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

2015年同济大学环境工程考研复试经验

2015年同济大学环境工程考研复试经验 同济环境学院今年的录取情况:统招一共109人,学硕59专硕50,学硕专硕一起参加同济复试,最后按照总成绩排名决定是学硕专硕,也就是说报了学硕如果刚过线很可能会调剂到专硕。 下面说说环境工程的专业课吧,环境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普化75分,水控45分,固废30分。14年固废换大纲也换书了,很厚的一本,很多人都没怎么看,就算看了也没什么用。今年专业课没有上120的 一、题型: 普化20分填空,25分简答,30分一共四个计算,普化的分是必拿的,但是说实话也不好拿,因为面太广了,虽说相对有一些重点但是你还是很难预料到他到底考哪里,所以,普化就往死了看吧,每一个知识点都是要把握住的,至少要在脑海里有印象,简答能大概说出来,也有的东西是要明确记住的,计算题也是必须拿分的,会出三个书上有的,第四个书上没有模板,考察能力,其实也不算很难,脑子里如果有一个比例的概念就很容易答出来。 水控固废的题型也改版了,水控三个选择题,一个三分,另外36分好像有一个计算四五个简答吧,主要考察对课本的理解,所以水控的课本也要多看,我也记不清我看多少遍了。固废七个选择,大多数我都是蒙的,有个别的是送分题,有点常识的都能做出来,剩下有一个还是两个简答,其中一个简答也是开放性的,反正固废大家都没法得太多分就对了。当然这只是14的情况,不知道15还会不会有改变。 二、复习重点: 至于同济考研专业课怎么学习,说实话还是要以课本为主,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是课本上的,虽然他可能会考一些课外的但是那是少部分,虽然有一些课外的资料,但是最终一切的落脚点还是课本。所以,课本是最重要的,把课本看好比什么都强,下面尚学同济考研网为大家总结一下同济复试方面的情况。 三、复试: 下面简单说一下复试吧,第一天上午开会,包括招生情况和iesd和中法的说明,iesd 是环境科学全英文授课,只要是环境科学的都有机会进入,中法那个暂时就不要想了,下午笔试,先是英文翻译50分,文章很长几乎没有人能翻译完,很考验英文功底,后面是笔试100分,30个选择五个简答三个计算,计算的第一题是上册的官网设计,我没学过也没看没写,后面两个计算有点难所以一些基本的公式必须知道,简答有的在上面,有的书上根本没有,考完笔试都是一片哀鸿遍野。 第二天面试,一开始是英文问问题,没有让我自我介绍直接从让我介绍我的本科学校开始,还问我读过什么书,我感觉老师对我还是不错的,不会出现那种”你本科学校不好虽然分这么高但是我们还是不想要你回家吧“的情况,别笑,这种情况在别的学校可能真的是存在的。。。同济的复试还是很公平的。后面老师用中文问了我本科期间的创新性实验什么的,还问了一个开放性的专业课问题,感觉我很幸运。其他人可能会问很专业的问题,所以本科的知识还是要学的好一些的。

(完整word)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人为源(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的物质。气溶胶体: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1微米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TSP):D(粒径)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μ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

2016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2016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本文目录1同济大学本科各专业排名2同济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3同济的专业排名第1篇:同济大学本科各专业排名一、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 2016年,同济大学以53.44分在全国583所本科大学中位居21名;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17名;科学研究总分第25名。 二、同济大学本科各学科、各专业排名情况 (一)自然科学 同济大学自然科学总分列全国高校第22名,a/538。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25名,b+/445;工学第11名,a/469;医学第46名,c/162。同济大学没有农学本科专业。 1、理学:b+第25名/445。8个学科类8个本科专业。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a第14名/249。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a第9名/93。化学类:应用化学:a第15名/188。生物科学类:生物信息学w:c+第4名/5。地质学类:地质学:e/11。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c+第5名/10。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a++第3名/112。统计学类:统计学:c+第34名/106。 2、工学:a第11名/469。12个学科类22个本科专业。地矿类:地质工程y+/16。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y:b+第8名/58。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第4名/214。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c+第23名/102。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b+第13名/166;自动化:a+第8名/206;电子信息工程:b第29名/256;通信工程:b+第21

