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靠性工程基础》教学大纲.doc

《可靠性工程基础》教学大纲.doc

《可靠性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5080530

课程名称:可靠性工程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学分:1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授课对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它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设计测试技术与仪器开课时间:第八学期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刘品主编.《可靠性工程基础》修订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6月钟毓

宁等编.《机电产品可靠性应用》.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年5月一、课程

的教学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致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从与时间无关的性能参数发展到与时间有关的可靠性指标,即要求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具有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可靠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我国加入WT0以后,机电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推行可靠性技术迫在眉睫。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新知识的获取,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产品质量的全面认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可靠性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可靠性试验的类型、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可靠性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可靠性

工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一)本课程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可靠性概论(1学时)

可靠性基本概念,可靠性主要特征量及常用失效分布类型。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2学时)

可靠性框图的建立,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中取*表决系统,贮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一般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第三章可靠性预计和分配(2学时)

可靠性预计概述,元器件失效率预计和系统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可靠性分配。

第四章失效模式、后果与严重度分析(FMECA)(1学时)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失效严重度分析。

第五章故障树分析(FTA)(2学时)

建立故障树,故障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六章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2学时)

电子元件的选用与控制,电路与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第七章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2学时)

应力与强度的分布,安全系数与可靠性,可靠性设计计算,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第八章可靠性试验(1学时)

可靠性筛选和电子元器件老炼,环境适应和寿命试验等。

第九章单元产品的可靠性评估(1学时)

单元产品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概念,成败型单元产品可靠性评估,单

元产品性能可靠性评估,单元产品平均寿命评估。

第十章复杂产品(系统)的可靠性评估(1学时)

系统可靠性综合的金字塔模型,系统可靠性的经典精确置信限和经典近似置信限,系统可靠性评定的一般步骤。

第十一章维修性设计(0.5学时)

维修性基本概念,维修性设计及维修策略。

第十二章可靠性管理(0.5学时)

(二)考试权重

平时成绩(听课)10%,作业20%,考试成绩70%o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ourse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总学时数:1周学分数:1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本科)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地基与基础》课程学习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本次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设计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并具有独立分析及解决一般基础设计问题的能力,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联系工程实际。其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按时完成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工作量。 (2)学生应完成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图件,其中施工图应布图合理、尺寸齐全、注文工整和线条清晰,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要求,并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3)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般不应少于1万字,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4)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工程设计、工程制图的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要求使学生对基础工程的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熟悉有关基础工程方面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6)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和创新的学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课程设计各教学环节要求 (1)选题应符合《地基与基础》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同时也要面向经济建设,结合实际科研任务。 (2)课程任务书应包括设计题目、工程地点和规模、设计内容和要求以及工程技术条件等。 (3)课程指导书应包括拟定工程的方案、选型、布置、计算原则、绘图方法、进度安排及参考文献。 (4)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制。 四、课程设计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制图 五、教学参考书 1.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成华主编.基础工程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一般设计原则,掌握常用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对相应施工方法有所了解。掌握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的设计原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了解特殊土地基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相应地基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根据地层条件,能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并进行设计;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浅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 2.课程难点: 地基承载力确定和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3.能力培养要求: 掌握地基基础设计中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遵循规范进行初步设计。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32学时) 1.浅基础设计(14学时) 教学内容: 地基破坏模式,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基础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原则,常用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地基破坏模式; ●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及基础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原则; ●掌握常用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重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基础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原则,常用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难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础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原则。 2.桩基础计算与分析(6学时) 教学内容: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桩基础设计与计算,桩基础施工。教学要求: ●掌握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掌握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掌握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了解桩基础施工。 重点: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难点:,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3.基坑工程(6学时) 教学内容: 基坑工程的特点;支护结构的类型和适用条件;支护结构上的荷载计算;支护结构设计; 1

