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目的:对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探

究分析。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行游离皮瓣围手术的患者80例分成丹参川芎嗪组(试验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 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显著。

标签: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游离皮瓣;围手术期

目前,游离皮瓣移植术是治疗严重创面如大面积的皮肤挫裂伤、皮肤撕脱伤及肌腱、血管、神经外露甚至缺损的深部组织伤害的主要手段,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等是皮瓣游离移植术中的常用药,但是由于西药成本高、收费高且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1-2]。为了探究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丹参川芎嗪的效果,本文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行游离皮瓣围手术的患者80例分成丹参川芎嗪组(试验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50岁,平均(31.29±5.7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48岁,平均(30.97±6.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筛选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筛选,筛选标准如下:(1)年龄在20~50岁;(2)皮瓣面积在5.9 cm×4.2 cm~23 cm×11 cm;(3)没有严重的肝功损害;(4)皮瓣供血区的血管没有异变的出现,术后血管吻合质量高;(5)非孕妇或哺乳期患者知情同意。

1.2.2 用药方法所有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在患者血容量得到有效维持、接收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使用60 W的医用照射灯在距离皮瓣区60 cm处进行烘烤,

每次烘烤1 h,每天烘烤8次,每次间隔15~20 min,持续烘烤3 d。烘烤的目的是避免血管因皮瓣温度过低而出现痉挛。同时,在手术结束后的前3 d,使用罂粟碱配合烘烤治疗,每次肌肉注射30 mg,每隔8小时注射一次,这样做的目的也是避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

在以上基础治疗的同时,试验组:在皮瓣切取的前30 min、手术中皮瓣切取后即可、手术后连续7 d内另使用由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浓度为 1.2 mg/ml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100 ml/次,持续1周。对照组:则使用由六安华源制药邮箱公司生产的低分子右旋糖酐,2次/d,500 ml/次,持续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及术后6 d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四项凝血指标及血液流量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 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游离皮瓣移植如今已成为一种治疗患者因创伤烧伤等引起的大面积皮肤损伤或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3-4]。手术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患者血管能否很好的吻合及吻合的质量。另外,手术后的抗凝治疗也是决定成功不可忽视的一点,丹参川芎嗪和低分子右旋糖酐都属于抗凝药物,选择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抗凝药物对

患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6]。

丹参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及加速红细胞流速等功效[7]。原因在于血小板聚集是主要由二磷酸腺苷所引起的,而川芎嗪对其有抑制作用,川芎嗪能够使微动脉的口径加粗,并使得单位面积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故能够加快红细胞流速[8-10]。并且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比,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血栓等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杨雪梅.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215-216.

[2]郭伟勇,姚冰,杨晓翠.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3):108-110.

[3]白新平,韩造木,尹琬凌,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6):898-900.

[4]贺金国,陈涛平,乔晓温.丹参川芎嗪液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1):43-44.

[5]赵传喜,刘文刚,周厚明,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防治高龄髓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2):205-206.

[6]程春生,查朱青,马文龙,等.应用丹参、红花、川芎嗪干预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15(8):10-13.

[7]马文龙,程春生,赵治伟,等.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7):714-716.

[8]李纪伟,信艳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1,16(2):133-135.

[9]李峥,郎轶咏,张晓莉,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常用溶媒配伍稳定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19(4):339-341,352.

[10]苏春梅,杨红,曾珂,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15(3):224-22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19年第71号——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19年第71号——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9.08.29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19年第71号 •【施行日期】2019.08.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 2019年第71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 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所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生产企业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见附件),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于2019年10月29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说明书及标签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在补充申请备案后6个月内对所有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 上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生产企业应当对新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使用和安全性问题的宣传培训,涉及用药安全的内容变更要立即以适当方式通知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指导医师、药师合理用药。

二、临床医师、药师应当仔细阅读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的修订内容,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 三、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前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 特此公告。 附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 国家药监局 2019年8月29日

