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一,中医如何辨证施治咳嗽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希望大家喜欢!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一、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三、风热咳嗽

症状:多发于春季及初秋,咳嗽,痰色黄稠,咳痰不畅,发热恶风、汗出,鼻流浊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蓝。

治法:疏宣止咳。

方药:桑叶6克、连翘6克、牛蒡子6克、瓜蒌皮8克、桔梗6克、薄荷4克、甘草3克、前胡6克、杏仁6克、、菊花8克、枇杷叶8克。

热盛舌红加黄芩6克。

痰稠多者加川贝6克,鱼腥草9克。

口渴加芦根9克,天花粉6克。

咽喉红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9克。

四、肺热咳嗽

症状:平素多食辛温厚味或油炸煎炒,嗜吃朱古力。咳声高亢,咳嗽时面红,剧时掣引胸胁痛,咳痰带血,痰粘难咯,喉痛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法:清宣宁咳。

方药:桑白皮9克、瓜蒌皮6克、桔梗6克、杏仁6克、牛蒡子6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车前子6克、茯苓9克、白芍6克。

若热盛加黄芩6克,芦苇9克。

咳痰带血多者加黑山栀6克,侧柏叶6克。

胸胁闷痛而剧者加柴胡6克,郁金6克。

肺热上蒸咽喉,咽红喉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12克。

肺热炽热,由气入营,舌红少苔,加生石膏15克,知母9克。

五、肺燥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秋季,咳嗽少痰,咳声高亢,鼻燥咽喉干,声音嘶哑,舌质红干,苔薄黄而干,脉弦数或细数,指纹色紫。

治法:润燥止咳。

方药:南沙参10克、北沙参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麦冬6克、川贝6克、甘草3克、桔梗6克、雪梨干10克、地骨皮6克。

痰粘难咯加瓜蒌仁6克,花粉6克。

咽干声嘶加千重纸6克。

六、痰饮咳嗽

症状:多发生脾土未虚之儿。咳嗽,咳痰多清稀,口淡,食欲不

振,倦怠懒语,面色白光白,面目虚浮,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滑或濡滑,指纹淡红。

治法:化痰燥湿。

方药:法半夏9克、橘红6克、白术6克、茯苓9克、紫菀6克、桂枝3克,白芥子5克、补骨脂6克、茯苓9克、甘草3克。

若脾虚气弱,精神不振,加人参5克。

便溏纳呆,加淮山10克,炒谷芽12克。

肾虚肢冷加熟附子4克。

对寒从热化者,在辛温剂中,加入一二味清化之药,(但忌苦寒之品);在一派清宣剂中,加入一二味温化之品,以化清凉凝滞之气。在正治之中,加入反治之法,必要时温、清、补、泻并用,因证施治,不可拘泥。