质量与可靠性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141010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LIABILITY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学分:30/1.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专业:工业工程 选用教材: 《质量管理》韩之俊许前编著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质量管理学》伍爱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质量工程师手册》张公绪孙静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 《朱兰质量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执笔人:郑玉彬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稳健设计(田口方法)、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工程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该课程内容是工业工程领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下列能力: 1.了解、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 2.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3.了解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大纲仅列出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内容,不限制讲述的体系、方式和方法,列 出的内容并非要求都讲,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2.CAI软件辅助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量,建议广泛使用,并不断 总结经验,完善CAI课件。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培 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布置习题作业2-3次,并建议安排学生撰写 有关本课程内容的论文1-2篇。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 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4学时) 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

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042105 课程英文名称:Reliability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其他武器类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可靠性工程是火工、烟火品、弹药设计、应用及生产等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培训学生对火工品可靠性的统计技能,使学生掌握抽样检测方法和可靠性管理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火工品等的可靠性评定、可靠储存寿命的评定及可靠性管理等相关技能。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习,共32学时。使学生熟悉火工品可靠性统计的手段及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在学习课程之前要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本课程不安排习题课,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在每次作业后,及时分散在课中解决。且无实践环节要求。 (六)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各部分的比例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期末成绩以平时随堂测试、可靠性案例分析答辩或小测试等形式综合给分。 (七)参考书目 《火工品可靠性技术》,徐振相、秦士嘉编,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弹药可靠性技术》,焦志刚、岳明凯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 二、中文摘要 可靠性工程在航空航天、电子、化工、机电工业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弹药和火工品的发展正朝着高精度、远射程、大威力、多功能和智能化、微型火工品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型弹药产品和火工品产品,而且由于现代战场的需要,对这些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的基本知识、数学基础、可靠性概念及特征量、相关内容、故障模式和故障分析方法、影响和危害度分析方法等。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25 可靠性试题(1)

《可靠性工程基础》——试题1 一、是非判断题(是画∨,非画×) ⒈并联系统是冗余系统的一种。() ⒉串联系统的可靠性一定小于其中任意一个组成单元的可靠性。 () ⒊可靠性分配应该在可靠性预计的基础上进行。() ⒋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称为故障。() 5. FMECA一般是一种对产品失效进行定性分析的手段。() ⒍若某一产品的失效事件为M,M由两单元的失效事件C和D组成,则其产品的失效概率P(M)=P(C)+P(D)。() ⒎电子元器件在任何情况下原则上都不允许超额使用。() ⒏我们称MTBF为产品的平均寿命。() ⒐可靠性老炼和筛选试验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⒑产品可靠性规定的时间只能用小时计算。() 二、选择题 ⒈某产品的可靠度为R(t ),当t 1小于t 2时,可靠度R(t 1)与R(t 2) 的关系为。 ①R(t1)一定大于或等于R(t2); ②R(t1)一定小于或等于R(t2); ③R(t1)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R(t2)。 ⒉寿命为指数分布的2个单元组成一个并联系统,若两单元的失效率分别为λ1和λ2,则该系统的MTBF为。 ① 1/(λ1 +λ2);② 1/λ1 + 1/λ2 + 1/(λ1 +λ2); ③ 1/λ1 + 1/λ2;④ 1/λ1 + 1/λ2 - 1/(λ1 +λ2)。 3. 电子元器件老炼的目的是。 ①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②剔除产品的早期失效; ③消除产品参数的漂移。

