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损检测方案(隧道质量)

无损检测方案(隧道质量)

无损检测方案(隧道质量)
无损检测方案(隧道质量)

隧道质量的无损检测方案

一、隧道质量无损检测的内容

隧道质量无损检测分为以下几项检测内容:浇灌混凝土的强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和锚杆拉拔力、长度、饱满度检测。

二、隧道无损检测方法

2.1 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

2.1.1 检测内容、方法的选定

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包括:①隧道衬砌厚度,②隧道衬砌背后未回填的空区,③复合式衬砌中两层衬砌间较大的空段,④施工时坍方位置及坍方的处理情况,⑤衬砌混凝土强度。有时还可检测围岩中地下水向隧道侵入的位置。衬砌混凝土质量的现场检测,曾经常采用电阻率法、瑞利面波波速法等来检测前面的①-④项,近年来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

2.1.2 检测仪器选定

检测采用SCCI公司出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选定天线的频率,天线选用450~500MHz的工作天线检测厚于20~30cm的衬砌厚度。

2.1.3 检测步骤

2.1.

3.1 测线布置

隧道的轴向检测:沿隧道拱部轴向布置5条测线:拱顶、左拱腰和右拱腰、以及左边墙和右边墙。检测其中的3条线,拱顶必须检测,当检测的其它两条线在隧道拱顶的一侧时,每测300m应换边检测。

隧道的横向检测:沿隧道每50米布置一条剖面线,检测该条线。

本次检测的隧道长8317m,检测的轴向长度为8317m×3=24951m,横向共设166条剖面线,检测的横向长度为166×24m=3984m,共需测28935m。

2.1.

3.2 介质参数标定

检测前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对隧道长度小于3km 的隧道,取一处进行实测,实检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隧道长度大于3km,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标定采用以下方法的其中一种:①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②在洞口或洞内避车洞处使

用双天线直达波法测量;③钻孔实测。求取参数应具备两点:①标定目标体的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 ,且厚度已知;②标定记录中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标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2)23.0(

d t r =ε (1-1) 9102?=t

d v (1-2) 式中: r ε—相对介电常数;

v —电磁波速(m/s );

t —双程旅行时间(ns );

d —标定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

2.1.

3.3 工作步骤

1、在卡车车厢上或铁路平板车上用钢管搭架并铺木板制成工作平台。

2、检查主机、天线以及运行设备,使之均处于正常状态。

3、检测:检测时,将发射和接收天线与隧道衬砌表面密贴,沿测线以5km/h 左右的速度滑动,由雷达仪主机高速发射雷达脉冲,进行快速连续采集。为保证点位的准确,在隧道壁上每5m 或10m 作一标志,标上里程。当天线对齐某一标记时,由仪器操作员向仪器输入信号,在雷达记录中每5m 或10m 作一里程标记。内业整理资料时,根据标记和记录的首、末标及工作中间核查的里程,在雷达的时间剖面图上标明里程。

2.1.4 地质雷达的资料处理与解释

2.1.4.1 资料处理和编录整理以及设计资料的汇集

现场采集的数据要经过滤波、去噪、均衡等处理,打印成时间剖面图。为了使图纸的计算与实际里程相符,必须在图纸上标注里程及5或10m 的间隔标记,并要将一些特殊情况,如电气化线路隧道中的锚节点位置、隧道中的变截面位置、灯或通风机位置等标于图上。

对隧道衬砌质量作检测和评价,还必须掌握该隧道的设计情况,如围岩分类、设计参数、施工方法和步骤等,特别是长隧道,地质复杂,设计参数变化多,有时还由不同单位分段施工,掌握这些资料,对探查资料判释和隧道质量评价很有必要。

图1 在在建隧道中用铺设防水板的全断面工作台架作检测(用装载机牵引)2.1.4.2 资料处理及判释:

1、数椐处理步骤:

图2 数据处理与解释流程图

ε)和电磁波速(v)的确定

2、介电常数(

r

ε)和电磁波速(v)。

由式(1-1)和(1-2)计算确定介电常数(

r

2.1.4.3 资料的分析原则

1、二衬砌界面的判识

在探地雷达图像的上部,一般振幅较强,同轴同相比较连续的第一组波形为衬砌界面反射信号。界面判识后输入正常的介电常数值,即可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衬砌厚度值,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2/1)

(5.0r t C D ε?= (1-3) 2、钢拱架位置及判识

在地质雷达图像中,电磁波遇到钢筋时产生极强的反射,反射波的位置为钢筋距测试面的距离(背水面保护层厚度);通过滤波处理,确定各里程段钢筋拱架分布情况及背水面保护层厚度。

3、衬砌混凝土缺陷及位置判识

由于衬砌混凝土与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差异较大,所以探地雷达图像中表现为振幅较强的界面反射信号(多次波),空洞的明显特征就是有强烈的多次反射,波从相对介电常数大的物质(C20混凝土r ε为8左右)进入相对介电常数小的物质(空气r ε为1)中时,根据波动原理,在上界面处会先叠加为负波,可在雷达图像中准确拾取界面反射的双程旅时,根据公式求得缺陷的位置;衬砌不密实可能是由于混凝土离析振捣造成的,从波形特征与空洞的反射相似,但反射很弱;混凝土中有钢筋时也会产生反射,波从相对介电常数小的物质(C20混凝土r ε为8左右)进入相对介电常数大的物质(钢筋r ε为∞)中时,根据波动原理,在上界面处会先叠加为正波。

对于复合衬砌隧道,当第一次衬砌与第二次衬砌之间存在空隙时,界面上读取的厚度值为隧道的二次衬砌厚度,若二者密贴良好,则为一、二次衬砌合值;对于非复合衬砌隧道,该界面上读取的厚度值即为隧道的衬砌厚度值。

2.1.5 雷达探查的典型图象

2.1.5.1 衬砌界线

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或其间空区中的空气)有明显的介电常数差,因此在时间剖面图上,衬砌底面和岩石之间有明显的界线。雷达发射的直达波延续4个周期以上,0~12ns 左右的目标物的反射波均与它相叠。雷达的直达波呈现几条平直的水平同相轴的图像,而围岩开挖总有或大或小的不平,故衬砌底界,即它与围岩的分界面的反射波同相轴一般为有起伏的非直线图像,这是很易辨认的。喷射混凝土与模筑衬砌介电常数有差别,但不是很大,它们之间若接触很好或粘结,则可能没有