中医治疗咳嗽偏方

一、干咳痰少——萝卜陈皮汤

材料:取白萝卜250克,陈皮(药店有售)3克。

做法:将萝卜切碎,与陈皮一同煎汤,饮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完。

适用于:对干咳痰少者有效。

二、燥咳痰少——川贝炖雪梨

材料:取川贝粉10克,雪梨1只。

做法:削梨皮,挖去梨心,切片,加冰糖15克,与川贝粉一同放碗内,加适量水,隔水炖蒸,文火炖1小时左右,分两次服,饮汤食梨。

适用于:对燥咳痰少者有辅助作用。

三、干咳无痰——柿饼川贝粉

材料:取柿饼两块,川贝粉(川贝母研成粉)10克。

做法:将柿饼挖去核,加入川贝粉,放锅中蒸熟,每天早晚各吃1次。

适用于:对干咳无痰者效果较好。

四、咳嗽痰多——萝卜姜片汤

材料:萝卜一个,姜一块,冰糖一两。

做法:萝卜喝姜都要切片,烧水至水沸,放入冰糖等到融化的时候,放入萝卜片5片,姜片5片,小火熬制半小时即可饮用。

适用于:咳嗽痰多。

五、痰多咳嗽——含生姜片

材料:姜片

做法:把姜切片,然后放入嘴里不要嚼不要咽,等到感觉没有味道的时候吐出来,可以有效解决痰多咳嗽。

适用于:痰多咳嗽。

六、偶感风寒咳嗽——红糖姜汤

材料:红糖、姜

做法:提前把姜切片,用砂锅熬水,待水烧开放入红糖,红糖融化以后,放入姜片,熬制十分钟即可。

适用于:偶感风寒。

七、伤风感冒咳嗽——鸡蛋羹

材料:鸡蛋两个

做法:将两个鸡蛋打到碗里,放入比鸡蛋的量稍多一点的水,(大约是1:1),放入盐进行搅拌,然后倒入纱布进行过滤,最后放到开水的锅里蒸10分钟即可。整出来以后放入几滴香油。

适用于:伤风感冒导致的咳嗽。

八、肺病咳嗽——豆浆

材料:黄豆若干

做法:提前将黄豆泡软,泡的时间大概为3个小时以上,然后放入豆浆机研磨,过滤掉豆浆渣,然后放入锅内煮沸,放入少许白糖。豆浆装入瓶子放凉,早晨空腹饮用即可。

适用于:肺病导致的咳嗽。

九、肺热咳嗽——冰糖雪梨

材料:雪梨一个,冰糖若干(看你自己的口味)

做法:雪梨削皮,用小刀将雪梨的内核去掉,使其呈空心状,然后在空心的位置放入冰糖,少许的水。将做好的雪梨放入瓷碗里,然

后放入锅里蒸一小时即可。

适用于:肺热导致的咳嗽,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治疗咳嗽的茶饮

一、百合茶

材料:鲜百合20克,绿茶3克,冰糖适量

制作:首先将鲜百合洗干净,然后摘瓣,随即加适量水煲内稍煮1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再盛入杯中。其次用沸水冲泡绿茶3分钟,最后将绿茶注入装有百合的杯中,饮茶且食百合,每日饮用1~2次。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的辅助调理,如病程较长的干咳气喘、乏力可当作保健茶疗饮用。

二、陈皮绿茶蜜

材料:九制陈皮1包,绿茶8克,蜂蜜适量

制作:首先将九制陈皮及绿茶放入小茶壶内,然后用100℃沸水冲泡,并且加盖泡5~10分钟,随后再取出茶水调入蜂蜜,拌匀即可饮用。最后可再次加入开水至壶中,直至味淡,当茶饮用。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润肺;适合慢性咳嗽,如咳嗽痰多、胸膈不利以及食欲不振。

三、胖大海茶

材料:胖大海4粒,蝉衣2克,绿茶3克,蜂蜜适量

制作:首先将胖大海和蝉衣分别用清水冲洗,然后同放容器中,随后再加绿茶。其次将胖大海、蝉衣、绿茶用沸水冲泡,且加盖泡大概5分钟,最后再取出茶水放在杯中,然后调入蜂蜜拌匀即可饮用。代茶饮用,并可再加开水冲泡多次。

功效:清热润肺,解表开音;适用于外感咳嗽、声音嘶哑。

四、菊花茶

材料:茶叶、干菊花各2克

制作:将茶叶、干菊花一起放入杯内。然后用滚水冲泡,并加盖稍泡,冲泡3~6分钟后即可饮用,且每日在饭后分2次饮用。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祛痰,治干咳。

五、百合冬花饮

原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二药同放砂锅中,加水浸泡半小时后,先大火后小火煎煮两次,每次20分钟。两汁合并后加入冰糖。饮水食百合。

功效:适合秋冬咳嗽,咽喉干痛,略见有痰者,对支气管炎、哮喘可作辅助治疗。

六、桑杏参茶饮

原料:桑叶10克,杏仁5克,沙参5克,象贝3克,梨皮15克,冰糖3克。

制作:材料加水煎服。代茶饮,频频饮用。

功效:适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连成丝,不易咳出的风燥伤肺者。

七、橘皮茶

原料:茶叶、干橘皮各2克。

制作:以上2味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止咳化痰,理气和胃。

八、冬花紫苑绿茶

原料:款冬花10克,绿茶1克,紫苑6克,炙甘草5克。

制作:上药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煎10分钟,滤汁。加蜂蜜适量服用,每日1服。

功效:有温肺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哮喘咳嗽。

九、川贝炖雪梨

原料:川贝5克,雪梨1个。

制作:先将梨切成一盖,掏去梨核,加入打碎的川贝末,盖上盖,放小碗中。加水,上笼蒸熟。喝汤吃梨和川贝末,每日一两个。这是一道比较有名的止咳药膳,吃的时候可加蜂蜜。

功效: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

十、秋梨枇杷膏

原料:雪梨1000克,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各30克,冰糖50克,蜂蜜200克。

