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西抗战大史诗

滇西抗战大史诗

滇西抗战大史诗
滇西抗战大史诗

滇西抗战大史诗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我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

战争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1942年2月至5月上旬为日军进攻时期。这期间,日军从东南亚一直北上,攻入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后方安全,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抗日。但因盟国各方的指挥协调失当,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先得利,切断我远征军后路,我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声势浩大的援缅行动以失败告终,缅甸全境和我国滇西德宏、龙陵、腾冲等大片国土相继沦入敌手。

从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为敌我相持阶段。这期间,我国滇西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及时炸毁滇缅公路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同时派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为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的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力时机,澡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适时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进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21000多人,最终于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

滇西抗战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20多万军民的惨痛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大史诗。

滇西抗战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北部进犯我国云南,占领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并派大佐藏重康美指挥的第148联队,共3000多人驻守在腾冲城。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稿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稿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世纪前,在那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作用之巨,是举世瞩目的,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蒙受无数耻辱之后,反对外来侵略获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决不会忘记。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横行肆虐,所到之处,城市毁坏,村庄被毁,水深火热,血流成河。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死伤人数3700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5700亿美元之巨。这真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人类浩劫。 今年,我们举国上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意义远大,无须我多说。但是,在那场战争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空前的爱国热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能不说,不能不使我们受到莫大的启迪和教育。 八年抗战,从祖国的白山黑水之间,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抛家别子,走向前线,有多少仁人之士抱着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决心和信心,血洒疆场。他们当中有将军、有战士、有文人、有雅士。吉鸿昌将军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成

了千古绝唱,光照千秋。杨靖宇、赵一曼、左权、魏振民的英雄壮举,激励着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爱国热忱。 八年抗战,数不清的海外侨胞毁家纾难,捐钱捐物,源源不断地把抗战物资运往国内各战场。南侨总会还动员由32000名司工,医护人员组成的救护队,回国服务。他们提出抗战不达最后胜利,支援抗战的活动决不停止。为了收复失地,为了光复中华,有多少有情人推延了婚期;有多少人变卖了自己的家当;又有多少人典当了自己的陪嫁首饰。真是神州大地遍燃抗日烽火,四万万人共筑铜墙铁壁。 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终于以弱胜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表明: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如此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此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惊天地,泣鬼神。 看当今世界,美国的强大,英法的先进,德意的发达,日本的崛起,已经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的一个友人曾经对我讲过他访问日本时的亲身感受,他们在日本所到之处,从外表上看,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敏锐地感觉到:上一代日本人,经历过侵华战争,所以接待时有一种补偿般的热情,而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则不然,日本的国力强大,和它所特有的教育管理办法,很难使他们想象出,他们的上一辈,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浩劫。所以,在他们弥漫的浅笑和谦恭之下,其实隐藏着深深的傲慢与不屑。这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自尊心,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穷,穷,意味着落后;穷,意味着被轻视;穷,意味着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浅析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的重要性

浅析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对二战的重要性 摘要:标志着一段时期的特定内涵和历史坐标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及“驼峰航线”,支撑着当时中国抗日战场大后方的经济供应和全部战备物资。由此可见,这两条交通要道的历史作用和战略地位远远超越了其实际意义,从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美关系、中英美同盟的东南亚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重要性;反法西斯战争 引言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睡, 远离中原,国境线长4,060千米,与3个国家接壤:南面是老挝(主要口岸是磨憨),西面是缅甸(主要口岸是瑞丽),东南方是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老街),但它并未因此而置民族危亡于不顾, 抗战爆发后, 云南省政府迅速组织并出动了第60 军,第58 军,新3 军共3 个整 军奔赴抗日疆场浴血奋战在抗日第 一线。 至今,“飞虎队”、远征军、滇 缅公路等有关二战时的种种故事在 云南广为流传,当时的抗战精神深 深的影响着当地的人们。这次“红图一滇西抗战纪念馆色之旅”的实践活动,我深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李根源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部分经历过二战时期的老人,重温红色经典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修建于1938年。公路与缅甸的中央

