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血量及输血疗效的评估

失血量及输血疗效的评估

失血量及输血疗效的评估
失血量及输血疗效的评估

附件11

失血量及输血疗效的评估

输血前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血液检测数据,评估患者的失血量,以便正确选择用血量,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输血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检测数据、与输血前比较,对其作出输血治疗效果的评估。以总结经验,科学制定输血治疗方案,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血。

患者临床失血量的评估

脉率:脉率增快至90-110次/min,估计出血量为血容量20%;超过120次/min 则失血量在20%以上;

血压:收缩压降至100mmHg, 出血量为血容量20%,降至90mmHg,出血量为血容量30%,降至60mmHg,出血在血容量40%以上;

Hct:降至0.30,出血量为血容量20% ,降至0.30以下,出血量超过血容量30% 。

按每输1个单位血红蛋白上升5g/L估算输注量

输血后疗效评估

全血与红细胞

输注2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细胞容积升高0.03,临床症状改善视为有效。

血小板输注后评价

临床出血症状好转

计算血小板增高纠正指数(CCI)

体表面积(M2)=1+(体重(Kg)+身高(cm)-160)/ 100

判断标准:1h<7.5×109/L,24h<4.5×109/L为无效输注

血小板回收率(PPR)

血容量=体表面积(m2)×2.5 mL

判断标准:输注后1小时<60% 输注后24小时<20%为无效输注

血浆输注后评价

200ml血浆升高白蛋白1g/L,临床症状改善, 视为有效。

冷沉淀输注后评价

每输注4U/kg可使血浆FⅧ活性水平提高10%,血友病及其他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用量,手术病人或有严重出血灶者应将FⅧ水平提高到50%,一般患者可将FⅧ水平维持在30%,。临床症状改善, 视为有效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的话,一般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现代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 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 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 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

