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探究诊断_第二十七章__相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探究诊断_第二十七章__相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探究诊断_第二十七章__相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探究诊断_第二十七章__相似学案

第二十七章 相似

测试1 图形的相似

学习要求

1.理解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两个基本性质.

3.理解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似图形.

2.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如

d

c

b a =),那么称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多边形____________称为相似比.当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____________.若甲多边形与乙多边形的相似比为k ,则乙多边形与甲多边形的相似比为____________.

5.相似多边形的两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如果不等于零的四个数成比例,那么___________.

反之亦真.即?=d c

b a ______(a ,b ,

c ,

d 不为零).

7.已知2a -3b =0,b ≠0,则a ∶b =______.

8.若,571=+x x 则x =______.

9.若

,5

32z y x ==则=-+x z y x 2______.

10.在一张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量得A 与B 两地的距离是5cm ,则A ,B 两

地实际距离为______m .

二、选择题

11.在下面的图形中,形状相似的一组是( )

12.下列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 )

A .任意两个菱形

B .任意两个正三角形

C .两个等腰三角形

D .两个矩形

13.要做甲、乙两个形状相同(相似)的三角形框架,已知三角形框架甲的三边分别为

50cm ,60cm ,80cm ,三角形框架乙的一边长为20cm ,那么,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框架乙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三、解答题

14.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与梯形A ′B ′C ′D ′相似,AD ∥BC ,A ′D ′∥B ′C ′,

∠A=∠A′.AD=4,A′D′=6,AB=6,B′C′=12.求:

(1)梯形ABCD与梯形A′B′C′D′的相似比k;

(2)A′B′和BC的长;

(3)D′C′∶DC.

综合、运用、诊断

15.已知:如图,△ABC中,AB=20,BC=14,AC=12.△ADE与△ACB相似,∠AED=∠B,DE=5.求AD,AE的长.

16.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A′,B′,C′,D′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思考

17.如下图甲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AD.如图乙所示,线段EF=10,在EF 上取一点M,分别以EM,MF为一边作矩形EMNH、矩形MFGN,使矩形MFGN ∽矩形ABCD,设MN=x,当x为何值时,矩形EMNH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测试2 相似三角形

学习要求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找到对应角、对应边.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DEF ∽△ABC 表示△DEF 与△ABC ______,其中D 点与______对应,E 点与 ______对应,F 点与______对应;∠E =______;DE ∶AB =______∶BC ,AC ∶DF =AB ∶______.

2.△DEF ∽△ABC ,若相似比k =1,则△DEF ______△ABC ;若相似比k =2,则

=AC DF ______,=EF

BC

______. 3.若△ABC ∽△A 1B 1C 1,且相似比为k 1;△A 1B 1C 1∽△A 2B 2C 2,且相似比为k 2,则△ABC ______△A 2B 2C 2,且相似比为______. 4.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是平行于三角形____________和其他两边相交,所_____ ____________与原三角形______. 5.已知:如图,△ADE 中,BC ∥DE ,则

①△ADE ∽______; ②

;)

(,)(BC AB AD AE AB AD == ③

?==CA

BA BD AE DB AD )

(,)( 二、解答题

6.已知:如图所示,试分别依下列条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1)若△ADC ∽△CDB ;

(2)若△ACD ∽△ABC ;

(3)若△BCD ∽△BAC .

综合、运用、诊断

7.已知:如图,△ABC 中,AB =20cm ,BC =15cm ,AD =12.5cm ,DE ∥BC .求DE 的长.

8.已知:如图,AD ∥BE ∥CF .

(1)求证:

;DF

DE

AC AB (2)若AB =4,BC =6,DE =5,求EF .

9.如图所示,在△APM 的边AP 上任取两点B ,C ,过B 作AM 的平行线交PM 于N ,过N 作MC 的平行线交AP 于D .求证:PA ∶PB =PC ∶PD .

拓展、探究、思考

10.已知:如图,E 是□ABCD 的边AD 上的一点,且

2

3

=DE AE ,CE 交BD 于点F ,BF =15cm ,求DF 的长.

11.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

(1)若E 为AD 的中点,射线CE 交AB 于F ,求BF

AF

; (2)若E 为AD 上的一点,且k

ED AE 1=,射线CE 交AB 于F ,求?BF AF

测试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要求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能通过证三角形相似,证明成比例线段或进行计算.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三角形一边的______和其他两边______,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______对应边的____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______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______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______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____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5.在△ABC和△A′B′C′中,如果∠A=56°,∠B=28°,∠A′=56°,∠C′=28°,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的结论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6.在△ABC和△A'B′C′中,如果∠A=48°,∠C=102°,∠A′=48°,∠B′=30°,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的结论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7.在△ABC和△A'B′C′中,如果∠A=34°,AC=5cm,AB=4cm,∠A′=34°,A'C′=2cm,A′B′=1.6cm,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的结论是______,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ABC和△DEF中,如果AB=4,BC=3,AC=6;DE=2.4,EF=1.2,FD=1.6,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ABC的高AD,BE交于点F,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_对.