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庄晶晶 【摘要】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8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丹川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为(49.89±11.25)%,实验组为(56.23±11.41)%、观察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为(445.81±104.16)pg/ml,实验组为(378.16±105.37)pg/ml,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川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值得应用和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9(013)007 【总页数】2页(P95-96)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作者】庄晶晶 【作者单位】112599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的结构或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致使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及时排出心脏,进而造成血液淤积在静脉系统中;又由于动脉系统灌注不足,心脏循环发生障碍,造成呼吸困难、体液潴留及乏力等表现的复杂症候群[1]。与常人相比,心力衰竭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致其死亡,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缓解患者症状就成为了治疗的主要目的。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是纠正心肌细胞异常、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抑制心肌重塑,而丹川注射液具有这些功效,因此在治疗心力衰竭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为了进一步分析丹川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本文作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5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3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86例。观察组男47例、女39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7.6±7.6)岁。实验组男42例、女44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8.1±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观察组采用吸氧、强心、低盐饮食、扩张血管、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运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9)5~10 ml,加 5% 的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采用静脉滴注方式, 1次/d, 7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每天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用药前后的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分别记录,以便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效果进行比较。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目的:对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探 究分析。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行游离皮瓣围手术的患者80例分成丹参川芎嗪组(试验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 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显著。 标签: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游离皮瓣;围手术期 目前,游离皮瓣移植术是治疗严重创面如大面积的皮肤挫裂伤、皮肤撕脱伤及肌腱、血管、神经外露甚至缺损的深部组织伤害的主要手段,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等是皮瓣游离移植术中的常用药,但是由于西药成本高、收费高且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1-2]。为了探究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丹参川芎嗪的效果,本文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行游离皮瓣围手术的患者80例分成丹参川芎嗪组(试验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50岁,平均(31.29±5.7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48岁,平均(30.97±6.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筛选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筛选,筛选标准如下:(1)年龄在20~50岁;(2)皮瓣面积在5.9 cm×4.2 cm~23 cm×11 cm;(3)没有严重的肝功损害;(4)皮瓣供血区的血管没有异变的出现,术后血管吻合质量高;(5)非孕妇或哺乳期患者知情同意。 1.2.2 用药方法所有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在患者血容量得到有效维持、接收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使用60 W的医用照射灯在距离皮瓣区60 cm处进行烘烤,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白俊卿 【摘要】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联合组47例,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47例,单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生存质量变化,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9.36%(42/47)较对照组 70.21%(33/47)高,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左、右椎动脉Vm 较高,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全血高切比黏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3/47)与对照组的4.26%(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给,提高预后生存质量,且用药安全性高.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8(039)003 【总页数】3页(P301-303) 【关键词】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液动力学 【作者】白俊卿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内科鞍山114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 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是临床较普遍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由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引发,是卒中发病的先兆[1]。患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眩晕、步态不稳、视物不清、听力减退等,如若未及时控制病情,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2]。目前,临床西医常给 予该类患者抗血小板、抗凝、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虽可使患者神经障碍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长期使用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3]。丹参 川芎嗪注射液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功效,利于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4]。基于此,本研究以丹 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为治疗方案,实施于47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中,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94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本研究内容上报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将入选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73±4.62)岁;病程5~43 d,平均病程(26.82±3.13)d;合并症中冠心病13例,高血脂5例,高血压11例。