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做好我区“三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把握稳中求进工作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深化农业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主要目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0万公斤,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素质程度进步一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落实富民战略

3.扎实推进致富增收。依托致富车间,加快推进农民群体就业创业;加大项目支持,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特色、效益好、能致富的产业。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体发展特色种养、流通服务、劳务经济等,拓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致富。把劳务务工就业作为增收主渠道,围绕市场需求,定向培训、定点就业,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加快推进移民群体就近就业,支持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

三、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4.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启动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开展

“三清一改”行动,消除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拆除废旧窝棚,推进人畜分离。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实施村庄增绿工程,实施巷道植绿、道路护绿、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色景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努力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

5.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完善垃圾处理场、中转站、收集点等设施,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运用市场化服务手段,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将城镇近郊村庄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范围,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村庄达到65%。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城镇近郊村庄生活污水,逐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

6.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科学编制改厕方案,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逐步推进水冲式厕所改造,实行整村推进农村改厕行动。加快在集镇、村部、市场、景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建设一批公共卫生厕所,加强对农户弃用的卫生厕所进行改造再利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

7.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培肥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综合利用技术,探索秸秆收、储、运、用新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建立农膜、滴管带和其他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

8.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和保护。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和保护区清理行动,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精准造林和村庄增绿工程,绿化美化村庄道路、巷道。整治农村环境,解决群众关心生态环境问题。

四、加快推进镇村建设

9.科学制定镇村规划。在遵循乡村传统机理和格局的前提下,准确划定村组、中心村和建制镇空间管控边界,以村庄为单位,编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划分村庄类型,合理确定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布局、规模和建设标准,维持村庄风貌,保留乡村特色,保护自然人文环境。提升中心村集聚效应,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商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中。

10.推进特色村镇建设。以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产旅融合,加大建设特色村镇力度,在原有规模基础上面改造提升,保护保留乡村原貌,发展特色产业、休闲服务等特色村镇,全力打造特色小镇和美丽家园试点村。

11.强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加快推进村村通道路和村庄巷道硬化,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供排水、电力、燃气、网络电视等公共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间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差距,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推进农村能源,实施散煤替代和煤改电工程。健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管护责任。

12.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统

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对口机制,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带动农村学校常态化,提高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提升。加强农村儿童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幸福大院、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推进农村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13.健全基层服务体系。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流程,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区域通办。强化农经管理、技术推广等职能,构建乡村便民服务网。

五、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14.稳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3.68万亩以上。探索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推进引扬黄灌区土地整治、种地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采取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机深松和保护性耕作方式培肥地力。

15.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加快田间节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改造辖区盐碱地2000亩,完成节水改造田地6300亩。

16.加快农业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行动,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涉农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开展特色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深化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行动,落实科技特派员包村入户向农户全面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大力应用和推广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实施良种工程,提升良种化、标准化水平。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17.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一特三高”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瓜菜、生态水产、休闲农业三大板块,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进一步打造永久性蔬菜基地,休闲农业产业带,优先发展设施农业。稳定优质粮食产业,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优化粮食品种,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推进瓜菜产业优化升级,依托蔬菜龙头企业,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确保瓜菜产业面积稳定在8000亩以上。打造适水产业,坚持科技型水产养殖发展方向,实施名特优新养殖项目,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发展设施渔业,打造生态绿色渔业品牌。推进城郊性休闲观光农业,结合全域旅游,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带;推进生态休闲园建设,实行休闲农业联合体发展。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加强新品种引进、扩大饲草种植面积,促进养殖业生态化、绿色化。

18.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

动,大力发展特色加工业。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合适农产品初加工,实施龙头企业带动行动,加强“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合发展。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和产地检测,推广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销售市场质量标准对接,开展标准化生产。

19.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新机制,全面开展技术、保险等服务。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组织适度集中、规模经营。推进建设一批农业特色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支持农业公司、社会化服务站、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机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通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20.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持续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各产业融通发展。依托城郊优势,做精做美田园生态农业,逐步打造美丽农业、放心农业、欢乐农业,重点培育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将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鼓励企业以订单合同、保底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同体,构建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机制,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七、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21.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重点加大农村现有青壮年劳动力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支撑农业现代化农民队伍。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分门别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所有劳动者创业就业培训实现全覆盖,参训人员每人至少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术技能。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依托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岗位式、定向式培训。