9题图

10.如图所示,□ABCD中,G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AG与BD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此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_对.

10题图

二、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不能判定△ABC∽△DAC的条件是( )

A.∠B=∠DAC

B.∠BAC=∠ADC

C.AC2=DC·BC

D.AD2=BD·BC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AD=6,E是AD的中点,在AB上取一点F,使△CBF∽△CDE,则BF的长是( )

A.5 B.8.2

C.6.4 D.1.8

13.如图所示,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选项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ABC相似的是( )

三、解答题

14.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想一想,

(1)图中有哪两个三角形相似?

(2)求证:AC2=AD·AB;BC2=BD·BA;

(3)若AD=2,DB=8,求AC,BC,CD;

(4)若AC=6,DB=9,求AD,CD,BC;

(5)求证:AC·BC=AB·CD.

15.如图所示,如果D,E,F分别在OA,OB,OC上,且DF∥AC,EF∥BC.

求证:(1)OD∶OA=OE∶OB;

(2)△ODE∽△OAB;

(3)△ABC∽△DEF.

综合、运用、诊断

16.如图所示,已知AB∥CD,AD,BC交于点E,F为BC上一点,且∠EAF=∠C.

求证:(1)∠EAF=∠B;

(2)AF2=FE·FB.

17.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90°,以AD为直径的半圆与BC 相切于E点.

求证:AB·CD=BE·EC.

18.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点B,点D是⊙O上的一点,且AD∥OC.

求证:AD·BC=OB·BD.

19.如图所示,在⊙O中,CD过圆心O,且CD⊥AB于D,弦CF交AB于E.求证:CB2=CF·CE.

拓展、探究、思考

20.已知D是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BC=3CD,DF交AC边于E点,且AE=2EC.试求AF与FB的比.

21.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H⊥BC于H,以AB和AC为边在Rt△ABC外作等边△ABD和△ACE,试判断△BDH与△AEH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2.已知:如图,在△ABC中,∠C=90°,P是AB上一点,且点P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E⊥AB交AC于E,点E不与点C重合,若AB=10,AC=8,设AP=x,四边形PECB的周长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测试4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学习要求

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学习检测

一、选择题

1.已知一棵树的影长是30m ,同一时刻一根长1.5m 的标杆的影长为3m ,则这棵树的高度是( )

A .15m

B .60m

C .20m

D .m 310

2.一斜坡长70m ,它的高为5m ,将某物从斜坡起点推到坡上20m 处停止下,停下地点的高度为( ) A .

m 7

11 B .

m 7

10 C .

m 7

9 D .

m 2

3 3.如图所示阳光从教室的窗户射入室内,窗户框AB 在地面上的影长DE =1.8m ,窗户下檐距地面的距离BC =1m ,EC =1.2m ,那么窗户的高AB 为( )

第3题图

A .1.5m

B .1.6m

C .1.86m

D .2.16m 4.如图所示,AB 是斜靠在墙壁上的长梯,梯脚B 距离墙角1.6m ,梯上点D 距离墙1.4m ,BD 长0.55m ,则梯子长为( )

第4题图

A .3.85m

B .4.00m

C .4.40m

D .4.50m 二、填空题

5.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一棵树AB 的高度,测量者在D 点立一高CD =2m 的标杆,现测量者从E 处可以看到杆顶C 与树顶A 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测得BD =20m ,FD =4m ,EF =1.8m ,则树AB 的高度为______m .

第5题图

6.如图所示,有点光源S 在平面镜上面,若在P 点看到点光源的反射光线,并测得AB

=10m,BC=20cm,PC⊥AC,且PC=24cm,则点光源S到平面镜的距离即SA的长度为______cm.

第6题图

三、解答题

7.已知:如图所示,要在高AD=80mm,底边BC=120mm的三角形余料中截出一个正方形板材PQMN.求它的边长.

8.如果课本上正文字的大小为4mm×3.5mm(高×宽),一学生座位到黑板的距离是5m,教师在黑板上写多大的字,才能使该学生望去时,同他看书桌上相距30cm垂直放置的课本上的字感觉相同?

综合、运用、诊断

9.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长为1m的竹竿影长0.8m,但当他马上测量树影时,因树靠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在

墙上,如图所示,他先测得留在墙上的影高为1.2m,又测得地面部分的影长为5m,请算一下这棵树的高是多少?

