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什么是民粹主义

什么是民粹主义?就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反对权威,甚至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其民粹主义是发源于近代欧美国家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其雏形是农民基于对土地权的渴望和对自由社会权利的追慕而对抗地方政府组织的活动,虽然有其客观性,但也不乏盲目性和激进性。民粹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政策主张只反映当时民众的心理状态和流行观点。其基本内涵和特征为:强调人民大众的地位和价值,奉行人民至上;崇尚直接民主和大众参与,排斥间接民主,否定代议制;在对平等的追求上,要求绝对平等,反对一切等级关系,坚持反精英、反体制和反权威的社会批判立场;在政治参与上通常采用非制度化的和较为激进的参与方式,诉诸情感而非理性。

民粹主义在当前中国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历政治体制的改革的同时也经历了对外开放和甚为激烈的社会转型。改革初期的利益共享和福利共赢过程在改革后期出现滞后,改革、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少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也受到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动向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社会知识群体和民间的民粹主义话语也开始有所抬头,甚至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势头。

当前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更多地是借助于网络媒体、文艺形式来表达不满,或者是借助对外关系中的民族主义进行情绪宣泄。

1. 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通常表现为网络空间的极端平民化倾向,指网民面对与

权富阶层有关的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对权力和精英的极端不满、不信任和对立情绪。当前在网络上“凡商必奸”,“凡官必贪”,“当官的没有好东西”等诸如此类的偏激观点随处可见,而“砖家”、“叫兽”这种戏称更是对知识精英群体最常见的贬损。这种极端和偏激色彩也正是民粹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

2. 文化民粹主义文化民粹主义认为普通百姓的符号式经验与活动比大写的文化更富有

政治内涵。文化民粹主义无限度地抬高民众文化活动的地位,贬低和摒弃精英文化的教化与影响,认为普通百姓的文化活动比精英文化更有价值。

3. 民族民粹主义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密不可分。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民的团结统一,当这一基本价值遭到外敌威胁或

人民主观地认为遭到外敌威胁时,民粹主义就会很容易转变成民族主义,即强调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本民族成员共同抵抗外国势力的侵犯。这时民粹主义反对的重点也由国内转移为国外。尽管民粹主义有很大的模糊性,但不含糊的是,所有形式的民粹主义都有一种民族关怀。因此,所有民粹主义或多或少是一种民族主义。所以,民粹主义也可称为民粹民族主义,或民族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

概括而言,民粹主义对当前中国的危害有八个方面:

一是极端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常常打出人民的旗号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取消现有的领导体系,主张重新建立文革时期的群众专政或多数人的暴政。

二是反对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即直接“大民主”。

三是“均贫富”,要求结果均等,甚至不惜以无偿没收、抢劫等暴力手段实现均富。

四是道德至上,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之中,鼓吹革命道德高于法律、高于程序五是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传奇型、道德型、魅力型的领袖。民粹主义在反对权威

和精英主义的同时,又极端崇拜他们心目中的魅力型领袖,并且不容任何人批评他们心目中的领袖。

六是不耐烦渐进改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挑动民众同政府进行对抗

七是宣扬极端民族主义,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招牌,迷惑群众,逼迫政府以刚性对抗来作为解决复杂国际关系。

八是宣扬约定俗成论,否定一切形式的理论创新。

如何防范和消解民粹主义思潮的回归

民粹主义者会利用社会转型期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农民土地问题、工人劳动条件和保障问题、农村人口进城之后的生存问题等,影响下层民众,破坏现存社会秩序,对抗法律和社会道德,对待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改革举措和实践政策应当毫无疑问地为社会公正和平等留有充足的位置,并且应确保其真实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分配与享有必须顾及下层民众的感受,以避免社会情绪的激进化;通过解决具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以保护下层民众的生存条件,减少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弱化引起社会对立和冲突的因素。逐步建立不同阶层、群

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博弈平台,争取社会支持、稳定民众情绪、避免民粹主义激进化,给民情民意的表达提供适当的舆论空间,进行必要的疏导。

与此同时,思想理论界应当有意识地加大批判民粹主义的力度,就像当年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那样,让其在中国大地上现出丑陋的原形。政府对民粹主义的非理性行为,应当按照国法政纪严肃惩治,不被民粹主义的舆论和行为所左右。