22.大力培育乡村人才。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计划,将“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农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纳入人才工作管理服务范围。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政策,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之间人才培养交流机制。

23.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摸清长期外出务工、创业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情况,对有一技之长、一定基础的人员,鼓励回乡创业就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家、技能人才等,通过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专业服务等参与乡村振兴。

八、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26.加强农发展优秀乡村文化。实施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保护性开发传统村落、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开发传统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传统文化浸润工程,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传

统乡土文化,鼓励传承推广民间艺术等项目。推进农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建设,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大院、农民体育、广场演出等活动发展;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文艺名家走基层”巡演展演活动。

27.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文明村达到90%,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比例达到15%。开展“人文城乡、美好生活”主题年活动。继续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用科学道理引导农民。

九、深化农村改革

28.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衔接好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解决在土地承包确权颁证工作中遗留问题。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地的经营权担保。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9.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核资,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合作制改革,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0.深入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创新支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农村小额信贷覆盖面,切实解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继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广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渔业、设施农业、农机等使用保险等,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做好我区“三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把握稳中求进工作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深化农业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主要目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0万公斤,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素质程度进步一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落实富民战略 3.扎实推进致富增收。依托致富车间,加快推进农民群体就业创业;加大项目支持,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特色、效益好、能致富的产业。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体发展特色种养、流通服务、劳务经济等,拓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致富。把劳务务工就业作为增收主渠道,围绕市场需求,定向培训、定点就业,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加快推进移民群体就近就业,支持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 三、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4.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启动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开展

“三清一改”行动,消除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拆除废旧窝棚,推进人畜分离。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实施村庄增绿工程,实施巷道植绿、道路护绿、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色景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努力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 5.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完善垃圾处理场、中转站、收集点等设施,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运用市场化服务手段,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将城镇近郊村庄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范围,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村庄达到65%。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城镇近郊村庄生活污水,逐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 6.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科学编制改厕方案,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逐步推进水冲式厕所改造,实行整村推进农村改厕行动。加快在集镇、村部、市场、景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建设一批公共卫生厕所,加强对农户弃用的卫生厕所进行改造再利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 7.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培肥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综合利用技术,探索秸秆收、储、运、用新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建立农膜、滴管带和其他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 “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9.01.03 •【文号】 •【施行日期】2019.01.03 •【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 见 (2019年1月3日)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一、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强脱贫监测。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精准问责问效。继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随时约谈。用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二)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各级财政优先加大“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对“三区三州”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也要统筹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 (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着力解决重搬迁、轻后续帮扶问题,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避免因贫失学辍学。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农业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基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 1. 符合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要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符合新时代国家治理 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是制 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而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突破这些制约,通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好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不仅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条件。 2.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措施。在国家层面推行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发挥农业农村的助推作用,这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贯彻的 重要方针。实现农村经济的高效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必须恢复农业优势、补齐农村短板、夯实农民基础,这就要求在农村进行全方位振兴。 3. 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新时代,要以农业农村优先 发展为导向,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革新农村生产关系,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和谐关系。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增强农村发展动力,营造 农民的稳定收入和良好生活环境,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1. 推动新型农业发展 新型农业是支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型农业包括现代化的种植、养殖业、高效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以及新型农产品的加工制造等方面。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展新 型农业是关键。需要注重拓展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农业科技示 范园区的建设,推动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2. 保障农民收入水平 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建立健全乡村配套政策机制,加强 农业搭乘现代化全球经贸新格局,优化供应链方案,提高产业附加值,不断创新销售渠道,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项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项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要加强市场监管,打破行政限制,推动农村要素自由流动和农产品市场畅通,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