10.(针孔成像问题)根据图中尺寸(如图,AB∥A′B′),可以知道物像A′B′的长与物AB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11.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带领学生去测教学楼的高度,在阳光下,测得身高为

1.65m的黄丽同学BC的影长BA为1.1m,与此同时,测得教学楼DE的影长DF

为12.1m,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已测得的数据,测出教学楼DE的高度.(精确到

0.1m)

12.(1)已知: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O点,OE⊥BC于E点,连结ED交OC于F点,作FG⊥BC于G点,求证点G是线段BC的一个三等分

点.

(2)请你仿照上面的画法,在原图上画出BC的一个四等分点.(要求:写出作法,

保留画图痕迹,不要求证明)

测试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要求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或证明问题.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______,对应边的比等于______.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等于______,对应边上的高之比等于______,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之比等于______.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______.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______.

5.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______,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______. 6.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16∶25,则它们的周长比等于______.

7.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之比为5∶2,则它们的周长比是______,面积比是______.

8.同一个圆的内接正三角形与其外切正三角形的周长比是______,面积比是______. 9.同一个圆的内接正方形与其外切正方形的周长比是______,面积比是______.

10.同一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与其外切正六边形的周长比是______,面积比是______. 11.正六边形的内切圆与它的外接圆的周长比是______,面积比是______. 12.在比例尺1∶1000的地图上,1cm 2所表示的实际面积是______. 二、选择题

13.已知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为9∶4,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为( )

A .9∶4

B .4∶9

C .3∶2

D .81∶16

14.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DC 边的中点,AE 交BD 于点Q ,若

△DQE 的面积为9,则△AQB 的面积为( )

A .18

B .27

C .36

D .45

15.如图所示,把△ABC 沿AB 平移到△A ′B ′C ′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ABC 面积的一半,若2=AB ,则此三角形移动的距离AA '是( )

A .12-

B .

2

2 C .1 D .

2

1 三、解答题

16.已知:如图,E 、M 是AB 边的三等分点,EF ∥MN ∥BC .求:△AEF 的面积∶四

边形EMNF 的面积∶四边形MBCN 的面积.

综合、运用、诊断

17.已知:如图,△ABC 中,∠A =36°,AB =AC ,BD 是角平分线.

(1)求证:AD 2=CD ·AC ; (2)若AC =a ,求AD .

18.已知:如图,□ABCD 中,E 是BC 边上一点,且AE BD EC BE ,,2

1

相交于F 点.

(1)求△BEF 的周长与△AFD 的周长之比;

(2)若△BEF 的面积S △BEF =6cm 2,求△AFD 的面积S △AFD .

19.已知:如图,Rt △ABC 中,AC =4,BC =3,DE ∥AB .

(1)当△CDE 的面积与四边形DABE 的面积相等时,求CD 的长; (2)当△CDE 的周长与四边形DABE 的周长相等时,求CD 的长.

拓展、探究、思考

20.已知:如图所示,以线段AB 上的两点C ,D 为顶点,作等边△PCD .

(1)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CP∽△PDB.

(2)当△ACP∽△PDB时,求∠APB.

21.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交于O点,若S△AOD∶S△DOC =2∶3,求S△AOB∶S△COD.

2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B∥DC,∠B=90°,AB=3,BC=11,DC=6.请问:在BC上若存在点P,使得△ABP与△PCD相似,求BP的长及它们的面积比.

测试6 位似

学习要求

1.理解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能利用位似变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能用坐标表示位似变形下图形的位置.

课堂学习检测

1.已知:四边形ABCD及点O,试以O点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放大为原来的两倍.

(1) (2)

(3) (4)

2.如图,以某点为位似中心,将△AOB进行位似变换得到△CDE,记△AOB与△CDE对应边的比为k,则位似中心的坐标和k的值分别为( )

A.(0,0),2

1

B.(2,2),

2

C.(2,2),2

D.(2,2),3

综合、运用、诊断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2,-4),C(6,-2),D(2,

4).试以O点为位似中心作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

相似比为1∶2,并写出各对应顶点的坐标.

4.已知:如下图,是由一个等边△ABE和一个矩形BCDE拼成的一个图形,其B,C,D 点的坐标分别为(1,2),(1,1),(3,1).

(1)求E点和A点的坐标;

(2)试以点P(0,2)为位似中心,作出相似比为3的位似图形A1B1C1D1E1,并写出各对应

点的坐标;

(3)将图形A1B1C1D1E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再作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得到图形

A2B2C2D2E2,这时它的各顶点坐标分别是多少?

拓展、探究、思考

5.在已知三角形内求作内接正方形.

6.在已知半圆内求作内接正方形.

答案与提示

第二十七章 相 似

测试1

1.形状相同的图形.

2.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比例线段. 3.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4.对应边的比,全等,

?k

1 5.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6.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ad =bc .

7.3∶2. 8.?25

9.1. 10.1 000.

11.C . 12.B . 13.C .

