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

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

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

反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

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

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

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

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

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

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

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

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

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

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

(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

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

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

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

效磷(P2O5)14-20%。产品色泽与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

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

0%,含有3-5%的游离酸及次生的磷酸铁、铝等化合物,是

一种酸性肥料,有一定的吸湿结块性。贮存过程中,有磷的

退化作用,一般不宜存放超过一年半。过磷酸钙适于各种土

壤和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用。

2、重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是用磷酸分解磷矿石而制成,是含

磷最高的磷肥。主要成分和普通过磷酸钙一样,含有效磷(P

2O5)42-50%,含有4-8%的游离酸,不含或很少含石膏。

由于其含磷是过磷酸钙的约三倍,故有重过磷酸钙或三料过

磷酸钙之称。重过磷酸钙的性质比过磷酸钙稳定,易溶于水。

3、钙镁磷肥。钙镁磷肥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Ca3(PO4)2,含

磷P2O5)14-20%,同时还含有氧化钙(约40%),氧化硅(约

20%)以及氧化镁等,属于枸溶性磷肥。产品外观为灰白、灰

绿、灰黑色粉末。呈微碱性,不吸湿结块,无腐蚀性。

钙镁磷肥适合于各种作物,但用于喜钙的豆科作物及喜硅的禾谷类作物效果更好;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效果好于石灰性

土壤;宜作基肥施用,施用前最好与优质有机肥料混合堆沤20-30天。

二.氮、磷、钾肥的功效

在各种营养元素之中,氮、磷、钾三种是植物需要量和收获时带走量较多的营养元素,而它们通过残茬和根的形式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却不多。因此往往需要以施用肥料的方式补充这些养分。

氮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ß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素则是植物叶子制造“粮食”的工厂。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炔,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此外,氮素的丰缺与叶子中叶绿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我们能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色深浅上来判断氮素营养的供应状况。在苗期,一般植物缺氮往往表现为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叶色缺绿发黄。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分孽少。生长后期严重缺氮时,则表现为穗短小,籽粒不饱满。在增施氮肥以后,对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有明显的作用。往往施用后,叶色很快转绿,生长量增加。但是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过量施用氮素时,叶绿素数量增多,能使叶子更长久地保持绿色,以致有延长生育期、贪青晚熟的趋势。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如糖用甜菜,氮素过多时,有时表现为叶子的生长量显著增加,但具有经济价值的块根产量却少得使人失望。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从右图可知,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我国农田相对严重缺氮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果把土壤全氮含量等于0.075% 作为严重缺氮的界限,严重缺氮耕地超过面积一半的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五个省区。

磷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仅次于氮和钾,一般在种子中含量较高。磷对植物营养有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几乎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磷。

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他一些过程。

磷能促进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有助于植物耐过冬天的严寒。

磷能提高许多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品质。

磷有助于增强一些植物的抗病性。

磷有促熟作用,对收获和作物品质是重要的。

我国缺磷土壤的分布

我国缺磷土壤面积约为10.09亿亩,主要是北方石灰性土壤、东北白浆土、红壤、紫色土和低产水稻土。所谓缺磷土壤一般是指土壤有效磷(P)小于10mg/kg的土壤。从左图可以看出,缺磷土壤面积大于该省区耕地面积75%的省份遍布我国东南西北,这就是磷肥为我国第二大化肥工业的根本原因。

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农作物含钾与含氮量相近而比含磷量高。且在许多高产作物中,含钾量超过含氮量。

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成分。迄今为止,尚未在植物体内发现含钾的有机化合物。钾呈离子状态溶于植物汁液之中,其主要功能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有关。

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缺钾使光合作用减弱。钾能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很快转化为蛋白质。钾还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由于钾离子能较多地累积在作物细胞之中,因此使细胞渗透压增加并使水分从低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向高浓度的根细胞中移动。在钾供应充足时,作物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并保持在体内,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钾的另一特点是有助于作物的抗逆性。钾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增强细胞对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钾能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状况的忍受能力,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

植物最常见的缺钾症状是沿叶缘的灼伤状,首先从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并且有斑点产生。缺钾植物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茎杆脆弱,常出现倒伏。种子和果实小且干皱。植株对病害的抗性低。

