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解析当代美国女性在社会职场地位,以《向前一步》为例-精品

最新 解析当代美国女性在社会职场地位,以《向前一步》为例-精品

最新 解析当代美国女性在社会职场地位,以《向前一步》为例-精品
最新 解析当代美国女性在社会职场地位,以《向前一步》为例-精品

三亚学院/Sanya University

(设计)审批表

Approval Form for BA Thesis Proposal

专业/Major: (旅业商务) 填写时间/Date: 2017年/Year 10月/Month 31日

/Day

学生姓名/

Student Name 尤巧慧

You Qiaohui 学号/Student No. 1410310101

指导教师姓名

Supervisor’s Name 阮曦

Ruan Xi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Supervisor’s Title Lect urer

题目(中文)解析当代美国女性在社会职场地位,以《向前一步》为例

题目(外文) An Analysis of Social Work Status in American Feminism:Taking the Lean In

As An Example.

选题背景与主题思想/ Background and central idea:

背景:谢丽尔.桑德伯格是21世纪美国领域精英女性企业家,Facebook公司董事会第一名女性成员,被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是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 的商业女精英之一。她的代表作品《向前一步》曾连续7周稳居亚马逊总榜第一!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她在《向前一步》中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她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于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还为女性提出了如下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通常女性在总会在无意识中妨碍自己的发展、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甚至很容易就放弃工作,放弃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职场中的态度仍然不够积极、不够进取。平衡工作与生活。伴侣的支持非常重要,那种认为女性只有抛开家庭才能达到事业巅峰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主题思想:本论文通过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除性别歧视、社会成见、男女性别差异和家庭分工等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女性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男性往往是越成功越受到欢迎,强势的男性被尊为领袖。可同样强势的女性却常常被贴上女魔头、母老虎这样的标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害怕站在领导岗位上。”

论文体系、结构/ Thesis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小说的作者及主人公及选题缘由。目前对于《向前一步》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性别歧视、男女差异、家庭分工、女性价值和社会成见等,本论文将结合社会问题从女权主义观点来研究这本成功经典的深远社会意义。

主体: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小说中体现的女权主义概念,从美国社会偏见大背景下分析女权主义;第三部分分析阐述了小说主人公谢丽尔.桑德伯格的成长和变化过程,同时,从四个成长阶段来展现谢丽尔寻求自我领导的历程,首先是破除观念女性限制,其次是寻求事业发展,再次是平衡家庭事业,最后做到推进社会男女平等,从而实现女性的价值。

结论:本部分总结本论文主体论述,结合相关分析论证,得出谢丽尔女性主义观点在《向前一步》中的体现。通过对书中的女性主义观进行总结和重申,从而呼吁女性认识到:激励全球女性努力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鼓励所有女性都走出家门,获得她们想要的东西,能够在社会中向前一步,通过实现自我价值,来不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去感染身边的人,在职场上突破自我设限的瓶颈来实现公平,从而使得女性的社会领导地位和社会价值得以不断提高。

论文结构:

1.引言

1.1作家、作品介绍

1.2女权主义视觉下的女强人

1.3 中心思想及组织结构

2.文献综述

3.女性主义简介

3.1广义的女性主义概念

3.1.1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

3.1.2女性主义的定义

3.1.3女性主义的现实意义

3.谢丽尔女性主义的概念

3.2.1谢丽尔对女性主义的定义

3.2.2朴素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女强人

4.主人公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4.1主人公生活状态及性格分析

4.1.1女权意识的萌发

4.1.2女权意识的觉醒

4.2第一个阶段:破除观念女性限制

4.2.1外部环境对女性的影响

4.2.2社会对女性“抚养特性”的定位

4.3第二个阶段:寻求事业发展

4.3.1树立长远梦想及短期目标

4.3.2寻找人生导师

4.3.3真实表达自己想法与情绪

4.4第三个阶段:平衡家庭事业

4.4.1不要“身还在,心已远”

4.4.2找到适合的人生搭档

4.5第四个阶段:推进社会男女平等

4.5.1偏见对女性的影响

4.5.2为平等而努力

5.结论

5.1主要内容概述

5.2中心思想重申

指导教师意见/Supervisor’s comments:

指导教师签字/S upervisor’s Signature:

年/Year 月/Month 日/Day

学院学术委员会意见/Academic Affairs Committee’s comments: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Signature:

年/Year 月/Month 日/Day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摘要中国历史上,女性曾占据过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社会的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地位逐步降低,渐渐处于从属于男性,成为其附庸。妇女逐步被排除于历史之外,成为历史的幕后者。到了近代以后,女性社会地位有了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变迁 引言 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的威望和拥有与控制家庭或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大致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妇女相对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会早期的妇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无上,女子无权,即传统社会的妇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现在和未来社会妇女的地位。原始社会,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对偶婚为其主要生化方式,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并且受到尊敬。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理学的传播,禁欲思想成为主流,强调“三纲五常”,压抑妇女的地位,使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生活地位低下。现代,随着新思想的传播,男女平等日益成为主流思想,女性也重新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独特地作用。因此,对女性地位的考察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深刻的研究,所以本文中笔者对女性地位的变迁仅仅是再做一下浅陋的阐述。 一、先秦时期 母系氏族时期,主要从事采集果实,及简单的生活工具制做。女性天生的优势就充分发挥。由于女性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统仅维持在母亲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种族的繁衍、氏族的维系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一时期并不是女性压迫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如《史记》:“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摘要】:1920年代和1930年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也是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和第二次女权运动之间的一个低潮期,此时美国社会经历了经济繁荣——危机——复苏的过程,处于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急剧转变时期,美国妇女生活丰富多彩,其外表、行为、婚姻家庭和就业都呈现新的特点。1920年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出现消费社会,新的大众媒体促进了信息的沟通和全国性价值观的形成,美国妇女享受着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中特立独行的“新女性”群体尤其引人注目,成为1920年代女性自由与解放最突出的代表,并成为喧嚣的1920年代的象征。但随着大萧条的到来,美国妇女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1930年代期间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就业都受到大萧条的的巨大冲击,她们承受着物质匮乏和精神痛苦的双重磨难,设法应对危机,努力维持家庭和自身的生存,她们不仅经受住了大萧条的考验,而且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本文选取这个时期的妇女生存状态进行个案研究,考察此时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就业和她们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具体状况,指出这个时期美国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变化。进而,在个案研究基础上,探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与妇女地位和角色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妇女的生存状态受到外部世界的规范,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动对她们的生活有根本性的影响,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自身的努力是关键,其中经济独立是妇

女走向平等和解放的基础。无论在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女性的地位与角色很大程度取决于其经济独立能力,这是女性思想解放、个人发展的原动力,但经济平等不仅取决于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受制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时,传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样是强大的,在女性走向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上,观念上的解放与经济上的平等同等重要。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序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依据、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章主要观点。笔者认为,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期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动剧烈,妇女生活丰富多彩,但对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期间妇女状况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70年代以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对这个时期不同种族和阶级群体的妇女生存状态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对正确评价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期间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变迁起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的研究侧重于展现妇女具体生存状况,而且多从“她史”角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性别关系中妇女地位和角色的变迁很少探讨,也很少把1920年代和1930年代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这为笔者利用已有成果、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和妇女学等方法、在“社会性别”角度综合考察这个时期妇女的生存状况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留下了空间。第一章侧重分析1920年代妇女的生存情况以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本章首先分析了192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笔者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妇女观,社会文化在20世纪初也逐步走向开放,部分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劳【关键词】:1920年代

