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关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关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

意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必然应有的发展阶段。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产品低价值、农村人才流失等,因此,为了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推进。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同时,农村是城市的承前启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需要加强农村电网、道路、物流、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现代化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只有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培育“三新”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三、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产品市场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国内大量农产品一直处于低价值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除了在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之外,还需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推动与农业相关的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发展,让农产品走进城市和更多的消费者家中。

四、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加快培养复合型、适应新型农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留守儿童、贫困户和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优秀职业人才投身农业,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民自我意识薄弱,文化素质不高,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扩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在这方面,可加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扶持乡村文艺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六、弘扬农业文化底蕴

农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农耕文化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要进一步弘扬农业文化,挖掘和利用传统农业文化的积淀和特色,通过宣传推介和活动举办等

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农业文化的价值和贡献,推动中国农业文化的开展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未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全方位而深入的,需要综合施策,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和实践,切实推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朝着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方向迈进。

国土资发【2011】60号

国土资发【20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有关要求,切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 《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地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土地登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推进土地市场建设,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总体滞后,有的地区登记发证率还很低,已颁证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大部分只确权登记到行政村农民集体一级,没有确认到每一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这与中央的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明晰集体土地财产权,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十分紧迫繁重。 (一)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农民特别是全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有助于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观需要。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过程,是进一步查清宗地的权属、面积、用途、空间位置,建立土地登记簿的过程,也是摸清土地利用情况的过程,从而改变农村土地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夯实管理和改革的基础,确认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

关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关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 意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必然应有的发展阶段。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产品低价值、农村人才流失等,因此,为了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推进。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同时,农村是城市的承前启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需要加强农村电网、道路、物流、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现代化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只有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培育“三新”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三、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产品市场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国内大量农产品一直处于低价值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除了在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之外,还需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推动与农业相关的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发展,让农产品走进城市和更多的消费者家中。 四、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加快培养复合型、适应新型农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留守儿童、贫困户和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优秀职业人才投身农业,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民自我意识薄弱,文化素质不高,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扩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在这方面,可加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扶持乡村文艺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六、弘扬农业文化底蕴 农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农耕文化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要进一步弘扬农业文化,挖掘和利用传统农业文化的积淀和特色,通过宣传推介和活动举办等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做好我区“三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把握稳中求进工作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深化农业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主要目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0万公斤,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素质程度进步一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落实富民战略 3.扎实推进致富增收。依托致富车间,加快推进农民群体就业创业;加大项目支持,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特色、效益好、能致富的产业。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体发展特色种养、流通服务、劳务经济等,拓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致富。把劳务务工就业作为增收主渠道,围绕市场需求,定向培训、定点就业,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加快推进移民群体就近就业,支持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 三、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4.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启动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开展

“三清一改”行动,消除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拆除废旧窝棚,推进人畜分离。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实施村庄增绿工程,实施巷道植绿、道路护绿、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色景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努力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 5.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完善垃圾处理场、中转站、收集点等设施,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运用市场化服务手段,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将城镇近郊村庄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范围,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村庄达到65%。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城镇近郊村庄生活污水,逐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 6.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科学编制改厕方案,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逐步推进水冲式厕所改造,实行整村推进农村改厕行动。加快在集镇、村部、市场、景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建设一批公共卫生厕所,加强对农户弃用的卫生厕所进行改造再利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 7.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培肥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综合利用技术,探索秸秆收、储、运、用新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建立农膜、滴管带和其他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11〕178号)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各地应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技术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同时,要注意做好变更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夯实乡村全面振兴根基

夯实乡村全面振兴根基 乡村全面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活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包括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此外,要加强农村公路和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交通和电力供应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其次,提升农村发展活力。农村发展活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素,要通过探索适合农村特点和资源禀赋的发展模式,激发农村的创新创业活力。可以通过推动“三农”科技创新、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目标,要通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工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育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村就业和创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鼓励农民创办小微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就业援助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提升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最后,加强乡村治理。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作保障。要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能力。同时,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土文化和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总之,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活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乡村治理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抓手。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能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各地应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技术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同时,要注意做好变更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国土资发〔2011〕178号

国土资发〔2011〕178号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财政部、农业部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11?1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 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5.30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5.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农业农村绿色发 展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畜牧兽医局(中心),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直属有关单位,机关有关处室: 《全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已经市农业农村委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5月30日 全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19年 工作要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农办规〔2019〕5号)》《关于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农办规〔2019〕11号)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19〕2号)的部署要求,现提出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 一、夯实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基础 (一)加快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性工作。加强农业资源基础台账建设,逐步探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重要资源大数据管理系统,深入摸清和动态掌握绿色资源家底,开展农业资源评价,监测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力提升全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基础水平。 (二)强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生生物保护、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项目等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19〕2号)任务,抓好政策措施细化落实,严格压实工作责任。 (三)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认真落实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研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加强我市农业绿色发展体系研究,提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完善对区县农业绿色发展情况的评价和考核。推动开展部门联合督查督导。 二、推进农业绿色生产 (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优化粮油结构,新发展特色粮食80万亩以上,特色粮油面积达到14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 “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9.01.03 •【文号】 •【施行日期】2019.01.03 •【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 见 (2019年1月3日)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一、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强脱贫监测。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精准问责问效。继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随时约谈。用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二)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各级财政优先加大“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对“三区三州”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也要统筹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 (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着力解决重搬迁、轻后续帮扶问题,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避免因贫失学辍学。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

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

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1.20 •【字号】平发[2010]1号 •【施行日期】2010.01.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 (平发〔2010〕1号2010年1月20日)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为“十二五”加快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省委发〔2010〕1号)精神,201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这一根本要求和发展现代农业这一基本方向,着力调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惠民生、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抓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8%,达到4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长14.7%,达到320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5万吨左右;草畜、果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43%;全面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预期目标。 一、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用足用好支农资源 1.不折不扣落实各项补贴补助政策。坚持实行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完善管理办法,严格发放程序,增加透明度,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中央和省上新增各类补贴补助资金也要纳入“一册明、一折统”,严格发放管理。切实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实施监督检查,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对各项补贴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今年要配合省上对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2.切实加大市县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财政支出“三个优先”的政策规定,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较大幅度增加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财力投入,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开发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2010年市财政安排1400万元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也要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集中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从今年开始,县(区)财政支农投入将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指标体系,实行考核。 3.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配置。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助、增量奖励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鼓励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公共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