是否有果实、拓印树皮、捡果实和树叶等。 活动二:写一写:树叶很茂盛,树干很粗大,叶子绿色是椭圆形的,树上有鸟窝等。 画一画,贴一贴:略 活动三:

写一写:校园里的树木,我认识的有:樟树、栾树、桂花树、桃树、柳树等 画一画、找一找:略 3.大树和小草 活动一:组内说一说,你知道的小草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等有理即可) 活动二:(简图略),狗尾草的特点:茎细长、柔软,在地上有点躺倒的,叶子长长的有15—20厘米,宽只有1—2厘米,顶点有一个毛茸茸的象狗尾巴一样的果实,果实长3—7厘米,根细细的,轻轻一拔都断在地中。狗尾草最高有1米左右,根像胡须,细细长长的。 活动三: 拓展提升:1.我认识的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荷花、蒲公英等。 2.认识草本植物各方面的作用。 日积月累: 我会选择:1.B A 2.木本植物:B 、D 草本植物:A 、C 4.水生植物 活动一:水葫芦画简图略,特点:叶片绿色较大,浮在水面上,叶柄膨大,会开花等。 活动二:以水葫芦和金鱼藻为例: 拓展提升: 大树 高大 茎很硬 叶片宽阔 寿命长 …… 小草 矮小 茎软 叶子细长居多 寿命短 …… 有生命 有根、茎、叶 会开花、有种子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水葫芦 浮在水面 叶柄膨大 会开花 叶片较大 …… 金鱼藻 长在水底 叶片细小 没看到开花 …… 生长在水里有根、茎、叶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中 陆生植物 生长在陆地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需要水分、阳光 和空气 有根、茎、叶 会繁殖后代……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

《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儿歌吗?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儿歌视频,看看儿歌的主人公是谁?(播放视频)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主人公是谁了吗?对,蜗牛。蜗牛可爱吗?(课件展示蜗牛图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自己试着分析蜗牛的身体构造。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内交流补充。 (2)、教师展示蜗牛身体构造图,全班进一步交流探讨。 (3)、学生试着画蜗牛简图。(师随后示意纠正) (4)、全班交流展示。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小组讨论)。 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小学科学蜗牛

蜗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了解蜗牛分泌黏液的作用。 3.通过设计蜗牛赛跑比赛,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了解蜗牛分泌黏液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蜗牛赛跑比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用透明盒子装着的蜗牛、一次性筷子、棉线、保鲜膜、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儿歌《蜗牛和黄鹂鸟》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蜗牛是怎样爬行的吗?蜗牛有脚吗? 生:有! 生:没有! (有争议) 师:有同学说有,有同学说没有,如果有那它的脚在哪里呢?如果没有那蜗牛是靠什么走路的呢? 生:它的脚就在它的肚子那里。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用腹部走路的。 师:其实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蜗牛这种特殊的脚,大家猜一下叫什么? 生:腹足。 师:嗯!对!真聪明。。。(板书:腹足) 这就是蜗牛的腹足。(课件出示蜗牛腹足的图片。)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师:那蜗牛是到底是怎样爬行的呢?同学们觉得怎样观察才能清楚的观察到腹足的细微运动呢? 生:把蜗牛放在一块玻璃上面,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蜗牛的运动。 师:但我们现在没有玻璃啊,怎么办呢? 生:我知道,把蜗牛放在保鲜膜上,透过保鲜膜也可以看到蜗牛的运动。 师:哦。。。用保鲜膜代替玻璃。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真是不简单!老师佩服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让蜗牛爬在这个透明的盒子壁上也可以观察到。 师:这个办法也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很有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呢? 生:。。。。。。(没什么反应) 师:看看我们桌面上的实验材料,能不能利用呢? 生:(举手)我知道了,可以让蜗牛在筷子上爬。。。 生:还可以让蜗牛在毛线上爬,看看是怎样的。 。。。。。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2.蜗牛复习巩固第八十三篇.doc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2.蜗牛复习巩固第八十三篇 亠第1题【单选题】 蜗牛是利用它的()爬行的 A、腹部 B、触角 C、壳 D、头 【答案】: 【解析】: [解答]蜗牛没有足部,是利用腹部进行行走的.[分析]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亠第2题【单选题】 蜗牛喜欢吃() A、动物的残体 B、肉 C、菜叶等绿色植物 D、所有食物 【答案】: 【解析】: [解答]蜗牛喜欢吃菜叶等绿色植物r遇到危险会缩进壳里.[分析】蝎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4第3题【单选题】 我们熟悉的蜗牛用()来爬行。 A、壳 B、尾 C、腹足 D、触角

