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1 个附件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97.1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

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

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

北湖生态新城的的核心是优越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其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基础。在规划中必须突出生态优先,要创造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

(4)可实施性原则

规划必须立足城市特点和现有基础,从满足当地发展需要、维护公众利益出发,按照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进行编制。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发展不同项目。规划的内容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符合北湖生态新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确保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主要职能与规模

第九条主要职能

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第十条人口规模

至2030年本区规划总人口为30万居住人口。

第十一条用地规模

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土地综合利用

第十二条土地综合利用目标

1、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与引导,将城市布局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生态规划相互交融,保证城市空间结构的通透性,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发挥。

2、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控制,保护性利用部分土地,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和设施,并使城市生态达到良性循环。

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方式打破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注重集约化开发,加大对建成区的功能置换及改造力度。

第十三条土地分类

按规划控制用途,将规划区土地划分为城市建设用地和水域及其他用地。具体指标详见附表1 -规划用地汇总表。

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指用于城市开发建设的土地,共计3179.85公顷。各类用地指标详见附表2-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水域及其他用地:

1、水域

规划区内的水域以北湖为主体,包括梁济运河、京杭古运河、洸俯河等水体,规划予以保留,并局部改造,新开挖城市运河。规划区内水域控制范围2947.22公顷

2、村镇建设用地

规划区内保留发展的村庄,以石佛村为主,打造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规划村镇建设用地面积44.61公顷。

3、生态旅游用地

生态旅游用地是保持生态功能为主,适度发展旅游的用地范围,是济宁中心区的产业特色亮点,也是济宁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生态实体。规划生态旅游用地3545.56公顷。

城市布局结构和片区发展策略

第十四条功能结构

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

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

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

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第十五条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南到望湖路。规划

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

08片区:北湖湾西片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起北湖路,西至梁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8万人。是本区的核心区,重点建设北湖湾,以行政为中心,文化为亮点,北湖旅游度假为支撑,高等教育为补充,打造为济宁城市的新中心。

09片区:北湖生态新城,北起北湖北堤,南到南四湖,东起洸俯河,西至梁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逐步迁出,重点发展以水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服务功能。建设为鲁西南知名的旅游休闲区1 个附件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第十六条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所规定的标准。

第十七条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1086.5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4.17%,人均居住用地36.2平方米。其中二类居住用地1006.05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0.45公顷。

第十八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447.1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0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4.9平方米。公共设施布局上围绕北湖生态新城中心,规划市级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等核心城市功能。

完善片区中心及组团中心的公共设施体系。

第十九条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52.0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4%,人均工业用地1.7平方米。主要布置在日荷铁路以北,为规划区内现状工业整合用地。

第二十条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规划保留仓储设施用地7.85公顷,远景调整到城市外围产业园区。

第二十一条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624.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62%,人均道路广场用地20.8平方米。其中道路用地621.52公顷,广场用地2.51公顷。

第二十二条绿地规划

规划绿地916.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81%,人均绿地30.5平方米。

城市绿地应采用面状、点状、带状和水体河道相结合的布局。以北湖湾、新老城市运河沿岸公共绿地为核心,洸俯河、梁济运河及沿铁路绿带为环绕,道路绿地为骨架,街头绿地为斑块,结合南侧的北湖生态绿地及东侧的采煤塌陷湿地,共同形成规划区的绿色基底。

第二十三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安排需独立占地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共38.8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22%。面积较小或不独立占地的市政公用设施,在下层次规划中具体落实。

第二十四条特殊用地规划

本区的特殊用地主要为军事用地。规划要求此类用地不得擅改功能, 禁止盈利性开发。

规划特殊用地3.96公顷。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第二十五条为使北湖新城建设具有可操作性。本规划开发强度按《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的相应要求执行。同时考虑到土地经济性的要求,开发强度宜取高限。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具体建设控制指标需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城市设计导引

第二十六条城市设计目标

为落实《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对本区城市空间的总体要求,实现运河之都得文化特色,打造“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总体意向,构建空间完整的城市环境,本规划提出的城市设