明显的反射波或仅有微弱的反射波。如果喷射混凝土中有钢质拱架和钢筋网,则由于它们可强烈地反射雷达波,故可看到连续的绵延的反射图像。

2.1.5.2 拱架与钢筋网

在地质雷达图像中,电磁波遇到钢筋时产生极强的反射,反射波的位置为钢筋距测试面的距离(背水面保护层厚度);通过滤波处理,确定各里程段钢筋拱架分布情况及背水面保护层厚度。

图3 混凝土中布置的钢筋网

图3中由于钢筋的界电常数为∞,图中可见连续的小双曲线反射,这是钢筋网的代表性反射图。

图4 典型的格栅钢架反射

图4中两标距之间为10米,每10米的钢架为9榀达到了设计要求。

2.1.5.3 衬砌混凝土缺陷

混凝土内部缺陷包括欠密实、脱空等现象,欠密实其表现为波形杂乱且不连续的反射波形。

图5 复合衬砌与围岩间的不密实带

图6某隧道仰拱部位混凝土中出现的不密实区

2.1.6 提高检测精度的措施

2.1.6.1 详细了解检测区间物理状态

衬砌层物理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雷达波的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是含水量的变化、检测面平整度、衬砌层砼材料配比变化、衬砌层结构变化。隧道检测有许多条测线,分若干次检测,每条检测的衬砌层物理状态变化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较为详细地了解设计资料、隧道的施工记录,同时在检测过程中还要做好外业记录(如渗水、平整度等)。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客观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地质雷达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

2.1.6.2 合理布置取芯点位

影响检测精度的主要问题是标定的地质雷达的电磁波速度,根本问题是不同区间介质物理状态的变化,实质问题是介电常数的变化。当使用地质雷达进行隧道检测时,合理布置用于标定雷达波速的取芯点位,对衬砌层在不同物理状态下的雷达波速进行

分别统计,并分析雷达波速的变化规律,有效控制因雷达波速的误差带来的探测偏差或较大误差。

2.1.6.3 注意区分多次反射信号

衬砌层厚度相对较薄,且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衬砌层的面层和内部结构层会形成多次反射信号,多次反射信号可能与内部结构界面形成的反射信号重叠或偏离,当多次反射信号与雷达波同相轴存在连续性偏离的情况下,容易对结构界面的厚度误判。不平整的表面由于与天线不能紧密结合时,也会形成反射界面,同时会有若干个多次反射信号。注意区分多次反射信号,是避免地质雷达资料判读偏差的重要环节。2.2 锚杆拉拔力、长度、饱满度的检测

2.2.1 锚杆拉拔力的检测

2.2.1.1 检测内容、方法的选定

锚杆拉拔力的检测主要检测锚杆的拉拔力,用锚固力拉拔检测仪来测量,锚固力拉拔检测仪由专用拉拔千斤顶(含超高压油缸、穿心式活塞顶杆、杆件锚具夹头、底座以及快装接头等)、高压胶管总成以及高压油泵组成。

2.2.1.2 检测仪器选定

检测仪器采用ZHENYOU(真友)LDZ—300锚杆拉力计

2.2.1.3 抽检拉拔力、抽检数量和测点布置

测量锚杆拉拔力所使用的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拔力≥90%设计值,抽检数量按锚杆数1%且不少于3根做拔力试验。本批锚杆大约40000根,需抽检400根,测点选择在沿隧道的轴线方向有锚杆的地段均匀分布这400根锚杆抽检。

2.2.1.4 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

工作环境安全检查:认真检查试验地点的顶板支护、通风、设备等安全状况,排除安全隐患,停止影响锚杆拉力试验的一切工作。

2、设备检查:

1)检查油量:逆时针方向打开拉力计手压泵的卸荷阀,使千斤顶中的液压油回到手压泵的油筒中,拧开油筒端的堵头,抽出油标检查。如油量不足,应加注符合要求的机械油或液压油,直到油位符合要求。

2)排气:液压油路系统联结好以后,必须进行排气。排气的方法是:把手压泵

放在比千斤顶稍高的地方,摇动手压杆,使千斤顶活塞伸出,再打开卸荷阀,使活塞缩回,连续几次即可。排气时不能加压。

3)设备连接:用高压软管两端的快速接头配合专用卡子将千斤顶和手压泵连接起来。连接时应检查接头处是否有污物,严防污物进入接头内。

4)对锚杆拉力计各部件进行检查,使其符合使用要求。

3、工作步骤

1)连接拉力计:把锚杆拉力计的加长杆拧到待测锚杆末端并上满丝,再套上衬套及千斤顶,使活塞伸出端朝外,最后拧紧螺母。

2)拉力测试:将手压泵的卸荷阀顺时针拧紧,压动手压泵压杆,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猛。当压力表上的读数达到规定的数值后停止,并详细作好记录。

3)拆卸拉力计:检测完毕,逆时针方向缓慢松开卸荷阀,使压力表指针降到零位,千斤顶活塞全部缩回。再把各部件从锚杆上卸下,将锚杆拉力计放回专用工具箱内。

4)锚固力检测后,要重新紧固螺母,并使其达到设计预紧力。检测不合格的锚杆应做好标记并安排补打锚杆。

5)注意事项

(1)拉拔锚杆时,人员应躲至千斤顶周围的安全地点。

(2)锚杆杆尾直径一旦出现缩径时,应立即卸载。

(3)使用锚杆拉力计时,加压应缓慢均匀,一般不超过其设计值的90%。

(4)高压软管应定期进行打压试验,严禁使用不合格的软管。

(5)当设计变更或材料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锚杆拉力试验。

(6)锚杆拉力计应统一管理、定期校验,使其保持完好。

6)收尾工作

锚固力检测工作完成后,将锚杆拉力计等工具收好,放回专用工具箱内。检测结果及时通报当班负责人及有关领导。

7)资料整理

把现场记录好的资料整理成档,并分析抽检结果,得出锚杆的合格率,上报相关单位。

2.2.2 锚杆长度、饱满度的检测

2.2.2.1检测内容、方法的选定

对于锚杆长度和饱满度的检测,检测方法有拉拔法、钻孔法和应力波反射法。前两种方法是传统的检测方法,只能限于抽检,而且都是破坏性的、操作麻烦;而应力波反射法利用锚杆质量检测仪或声波检测仪检测锚固系统,是综合分析和研究接收到的反射波,来对锚固系统的锚杆长度、注浆饱满度等指标进行综合判定,该方法以其无损、经济、快速、可靠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2.2.2.2 检测仪器选定