名/17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第20名/415。土建类:建筑学:a第4名/96;城市规划:a++第1名/77;土木工程:a++第1名/18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a+第3名/92;给水排水工程:a+第2名/66。水利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e+/13。测绘类:测绘工程:b+第4名/39。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a第10名/187。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158。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a第5名/67;交通工程:a++第1名/53;物流工程w:a++第1名/7。工程力学类:工程力学:b+第11名/51。 3、医学:c/162。2个学科类2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临床医学+/101。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47。 (二)社会科学 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65名,b/557。在社会科学的7个学科门中,经济学第86名,c/380;法学第85名,c/361;文学第120名,c/487;管理学第25名,a/491。同济大学没有哲学、教育学、历史学本科专业。 1、经济学:c/380。1个学科类3个本科专业。经济学类:经济学+/214;国际经济与贸易:b第61名/314;金融学:c+第73名/181。 2、法学:c/361。2个学科类2个本科专业。法学类:法学:c/277。社会学类:社会学:e+/49。 3、文学:c/487。4个学科类8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e/37。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b+第34名/412;德语:a第5名/37;日语:b第68名/159。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106。艺术类:艺术设计学:e+/16;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难度解 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2019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00 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 4 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 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0 名左右。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本年度招生将进行两次,实行申请考核制,第一次招生不设置初试环节,报名时间2018 年10 月,考核时间为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 3 月,有10 个学院参加;第二次招生预计报名时间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9 月,所有学院都参加。我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平台。 全院目前在职教师171人,长江学者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4人,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6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50人,博士生导师66人。柔性引进段宁、侯立安、陶文铨院士。同时与很多境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并聘请了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环境领域著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给水排水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第二章 1.大气的结构组成?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一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来源: 天然污染物:1.火山喷发2.森林火灾3.自然尘4.森林植物释放5.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物: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4.农业活动排放 3.什么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有机化合物7.卤素化合物8.其它放射性物质和臭氧。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5.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1.烟尘控制技术 2.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水循环,其成因是什么?水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包括阶段:蒸发,输送,凝结,降落,渗流,径流。 2.请用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表达水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流,及径流,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往复在全球范围内蒸发与降水总量是平衡的。 +△w= 收入-支出 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有哪些?什么叫溶解氧?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2.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Ca2+、Mg2+、Na+、K+。 3.生物生成物质生源物质在水中以离子或胶体的形式存在,NH4+、NO3-、NO2- 、PO43-、HPO42-、H2PO4-。 4.胶体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5.微量元素 6.固体悬浮物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 4.试分析影响河水,湖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 河水:1.受河流集水面积内被侵蚀的岩石性质影响,2.受河流的流动过程中补给水源成分影响。3.受流域面积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影响。4.受生物活动影响。 5.什么叫水体污染?什么叫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自净化机制是什么? 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广义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定义是指水体中的氧化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初试题1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1年硕士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考试模拟试题一 普通化学部分(75分) 一.选择题(20×1) 1.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 G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B) ?r S 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 (C) ?r H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2.反应A + B ?C + 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 (A) 对反应没有影响(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D) 使平衡常数减少 3.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中? (A) 卡诺(Carnot) (B) 盖斯(Hess) (C) 勒夏特列(Le Chatelier) (D) 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 (E) 傅里叶(Fourier) 4.已知298 K时, 2NH3(g) → N2(g) + 3H2(g) ?r H m? = 92.2 kJ?mol-1 H2(g) + 1/2O2(g) → H2O(g) ?r H m? = -241.8 kJ?mol-1 4NH3(g) + O2(g) → 4N O(g) + 6H2O(g) ?r H m? = -905.5 kJ?mol-1则NO(g)的?f H m?等于: (A) 92.2 kJ?mol-1(B) -92.2 kJ?mol-1(C) -709.8 kJ?mol-1(D) 360.8 5.如果配制相同摩尔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并测定它们的沸点,哪一种溶液的沸点最高? (A) MgSO4(B) Al2(SO4)3 (C) K2SO4(D) C6H5SO3H (E) CaCl2 6.比较下列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较大的是: (A) 蒽(熔点218℃) (B) 联二苯(熔点69℃) (C) 萘(熔点80℃) (D)菲(熔点100℃) 7.水、HAc、HCN的共轭碱的碱性强弱的顺序是: (A) OH- > Ac- > CN-(B) CN- > OH- > Ac- (C) OH- > CN- > Ac-(D) CN- > Ac- > OH- 8.在酸性条件下,已知下列各电对的电极电位值为E?(IO/I-) = +1.08 V,E?(IO/IO-) = +1.14 V,E?(IO/I2) = +1.19 V,E?(SO42-/SO32-) = +0.17V,E?(I2/I-) = +0.53 V。若用亚硫酸盐还原碘酸根离子,IO可能的还原产物是: (A) IO-(B) IO2-(C) I2(D) I- 9.当溶液的pH值为5时,下列哪种离子已完全沉淀:(已知:K?sp(Al(OH)3) = 5.0?10-33,K?sp(Cu(OH)2) = 1.6?10-19,K?sp(Zn(OH)2) = 4.5?10-17, K?sp(Mn(OH)2) = 2.0?10-13,K?sp(Mg(OH)2) = 8.9?10-12) (A) Al3+(B) Cu2+(C) Mg2+(D) Mn2+(E) Zn2+ 10.有关“镧系收缩”的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 f区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幅度比其它周期大 (B) “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递减 (C) “镧系收缩”是指镧系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快速减小 的趋势 (D) 由于“镧系收缩”效应,Nb、Ta的原子半径相近,它们的分离困难 (E) 除f区外,其它区元素随着元素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没有收缩现象11.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陈述?