术中失血量和输血指征的正确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术中失血量和输血指征的正确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分类:麻醉管理2006-11-23 18:35 外科治疗是通过对人体进行合法、有序、无菌的伤害性手术,达到完全或部分解除患者因外科性疾病而引起的痛苦。因此,作为麻醉工作者,必须对每位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和体内血容量情况作出比较准确、全面的评估,便于科学、合理的输血和输液即容量复苏,并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手术的成功。否则,无论是失血量准确有否、还是输血输液过多、过少,都会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可危及生命。况且,滥用血液制品,无论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家庭、对患者有害无益。 1 术中失血量的评估方法 所谓术中失血量,其实是指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包括血液中无形成份即血浆和有形成份(主要是红细胞)的丢失,循环血容量丢失过多(>30%)、过快,机体不能及时有效适应和体液补充,就可发生低容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加、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甚至昏睡。因此,失血量的准确评估(包括血液无形成份和有形成份的丢失)对科学、合理输血输液、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容忽视。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失血量,必须对患者术前全身情况作一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能、营养及各脏器功能状态,尤其基础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便于对不同手术患者能耐受失血量的最大安全限量进行预测,同时结合手术进程进行实时调整输液种类和量,以确保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表1 SI*与失血量的关系 SI 估计失血量 1.0 1000 1.5 2000 2.0 >3000 *正常值:0.5~0.7 2.1 观察法 术前访视病人或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对患者的皮肤、口唇、巩膜、球结膜、眼结膜及粘膜色泽(相对于患者术前基础Hct和Hb的相应表现和体征)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对体内Hct和Hb 动态变化作出最快的初步判断。患者入手术室后的相对基础BP和HR也非常重要,因为BP和HR可间接反映循环血容量的变化及失血量的多少。对于急诊创伤性病人,监测和记录未经任何处理前的BP和HR尤为重要,根据此时的BP和HR值,结合病人全身情况和创伤部位,可以对的失血情况作一粗略估计,为及时处理和救治不仅提供依据,还成为证据。若快速计算患者休克指数(SI=HR/BPs),较单纯BP或HR更能反映患者的失血情况(表1)[[1]]。若能进行实时监测生命体征、计算SI,结合全身观察,应该说对病人的失血情况作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评估。 2.2 显性失血的评估 如果时间允许,应及时采血进行Hb或Hct测定,以了解患者的现时血液稀释或浓缩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若未能及时获得术前Hb或Hct,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能、健康、营养、职别等全身状况,对患者原有正常的Hct或Hb值作出评估,并结合实时测得的Hct或Hb,可对患者出血情况作出较正确、合理的估算。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观察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25T14:33:1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古力米娜?玉山[导读] 总之,在对于急性失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治疗方式比单独输注其中之一有很好的疗效。古力米娜?玉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三种方法及其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收治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共24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试验C组给予联合输注治疗。对3组患者输注后1-2h的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检测治疗前后的PT、APTT、TT、PLT、 Fb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C组与试验A、B组相比,止血效果较好,有效止血率大大增高,止血时间缩短。结论对于急性大失血患者,联合输注与单独输注相比更有效。【关键词】急性大失血联合输注血小板冷沉淀【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21-02 急性大失血被认为是急诊的危重症之一,在急诊病房极为常见,其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即可引起患者血容量、红细胞浓度急剧下降、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1]。对于此类患者,一般要进行输血或输液的治疗手段,并进行及时的护理,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为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们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由于创伤、消化道大出血、宫外孕破裂等引起的急性大出血患者245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26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12.6)岁。所有患者的输血量均超过3500ml。 2 研究方法2.1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共72例,给予单采血小板10U;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共80例,给予冷沉淀凝血因子10U;试验C组给予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治疗,共93例,先后给予血小板10U和冷沉淀凝血因子10U。 2.2检测指标检测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平均止血时间以及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2]。 2.3统计学方法PT、APTT、TT、PLT、Fbg采用方法分析,,有效止血率用卡方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 2.4研究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1-2小时内凝血功能的指标变化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1-2h内凝血功能的指标比较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1,#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各组的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差异;试验A组(血小板单独输注组)的PT、APTT、TT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 P<0.05),但Fbg无显著变化;试验B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的PT、APTT、TT、Fbg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 P<0.05),但PLT无显著变化;试验C组(联合输注组)治疗后的PT、APTT、TT、PLT、Fbg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后1-2小时内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的比较表2 3组患者输注后1~2h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的比较 *表示与试验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试验A组(血小板单独输注组)、B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相比,试验C组(联合输注组)有效止血率显著增高(P<0.05),止血时间显著缩短(P<0.05),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失血量的估计培训资料

失血量的估计

精品资料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 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 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 (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 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 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手术用血流程(包括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

手术用血流程(包括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 当预计术中大出血或者发生非预计大出血时迅速进行血型鉴定、输血申请、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通知输血科备血、确认库存血是否足够,并反馈台下医护人员及手术科室,同时启动血液保护措施。 血液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保护盒保存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并有计划地管理好、利用好这一天然资源。血液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自体输血及减少术中出血。 自体出血包含:自体血储存、血液稀释、血液回收; 减少术中出血的主要方法有:控制性降压、压迫止血、止血药物的应用。 根据术中出血量、HB决定是否输血。当不需要输血是继续观察,密切注意出血量及生命征。目前界定,开始输血时机为Hb60~70g/l(Hct18%~21%),而在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等患者,应维持在Hb为100g/L,Hct30%以上。 当符合输血标准需要输血时,请输血科交叉配血并确认库存血足够,如果输血科库存血不足,应及时通知麻醉科并汇报医务科、通知台下护士取血、联系血

站,积极与血站沟通,如果无法获得血液,则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沟通决定是否暂停手术。 当输血科交叉配血确认库存血足够,领取到血液时台下护士与输血科核对,入手术室后台下护士再次与麻醉科可对无误后输血,输血期间麻醉科及台下护士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无输血反应则可继续输血、根据HB决定是否再次输血;如果出现输血反应则应再次核对血型、并一般处理、记录情况、密切观察病情是否缓解;如果病情未有好转则可继续输血、根据HB 决定是否再次输血;相反如果病情未有好转,则应该停止输血、通知输血科、并汇报科室及医务科组织抢救。 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如下所示:

临床输血试题

临床输血知识试卷 3分 共60分) A )1. 最易引起致命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是 A. 抗 A 或/和抗 B B. 抗 D C. 抗 E D. 抗K ( B )2 .储存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血库冰箱应保持的最佳温度是 A. 1-3 ℃ B. 2-6℃ C. 2-8 ℃ D. <10℃ ( D )3. 全血输注适用于 A. 大出血 B. 严重创伤 C. 换血 D. 以上均是 ( D )4. 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尽可能在几小时内输注完毕 A. 6小时 B. 12小时 C. 18小时 D. 24小时 ( A )5. 一般输注400ml 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 A. 10g/l B. 20 g/l C. 30 g/l D. 40 g/l ( D )6. 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时需注意 A. 彻底摇匀压紧的红细胞 B. 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 C. 滤网竖直安装及静脉注射针选用较粗的针头 D. 以上均是 ( D )7. 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 A. 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B. 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C. 感染 D. 以上均是 ( D )8. 输血前检验的主要程序,下列那一项除外 A. 受血者血液标本的处理 B. ABO 血型和Rh 血型鉴定 C. 抗体筛查和鉴定 D.凝血四项检查 E. 交叉配血试验 ( D )9. 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容易出现: A. 碱中毒和低血钾 B.碱中毒和高血钾 C. 酸中毒和低血钾 D. 酸中毒和高血钾 E.高血钠和低血钾 ( A )10. 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 A.停止输血,保留余血 B.通知医生和家属,安慰患者 C.热敷腰部,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D.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质紊乱 ( A )11. 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变态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E .细菌污染反应 ( C )12. 迅速出血后出现休克症状。表明至少已丢失全身总血量的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 E )13. 麻醉中的手术病人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即出现手术区渗血和低血压,应考虑 A .出血倾向 B .变态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 ( C )14.男性,80岁,体重45 kg ,因胃癌需要手术治疗。脉搏100次/分,血压140 / 95 mmHg , Hb 55 g / L ,血小板 90×109/L 。医生决定给予输血,此时应选用 A .新鲜全血 B .浓缩红细胞 C .红细胞悬液 D .浓缩红细胞和血浆 E .红细胞悬液和血浆 ( C )15. 输用保存几天的血液可防止传播梅毒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征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 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四、输血后评价: 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3、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份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

急性大失血患者大量输注血液制剂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大失血患者大量输注血液制剂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外伤急性大失血患者大量输注血液制剂时,对不同输血方案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合理的输血治疗方式,使临床用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和涪陵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大失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及临床医师输血方案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2);给予观察组患者输注红细胞时按照比例同时输注其他血液成分(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冷沉淀),给予对照组单一输注红细胞悬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GB、HCT、PLT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观察组HGB、HCT、PLT及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救治中,按比例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治疗能够改善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病情,是临床上应该采取的输血治疗方式。 标签:急性大失血;大量血液制剂输注;不同方案;疗效分析 随着私家车数量、高层建筑施工增多,交通事故、建筑事故所致外伤急性失血患者,偶发的刀刺伤、妇产科及外科肿瘤、器官切除手术意外出现的术中大量失血现象仍然存在。患者机体急性大量缺血而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重要器官和组织出现灌流不足,缺血缺氧。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异常、重要脏器肝脏、肾脏、脑组织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而在急性失血患者的临床抢救上,输血补液扩容增压是主要的急救方式,常规的血液制剂输注方式分为单一输注悬浮红细胞和各种血液成分按比例输注两种方式[1]。本研究选取涪陵中心医院和涪陵中医院收治的86例外伤或者手术意外大量急性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探讨这两种大量输注血液制剂方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涪陵中心医院和涪陵中医院收治的中老年急性失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及临床医师输血方案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2)。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54.3±8.2)岁;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刀伤、手术意外分别为24、10、6、4例。对照组男37例,女5例,年龄24~71岁,平均(55.4±9.2)岁;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刀伤、手术意外分别为23、9、7、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外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JHF7-300血常规检测仪(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及其配套试剂、质量控制品;采用AYW9001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南京瑞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