总之,在社会改革转型期,我们应该在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敌对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下的发展、表现和影响 在2014年的互联网调查中,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几大思潮中,民粹主义占第八位,在2013年的调查中占据第七位。2012年也是占据第八位。可见民粹主义思潮在我国占据一定的位置。 一、民粹主义 1.民粹主义作为一个思想史范畴,民粹主义起源于法国,命名却在俄国,19世纪中期以后,在俄罗斯知识界盛极一时,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赫尔岑等是其代表性人物,他们中有人提出“到民间去”口号,主张知识分子走向乡村,发动农民以反抗俄国的资本主义化;有人则提出平民主义要求,认为知识分子必须向农民学习,走身份同化的道路,而不是向农民说教,延续了十二月党人的做法,“从来都是鞋匠们造反,要做老爷;当今却是老爷们造反,为的要做鞋匠”。朱学勤先生指出,“可以肯定的是,民粹主义的始作俑者是卢梭,不是俄国那批‘要做鞋匠’的青年军官和平民知识分子。法国人说,谁也没有像卢梭那样,给穷人辩护得那样出色。” 20世纪初,列宁在与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民粹派进行思想论战的过程中对俄国民粹派的观点体系进行了这样的概括:(1)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把资本主义当作一种“西欧病”,竭力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2)强调俄国传统的经济制度有独特性,特别是俄国农民及其村社、劳动组合等等有独特性,把农民村社看作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更好的东西。(3)把知识分子看作超越阶级利益的自主阶层,能够领导农民避开或者说跳过资本主义,在村社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列宁不仅概括了俄国民粹主义的特征,还揭示出民粹主义的普遍实质是一种在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小农、小手工业者的破产情绪和落伍者的哀鸣。这种思潮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病,把资本主义的现实同对资本主义以前的制度的虚构加以比较,企图凭借他们浪漫化了的小生产的传统来对抗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按照他们“选择”的道路进入“理想社会”。 2.民粹主义以“俄国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席卷了整个世界,我国不可避免的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和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为民粹主义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1840年以来,中国在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凌下缓慢地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而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剧了社会转型的痛苦,这为民粹主义的生长提供了沃土。于是出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主观社会主义”,以章太炎、章士钊为代表的国粹主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新儒家,以及工读新村主义、平民教育主义等等。 虽然年轻的毛泽东同志在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也曾热心于工读新村主义,但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他对民粹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鉴于当时中国的现实为民粹主义的生长提供了温床,毛泽东从一开始注重和民粹主义划清界限,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_众意和民粹主义

第28卷第3期 2007年6月 闽江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M I N JI ANG UN I VER SI TY V o.l28N o.3 Jun.2007 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 张志雄 (武夷学院计算机系,福建武夷山 354300)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又要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过程。在政治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完善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另一方面既要关注广大民众的意见,又要防止民粹主义倾向,将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理性;公意;众意;民粹主义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821(2007)03-0054-0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因此就要根据民主法制化的要求,分析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就不是用 应然 规范 实然 ,而是探索从 实然 走向 应然 的途径。运用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的原则分析政治实践,无疑会使人们对政治发展的实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一、对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的审释 在启蒙思想的视角下,公意是指由于人们缔结契约,每个人都将其自身的部分权利让渡给共同体,从而形成以共同意志为基础、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共意志。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当人们服从公意时就是在服从自己,人们通过对公意的服从和尊敬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从而使个人在被管理和自由之间达到统一。在这里公意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公意是整体的精神力,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它不是人们精神与意志的简单组合,乃是整个社会系统历史的产物;其次,公意代表整体,因而它是最大限度的众意,而且是经过升华之后的众意。 公意与众意经常有很大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仍然是公意。 [1](P39)第三,公意是社会的真正法则,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通过法律来得以实现,表现为国家意志。对于一个社会而言,独立国家的利益、社会整体的利益要大于任何个人或集体的利益,因而为维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公意有时又会对个人或某些集体的自由进行限制。但公意的执行不是要限制自由,而是要把自由限制在体现公意的法律之下,因此法律绝非对自由的限制,而是为了保护自由。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 [1](P4) 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更为密切,人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程度的增强,促进了现代政治的民主化和政党派别的形成。在诸多集团组织和政党派别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各种利益集团为核心的群体意识,这就出现了众意。众意是社会某个群体的意志,是一部分人的个别意志的总和。众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民众文化的反映;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它所代表的永远是部分人的意志,它与代表全社会的公意是有区别的;有时众意也打着为全体公众谋取自由和利益的旗号,实际上是为部分人的利益服务。因此,从公意和众意的关系来看,公意是众意的升华,公意的产生过程就是克服个人意志和众意的过程。因为 暴力并不产生权利,我们有义务服从的只是合法的权力。 既然暴力并不产生权利,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有约定可以作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2](P69)在现代政治视野中,公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制度体现出来,它必 收稿日期:2007-01-25 作者简介:张志雄(1966-),男,福建浦城人,武夷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