高中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

高中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 教学目标 关于“当代国际社会” 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宗旨与原则、主要机构与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 能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的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联合国及其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观察、分析和解释国际重大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判断某国的对外活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是非曲直,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的观念,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 认清我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捍卫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建议 关于“当代国际社会”的教材分析 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共四个框题。 第一框题“当代国际社会概况”:是全节书的总论,它统率了全节书的内容,其他三个框题是对它的补充和深化。概括起来共讲述两个问题: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不过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阻碍。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大致存在着四个阶段,从总体而言,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第一阶段是从清末时期,这段时期女性地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国妇女仍处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下,被赋予强烈的“孝妇,贤妻,良母”的思想,虽然有新思想的传播,新式学堂的兴建,但女性解放的改革道路依旧在曲折中慢慢开展着。传统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妇以夫贵”“妻为内助”等性别伦理说教对女性加以教化和禁锢,使女性被迫困守在家庭,完全依靠男人生活,毫无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婚俗观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利剑。中国古代的妇女素质观实质是一种道德素质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代妇女素质观的基本主张,“妇德、妇言、妇容、妇勤”是对妇女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女子“惟知洞其耳、梏其足、涂饰其面目、一若仅供天地间玩好之用”。妇女“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交涉于箧筐之间”。晚清女子学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过总体而言仍处在一个弱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它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中国妇女作为女性

的自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的女性接受了西方的平等明主的思想。让女性首先能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能自主的选择婚姻生活,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判,女性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兴起,此后,上海的爱国女学、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南京的旅宁女学等先后创办,掀起女子教育的初步兴盛局面。随着女学的纷纷兴起,继之而起的女子参与社会工作,女子走出家门走向学校继而走向社会,女学对改变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期间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庐隐,就是这一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她在日本游学的几年时光中,通过对比中日女子教育的差异,深刻剖析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端。更涌现出来像邓颖超这样的女革命家,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还和周恩来、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提倡女性为社会服务,男女共同承担家务。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被深入贯彻执行。不过仍有性别歧视现象存在。

漫谈中世纪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变化之札记篇

漫谈中世纪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变化之札记篇 自从母系氏族社会过度到父系氏族社会后,妇女的地位便降到一种从属的地位。千百年来,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妇女最重要的职能只是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由此造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绝大多数文明体系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在历史悠久的文明样式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文明就尤其体现了这点。孔老夫子早在两千年前就将中国妇女摆到了从属的地位,“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四德标准长期束缚着妇女的生活和社会地位,直到20世纪,中国妇女的这一从属地位才开始驻逐步得到改善。妇女在许多时候都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或衍生品。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妇女在为自己争求权利的路上经历了甚多艰辛,以致有人说妇女问题是理解人类社会的镜子和考察历史进程的视线。马克思曾说过,要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首先女性开始。美国著名妇女史学者伊沛霞认为:“最好的妇女史并不仅仅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女人,妇女史挑动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历史和历史进程的理解。 尽管妇女较之男权地位一直处于劣势,但是从整个文明进程来说,它一直是在进步着,妇女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不断受到重视,不同时代、不同地位都有相应的进步。即使是中世纪,这个通常被称为“黑暗的世纪”,社会伦理并没有绝对忽略对女性的关注,妇女也并非一律处于男子的附属地位。在学术话语中,“男尊女卑”仍然是中世纪的主流意识,人们对妇女地位的普遍认定是“附属性”“衍生性”之类的特征。用当代著名的思想史家唐纳德·R.凯利(Donald R.Kelley)话来说:“中世纪的历史概念所涵盖的兴趣非常广泛,处于世俗的和神圣的之间,国王和教皇之间,圣人和罪人之间,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或许除了宫廷诗歌、圣徒传这种类型外,似乎遗忘了一个因素,那就是性别。”此外,在《圣经》与《塔木德》时代,犹太律法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有价值,比女性更忠诚,遵守的诫命更多,因此女子只能处于屈从男子的边缘化地位。但是,考察11—14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在宗教文化、婚姻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的或重要或轻微的变化后,发现妇女地位确实有了提高。在宗教生活领域,涌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与概况结课论文,英语专业,全英文论文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umber: Name: Professor: Time: June 14th, 2012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Abstract】 Since entered the New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undergoing abrupt changes. What i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hat role does it play in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India.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ina Japan Indi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hich include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social relations, refer to people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state set up a special kind of social relations. Throughout the vario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formation of free idealism to the new realism, later to the dominance of behaviorism in the We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new liberal, and then the Second World War polarization, until ninety era,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one superpower and man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till is such a situation, and now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 I personally think this concept is derived from the polarization. Now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rely on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all of them undertake some responsibilities towards each oth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come from confrontation to cooperation, it strengthened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is is today's society whose theme is "peace an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countries are destroying the mainstream, so tha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at a depth adjustment. The American diplomacy to strengthen the adjustment of unilateralism is obviously the largest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wever, the other big countries are carrying out a positive adjustment, so the overall trend is stable. See from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multi-polarization trend will gradually wi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ina's position and influence is increasingly apparent based on enhanced economic, military.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are at the stage of a subtle change. What we think the most is the relationship with Japan. Japan committed a heinous crime in China during World War II, which have cast a shadow over every Chinese person's heart. But we should face up the relations with Japan. After published a "Sino-Japanese Joint Statement, the Sino-Japanese Peace and Friendship Treaty", the two countries established strategic interests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德语作文]未来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探讨