联合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50~ 78岁,平均年龄(60.54±4.93)岁;病程4~46 d,平均病程(27.03±3.52)d;合并症中冠心病14例,高血脂3例,高血压13例。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础资料均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给予口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有效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有助于提升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提升心功能状态及改善血液流动力学,且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动力学;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狭窄引发的心机缺血和缺氧,导致无法及时建立侧支循环,从而引起疾病发生[1]。患者发生急性心机梗死后,心功能会发生改变,引起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心肌梗死防治,及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临床治疗心血管常规疾病的治疗药物,可作用于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对改善冠状脉微循环有较大作用[2]。因此,本研究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疗效,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其疗效,现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反应 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 = 62)和治疗组(n = 65),治疗组给予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00 mL生理盐水治疗,1次/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 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5%(56/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46/62)(P < 0.05)。两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CRP明显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t = 16.582,P = 0.034)。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显著减低CRP水平。 标签:依达拉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 急性脑血管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三大疾病之一,其中75%~80%为脑梗死[1],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虽然治疗脑梗死的药物较多,但仍缺少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仍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C-反应蛋白(CRP)作为机体非特异炎症反应中一种十分敏感的指标之一,有临床研究提示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依达拉奉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目前在治疗脑梗死中应用较多的神经保护剂和血管扩张与抗凝药物,本研究中笔者对2010年2月~2011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7例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二者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CRP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发病72 h内经CT或MRI确诊,且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将12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56~75岁,平均(63.8±7.1)岁;CT或MRI显示病灶位于基底节35例(53.85%),颞顶叶17例(26.15%),额叶5例(7.69%),枕叶8例(12.31%);其中,有高血压病32例(49.23%),糖尿病22例(33.85%),冠心病25例(38.46%),高脂血症17例(26.15%)。对照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55~76岁,平均(64.7±7.8)岁;CT或MRI显示病灶位于基底节34例(54.84%),颞顶叶17例(27.42%),额叶4例(6.45%),枕叶7例(11.29%);其中,有高血压病30例(48.39%),糖尿病20例(32.26%),冠心病24例(38.71%),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联合用药特征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联 合用药特征研究 2.甘州区人民医院心电图室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冠心病治疗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联合用药特征。 方法:抽取确诊为冠心病且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患者的电子医疗数据,对 其联合用药信息采取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予以挖掘,对联合用药的临床特征进 行总结分析。结果:本次共纳入100例确诊冠心病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患者 参与研究,男性数量>女性,年龄均值72.5岁;占比较多的为单次给药≥10mL 者,以<3d疗程为主;联合用药常见的为中药活血化瘀剂、抗心绞痛药、降脂药、抗血小板及溶栓抗凝药。结论:临床冠心病治疗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使用人群 具有明确特征,基本符合流行病学,与品种说明书对比,实际用药剂量大多较高,且疗程较短,属于不合理范畴,因此需给予重视和警惕。 【关键词】冠心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临床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strazine injection in clin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extract electronic medical data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xplore Apriori association rules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ed drugs. Results: 1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women, 72.5 years, 10mL of ≥, < 3d course. The common drugs we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angina pectoris, antiplatelet and thrombolytic anticoagulation. Conclusion: The users of ligustrazi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clear characteristic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pidemiology, the actual dosage is mostly high, and there is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 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胡萌萌; 马晨超; 王圆圆; 邵奇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9(040)011 【总页数】4页(P1534-1537)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前列地尔;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脑血流量; 内皮功能【作者】胡萌萌; 马晨超; 王圆圆; 邵奇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铜川7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后循环缺血为中老年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部供血不 足而引起的病变[1],患者以眩晕、头痛、恶心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如未接受及 时治疗,则可能发展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以改善后循环系统的血液供应为主,治疗方案较多,但疗效差异较大[3]。传统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属于“眩晕”,患 者多表现舌质紫黯或有瘀斑,且血栓形成,故应从血瘀着手治疗。研究发现[4-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