贸易战的背后是民粹主义,美国文化正在向中世纪大踏步返祖

贸易战的背后是民粹主义,美国文化正在向中世纪大踏步返 祖 按:下面是正文,原标题为《重磅+颠覆!民粹特朗普将把世界推向中国》:一 特朗普上台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分析已经泛滥网络了,但却都没说到点上,原因在于都没有真正理解“民粹主义”。特朗普身上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超级地产富豪,另一个就是民粹主义。但把特朗普推到总统宝座的关键力量,不是他个人的超级财富,而是业已主导美国的民粹主义。所以重要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民粹主义。特朗普只是西方这股民粹大潮中的一根浮草,至多算一根超级大号浮草。欧洲的民粹主义,继中东的恐怖主义,已成威胁当今世界的第二股危险力量。而且后来居上,其汹涌程度、社会渗透程度,以及影响力,都远非恐怖主义所能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欧美的民粹化和民粹主义,将成左右世界格局的最主要力量之一。特朗普的胜选,说明民粹主义在西方世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迅速走向舞台的中央。而这一点不仅为中国的舆论和知识界所始料不及,也为欧洲和美国,尤其是美国所始料不及。美国的主流媒体和知识阶层几乎一边倒地支撑希拉里,反对甚至厌恶特朗普。给人的印象是特朗普只是希拉里的陪衬。这说明不仅中

国人对民粹主义是陌生的,即便在目前民粹主义的大本营美国,对民粹主义本身也是陌生的。之所以民粹主义超越了全球知识界的认知,原因在于,当今世界的主流知识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来说,其对全球文明史,尤其是对西欧文明史的认知和描述是错误的,充满臆断和扭曲。对西欧文明以及现代文明的认知也是错误的。民粹主义对欧美而言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但是因为目前所存在的错误的扭曲,这个历史渊源被屏蔽了,所以也就无法觉知其历史真实了。二从根本上来说,民粹主义是西方文明的返祖现象,或者说是西方文明朝向真实自我的回归。现代全球的主流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最大误解是,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西方传统,等同于欧美文明、欧美传统。实际上,从历史渊源上来说,现代文明是反西方文明的。现代文明的出现,是对历史更悠久的西方文明、西方传统的大反动。现代文明、现代思想对欧美而言,更早期是对西欧而言,是一种突然出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西欧固有的传统是相悖的,存在激烈冲突。主流的历史描述中,把西方社会从基督教中世纪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说成是历史阶段的跨越,说成是社会的进化、文明的进化。中世纪传统是落后的,现代文明是先进的,落后的文明已经被先进的文明战胜和取代。西方世界已经升级到现代文明的历史阶段,已经进化到现代文明了。这意味着西方文明是沿着从低级向高级的直线路径发展前进的,高级的现代