计目标为:

创造以水为媒,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北方生态新城。

第二十七条总体控制

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第二十八条高度控制

南环路、北湖中路、荷花路附近的区域为核心区域,为高层引导发展区,尤其是商业金融区,适度建设超高层,打造济宁城市的地标;一般居住区为、文化、教育片区为高层控制区,一般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局部重要地段可建设100米左右的高层建筑;铁路沿线、运河沿岸附近为高层限制发展区,原则上宜发展低多层建筑。

第二十九条界面

应重点处理沿北湖湾的界面及面向开敞空间的城市界面的设计。

第三十条景观轴线

应充分体现济宁市在空间上“向东扩张、向南推进” 的立意,强化沿荷花路、北湖中路以及新城市运河等方向的城市发展轴,共同构成了本区的景观骨架。

第三十一条标志性节点

北湖生态新城中心为本区的标志性地区,应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依托北湖湾,结合商业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构筑济宁城市靓丽的名片。

公共设施规划

第三十二条公共设施规划原则

1、公共设施中规划中行政文化设施按全市范围统筹考虑,商业金融中心按区级中心配置,规划公共设施用地447.14公顷,

2、遵循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布置要求,合理安排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

3、优先满足教育和医疗设施的用地要求,其它设施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4、在满足规划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十三条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本区的定位为市级行政中心,包括行政服务中心、会议中心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46.5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6%,主要分布在轩文路以东、南环路的两侧。

第三十四条商业设施规划

本区的商业设施分为片区级商业设施和组团级商业设施。片区级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北湖中路两侧,包括商业、商务、金融、娱乐等服务范围为北湖生态新城,是本区的重要产业聚集区。为居住区级服务的商业服务设施布置在各个组团中心,以满足居民对服务的就近需求。

北湖生态新城也是重要的旅游产业发展基地。在保持生态基础的条件下予以重点开发,建设为鲁西南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区。

规划商业设施用地162.4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5.11%,人均商业设施用地5.4平方米

第三十五条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重点的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布置在北湖湾沿岸,将北湖湾的岸线开放给市民,展现水城风貌。古运河沿岸设置小型文化娱乐设施,展现“运河之都”风采。各组团中心结合位置情况,配套相应的文化设施。

规划文化娱乐设施用地13.3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42%。

第三十六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本区内规划一处市级医院、一处区级医院、三处门诊部。

规划医疗设施用地8.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25%。

第三十七条教育设施规划

本区是济宁重要的教育基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已进驻,济宁医学院、济宁一中等知名教育单位也将搬迁到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81.8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5.72%,主要集中在荷花路西侧。

参照国家中小学设施用地标准和中小学发展趋势,本区安排2所高中,4所初中,11所小学,4所9年一贯制学校。详见附表3公共设施一览表。

第三十八条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市级体育中心1处。并要求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其体育设施。

第三十九条文物保护

规划文物保护用地一处,处于济安桥路西、礼贤路南侧。

水景及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十条规划目标

1、充分考虑济宁南临南四湖的地缘优势,实现打造“北方水城”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结合区内水网和绿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具有滨水文化特色的公共绿地系统。

2、利用本区的自然环境特色,结合北湖生态新城及沿河绿带、城区公园、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带等,构成多样化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系统,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效益,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3、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时发展。针对本区尚未大规模建设的现状和特点,要求新区建设与绿化建设同步。

第四十一条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本区的绿化系统应围绕北湖湾展开,南依北湖生态新城自然生态绿地为基底,北沿梁济运河、城市运河、京杭古运河、洸俯河形成绿带,结合道路绿地、高压廊道绿地、铁路沿线防护绿地以及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蓝色水网和绿色空间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第四十二条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面积450.2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16%。人均用地15.0平方米。

规划新增公园绿地均为开放式公园绿地,以北湖湾为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园绿地往北沿新城市运河、京杭古运河深入城区内部,最大限度地将北湖的绿脉与市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保留和改造济宁市动植物园,洸俯河沿岸局部改造为滨河公园。