制作:将上药切碎,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将梨、冰糖、蜂蜜兑入,小火煎成膏状。每次服20克,一日两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适合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的肺阴虚者服用。

十一、麻黄解表茶

原料:麻黄1克,绿茶3克。

制作:寐黄、绿茶用150毫升开水冲泡即可。代茶饮。

功效:发汗解表,平喘,利水。

十二、橄竹梅茶

原料:咸橄榄5个,竹叶、绿茶各5克,乌梅2个,白糖10克。

制作:以上5味加水共煎,取汁。每日2剂,每剂煎汁1杯,温服。

功效:清肺润喉。

十三、鱼翘茶

原料:鱼腥草5克,连翘、厚朴、绿茶各3克。

制作:以上4味用200毫升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

功效:清热泻肺。

十四、芩葶茶

原料:黄芩5克,葶苈子、绿茶各3克。

制作:将黄芩、葶苈子用250毫升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祛痰。

十五、杏仁花茶

原料:杏仁5克,花茶3克。

制作:用杏仁的煎煮液250毫升冲泡花茶。代茶饮。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

十六、止咳化痰桑杏饮(甜杏)

原料:止咳良药杏仁分苦、甜两种,入药的是苦杏仁。苦杏仁治实证咳嗽,但有毒不宜多吃;甜杏仁比苦杏仁大而扁,偏于滋养,多用于老人咳嗽。

制作:甜杏仁炒熟。每日早晚嚼食7至10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

功效:治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 二、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俟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壳、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咽喉疼痛,声音嘎哑,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痰黄稠,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热;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热伤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参、麦冬清热生津;夏令暑湿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3、风燥伤肺

咳嗽(中医中药)治疗原则

治咳七大法则 治咳七大法则,病有千端,法有万变! 咳嗽一症,外感时病中有之,内伤杂病中亦有之,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并且不是只患了肺病才发生咳嗽,《内经·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之症,包括很广,牵涉面很大。 在治疗时,如果不辨病因病机,不讲理法方药,而只投所谓止嗽、镇咳、祛痰、宁肺之品,笼统施治,轻则迁延不愈,重则变症百出,甚至成痨难救。所以治疗咳嗽,必须辨清内伤、外感、虚、实、寒、热,按其发病新久,轻重浅深,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对咳嗽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但文献浩如烟海,各家学说又讲的非常复杂,初学常不易抓住重点,因而感到治疗方法不好掌握。 兹结合临床经验,试将治疗咳嗽的方法,约括为“宣”“降”“清”“温”“补”“润”“收”七大法则,提出来就正于诸位同道,以供临床参考。 —1— 宣 肺窍清虚,喜宣通而恶窒塞。如感外邪,皮毛束闭,肺气不得宣化而致咳嗽;或无外邪,因肺气壅遏,气机失宣,而致胸闷气窒、咳嗽、痰不易出等症。都须用“宣”的方法,开宣肺气,疏畅气机,使肺恢复清虚宣通,则咳嗽自止。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 1、辛温宣化法: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头痛、寒热、鼻塞、咳嗽。选方如: ①、杏苏散(杏仁、紫苏、桔梗、枳壳、前胡、半夏、陈皮、茯苓、炙草); ②、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百部、甘草、陈皮、紫菀、生姜); ③、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等。 2、辛凉宣化法:适用于风温、风热所致的头昏发热口干咳嗽。常用的方剂如: ①、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