《2013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A+C最后五套题一》

2013年同濟大學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A+C模拟题一 A部分:普通化学(75分) 一、填空题(25分): 1、状态函数的两种重要性质:(1);(2)。 2、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3、根据胶体的特点,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胶体的聚沉,其中主要有:、等。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之间存在一种共轭关系,可以互相转化:酸给出质子后,就成了其,而碱结合质子后,就成为其。 5、人们常利用,仔细控制外加试剂的量,使溶液中几种相似离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先后沉淀,而不相互干扰,这种现象称为。 6、甘汞电极分两种:和。写出其中一种的电极反应:。 7、由同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 8、塑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等。 9、高分子合成材料通常指、和三大类。 10、C2H2分子中有()个西格玛键,另外有()键。 11、[Co(CN)6]-(原子序数Co27),已知其磁矩为零,其杂化轨道属于()类型,空间构型为()。 12、原子序数为42的元素,其外层电子构型为(),属()区元素。

二、简答题(25分) 1、简述热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焓。(5分) 2、溶胶为什么能稳定?如何使溶胶聚沉?(5分) 3、简述电极电位的应用。(5分) 4、简述多电子原子处于基态状态时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则。(5分) 5、什么叫“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理念是如何阐述发展与环境间的辩证关系的?(5分) 三、计算题(25分) 1、在容积为10.00dm3的容器中装有等物质的量的PCl3(g)和Cl2(g)。已知在523K发生以下反应: PCl3(g)+Cl2(g)=PCl5(g) 达平衡时,PCl5(g)=100kPa,K0=0.57。求: (1)开始装入的PCl3(g)和Cl2(g)的物质的量; (2)Cl2(g)的平衡转化率。(例1-7) 2、向浓度为0.30mol.dm-3的HCl溶液中,通入H2S达饱和(此时H2S的浓度为0.10 mol.dm-3),求此溶液的pH和S2-离子的浓度。(课后习题:3—18)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的分类 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 区域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海洋环境、湖泊环境 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开发区环境) 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 宇宙环境 3.八大公害事件的致污因子 烟尘,S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镉,煤尘重金属粉尘 4.当今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5.环境问题引发的第一第二次高潮 第一次:八大公害事件 第二次:全球性\广域性环境问题,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化学品的污 染及越境转移 6.标志环境科学产生的书籍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1.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 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计算公式:t 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0为起始数量, t 为时间,Nt 表示t 年 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此方程画出的曲线开始时呈指数增长趋势,后来增长趋势 逐渐缓慢,最后(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 时)达到比较稳定的 停滞水平,呈现“S ”形,所以又叫做种群增长的“S ”型 曲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种群增长率增大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种群数量K/2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 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到最 大,且种内斗争最剧烈。 2.群落 概念:同一时间内,一定区域中不同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集合体 N t =N 0 λ t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初试题模拟考试题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模拟试题二 普通化学部分(75分) 一选择题(20分) 1.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 (A) 一切复杂反应 (B) 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C) 计算化学反应的 (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 2.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改变反应的、、、 (B) 不能改变反应的,但能改变反应的、、 (C) 不能改变反应的、,但能改变反应的、 (D) 不能改变反应的、、,但能改变反应的 3.已知反应的。若使反应向右进行,需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高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4.若使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度都增大,可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降低温度 (B) 稀释溶液 (C) 增加盐的浓度 (D) 升高溶液的pH值 5.将0.450克某物质溶于30.0克水中,使冰点降低了0.150℃。已知,这种化合物的分子量是: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E) 50 6.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 渗透压(B) 沸点升高 (C) 蒸气压下降 (D) 凝固点下降 (E)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7. 测量各种酸和碱(0.1 mol?相对强度的方法是: (A) 用pH试纸测验量溶液的pH值 (B) 与海绵状锌反应观察气体的放出速率 (C) 用极谱仪测量每个溶液 (D) 用电导仪测量其导电率 8. 根据金属在电动势次序中的位置,可以预言在化学反应中: (A) 电动势为零的氢是惰性的; (B) 铜将置换铅盐中的铅; (C) 金比铝更易被氧化; (D) 锡将置换铜盐中的铜; (E) 铜将置换酸中的氢; 9. 在反应4P + 3KOH + 3H2O → 3KH2PO2 + PH3中 (A) 磷仅被还原 (B) 磷仅被氧化 (C) 磷既未被还原,也未被氧化 (D) PH3是固体沉淀