Die Zukunft ist weiblich R Warum ist die Zukunft weiblich? Eine interessante Forschung der Europ?ischen Union hat uns gezeigt, dass die sich auf die Naturwissenschaft oder Ingenieurwesen spezialisierenden Frauen wegen des deutlich niedrigeren Anteils der Absolventinnen von der gegenw?rtigen Industrie umworben werden. Es stellt sich dann folgendes soziales Problem in Deutschland: Zu wenige Frauen wollen sich mit Naturwissenschaft besch?ftigen, obwohl es nach der Studie produktiver wird, wenn Forschungsteams aus Frauen und M?nnern bestehen k?nnen. Einen genauen überblick über dieses Problem bietet die nachfolgende Grafik, die um die Studienwahl, n?mlich den Anteil der weiblichen Studierenden in D. in Prozent, geht. Die von statistischem Bundesamt angebotenen Daten sind in sieben Fachm?glichkeiten eingeteilt worden. Die sind Romanistik, Kunst und Kunstwissenschaften, Biologie, Mathematik, Physik und Astronomie, Maschinenbau oder Verfahrenstechnik und schlie?lich Informatik. Au?erdem ist das Verh?ltnis im Jahr 1995 mit dem im Jahr 2003 parallel verglichen worden. Davon k?nnen wir sehr deutlich erfahren, dass sich viel mehr Frauen für Geisteswissenschaften interessieren als für die Naturwissenschaften. Nach dieser Grafik belegt Romanistik den ersten Platz, der von Kunst und Kunstwissenschaften gefolgt. Verh?ltnisse der weiblichen Studierenden dieser Fachrichtungen sind wenig über 80 Prozent. Es bleiben trotz eines geringen Anstiegs die beiden F?cher nach wie vor die beliebtesten. Dann an dritter Stelle steht Biologie, deren Verh?ltnis von 1995 bis 2003 von rund 40 Prozent auf 65 Prozent ganz erheblich angestiegen ist. Erstaunlich ist es, dass 2003 mehr als 50 Prozent der Studierenden, die Mathe studieren, weiblich sind. Im Vergleich zu der im Jahr 1995 ist die Zahl dramatisch um ca. 25 Prozent gestiegen. Im Vergleich zur Mathe hat Physik und Astronomie ein niedrigeres Verh?ltnis. Doch wir k?nnen auch eine Erh?hung davon erkennen. Die Zahl ist von ungef?hr 12 Prozent um mehr als 10 Prozent gewachsen und ist fast doppelt im Jahr 2003. Danach kommen Maschinenbau und Verfahrenstechnik, die sich um die Industrie handeln, deren Wachstum ziemlich gering ist. Die Erh?hung betr?gt nur rund 4 Prozent von 14.7 Prozent auf 18.3 Prozent. Trotzdem hat uns dieser Anstieg eine zunehmende Beteiligung der Studentinnen an den F?chern der Naturwissenschaften zeigt. Nennenswert ist es, die Zahl von Informatik im Jahr 2003 hat sich verdoppelt und noch mehr als im Jahr 1995. Die Grafik l?sst sich die Tendenz erkennen, dass sich der Anteil der weiblichen Studierenden, die technischen F?cher studieren, in Zukunft weiter erh?hen wird. Es ist deutlich vorherzusehen, dass die Zukunft zu Frauen neigt. Wegen dieser Tendenz werden in der Diskussion unter den Experten jedoch unterschiedliche Meinungen vertreten. Aber die Ziele sind sich einig. Deswegen finde ich es nicht entgegengesetzt, die Konzerne sowie der Staat gemeinsam zur Unterstützung der Frauen beitragen und die Verantwortungen tragen. Frauen spielen gegenw?rtig eine immer wichtigere Rolle in dieser Gesellschaft. Aber ihr sind auch viele unvermeidliche Schwierigkeiten begegnet. Um die Familie und den Beruf besser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 2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3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4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 5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6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 7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 8 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 9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 10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11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 12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4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15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6 Culture-oriented Strategies in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for Yangzhou City: 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 17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 18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 19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20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21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 22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 23 论《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误读 24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25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 2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7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28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29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30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 31 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32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merican Inaugural Address 33 Human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34 中英文化背景下的金融英语翻译分析 3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36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3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38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 39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40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41 Humor and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女性社会地位论文