14.(1)k =2∶3;(2)A 'B '=9,BC =8;(3)3∶2. 15.?==

7

50,730AE AD 16.相似.

17.25

=x 时,S 的最大值为

?2

25 测试2

1.相似,A 点,B 点,C 点,∠B ,EF ,DE .

2.≌,2,?21

3.∽;k 1k 2.

4.一边的直线,构成的三角形,相似. 5.①△ABC ;②AC ,DE ;③EC ,CE . 6.(1)

;BC CA BD CD CD AD == (2);BC CD AC AD AB AC == (3)?==AC

CD

BC BD BA BC 7.9.375cm .

8.(1)提示:过A 点作直线AF '∥DF ,交直线BE 于E ',交直线CF 于F '. (2)7.5.

9.提示:PA ∶PB =PM ∶PN ,PC ∶PO =PM ∶PN . 10.OF =6cm .提示:△DEF ∽△BCF . 11.(1)

;2

1

=BF AF (2)1∶2k . 测试3

1.平行于,直线,相交. 2.三组,比相等. 3.两组,相应的夹角. 4.两个,两个角对应相等.

5.△ABC ∽△A 'C 'B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 6.△ABC ∽△A 'B 'C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

7.△ABC ∽△A 'B 'C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中,有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

相等.

8.△ABC ∽△DFE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中,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 9.6对. 10.6对.

11.D . 12.D . 13.A .

14.(1)△ADC ∽△CDB ,△ADC ∽△ACB ,△ACB ∽△CDB ;

(2)略;

(3);4,54,52===CD BC AC (4);36,33,3===BC CD AD

(5)提示:AC ·BC =2S △ABC =AB ·CD .

15.提示:(1)OD ∶OA =OF ∶OC ,OE ∶OB =OF ∶OC ;

(2)OD ∶OA =OE ∶OB ,∠DOE =∠AOB ,得△ODE ∽△OAB ; (3)证DF ∶AC =EF ∶BC =DE ∶AB . 16.略.

17.提示:连结AE 、ED ,证△ABE ∽△ECD . 18.提示:关键是证明△OBC ∽△ADB .

∵AB 是⊙O 的直径,∴∠D =90°. ∵BC 是⊙O 的切线,∴OB ⊥BC . ∴∠OBC =90°.∴∠D =∠OBC .

∵AD ∥OC ,∴∠A =∠BOC .∴△ADB ∽△OBC .

?=∴

CB

BD

OB AD ∴AD ·BC =OB ·BD . 19.提示:连接BF 、AC ,证∠CFB =∠CBE

20.

?=2

1

FB AF 提示:过C 作CM ∥BA ,交ED 于M . 21.相似.提示:由△BHA ∽△AHC 得

,AC

BA

AH BH =再有BA =BD ,AC =AE . 则:

,AE BD

AH BH =再有∠HBD =∠HAE ,得△BDH ∽△AEH . 22..2423+-=x y 提示:可证△APE ∽△ACB ,则

?=AC

AP

BC PE 则).10(6)4

5

8(43,45,43x x x y x AE x PE -++-+===

测试4

1.A . 2.B . 3.A . 4.C .

5.3. 6.12. 7.48mm .

8.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的大小约为7cm ×6cm(高×宽). 9.树高7.45m . 10..3

1

AB B A =

'' 11.∵EF ∥AC ,∴∠CAB =∠EFD .

又∠CBA =∠EDF =90°,∴△ABC ∽△FDE .

)m (2.181

.11

.1265.1≈?=?=∴?=∴

BA DF BC DE DF BA DE BC 故教学楼的高度约为18.2m .

12.(1)提示:先证EF ∶ED =1∶3.(2)略.

测试5

1.相等,相似比. 2.相似比、相似比、相似比. 3.相似比. 4.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比.相似比的平方. 6.4∶5. 7.5∶2,25∶4. 8.1∶2,1∶4. 9..2:1,2:1 10..4:3,2:3 11..4:3,2:3 12.100m 2.

13.C. 14.C . 15.A . 16.1∶3∶5. 17.(1)提示:证△ABC ∽△BCD ;(2)

.2

1

5a - 18.(1);3

1 (2)54cm 2. 19.(1);2

2 (2)

?7

24 20.(1)CD 2=AC ·DB ;(2)∠APB =120°. 21.4∶9 22.BP =2,或

,3

11

或9. 当BP =2时,S △ABP ∶S △PCD =1∶9;

当311

=BP 时,S △ABP ∶S △DCP =1∶4;

当BP =9时,S △ABP :S △PCD =9∶4.

测试6

1.略. 2.C .