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竣工后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1.1修建背景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加紧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封锁,彻底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运输通道。在国内物资日渐匮乏的情况下,国民党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从全国各地抽调工程指挥人员,各级地方政府亲自督工。 当时云南的青壮年大多开赴中原前线参战,这20余万名劳工中,80%是老幼妇孺,所以,人们把滇缅公路也称为“妇孺公路。”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 成了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 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 1443道,铺设路面800余公里, 于1938年8月31日全线贯通。美 国人在考察后给罗斯福总统的报 告中说,这是继开凿巴拿马运河 后,人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英国 《泰晤士报》连续三天发表文章,图二纪念馆修路场景图 指出:“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 1.2滇缅公路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据《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记载,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后,急需修筑与滇缅公路内联的省际公路干道,使国际通道运人的物资能迅速流转到后方各省,发挥支援抗战的积极作用,仅从1939年7月至1942年5月的近3年中,滇缅公路抢运的军需品共计45.2万吨、汽车1.3万辆。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从这条路运人中国的物资共约49万余吨,其中包括油料20多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讯器材等20万吨和其他军需物资。从一定角度上说滇缅公路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的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是连结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中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通道。 2.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作为二战时期盟军和中国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从1942年到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工作至今,曾多次到腾冲出差,但都因步履匆匆,无缘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2018年7月,有幸再到腾冲,这次专门抽半天时间,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当我踏进庄严的纪念馆大厅时,周围散发着一股凝重的气息,我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出于对革命烈士的敬重,工作人员不准拍照。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观看抗战时期滇西守军所用的装备和生活用品,是多么的简陋,和日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滇西守军靠着顽强的精神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在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所有战士都竭尽全力同日本鬼子战斗!终于在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强渡怒江,于1945年1月20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腾冲,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使日寇直捣昆明、重庆的计划失败,这是腾冲人民的骄傲!滇西人民的骄傲! 在走廊上,我看到了一幅幅画上仅有寥寥几笔,却写出了抗战时期百姓遭受的苦难和日本侵略者迫害人民的真实画面。玻璃柜里摆放着许多锋利的日本刺刀和滇西守军用的大弯刀。可以想象,滇西守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个个都是满脸鲜血,但坚定不移的眼神一直注视着前方,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至今,驼峰航线、南侨机工等画面依稀浮现在我眼

前。 最令人震撼的画面是修筑滇缅公路滇西段的筑路大军,每天有15余万人在奋战,花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修通了大理到瑞丽畹町桥540多公里的公路。滇缅公路在当时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滇西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滇西抗战将士和滇西人民的生命线,为全国人民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国殇墓园参观时,一进大门,就远远看到忠烈祠,忠烈祠前两排厢房,是关于远征军的陈列室,内有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忠烈祠内,有蒋介石、何应钦、李根源、于右任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题字题联等,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名碑石,共9618人。拾级而上,我们逐一观看墓碑上阵亡将士的名字和军衔,心情特别沉重,他们都是卫国勇士,抗日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顾个人安危,这种伟大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光大。 回看历史,中国的胜利表现了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激励我们一代代人不断努力,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强大。 如今,中国已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而是要铭记历史、立足现在、继往开来、努力工作,为

抗日战争演讲稿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虽然我们这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中国人民最艰苦的日子,仅从电影电视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我激动,我愤慨,那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伟大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感激,那是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让我们来回首那段历史。 70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共产党人不仅要面队中日两国如此大的差距,还要时刻警惕着国民党反动派所搞的阴谋和小动作,甚至不少时候还要面临饿肚子的窘境,在如此艰苦困境下,共产党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持久抗战,

采用运动战、阵地阵、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39-1941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1939年为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从而粉碎了德、意、日组成的法西斯联盟称霸世界的梦想,无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特别是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在现阶段我们国家底子还比较薄弱的国情下,我们更应该继续坚持发扬自立自强的抗战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让我们一起为美丽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抗日演讲稿

抗日演讲稿 范文一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清楚的记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使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变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 七七事变的战火硝烟弥漫在卢沟桥畔。曾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失去了原有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从心底发出一声怒吼:起来!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它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抗日民族战争大旗,指出了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热血青年站出来了!他们激愤地奔走在大江南北:以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他们高呼慷慨激昂的抗日口号,以共纾国难的大无畏气概,站到了时代的前列,使全民族抗日救亡的风暴,