英国脱欧、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学术动态 英国脱欧二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学术研讨会综述 穆一婕 一一2017年6月23日?由?欧洲研究?编辑部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和中国欧洲学会 英国研究分会共同主办的 英国脱欧二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就英国脱欧的进程与影响二民粹主义与欧洲政党政治及全球化的关系二欧洲一体化和英国的未来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南京大学二中国政法大学二外交学院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 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欧洲研究?主编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是在英国脱欧公投一周年和脱欧谈判正式开启之际召开的?就 英国脱欧二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这一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认为?在英国脱欧公投和民粹主义兴起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的内政外交呈现出许多新趋势二新特点?这不仅影响到英欧关系?也会影响到英国与世界的关系?其中包括中英关系与英美关系?在解读这一变化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的过程中?我国欧洲研究智库和国别问题研究机构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会学者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英国脱欧及其影响 2016年6月的英国脱欧公投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引发了关于英国内外政策与国际地位的深入讨论和反思?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认为?英国以微弱多数赞成脱欧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欧盟存在已久但又长期被掩盖的三大问题?即多元文化与民族国家的主体问题二移民问题以及欧盟内部成员国发展阶段差异性的问题?此外?陈晓律教授还指出?当前欧盟及其成员国面临两个挑战:第一?资本的全球化和整合能力具有超强的不可控性?第二?国家的属性也在发生变化?当务之急是要重新理清欧盟的发展思路?明确国际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体仍是民族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提出?英国脱欧对英国金融业有巨大影响?英国的金融业在经济中占比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英国脱欧对于金融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英国脱欧使金融市场出

何谓-民粹主义思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何谓"民粹主义思潮"? 作者:肖雪慧 作者单位: 刊名: 书屋 英文刊名:THE STUDY 年,卷(期):2008(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3条) 1.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点评 2007(09) 2.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3.威廉·亨利;胡利平为精英主义辩护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郑连根民粹主义的悲剧之路[期刊论文]-民主与科学2006(5) 2.林美钦.Lin Meiqin试论民粹主义在现代中国的转化和演变[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3) 3.肖雪慧殉难的华沙狂欢的巴黎--六十年前两场反抗纳粹暴政的人民起义[期刊论文]-书屋2004(10) 4.林红论民粹主义在全球化困境中的重现[期刊论文]-理论学刊2007(1) 5.郭中军警惕网络民粹主义来袭[期刊论文]-社会观察2009(12) 6.肖雪慧历史的伟大律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阅读札记[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2(8) 7.肖雪慧.XIAO Xue-hui"我们人民":国家命运的最终主宰者--谈《我们人民:宪法变革的原动力》[期刊论文]-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 8.肖雪慧.XIAO Xue-hui民主:人类的伟大探索[期刊论文]-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 9.代迅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期刊论文]-学习与探索2003(6) 10.肖雪慧从"禁低俗"说到权力的边界[期刊论文]-书屋2010(3) 引证文献(1条) 1.黄旭当前中国社会激进思潮的表现及特征分析[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11(9)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d2642597.html,/Periodical_shuw200801006.aspx

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一、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rù)节:缛:繁多。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含贬义,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负隅(yú)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东不正当的东西。 弹冠相庆: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也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

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 闪烁其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藏头露(lù)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刚愎(bì)自用:愎:任性。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煊赫(xuān hè)/烜赫(xuǎn h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dān):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罄(qìng)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

民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民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朋林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这就为民粹主义思潮的滋生和泛滥提供了温床。不管是瓮安的群体性事件,还是乌鲁木齐的7·5事件背后都有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子。而大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容易对民粹主义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本文通过对民粹主义思潮内涵及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民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民粹主义思潮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粹主义思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of change,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 which for Populism breeding and spread provides a breeding ground. Whether Weng'an mass incidents, or July 5 incident in Urumqi has populist shadow behind ideological trend. And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knowledge and life experiences, easy to empathize populist and ideological identity. Based on Populism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Populism for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generated, and try to make som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ought to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reat Populism. Keywords: Populism;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复习过程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 民族主义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读书报告 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讨论在历史学研究包括社会学研究中一直经久不衰,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时代民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吞没的情况下就更显得意义非凡。而作为全球化时代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代表作,安东尼史密斯先生的这本《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不可不读。 一直以来,民族主义是学界聚讼纷纭的话题。从艾利?凯杜里、霍布斯鲍姆到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对民族主义褒贬不一。同情民族主义的学者汤姆?奈伦在《不列颠的崩解》一书中如此写道:“‘民族主义’是现代历史发展中的病态。如同‘神经衰弱’之于个人一样的不可避免;它既带有与神经衰弱极类似的本质上的暧昧性,也同样有着退化成痴呆症的内在可能性——这个退化可能性乃是根源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所共同面临的无助的两难困境之中(这种痴呆症等于是社会的幼稚病),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是无药可医的”。厄恩斯特?盖尔纳在《思想与改变》中则如是说:“民族主义不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发明了原本并不存在的民族”。 有人说,民族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实体。也有人讲,民族是一个想像的共同体。这两种说法巧妙地避开了为民族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人们发现,民族是一个如此难以把握的对象。尽管语言、人种、领土、宗教或者文化等因素被用来定义民族,