检测仪器选用LX-10E锚杆质量检测仪

2.2.2.3 抽检数量和测点布置

检数量按锚杆数3%且不少于3根做锚杆长度和饱满度试验。本批锚杆大约40000根,需抽检1200根,测点选择在沿隧道的轴线方向有锚杆的地段均匀分布这1200根锚杆抽检。

2.2.2.4 检测步骤

1、准备工作

工作环境安全检查:认真检查试验地点的顶板支护、通风、设备等安全状况,排除安全隐患,停止影响锚杆拉力试验的一切工作。

2、设备检查

检查信号电缆线、数据传输线等是否连接好,检查主机、加速度检波器以及运行设备,使之均处于正常状态。

3、工作步骤

1)新建工地名和工程名;

2)设置仪器的参数:包括对波速、采集方式、增益、工作模式等项进行相关设置;

3)工程测量:由一人操作主机、一人负责传感器的布局,当检测到触发器产生的信号,便在数字示波器上显示相应的波形,能过数字示波器上的不同按键对波形进行详细分析与保存;

4)测量完成后将仪器等工具收好,放回专用工具箱内。

2.2.2.5 资料整理

把现场保存的波形传输到电脑上,对波形进行分析,分析出锚杆的质量好坏,并对资料进行归档。并上报相关单位。

表1 锚杆锚固质量弹性波检测分类评价表

图7 锚固质量为优质的锚杆检测数据曲线

图8 锚固质量为良好的锚杆检测数据曲线

图9 锚固质量为一般的锚杆检测数据曲线

图10 锚固质量为差的锚杆检测数据曲线

表2 灌浆锚杆质量的试用指标

锚杆的长度直接可以从仪器上读出,如图11。

图11 锚固质量为优质的锚杆检测数据曲线,饱满度95.9%,长度为7.97m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全面]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施工质量控制要以设计为依据、以施工技术指南为规范、以验收标准为目标,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施工阶段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质量控制程序: 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2.选择质量控制点 3.确定控制点的质量要求 4.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5.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的一般做法: 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一、洞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 水利保持有关规定. (二)施工控制要点: 1.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分层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要及时进行防 护. 2.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要采取稳定加固措施. 3.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 4.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后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 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5.隧道洞门及洞口段衬砌应尽早施工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 6.隧道洞门和缓冲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7.隧道洞门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与背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拱、墙衬砌 产生偏压. 二、洞身开挖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不欠挖,少超挖,表面平顺,无明显凹凸现象. 允许超挖值(米米): 隧道允许欠挖值: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

分侵入衬砌. (二)超欠挖控制要点 1.开挖方法的选择 2.开挖轮廓线的定位 3.钻爆设计及优化 4.钻爆作业 5.光面爆破效果控制 钻爆设计: 1)合理确定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间距、深度、斜率和 数目,钻爆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 具和钻眼要求. 2)有效的控制超、欠挖,应从钻孔精度、爆破参数的选择及对地质 变化的适应性、爆破器材和装药结构的选择等方面不断改进,采 取一炮一分析制度,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钻爆设计,把钻爆设 计与地址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钻爆作业控制: 1)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网路接线和起爆. 2)炮眼的深度和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 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不大于3厘米,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厘米;周边眼眼 口误差不得大于3厘米,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3~5厘米. 当采用凿岩机钻眼时,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厘米; 周边眼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 廓线15厘米. 3)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 10~20厘米,以保证掏槽效果和掌子面的平整. 4)每次开挖后均要用激光限界检测仪对开挖面尺寸进行检测,及时 检查出欠挖面并进行处理,保证隧道开挖断面不侵限. 光爆效果控制: 1)要合理确定周边眼间距与抵抗线的相对距离,通过减小周边眼间 距和抵抗线,提高光面爆破效果. 2)控制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和装药结构,集中度太大易造成超挖,太小 会造成欠挖;炮孔装药应均匀分布,眼底适当加强. 3)严格控制开挖轮廓线和炮眼布设精度. (三)塌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塌方主要原因: 1)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原有支护措施不当. 2)支护的不及时、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围岩风化严重、变形失稳. 3)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淘 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填充物. 4)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 5)一般情况下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因素. 2.控制掌子面塌方的措施