②、加减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芥穗、牛蒡子、浙贝、杏仁、豆豉、生草)等。 3、宣郁理肺法:用于气机郁滞、气道壅涩所致之胸胁痞闷、痰不易出的咳嗽。常用的方剂如: ①、加减流气饮子(厚朴、苏叶、青陈皮、大腹皮、瓜蒌皮、桔梗、枳壳、半夏、赤苓、香附、炙草); ②、加减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白芍、紫苏、橘皮、杏仁、苦桔梗、前胡、桑皮、贝母)等。 另如:疏肺、开肺、宽胸、通宣等,也都属于宣法的范围。 —2— 降 肺喜清肃和降,苦气上逆及痰、瘀失肃。故胸中气逆、痰阻肺窍、瘀血阻滞等,都可导致气逆不降,肺失清肃,肺气不利而引起咳嗽。这种咳嗽须用降气、降痰、祛瘀等肃降法来肃清肺经,使肺气和降,其咳自止。常用的治法,例如: 1、降气化痰法:适用于肺气失降,气逆咳喘之症。常用的方剂如: ①、苏子降气汤(苏子、厚朴、半夏曲、前胡、沉香、当归、甘草、生姜); ②、加味沉香降气汤(香附、陈皮、苏子、桑皮、砂仁、沉香、桔梗、莱菔子、炙草)等。 2、豁痰肃降法: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懒食、痰涎壅盛、气逆咳喘、脉滑有力之症。常用之方如: ①、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②、半瓜丸(半夏、瓜蒌仁、桔梗、枳壳、知母)等。可随症酌加杏仁、化橘红、南星、葶苈、茯苓。 3、祛瘀肃肺法:适用于胸背胁肋、扑打损伤,瘀血内阻所致之胸痛咳嗽。常用之方如: ①、桃仁散(桃仁、桑皮、赤苓、橘络、紫苏梗、紫苏叶、槟榔); ②、加味当归饮(大黄、当归、苏木、生地、赤芍、桔梗、贝母)等。 按:作者曾治疗胸部跌伤后,咳嗽数年不愈的患者,以本法加七厘散(冲服)、枳壳、片姜黄、乳、没,服数剂,咳出黑色血块数口,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及;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 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 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 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3·病性外感咳嗽,因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故属于邪实,由于感邪之不同,有风寒、风热、燥热之分;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或以邪实为主,病机与湿、痰、火关系最为密切,或以正虚为主,而阴虚、气虚多见。 4.病势外感咳嗽初起病位在肺,日久损伤正气,可由肺及脾至肾,病势由上而下。内伤咳嗽表现不一,既可由肺及脾及肾,又可由脾肾及肺。 5·病机转化主要表现为虚实、寒热的转化。外感有寒有热,寒邪可以化热;外感日久,可由实转虚,虚实并见。如风寒咳嗽,未能及时宣散,可郁而化热;风热咳嗽又可化燥伤津;或肺热炼液成痰而痰热郁肺。内伤有痰有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内伤日久,正气耗伤,又易受外邪的侵袭而表现为邪实为主。由它脏及肺者,多为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炼液为痰,耗伤肺津;痰湿犯肺,多由脾失健运,聚湿酿痰,上贮于肺,若久延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一,中医如何辨证施治咳嗽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希望大家喜欢!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一、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三、风热咳嗽 症状:多发于春季及初秋,咳嗽,痰色黄稠,咳痰不畅,发热恶风、汗出,鼻流浊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蓝。 治法:疏宣止咳。