迅速席卷了中华大地! 爱国官兵站出来了!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马占山到冯玉祥,从张学良到杨虎城,从东北义勇军的抗日烽火,到西安事变爆发,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抗战开始了!从平型关大捷到台儿庄战役;从东北抗日联军到长城喜峰口愤怒的大刀,让无数日本侵略者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心,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有数不清的杨靖宇、左权、张自忠中国人民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这场战争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但是,我们怎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中被毫无人性的侵略者残杀的30多万同胞!怎能忘记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的3100万鲜活的生命!怎能忘记日军在侵华的半个多世纪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精神创伤! 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法则。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承担起历史责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规范自身的言行做起,将这份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最后,我愿与朋友们共勉一句催人奋进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范文二 78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进犯卢沟桥,炮轰宛平城,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激起我全民族抗战的总爆发。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滇西社会实践调查

回荡于滇西旅途的脚步声 【摘要】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高大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我想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沸腾。时至今日,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走过了60个春夏与秋冬。60年的时间里,我们无法忘记我们的祖国怎样从弱小走向富强,无法忘记我们的人民经过怎样的苦苦抗争从日本军国主义的手里夺回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独立与自由。滇西抗战作为中国抗战史的一个主要部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辛酸的回忆。 【关键词】滇西抗战战争与和平祖国成立 6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部,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史书记载为“滇西抗日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斗之间,我军以伤亡人数多于敌军数倍的劣势之下,在滇西人民的极力支持中,消灭了驻守于此的2万多名日军,取得了滇西抗战的全面性胜利。 滇西抗战史总括 一、源于国殇墓园的声音 2009年8月25日,我们一行驱车来到腾冲县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部的小团坡上,那里沉睡着将近万余位在腾冲抗战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他们大多不到20岁,却已经在保家卫国的艰难历程中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故为“殇”,为国捐躯,为“国殇”。 走进国殇墓园,出发前的那种兴奋之感完全被这里的庄严肃穆所取代,在安详的草地上,屹立着许多在抗战时期的英雄雕像,或是倾诉着那些悲壮的场景。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乳汁喂一位与自己素不相识、却已经受伤的美国士兵,还有令我最为感动的是位于国殇墓园大门右边的“倭塚”,这里葬有三位日本军官,比起靖国神社里污秽的声音,这里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他们的野蛮入侵,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深重灾难,而我们却给了他们一种博爱与宽容,给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 往里走,分立于两侧的是两件展厅,在第一展厅内陈列着许多抗战时期留下来的物品,这其中包括各种枪支,弹药,军装,还有那些抗战中血淋淋的图片及其他各种装备。在第二展厅内则悬挂着许多爱国将领的画像。这其中包括王才高、杨鸿运、彭万力、顾荣裕、叶佩高、洪行、李颐、威廉·C·麦姆瑞、梁正中、李生芬、王树荣、杨绍贵等在抗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乏卫立煌、史迪威、张问德、宋希濂及李根源这样的领导人物。 1945年7月7日始建的国殇墓园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灾难,作为国殇墓园的标志性建筑——“忠烈祠”因施工正在重建,我们一行只能仰视以寄敬慕之情,也希望它能更好的承载起抗战期间所有的一点一滴。 踏在90多级的台阶上,两侧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墓碑,这就是“国殇”的