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陈仁东吴金刚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82) 摘要通过对塌方发生时各工作面状态及前期施工过程的追溯,指出应急抢险措施不当是导致塌方的直接原因,而一段时间以来各作业面纵向距离过长与质量缺陷是导致坍塌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加强衬 砌、周边围岩注浆、扩大拱脚及组合工法为技术要点的综合处理方案,并建议采用组合型钢形成多 点斜撑的临时支撑布设方式。 关键词塌方原因处理临时支撑 1概况 某隧道为双向四车道+连续停车带的分离式公路一级隧道,其中A线全长1,348m、B线全长1,395m。 隧道内轮廓采用三心圆拱顶曲墙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单孔结构内净宽12.273m,结构内净高8.85m,内轮廓面积87.6m2,毛洞最大开挖跨径14.2m。 该隧道为以钻爆法开挖为主的越岭岩质隧道,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整体为构造低山剥蚀地貌。隧道场地附近无河流,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底板高程以上未见地下水。区域内地层较复杂,其主要组成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硬绿泥石石英千枚岩、变质泥岩,局部地段可见煤线出露。场地基岩裂隙较发育~发育,围岩完整性较差、自稳能力较低,综合判定围岩级别为Ⅳ~Ⅴ级。 该隧道施工中多次发生塌方、初支喷射混凝土开裂与崩落、初支整体沉降或较大变形后侵入二衬施做空间等异常情况,其中以发生在2009年10月26日的塌方事故破坏最为严重、影响范围最大。 2塌方情况与应急处置 塌方首先发生在B线隧道,该段处于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当日15时,B线隧道内初支两侧边墙及拱顶多处出现掉块现象;至16时,BK13+050~+118段约68m范围发生坍塌。随后,A线隧道与之相邻一侧的边墙、拱顶出现贯通裂缝,继而出现掉块现象;当晚21时50分,A线隧道AK13+059~+089段30m范围发生坍塌。 坍塌段B线隧道埋深40~51m、A线隧道埋深31~40m,两隧道毛洞间净距约35m,B线隧道掌子面距进洞口373m,A线隧道掌子面距进洞口330m,B线超前A线25m。本次塌方形成地表约6,804m2的沉陷区,并分别在B线、A线隧道塌方段洞顶地表分别形成约589m2与60m2的陷坑。沉陷区内共测得宽度3~17cm的裂缝25条,总长389.7m。 图1-塌方段平面示意图 Fig.1 sketch map of the collapsed tunnel 出现征兆及塌方后,立即启动了应急抢险预案。在地表沉陷区周边设置警戒线,派专人职守;由于坍塌体影响范围内埋有国防通讯光缆及高压线杆,当即与军方及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布置了观测点;对地表裂缝采用水泥浆封填;紧急浇筑了临近塌方体的BK13+040~+050段的二衬拱墙结构;对临近塌方体的二衬段采用临时竖撑、斜撑加固;在坍塌影响范围内洞内及地表增设监测点,加密监测频率,并随后对坍塌段地下空洞与基岩破碎情况和相关地质

盾构现场施工隧道监测方法

精心整理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 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工序,第一台盾构自原水过江管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中间盾构工作井进洞后盾构主机解体调头,继续西线隧道推进施工。第二台盾构自中间盾构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水库出水输水闸井进洞后盾构转场回中间盾构工作井,继续进行西线隧道推进施工。总体筹划详见下图: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算 因很复杂,其中隧道线形、盾构形状、外径、埋深等设计条件和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分 V l S (x )i Z -地面至隧道中心深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在已知盾构穿越的土层性质、覆土深度、隧道直径及施工方法后,即可事先估算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同时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把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推进过程中根据盾构性能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变形量,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 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3.1技术依据 1)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卷(甲方提供)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

§4 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 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除围岩完全能够自承而无须支护以外,在围岩稳定能力不足时,则须加以支护才能使其进入稳定状态,称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质量检测包含: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 一、锚杆 1、锚杆作用原理 ①“悬吊”作用。 所谓“悬吊”作用是指为防止个别危岩的掉落或滑落,用锚杆将其同稳定围岩联结起来,悬吊作用主要表现的加固局部失稳的岩体。 ②提高层间摩阻力,形成“组合梁”; 对于水平或缓倾斜的层状围岩,用锚杆群能把数层岩层连在一起,增大层理间摩阻力,从结构力学观点看就是形成“组合梁” ③加固围岩; 由于锚杆的加固作用,使围岩中,尤其是松动区中的节理裂隙,破裂面等得以联结,因而增长了锚固区围岩的强度(即c、φ值);锚杆将节理发育的岩体和松动围岩形成整体,成为隧道外围的道“加固带” 2、锚杆质量检测 锚杆质量检测包括加工质量、安装尺寸、拉拔力试验、砂浆锚杆注满度等。

①安装尺寸检查 锚杆位置;孔位偏差±15mm;孔深偏差±50mm;孔径大小>15mm。 ②锚杆拉拔力试验(拉拔力指锚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锚杆拉力试验不是检验锚杆的安装质量,而是检验该类围岩能否用锚杆加固 ⑴拉拔力设备:中空千斤顶、手动油压泵、油压表、千分表 ⑵测试方法 ⑶注意事项: a、防偏心; b、匀加压(10KN/min); c、尽量不做破坏性试验; d、安全 ⑷试验要求 a、按锚杆数1%且不小于3根; b、F≥F设; c、Fi≥0.9F设 ③砂浆锚杆注满度检测 Thurner 原理:为了检查锚杆周围的砂浆是否均匀、密实。1978年,瑞典的H.Thurner提出测超声能量损耗来判定砂浆、灌注质量的好坏。 在锚杆体外端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它沿杆体钢筋以管道波形式传播,到达钢筋底端反射,在杆体外端可接收此反射波。 如果钢筋外密实、饱满地由水泥砂浆握裹,砂浆又与周围岩体粘结,则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从钢筋通过水泥砂浆向岩体扩散,能量损失很大,在杆体外端测得的反射波振幅很小,甚至测不

隧道塌方处理及防治措施

隧道塌方处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隧道塌方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造成塌方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塌方的预防和治理塌方的措施。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道路工程事业也在发展中进步,然而隧道工程已经成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的修建一些公路桥梁等基础的交通设施。在不良地质地段修筑隧道, 经常出现洞顶、侧壁的滑移坍落现象, 严重的甚至发生冒顶情况, 这些统称为塌方。塌方不但使围岩条件更加恶化, 而且直接威胁施工安全, 延误工期, 费工费料, 还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因此施工中应预防塌方和正确处理塌方。 一、隧道塌方及其危害分析 近些年来,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中,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塌方,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谓隧道塌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洞顶与两侧的部分岩石和泥沙土大量塌落的现象。塌方的主要类型有洞口塌方和洞内塌方。一般情况下,洞口段的岩体风化严重、破碎,或为堆积层,所以其整体稳定性较差,加上埋置深度浅,就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开裂变形或下沉,当达到极限状态时,就会导致整体失稳,从而发生塌方。在洞内,当隧道开挖时,其周围的岩石会由于应力释放而发生变形或下沉,还有可能是因为围岩内部早已经有节理和层理松弛剥落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就会很容易形成掉块现象甚至塌方。在施工时一旦发生塌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给施工人员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2、延长了隧道的施工工期、增加了工程预算,并且极大程度的破坏了机械设备和降低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3、影响了施工单位的声誉,并且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隧道塌方有高发性和高危性两大特点,鉴于以上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对塌方的原因、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治理措施来减少隧道塌方带来的危害。 二、隧道塌方的常见原因 1、前期隧道设计不良