氮肥基础知识(一)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HCO,含氮量17噓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因分解出氨气NHO,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C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C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 48% 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氯化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CI,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3、硝酸铵(铵态氮、硝态氮):分子式为NMNQ,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硝酸铵既 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二者

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 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4、尿素(酰胺态氮):分子式为(NH2) 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 C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过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 2CO+2Q(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为:气温10C时约10天,气温20C时4-5天,气温30C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二、三种形态的氮肥(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 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硝态氮。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 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 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 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 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 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 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 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 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 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 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 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 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 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 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 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 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

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1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2.1总量控制原则 总量控制是区域性概念,当局部不可避免地增加污染物排放时,应对同行业或区域内进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使区域内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实现“增产不增污”,使受纳水体、空气等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环境目标。 目前,国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各级政府层层分解、下达区域控制指标,各级政府在根据辖区内企业发展方向和污染防治规划情况,给企业分解、下达具体控制指标。对确实需要增加排污总量的新建项目,可经企业申请,由当地政府根据环境容量条件,从区域控制指标调剂解决。 12.2总量控制规划 12.2.1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鲁政发〔2017〕10号)和《山东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鲁政发〔2017〕15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目标、总量指标及保障措施如下: 1、总体目标 (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20年,省控重点河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50%左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破坏得到遏制,退化湿地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2)环境安全基本保障。到2020年,河流、湖泊、滩涂等底泥重金属污染、化工企业聚集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管理等突出问题得到基本控制,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核与辐射环境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3)环保服务能力增强。到2020年,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的观测点、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激发环保市场释放发展红利的增长点作用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监测与考核体系更加科学,环境保护对传统行业倒逼引导与环境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环保市场潜力得到更加充分地释放。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巩来江 (CSU化工0802班,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氮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是指提供植物氮营养,具有氮标明量的单质肥料。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本文简介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关键词:氮肥种类利用供求 一.氮肥[1]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一般集中于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新叶、分生组织、繁殖器官)。因此,氮素供应的充分与否和植物氮素营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农作物生育的有些阶段,是氮素需要多,氮营养特别重要的阶段,例如禾本科作物的分孽期、穗分化期,棉花的蕾铃期,经济作物的大量生长及经济产品形成期等。在这些阶段保证正常的氮营养,就能促进生育,增加产量。 二.氮肥的主要种类[2] 可做氮肥的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 。一些复合肥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也可做氮肥。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和酰胺态氮肥4种类型。各种氮肥主要品种为:(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土肥站) 1.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铵态氮肥有一些共同特性,简要如下: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同样的,硝态氮也有着一些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3.铵态硝态氮肥

几种氮肥施用中注意的问题

氮肥的种类不同,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不同。 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NH4+的转化相同,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NO3-;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的转化相似,只是生成物不同,酸性土壤中两都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增加土壤酸度;石灰性土壤中则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使土壤孔隙堵塞或造成钙的流失,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二者在水田中的转化亦有所不同,氯化铵的硝化作用明显低于硫铵,且不会像硫铵一样产生水稻黑根,因此在水田中往往氯化铵的肥效高于硫铵;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则除了作为植物的碳素营养之外,大部可分解为CO2和H2O,因此,碳铵在土壤中无任何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硝态氮肥如硝酸铵施入土壤后,NH4+和NO3-均可被植物吸收,对土壤无不良影响。NH4+除被植物吸收外,还可被胶体吸附,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而脱氮。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且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以后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