3.图略.A '(-2,1),B '(-1,-2),C '(3,-1),D '(1,2). 4.(1));32,2(),2,3(+A E

(2)).332,6(1+A B 1(3,2),C 1(3,-1),D 1(9,-1),E 1(9,2); (3)),332,10(2--A B 2(7,-2),C 2(7,1),D 2(13,1),E 2(13,-2). 5.方法1:利用位似形的性质作图法(图16)

图16

作法:(1)在AB 上任取一点G ',作G 'D '⊥BC ;

(2)以G 'D '为边,在△ABC 内作一正方形D 'E 'F 'G ';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28.2.1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新知准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 、b 、c 、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 【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探究1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一般要满足50°≤a ≤75°.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 =75°,斜边AB =6,求∠A 的对边 BC 的长. 问题(2)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C =2.4,斜边AB =6, 求锐角a 的度数 A B α C

AD 探究2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2)知道5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 解直角三角形: . 注意: 二、尝试应用 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a , 解这个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 90°,∠B =35°,b =20, 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补偿提高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 ∠BAC 的平分线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 = 30 , b = 20 ; (2) ∠B =72°,c = 14. 【学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 你还有哪些疑惑? A B C 26 A B C a b =20 c 35° A C A B C b=20 a =30 c B A B C b a c=14

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测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 如图1,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D BC DF CE =B. BC DF CE AD = C. CD BC EF BE =D. CD AD EF AF = 图4 图2 图3 2. 如图2所示,给出下列条件:①B ACD ∠=∠;②ADC ACB ∠=∠;③ AC AB CD BC =;④ 2 AC AD AB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ABC ACD △∽△的个数为()A.1 B.2 C.3 D.4 3. 如图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CAB,(3)△CDE的面积与△CAB的面积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4. 若△ABC∽△DEF, △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A.1∶4 B.1∶2 C.2∶1 D 5.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 及x,那么x的值() A.只有1个 B.可以有2个 C.有2个以上但有限 D.有 无数个 6. 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4,某女 士身高165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 度大约为() A.4cm B.6cm C.8cm D.10cm 7. 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8. 在△ABC中,AB=12,AC=10,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如图5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 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 A.9.5 B.10.5 C.11 D.15.5 9. 如图6,在Rt ABC △中,90 ACB ∠=°,3 BC=,4 AC=,AB的垂直平分 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CE的长为() A. 3 2 B. 7 6 C. 25 6 D.2 图6 图7 10. 如图7,AB是O ⊙的直径,AD是O ⊙的切线,点C在O ⊙上,BC OD ∥,23 AB OD == ,, 则BC的长为() A. 2 3 B. 3 2 C D 二、填空题(30分) 11.如图8是一种贝壳的俯视图,点C分线段AB近似于黄金分割.已知AB=10cm,则AC的长 约为cm.(结果精确到0.1cm) 图8 图9 图10 12. 如图9,ABC △与AEF △中,AB AE BC EF B E AB ==∠=∠ ,,,交EF于D.给出下 列结论:①AFC C ∠=∠;②DF CF =;③ADE FDB △∽△;④BFD CAF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3. 如图10,Rt ABC △中,90 ACB ∠=°,直线EF BD ∥,交AB于点E,交AC于点G,交AD于 点F,若 1 3 AEG EBCG S S = △四边形 ,则 CF AD =. 14. 如图11,锐角△ABC中,BC=6,, 12 = ?ABC S两动点M、N分别在边AB、AC上滑动,且MN∥BC, 以MN为边向下作正方形MPQN,设其边长为x,正方形MPQN与△ABC公共部分的面积为y(y >0), 当x =,公共部分面积y最大,y最大值是多少? A.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章相似----教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教案 总第11课时 执教人(备课人):虞福中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知道相似图形的意义. 2.经历观察、猜想和分析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之亦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意义. 2.难点:探索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 生:(齐答)叫全等图形. 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大家看这两个图形,(稍停)这两个图形只是形状相同,它们叫什么图形?(稍停)它们叫相似图形.也可以说,这两个图形相似(板书:相似). 师:和全等一样,相似也是两个图形的一种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要学的内容就是相似(在“相似”前板书:第二十七章).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相似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大家把课本翻到第34页,(稍停)34页上有几个图,左上方是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它们是相似图形;还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足球,它们也是相似图形;还有一辆汽车和它的模型,它们也是相似图形. 师:看了这些相似图形,哪位同学能给相似图形下一个定义? 生:……(让几名同学回答) (师出示下面的板书) 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师:请大家一起把相似图形的概念读两遍.(生读) 师:(出示两张全等的图片)全等图形,它们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相同;(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而相似图形,它们只是形状相同,它们的大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师:明确了相似图形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来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谁先来说?生:……(让几位同学说,如果学生说的题材不够广泛,师可以再举几个例子.譬如,放电影时,屏幕上的画面与胶片上的图形是相似图形;实际的建筑物与它的模型是相似图形;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图形是相似图形) 师:好了,下面请大家做一个练习. (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1.下列各组图形哪些是相似图形? (1) (2) (3)