中日关系综述论文集

《近代史研究》(1979—2004)刊物所发中日关系及抗日战争文章目录: 蒋杰:百团大战问题探讨,1979—1。 章伯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几次妥协投降活动,1979—2。 编辑部:朱德、吴玉章致李根源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信,1980—2。 王晓秋: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1980—3。 董必武: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1980—3。 索世晖:百团大战应充分肯定,1980—3。 易显石:略论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1980—3。 潘国琪:关于秋瑾两次东渡日本的时间,1980—4。 沈予:日本东方会议和田中义一内阁对华政策——评《田中奏折》伪造说,1981—1。余绳武: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1981—4。 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1981—4 黄纪莲:沙俄在日本对华“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1982—1。 谭译、王驹:一九二七年东北临江官民的拒日设领斗争,1982—1。 编辑部:周恩来的一篇重要佚文《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1982—1。 张涛: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的说明,1982—1。 陈廉:抗战初期华北我军战略方针探讨,1982—1。 吕万和:甲午海城之役与日本的军事冒险主义,1982—2。 董谦、林谷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经济背景初探,1982—2。 刘伯承:一二九师参加百团大战第一战役的总结报告,1982—2。 李达:磨擦与反磨擦的斗争,1982—2。 余子道:日伪在沦陷区的“清乡”活动,1982—2。 戚其章:英人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质疑,1982—3。 吴根梁:日本土肥原机关的“吴佩孚工作”及其破产,1982—3。 邵云瑞、李文荣:关于“何梅协定”的几个问题,1982—3。 米庆余:对《袁世凯的帝制计划与二十一条》一文的质疑,1983—1。 沈予:评九一八事变起因的“外部压力”说,1983—1。 傅曾:南京大屠杀与日本军国主义,1983—2。 蔡德金: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前前后后,1983—2。 刘凤珠: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死因质疑,1983—2。 何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1983—3。 郑新如: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写作情况的调查,1983—3。 孙克复:论甲午牛庄之战,1983—4。 沈寂: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1983—4。 袁旭:关于平型关战斗的评价问题,1983—4。 张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1983—4。 陈廉:抗战时期我军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部署,1984—1。 黄慰慈、许肖生: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1984—2。 何理:论抗日游击战争及其历史地位,1984—3。 戚其章:建国以来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述评,1984—4。 王益:一九三五年德国对“调解”中日关系的态度,1984—5。 夏良才: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起“倒清拥李”的密谋事件,1984—6。 孟繁宗、高景生、谢文:九一八事变时的沈阳东大营,1984—6。 陈廉:北方局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84—6。

国军抗日纪念碑馆知多少

《国军抗日纪念碑馆知多少?》 ---唯有珍重历史方能凝聚人心 1、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陵园。耸立在半园柱廊中央,碑高20米,底座镌刻“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纪念碑”,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陵园位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面积6212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抗战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73 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77师、193师、50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衡山忠烈祠,是当今中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广、震撼之深,是史无前例的。 3、忠烈祠滇西抗战纪念馆。始建于1944年,位于腾冲县城西南来凤山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德宏各族人民、南洋华侨机工队员及盟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主要由大门、甬道、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等组成。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而且保存完整、规模空前,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绿树丛中的国民党空军航空烈士墓。这是为纪念在保卫祖国神圣领空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而建。墓前牌坊正面横悬着"航空烈士公墓"的字样,两旁的楹联是:"捍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背面的横批是:"精忠报国",楹联是:"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烈士墓安葬着中国航空飞行员160多名;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7名;美国十四航空队队员5名;还有一名不明国籍的飞行员。1985年大修扩建。 5、南京中华门外的菊花台九烈士墓。在松篁交翠的菊花台,安葬着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和北婆罗洲山打根九位外交使节的忠骸。菊花台九烈士墓占地800平方米,墓地为扇形,四周松柏茂盛,花木宜人。在最新扩建的陈列室里陈列着烈士的遗物和各界人士瞻仰悼念的照片。 6、赵登禹烈士墓。在丰台区卢沟桥东关的文子山。赵登禹曾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并将遗骨重新安葬于卢沟桥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并正式命名赵登禹路。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战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 98-1937)"。现赵登禹墓已被公布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7、海军马口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38年10月29日,广东江防司令黄文田率执信、坚如、仲元、仲凯、湖山、飞鹏6舰对西江日军据点进行炮击,战斗中执信舰被击沉,副长林春炘、枪炮员周照杰等随舰阵亡,舰长李锡熙也因伤殉国。纪念碑矗立江滨,坐向135度,与北岸的羚山炮台南北对峙,巍峨肃穆,令人敬仰。该碑座为砖石结构,底部砌四方石台作基础,台上建碑,青砖铺砌,石灰批荡,表面扫水泥灰水,通高556厘米。 8、长沙忠烈祠(南岳忠烈祠)。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下方。建于1939年,为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战阵亡将士而修。崇烈祠由两道宽数米、高2米多的墙垣护卫着,墙外用石块砌护,墙开隧洞,花岗石拱门,门上端泐“崇德”等字。祠内现存“久武且仁”额,为刘建绪题。祠外存石狮一对。正面檐柱镌联: 凭栏望七十二峰峦,慷慨念同胞,浩气长存,岳湘增色; 此地瘗三千囗组练,登临来赫石,忠魂不朽,中甫重生。