但都无法将民族完好无缺地盛入概念的器皿。它在定义上惊人的不确定性,使人甚至怀疑它本身空无一物。当然,这一猜测不能推出民族虚无主义的结论,空洞无物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毕竟,归属一个易于确认的群体是人类的自然要求。这样的群体,无非就是家庭、部落、等级、宗教、政党、国家以及民族。 不过,一般来说,学者们大多同意,民族(nation)是一个近现代产物,在古代并不存在。在西方,“nation”源于拉丁文,在演变为现代意义的民族前,指的是种类、种族、人群。其意思与现在所谓的民族相去甚远。汉语中原没有“民族”一词,它是明治维新之后由日文转译而来。在宋朝,没有人会用“民族英雄”来称呼岳飞和文天祥。他们抗击金军,抵御蒙元,并不基于民族情感,而是为了大宋王朝。他们是忠臣烈士,大宋的“帝国英雄”,却不是民族英雄。事实上,要到十九世纪,人们的民族意识才逐渐强烈起来。1919年,《凡尔赛公约》第一次将民族权利列入其中。直到那时,民族自治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才得到普遍认可。这时候,人们注意到,民族的产生与人们的受挫感密切相关。正是专制统治和殖民压迫让受到伤害的人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意识,并且一开始,民族与民族主义就殊难分开。于是,以民族主义定义民族就成为学者们的便捷方式。厄内斯特·盖尔纳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是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而非相反”,而民族主义“基本上

高考优秀作文:与你为邻广东

与你为邻 广东一考生 “当你吃着别人的面包,穿着别人缝的衣裳,你还能说自己与任何人无关吗?” ——纪伯伦《沙与沫》 生活在这钢铁森林中,我们都在无意间设下了心的篱墙。在高楼公寓间,还不够“寂寞”的年轻人们早早“实现”了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孩子们受到“敌视”陌生人的教育,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刺猬”。在这现代社会,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来维系人之间的关系呢? 你住在学校旁,我住在派出所旁,他住在法院旁。如若“邻”的关系是一张网,我们便是网上的蜘蛛。现在,网已铺开我们不可改变地生活在既定的网上。那么,我们是应该各自为政,甚至于以邻为壑呢?还是应该相互关心,共取双赢呢?答案自然是后者。 进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人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地,杀人犯都是我们社会中庞大的弱势群体的一员,而且都经过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切。当天在他们面前塌倒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孩子。你想过没有,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邻居,弱势群体中的成员,也必然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伸出援手,点燃一根烛,赶走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 再来看看孩子们吧!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怕是再难寻的了。以往一份调查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都排斥、甚至鄙视农民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最近一份调查中,大多数孩子倾向于断绝一切与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人”。我们究竟向他们传输了什么样的邻里关系、待人方法,让他们修炼成了“小治安员”。 “躲猫猫”、“喝水死”、“激动死”、“蹲厕死”、“赵作海案”、“佘祥林案”……这些公检法工作程序中的怪象,我们有没有对其负起监督的责任?当我们的邻居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自身的自由、安全的法理性正受到强烈的质疑。 “当犀利哥”在网上走红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不屑地一笑,但有些网友则默默地帮助他的弟弟与他团聚。没有错,“犀利哥”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邻居。当我们摆出可供依靠的肩膀时,收到的是每一个邻居的微笑。 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 【点评】 考场阅卷得分:24+24+10=58分!