【答案】: C 【解析】:【解答】蜗牛的运动是靠腹足来迸行的r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爬行特点.【分析】本题考童学生对蜗牛用什么来运动进行识记. 第4题【单选题】 蜗牛的触角有()对 A> 1对 B、2对 C、3对 D、4对 【答案】: B 【解析】: 【解答】蜗牛的触角有两对,长的触角顶部有眼f短的一对触角上顶部没有眼。【分析】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孜。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是饲养蜗牛的方法是() A、在饲养箱里铺上一层细沙 B、铺上一层超市的土壤 C、放进儿条树枝和儿片落叶 D、蜗牛是靠口来摄食的。 【答案】: D 【解析】: 【解答】蜗牛的饲养,应该给锅牛制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分析】本题考童学生对词养蜗牛的方法的识记. 【判断题】 蜗牛口中有很多细小的牙齿,长的一对触角上有眼。() A、正确

2019-2020学年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蜗牛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五篇.doc

2019-2020学年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蜗牛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七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蜗牛是()后代 A、产卵繁殖 B、自体繁殖 C、无性繁殖 D、抱子繁殖 【答案】: A 【解析】: [解答】胞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是植物的繁殖方式,而蜗牛是产卵繁殖的。[分析]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墳,用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 第2题【单选题】 蜗牛用来爬行的足叫() A、软足 B、腹足 C、腹部 【答案】: B 【解析】: [解答】竭牛喜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环墳里,靠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分析]本题考直学生对蜗牛的爬行工具的识记。 第3题【单选题】 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答案】: C 【解析】: [解答】蜗牛是在夜间活动的,所以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蹄该在晚上。[分析】本题考直学生蜗牛的进食时间的识记。

第4题【单选题】

1、杂草和瓜果皮. 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蜗牛主食各种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生活范围极广 B 、 蜗牛主要是以植食为主,特别喜欢吃作物的细芽和嫩叶 C 、 蜗牛吃东西的时候就用"小搓板”将植物的叶子磨碎,再一点点吃下去 D 、 蜗牛是夜出昼伏,不怕阳光 【答案】: D 【解析】: 【解答】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的腐殖土的环境中生活,蜗牛是昼伏夜岀,最怕阳光直射.【分析】蜗牛、蚯蚓喜 第5题【判断题】 蜗牛拉出黑中带点绿的像线条的东东,闻起来有点腥臭,那是它的便便。 A 、 正确 B 、 错误 【答案】: 正确 【解析】: 【解答】学生认识蜗牛,但并不知道其粪便.蜗牛的粪便黒中帝点绿的像线条,闻起来有点腥臭.【分析】此题主要考童学生 第6题【判断题】 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可以通过比较壳的大小来比较蜗牛的大小。() A 、 正确 B 、 错误 【答案】: 正礎 【解析】: 【解答】蜗牛的身休十分柔软r 要比较其大小r 可以通过比较壳的大小来鉴【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区分蝎牛的大小的方法 的识记. 第7题【判断题】 蜗牛没有足,所以蜗牛不能运动。() A 、 正确 B 、 错误 【答案】:

小学科学《蜗牛(二)》教学设计

《蜗牛(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研究蜗牛的食物、休眠、排泄三方面的问题。关于蜗牛的繁殖,教科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只是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去发现这个现象。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吃食;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第四部分,继续观察蜗牛的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继续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断,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将有利于学生建立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评价任务 1.观察并描述蜗牛的休眠、吃食与排泄。 2.能对蜗牛提出更多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2~3个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新知 问题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什么小动物? 问题2: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哪些事? 学生集体回答。 二、新课教学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问题1:饲养蜗牛的同学还发现了蜗牛的哪些行动特点? 学生回答:吃黄瓜,傍晚活动很活跃,有时候睡觉了……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 问题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 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 教师讲授: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课本P29图中其中一只蜗牛正爬到杯壁)【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问题1:蜗牛吃什么? 实验:观察蜗牛吃食物(准备食物青菜、面包、苹果、雪梨、花生等以等距离放在蜗牛面前) 问题2:蜗牛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问题3:蜗牛有牙齿吗?怎么吃食物?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并发言陈述自己发现的问题与现象,期间师生互动。 教师归纳小结:蜗牛较喜欢吃菜类植物,蜗牛靠口吃食物,它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嘴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却有25600颗牙齿。(课件图片展示)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2.观察呼吸方法: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

小学三年级科学蜗牛说课稿

《蜗牛》说课稿 单位:克利镇中心小学学科:科学 说课教师:薄春刚

《蜗牛》说课稿 列位评委,老师,大伙儿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进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明白得。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围,由四个部份组成。别离是:我所明白的蜗牛,观看蜗牛的躯体,观看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用意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看、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熟悉蜗牛的生活环境、躯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看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仍是第一次观看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讨蜗牛的进程,培育他们酷爱小动物。开好了那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讨动物来讲意义超级大。 3、教材的处置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类途径有所了解,若是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知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依照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制造性的处置,斗胆地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知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讨欲望,培育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经历、明白得和把握。 4、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进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术: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育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和搜

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2)进程与方式:经历和体验观看蜗牛的进程,学会用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培育学生探讨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讨的乐趣。 二、鼓舞学生靠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惜小动物,珍爱生命,爱惜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映等方面的观看活动;难点是学生观看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看到的信息的处置。 6、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索、玻璃、饲养槽。 说学生 对学生来讲,喜爱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超级喜爱、了解但又没有认真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看的困难在于可否找到蜗牛躯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爱好的是观看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上教师要踊跃引导和参与观看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讨找到蜗牛的特点。 说教法和学法 依照本课的特点,我采纳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刻维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要紧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踊跃性,帮忙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刻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说教学进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的身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用什么方法观察? ☆按怎样的顺序观察?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看课本插图: 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 有疑问的动物画“?”。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测量蝗虫的大小。 ☆测量什么? ☆怎样测量? 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 5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蜗牛(二)_教科版-教育文档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三课蜗牛(二)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蜗牛休眠了,下列什么方法可以让它醒过来() A、敲打蜗牛 B、放进水中 C、给它加温 答案:B 解析:解答:蜗牛休眠了,让它醒过来最好的方法是把蜗牛放入水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苏醒方法的识记。 2. 蜗牛用()呼吸,也用()排泄废物。 A、气孔 B、腹足 C、触角 答案:A 解析:解答:蜗牛的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是一样的,都是有气孔进行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的识记。 3.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答案:C 解析:解答:蜗牛是在夜间活动的,所以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应该在晚上。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蜗牛的进食时间的识记。 4. 蜗牛适合生活在() A、阴凉、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答案:A 解析:解答:蜗牛是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环境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的识记。 5. 蜗牛用来爬行的足叫() A、软足 B 、腹足C、腹部 答案:B 解析:解答:蜗牛喜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环境里,靠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爬行工具的识记。 二、判断题 6. 蜗牛可以再玻璃上爬行。()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蜗牛喜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环境里,靠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爬行工具的识记。 7. 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蜗牛休眠了,让它醒过来最好的方法是把蜗牛放入水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休眠后苏醒方法的识记。 8. 蜗牛没有足,所以蜗牛不能运动。()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蜗牛是没有脚,但却可以靠腹足在任何物体上爬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爬行工具的识记。 9. 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可以通过比较壳的大小来比较蜗牛的大小。()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要比较其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壳的大小来鉴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分蜗牛的大小的方法的识记。 10.蜗牛拉出黑中带点绿的像线条的东东,闻起来有点腥臭,那是它的便便。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学生认识蜗牛,但并不知道其粪便。蜗牛的粪便黑中带点绿的像线条,闻起来有点腥臭。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蜗牛粪便的识记。 三、填空题 11. 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将身体缩进壳内,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答案:有反应 解析:解答:蜗牛是小动物,和其他小动物一样,受到刺激以后有反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受到刺激的反映情况。 12. 蜗牛需要潮湿的环境,如果天不下雨,蜗牛就在出来活动。 答案:晚上 解析:解答:蜗牛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只要天不下雨,蜗牛都会在晚上出来活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生活习性进行识记。 13. 蜗牛排泄是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它会把粪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 答案:气孔 解析:解答:蜗牛的排泄器官和呼吸器官都是气孔,它会把粪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排泄器官的识记。 14. 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却无法咀嚼食物。这是因为它们的牙齿长在了一个带状结构的上,上面布满牙齿,齿舌可以从口里伸出来刮取食物。 答案:齿舌、齿舌 解析:解答: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却无法咀嚼食物。靠齿舌从口里伸出来刮取食物。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二、校园的树木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5、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6、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四、水生植物 10、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1、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14、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五、植物的叶 1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6、叶的结构: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18、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9、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2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三上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树瘤(liú)、果实、小动物、鸟巢(cháo)、小草、藤(téng)蔓(màn)。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4、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tuò)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3、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4、拓(tuò)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tū)起的部分染上颜色。三、大树和小草