精选文档 ⒋产品可靠性筛选试验的目的是。 ①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②消除产品参数的漂移; ③剔除产品的早期失效。 ⒌对单元产品的可靠性评估一般采用_______。 ①点估计法;②区间估计法; ③ CMSR法;④ MML法。 ⒍产品失效分布函数的代号是。 ① f(t);② R(t);③ λ(t);④ F(t)。 ⒎对单元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应根据。 ①一批产品的使用试验结果; ②一批产品的随机抽样寿命试验结果; ③该产品的可靠性分配结果。 ⒏在事先没有规定产品可靠性指标的情况下,用来测定产品可靠性特征量的试验称做。 ①可靠性验证试验;②可靠性验收试验; ③可靠性测定试验。 ⒐故障树分析的代号是。 ① ETA;② FMEA;③ FT;④ FTA 。 三、填空题 ⒈若产品的性能指标X~N(μ,σ)=(10,1),则其概率密度函数f(x) = 。 ⒉若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则其 R(t) = ;F(t) = ;f (t) = ;λ(t) = ;MTBF= 。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 一、课程介绍: 《工程材料》是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授课对象为机械、汽车、交通、生物资源等专业的大二本科生。该课程是从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材料学的基本理论,用以正确理解常用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具有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及制定零件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有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二元合金及其相图、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共九章,教学部分共包括理论28学时,实验6学时,以期末考试形式结课。 Introduction “Engineering Materials” is the fundamental course for sophomore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and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he general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composi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rom the practical viewpoint of .application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After studying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of choosing materials reasonably and designing process route of processing routes preliminarily according to service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machine parts. The content of this book includ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fundamentals of crystal structure and 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 binary alloys and their phase diagrams、iron-carbon alloy、heat treatments of steels, alloy steels、cast iron、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保证,以及如何通过可靠性分析和管理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培养学生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教学大纲应该 全面而系统地覆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首先,教学大纲应该明确介绍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需要 了解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如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他们还应该了 解可靠性的定义和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可靠性工程技术来提高产品和系统 的可靠性。 其次,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学生需要学习如何 应用统计过程控制、六西格玛等工具来监控和改进产品和过程的质量。他们还 应该学习如何使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可靠性预测和可靠性测试等技术来评 估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学 生需要了解不同行业对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 的质量和可靠性管理策略。例如,在制造业中,质量管理可能涉及到零缺陷生 产和精益生产等概念;在医疗行业中,质量管理可能涉及到医疗安全和风险管 理等内容。 除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大纲还应该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应 该具备分析和解决质量与可靠性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 决实际工程问题。他们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专

业的人合作,共同解决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方面的挑战。 最后,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实际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项目,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可以通过实习、项目实践或者案例分析等方式实现。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实际应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教学大纲应该全面而系统地覆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它应该包括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工具和技术、应用领域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大纲,学生可以全面掌握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56 学分:3.5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中有关力学方面设计计算能力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的受力分析、承载能力问题。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和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 2.全面系统地了解构件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规律; 3.掌握有关构件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能将一般构件抽象成力学简图,进行外力分析、内力分析、应力分析、应变分析; 5.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6.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合适的形状,设计; 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7.了解工程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教学要求 1.对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2.能对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反力。 3.能熟练地做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计算。 4.掌握应力状态理论,掌握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5.了解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概念,会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 7.了解低碳钢和灰口铁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础工程 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 在现代社会中,基础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建筑物、道路、桥梁还是水利工程,都离不开基础工程的支撑。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基础工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基础工程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引言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首先强调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并说明本教学大纲的编制目的和意义。同时,还可以简要介绍基础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便学生对于基础工程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在这个部分,应该明确基础工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工程思维,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基础工程领域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在这个部分,应该详细列举基础工程教学的具体内容。首先,应该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如土力学、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等。其次,应该包括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践,如基础工程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等。最后,应该包括基础工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如基础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基础工程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等。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

在这个部分,应该明确基础工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首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实验、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要鼓励学 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 在这个部分,应该明确基础工程教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首先,要采用多种评 估方法,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要 明确评估的标准和要求,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达到标准。 最后,要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部分:教学资源 在这个部分,应该明确基础工程教学所需的资源和设备。首先,要明确教学所 需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以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其次,要明确实验 室和设备的要求,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实践。最后,要明确教师和学生 的角色和责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结语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基础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同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和设备,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基础工程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教学大纲 一、引言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涵盖了土力学、岩土工程、地基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为了确保学生在基础工程领域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 1. 熟悉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土力学、岩土工程和地基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4. 具备实际工程应用的能力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 1. 土力学基础 1.1 概述土力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 1.2 深入理解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参数 1.3 学习土体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1.4 掌握土的应力分析与变形计算方法