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述评

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述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26卷(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6α 闫虹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部,上海200336) 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中国无政府主义基本主张主要是:第一,反对强权和专制统治,,和社会结构。第二,强调“互助”是人的天性,合群是人的本能,,大贡献也许在于提出了不断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它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一、无政府主义的由来 无政府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并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期,机器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释放,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社会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城市小资产阶级日益沦为雇佣者赚钱的工具,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政治上被边缘化。他们对现存政权强烈不满,仇视私有制度和强权,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早期无政府主义的奠基人主要有德国人施蒂纳、法国人普鲁东。普鲁东被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他崇尚绝对的个人主义,他仇视一切组织、制度、国家和政权,认为国家纯粹是人类愚昧的虚构的产物,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以个人领

有为基础的互助制[1]324。在他之后又有俄国人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巴枯宁鼓动暴动、暗杀等极端的推翻政府的手段;克鲁泡特金则认为,互助是人类的本能,主张以没有权利支配的各个团体的自由联合代替国家政权,以共产代替私有,强调个人的无限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约束,主张通过恐怖行动,以绝对平均主义实现社会公正与平等[1]323-326。无政府主义主张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形式上有一些相似,比如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反对阶级压迫,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公正、平等等等。因此,起初,人们常常把两者混同,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很快意识到两者的区别,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批判无政府主义观点,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许多误解。 二、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发展轨迹 中国人接触无政府主义思想大约在20世纪初期。当时留学日本和法国的留学生首先接触到无政府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期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想非常流行,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思想都在日本得到传播,日本一些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混同,陆续介绍给日本的早期革命者。如烟山太郎翻译的《近世无政府主义》、宫崎梦柳翻译的《虚无党》等著作。此外,流亡日本、深受巴枯宁思想影响的俄国民粹主义者也给日本人带去了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这些鱼龙混杂的思想成为早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吸取的主要思想来源[1]328。中国无政府主义早期主要在国外活动,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份报刊是巴黎的无政府主义者创建的《新世纪》和东京无政府

爱国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11物理一班 1130060011 苏韦东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1980年以后,大部分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民粹主义是指一种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理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其基本特征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要求全体普通群众直接参与政治过程,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非常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 民粹主义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民粹主义的思潮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基本权利的观念。民粹主义者崇拜的是“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 民粹主义概念的模糊性,由于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具有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民粹主义概念是模糊的。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它时,便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即是指将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民族主义可自我表明为官方的意识型态或群众(非政府)运动,并以公民、人种、文化、宗教、或意识型态上的言词加以表述。民族的自我定义用于区别民族主义的种类。然而这样的区分并不全然互斥,许多的民族主义运动在不同程度上结合若干或全部的区分元素。民族主义运动亦可以范围与地区作为区分的准则。