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6)改写后是x x y 31+=,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1-=kx y (k ≠0),后一种写法中x 的次数是-1,因此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m -2≠0且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k ≠0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3-m 2=1的错误。 解得m =-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学科数学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作 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 练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 究,训练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重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 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 自 学 主题一:自学教材P4页.做—做 观察反比例函数y=x 2 ,y=x 4 ,y=x 6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对于问题 (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 . 主题二:议一议 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 x 2 ,y=- x 4 ,y=- x 6 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

结论: 反比例函数y = x k 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 对 学 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 展示一: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展示二: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堂练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y =-ax +a 与x a y -=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分析式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 课后练习 1.若函数x m y )12(-=与x m y -=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 y 2 - =,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 测试题 含答案

初三数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第二十七章相似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线段a=5cm,b=2cm,则a b =() A.1 4 B. 4 C. 5 2 D. 2 5 2.把mn=pq(mn≠0)写成比例式,写错的是() A. m q p n =B. p n m q =C. q n m p =D. m p n q = 3.某班某同学要测量学校升旗的旗杆高度,在同一时刻,量得某一同学的身高是1.5m,影长是1m,旗杆的影长是8m,则旗村的高度是() A.12m B.11m C.10m D.9m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矩形都是相似图形;B.菱形都是相似图形 C.各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D.等边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 5.要做甲、乙两个形状相同(相似)的三角形框架,?已知三角形框架甲的三边分别为50cm,60cm,80cm,三角形框架乙的一边长为20cm,那么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框架乙共有()种 A.1 B.2 C.3 D.4 6.如图(1),△DEF是由△ABC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点O是位似中心,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则△DEF与△ABC的面积比是()A.1:2B.1:4C.1:5D.1:6 7.如图(2),△ABC中,∠BAC=90°,AD⊥BC于D,若AB=2,BC=3,则CD的长是() A. 8 3 B. 2 3 C. 4 3 D. 5 3 8.如图(3),若∠1=∠2=∠3,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图(1) 图(3) 图(2)

九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相似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相似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两个图形:①两个等腰三角形;②两个直角三角形;③两个正方形;④两个矩形; ⑤两个菱形; ⑥两个正五边形. 其中一定相似的有( )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斜三角形:①△ABC,②△BCD,③△BDE,④△BFG,?⑤△FGH, ⑥△EFK,其中②~⑥中与三角形①相似的是( )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3.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分别从台湾 来大陆参观访问,先后来到西安,都参观了新建成的“大唐芙蓉园”,该园占地面积约为800000m2, 若按比例尺1:2000缩小后,其面积大约相当于( ) A.一个篮球场的面积 B.一张乒乓球台台面的面积 C.《陕西日报》的一个版面的面积 D.《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4.如图,小明设计两个直角,来测量河宽BC,他量得AB=2米,BD=3米,CE=9米,?则河宽BC为( ) A.5米 B.4米 C.6米 D.8米 5.如图,已知等腰△ABC中,顶角∠A=36°,BD为∠ABC的平分线,则的值等于( )

A. B. C.1 D. 6.如果整张报纸与半张报纸相似,则此报纸的长与宽的比是( ) A.2:1 B. C.4:1 D. 7.△ABC的面积被平行于BC的两条线段三等分,如果BC=12cm,?那么这两条线段中较短的一条的长是( ) A.8cm B.6cm C. D. 8.如图,梯形ABCD中,AB∥CD,∠A=90°,E在AD上,且CE平分∠BCD,BE?平分∠ABC,则下列关系式中 成立的有( ) ①;②;③;④CE2=CD×BC;⑤BE2=AE ×BC.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下列说法:①位似图形都相似;②位似图形都是平移后再放大(或缩小)得到;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 中线与斜边的比为1:2;④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4:9,则周长的比为16:81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点M在BC上,点N在AM上,CM=C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函数? 2.什么是一次函数? 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创设情境 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三、形成概念 反比例函数定义: 四、概念辨析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哪些是一次函数? ;; ; ; ;;

; ;. 五、例题探究 例1.当m =时,关于x的函数y=(m+1)是反比例函数? 例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 (3)当y =8 时,求x的值. 例3.画出的图像.(思考:画出的图像)

六、拓展练习 1.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x=1.5时,求y的值; (3)当y=6时,求x的值. 2.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式中自变量x的取值能为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分别是,它们性质分别是: 。 3.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1);(2);(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测试习题及答案