方药:桑叶6克、连翘6克、牛蒡子6克、瓜蒌皮8克、桔梗6克、薄荷4克、甘草3克、前胡6克、杏仁6克、、菊花8克、枇杷叶8克。 热盛舌红加黄芩6克。 痰稠多者加川贝6克,鱼腥草9克。 口渴加芦根9克,天花粉6克。 咽喉红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9克。 四、肺热咳嗽 症状:平素多食辛温厚味或油炸煎炒,嗜吃朱古力。咳声高亢,咳嗽时面红,剧时掣引胸胁痛,咳痰带血,痰粘难咯,喉痛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法:清宣宁咳。 方药:桑白皮9克、瓜蒌皮6克、桔梗6克、杏仁6克、牛蒡子6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车前子6克、茯苓9克、白芍6克。 若热盛加黄芩6克,芦苇9克。 咳痰带血多者加黑山栀6克,侧柏叶6克。 胸胁闷痛而剧者加柴胡6克,郁金6克。 肺热上蒸咽喉,咽红喉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12克。 肺热炽热,由气入营,舌红少苔,加生石膏15克,知母9克。 五、肺燥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秋季,咳嗽少痰,咳声高亢,鼻燥咽喉干,声音嘶哑,舌质红干,苔薄黄而干,脉弦数或细数,指纹色紫。 治法:润燥止咳。 方药:南沙参10克、北沙参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麦冬6克、川贝6克、甘草3克、桔梗6克、雪梨干10克、地骨皮6克。 痰粘难咯加瓜蒌仁6克,花粉6克。 咽干声嘶加千重纸6克。 六、痰饮咳嗽 症状:多发生脾土未虚之儿。咳嗽,咳痰多清稀,口淡,食欲不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一般选购: 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忌吃生冷油腻食物。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适用小风寒咳嗽。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一般选用: 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一般选用: 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一般选用: 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一般选用: 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服药期间,不宜抽烟喝酒,不宜吃油腻、腥冷、辛辣食物。脾虚大便溏泻者忌服。 3、秋梨润肺膏:口服,每日两次,成人每次10-20克。忌辛辣食物;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证候特征 风寒犯肺 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 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某 些疾病的表现。在中医中,咳嗽被认为是体内的某种失衡现象,需要 通过调理来恢复平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中医师承的医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咳嗽问题。 医案一:表寒里热型咳嗽 患者:男性,40岁,咳嗽已有一周之久,咳嗽声低沉,痰量少,咳 嗽时感觉胸腹部灼热,食欲减退,口干,舌苔黄腻,脉象滑紧。 辨证:治疗上,此为表寒里热型咳嗽,治标可用理中汤配合小柴胡汤,治本可用荆防败毒散。 方药:理中汤+小柴胡汤+荆防败毒散 医案二:阴虚火旺型咳嗽 患者:女性,30岁,咳嗽伴口干、咽干,症状加重于晚上,身体疲 乏无力,舌红少苔,脉象细滑。 辨证:治疗上,此为阴虚火旺型咳嗽,治标可用麦门冬汤配合沙参 麦冬汤,治本可用更年煎。 方药: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更年煎 医案三:痰湿阻肺型咳嗽

患者:男性,50岁,咳嗽有痰,痰黄稠厚,口苦,胸闷,气短,舌 苔厚腻,脉象滑滞。 辨证:治疗上,此为痰湿阻肺型咳嗽,治标可用苓桂术甘汤配合平 和散,治本可用消痰汤。 方药:苓桂术甘汤+平和散+消痰汤 医案四:肺热化痰型咳嗽 患者:女性,60岁,咳嗽伴痰黄或绿色,味道较难闻,咳嗽声高亢,口渴,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辨证:治疗上,此为肺热化痰型咳嗽,治标可用清肺汤配合川贝炖 梨汤,治本可用敌痰败火汤。 方药:清肺汤+川贝炖梨汤+敌痰败火汤 医案五:肺肾不交型咳嗽 患者:男性,45岁,咳嗽声低沉、干燥,痰少或无痰,咽干,五心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滑。 辨证:治疗上,此为肺肾不交型咳嗽,治标可用六味地黄汤配合鱼 腥草煎剂,治本可用固肺汤。 方药:六味地黄汤+鱼腥草煎剂+固肺汤 总结: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咳嗽是怎样产生的?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内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降低,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呼吸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使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内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 中医认为,在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