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观察其对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6] 中诊断标准;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③签署知 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脑卒中、脑外伤病史;②合并脑梗死、脑出血、眼或耳源性等可能引发眩晕症状疾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④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⑤精神性疾病或依从性差。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43~71岁,平均(58.6±7.2)岁;其中后循环坏死3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起病至就诊时 间4~48 h,平均(21.5±7.4)h;基础疾病:高血压35例,冠心病17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龄41~72岁,平均(57.5±8.3)岁;其中后循环坏死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4例;起病至就诊 时间6~46 h,平均(23.4±6.5)h;基础疾病:高血压32例,冠心病18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2.1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国药准字 H20003792,规格:40 mg∶2 ml )1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 H51021157,规格:250 ml∶2.25 g )250 ml,1次/d。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 H10980024,规格:2 ml∶10 μg)2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缓慢静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3 观察指标脑血流量检测: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和治疗1 4 d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

丹参川芎嗪联合疏血通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丹参川芎嗪联合疏血通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疏血通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 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疏血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观 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 (52/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疏血通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其临床疗效显著 优于单用疏血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疏血通;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269-02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指人脑某部位出现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机体脑细 胞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见 症状为头晕、头痛、心烦、急躁易怒、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给患者的 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CCCI的发病早期是可逆的,若未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长此以往则易导致脑梗死及老年性痴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疏血通在慢性脑供 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 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耳鸣、记忆 力减退等症,符合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2],且排除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其 它器质性疾病,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3~75岁,平均(68.23±3.17)岁;合并症:高脂血症23例,高血压21例,冠 心病21例,颈椎病17例,糖尿病1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 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将6ml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010100)加入到0.9%的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在对照 组的基础上将1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到0.9%的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于有合并症的患者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其临 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治愈:治疗后患者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 显效:患者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中偶有不适,但无影响;有效:患者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无效:患者临床 症状无明显变化,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从解剖层面和分子遗传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选题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1].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肺心病的发病率较高,人群中的平均患病率为0.48%,尤以东北和华北地区较多, 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肺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8%~37%和12%~34%.肺心病患者多数预后较差,病死率在10%-15%左右,原发病及呼吸衰竭是其主要死因[2],总体说明患病率仍然居高,仍是危害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基层医院的就诊率增加,使得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畅通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控制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但在以往的控制心力衰竭方面主要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在增强心肌收缩力方面,洋地黄类药物应用起来有一些弊端,尤其在慢性肺心病患者,常常合并电解质紊乱,因洋地黄安全范围较小,此种情况下极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限制了洋地黄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脏负荷方面,频繁的利尿易导致痰液粘稠,带来感染不易控制、窒息等麻烦;扩张血管药物会导致血压不稳定,不利于心力衰竭的纠正。如何做到既保证畅通呼吸道,纠正缺氧,又能够及早控制心力衰竭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哪些指标能够尽早提示我们病情的转归,指导我们的治疗,避免过度医疗,成为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重要课题。 丹参川芎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本研究以呼吸内科确诊为慢性肺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检测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三项指标的变化,评估丹参

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40 ml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 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化指标、肾功指标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清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生化和肾功等指标,减少尿清蛋白排出,而且效果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标签:早期糖尿病肾病;黄芪;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衰的最常见原因,其在临床治疗上是一大难题。我院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DN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2年10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早期DN患者116例,男67例,女49例;平均年龄(57.2±9.3)岁;平均病程(11±6)年;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按Mogensen[1]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Ⅲ期,同时除外急慢性肾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阴道炎或前列腺炎、酮症酸中毒、运动、发热、心力衰竭及应用肾毒性药等影响尿清蛋白的因素。116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单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男3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3±8.9)岁,平均病程(11.2±6.5)年;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6±11.3)岁,平均病程(10.3±5.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控制,同时口服降糖、降压药物,严格控制空腹血糖≤7.8 mmol/L、血压≤130/80 mm Hg。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40 ml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变化情况。 1.3疗效标准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温优良;梁兴森;林吕;李义凯;曾永长 【摘要】目的模拟临床用量,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骶 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按照基本药物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药物组等依次分为13个小组,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各自在0min、30min、1.0h、2.0h、4.0h时观察其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 13个不同临床配伍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基本药物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简单配伍组等共5组的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8组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尤其是中西医药物组的不 同配伍均出现肉跟町见的黄白色沉淀物.结论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越简单越稳定,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制剂随着配伍药物成分的增加其稳定性降低.中两医药物更 是不宜一起配伍使用;应该严格遵循最低有效浓度和低剂量给药的原则. 【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0)004 【总页数】3页(P810-812) 【关键词】骶管注射;配伍;稳定性 【作者】温优良;梁兴森;林吕;李义凯;曾永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 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 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 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5103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3 表1 骶管注射疗法的实验药物药名生产厂家批号规格临床用量2%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090123 5 ml∶0.1 g 5 ml 2%普鲁卡因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080201 2 ml∶40 mg 5 ml地塞米松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90603 1 ml∶5 mg 2 ml维生素B1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71204 2 ml∶100 mg 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80601 1 ml∶0.5 mg 1 m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8090091FB 2 ml∶0.25 g 2 ml碳酸氢钠注射液山东康宁药业有限公司090606 10 ml∶0.5 g 5 ml丹参注射液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0906012 每支10 ml 5 ml红花注射液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 09021003 每支10 ml 5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 20081221 每支5 ml 5 ml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 20091230 每支20 ml 5 ml 腰腿痛是康复临床常见病之一,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如牵引、理疗及按摩等对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疗程较长且病情易于反复。为此,近年来康复临床对此类患者处理多配合骶管注射治疗,在提高疗效同时减短了疗程[1]。骶管注射疗法是将一定量的治疗药物,如局麻药、激素或中药制剂等药物经骶裂孔注入或滴注入骶管内硬膜外腔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腰腿痛的治疗[2-3]。这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疗效肯定,由此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适应证也有扩大的趋势,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最主要问题集中在注射液的合理配伍上[4-5]。据报道用于骶管注射药物很多,其中基本药物是局麻药、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和一些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环的中药注射液。临床上其用药配方种类也