村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坚持城乡统筹原则 城乡统筹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必须加强城乡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六、坚持政府引导原则 政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者,必须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商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乡村领域,促进乡村资源的多元化配置。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在以上七项基本原则的指引下,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乡村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为了实 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得到坚持和深化。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意义在于,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让农业得到优先发展,不仅有 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这个地区的工作机会,提升地方的整体经济水平。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差 距变得更小,让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 等公共服务。 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农业方面,必须推进现代农 业发展,加强种植、养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其次,在农 村方面,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基础教育、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方面,提高农村居 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此外,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而言,应该落实乡村 振兴战略,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建立市场导向的农产品产销平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 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为农村居民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打下坚 实的基础。 同时,要在文化交流、旅游业、乡村教育等方面促进城乡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 出一批有特色、有品质的乡村旅游、文化体验项目,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需要 得到重视。必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有效监管,使乡村发展成为良性 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总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 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始终坚持“农村振 兴战略”,加强农业农村领域的工作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社会服务,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和幸福感,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进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方针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包括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 2、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自治、法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3、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重点健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乡村振兴三个方针的具体内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多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5、发展森林经济,要依托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发展山水观光、森林康养、乡村民宿、水果采摘等,增强人们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享受和体验感,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精品森林村庄。 6、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

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7、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8、加快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9、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0、推进四化融合发展,四化包括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业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首先,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振兴需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次,要发展乡村旅游业,挖掘乡村文化和风土人情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同时,还要发展乡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制度。首先,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村民自治,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要加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四、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 乡村振兴需要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其次,要加强农村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创业。同时,还要加强农村人才评价机制,激励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首先,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其次,要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礼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活动组织,举办各种文化节庆和演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加强乡村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七、加强乡村社会保障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首先,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其次,要加强农村低保和优抚救助工作,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草原休养生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支持牧区发展和牧民增收,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构建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二、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 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 贷担保作用。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 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目标的关键举措。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农业,优先发展农村,优先改善农民生活,优先保障农民权益。这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重要 思维导向和工作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农业农村问题的关键举措。下面就浅谈推进农业农村 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 首先是优先发展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的支柱产业。要实现农业的 优先发展,就必须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把农业农村问题摆在国家发展全局 的战略地位上,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 和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是优先发展农村。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生产力和资源宝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 键环节。要实现农村的优先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再次是优先改善农民生活。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和基本群体,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和力量。要实现农民生活的优先改善,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和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收 入水平,解决农民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问题,保障农民的权益和利益,营造安 居乐业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全面小康。 最后是优先保障农民权益。农民权益是国家的重要法律权利和社会责任,也是农业农 村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农民权益的优先保障,就必须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收益分配权,加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解决农村集体土 地确权登记和流转经营问题,推动实现农民土地的流转经营和效益增值,努力实现农民合 法权益的最大化和全面保障。 要坚持“四个优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只有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为重点,以农 民为主体,以农民权益为保障,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希望全 社会都能认识到农业农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坚实支撑,只有让农业越来越富裕,让农民越来越幸福,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作者:张红宇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6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完成好“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于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基础性作用。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丰富内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应深刻理解把握这一总方针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更新发展理念。深入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准确理解“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改变对“三农”问题的传统认知,深化对农业多重功能、农民多重属性、农村多重价值的认知。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时,不仅要重视工业、城市、城市居民、经济总量,而且要更加重视“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推进制度创新。坚决打破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同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项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突出政策导向。着眼于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调整政策思路和政府行为,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项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以及重要任务落到实处。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制定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的实施细则,选优配强“三农”干部队伍。出台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意见,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合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三农”工作法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处理好一些重要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努力把XX镇XX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新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75户22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22.01.21 •【字号】武农〔2022〕2号 •【施行日期】2022.01.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 意见的通知 武农〔2022〕2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政策引导作用,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按照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经报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财政局 2022年1月21日 关于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政策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按照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2022-2025年期间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策引导,集中财力,聚焦重点,完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政策体系,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综合实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以规划引导财政支农政策,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二)坚持突出重点。聚焦精致农业、粮食安全、乡村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等板块,集中力量打造亮点。 (三)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抓好“补链延链强链”工作,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有效供给。 (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和深化支农专项资金改革,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重点支持领域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方 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9.05.25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5.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总公司,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现将《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年5月25日