咳嗽的症状出现。“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内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咳、五更嗽、干咳嗽、夜嗽、顿嗽等。 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内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白有泡沫者,多属风寒;痰黄稠浊者,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者,多为脾湿;痰白清稀冷唾者,多为肺寒;痰质胶固,稠粘量少,不利咯出者,多为肺燥。 总之,炼液为痰者,痰多黄稠,多因邪火;聚湿为痰者,痰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咳嗽是重要的呼吸系统防御机制,可清除咽部及整个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从生理角度来看咳嗽具有保护作用,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常以西医治疗为主,虽有效果但其能治疗原发病或止咳,再加上止咳药物不多整体效果欠佳,所以应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那么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咳嗽? 一、咳嗽的中医知识 中医在临床应用较广,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因病因及机体反应不同,出现的症状及特征也会不同,临床会辩证施治。外感引发的咳嗽、咯痰病人主要有头痛、发热、恶寒等表现,起病急且病程短,而内伤引发的咳嗽通常无外感症状,起病慢且病程时间较长较多伴有肺腑功能失调的证候。中医治疗咳嗽时应分清邪正虚实及标本缓急,按照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基本原则,且需要注意标本兼治。外感咳嗽作为实证,主要以祛邪利肺为主,用药时宜清扬,忌收涩留邪,内伤咳嗽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二、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1、燥邪伤肺证 燥邪伤肺证病人会出现咽干鼻燥、少痰、胸痛等表现,初期会有身热头痛、恶寒等,主要病机在于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风清肺、润燥止咳,选用桑杏汤治疗,药方组成有浙贝母9g、桑叶9g、梨皮6g、苦杏仁9g、连翘6g、淡豆豉9g、桔梗6g、北沙参9g、栀子6g。 2、邪壅肺窍证 邪壅肺窍证病人会出现鼻塞、咽喉、鼻腔分泌物增加等表现,鼻后、咽喉部黏液附着,因过敏导致鼻炎的发生主要有眼痒、鼻痒、流清涕等,鼻窦炎表现为黏液性或脓性浊涕,常伴随咽喉不利,且有头痛、耳面部疼痛、嗅觉障碍等,主

要病机在于风邪留伏、邪气上逆肺窍,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风宣肺,止咳通窍,选 用苍耳子散合止嗽散治疗,药方组成有陈皮6g、桔梗9g、薄荷6g、荆芥9g、百 部9g、白芷6g、甘草3g、白前9g、紫菀9g、苍耳子6g、辛夷6g。 3、痰热郁肺证 痰热郁肺证病人会出现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胸胁胀满、口干欲饮、面赤 等表现,主要病机在于痰热郁肺、肺失清肃、热邪久郁、热伤肺络,治疗的关键 在于清热化痰、肃肺止咳,选用清金化痰汤治疗,药方组成有栀子9g、瓜蒌仁 9g、桑白皮9g、橘红9g、知母9g、桔梗6g、浙贝母9g、黄芩9g。 4、风寒袭肺证 风寒袭肺证病人会出现流清涕、咳嗽声重、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气急咽痒、头痛、鼻塞等表现,主要病机在于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治疗的关键 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药方组成有桔梗9g、陈皮 9g、苦杏仁9g、甘草6g、麻黄6g、白前9g、荆芥6g、紫苑9g、百部9g。 5、风盛挛急证 风盛挛急证病人会出现咽干咽痒、气急、咳嗽、干咳无痰等表现,在外界寒 热变化、异味等因素影响下会突发或加重,较多发生于夜间及晨起,会反复发作,主要病机在于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风 宣肺、解痉止咳,选用苏黄止咳汤治疗,药方组成有前胡9g、蝉蜕6g、地龙9g、炙麻黄6g、五味子9g、枇杷叶9g、紫苏子9g、紫苏叶9g、牛蒡子9g。 6、风热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病人会出现咽喉燥痛、鼻流黄涕、频繁咳嗽、口渴、恶风、身热、咯痰不爽等表现,主要病机在于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治 疗的关键在于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选用桑菊饮治疗,药方组成有芦根15h、桑 叶9g、连翘9g、薄荷6g、桔梗9g、甘草6g、苦杏仁9g、菊花9g。 7、肺阴亏虚证