第四十三条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生产防护绿地面积465.9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64%。人均用地15.5平方米。

梁济运河承担南水北调工程,安全防护要求高,沿河布置足够的生产防护绿地;此外铁路沿线、中部的高压走廊、洸俯河西岸部分地区以及污水处理厂周边为防护绿地。

第四十四条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应灵活多样。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居住小区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为核心,以住宅区道路绿化为网络形成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在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小于30%;居住区绿地

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运用垂直绿化、屋顶和阳台绿化等方式,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第四十五条单位附属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分为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工业企业附属绿地、仓储附属绿地、市政设施附属绿地、特殊用地附属绿地等。该绿地在形式和植被选型上宜与周边城市公共绿地相协调,并以透空围栏等方式使单位附属绿地与城市公共绿地在视觉上融为一体。

第四十六条道路绿地

规划区为生活及服务区,除南部的南二环路为快速路外,其余道路均为城市生活性道路。沿路绿地不再是防护隔离设施,应按街头绿地的标准建设。道路绿化的建设应与城市道路的修建同时进行。

综合交通规划

第四十七条规划目标

1、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2、理顺道路系统,着重解决主干道系统网络布局,增加区域间的联系,打通支路微循环。建立等级明确、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城市道路网。应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第四十八条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四个层次

1、快速路

包括现状的南外环路及在建的南二环路。随着本区城市功能的提升,南外环路的快速交通功能应逐步减弱成为城市主干路。

2、主干路系统

本区的主要的交通方向是南北向与老城区的联系,规划主干路系统为“七纵七横”的格局。

七纵分别为:火炬路、车站南路、北湖路、轩文路、荷花路及济安桥南路和滨河大道。

七横分别为:求贤路、思贤路、礼贤路、南外环路、圣贤路、望湖路和滨湖路。

主干路道路红线控制在45~70米,双向6~8车道,机非分行。

3、次干道系统

规划次干道系统是完善道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道路正常使用的基本要素。

规划城市次干路17条。

次干路道路红线控制在24~30米,双向4车道。

4、支路

规划支路8条,打通片区内部联系,在下层次规划建设中,应结合具体地块情况,打通“微循环”,提升交通效率。

第四十九条静态交通规划

在本区内新建的任何项目,皆应严格按规范配建停车场(库),并尽量向社会公众开放,达到车位资源共享。各片区中心及商业中心还应提供社会公共停车场。同时严格交通管理,杜绝主干路两旁的路边停车,保障道路交通功能的全面发挥。

第五十条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公交线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置,形成以快速公交线、公交干线、公交支线等多层级线路构成的公交线网系统。本区以火炬路—望湖路—济安桥南路为快速公交线路,其余主干路布置公交干线,次路补充公交支线。

规划公交首末站7处。

第五十一条轨道交通

根据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沿南外环及荷花路规划有轨道交通。规划拟设站5处。轨道站附近用地应综合开发。

第五十二条水运交通规划

按市城市总体规划,现状沿梁济运河的散杂货码头拟搬迁到西南侧外围,规划区内的河道不再具有货运功能。配合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旅游航运功能,在北湖、京杭古运河以及南四湖水域规划水上观光游线。

给水工程规划

第五十三条水源工程规划

近期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远期利用南水北调及地下水作为水资源。至规划期末,规划区用水主要由区外东城水厂、南水厂以及凤凰石水厂供水。规划东城水厂,规模为29万立方米/日,规划占地20公顷,分配至规划区水量约12万立方米/日;远期保留现状南水厂,规模3万立方米/日,远期完全服务本规划区;新建凤凰台水厂位于规划西侧凤凰台村附近,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规划占地3公顷,分配至规划区水量约3万立方米/日。

第五十四条用水量预测

预测远期最高日用水量为18万立方米/日。

第五十五条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南外环路、礼贤路、求贤路、北湖路和济安桥南路敷设的DN400~DN1000的给水主干管供水。规划其余道路敷设DN300~DN500给水管与干管连接成环,增加供水可靠性。