中国女性的地位问题,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它不仅是中国社会一个层面的一部发展史,更是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变化史。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下女性的地位问题: 从相敬如宾到男尊女卑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汉乐府》中脍炙人口的词句。它讲述的是一位女子的山盟海誓,充分提炼了自由恋爱的精神和敢爱敢恨的态度。 也许很多人是从琼瑶阿姨的作品中了解其中的情怀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情怀却出自先秦和汉代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能印象中,古代就应该是充满了性别歧视和礼教压抑的,但其实这首诗就能反映出这种地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相敬如宾、至死不渝、相濡以沫等形容男女相敬相爱的词汇,就足见性别歧视本身始终存在于我们文化当中。 母系社会时妇女地位很高,之后夏商周妇女地位降低,春秋战国时期妇女地位更低,交易买卖实属平常,到唐朝时,因为武则天登基为帝,妇女地位又大大提高,甚至一度使得当时人人都渴望生女而不是生男,之后到清朝,妇女地位依然很低,到近代时,随着西方民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的传入,妇女地位一步步提高,直到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应该说性别问题是带有社会性的,一方面是男性在社会分工中逐渐占据了非常主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跟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建立有关。但是即便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不能完全抹去那些自由浪漫的诗篇。 从先秦到汉唐,封建社会的如日中天,也从根本上淹没了诗句的美好意义。从而进入了一个男尊女卑、天经地义的时代。 女性物化及礼教的迫害 应该说,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对妇女的迫害和歧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男性在婚姻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男方在婚姻关系中占据绝对地位,对感情不忠的量刑差异也颇为巨大,更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女性本身被物化。 马未都先生在说中国古代家具的时候曾经提到《金瓶梅》中的一个章节:西门庆购买了两个丫环和一部拔步床而这两个丫环的身价加在一起还远不如一部床的价值组建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 这样的地位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妾”的出现,封建礼教的威力在于,通过等级观念,不但迫害女性,而且还在女性中设置阶层,通过这样的阶层来达到女性们自主迫害的局面。同样是女人,妻子的地位与丈夫并列为家长,而“妾”只能

妇女地位调查问卷

样 本 编 码 制表机关:全 国 妇 联 国 家 统 计 局 批准文号: 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问卷(教育与婚姻家庭情况部分) 您好!我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妇女地位的社会调查依据随机抽样方法,选中了您的家庭进行调查。下面我要了解一些关于户内成员的情况,请给予支持。谢谢! 户内成员情况表(略) 将本户内18岁-64岁(含18岁和64岁)常住人口按先男后女,同性别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从1开始排列,按顺序填入入户抽样表,找出最后一行与事先圈定的列相交处的数字,序号与此数字相同的人即为具体调查对象。 我们选中了您家的 作为调查对象,请问他/她现在在家吗?如果他/她现在不在,请问他/她什么时候在家,我是在您家等候好呢,还是在 月 日 点 分再来找他/她?