无损检测方案隧道质量

隧道质量的无损检测方案 一、隧道质量无损检测的内容 隧道质量无损检测分为以下几项检测内容:浇灌混凝土的强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和锚杆拉拔力、长度、饱满度检测。 二、隧道无损检测方法 2.1 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 2.1.1 检测内容、方法的选定 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包括:①隧道衬砌厚度,②隧道衬砌背后未回填的空区,③复合式衬砌中两层衬砌间较大的空段,④施工时坍方位置及坍方的处理情况,⑤衬砌混凝土强度。有时还可检测围岩中地下水向隧道侵入的位置。衬砌混凝土质量的现场检测,曾经常采用电阻率法、瑞利面波波速法等来检测前面的①-④项,近年来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 2.1.2 检测仪器选定 检测采用SCCI公司出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选定天线的频率,天线选用450~500MHz的工作天线检测厚于20~30cm的衬砌厚度。 2.1.3 检测步骤 2.1. 3.1 测线布置 隧道的轴向检测:沿隧道拱部轴向布置5条测线:拱顶、左拱腰和右拱腰、以及左边墙和右边墙。检测其中的3条线,拱顶必须检测,当检测的其它两条线在隧道拱顶的一侧时,每测300m应换边检测。 隧道的横向检测:沿隧道每50米布置一条剖面线,检测该条线。 本次检测的隧道长8317m,检测的轴向长度为8317m×3=24951m,横向共设166条剖面线,检测的横向长度为166×24m=3984m,共需测28935m。 2.1. 3.2 介质参数标定 检测前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对隧道长度小于3km 的隧道,取一处进行实测,实检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隧道长度大于3km,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标定采用以下方法的其中一种:①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②在洞口或洞内避车洞处使

隧道检测方案

隧道质量检测方案 1.1目的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施工质量的相关要求及《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2010年03月05日的相关规定,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 (2)加强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3)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经过相应的工程处治后消除隐患,从而保证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 (4)满足叫竣工验收的要求。 1.2检测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2010年03月05日; (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4)国家及交通部颁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等。 2检测内容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规定的内容对隧道工程进行实体检测,内容及频率如表3-1-1所示。 单位 工程 检测内容检测频率 隧道工程二次衬砌强度每座中隧道测不少于10个测区。 初期支护衬砌 厚度及缺陷 用高频地质雷达连续检测拱顶、拱腰、边墙、仰拱共7条测 线 二次衬砌厚度 及缺陷 用高频地质雷达连续检测拱顶、拱腰、边墙共5条测线钢架数量同初期支护检测同步 超欠挖按JTGF80/1-2004规定的频率

3质量检测工作的方法、原理及措施 4.1超挖及欠挖 开挖是控制隧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关键工序。超挖过多,不仅会因出渣量和衬砌量增多而提高工程造价,而且会因局部超挖而产生应力集中问题,影响围岩稳定性;而欠挖则直接影响到衬砌厚度,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隐患,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费物。因此必须保证开挖质量,为围岩的稳定和安全支护创造良好条件。 4.1.1原理 断面仪法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应首先选用。其原理如下:激光断面仪法的测量原理为极坐标法。如图3.3.1所示,以某物理方向(如水平方向)为起算方向,按一定间距(角度或距离)依次测定仪器旋转中心与实际开挖轮廓线交点之间的矢径(距离)及该矢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这些矢径端点依次相连即可获得实际开挖的轮廓线。通过洞内的施工控制导线可以获得断面仪的定点定向数据,在计算软件的帮助下,自动完成实际开挖轮廓线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空间三维匹配,最后形成如图3.3.2所示的输出图形,并可输出各测点与相应设计开挖轮廓线之间的超欠挖值(距离、面积)。 图3.3.1 断面仪测量原理图3.3.2 断面仪图形成果 4.1.2 基本要求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隧道开挖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侵入断面,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0mm;应尽量减少超挖。不同围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汇总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成兰铁路 第三项目部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二O一三年三月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参建职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二、应急策划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工程概况:红桥关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境内,隧址区属高中山剥蚀地貌,岷江位于线路右侧,岷江河谷深切,两侧横向沟谷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2950~3510m,地势左高右低,自然横坡10~60°局部稍陡,最大埋深410m,其中D2K253+710.0002K254+900.000段1190m为浅埋段,进口段D2K253+710.000935.000段225m为明挖段,其余段落为暗挖段,线路在D2K253+839.000附近隧道洞身下穿国道G213公路。 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工点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弃土(Q4q)细角砾土;滑坡堆积层(Q4)碎石土;冲洪积层(Q4)粉质黏土、卵石土、漂石土;泥石流堆积层(Q4)粉质黏土、碎石土;坡崩积层(Q4)粉质黏土、碎石土;破残积层(Q4)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T3x)炭质板岩夹板岩、砂岩;侏倭组(T3)板岩、砂岩夹炭质板岩及断层角砾岩()。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4>细角砾土(Q4q):灰、灰褐、灰黄色,松散~稍密,潮湿,角砾Ф2~15,占50~65%;呈梭角状,局部夹粗角砾,占5~10%,余为粉质黏土填充;石质成分多为砂岩、板岩等,分布于隧道出口右侧河沟附近,厚0~15。属Ⅱ级普通土,C组填料。 <2-4>碎石土(Q4):灰褐、浅黄色,稍密~中密,潮湿,碎石约65%,局部夹块石,Ф60~120,最大Ф150,呈次棱角状,颗粒成分为砂岩为主,板岩次之,分布于隧道洞身D2K255+060260段及出口端D1K256+840915右侧15m之外,厚20~50。属Ⅲ级硬土,B组填料。 <3-6>粉质粘土(Q4):灰白、褐黄色,硬塑状,土质不均,局部夹角砾15~25%,Ф10~50,呈次棱状,其中表层0.5m以上为种植土,含植物根系,厚2~6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3-12>卵石土(Q4):褐灰夹灰白色,中密,潮湿~饱和,卵石占60~70%,Ф6~15,局部夹碎石及圆砾10~20%,颗粒成分为石英砂岩、砂岩,余为粉质粘土充填,分选性差,呈次圆状及浑圆状,厚5~40m,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端,属Ⅲ级硬土,B组填料。