2. 岩土工程基础 2.1 简要介绍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应用领域 2.2 了解不同岩土材料的特性和分类 2.3 学习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4 掌握土壤和岩石的勘察与测试方法 3. 地基工程原理与实践 3.1 熟悉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3.2 学习地基处理方法和技术 3.3 探究地基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 3.4 分析和解决地基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验演示:进行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实验,并解读实验结果; 3. 示范案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地基工程实践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表现:考勤、课堂参与度等; 2. 作业与实验报告:完成理论作业和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理论学 习和实践能力; 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基础工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1. 主教材: - 《基础工程导论》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 《岩土力学导论》 2. 参考书目: - 《土力学原理与基础》 - 《现代基础工程学》 - 《地基基础工程》 七、教学进度安排 本课程为学期制课程,预计分为以下几个学习模块:

结构可靠性教学大纲

结构可靠性教学大纲 结构可靠性教学大纲 引言: 结构可靠性是工程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设计和分析各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结构可靠性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 讨结构可靠性教学的大纲,包括内容、方法和实践。 一、基础知识 1. 结构力学基础:学生需要掌握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结构受力分 析和变形计算的方法。 2. 材料力学:学生需要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刚度和韧性等,以及 材料的破坏机制和失效模式。 3. 结构分析方法:学生需要学习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弹性 理论和塑性分析等。 二、可靠性理论 1. 可靠性基本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包括可靠度、失效概率 和失效率等。 2. 可靠性分析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可靠性指标的 计算和可靠性设计的原则。 3. 可靠性模型: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可靠性模型,包括可靠性块图、故障树和 事件树等。 三、结构可靠性设计 1. 可靠性设计原则:学生需要了解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系数

的确定、可靠性目标的设定和优化设计的方法。 2. 结构可靠性评估:学生需要学习结构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包括基于可靠性指 标的分析和基于可靠性模型的仿真。 3. 结构可靠性改进:学生需要了解结构可靠性改进的方法,包括材料和构造的 优化、缺陷和损伤的修复等。 四、实践案例 1. 工程实例: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实际工程案例,了解结构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 的应用和挑战。 2. 实验教学:学生需要进行一些结构可靠性相关的实验,包括材料强度测试、 结构荷载试验和失效分析等。 3. 项目设计:学生需要参与一些项目设计,通过实践提高结构可靠性设计的能 力和经验。 结论: 结构可靠性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础知识、可靠性理论、结构可靠性设计和实践 案例等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结构可靠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为实际工程提供更安全可靠的设计和分析。结构可靠 性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本文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doc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41030 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liability 课程总学时:32讲课:30实验:2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掌握质量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从而在处理企业的质量管理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通过介绍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以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生产制造过程为中心,详细论述质量控制图,抽样检验方法,系统可靠性的计算及最优控制,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处理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相关工具、质量检验、质量 成本管理、可靠性管理等;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认证及质量功能展开等。 2.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中; 3.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强其作为工业工程师的 基本工作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实例教学,以例服人,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标。 2.因学时所限,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且突出重点,精讲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理论和实 践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问题。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高等数学、概率论、应用统计学、机械制造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参考教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或案例选取有针对性的作为课上练习或课后作业,对于习题教师可以给 予一定的提示和讲解,对于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习题或案例中的重点作为课后作业由课上教师提示,课后学生自行完成; 2.从相关参考书中选取典型的习题或案例作为课上练习或课后作业,目的是通过多做题、多思考来帮助 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提髙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实践环节方面主要是通过设计性实验(工序质量控制)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应用基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总成绩为百分制。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 (其中1()%为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为作业完成情况,10%为实验成绩)。 (七)参考书目 《质量管理学》,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科学出版社,2003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梁乃刚,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24460041 学分:1 周数:1周(其中:讲课0学时;设计15学时;上机0学时;答辩0 学时) 先修课程:工程地质、土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基础工程》,周景星、李广信、张建红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版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础工程课程学习后所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继课堂教学之后的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学阶段。通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基础结构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的训练。能用文字、图纸系统地、正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和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并初步具有独立分析及解决一般基础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进一步熟悉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 课程目标2: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用基础工程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法和能力,熟悉基础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大、中型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能力;具有查阅标准、规范等技术资料的能力,并能够运用这些资料解决实际具体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绘制基础工程相关设计图纸的能力;通过计算书的撰写,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交流课程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将基础工程基本理论与实际地基基础设计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3: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3、4、6、7、8、9、11和12。