首先请告诉我您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A1 您的性别:(请调查员直接填写)A1 □ 1 男 2 女 A2 您的出生年月:19 年月A2 □□A3 您的民族:族(用文字据情填写,编码见民族编码表)A3□□ A4 您18岁以前居住最久的地方是:A4 □ 1 农村 2 镇、县城 3 中小城市(市区人口在100万人以下) 4 大城市(市区人口在100万人以上) 8不知道 A5 包括您在内,您有兄弟姐妹个,其中姐妹个。A5□□您的排行是第几。□ 下面的问题与您的受教育经历有关: B1 请问您是在几岁时上的学?周岁B1□ 97 未上过学(跳问B3)99 不回答(跳问B3) B2 不包括成人教育,您总共上了几年学?年B2□ 97 不适用 99不回答 B3 (问未上过学及上学年数少于4年者)您是否上过扫盲班? B3□ 0 否(跳问C1) 1 是 7 不适用 9不回答 B4 a 您目前的受教育程度是:B4a□ 0 小学 1 初中 2 高中 3 中专 4 大学专科 5 大学本科 6 研究生 7 不适用9不回答 b 是否是成人学历教育?B4b□ 0 不是 1 是

美国的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 投票权 对妇女权利的关心可追溯至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由、平等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理想当时正由中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劳动者扩大至妇女。这一时期关于妇女权利的早期思想在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女权辩护》(1792)一书中得到充分的阐述。该书对女性的存在只是为了取悦于男性的观念提出挑战,并建议妇女在教育、工作和政治上应获得与男子同样的机会。但在19世纪,这种关于妇女需与男子平等的认识,却集中体现在获得妇女选举权的运动上,对妇女的社会地位、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经济中所占的位置未能作出根本的或具有深远影响的重新估计。19世纪后期,一些妇女开始在专业领域中工作。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 (Elizabeth Cady Stanton)为代表的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屡次要求联邦国会允许妇女参与政治投票,在14、15次修订案中屡次遭遇拒绝。最终20世纪上半叶,妇女作为整体获得投票权,于第十九次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1920))通过。此次法案虽已通过,离妇女真正参政还有时日。但对妇女所能从事的工作仍然受到明显的限制,流行的观念也仍然是把妇女限制在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之中。 劳动力 与此同时,造成妇女地位低下(或至少是依赖)的经济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是否生育被视为妇女的基本权利逐渐被社会认同,妇女生育的孩子少了,同时不再被视为地位地下。家用电器的发明,使她们免做许多以前与管理家务连在一起的笨重杂活。工业化的急剧发展,社会迫使女人参与部分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经济中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创造了妇女同男子一样能够胜任的新的工作,工厂中妇女比例缓慢增加。在美国中西部,私人拥有房屋及劳动能力的女性更受尊敬。所有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认识到,社会对她们的传统看法不像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那样改变得快。此外,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鼓舞着妇女通过相似的群众鼓动活动和社会批判来改善她们的状况。 妇女组织 波伏瓦的《第二性》(1949)一书是新女权主义兴起的里程碑。该书成为一本遍及全球的畅销书。它通过诉诸妇女的解放亦即男子的解放这一思想来唤起女权主义的觉醒。另一本重要的书是美国人B.弗里登的《女性的神秘》(1963)。她抨击失去活力的家庭生活——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操作化示例 该调查的指标体系是依据我国经济发 展现状,参照联合国及亚太地区监测妇女地 位的指标而设置的。它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各项内容及其主要指标: 一、法律权利 1、是否设有协调和保护妇乐权益的立法机构; 2、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无歧视性条款; 3、是否有保护妇女权益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或专 4、公民堆妇女法律权益的认识与态度。 一、生育与健康 1、分城乡、分年龄人口性别比; 2、男女儿童与成人的营养、健康与寿命; 3、各类妇女的生育胎次、生育意愿、孕产保 4、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

三、教育 1、女性人口的识字率、平均学龄和文化构成 2、各级各类学校女性在校生、毕业生、流失 3、职业和高等院校分学科女生人数和毕业生 4、男女接受成人教育情况。 四、劳动就业 1、妇女劳动力资源利用率; 2、非农业劳动者女性就业人口的比重; 3、女性就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 4、女性在业者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 5、妇女就以意愿途径和职业流动。 五、社会参与与政治参与 1、妇女政治权利的享有和被尊重程度; 2、女性在国家及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比例和幅

3、妇女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4、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参与方式。 一、婚姻家庭 1、平均初婚年龄; 2、女性自主择偶程度和婚姻决定权; 3、家庭事务的决定与参与; 4、夫妻家庭关系中的性别倾向。 七、自我认识与社会认同 1、女性个人价值取向与自我认知能力; 2、男女公民堆性别角色的期待与认识; 3、性别对机会、权利的影响; 4、两性作用、地位评价。 八、生活方式 1、社会交往的内容与结构;

妇女地位变化.

