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提起“农村包围城市”的话,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可能是“秋收起义”、“农民革命根据地”还是“工农武装割据”,或许还有更多的东西···但大家一开始想到的这些可能都只是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毛泽东建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典例了:秦朝末年因为赵高执权柄,二世形同虚设,而陈胜和吴广所发动的农民造反势力,达到了历史上破天荒的势头,打开了以农民为力量集中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混乱局面,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五千年来这样的事件发生过许多许多,大者绵延到大半个中国,小者被地方镇压后很快成为过去,甚至都没有向上方汇报,而且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但它们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不会有人把他们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直接联系起来。所以现在当我们提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中国近代革命上至关重要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那我们就不禁要想中国革命在那几千年后为什么又必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 下面是我们小组根据一些相关研究所做的讨论结果: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经过 要讨论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先占领农村、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之后,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历史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它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出路。 二、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革命形势严峻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内容如下: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xx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18考研政治考试知识点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18考研政治考试知识点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命题角度1 :毛泽东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8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把实际斗争中累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吸取了秋收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在反对李立三“城市中心论”及党内革命悲观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在毛泽东1928-1930 年写的一系列报告,特别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得到系统阐述。 命题角度2 :在中国革命中,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1928 年6 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仍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面对当时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城市中心论”,毛泽东等人在领导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对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近代中国,人民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为争取民主权利,只能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中国革命中敌强我弱的态势与敌我实力分布状况确定了我们必须到农村去,团结广大农民方有可能取得革命胜利,逐渐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束缚。 命题角度3:在中国革命中,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有条件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深刻分析和论证了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是: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前三个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后两个是主观条件。 命题角度4:在中国革命中,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所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如何坚持革命、发展壮大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C 3.A 4.A 5.C 6.D 7.C 8.C 9.A 10.A 11.C 12.D 13.A 14.B 15.B 16. A 17.D 18.B 19.D 20.A 21.D 22.D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A 30.C 31.D 32 .B 33.B 3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D 3.ABC 4.A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D 10.A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 16. ABC 17.ACD 18.BC 19.ABCD 三、简答题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摘要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 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必要性可能性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进程 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于当年9月l 1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五千余人。经转战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于10月下旬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毛泽东率部接应下,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19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广大解放区。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和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启示 1.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提醒了中国反动开展的纪律,指点中国反动获得了最初的成功。毛泽东指出:不管做什么事变,不明白那件事的情况,它的性子,它和它以外的事变的联系关系,就不晓得那件事的纪律,就不晓得怎样去做,就不克不及做好那件事。中国反动有其本身特别的开展纪律,这种特别的开展纪律本源于中国共同的国情,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正是树立在对中国国情精确的掌握和看法的根底上。 2.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丰厚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反动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度的人民反动妥协提供了紧张经历。暴力反动是社会反动的根本方式,马克思主义以为,无产阶层反动的中央义务和最高方式是武装攫取政权。但是,列国的详细状况差别,分开本人国度的实践谈马克思主义,没故意义,列国用什么方法到达目标,该当由各个国度的工人阶层本人选择决议。马克思已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需攫取政权,以便树立一个新的休息构造;……但是,我们历来没有断言,为了到达这一目标,四处都应该接纳异样的手腕。我们晓得,必需思索到列国的制度、习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定,有些国度,像美国、英国,……工人能够用战争手腕到达本人的目标[6]。”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准绳与中国的详细实践相联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眼前的一项艰难而紧急的义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地承受了这一应战,而且作出了准确的判别。 3.乡村解围都会反动路途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广泛原理与中国反动详细实践相联合的光芒模范,是毛泽东头脑构成的紧张标记。毛泽东说:“不研讨中国的特点,而去搬本国的工具,就不克不及处理中国的成绩。”“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办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发明出一些新的工具。只要普通的实际,不必于中国的实践,打不得朋友。但假如把实际用到实践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办法来处理中国成绩,发明些新的工具,如许就用得了[3]。”毛泽东头脑的构成和开展进程,便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联合的进程,便是中国反动不时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进程。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的开拓,完成了中国反动由都会向墟落的汗青性变化,保管和开展了反动力气。 4.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对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实际起到了启示作用。毛泽东指出:“任何本国的经历,只能作参考,不克不及看成教条。肯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真理和本国的详细状况这两个方面联合起来[7]。”1982年9月邓小平说:“我们的古代化建立,必需从中国的实践动身。无论反动照旧建立,都要留意学习和自创本国经历。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历、别国形式,历来不克不及失掉乐成。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真理同我国的详细实践联合起来,走本人的路,建立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这便是我们总结临时汗青经历得出的根本结论[8]。”1984年10月,邓小平又一次夸大指出:“中国反动的乐成,是毛泽东同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联合,走本人的路。六年来,中国乡村便是依据如许的准绳,获得乐成的。近来经过的以都会为重点的变革的决议,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联合,走本人的路。这是我们吃了甜头总结出来的经历[8]。” 巨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层反动家、战略家和实际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束缚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次要创造者和向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夫家庭。