精选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演讲稿

精选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演讲稿 为迎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精选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19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至今天已经整整75周年了。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而又黯然神伤的日子。扬眉吐气的是,70年前中国人民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的确,抗日战争造成中国人民伤亡3700万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抗战虽然远去,但依然有其启示意义。 抗战启示我们,要铭记苦难、继往开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日本竭尽全力美化侵略历史,国内右倾主义严重、军国主义有所抬头,霸占中国神圣国土——钓鱼山,预备修改战后宪法,都提醒人们要提防这个疯狂的近邻。日本灭我之

心不死,大家决不能掉以轻心。尽管中国发展起来了,但人们不能骄傲自满。要铭记苦难,朝着中国梦的实现继续发力。铭记苦难,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卧薪尝胆,不忘苦难的滋味。尽管中国发展起来了,但距离中国梦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珍惜和平,共同维护战后秩序。2019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现阶段回顾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借此机会呼吁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共同维护战后秩序。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隆重地举行法定的、国家层面的纪念和悼念活动,目的是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的重要基础,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抗战历史竞赛试题

抗战历史知识竞赛 1. 此次竞赛由主考官王耀武少将,副主考官梁华盛少将负责。三位监考官为赵登禹中将,张敬中将,鹿钟麟中将。 2. 此次竞赛参赛队伍为7支,51师,57师,200师,荣誉第1师, 38师,11,新22师。每支队伍参赛队员为3人,外加带队人员1人。 3. 此次竞赛题目为105道题目,105道题目,每5道题目为一轮,每支队伍回答一轮,每支队伍一共要回答三轮,总共15道题目。 4. 问题回答时间为1分钟,每道题目分数为2分,答对一半1分,答对三分之二1.5分。 5. 考试群严禁无关人员加入,考试群管理一定要注意。 如有捣乱的人,考试群管理踢人 6,还有计分员2人 题目: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有越境将军称号的是谁?职务是? 答案:林铣十郎,朝鲜军司令官。 2. 哪一支部队在淞沪会战时坚守大场一线阵地7天7

夜?下辖哪个师?军长是?师长是? 答案:43军,26师,郭汝栋,刘雨卿。 3. 1935年第32师炮兵团曾被改编为炮兵第9团,请问该团装备哪几种型号的火炮? 答案: 该团辖两个炮兵营,一营为苏制76.2野炮,另一营为150重迫击炮。 4. 抗战初期第21军团军团长是谁? 答案: 邓宝珊。 5. 军政部的办公地点在南京的什么地方?哪些人当过军政部长? 答案:三牌楼,冯玉祥,鹿钟麟,何应钦,陈诚。 6. 37年10月第6战区撤销后,鹿钟麟改任什么职务?答案: 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 7. 1938年台儿庄战役时配属第2集团军作战的第200师炮52团装备的什么火炮? 答案: 37反坦克炮。 8. 东北挺进军是什么时候?于何地成立?部队长官是?答案:1937年7月,山西大同,马占山。 9. 第5战区是什么时候成立的?首任司令长官是?李宗仁是什么时候担任司令长官的? 答案: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1937年9月19日。 10. 31军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军团长是?下辖的部队

试论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

修改稿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刍议 王子新1,明庆忠2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2;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系,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 在简要分析滇西北地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和市场空间的拓展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完整开发。而推进这一建设,应采取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编制新的旅游规划,联合宣传促销和设计旅游线路,强化区域旅游特色等措施。 [关键词]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必要性;措施. 滇西北地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州,旅游资源集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于一体,其中有些不仅具有全省、全国一流水平,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对国内外的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自1994年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后,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继滇中旅游区之后云南的又一个重要旅游区。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滇西北各地州的旅游业在新世纪里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走一体化的旅游发展之路。因此,本文就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现实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体化也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都积极去寻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欧共体为协调发展区域旅游而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使欧共体各国的旅游业形成了整体效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亚洲,新、马、泰组合产品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冲击,更使我们对旅游一体化产生的强大力量有了亲身的感受[1]。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地区再囿于依靠自身的资源而发展旅游的传统模式将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未来需要。因此,滇西北各地州应总结以前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顺应世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旅游一体化道路。 1,2. 滇西北具有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文化基础 滇西北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央王朝、南诏、大理国王朝、吐蕃王朝的争夺控制之地,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这一地区有白、纳西、藏、傈僳、怒、彝、普米、独龙、景颇等十五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错杂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不仅创造了东巴文化、南诏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彼此之间还相互吸收和融合,使民族文化表现出多元性和交融性;另外,在宗教文化方面,滇西北地区除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外,还有“本主”教、东巴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教和谐共处,呈现出多样的宗教文化。滇西北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的特征,只有采取一体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和展示出来。如果由四地州各自独立地开发,则难免或挂一漏万,失之偏颇,使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受到破坏;或出现重复开发、重复建设,以至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1,3. 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滇西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必须立足于保护,以不损害后人永续利用为原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 作者简介:王子新(1971—),男,河南永城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文化等研究;明庆忠(1963—),男,湖北浠水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李根源与云南滇西抗战