可靠性工程基础及应用教学大纲(新).doc

可靠性工程基础及应用教学大纲 第一章:可靠性概论(3h ) 一、可靠性简史 1.1可靠性概念的提出 1.2可靠性理论奠基文件 1.3可靠性理论的发展 1.4可靠性理论在中国 二、概念与术语 2.1可靠性与可靠度 2.2失效与故障 2.3维修性 2.4保障性、可信性、可用性 2.5可靠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三、可靠性常用特征参数 3.1可靠度及可靠度函数 3.2累积故障概率 3. 3故障密度函数 3.4故障率函数 3. 5寿命特征参数 3.6浴盆曲线

四、可靠性理论方法简介 4.1可靠性理论框架

4.2可靠性工程内容 4. 3可靠性设计 4.4可靠性分析 4. 5可靠性试验 4. 6可靠性生产制造 4. 7可靠性保障维护 4. 8可靠性管理 第二章:可靠性系统与可靠性模型(lh ) 一、系统与产品 1. 1产品系统 1. 2系统功能结构 1. 3 一般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二、系统可靠性模型 2.1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2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 3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4实例 三、系统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3.1系统可靠性分配概念 3.2常用分配方法

3.3系统可靠性预计概念

第三章:可靠性设计(lh ) 一、可靠性设计基本程序 二、可靠性设计准则 三、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 3.1元器件选用与控制 3.2电路与系统可靠性设计 四、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 4.1机械结构的一般特性 4. 2应力与强度分布 4.3安全系数与可靠性 5.维修性设计 第四章:失效模式、后果及危害分析(lh) 一、概述 1. 1FMECA包含两部分 1. 2发展过程 1.3现状 二、系统/产品失效模式 2.1失效模式 2. 2典型的失效机理 2.3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

《可靠性与维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可靠性与维修管理 Rel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课程代码:08410209 学分:2 学时: 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 0 课程实践学时: 0 )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企业管理学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企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教材:可靠性工程师手册,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可靠性与维修管理》是高等学校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产品系统以及产品系统的生产制造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能化,复杂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管理也就变得愈加重要。本课程主要介绍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实验以及维修性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一门培养现代生产/服务系统综合管理人才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员正确掌握可靠性与维修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系统设计、分析、试验并提出改善方案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现代生产系统中可靠性和维修性管理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2:理解可靠性和维修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程目标3:掌握可靠性和维修性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应用; 课程目标4:能够进行简单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分析、试验以及维修性管理方案的规划设计。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m-n 1.毕业要求1-1: 2.毕业要求……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不论是民用设备还是军用装备,质量与可靠性都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安全的基本保障。不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不可能是高质量的产品。任何工程型号的产品都需要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理论与技术是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不可缺少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可靠性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工程技术实践中去。本课程重点介绍可靠性系统模型、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失效分析与故障树、可靠性设计,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可靠性试验的类型、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专业教育目标 1.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三大指标;掌握可靠性工程的五个特征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可靠性工程和安全科学的关系,可靠性工程在整个安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帮助学生掌握可靠性建模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可靠性预计和分配的概念,掌握可靠性预计和分配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方法,掌握可靠性管理的方法、内容与步骤。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可靠性试验的意义与分类,掌握可靠性筛选试验、可靠性环境试验和可靠性寿命试验的方法。 (三)思政教育目标 1.可靠性是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本课程教学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可靠性意识和本质安全意识,树立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核心价值观。 2.通过事故案例讨论,以血的教训警醒学生树立“任何发展不能逾越生命安全的红线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3.可靠性的分析、测试与提升优化,需要认真的建模计算、设计方案和评估规划,引导学生树立严谨负责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 4.通过我国可靠性发展历史和优秀可靠性工程案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神舟飞船等,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技术自信。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1.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介绍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三大指标,使学生掌握可靠性特征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可靠性工程和安全科学的关系,可靠性工程在整个安全学科