污水工程规划

第五十六条污水量预测

污水排放系数取0.8,远期平均日污水总量10.6万立方米/日,总变化系数为1.30。

第五十七条污水工程规划

污水分区:规划区以南环路为界,南环路北侧地块污水排入南郊污水处理厂,南侧污水排入新建北湖污水处理厂处理。

污水厂站:保留现状老运河西岸南郊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20万立方米/日,远期规模26万立方米/日,占地30公顷。

规划区外西南角新建一处北湖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规模15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20公顷,主要用于处理规划区南环路以南地区污水。

污水管网:规划区内敷设d400~d2000的污水管道,近期应逐步改造城区的雨污合流管道。新建区域排水管网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排放,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

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的水进行回用,以满足区域内的河道环境及景观用水的要求,另外也考虑将该部分水作为一些工业企业冷却用水等。中水回用率规划期末应该达到70%。

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第五十八条规划标准

设计重现期为1年,低洼地区、立交桥等排水困难地区重现期取2年。

防洪排涝标准:济宁的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河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

第五十九条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工程规划:雨水管渠布置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多排放口的分散布置方式,以最短距离、最小管径排入粱济运河、老运河、洸府河、小洸河、小府河、越河内。规划区内敷设d1350-A1.8X1.2m的雨水管渠

第六十条防洪工程规划

防洪工程规划:规划梁济运河、洸府河、小北湖堤按照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固堤防,在河道两侧修筑防洪堤墙,堤顶应高于200年一遇洪水位0.5米以上。超标洪水应充分利用周边河道、坑塘、湖面以及采煤凹陷区的调蓄能力,设置滞洪区,以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

电力工程规划

第六十一条电网等级及电力负荷预测

本片区电力负荷预测约为45万kW,按建设用地的面积核算,负荷密度约为1.5万kW/km2。

规划区内所有10kV线路远期采用电缆线路敷设在电缆沟内,新规划的电缆通道原则上沿道路西、北侧绿化带或人行道敷设。主要城市道路或110kV变电站和10kV开闭所周围采用覆土式电缆暗沟,电缆沟的规格主要有2×1.2m×1.2m、1.4m×1.4m、1.2m×1.2m、1.0m×1.0m、0.8m×0.8m。

第六十二条电力工程规划

区内规划1座220kV变电站,占地约17000-20000 m2,规划装机容量近期为2×240MVA,远期为3×240MVA;规划新增3座110kV变电站,每座占地约5000m2,近期规划装机容量为2×50MVA,远期为3×50MVA;

本区规划预留多条高压走廊,控制宽度30~150米。

第六十三条新能源规划

结合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战略要求,规划区的建设应考虑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的使用。在重点公共建筑推广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利用措施以及节能建筑技术。

通信工程规划

第六十四条通信业务预测

预测本片区电话主线需求量约为18万线,按建设用地面积核算,密度约为0.6万线/km2,固话普及率为51%;移动通信用户约2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约为11万户,数据用户约为5.75万户。

第六十五条通信工程规划

区内规划1座邮政支局,位于规划区内中部的知遇路南侧,占地约6000平方米。

区内规划1座目标局,占地约6000 m2,位于规划区内中部的知遇路南侧紧邻规划的邮政支局。规划区内每4000-15000用户设置一个模块局,模块局采用附设式附设相关建筑单体内,约需配套机房的建筑面积约为60-150 m2;每个光节点带电话主线不宜超过1000线、每个光节点需建筑面积20-40m2,光节点的服务半径按小于1000米控制,光节点尽量布置在用户集中的建筑内,模块局及光节点的具体位置需在下层次规划落实。

规划区内设置1座移动传输节点即可满足区内移动业务需求,该移动传输节点附设在规划的邮政支局或电信机楼内。

区内规划2块通信设施用地,供新小型运营商今后使用,以加强各运营商平等竞争,促进信息化建设。两块通信设施用地分别位于火炬路与求贤路的西南侧及学苑路与荷花路西南侧,每块占地约5000平方米。