妇女地位变化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女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历史是不平的历史,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将延续着这种不平等。经历了种种社会革命或变革,直至主张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整体上讲,仍然在诸多方面有所阻碍,存在较为严重的妇女地位偏低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女性地位曾经历了一段巅峰阶段——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自然分工上占据优势,因此,女性在这一时期占有很高地位,倍受尊崇。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势日益突出,女性地位极度下降,母权制被推翻。 在奴隶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完全沦落,成为男性任意支配的奴隶。在社会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成为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力,女性的活动范围则主要局限于家庭之中,生育和家务成为女性的责任,妇女完全丧失自由,成为财产,可任意交易与买卖。 到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兴替中,女性一直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各种男女不平等情形日趋发展成熟,成为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礼教习俗,律法条文,这些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牢牢缚住封建社会的女性,让她们自觉地埋没自我。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文化,女性一律没有过问的权利,甚至更没有婚姻自由。女子不入仕,非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只是男子的“内人”。此外,“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只是男子的天地。 直至近现代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并且开始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建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建立健全,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家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长期不平等的根源,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彻底根除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如今,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本文试从影响女性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动力之源。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的玩偶,更没有地位可言。 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为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做积极努力。那么,影响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女性社会文化:女性地位改变的有利理论保障 1.现代科学理论为女性改变性别角色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生来就是有缺陷的、道德低劣的,而伊丽莎白·格罗茨总结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伊娃·菲格斯、凯特·米利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杰曼·格里尔等人共同观点:从根本上说,男女两性社会化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两性生来就有相似的潜能,是社会强加给他/她不平等的性别角色,使得这种潜能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A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及性别角色刻板化,动摇了传统理论的牢固地位。而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也充分肯定女性的领导能力,员工对女性领导的满意程度与之对男性领导的评价相比没有差别。女性领导在做决策之前更能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表现得比男性领导更佳,而且女性一般有更强的交际、合作和动员能力。这一理论给女性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有效

浅谈沙特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浅谈沙特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摘要: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人们在感慨过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却不经常谈起其社会半边天—妇女的社会地位。本文从沙特阿拉伯的传统习惯、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浅析了沙特妇女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沙特阿拉伯妇女社会地位 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但是在“石油王国”光环笼罩下的沙特,其国内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不容乐观。例如,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唯一没有派代表参加的联合国成员就是沙特,因为沙特保守的宗教势力谴责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倡导男女平等。而她的邻国科威特却派出了以著名诗人苏阿德·萨巴赫为代表的强大阵容,向世界人民展示科威特妇女解放的成就。而在沙特,如果是一项男女有接触的会议,沙特任何一个部委都不能派女性代表参加。 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妇女主要受部落习俗约束, 地位很低。伊斯兰教创立以后, 在某些方面提高了妇女地位。但在总体上仍维持了妇女较男子相对低下的地位。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倡导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派主导地位之确立,决定了沙特社会对妇女问题的保守态度。本世纪初的沙特社会仍是一个游牧部落社会,大男子主义盛行。部落、家族和荣誉受到高度推崇。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着从属者和被保护者的角色。其作用被界定为传宗接代,操持家务和维护家族声誉。女孩几乎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1920年仅麦加有两所专收女生的清真寺学校。学生为15人。当女子步入青春期后,她们的终身大事即被提上议事日程。婚姻毫无例外地由父亲决定。对象多为堂兄或表兄,以避免本家族的人口外流。近亲通婚降低了人口素质,先天性心脏缺损、斜眼等先天性遗传疾病在半岛上屡见不鲜。为了增强家族的实力,同时确保妇女自身的地位,妻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间断的生育,尤其是生子。只有结束了漫长的生育过程之后,成为婆婆的妇女才在家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如果其在不能生子,或者根本不能生育,男子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