颏下岛状瓣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对比分析研究

颏下岛状瓣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对比分析研究 作者:时荣新张艳萍刘恒林杨锋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6期

[摘要]目的:研究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与前臂游离皮瓣(Radialis forearm free flaps,RFFF)修复颌面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颌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FFF组和SIF组,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和修复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IF组的修复成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均高于RFFF组(P [关键词]颏下岛状皮瓣;颌面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6-0154-03

Application of Submental Island Flap Repair in Maxillofacial Traumatic Soft Tissue Defects SHI Rong-xin1,ZHANG Yan-ping2, LIU Heng-lin1,YANG Feng1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2.Operating Room, Tengzhou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Te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Tengzhou 2775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bmental island flap (SIF) repair and 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RFFF) repair in maxillofacial traumatic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84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traumatic soft tissue defects who were admitted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9.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FFF group and SIF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repair, healing rate of stage-I incision,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pair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both groups was record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repair and healing rate of stage-I incision in SIF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FFF group (P Key words: submental island flap; maxillofacial soft tissue defect; free flap; clinical effect 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外伤性颌面软组织缺损主要由车祸、炸伤以及创伤等外部因素导致。由于颌面部属于人体特殊的暴露部位,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皮瓣修复的应用已较为广泛[2]。一般的修复方 法有局部皮瓣、游离皮瓣转移或植皮等[3]。既往研究中,面部缺损修复大多选择前臂游离皮 瓣(Radialis forearm free flaps, RFFF),RFFF修复虽然皮瓣制备简单,修复面积大,但存在供区不隐蔽、无法提供肌肉层修复以及可能带来语言表达障碍等弊端[4]。国外学者[5]最早将 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 SIF)应用于临床修复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之后SIF 修复缺损面积大、供区损伤小、瘢痕较隐蔽和动脉解剖结构恒定等优点逐渐被临床研究者接受[6]。本研究对比分析SIF修复和RFFF修复修复颌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4例颌面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FFF组和SIF组。RFFF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78±9.52)岁,车祸导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16例,创伤导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3例,炸伤导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1例,缺损面积(8.64±1.35)cm2;SIF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78±9.52)岁,车祸导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18例,创伤导致颌面

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

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 戴建武;梁冬蕾;谭敏;曹莹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6例和丹参川芎嗪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 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的收缩峰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丹参川芎嗪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4 d 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丹参川芎嗪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4 d 后收缩峰流速LVA、收缩峰流速RVA、舒张末期流速LVA、舒张末期流速RVA血流速度均较丹参川芎嗪组增快(均P<0.05).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肠不适,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发红、搔痒,均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丹参川芎嗪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显著的扩张脑血管,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量,增加脑血流速度;有效的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0(011)009 【总页数】4页(P13-15,19)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效

【作者】戴建武;梁冬蕾;谭敏;曹莹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椎-基底动脉发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其相应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若其反复发作可导致小脑、脑干等后循环梗死等。如能给予有效的治疗,可避免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笔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6例,并与40例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者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6例,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4例,女 42例;年龄58~82岁,平均(68.48±10.43)岁。原发病:高血压6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45例,糖尿病36例,高脂血症40例。均有反复发作性的眩晕,头位改变时眩晕加重,转颈试验阳性;均排除耳源性眩晕和脑梗死、脑出血、肿瘤所致眩晕及其他类型眩晕等。伴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复视等。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将86例患者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