区内规划3座有线电视分中心均为附设式,其中1座附设在规划的邮政支局内,主要覆盖区内西部的有线电视用户;另外2座分别设置在区内东部的南侧和北侧,主要覆盖区内东部的有线电视用户,具体位置需在下层次规划中落实,每座有线电视分中心的建筑面积约需300-500平方米。配合新住宅区的开发建设,有线电视光节点需逐步落实,每个光节点覆盖用户不宜超过300户,服务半径为200米,需配套的机房建筑面积约10-20 m2,具体位置在下层次规划中落实。

本次规划通信管道一般敷设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管容为12-24孔,部分道路为6-8孔。基于通信管道的方便管理及有利于各营运商的公平竞争,建议通信管道统一建设,统一维护,方便城市道路分类管线协调发展。本次规划管材以塑料管为主,规格主要为φ110。

燃气工程规划

第六十六条气源规划

本区天然气由位于规划区外北侧的天然气储配站供应。

第六十七条用气量预测

供气对象为规划区内的居民、商业用户。年总用气量为4955万标准立方米,高峰小时用气量23418标准立方米。

第六十八条燃气管网规划

本规划区天然气管网采用中压(0.4兆帕)一级输配系统,燃气管道直埋敷设于道路的东、北侧人行道或绿地下,管材为燃气专用PE管。

供热工程规划

第六十九条热源规划

本规划区以华能济宁电厂及东郊热电厂作为规划区集中供热热源。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地热资源的利用。

第七十条供热介质

本规划集中供热介质为130/70℃高温水。

第七十一条用热量预测

规划区总采暖面积为1627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为620兆瓦,本片区平均采暖热负荷指标为q=38瓦/平方米。

第七十二条热力工程规划

根据热负荷分布情况设置小区热力站,供热面积宜控制在5~20万平方米,附设于建筑物内。热水一级管网为闭式循环系统,管网采用枝状布置,热力主干线沿负荷中心敷设,并靠近热负荷中心。热水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材采用钢管,保温采用当地习惯作法或采用预制保温管(保温层为硬质聚氨酯发泡或改性脲酸硬质泡沫,保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管)。

环境保护规划

第七十三条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加强综合治理,合理分区、科学配置城市各项设施,采取多种手段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天更蓝、

水更清、草更绿、城更美的环保目标。

第七十四条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1、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强调建设项目和环保设施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措施并重,强调环境规划的预警性、整合性和战略性。

第七十五条水环境治理措施

实行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进入城市管网前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加强绿化,保证水体的循环流通,增强水系的自净能力,保持和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第七十六条大气环境治理措施

1、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通过调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布局,提高城市道路行车速度,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等候时间,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和化学污染。

2、严格控制餐饮、采暖等产生空气污染的项目审批,要求有达标的油烟、废气处理装置,达标排放。

3、在施工建设时应有完善的防尘措施。

第七十七条声环境治理措施

1、逐步限制货运交通和外部交通穿越城市生活区

2、在城市功能片区应采用铺设低噪音路面、禁鸣喇叭、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等措施,减少道路交通产生的噪音污染。

第七十八条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1、完善环保设施和垃圾收集网络建设,保证日常垃圾能及时处理。

2、加强对工业废弃物管理,防止二次污染。

3、积极发展循环再利用工程。不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应统一送往垃圾填埋场。

第七十九条自然保育和生态建设

保护和建设北湖生态新城,培育洸俯河东侧采煤塌陷区新的生态系统,提高本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严禁任何侵占生态绿带和公共绿地的活动。

第八十条光环境治理措施

加强对建筑玻璃幕墙的使用管理,防止光污染。应尽快制定相关的专项规划和标准。

综合防灾规划

第八十一条防洪排涝规划

1、防洪排涝标准

2020年,规划建设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河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

2、防洪工程设施

梁济运河、洸府河、北湖南堤按照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固堤防。

3、超标准洪水工程设施规划

规划在东侧采煤塌陷区建设湿地滞洪区。

3、防涝工程设施。

在老运河两侧筑有堤防;在梁济运河、洸府河下游入湖口处设提水泵站;对规划区内河道以及北湖进行清淤整治;完善规划区雨水管道,使规划区内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第八十二条抗震减灾规划