辛亥反动迸发后在叛逆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修业。结业前夜和蔡和森等构造反动集团新民学会。五四活动前后打仗和承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立共产主义构造。 1921年7月,列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天下代表大会,前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布告,向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发展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摘要: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持续三年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国民党通过“宁汉合流”以及张学良“东北易帜”等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革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也为打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探索;内容;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个时期内党的共同认识。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毛泽东作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集中全党的智慧,及时总结了大革命成败的经验教训,果断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一、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性 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以及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精神,科学论证了当时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农村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党从生死存亡的危机里解救出来,并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伟大胜利。 第一,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历史决定的。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由若干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内外各种力量的刺激下,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经济结构开始破坏,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得以生长。这时的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依然可以不依赖于城市而独立存在。同时,幅员辽阔的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已经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的边缘地带生存下来。 第二,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革命阶级的力量对比决定的。封建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又对民族资本实行限制政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极其弱小,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也不强大,而农民却占到全国人口的80%。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但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却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必须先占农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判断和领导决定的。中国的早期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目标,一方面是受西方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革命的传统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完整版)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就解决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要把工农武装割据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二是一小块或几小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夺取全国胜利的关系。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中国革命应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下决心经营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作为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毛泽东关于以农村革命为中心的思想,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的。 并且,国民党的主要武装力量在城市,要革命只能争取农村的力量,但并不是放弃城市的力量,因为最终目的还是夺取敌人的重要城市! 总结以上,可以知道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根本原因有三个:1、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农民占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2、国民党在城市统治力量强大,农村薄弱,且当时共产党力量较弱,不宜直接夺取城市。3、国民党是资产阶级党派,却没有议会等机关,不能民主,只能枪杆子中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高频考点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高频考点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在这无比艰难的情况下,怎样坚持革命,中国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一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二是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三是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第一,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反动统治的重要基础,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会议提出,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三,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战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总之,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专题理论线索 本章主要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掌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章,学生应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熟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本专题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找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决的斗争。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到底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提供给我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三大起义也都以攻取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在会攻长沙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曲折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曲折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国民党形成了对农民问题只有政策而无行动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国民党缺乏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的人才,使得下层民众运动方面工作就由中共党员承担。这样大革命时期党虽然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但是毛泽东、彭湃等人不畏艰险、深入乡村、开展农运,为日后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累了经验。 在合作破裂后,全国掀起了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在共产党员由六万锐减到一万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在大革命悲惨失败之后的关键时刻,党做出了正确抉择,结束了陈独秀右倾中央的工作,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讲了领导权,农民和军事的三大问题,提出了争取农民支持、独立领导革命的思想,而具体的途径则是把民众运动和军事运动结合起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即“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在此精神指导下,党先后组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在发起的起义的武装占领城市的探索中,各地起义夺取城市的目标几乎都没有实现。各地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攻打大城市的路走不通,一些起义部队开始转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始从攻打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转折。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退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毛泽东又经过一番实地调查,了解到井冈山地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落脚点。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慢慢做通了袁文才,王佐二人的工作,毛泽东才将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各地起义军撤到农村后,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在农村怎么生存,怎么发展。为争取农民的支持,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战胜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最初探索出了打土豪的简单办法来扫清革命障碍并鼓励农民起来革命。但土豪的存粮和资财也是有一个积累的周期,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而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就要用事实证明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毛泽东抓住了土地这个核心问题,开始组织领导起了边界各县轰轰烈烈的分田高潮。分地也是个很复杂的事,丈量土地、统计人口、协调分配,都需要有人牵头,都需要组织来领导,这样在广大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大要素,坚持三者的必要性则在于: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