《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教案

教师教案(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010级 任课教师:朱顺鹏 教师职称:讲师 教师所在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第一章可靠性设计概论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4学时 可靠性基本概念2学时 (1)可靠性的内涵 (2)可靠性工程发展现状 (3)可靠性特征量 可靠性数学基础2学时 (1)数理统计基本概念 (2)可靠性常用概率分布 (3)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近似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可靠性学科发展历程 (2)掌握可靠性学科研究的内容 (3)了解我国可靠性研究的发展现状 (4)了解可靠性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5)掌握可靠性的定义 (6)掌握可靠度、不可靠度、失效率的定义 (7)掌握常用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在可靠 性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8)掌握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近似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可靠性的定义 可靠性特征量定义及相互关系 常用概率分布的统计特征量 教学难点 失效率的定义 威布尔分布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设计 列举航空航天产品(如卫星天线、卫星指向机构、太阳翼展开机构)、民用产品(如汽车)、制造装备(如数控机床)的实例,突出开展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机变量及数理统计的知识系学生在先修课程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可以简要介绍,并要求学生查阅以前的书籍。 正态分布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其实际应用;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是学生先修课程中没有学习过的,应详细讲解。威布尔分布是难点内容,应重点介绍其发展历史,统计特征,以及威布尔分布在机械可靠性中的特殊作用,列举工程实例。 随机变量函数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是后续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需要用到的基本方法,讲解三种常用的方法原理即可,公式可以查表。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1. 盛骤, 谢式千, 潘承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刘惟信. 机械可靠性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六、教学后记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设计8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8学时 系统可靠性框图2学时 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表决系统;旁联系统 可靠性分配2学时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原则 可靠性分配方法(等分配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AGREE法) 可靠性预计1学时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 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应力分析法、元器件计数法、相似产品法、上下限法)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1学时 FMECA的定义及分类 FMECA的一般过程 风险优先数和危害性矩阵 故障树分析FTA 2学时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09年9月

目录 课程目录 (1) 研究生课程汇总表 (1) 课程大纲 (11) 土木工程专题讲座 (11) 现代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12) 结构可靠度理论 (13) 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14) 高等地震工程 (15)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16) 钢筋混凝土力学 (17)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理论与方法 (18) 现代钢结构理论与应用 (19) 钢结构疲劳与断裂理论 (20) 灾害学 (21) 决策理论与风险分析 (22) 细观力学 (23) 计算结构动力学 (24) 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 (26)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8) 非连续介质的数值方法 (30) 结构随机振动 (31) 高等结构风工程 (32) 非饱和土力学 (33) 高等岩石力学 (34) 土动力学 (35) 岩土工程中的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36) 桥梁结构空间计算理论 (37)

桥梁结构非线性计算理论与仿真分析 (38) 隧道结构可靠度 (39) 钢桥 (40) 隧道力学 (41) 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技术 (42) 水处理高级教程 (43)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理论 (44) 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动力学 (45) 连续介质力学 (46) 有限单元法 (47) 弹塑性力学 (48) 专业外语(英语) (50) 结构动力学 (51) 断裂与损伤力学 (52) 结构分析程序设计 (53) 大型有限元软件及应用 (54) 复合材料力学 (55) 板壳理论 (56) 结构优化设计 (57) 结构动力试验与检测 (58) 非线性有限元法 (59) 摩擦磨损原理 (60) 结构抗风理论与实验 (61) 材料强度特性参数的现代试验方法 (62) 路基路面设计理论 (63) 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数值方法 (64) 沥青路面抗裂设计理论与方法 (65)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66)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67) 隧道结构计算与分析 (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