常用出血量估计方法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 1.患者的临床诊断; 2.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 3.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 4.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 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是否必须 6.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是否具有输血指征 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 8. 急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减低的扩容治疗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的疗效如何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是红细胞制品 9.是否已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10.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抢救措施(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的耐受。)Hb<60 g/L或HCT <20%时可考虑输血。(急性失血别论)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的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的20% ~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情况下,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是全血。 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b和HC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的程度。 3.血小板输注指征: 内科系统疾病:若>50×109/L,不需输注;20~50×109/L之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2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10×109/L,不管病人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 手术科室病人:若<50×10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109/L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109/L;70~100×109/L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肾脏疾病晚期如尿毒症等,虽然PLT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伴有障碍,伴有出血倾向,适当输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手术中输血制度及流程

手术中输血制度及流程 1.手术中输血制度 (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人员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2.申请用血应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各项容,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交叉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本科室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口头备血无效。 3.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以上,连同申请单送

输血科以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用。如果用血量超过4U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4.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一天的,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合试验。 5.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6.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非急救病人用血请提前一天备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8U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同意,经用血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部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 7.特殊用血(包括Rh阴性血液、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必须提前一天与输血科预约,以便与血站及早预约、分离、洗涤、分装;全血备血必须经科主任签名报医务部核准签字后送检验科与血站联系;临床特殊用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尽早输用、及时记帐,避免浪费。 8.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未出库者只收取部分检验费用。临床手术科室术前可备血,麻醉医生根据术中病人病情及失血情况开出配血医嘱写输血申请单。

临床输血试题

精品文档□ 临床输血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A )1.最易引起致命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是 A.抗A或/和抗B B.抗D C.抗E D.抗K (B )2.储存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血库冰箱应保持的最佳温度是 A. 1-3 C B. 2-6C C. 2-8 C D. v 10C (D )3.全血输注适用于 A.大出血 B.严重创伤 C.换血 D.以上均是 (D )4.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尽可能在几小时内输注完毕 A. 6小时 B. 12小时 C. 18小时 D. 24小时 (A )5. 一般输注400ml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 A. 10g/l B. 20 g/l C. 30 g/l D. 40 g/l (D )6.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时需注意 A.彻底摇匀压紧的红细胞 B.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 接生理盐水瓶 C.滤网竖直安装及静脉注射针选用较粗的针头 D.以上均是 (D )7.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 A.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B.脾脏肿大和脾 功能亢进 C.感染D.以上均是 (D )8.输血前检验的主要程序,下列那一项除外 A.受血者血液标本的处理 B. 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 C.抗体筛查和鉴定 D.凝血四项检查 E.交叉配血试验 (D )9.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容易出现: A.碱中毒和低血钾 B.碱中毒和高血钾 C.酸中毒和低血钾 D.酸中毒和高血钾 E.高血钠和低血钾 (A )10.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 A.停止输血,保留余血 B.通知医生和家属,安慰患者C热敷腰部,静脉注射 碳酸氢钠 D.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质紊乱 (A )11 .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变态反应 C.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E.细菌污染反应 (C )12.迅速出血后出现休克症状。表明至少已丢失全身总血量的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E )13.麻醉中的手术病人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即出现手术区渗血和低血压,应考虑 A .出血倾向B.变态反应 C.过敏反应D.细菌污染反应 E.溶血反应 (C )14.男性,80岁,体重45 kg,因胃癌需要手术治疗。脉搏100次/分,血压140 / 95 mmHg , Hb 55 g / L,血小板90X 109/L。医生决定给予输血,此时应选用 A .新鲜全血 B.浓缩红细胞C.红细胞悬液D.浓缩红细胞和血浆 E.红细胞悬液和血浆 (C )15.输用保存几天的血液可防止传播梅毒 △△△△△△△△△△△△△△△△△△△△△△△△△△△△△△△△△△ △△△△△△△△△△△△ 请勿在此区域答题