1、我国常见的四种小草:狗尾草、黄花酢(cù)浆草(别名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2、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3、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4、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5、草是草本植物: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8、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9、大树小草相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四、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我知道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líng)、菖(chāng)蒲(pú)、茭(jiāo)白等。 2、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叶柄部位膨(péng)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5、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生命世界”内容常见问题解答参考 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生命世界”内容目录

六上 与环境 生物 的多样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微小 世界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 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 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 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问题分类提示:第一部分:植物(24问);第二部分:动物(18问);第三部分:我们人体; 第四部分:其他综合(11问)。 第一部分:植物 1、植物怎样分类? 答: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被称为种子植物;另一类是通过抱子繁殖的植物,称为抱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不足800种,被子植物则多达20多万种。

2、水生植物有哪几类? 答:水生植物一般分成三个类型,如金鱼藻全株沉没于水中,叫做沉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的植株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水花生、莲等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之为挺水植物。 3、植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哪些? 答: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4、植物的根怎样分类? 答:根据根的发生部位的不同,植物的根分为定根和不定根两大类。 定根:凡是从植物体固定部位上生出的根,都叫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这种由胚根直接长成的根叫做主根。 侧根: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长出的各级大小分支,叫做侧根。 不定根:凡是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之外,也就是着生位置不定的根,都叫做不定根。如玉米茎上生出的根,秋海棠的叶和落地生根的叶上生出的根,榕树茎上生出的根都属于不定根。 5、植物的根系有哪两类? 一棵植物全部根的总和叫做根系。根系分为两大类: 直根系:一些植物的主根明显粗长,并且垂直向下生长;各级侧根的长短和粗细明显小于主根,并且斜着向四周生长,这种主根和侧根具有明显区别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大豆、棉花、油菜、黄麻、杨树等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属于直根系。 须根系:一些植物的主根不发达,生出以后不久就停止生长,另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长出许多粗细相近的不定根,这种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 6、怎样确定采集到的植物是种子植物呢? 答:最根本的当然是检查一下它有没有种子。但是种子植物并非一年四季都能产生种子,看不到种子并不等于不会结种子,因此,在没有看到种子的情况下,大致上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①凡是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可以说几乎都是种子植物;②不管植株的大小、高矮,凡是能开花的,无论花色鲜艳与否都是种子植物;③凡是能结果实的都是种子植物;④具有网状叶脉或平行叶脉的植物,基本上都是种子植物。 7、常见的叶有哪些形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