民粹主义

(马龙闪)一、俄国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或曰农民民主主义 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世纪40至50年代至上世纪头20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观念体现)”,或曰农民民主主义,在革命中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同盟者。俄国民粹主义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通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并为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所充实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和信仰“人民”(主要指农民和贫苦劳动者),并把“人民”理想化。各种各样的民粹派,在信仰和崇尚人民,将人民理想化这一点上最具共同性。巴枯宁说:俄罗斯的农民“就其天性而言是个社会主义者”;特卡乔夫则断言,就其本能和传统看,人民是共产主义者。从这里可以看出,民粹派对“人民”崇尚、信仰的程度,到了极端理想化的地步。 2.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或称农民村社)的这种思想观念,也是同他们对“人民”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从过往古老村社的传统中探寻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3.通过俄国独特的公社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特征,是民粹主义社会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当然,这一观念是民粹主义这一理论主张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思想基础。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这一特征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民粹主义这一“直接过渡”的思想,也是其“超阶段”的革命急进主义和轻视民主革命、漠视民主主义价值的最深思想根源。 4.对一般文化抱着鄙薄态度,倾向于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评价文化,以道德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待科学和文化。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知识分子是被人民养活而获得文化的,人民为他们获得文化而付出了血汗和苦难;这样,掌握文化的这些少数人就被压上了沉重的罪孽感。所以在民粹派看来,仿佛文化本身也粘连上了剥削和罪孽。因此,民粹主义思想经常对文化报以轻蔑甚至敌视态度。 俞可平: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 民粹主义最初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时兴起。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当地控制政府的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粹主义的旋风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大洲,它成了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从西欧到南美,从西亚到北非,而拉丁美洲庇隆和阿连德等人领导的民族复兴运动则被视为第二代民粹主义复兴的象征。80年代,尤其是90年以来,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在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 正象任何重要的社会政治范畴一样,对民粹主义人们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少学者认为,民粹主义一词从本世纪60年代后便走出学术领域而成为一个通俗的术语,关于民粹主义的讨论已经超出了学术领域,政治家、新闻记者和知识分子都在谈论诸如“民粹主义的动向”、“民粹主义的努力”和“民粹主义的祸患”。民粹主义成了一个万能的术语,它无所不包,可以用以指各种不同的现象。 民粹主义概念的模糊性,最主要的原因是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它时,便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回潮 什么是民粹主义 什么是民粹主义?就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反对权威,甚至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其民粹主义是发源于近代欧美国家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其雏形是农民基于对土地权的渴望和对自由社会权利的追慕而对抗地方政府组织的活动,虽然有其客观性,但也不乏盲目性和激进性。民粹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政策主张只反映当时民众的心理状态和流行观点。其基本内涵和特征为:强调人民大众的地位和价值,奉行人民至上;崇尚直接民主和大众参与,排斥间接民主,否定代议制;在对平等的追求上,要求绝对平等,反对一切等级关系,坚持反精英、反体制和反权威的社会批判立场;在政治参与上通常采用非制度化的和较为激进的参与方式,诉诸情感而非理性。 民粹主义在当前中国的发展及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历政治体制的改革的同时也经历了对外开放和甚为激烈的社会转型。改革初期的利益共享和福利共赢过程在改革后期出现滞后,改革、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少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也受到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动向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社会知识群体和民间的民粹主义话语也开始有所抬头,甚至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势头。 当前中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更多地是借助于网络媒体、文艺形式来表达不满,或者是借助对外关系中的民族主义进行情绪宣泄。 1. 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通常表现为网络空间的极端平民化倾向,指网民面对与 权富阶层有关的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对权力和精英的极端不满、不信任和对立情绪。当前在网络上“凡商必奸”,“凡官必贪”,“当官的没有好东西”等诸如此类的偏激观点随处可见,而“砖家”、“叫兽”这种戏称更是对知识精英群体最常见的贬损。这种极端和偏激色彩也正是民粹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 2. 文化民粹主义文化民粹主义认为普通百姓的符号式经验与活动比大写的文化更富有 政治内涵。文化民粹主义无限度地抬高民众文化活动的地位,贬低和摒弃精英文化的教化与影响,认为普通百姓的文化活动比精英文化更有价值。 3. 民族民粹主义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密不可分。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民的团结统一,当这一基本价值遭到外敌威胁或