输血适应症试题

输血适应症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麻醉中手术病人发生溶血的最早征象是 A.呼吸困难B.寒战、高热、头痛 C.心前区压迫感和腰背酸痛D.血红蛋白尿 E.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2.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变态反应C.过敏反应 D.溶血反应E.细菌污染反应 3.男性,70岁。胃癌根治术后当天输血2000ml,病人出现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咳大量血性泡沫痰。应立即 A.半卧位、吸氧、利尿 B.抗感染治疗 C.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 D.输入血浆或5%白蛋白 E.输入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 4.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危险的是 A.输新鲜血B.输新鲜冰冻血浆 C.输浓缩红细胞D.输白蛋白制剂E.自体输血 5.成人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

A.全血B.血浆C.浓缩红细胞D.白蛋白E.晶体液 6.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早期输血反应为 A.酸碱平衡失调B.过敏反应C.出血倾向 D.丙型肝炎E.疟疾 7.位体重60kg的女患者,因外伤引起急性出血约2000ml,经手术止血并在应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补足血容量(血压已稳定)的基础上。宜输注下列何种血制品 A.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B.保存全血 C.洗涤红细胞D.新鲜冰冻血浆E.新鲜全血 8.男,32岁,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ml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75/45mmHg(10.0/ 6.0kPa)。该患者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种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B.溶血性输血反应 C.过敏反应D.细菌污染反应E.循环超负荷 9.健康人血白蛋白(白蛋白)主要用于 A.补充营养B.增强机体抵抗力 C.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扩容治疗D.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E.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替代疗法 10.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是A.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C.白细胞、血小板、稳定的凝血因子D.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

临床输血试卷试题--优选.docx

临床输血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 A)1.最易引起致命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是 A. 抗 A 或 / 和抗 B B.抗 D C.抗 E D.抗 K ( B)2.储存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血库冰箱应保持的最佳温度是 A. 1-3 ℃ B. 2-6℃ C. 2-8℃ D.< 10℃ ( D)3.全血输注适用于 A. 大出血 B.严重创伤 C.换血 D.以上均是 ( D)4.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尽可能在几小时内输注完毕 A. 6 小时 B. 12小时 C. 18小时 D. 24小时 ( A)5.一般输注 400ml 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 A. 10g/l B. 20 g/l C. 30 g/l D. 40 g/l ( D)6.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时需注意 A. 彻底摇匀压紧的红细胞 B.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 接生理盐水瓶 C.滤网竖直安装及静脉注射针选用较粗的针头 D. 以上均是( D)7.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 A. 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B. 脾脏肿大和脾 功能亢进 C.感染 D.以上均是 ( D)8.输血前检验的主要程序,下列那一项除外 A. 受血者血液标本的处理 B. ABO 血型和 Rh血型鉴定 C.抗体筛查和鉴定 D. 凝血四项检查 E.交叉配血试验 ( D)9.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容易出现: A. 碱中毒和低血钾 B.碱中毒和高血钾 C.酸中毒和低血钾 D. 酸中毒和高血钾 E. 高血钠和低血钾 ( A)10.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 A. 停止输血,保留余血 B. 通知医生和家属,安慰患者 C. 热敷腰部,静脉注 射碳酸氢钠 D. 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质紊乱 ( A)11.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变态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E.细菌污染反应 ( C)12.迅速出血后出现休克症状。表明至少已丢失全身总血量的 A. 10% B . 15% C .20% D .25%E. 30% ( E)13.麻醉中的手术病人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即出现手术区渗血和低血压,应考虑 A.出血倾向B.变态反应 C .过敏反应D.细菌污染反应 E.溶血反应 ( C)14.男性, 80岁,体重45 kg,因胃癌需要手术治疗。脉搏100 次 / 分,血压 140 / 95 mmHg, Hb 55 g / L,血小板90 × 109/ L。医生决定给予输血,此时应选用 A.新鲜全血B.浓缩红细胞 C .红细胞悬液 D.浓缩红细胞和血浆 E.红细胞悬液和血浆 ( C)15.输用保存几天的血液可防止传播梅毒