取决于脲酶活性,而脲酶活性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通常10℃时尿素转化需7-10天,20℃时需4-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它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早几天为宜,应视温度状况而定。 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来进行。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首选必须将氮肥重点分配在中、低等肥力的地区,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酸性土壤上应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盐碱土不宜分配氯化铵,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铵态氮肥宜分配在水稻地区,并深施在还原层,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不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早发田”要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什么是肥料? 肥料是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它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菌肥)。 2、什么是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质。包括经沤制、处理的生活垃圾、家禽家畜粪便、植物残体等。特点是:(1)含养分全面;(2)含有大量有机质;(3) 肥效稳定长久;(4)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成本低;(5)养分含量低、施用量答,积造、施用不便。 3、什么是无机肥料? 由提取、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的,标明的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包括单一肥料和复合(混)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便于贮运和施用的优点。 4、什么是单质肥料?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的通称(如碳铵、过磷酸钙、硫酸钾)。 5、什么是复合肥料?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仅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如“二铵”、“撒可富”牌三元复合肥、“绿原”牌三元复合肥。 6、什么是复混肥?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并通过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如宣化产的“天喜”牌三元复混肥。 7、什么是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即微生物(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它是由具有特殊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制成的,施入土壤后或能固定空气中氮素,或能活化土壤中养分改善作物营养环境,或产生活性物质刺激作物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制品。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一样,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肥源。 8、什么是氮肥?氮肥的作用有哪些? 具有氮(N)标明量,并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氮肥的主要作用是:(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 9、常用的氮肥品种有哪些?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肥和酰胺态氮肥4种。各类氮肥主要品种如下: (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 (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 (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氨、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 (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 10、什么是磷肥?磷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具有磷(P)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素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元肥料。磷是组成细胞核、原生质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作物体内磷脂、酶类和植素中均含有磷,磷参与构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还能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提高结实率。增加浆果、甜菜、甘蔗以及西瓜等糖分、薯类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课题5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常见的铵盐,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知识梳理〕 一、工业合成氨 反应方程式:。 二、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氨是色、具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1:700),易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其作。 2、化学性质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成,反应方程式:,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氨气属于(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填“强”或“弱”)电解质。 (2)氨气与酸的反应 ①与盐酸反应:,现象:; ②与硫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例题1: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利用氨气与浓盐酸靠近可产生大量白烟可检验氨 C、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就是一水合氨 三、铵盐的性质 1、重要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色、溶于水的晶体。 2、重要化学性质 (1)铵盐的受热易分解

NH4Cl:;NH4HCO3:。 (2)铵盐与碱的反应 ①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反应,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氨气。 ②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3、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1); (2)。 例题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铵盐中N的化合价均为—3价;②铵盐均易溶于水;③铵盐的水溶液都呈酸性;④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铵盐都是白色晶体;⑥铵盐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作用。 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巩固练习〕——(要求:标出关键词,写出解题过程。) 1、在下列情况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浓氨水与浓硝酸相遇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浓氨水与浓H2SO4相遇 D、铁在氯气中燃烧 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 () 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 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C、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 D、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 3、可用以干燥氨气的是() A、浓硫酸 B、五氧化二磷 C、无水硫酸铜 D、生石灰 4、氨的喷泉实验中,充满氨的烧瓶被水充满时,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 A、0.029mol/L B、0.045 mol/L C、0.45 mol/L D、1 mol/L

总量控制指标解释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简介 水环境 一、水污染指标 1、理化指标:水温、色度、臭、浊度、透明度、PH值、残渣、矿化度、电导率、酸度、 碱度和二氧化碳。 2、无机阴离子:硫化物、氰化物、硫酸盐、硼、游离氯和总氯、氯化物、氟化物、碘化物。 3、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 磷、凯氏氮、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 4、金属及其化合物:银、铝、砷、钡、铍、铋、镉、钴、铬、铜、汞、铁、锰、镍、钼、 铅、锑、硒、锌、钒、钾和钠及钙、镁。 5、有机污染物:挥发性酚、苯胺、可吸附有机卤素、总有机卤素、石油类、有机质和特定 有机物(笨系物、甲醛、有机磷农药和阴离子洗涤剂等)。 二、水污染总量指标 1、现已实施的:COD 2、十二五期间:COD 氨氮 三、COD 1、COD的意思 ⑴字面意思:即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 ⑵广义的: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 氧的量(以mg/L计)。 COD的测定方法主要以氧化剂的类型来分类,最常见的是重铬酸钾法(Dichromate Method)和高锰酸钾法(Dermanganate Method),前者在欧美国家多为采用,后者在日本广为采用。国外也有用高锰酸钾、臭氧、羟基作为氧化剂的方法体系。 COD的定量方法因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氧化酸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氧化程度。因此,对于COD来说,它并不是单一含义的指标,随着测定方法的不同,测定值也不同,它是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性指标。 ⑶我国的规定: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GB3838—88)。(以高锰酸钾