1、抗震设防标准

中心城区设防基本烈度为Ⅶ度,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按规范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等级。

2、避震疏散规划

1)避震疏散场地

避震疏散场地的疏散服务半径300-500米,人均疏散面积4平方米以上,并且满足远离火灾、爆炸、热辐射源;地势较高,不易积水;内有供水设施或易于临时供水设施、无塌崩、地裂与滑坡危险,易于辅设临时供电和通讯设施等要求。

2)避震疏散通道

规划城市主干道、快速路和城市高速公路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其两侧建筑倒塌后应有7-10米的通道。

3、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

城市的对外交通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粮食供应系统和消防系统是生命线系统的主要内容,应按照各系统国家有关抗震设防的标准要求进行抗震设防,保证发生地震时各系统能够基本正常。

第八十三条消防规划

1、消防建设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消防能力。在人员配备、通信器材、消防用具上尽快得到改进,健全消防网络,提高全民消防意识。确立共同防火的管理体制,按近远期结合、经济合理的原则设置消防站点。

2、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警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原则,城市标准型普通消防站6处,责任区范围4-7平方公里,每处占地5000平方米,必须与开发建设同步实施。

3、消防通道结合城市道路和河道布置。当建筑沿街部分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必须设置消防通道,其宽度和高度要满足消防标准的要求。

4、消防供水要充分利用济宁独有的天然水源(河网);完善城市供水管网,管网布置以环状为主,保证消防水压、水量;沿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控制在120米以内。

第八十四条人防规划

1、规划目标

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以指挥工程为核心、人员掩蔽工程为重点、医疗救护工程和防空专业队工程等专用工程相配套的人防工程体系。

2、防护标准

济宁市为国家二类重点人防城市。

3、城市疏散通道规划结合城市道路、抗震和人防规划的要求,设立城市疏散通道,城市主要疏散通道包括主要单位交通道路和城市主干道。

4、人防工程建设规划

留城人数按照城区规划人口的50%计算,防空专业队工程按照中心城区人口数的2‰考虑,医疗救护工程按照留城人口的3.5‰计算,物资仓库工程按照留城人员在半年时间内的供需要求考虑。

市级指挥中心1座,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设置通讯、消防、治安、防化、医疗、运输、抢修、物资等专业工程。新建10层及以上或者基础理深大于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核5-6B级防空地下室。

第八十五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加强对采煤塌陷区的治理,以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2、采煤塌陷区及其影响区在沉降稳定前,不得兴建永久性建筑物。

3、项目开发前必须进行地质危害评估和工程勘察。工程项目选址、定点应避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近期建设规划

第八十六条近期建设目标

城市道路系统与基础设施系统、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建设、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基本完善,村民安置区基本建设完成,初步落实重大项目。

第八十七条近期城市规模

至2015年北湖生态新人口规模约为23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3.9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

第八十八条近期发展策略

1.基础设施先行,改善规划区交通条件。加速推进北湖中路、荷花路、济安桥南路、车站南路等联系北部老城区的城市主干路建设,加快防洪堤以及其它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2.加强空间整理。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盘整可建设用地。由北往南梯度推进城市的建设发展。

3.落实重点项目,带动区域发展。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文体中心、城市规划展馆等市级重点项目,带动周边相关城市服务功能的发展。

4.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加快旅游度假设施建设,推动北湖周边的旅游度假设施以及生态景观工程的建设。

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第八十九条在规划期限内开展下层次规划编制和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分区规划中所确定的规划标准,全面体现分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控制要求,以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和城市设计导引为依据确定规划控制指标,保证分区规划意图的全面实现。

第九十条以济宁市行政中心、文体中心的开发为契机,带动周边居住用地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提升城市新区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商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新城的开发建设。

第九十一条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安排规划所确定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保证各项设施在各个阶段中的完善落实。