李根源与云南滇西抗战 [摘要]论述了李根源在滇西抗战中的杰出贡献:发表《告滇西父老书》,力主怒江设防,发动多民族抗战,创办大理干训团,筹建国殇墓园。 [关键词]李根源滇西抗战贡献 李根源(1879-1965)是云南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主持云南支部工作,创办云南讲武堂,发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抗日战争期间,他任云贵监察使,深入滇西,镇守保山,为云南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力主怒江设防,发表《告滇西父老书》 1942年4月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日寇由缅甸入侵滇西。5月3日,日军占领畹町,滇缅公路被切断。日寇进攻云南西部态势形成,5月4日,日军攻陷芒市龙陵,先头部队五十六师团沿滇缅公路向松山惠通桥一线前进。据美国空军侦察报告,滇西防务十分空虚,照此速度,10天左右日军就可以打到昆明了。5月5日上午,前线中国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下令将怒江咽候惠通桥炸断,阻敌于怒江以西。日军不甘失败,在怒江西岸松山高地架起重炮,向东岸公路猛烈轰击,并组织500余人乘橡皮艇强渡怒江至东岸,中国守桥工兵和少数中央宪兵居高临下奋起抵抗。千钧一发之际,从昆明西上御敌的我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一零六团及时赶到怒江东岸投入激烈战斗。稍后一零七团也赴到投入战斗。怒江西岸的百姓也带着扁担锄头前来助战,喊声震动山谷。 日军入侵滇西后,身为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时刻关注战局的发展。当时国民政府准备沿澜沧江设防抗击日寇。李根源深知怒江比澜沧江更险要,实属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他致电重庆军委会,力主坚守怒江。电文说:“保山为滇西门户,而怒江为边疆要隘,舍此不守,必震撼全滇,影响全局。”由于李根源、宋希濂多次力争,重庆军委会终于打消了放弃怒江防线的打算,采纳了李根源怒江设防建议,赢得了战争主动权。 二、深入前线襄助军务,抚慰土司发动多民族抗战

血染的抗日楹联

血染的抗日楹联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将领解固基由黔(贵州)边驻地开赴抗日前线,任第43军26师152团上校团长。部队临开拔前,他写家书寄给自己的母亲, “儿已开赴抗日前线,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儿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并附有一联表达其誓死报国之志: 死后愿为沙场鬼; 生前不作故乡人。 1937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8大队30队少尉报务员兼机枪手蔡振东,奉命飞赴南京作战。行前,他也留书一封给母亲,并附一联云:

奋翼凌云霄,杀尽倭寇方解恨; 依闾纵失望,有儿忠烈最光荣。 蔡振东践行了自已的报国诺言,在后来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除了将士们的抗日豪情,在抗战期间关心抗战、宣传抗战已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思想情愫可以在各行各业的商业楹联中窥见一斑。 一理发店撰联: 倭寇不除,有何面目?