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 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确保顺利完成承诺的到2020年底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营造乡村新面貌 (一)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专项行动。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本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百村示范”,培育一批体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具有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发展建设路径和长效机制。滚动推进“千村整治”,按照“清脏、治乱、增绿、控污”要求,每年集中推进1000个左右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重点抓好通往2022年冬奥会场馆、2019年世园会园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要道路沿线和周边村庄以及通州区、延庆区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近中远相结合、可学可看的美丽乡村样板群。到2020年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创建100个左右示范引领村,高水平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保障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运转。 (二)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以“村村户户搞卫生,干干净净迎金秋”为主题,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村街巷道、田间地头、河塘沟渠的垃圾、柴草、杂物、畜禽粪污等,着力解决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具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写乱贴、畜禽乱撒乱跑等环境“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行为,确保全市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三)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旅游景区厕所升级改造力度,逐步消灭旱厕和非卫生公厕。合理选择改造模式,加快推进未改或未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 意见 (2019年1月3日)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

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一、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强脱贫监测。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精准问责问效。继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随时约谈。用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二)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各级财政优先加大“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对“三区三州”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也要统筹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确保到2021年顺利完成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突出精准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实现20__年减贫420__人以上,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45左右。对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化解返贫风险。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抓实脱贫攻坚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扎实组织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序退出。〔牵头单位:县扶贫办;参加单位:县纪委监委。实施主体: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二)健全完善扶贫保障机制。解决好贫困户就业、教育、医疗、危房改造等切身利益问题。对住房、饮水、健康、教育、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全面过筛,逐村逐户建立问题台账,确保不漏评、不错评、不错退。持续深化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全覆盖。完善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运行机制,确保贫困患者住院费报销补偿比例控制在90左右。深化安居扶贫,加强农村保障房后续管理。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推进实现扶贫对象与低保对象动态管理。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牵头单位:县扶贫办;参加单位:县教科体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残联〕 (三)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全面落实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推行“一领办三参与”模式,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1个特色扶贫产业基地,组建1个专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19.01.21 •【文号】中农发〔2019〕1号 •【施行日期】2019.01.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 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农发〔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农办、农业局,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部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现就扎实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8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农业再获丰收,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巩固发展农业

农村好形势,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全局抓重点,担当作为抓落实,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如期推进,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围绕全局抓大事要事,坚决完成关系全局的硬任务 1.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指导督促落实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牵头抓好产业扶贫,帮助做大做强长效扶贫产业。强化主体培育,引导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创新完善联贫带贫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服务,建立贫困县产业技术专家组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及早研究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有效措施和办法。扎实做好定点扶贫、环京津农业扶贫工作,统筹推进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扶贫和农业援疆、援藏。 2.坚持不懈稳定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生产者补贴,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加强灾情和病虫害监测预警,深入推进绿色优质高效行动,鼓励粮食规模化生产,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增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5.10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5.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 正文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云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按照中央部署,“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十四五”时期云南“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现

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达到6251.1万亩、1905万吨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持之以恒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重点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编制实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规划。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全省统一的

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市“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市“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金昌市委员会,金昌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9.06.26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6.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 正文 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市 “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全市“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调动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丽金昌奠定坚实基础。

一、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一)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紧盯剩余27户91人贫困人口和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进一步摸清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变化,细化实化各项政策举措,及时跟进完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精准对接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加大脱贫攻坚帮扶力度,抓好抓实政策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年内全部脱贫。实行“一户一策”推进落实台账管理,一项一项跟踪落实,实现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突出抓好富民产业培育。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完善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健全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坚持与农户意愿、“一户一策”、真种真养、见钱见物、奖勤罚懒“五个挂钩”的原则,加强到户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发挥应有效益。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学习推广“庄浪模式”“宕昌模式”,规范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带动能力上有突破性进展。积极推广扶贫车间、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等扶贫新业态,扶持“五小”产业(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发展,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三)聚力提升整体脱贫质量。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严把脱贫退出质量关,持续做实做细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应扶则扶、应退则退,切实做到“四不摘”,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开展脱贫措施补录工作,对2017年以前标注脱贫人口的脱贫措施进行采集和充实完善,做到为何致贫有原因、怎么脱贫有记录、是否返贫有跟踪。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建什么”的原则,统筹平衡资金使用投向,整合资源支持非贫困村发展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改造村民住房、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升整体脱贫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