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要求

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要求 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要求,除确定适宜的施用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氮肥数量及品种的合理分配 合理分配氮肥的数量,是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有的地区土壤本身氮素储量丰富,氮肥施用量却相当高,以皮相反,一些低产地区却不能得到适量的氮肥供应。如果条件可能,应将更多的氮肥分配到低产、土壤贫瘠的地区,以提高氮肥总的增产效果。 合理使用氮肥品种也很重要。如果将态氮肥使入稻田,就会造成严重的反硝化损失,倘若将氯化铵施到忌氯作物上,则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假设把硫铵施入缺硫土壤上,将有利于改善土壤硫素水平和作物的硫素养分。 2. 氮肥与其它肥料的配合 作物需要的大量养分元素,除氮外还有磷和钾。此外,作物还需要钙、镁、硫等中量养分元素,硼、钼、锰、锌、铜等微量养分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养分元素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发育和产量。当极端缺乏某种养分元素时,作物的生长会

爱到严重障碍,乃至颗粒无收。因此,在施用氮肥时要注意与土壤供应不足的其它养分,特别磷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以达到养分平衡协调。在高产和高量施氮肥的情况下,作物对其它养分的需求量增加,配合施用其它肥料更为重要。有机肥包括人畜粪尿、堆肥、秸秆等,含有多种养分元素,而且有机肥中的氮大多释放比较缓慢,肥效稳而长,与化学氮肥配合施用,效果一般都很好。总之,创造协调的养分条件,是提高氮肥增产效果的重要方面。另外,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水分状况,也有利于氮肥增产效果的发挥。 3. 氮肥施用时期 不同种类、品种的作物,对氮素的需求特点不同。例如,双季早稻在移载后三周之内有一个需氮高峰,而单季晚稻在分蘖盛期和穗分化期出现两个需氮高峰。 土壤供氮特性和作物需氮特点的不协调,可通过适宜的氮肥施用时期来调节。 减少氮素损失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目前,减少氮素损失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为白色晶体 B.加热均易分解 C.均可用作化肥 D.可与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施用 2.(2010·北京四中高一期末)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盐酸、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D.石灰水、二氧化硫 5.[双选题]下列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A.在浓氨水中加NaOH固体并加热 B.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C.加热分解NH 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 物 6.(2010·扬州中学高一期末)已知NH3 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气体未满,做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7.(2010·屯溪高一检测)在研究合成氨方法及其催化作用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氨水是电解质 C.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番茄“2+X” 氮肥总量控制田间试验方案

平川区番茄“2+X”氮肥总量控制 田间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番茄氮肥最佳用量,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番茄氮肥优化施肥技术,集成番茄优化施肥技术。 二、试验作物:温室番茄,试验品种:。 三、试验设计 设计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试验采用“2+X”方案,“2”是指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 个处理为基础的对比施肥试验研究;本试验方案“X”是特指针对氮素养分而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其中常规施肥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在蔬菜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则为当地近期获得的蔬菜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X”处理中涉及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施肥时期等应接近于优化管理。 本试验在施用适量有机肥为底肥的基础上进行,设5个处理2次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0m2,共450 m2宽度和长度不小于4米。试验处理:(1)无氮区;(2)70%的优化施氮量;(3)优化施氮量;(4)130%的优化施氮量;(5)常规施肥。有机肥选用腐熟好的鸡粪2方作肥底,磷钾肥施用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各处理详见下表:

推荐2水平施肥量为:氮肥(N)40千克/亩,磷肥(P2O5)35千克/亩,钾肥25(K2O)千克/亩。目标产量:8000千克/亩。 表2、番茄氮肥总量控制试验各处理施肥量

1、试验地点:选择在番茄栽培集中的蔬菜区宝积乡吊沟村农户郭加元的大棚中。地块平坦、整齐、肥力中等、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前三茬均为甜瓜。 2、土壤测试:取土化验土壤有机质(g/kg)、硝态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pH值等。 3、调查与记载: 3.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户主、试验地地形、土壤类型、土壤质地、肥力等级、代表面积(hm2)、前茬作物名称、前茬作物施肥量(有机肥、氮(N)、磷(P2O5)、钾(K2O)、其他)、前茬作物产量、常规施肥数量等。 3.2管理情况:整地、播种、移栽、施肥、灌水、排水、中耕、防治病虫害、收获等田间操作的方法、时间、数量,其它农事活动及灾害。 3.3生物学性状调查:施肥后,对作物的生物学性状进行