同济大学环境监测1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一、《环境监测》课基本特点 化学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实用性强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形式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基于国家标准,针对环境领域中应用量大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方法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意义等;并对环境监测网点的布设进行系统性介绍。 理论教学形式:中文教学、英文教学(讲课、讨论)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环境监测》陈玲, 赵建夫, 仇雁翎, 夏四清..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Chemistry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 Clair N. Sawyer, Perry L. McCarty, Gene F. Parkin. 清华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 2004 (2)主要参考书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 . Bruce Wiersma. CRC Press, 2004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仇雁翎, 陈玲, 赵建夫.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Andrew D. Eaton et al. 19th Edition, 1995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andbook. Frank R. Burden, Ian McKelvie, Ulrich Forstner, Alex Guenther. McGraw-Hill, 2002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江桂斌等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 孙裕生,赵秀英.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环境工程监测》.蒋展鹏.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初试模拟题3

同济大学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基础考试模拟试题三试卷代码:419 试卷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命题单位:050 A组:普通化学部分(75分) 一选择题(20×1) 1.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 m? = 0 (B) 一切单质的S m?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2.某化学反应A(g) + 2B(s) → 2C(g)的?r H m? <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 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 3.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A) Q = 0;W = 0;?U = 0;?H = 0 (B) Q≠ 0;W≠ 0;?U = 0;?H = Q (C) ?U = 0;?H = 0;?G = 0;?S = 0 (D) Q≠W;?U = Q-W;?H = 0 4.某一液相反应的K?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较小,然而却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实际中,采取的措施是: (A)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B) 反应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 (C) 使用了另外的一系列反应,得到同样的结果 (D) 产物生成后,不断地从系统中被分离出来 5.100克水溶解20克非电解质的溶液,在-5.58℃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 33 (B) 50 (C) 67 (D) 200 (E) 20 6.扩散在下述哪一种状态下进行得最迅速? (A) 固体(B) 液体 (C) 气体(D) 凝胶(E) 胶体微粒 7.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必将会引起:

国内环境工程院校排名

国内环境工程院校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清华大学A+ 11 南京大学 A 21 北京工业大学 A 2 同济大学A+ 12 山东大学 A 22 北京师范大学 A 3 哈尔滨工业大 学 A+ 13 华中科技大 学 A 23 上海大学 A 4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A+ 14 武汉大学 A 24 四川大学 A 5 浙江大学A+ 15 上海交通大 学 A 25 中国海洋大学 A 6 北京大学A+ 16 北京化工大 学 A 26 中国地质大学 A 7 华南理工大学A+ 17 东南大学 A 27 东华大学 A 8 大连理工大学 A 18 北京科技大 学 A 28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A 9 湖南大学 A 19 南开大学 A 29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重庆大学 A 20 天津大学 A B+等(44个):南昌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厦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暨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复旦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等(43个):华南农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兰州大学、大连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桂林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北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