以邻为壑效应

以鄰為壑效應(beggar-thy-neighbor effect) 定義 簡單來說就是一國採取的政策行動儘管對本國經濟有利,卻損害了別國的經濟。具體來說,即匯率代表貨幣的相對價值,因此,任何一個匯率水平,任何一個國家的匯率制度選擇,任何一個開放經濟體為實現內外均衡而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外部性。其中,負的外部性即以鄰為壑效應。 釋義 以鄰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文章亦是對社會行為規範和行為方式的探討。孟子這是在舉例,不僅稅收要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選擇最佳行為方式,治水也是一樣。大禹治水,就是人們治理水患行為的最好規範。有了這個規範,雖然與大禹不在同一個年代,不在同一個地點,治理的不是同一條河流,但應該學習大禹治水的行為方式,而不是只憑自己的想當然,把水患強加到別人頭上。其實,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才是最佳行為方式。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對於全球化而言,2011年將是艱難的一年。 2008年證明了全球化時代既能創造更快的增長,也能帶來更猛的衰退——“美國製造”的危機迅速蔓延至全球。在2009年,人們體會到了全球性應對措施的好處,但2010年分歧重現。亞洲經濟增長迅速回升,但發達國家仍深陷高失業率的泥沼。 2011年兩者間的差異將繼續加大。儘管有證據表明,凱恩斯主義的政策行之有效(中國就是最突出的例證),而財政緊縮會導致可預見的經濟萎縮,但歐洲大部分國家仍在推行緊縮政策。旨在謀求經濟復甦的協同宏觀政策已成為一個模糊的記憶。 更糟糕的是,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如今被視為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標誌性政策的最新版本。世界如夢初醒般意識到,匯率可以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服務於本國利益——遏制進口,並推動出口。美國表示,其貨幣政策通過降低利率、而非匯率來促進投資。而新興國家則宣稱,其乾預行為是為了累積儲備,而非保護自己免受資本市場動蕩之累。 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在上世紀30年代沒派上用場,因為其它國家也回敬以同樣的政策。如今的情況也是如此。的確,新興市場已經以資本管控、資本利得稅、匯率干預以及低利率,來應對不受歡迎的資金流入。結果如何呢?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劇,資本市場更加分化,而全球化趨勢出現明顯的逆轉。 因此,全球化的擁躉們將面臨一個日益艱難的時期,因為有人認為,亞洲的經濟繁榮是以犧牲其它國家的就業為代價的。政治領袖們可能會要求締結新的貿易協定,但批評者會指出,這種協議通常也會帶來金融與資本市場的開放——而正是這種開放政策催生了危機,並導致其迅速蔓延。那些有可能因此丟掉工作的美國人和歐洲人的抗議聲將尤其響亮。 讓我們暫且做一回白日夢,想像一下今年的情勢會有所改善——圍繞一種全球性儲備貨幣的工作啟動,全球金融監管取得進展,20國集團發展成一個新的全球經濟合作理事會,能夠讓世界上其它172個經濟體紛紛加盟。世界有望就一個真正的發展性貿易回合取得進展,同時歐洲或許能實現亟需的製度改革,以確保歐元的存續,使全球金融市場回复表面上的平穩。其中有些願望有可能實現,不過我不敢打賭。但我們仍應繼續努力,確保盡可能多的夢想、在不那麼遙遠的將來得以實現。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读书报告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联系方式:

读书报告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马立诚)读书笔记 马立诚老师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一、邓小平思想 1989年,邓小平面对“新威权主义”时说“我就是这个主张”,简单总结:1.“经济市场化先于政治民主化,市场化的终点是民主化的起点”;2.“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在集权条件下才能完成”;3.当前政治领域的的改革是“实行集权制和政治垄断”;4.集权制具体是“一个伟大领袖以及配合默契的决策集团,强制性地推进经济现代化”;5.“强力推进市场化和私有财产制度”,“压制政治上的反对派以维护稳定”,待“中产阶级发展壮大”后,“自动让位于民主政治时代”。邓小平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上大胆突破,政治上多方设限,不能开展实质性的政治体制改革。1992年“南巡谈话”,突破禁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用市场经济制度再造了中国。在“南方谈话”以后,竞争观念、自由观念、平等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在大陆崛起,认为其是对中国突破与发展所做的最大贡献。 一、老左派思想 老左派思潮的基本要点是:“坚持斯大林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坚持毛泽东晚年左倾思想,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改革开放,批判市场经济,压制私营经济。在国际上,则主张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 最早的“两个凡是”,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抵制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批评、抵制对文化大革命的批评、打击包产到户、压制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指责经济特区、压制作家艺术家的自由探索、反对商品经济的提法、更反对市场经济的提法,主张什么事都要问一个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认为计划经济不容否定。他们总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1*******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开课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面向文学学科大学生的选修课程,侧重从宏观的视角梳理“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演变脉络,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等,揭示其发展的规律,研讨思潮演变中的重要作家的创作。旨在使学生把握文艺生产与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强化其文学专业基础,提高其理论思辨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史家的眼光严谨而系统的分析梳理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乃至流变的过程,引导学生对20世纪文学思潮的运行轨迹做出明晰准确的学理把握。 授课的方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把文学思潮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讲解清楚,辅以适当的课堂研讨,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师生对话和互动,营造活跃的学术气氛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直观且能引发学术思考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重点掌握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避免单一地理解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启蒙主义等概念,掌握五四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文艺思潮 二、启蒙主义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保守主义文艺思潮 四、五四运动的接受 第二章 30年代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左翼文艺思潮 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文艺论争及其影响 第三章 40年代文艺思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