隧道检测报告

附加声明 1、本报告出现下述情况时,将会导致报告无效: a、报告无本公司“检验检测专用章”无效。 b、未经公司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复制需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否则无效。 c、报告无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d、报告数据有手写或涂改现象无效。 2、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15日内向我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3、对于委托检验,样品的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地址: 邮政编码:

目录 1.概述 (1) 1.1.工程、地质概况 (1) 1.1.1.工程概况 (1) 1.1.1. 地质概况 (1) 1.2.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2) 1.2.1.隧道施工完成情况 (2) 1.2.2.隧道支护设计参数 (2) 1.3.检测内容 (3) 1.4.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 1.5.检测仪器 (4) 2.检测结果 (5) 2.1.锚杆施工数量、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 2.1.1.锚杆施工数量 (5) 2.1.2.锚杆施工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 2.2.锚杆抗拔试验 (8) 2.3.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缺陷 (9) 2.4.隧道初衬后净空断面 (9) 2.5.防水层施工质量 (11) 3.检测结论与建议 (13) 3.1.检测结论 (13) 3.2. 建议 (15)

受XX高速公路项目办委托,xxx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18日对XX 高速公路第11合同段XX隧道进口左洞ZK71+820~ZK71+880段、进口右洞YK71+605~YK71+645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1.概述 1.1 工程、地质概况 1.1.1 工程概况 XX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70+238~ZK74+010,长3772M,最大埋深约为154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70+235~YK74+035,长3800M,最大埋深约168M。隧道进口高程约2036971M,出口高程约2090.359m,隧道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50圆曲线上,右线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00的圆曲线上。 1.1.2 地质概况 隧址区位于黔西北高山去,山脊由南向西北横亘,山脊两侧为面积较小的山湾,形成山丘、山脊于鸿沟相见形态,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拟建隧道轴线处地面高程介于2218.07~2486.41米之间最低点位于隧洞进口,最高点位于隧道洞身段K123+340的山脊顶部。隧址区地貌形态为熔岩、剥蚀低中山地貌单元。隧道进口段为溶蚀侵蚀曹谷边一自然斜坡,坡向91~108°,左洞坡角约为68°,右洞破角约为37°,灰岩裸露,地表多为灌木丛;出口段也为一自然斜坡,坡向285°,坡角约13~24°,地表多为耕地,斜坡上部为陡坡,局部灰岩、泥质灰岩直接露出,地表多为灌木丛。 覆盖层: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灰白色,稍湿,稍密,碎石为灰岩,含量60%,磨圆分选差,表层含植物根茎。 基岩: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组(P β)深灰,暗绿色隐晶至细晶玄武岩、杏仁、拉斑玄武 2 岩、夹粗玄岩、火山角砾岩、泥岩。区内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深灰、暗绿色隐晶至细晶玄武岩、杏仁、拉斑玄武岩、夹粗玄岩、火山角砾岩;上段为粉砂岩、泥岩夹炭质页岩或煤线和薄煤层。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多表)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 拱北隧道工程 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稿) 2014年3月

目录 1总则 (5) 1.1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1.3工程质量管理 (6) 1.4编制原则及依据 (6) 2.1 拱北隧道和人工岛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8) 2.2工程质量评分 (8) 2.3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11) 3隧道工程 (12) 3.1总体 (12) 3.1.1隧道总体 (12) 3.1.2工作井总体 (13) 3.2排水工程 (13) 3.2.1临时排水工程 (13) 3.2.2排水沟 (14) 3.2.3排水泵房 (15) 3.2.4伸缩缝式截水沟 (15) 3.2.5变形缝排水 (16) 3.3围护结构 (16) 3.3.1 SMW工法桩 (16) 3.3.2钢板桩 (17) 3.3.3地下连续墙 (18) 3.3.4高压旋喷桩 (20) 3.3.5水泥搅拌桩 (21) 3.3.6注浆加固 (22) 3.3.7冠梁、顶框架、围檩 (22)

3.5 防水工程 (24) 3.5.1卷材防水层 (24) 3.5.2聚氨酯防水层 (25) 3.5.3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 (25) 3.5.4止水带 (26) 3.5.5遇水膨胀止水条 (27) 3.5.6混凝土垫层 (27) 3.5.7混凝土保护层 (27) 3.5.8水泥砂浆找平层 (27) 3.5.9聚硫双组份密封胶 (28) 3.5.10沥青木丝板 (28) 3.5.11钢板止水带 (29) 3.6 主体结构 (29) 3.6.1钢筋工程 (29) 3.6.2混凝土工程 (30) 3.6.3抗拔桩 (32) 3.6.4立柱桩 (34) 3.6.5清水混凝土钢筋工程 (35) 3.6.6清水混凝土工程 (35) 3.7 洞口工程 (37) 3.8 洞身开挖 (38) 3.9 洞身衬砌 (38) 3.9.1喷射混凝土支护 (38) 3.9.2钢筋网支护 (39) 3.9.3钢架支护 (40) 3.9.4仰拱 (41) 3.9.5衬砌钢筋 (41) 3.9.6混凝土衬砌 (42)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 1、预防坍塌的措施 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在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于隧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 (4)、强支护。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5)、快衬砌。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6)、勤检查、勤量测。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2、坍塌处理方法 (1)、防止坍方扩大 隧道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继续发展,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 a、在坍方范围的顶部与侧壁危石及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 b、加强原有支护。对坍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扩大。 c、在坍方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d、加快衬砌。对坍方两端应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坍方不扩大。 (2)、处理坍方 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应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

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亦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塌渣上架设施工临时支架,稳定顶部而后清渣。 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凝固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 对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塌方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填充;塌穴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厚2m,其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特大塌穴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处理。 塌方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流或下渗到塌穴和塌渣体内。对于塌方冒顶,还应在陷穴口设防雨棚遮盖穴顶。陷穴口回填标高应高出地面并封口。

高速隧道施工初支、二衬检测方案

×××××××高速公路××××段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方案 单位名称 2014年11月

目录 1、检测内容 (1) 2、检测依据 (1) 3、检测项目及频率 (1) 4、检测方法及仪器 (2) 5、检测程序 (3) 6、检测管理制度 (5) 附件:检测资质简介 (5)