第九十二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规划落实的过程中,强调对现有植被的保护。对可保留的绿地植被予以保留,对要求开发的用地在建设完成后应在允许的情况下种植乔木、灌木予以补充,尽可能加大规划片区的植被覆盖率和绿化率。

附表

附表1. 规划用地面积汇总表:

类别名称

面积(公顷)

用地比例(%)

总用地面积

9717.24

100.00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3179.85

32.72

水域及其它用地

6537.39

67.28

其中

水域

2947.22

30.33

生态旅游用地

3545.56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战略之重: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作为“成西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上东进出川的核心门户、川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渝- 关天经济区的交通 连接桥梁”,巴中 需要高度重视公交 优先发展,明确秦 巴山区示范作用。 转型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转型给巴中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单一模式的常规地面公交已无法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化、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促进以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开发,多模式与精细化之路将是巴中公交发展的大势所趋。 矛盾之制:受制于狭长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巴中老城区路网扩容能力有限,对外大通道不在、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网等级低、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之间的博弈必将在客流、 路权等资源 竞争上愈演 愈烈,这要求 巴中加快确 立公共交通 体系在综合 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健康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以制约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拥堵蔓延化和常态化发展。 品质之诉:巴中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巴中市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以发展资源深加工、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具有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其中恩阳区定位为宜居新城,经开区定位为宜居宜业新城。为落实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愿景,需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公交体系。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巴中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巴中市城市规划区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通江、南江、平昌县城所在地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确定。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性质和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 2 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之后实施。 第八条新区土地出让原则上应整地块出让,特殊情况下可分块出让,但单块面积不得小于 2 万平方米。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2000 平方米,高层住宅用地小于3000 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小于3500 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但因特殊情况或特殊地段且确定不影响城市规划的,规划部门可准予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成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及地块控制 第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因特殊情况按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部门核定,但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对拆迁量较大、情况较复杂或建设用地、建设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可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方案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确定。 第十一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相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核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建筑面积10% ,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乌江总规文本(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 3.第三章人口与城镇化 .. (5) 第四章城乡统筹规划 (6) 第一节镇域镇村体系与布局 (6) 第二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 (9) 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布局 (11) 第四节空间管制 (12) 第五节长江岸线利用 (15) 第六节区域协调 (16) 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 (17) 第一节总体布局 (17) 第二节居住用地 (19) 第三节工业用地 (20) 第四节绿地 (20) 第五节空间景观 (21) 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22) 第七章旅游发展规划 (25)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二节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29) 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0)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0)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34)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35)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36) 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37) 第七节管线综合规划 (37) 第八节水利设施规划 (38) 第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8)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40)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时序 (42) 第一节近期建设 (42) 第二节中期发展规划 (43)

第三节远景发展引导 (44)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 第十四章附则 (4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 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领》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编制《南京市浦口区乌江新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3、《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4、《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要点》(2010); 5、《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2008); 6、《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7、《浦口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8、《桥林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9、《浦口区乌江镇总体规划(2007—2020)》; 10、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宁委发(2010)29 号); 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3条规划原则 1、统筹:土地统筹、资源统筹、人口统筹; 2、保护:农地保护、农业保护、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3、发展:通过规划指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4条规划重点 1、构建新型镇村体系; 2、实现城乡统筹“五个一体化”和“三个集中”; 3、协调与桥林新城、和县乌江在用地、产业、设施等方面的布局关系; 4、处理好沿江岸线利用及近远期发展的关系。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洋县县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第1.2条本规划是对《洋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5)的修编。上版总体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第1.3条随着洋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适时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第1.4条本规划遵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发展 平台,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富有经济活力、传承优秀文化的现代 化滨水生态城市。 第1.5条洋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工业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1.6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洋州镇全部,戚氏镇、贯溪镇、磨子桥镇的部分区域,涉及4 个镇,计6个居委会,38个行政村,为了使城市发展和旅游区的开发相 协调,规划将朱鹮饲养中心、氵党河水库风景区和龙亭镇蔡伦墓一并纳入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规划控制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第1.7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控制范围,东起贯溪镇贯长路;南至洋州镇司家村(即西南坝村)及汉江桥南磨子桥镇张赵村、杨湾村;西至戚氏镇五里园; 北至洋州镇李家村和牛头山。总面积21.6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 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第1.8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5年 远景2026年以后 第1.9条本规划经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洋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发展战略 第2.1条战略思想: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 制经济;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农业基础 地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一致。 第2.2条战略总体目标:近期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综合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引进一批矿产开发,水利水电项目, 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中 药材资源接替基地和医药化工产业、特色旅游和旅游商品生产及服务 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水平 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远期国民经济实 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于2013年1月21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巴中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川陕渝经济圈,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衔接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充分发挥巴中作为“成渝西”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巴中打造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市域部分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为动力,以打造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5年,市域人口41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到2020年,市域人口416万,市域城镇人口208万,城镇化水平达50%。