2020年考研热门专业利与弊:环境工程

2020年考研热门专业利与弊:环境工程 ◆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科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协调 环境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它 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 (二)培养目标 1.熟悉环境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系统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 技能。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 划及管理水平,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三)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 01交通环境规划与管理 02交通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44环境管理概论

◆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相关专业 环境科学 ◆课程设置(以天津大学为例) 主要课程名称: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第一外国语、工程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引论、现代管理学、实验技能、环境工程基础、现代环境工程理论、传递过程原理、高级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 ◆就业前景 (一)国家的基本政策决定了该专业重要的社会地位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持续扩大,环保问题是21世纪世界的焦点,环保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促动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工程学科的内涵日益丰富,使得它已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未来前景不言而喻。 (二)生态环境领域项目的丰富预示着就业面的无限广阔 我国环保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持续增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相对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 质组分,也称环境基质。 3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具体的环境要素所处的状态的描述。 4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 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含量的复杂性 污染因素作用的综合性 二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 非生物环境物质:空气、水、土壤、 能量:阳光、引力、地磁力、地热 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 物质代谢的原料:氧气、二氧化碳、有机质等 生物环境 人工环境 工程环境交通社会环境经济关系 道德观念 文化风俗 意识形态 工业 农业 建筑 通讯工程 三、环境的特性 1.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互影响、依存 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跨界(省市、地区、国家)环境的影响 2.环境的区域性 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3.环境的综合性 环境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 4.环境的有限性 资源的有限性

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5.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环境中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6.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例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二、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1人类发展初期的环境问题 人类发展初期的环境问题是因过度的采集和狩猎,消灭了居住区周围的许多物种,破坏人们的食物来源,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因而这一时期,人类总是在迁徒。 2 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破坏)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土壤盐渍化与沙漠化 –“诺亚方舟”、黄河的水土流失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拉美三大古代文化中绽开最早的一枝。它大约起始于公元前后,兴盛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又不知何故中断了。但玛雅人在农业、文字、天文、数学和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是永远磨灭不了的。他们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等,后来传遍整个世界。 3 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八大公害”: 马斯河谷、多诺拉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四日市哮喘、水俣病、痛痛病、米糠油事件4 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特点:以环境污染扩大化 生态破坏 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把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即污染转嫁。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不适当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引起的 特点:全球化 综合化 高技术化 政治化和社会化 启示: 1 调整人类与自然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要认识环境对发展的限制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又不能超出环境的容许权限。 3广泛的,彻底的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的结构:

(完整版)环境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1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空气污染控制实验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相近专业: 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给水排水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B+等(44个):南昌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厦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暨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复旦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等(43个):华南农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兰州大学、大连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桂林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北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同济大学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学院设置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专业)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目前共有教职工127人,截止至2006年9月,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9人(含博导),学院目前教授42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副教授40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研究生190人。 学院与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主持了“水环境国际研讨会”、“国际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技术”、“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环保学术研讨会”、“中德合作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中国-瑞士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日本城市环境研讨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双向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2006年,联合国学院面向亚太地区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领域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校内优势”、“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已完成“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5项,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学院发展历史 (1907 年德文医学堂创立,学堂设在白克路(今凤阳路)。次年,校名改为同济德文医学堂,意蕴合作共济。1912 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学堂,1927年正式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1951 年,私立大厦大学、光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合并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调整后土木工程系分结构、公路、水利、市政四个专业组。市政组开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课程,在全国首批设立给水排水方向。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 一、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知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4、研究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二、八大公害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 2 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 2 3、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 2 4、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5、水俣事件:甲基汞 6、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煤尘重金属粉尘 7、四日事件:SO 2 8、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三、人类的生存环境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组成。 第二章 一、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1、天然污染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 2、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排放、农业活动排放。 三、大气污染物类型: 1、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2、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盐酸及盐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等。 四、气溶胶污染物: 1、总悬浮颗粒物(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D< 100μm; 2、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D< 10μm。 3、降尘: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D> 30μm。 4、可吸入粒子(IP):可吸入呼吸道的粒子。D< 10μm。 五、大气污染物的类型: 1、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 、CO和颗粒物。如伦敦烟雾。 为SO 2 2、氧化型(汽车尾气型):大多发生在以使用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