1、检测内容 (1)初支检测:钢架间距、数量;初支背后空洞。 (2)二次衬砌检测:二衬厚度、背后回填密实度和内部缺陷。 2、检测依据 (1)《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10年第六十五号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5)及其它国家颁布、国家部门颁布、地方颁布的有关规范和规章; (6)工程设计图纸文件等。 3、检测项目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隧道工程洞身开挖、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混凝土衬砌和钢支撑各项目的基本要求和实测项目规定,拟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详细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见下表1。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表1

3 检测方法及仪器 (1)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密实度和背后空洞探测 采用地质雷达对喷射混凝土内部缺陷和背后空洞进行探测。 地质雷达是通过天线将雷达波(脉冲电磁波)发射入被测物体,由接收天线接收不同的介质和界面反射的雷达波形,检测人员以此影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和衬砌背后的回填状况(是否密实、有无空洞等)。 仪器:瑞典产的RAMAC/GPR型地质雷达(主机编号为CUⅡ),选用500MHz和1000MHz屏蔽天线各一套。其技术参数为:采样频率:8000~12000MHz; 采样点数:480点; 叠加次数:4次; 窗口时间:60~90(ns); 触发方式:距离触发。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目录 一、隧道塌方的原因 (1) 二、塌方处理一般程序 (2) 三、塌方处理实例 (3) (一)隧道概述 (3) (二)塌方过程 (4) (三)塌方段原设计情况 (5) (四)塌方可能原因分析 (5) (五)塌方处理措施 (6) (六)进度计划及人机配置 (9) (七)施工注意事项 (10) (八)处理效果 (10) 四、经验教训总结 (10)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一、隧道塌方的原因 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隧道工程中,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塌方现象,给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在此,根据新奥法原理分析隧道塌方形成的可能原因。 新奥法的主要原理是在岩体力学特征和变形规律以及莫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量测手段对开挖后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围岩自稳的时间和空间效应确定爆破强度、开挖速度、初支参数以及辅助施工方法等。其力学机理是利用围岩自稳能力,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并与围岩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从此原理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如下: (一)洞身工程地质条件差,围岩自稳能力低,施工时没来得及进行初期支护即发生坍塌。如掌子面围岩软弱、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洞身埋深浅。或隧区通过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褶皱带、膨胀岩地区以及高应力岩层等。这些复杂地质条件往往有不可预见性,给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困难。见图1。 (二)设计过程中未能准确判断隧区地质条件,没有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对隧道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及时与现场实际地质条件进行跟踪分析,导致在围岩分级、支护参数设计以及开挖进尺要求等不合理。 (三)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诸如软弱围岩、浅埋地层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注浆、超前支护预处理,保证不了围岩足够的自稳能力和自稳时间;开挖爆破效果差,导致围岩应力集中,出现滑塌现象;没有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如初支背后有空洞、初支厚度不够、锚杆的长度和数量不足以及钢架的间距过大等,致使围岩岩体间不能连成整体受力结构,保证不了支护强度与围岩滑移的力学平衡。 (四)新奥法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控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很多隧道塌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原因就是监

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主要工程材料及数量2 四试验检测方案 4 五岗位职责 5 六人员配备情况 6 七试验仪器的管理 6 八配合比管理及控制8 九工程物料的检测检验工作10 十主要材料检测频率和项目11 十一混凝土使用管理18 十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9 十三现场钢筋质量控制20 十四同条件混凝土试件养护21 十五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检测21 十六建筑工程实体的检测22 十七附件23 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泰冯路站-沿江镇站地下区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区间隧道起于泰冯路与规划中心路交叉口沿泰冯路东侧布置的泰冯路站北端下穿泰冯路牛十八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第七分厂苏果超市南京市桥北乳品实业有限公司侧穿天华硅谷庄园军事管理区金陵公寓天华绿谷庄园后进入江北大道沿江北大道规划125m 中分带走设于K3477m处与高架区间分界区间隧道设计起点里程Km设计终点里程K3477m区间隧道双线全长m其中K-K3230m 段为暗埋区间隧道K2230-K3410m 段为明挖敞口段隧道K3410-K3477m 段为U 型槽路基段区间隧道于K1980m 处设置一座排水泵站兼联络通道于K2580m处设置一座联络通道于Km 处沿江北大道东侧慢车道和人行道范围内设置一座明挖盾构井 二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砌体工程检测技术标准》 GBT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07-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09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03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方案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方案 单位名称XX 20 年月

目录 1、检测内容 (1) 2、检测依据 (1) 3、检测项目及频率 (1) 4、检测方法及仪器 (2) 5、检测程序 (3) 6、检测管理制度 (5) 附件:检测资质简介 (5) 1 单位名称

1、检测内容 (1)初支检测:钢架间距、数量;初支背后空洞。 (2)二次衬砌检测:二衬厚度、背后回填密实度和内部缺陷。2、检测依据 (1)《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10年第六十五号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5)及其它国家颁布、国家部门颁布、地方颁布的有关规范和规章; (6)工程设计图纸文件等。 3、检测项目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隧道工程洞身开挖、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混凝土衬砌和钢支撑各项目的基本要求和实测项目规定,拟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详细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见下表1。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和频率表1 1 单位名称

3 检测方法及仪器 (1)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密实度和背后空洞探测 采用地质雷达对喷射混凝土内部缺陷和背后空洞进行探测。 地质雷达是通过天线将雷达波(脉冲电磁波)发射入被测物体,由接收天线接收不同的介质和界面反射的雷达波形,检测人员以此影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和衬砌背后的回填状况(是否密实、有无空洞等)。 仪器:瑞典产的RAMAC/GPR型地质雷达(主机编号为CUⅡ),选用500MHz和1000MHz屏蔽天线各一套。其技术参数为:采样频率:8000~12000MHz; 采样点数:480点; 叠加次数:4次; 窗口时间:60~90(ns); 2 单位名称