氮肥 我们用得太多了

氮肥我们用得太多了 蔬菜大棚的故事 记得不久前采访时遇到这样一件事:某地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不断地迁棚。一个大棚,种上几年的蔬菜,就得换个地方架棚,原来这块地方改种大田作物。为什么要换?让化肥“闹”的。“大棚里刚用上化肥,那叫好使,产量噌噌地上。用上几年,这招不灵了,即使再多施化肥,产量也不再增加,有的年头产量甚至还会下滑。”农民说,没辙了,换地方。好歹咱们地方多。如此这般几个轮回才发现,现在想找块适合种大棚蔬菜的地方也难了,并且种过大棚蔬菜的地方即使种粮食,产量也不令人满意。 农民朋友说,最开始也没想到化肥这么有用。过去多少年,种地都用有机肥。后来,因为偶然多用了些化肥,带来了巨大的产量变化,特别是蔬菜。从此化肥大行其道。 相关专家解释,上世纪80年代末“大棚经济”兴起时并没有人专门研究,农民纯粹在实践当中体验到了化肥的神奇之处,并且当时的施肥方法就是大水大肥。其实,当时这些笼统称为化肥的小颗粒就是尿素,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所以一般都叫氮肥。那时种大棚就是在浇水灌溉时,将化肥撒进水里、冲进土地。大家都觉得,化肥用得多,蔬菜产量就高。

其实这并不奇怪。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农田以前一直处于氮素亏缺状态,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才逐步达到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氮肥的使用当然会给农作物带来巨大的增长。但是,慢慢的,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施氮肥不见效了,听说磷肥管用,上面提到的农民朋友又开始大量使用磷肥。现在,他觉得磷肥也不灵,返璞归真,有机肥才是人间正道。 其实在专家看来,这位农民朋友的做法还是有失偏颇。 过犹不及的化肥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与消费国,从消费看,占世界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我国经济作物以三分之一的种植面积又占了一半的氮肥消费量。 那么如此高的氮肥消耗量究竟正常不正常呢?氮肥的确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常规氮肥具有活泼的特性,如果使用方法不当,通过气态、淋洗和径流,大量的氮素极易流失于环境之中,除了资源的浪费之外,还加速了土壤的酸化,同时也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产生影响。在我国目前大众化的施肥方法下,氮肥利用率一般不会高于30%,尤其在大水漫灌的条件下,利用率竟然低于10%。

氮肥种类

一、氮肥和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和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

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效磷(P 2O5)14-20%。产品色泽和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0%,含有3-5%的游离酸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

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效磷(P 2O5)14-20%。产品色泽与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0%,含有3-5%的游离酸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4.进一步强化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通过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和故事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加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观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 地生产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 耕地生产吨粮食。从到,产生这么大的飞跃 的原因是什么呢 【讲述】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 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回答】使用了化 肥 通过学生 熟悉的话 题引入新 课 过渡【设问】那化肥怎样获得的呢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 环节二: 氨的性质及用途【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氮循环 【讲述】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 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 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 植物生长的需要。 【化学史话】哈伯、波施与工业合成氨 【多媒体展示】各式氮肥,强调工业合成氨 的重要性 【板书】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N 2 + 3H 2 2NH 3 【展示】收集好的氨,对氨进行直观认识。 并结合图片认识氨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关于氨气泄漏的新闻报道 【设问】从这则新闻报道可以知道氨气的哪 些性质通过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又可以知道 氨的哪些性质呢 【板书】一、氨 1、物理性质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个实验 【实验1】喷泉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 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 少量水)的胶塞。按课本98页图4—14所示 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 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设问】出现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原理又 是什么呢 【讲述】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 思考讨论 聆听 【归纳】 氨在通常状况下 是无色、具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小。易液 化,液氨可作制冷 剂。 【记笔记】 4人一组,进行分 组实验 【现象】将胶头滴管 中的水挤入烧瓶,打 开止水夹,烧杯中的 水沿着导管喷入烧 瓶,变成红色喷泉 【归纳】氨气极易 溶于水,氨气的水溶 引发认知 冲突 通过化学 史实的介 绍,增强 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 欲 联系生活 加强感知 培养学 生的动 手、观 察、分 析、归纳 能力