城镇空间结构 以“全域巴中”的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城乡规划全覆盖,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居民点、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和中心城区建设等空间布局,大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规划“一主(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空间结构。“一主”指巴中市中心城区,“三副”指平昌县城、通江县城、南江县城,“五廊”指巴广、巴南、巴达、巴汉、巴万五条对外交通廊道。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一座大城市和三座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聚集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镇和中心村,形成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职能结构。规划巴中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市—县城—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内城镇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贸 型、旅游型、交通型、农贸型五种。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1.项目概况 1.1.规划背景 (3) 1.2.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3? 1.3.规划依据 (3) 1.4.规划目标3? 1.5.规划原则 (3) 2.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4 2.2.气候条件 (4) 2.3.地震烈度 (4) 2.4.土地利用................................................... 4 2.5.规划用地特征分析 (5) 2.6.地形分析 (5) 2.7.水文?5 2.8.现状道路系统 (5) 2.9.用地权属5? 3.规划布局 3.1.规划理念6? 3.2.对控规的主要调整............................................ 6 3.3.空间布局结构?6 3.4.总体布局 (7) 3.5.道路系统规划8? 3.6.步行系统规划 (8) 3.7.绿地系统规划9? 3.8.空间景观规划9? 3.9.公共设施规划10? 3.10.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0 3.11.建筑风格................................................. 13 4.工程规划 4.1.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 (15) 4.2.给水工程规划?15 4.3.排水工程规划 (16) 4.4.电力工程规划 (17) 4.5.电信工程规划19? 4.6.燃气工程规划 (19) 4.7.综合防灾规划2?1 5.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前言 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03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三年三月

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回顾与总结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 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vip专享]021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设计说明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体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规划设计条件 (1)本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红线图; (2)本工程征地放样资料; (3)本工程土地使用条件; 2.有关地方法规规定 (1)《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 3.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建筑设计技术标准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住宅智能化参照图标》(GB/T50314-2000);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8 5.其他设计依据 (1)《居住区规划资料集》; (2)《建筑设计资料集》; 二、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部。古名棠邑,西汉始称建阳,南朝设置新昌郡,唐朝划出清流县东部建立永阳县,南唐改称来安县。是新滁城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城市带东向桥头堡,先后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最佳首选城市等称号,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来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市隔江而望,环邻江苏省南京市、淮安市和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及明光市。县城新安镇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京沪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宁洛高速公路滁州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隔河相邻。来安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滁州的副中心城市。来安历史文化悠久,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建阳县,至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定名来安县。来安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岛”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异的白鹭岛、孔雀寺、林桥生态园、景华生态园、龙源风电场、皖东烈士陵园等景点,对外开放。尊胜禅院至今保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碑刻 (2)用地概况: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市中心,地块最南端为文昌路,最东边靠香樟路,北邻北外环路,西侧临近公园路,一条建阳路将地块分为A地块和B地块。地势相对平整,无复杂地貌,南北平均长约330米,东西平均宽约1000米,A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05701平方米,B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48912.7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254614平方米。其中A1、B1、B2地块均为高层居住区,配置住宅底商,幼儿园、开关站,A2为自然生态绿化公园,农贸市场设置在A3地块,综合 楼设置在B1地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