隧洞塌方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处理方案的选择与应用 [摘要]根据沙湾水电站7号隧洞塌方段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现状对塌方处理方案进行比选,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隧洞塌方处理方案超前小导管法沙湾水电站 1 概述 沙湾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的木里河(雅砻江支流)上,是木里河六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三级。采用低闸引水式发电,电站装机4台,单机容量60MW,总装机容量240MW。主要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地面厂房系统等建筑物组成。引水系统由引水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组成。引水隧洞布置在木里河右岸,全长18.7m,为有压圆形洞,大部分地段采取挂网喷锚临时支护措施。 工程区位于“川滇菱形”断块内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东缘,受次级断块“稻城断块”边界断裂带的影响和控制,地质构造较复杂。

引水隧洞发育4条规模较大横切隧洞的断层—圆宝山、尼都、机落、茶布朗断层,破碎带一般宽约20~40m,机落断层宽达100~200m,由碎裂岩、糜棱岩、角砾岩、少量断层泥、裂隙密集带组成。隧洞区层间剪切错动带及各类结构面均较发育,地层揉皱强烈。 引水隧洞沿线出露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瓦厂组(O 1W)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千枚岩、人公组(O 1r)的变质石英砂 岩夹板岩、千枚岩,少量三叠系下统领麦沟组(T 1l)的板岩夹千枚岩、硅质板岩,志留系(S 1)的板岩夹千枚岩、硅质岩,岩层总体产状:N30°~40°W/SW∠30~50°。整个洞段Ⅳ类围岩约占65%,Ⅲ类围岩约占30%,Ⅴ类围岩约 占5%。 2 塌方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塌方情况简介 隧洞开挖至桩号13+058处时发生塌方,随后施工单位采取了格栅拱架的支护措施。但由于顶拱不断掉块,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格栅拱架支撑到13+060时就停止了,持续 掉块的状态延续了近2个月,塌方一直延伸至13+066处,13+058~13+060段的格栅拱架也被压垮。塌方块体充满了整

荣主隧道施工质量缺陷处理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1) 荣主隧道概况 (1) 二隧道衬砌缺陷类型 (1) 三处理措施 (2) 缺陷分析 (2) 处理措施 (3) 下一步控制重点 (4) 处理原则 (4) 四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5) 二衬、仰拱注浆处理方案 (5) 整改方案 (5) 施工工艺 (6) 处理注意事项 (9) 质量保证措施 (9) 二衬、隧底填充拆除处理方案 (10) 工艺流程 (10) 二衬及隧底填充及找平层拆除 (12)

仰拱及初支拆除和欠挖处理 (12) 初支施工 (12) 二衬及仰拱施工 (13) 隧底填充及找平层施工 (13) 质量保证措施 (13) 五机械设备配备 (14) 六安全保证措施 (15) 七质量保证措施 (16) 八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7)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本段共有隧道5座,总长度。见表1隧道一览表 XXX隧道概况 XXX隧道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境内,起讫里程DK90+243~ DK90+953,全长710m,设计为双线隧道,设计时速为200km/h,进口至出口设计坡度为‰的上坡,全隧位于直线上。该隧道内铺设有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为766mm。隧道最大埋深,隧道进口位于三明市三元区荆西村,出口地处三福水泥厂后山。 二隧道衬砌缺陷类型 仰拱及填充缺陷类型 ①仰拱及填充厚度不足。钻芯取样混凝土结果为仰拱底全部为虚砟。判定为厚度不足。

②仰拱及填充混凝土不密实。钻芯取样混凝土结果为中间有间断分层,凝土中有蜂窝或回填片石洞碴。判定为混凝土不密实。 ③仰拱及填充混凝土离析。钻芯取样混凝土结果为混凝土中有蜂窝。判定为混凝土离析。 二衬缺陷类型 ①二次衬砌厚度不足。雷达扫描结果为开挖欠挖或初支侵线致二衬厚度不足。判定为厚度不足。 ②二衬混凝土不密实。钻芯取样混凝土结果为中间有间断分层,混凝土中有蜂窝。判定为混凝土不密实。 ③二衬混凝土离析。钻芯取样混凝土结果为混凝土中有蜂窝。判定为混凝土离析。 ④二衬混凝土强度不足,钻芯取样做抗压试验结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达不到该混凝土标号强度。判定为混凝土强度不足。 三处理措施 缺陷分析 仰拱及填充缺陷分析 ①仰拱及填充厚度不足,依据现场调查、三方自检结果表及钻芯取样汇总分析,导致厚度不足原因为:1.开挖不到位。2.仰拱底为虚砟。 ②仰拱及填充混凝土不密实,依据现场调查、三方自检结果表及钻芯取样汇总分析,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原因为:1.浇筑混凝土时振捣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汇总

洞子崖隧道DK684+010~DK683+956段侵限换拱及坍塌、冒顶处理方案等有关情况汇报 一、隧道基本概况 1、隧道概况 洞子崖隧道位于澄城县洞子崖村东南侧,西延铁路洞子崖车站左前方。地貌上属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较大,高程在557~660m之间,最大埋深104m。隧道在洞子崖村附近DK683+062穿越一基岩山包后进入宽约130m杜康沟断层,沟底处离拱顶仅16米,埋深较浅,然后再穿越砂岩夹泥岩层,最后在DK684+385出洞。隧道起讫里程为DK683+062~DK684+385,全长1323m,为双线隧道。全隧道位于直线地段,洞内线路为5.4‰的单面下坡。 2、地质概况 隧道处在地质构造较复杂,属韩城——铜川断褶带,为陕甘宁台坳与汾渭地堑接壤带,构造活动激烈,岩层层序变化较大。隧道范围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和碎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二叠系中统/下统砂岩夹泥岩。 杜康沟断层(DK683+940~DK684+070)为隐伏逆断层,断层产状N60°E/84°S,断层走向与线路近正交。岩层的断裂破碎程度由北向南而递增,小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致使下部岩层纵横错断呈不连续状。断层破碎带宽度约130m,呈浅灰色、紫红色,断层物质为断层碎石为主,挤压揉皱严重,岩性为砂岩、泥岩,断层哑口、断层沟等断层地貌明显,基岩裂隙水不发育。节理多为高角度交叉剪切节理,岩体多被切割为菱块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杜康沟断层沟底处洞身最浅埋深为16m,地表及洞身部分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具湿陷性。 二、施工状况: 洞子崖隧道于2008年3月15日开始洞口段的开挖掘进,从DK684+076段开始进入杜康沟断层施工,在DK684+076~DK683+938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