外科失血病人的合理输血

急性失血病人得合理输血 广东省人民医院赵绥民 外伤或手术均可引起急性失血,而急性失血未必都要输血。即使有输血指征,也不一定要输全血。无庸讳言,目前临床医生对输血还存在不少认识上得误区。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之后,如何使宝贵得血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得利用,就是医疗机构面临得紧迫任务。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用血,才能达到节约用血得目得。节约用血得措施至少有三条:一就是杜绝不合理用血;二就是开展成分输血;三就是提倡自体输血。我们就急性失血病人如何开展成分输血谈一些粗浅瞧法,供同道参考。 一、病理生理 (一)失血量与休克分度正常成人得血容量约为75ml/Kg,70Kg男性血容量约为5000ml。失血时机体得反应与症状取决于失血得量与速度。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得15%,除心率轻度增快外,血压、脉压与呼吸均正常,如无急剧体位变动,一般无症状,称为休克前期。急性失血达血容量得20%~30%,由于心血管系统得代偿,收缩压基本正常,但脉压缩小,并有心率明显增快、毛细血管充盈变慢、呼吸稍增快、焦虑等早期休克症状。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得30%,将会出现明显休克症状,表现为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缓慢、呼吸明显增快、尿量减少与烦躁不安等。短期内失血超过血容量得40%,上述休克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无尿、嗜睡、甚至昏迷,如继续失血,有心脏停搏得危险,对生命构成威胁。 (二)失血后得代偿机制与体液转移 1、血流重新分布急性失血造成血容量锐减、回心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趋向降低,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得冲动减少,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发放得抑制性冲动相应减少,以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肾脏、腹腔器官及皮肤小动脉收缩,血流转向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与心输出量增加。虽然小动脉收缩与血流重新分布对维持血压与心脑血供有重要意义,但如果肾脏缺血时间过长,容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失去代偿意义。 2、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休克早期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收缩导致毛细

《失血量估计》word版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评估1.休克指数及失血量 分级HR(次/ 分)SBP(mmHg)HGB(g/L)症状休克指数失血量 (ml) 轻度正常基本正常无变化头晕0.5<500 中度>100下降70-100晕厥、口渴、少尿 1.0500-1000重度>120<80 mmHg<70肢冷、意识模糊>1.5>1500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Blatchford评分 项目评分域评分(分)检测值得分 SBP(mmHg)100-1091 90-992 <993 BUN(mmol/L) 6.5- 7.92 8.0- 9.93 10.0-24.94 ≥256 HGB(g/L)男 120-1291 100-1193 <1006女 100-1191 <1006 其它表现(有/无)HR>100次/分1黑便1 晕厥2肝脏疾病2心力衰竭2 说明:中高危≥6分;低危<6分。 3.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系统 变量 评分得 分0123 年龄 (岁) <6060-79 ≥80/ 休克状况SBP>100mmHg HR<100次/分 SBP>100mmHg HR>100次/分 SBP<100mmHg HR>100次/分 / 伴发病无/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 病和其它重要伴发病 肝、肾衰 竭和癌肿 播散 内镜诊断 无病变, Mallory-weiss综 合征 溃疡等其它病 变 上消化道恶性疾病/ 内镜出血征象无或有黑斑/ 上消化道血液潴留,黏 附血凝块,血管显露或 喷血 /

说明;高危≥5分;中危3-4分;低危<2分。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