国仇未灭,负此头颅。 一钟表店撰联: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 时时刻刻,不忘民族深仇。 有一副厨房联如是写道: 儿曹莫谓食无鱼,应晓当头国难;

主女勿糜厨下米,须知节约战时。 一浴室有联云: 不逐倭奴,终身含垢; 未雪国耻,满面蒙污。 悠悠挽歌悼烈士 1938年3月,日军攻打台儿庄。国民党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把守徐州门户腾县。第122

师以全师覆灭的代价在腾县坚守4天,为国军集结台儿庄赢得了时间。王铭章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壮烈殉国。 王铭章牺牲后,全国各界公祭活动颇多,当时的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参加了公祭,并敬献了花圈和挽联。 毛泽东、吴玉章、博古、董必武、王明联名献上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

纪念抗战胜利演讲稿范文【精品】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旨在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出你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纪念抗战胜利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纪念抗战胜利演讲稿一 童年时代谁不曾有过梦想?谁不曾有过天真的遐想?然而,你是否想过今天你坐在明亮教室里学习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那么这机会叫我们怎能不去珍惜呢! 就在那一年,中华大地狼烟滚滚血溅云霄,中国人民遭受无数痛苦,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践踏了我们的河山,如那秋风扫落叶般留下满目苍凉。 曾记否,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红的血色;曾记否,那无情的屠刀下一双双渴望活着的目光;曾记否,那孩童天真般的梦想,被枪声击碎…… 虽然国家面临着危亡,但中国人民不曾放弃过,通过一次一次的挣扎,年中国胜利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国她携着尘土,踏着泥泞,一路上她努力过,奋斗过,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打击,在她心里永远烙刻着两个字“坚强”坚强给予她的力量也正是,她永不言弃的执着。 中国面对世界各国屈辱一步步走来,是何等的艰难?然而,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悲壮的回声,从抗日到今天,中国风风雨雨六十载,几经沉浮,世纪的钟声已敲响,今天的中国已向世界交上一幅美丽的图画,明天的中国会更加富强! 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不能忘记战争,不能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 2 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2 年月15日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 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节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泸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的抗战。 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月,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中国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现在强大的新中国。在这年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还是在百团大战中,是无数的战士们抛颅头,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他们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学1202班薛诗槐摘要: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 ,为了战局的需要新辟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 ,不仅对我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摘要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 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而且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滇缅公路 ,东起昆明 , 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戌 , 全长 1 14611 公里 ,内可连川黔康桂四省 ,沟通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 外可 通缅甸的曼德勒、仰光 ,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纽带。这条公路在国内分为东西两段 , 东段由昆明至下关 , 长畹町 , 长 54718 公里 , 是抗战初抢修的。整条路蜿蜒于横段山脉地区 ,其间高山大河连绵不断 , 沿途大小桥梁就有 369 座。其自然环境之恶劣 , 筑路工程之艰巨 ,举世闻名。 关键词 : 滇缅公路 ; 抗日战争 ; 历史地位 一、滇缅公路的修筑 1937 年“卢沟桥事变” , 日本帝国主义针对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军事战略物质大部分依靠外援的弱点 ,从长江口到潮州的中国海岸 ,对中国船只进行封锁。接着又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岛以外的全部中国海岸。日军的军事封锁 , 使一贯依赖美英被迫进行抗战的国民党政府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的外援入口只剩下滇越铁路一条途径了。一旦滇越铁路不保 , 则中国就完全处于无法接受外援的境地。因此 , 另辟对外通道 ,势在必行。 1937 年 8 月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了高级军政人员紧急会议。在会上,龙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他说: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上海既失,既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日本既大举进攻上海,它的南进政策付诸实行,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越南铁路都有问题了。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可以直通印度洋。龙云的主张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 193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人与云南地方当局商定修筑滇缅公路的具体事项,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抢修下关至畹町段公路。11月,省政府就开始下令征集沿滇缅公路各县的民工,限令12月开始组织施工。为了保证工程早日竣工,云南地方政府责令沿线各县行政长官亲督施工。彝、白、傣、苗、傈僳、景颇、阿昌、崩龙、回、汉等十个民族共计1115万名民工上路。最多时达20余万人,甚至连妇女也走上了艰苦的筑路工地。他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带口粮,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跨越大山六座,穿悬岩峭壁八处,跨大江大河五条。在修路过程中,死亡民工3000多人,没有机械施工,全凭民工双手和血汗筑成,创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迹。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1443道,铺设路面800余公里,终于1938年8月31日修通了滇缅公路,12月1 日全线正式通车。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力量的纪念碑,它使世界感到震惊。英国泰晤士报1938年5月17,18,19日3天,连续发表文章和照片,报导滇缅公路修筑的情况,文章说: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通车的消息传到了美国,罗斯福总统不相信这是真的,指示驻华大使詹森,由仰光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