专项训练七 相似 一、选择题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则它们的相似比为( ) A .1∶4 B .1∶2 C .1∶16 D .无法确定 2.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BD =2AD ,DE ∥BC 交AC 于点E ,若线段DE =5,则线段BC 的长为( ) A .7.5 B .10 C .15 D .20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 ∽△ABC 的是( ) A .∠ABD =∠AC B B .∠ADB =∠AB C C .AB 2=A D ·AC D.AD AB =AB BC 4.如图,为估算学校旗杆的高度,身高1.6米的小红同学沿着旗杆在地面的影子AB 由A 向B 走去,当她走到点C 处时,她的影子的顶端正好与旗杆的影子的顶端重合,此时测得AC =2m ,BC =8m ,则旗杆的高度是( ) A .6.4m B .7m C .8m D .9m 5.如图,线段CD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 (1,2)、D (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 放大得到线段AB ,若点B 的坐标为(5,0),则点A 的坐标为( ) A .(2,5) B .(2.5,5) C .(3,5) D .(3,6)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6.(舟山中考)如图,矩形ABCD 中,AD =2,AB =3,过点A ,C 作相距为2的平行线段AE ,CF ,分别交CD ,AB 于点E ,F ,则DE 的长是( ) A. 5 B.136 C .1 D.5 6 7.(丽水中考)如图,已知⊙O 是等腰Rt △ABC 的外接圆,点D 是AC ︵ 上一点,BD 交AC 于点E , 若BC =4,AD =4 5 ,则AE 的长是( ) A .3 B .2 C .1 D .1.2 8.★若两个扇形满足弧长的比等于它们半径的比,则称这两个扇形相似.如图,如果扇形AOB 与扇形A 1O 1B 1是相似扇形,且半径OA ∶O 1A 1=k (k 为不等于0的常数).那么下面四个结论:①∠AOB =∠A 1O 1B 1;②△AOB ∽△A 1O 1B 1;③AB A 1 B 1 =k ;④扇形AOB 与扇形A 1O 1B 1的面积之比为k 2.成立 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 9.(衡阳中考)若△ABC 与△DEF 相似且面积之比为25∶16,则△ABC 与△DEF 的周长之比为________. 10.如图,直线l 1、l 2、…、l 6是一组等距的平行线,过直线l 1上的点A 作两条射线,分别与直线l 3、l 6相交于点B 、E 、C 、F .若BC =2,则EF 的长是________.

初三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26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 (a≠0)。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3.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h)2+ k,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5.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6.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轴。 (4)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 =0 <=>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7.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第27章 相似形 2.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 d c b a = ad=b c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活动(导学案)

数学活动 ——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一、导学 1.活动导入 请同学们准备如下学具:半圆形量角器一个,细线一根,小挂件(或其他小重物),软尺一个. 这节课我们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2.活动目标 (1)能自制测角仪,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测量物高的方案.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物高. 3.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制测角仪,测量物高. 难点:测量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P81活动1、2:制作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 (2)活动时间:45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自制测角仪: 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半圆形量角器的圆心处,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小挂件,如图1、2所示,制成的一个简单测角仪. 图1 图2 图3 ②探索测角仪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仰角的度数是多少? ③测量原理探讨:

a.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4: b.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5: ④探讨测量方案,设计活动报告: a.测量树高 (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如图6: b.测量塔高(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如图7: 图6 图7 ⑤活动实施: a.设计测量方案. b.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c.整理数据计算物高. d.填写活动报告.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数据 测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 计算过程 结论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能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并积极参与活动. ②差异指导:全班学生每6人一组分组活动,指导学生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活动. (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4.强化 (1)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2)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纸笔评价:活动报告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数学活动是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整个活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利用半圆形量角器、细线、小挂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测角仪,对于在活动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答. 一、基础巩固(60分) 1. (20分)某校九年级四个数学活动小组参加测量操场旗杆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图是四个小组在不同位置测量后绘制的示意图,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记为α,CD为测角仪的高,测角仪CD的底部C处与旗杆的底部B处之间的距离记为CB,四个小组测量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 例3: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黄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正方形都相似吗?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a 两角对应相等 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c 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a 对应角相等 b 对应边成比例 c 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 d 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e 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形三角形的应用: 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以及等份线段 例题 1 ABCD 中,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点E ,交DC 于点F ,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斜三角形:a:ABC ; b: BCD c: BDE d: BFG e: FGH f: EFK ,试找出与三角形a 相似的三角形 3、在 中,AB=8厘米,BC=16厘米,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2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向点C 以4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PBQ ABC 相似? B C G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 第27章 相似

第二十七章 相似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若AD =1,DB =2,则 BC DE 的值为( ) 第1题图 A . 32 B .41 C .3 1 D .21 2.如图所示,△ABC 中DE ∥BC ,若AD ∶DB =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 . 2 1 =BC DE B . 2 1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C . 的面积的面积ABC ADE ??3 1 = D .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3 1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 =90°,D 是BC 中点,AE ⊥AD 交CB 延长线于E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 .△AED ∽△AC B B .△AEB ∽△ACD C .△BAE ∽△ACE D .△AEC ∽△DAC 4.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AC 边上一点,若∠DBC =∠A ,6= BC ,AC =3, 则CD 长为( )