大白菜氮肥总量控制田间试验方案

景县2013大白菜“2+X”氮肥总量控制 田间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大白菜氮肥最佳用量,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大白菜氮肥优化施肥技术,集成大白菜优化施肥技术。 二、试验作物:秋季大白菜。 三、试验地点:景州镇马庄村 四、试验设计 设计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试验采用“2+X”方案,“2”是指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处理为基础的对比施肥试验研究;本试验方案“X”是特指针对氮素养分而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其中常规施肥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在蔬菜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则为当地近期获得的蔬菜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X”处理中涉及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施肥时期等应接近于优化管理。 本试验在施用适量有机肥为底肥的基础上进行,设5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0m2左右,宽度和长度不小于4米。 保护行 保护行 保 护 行走 道 走道 走 道 走道 走道 走道 保护行

试验处理:(1)无氮区;(2)70%的优化施氮量;(3)优化施氮量;(4)130%的优化施氮量;(5)常规施肥。有机肥选用腐熟好的鸡粪2方或牛粪3方作肥底,磷钾肥施用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各处理详见下表: 大白菜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方案 试验编号试验内容处理N P K 1 无氮区N0P2K20 2 2 2 70%的优化氮区N1P2K2 1 2 2 3 优化氮区N2P2K2 2 2 2 4 130%的优化氮区N3P2K2 3 2 2 5 常规施肥NPK 说明:0水平:指不施该种养分;1水平: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的70%;2水平:指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3水平: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为2水平氮肥适宜推荐量的1.3倍。 推荐2水平施肥量为:氮肥(N)17-20千克/亩,磷肥(P2O5)8-12千克/亩,钾肥15-20(K2O)千克/亩。目标产量:6000-8000千克/亩。 五、施肥方法: 有机肥、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的30%作为基肥施用, 30%莲座期和40%包心前期结合灌溉施用。 六、调查与记载 1、试验地点:要选择在大白菜栽培集中的蔬菜区。地块平坦、整齐、肥力中等、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 2、土壤测试:取土化验土壤有机质(g/kg)、硝态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pH值等。 3、调查与记载: 3.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户主、试验地地形、土壤类型、土壤质地、肥力等级、代表面积(hm2)、前茬作物名称、前茬作物施肥量(有机肥、氮(N)、磷(P2O5)、钾(K2O)、其他)、前茬作物产量、常规施肥数量等。 3.2管理情况:整地、播种、移栽、施肥、灌水、排水、中耕、防治病虫害、收获等田

初三化学经典 化学肥料(提高) 知识讲解

化学肥料(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提高环保意识。 2.掌握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区分方法;掌握氮肥中氮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1.化肥:以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制成的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N、P、K等)的化学肥料简称为化肥。 2.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时的表现:(高清课堂《化学肥料》一) 3.常见化肥的物理性质: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种,其中氮、磷、钾需要量最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如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3.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施用量较少,但植物缺少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减弱抗病能力。

要点二、化肥的鉴别 铵态氮肥钾粉磷肥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 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 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氨气放出 2.氮肥的简易鉴别: (1)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的,碳酸氢铵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的氮肥相区别。(2)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加以鉴别: 【要点诠释】 1.氮肥中含有铵根的盐,称为铵盐,如NH4HCO3、NH4NO3等,这类化肥又称为铵态氮肥。 2.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即为氨水,显碱性其pH大于7),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常用此法检验铵态氮肥。还说明这类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要点三、化肥、农药的利弊及合理使用 1.利: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 2.弊: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难以实现增产效益,还会带来环境问题。如造成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等。 种类性质使用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 NH4HCO3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 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 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 物质 (1)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2)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曝晒;施 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硝酸铵 NH4NO3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放 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 易爆炸 (1)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2)不能与易燃物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 锤砸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