第4题图 A .1 B . 23 C .2 D .2 5 5.若P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异于B ,C 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截△ABC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ABC 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如图所示,△ABC 中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 BC DE DB AD = B .AD EF B C BF = C .FC BF EC AE = D .BC DE AB EF = 7.如图所示,⊙O 中,弦AB ,CD 相交于P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P A ·A B =P C ·PB B .P A ·PB =PC ·P D C .P A ·AB =PC ·CD D .P A ∶PB =PC ∶PD 8.如图所示,△ABC 中,AD ⊥BC 于D ,对于下列中的每一个条件 第8题图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6.1.1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什么是反比例函数),会求比例系数学习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 课前预习: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动手试试: 1.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R/Ω 20 40 60 80 100 I/A 怎样变化? 越来越小呢? 从上面函数的形式归纳: 反比例函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1、 2、 反比例函数的注意点: 学练提升: 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8)y=31x - 例1: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2时,y=9.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132 x =时,求y 的值; (3)当y=5时,求x 的值。 例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针对变式: 1、已知函数22(1)m y m x -=+ (1)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1)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y-3与x+2 成反比例,且x=2时,y=7, 求:(1)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y=5时,x 的值。 学习成果展示(时量:10分钟 满分:10分)得分: 1.对于函数y=m -1x ,当m 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是_____。 2.下列函数中,y 与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 A. x (y -1)=1 B. y = 1x +1 C. y = 1x 2 D. y = 13x 3.下列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 是多少? (1)y =x 15 ;(2)y =2x -1 ;(3)y =- 3x ;(4)y =1x -3;(5)y = 2+1x ;(6)y =x 3 +2;(7)y =-12x . 4.函数2 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函数||2(1)a y a x -=+是反比例函数,求a 的值。

九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相似同步练习

九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相似同步练 习 [图形的相似·相似三角形](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各种图形相似的是 ( ) A .(1)·(2) B .(3)·(4) C .(1)·(3) D .(1)·(4) 2.下列图形相似的是 ( ) (1)放大镜下的图片与原来的图片;(2)幻灯的底片与投影在屏幕上的图象;(3)天空中两朵白云的照片;(4)卫星上拍摄的长城照片与相机拍摄的长城照片. A .4组 B .3组 C .2组 D .1组 3.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B .有一个角是100°的等腰三角形相似 C .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 D .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4.一根1.5米长的标杆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它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1米;此时一棵水杉树的影长为10.5米,这棵水杉树高为 〔 ) A .7.5米 B .8米 C .14.7米 D .15.75米 5.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为4︰9,则面积比为 ( ) A .4︰9 B .8︰18 C .16︰81 D .2︰3 6.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 ( ) A .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 B .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 C .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一样长 D .谁的影子长不确定 7.如图,能使△ACD ∽△BCA 全等的条件是( ) A . BC AB CD AC = B .CB CD A C ?=2 C .CD BD AC AB = D .BD AD CD ?=2 8.如图所示的测量旗杆的方法,已知AB 是标杆,BC 表示AB 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利用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与其影长的比相等来计算旗杆的高 B .只需测量出标杆和旗杆的影长就可计算出旗杆的高 C .可以利用△ABC ∽△EDB ,来计算旗杆的高 D .需要测量出AB ·BC 和DB 的长,才能计算出旗杆 的高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2) (3)(4) B C D A 第7题 E D C B A 第8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26.1.1 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 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 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二、自主学习: 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 米,那么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 答: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 :b=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 例3: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黄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正方形都相似吗?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a 两角对应相等 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c 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a 对应角相等 b 对应边成比例 d c b a

c 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 d 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e 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形三角形的应用: 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以及等份线段 例题 1:如图所示, ABCD 中,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点E ,交DC 于点F ,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斜三角形:a :ABC ; b: BCD c: BDE d: BFG e: FGH f: EFK ,试找出与三角形a 相似的三角形 3、在 中,AB=8厘米,BC=16厘米,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2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向点C 以4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经几秒钟 PBQ 与 ABC 相似? 4、某房地产公司要在一块矩形ABCD 土地上规划建设一个矩形GHCK 小区公园(如图),为了使文物保护区 AEF 不被破坏,矩形公园的顶点G 不能在文物保护区内。已知AB=200米,AD=160米,AF=40米,AE=60米。 (1)当矩形小区公园的顶点G 恰是EF 的中点时,求公园的面积; (2)当G 是EF 上什么位置时,公园面积最大? A N E B C K D F M G H B C G D F E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