中医咳嗽症状分7种,辨证施治,灵活用药

中医咳嗽症状分7种,辨证施治,灵活用药 咳嗽是肺系常见病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均可以损伤肺气,引发咳嗽。临床需辨表、里、寒、热、虚、实,根据主证,随机选方,并兼顾次症,灵活加减用药! 1、温散风寒 症状举例:运动后弃衣贪凉,次日咳嗽音哑,咽喉奇痒,痰白清稀,并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痒,头项酸痛,舌苔薄白。 辨证:属于风寒咳嗽,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药用:炙麻黄,桂枝,荆芥,细辛,杏仁,前胡,生姜和甘草。用麻黄配桂枝、荆芥、细辛,辛温发汗,解散表寒;麻黄配杏仁、前胡,开启肺气,恢复肺的宣降功能;生姜、甘草调和诸药,以助宣散风寒。 2、轻疏风热 症状举例:咳嗽频作,痰黄黏稠,不易咯出,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咽痛,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黄。 辨证:属风热咳嗽,治以疏风解热,肃肺止咳。 药用: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大青叶,杏仁,浙贝母,桔梗,芦根和甘草。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宣发肺气;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消除炎症;杏仁、贝母、桔梗、芦根、甘草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3、清化痰热 症状举例:平时嗜烟,素有积热,近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诱发咳嗽,痰多色黄,喉间痰鸣,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属痰热咳嗽,治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药用:金银花,连翘,黄芩,前胡,桑白皮,鱼腥草,桔梗,浙贝母,款冬花,甘草和生石膏(另煎兑服)。生石膏、金银花、前胡等宣散风热;连翘、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泻肺热;桔梗、贝母、款冬、甘草化痰清热 4、培土生金 症状举例:慢性咳嗽多年,时轻时重,每因劳累受凉而发作。时下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萎黄,气短乏力,懒动少言,语音低微,动则自汗,食欲不振。舌质淡嫩,齿痕明显 辨证:属气虚咳嗽,治以培土生金,益气化痰。 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制半夏,陈皮,杏仁,浙贝母,炙枇杷叶,炒山楂,炒麦芽和炙甘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益脾肺之气,培土以生金;半夏、陈皮、杏仁、贝母、枇杷叶宣肃肺气,化痰止咳;山楂、麦芽辅助消化,增强脾胃健运 5、燥湿化痰 症状举例:素嗜烟酒,形肥气弱,患慢支多年,咳喘常发,迁延难愈。痰多色白,晨起即作,食后明显,进甘甜油腻之物加重,胸闷,呕恶,食少,体倦,便溏,舌苔白腻。 辨证:属痰湿咳嗽,治以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药用:苍术,厚朴,制半夏,陈皮,杏仁,紫菀,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和甘草。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开郁;杏仁、紫菀、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甘草化痰止咳。但苍术、白芥子性燥,不宜久用,故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后即去之。 6、温阳化饮 症状举例:嗜烟酒,形肥气弱,患慢支多年,并有肺气肿表现,入冬咳喘常发,迁延难愈。因气候骤冷,咳嗽频作,夜间尤甚,喉痒痰多,色白清稀,呈泡沫状,背冷气短,不能平卧,纳差,便溏。 辨证:属寒饮伏肺。急则治其标,先予温肺散寒,蠲饮化痰。 药用:炙麻黄,桂枝,制半夏,细辛,干姜,炒白芍,五味子,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葶苈子和炙甘草。麻黄与桂枝、细辛配伍,

咳嗽辨证论治十法

咳嗽辨证论治十法 2021-03-03 咳嗽辩证论治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1:风寒束肺 证候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咽痒,鼻塞流涕,或伴有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骨节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此证乃外感风寒之邪,肺气壅遏不宣所致。外袭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卫受邪,即可致肺气郁闭,呼吸不利而咳嗽咽痒,鼻塞声重;肺气受遏,津液失布,故咳痰流涕;涕清痰稀色白,均属寒象;风寒束于肌表,腠理闭塞,阻遏经络,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肺卫在表之征。 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2:风热犯肺 证候咯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症,舌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熬津液,故咳嗽痰黄而稠,咳而不爽;肺热津耗,故咽痛口渴;邪客皮毛,则有头痛、身热、恶风等表症;风主疏泄,故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3:燥热伤肺 证候干咳少痰,或痰如线粉不易咯出,咽干鼻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灼伤津液,肺失清润,故干咳少痰,或痰如线粉不易咯出;燥胜则干,肺气不利,故咽干鼻燥,咳甚则胸痛;初起兼有表证者,则因风邪外束,卫气不和而身热,或兼微恶风寒;

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均属燥热之证。 治法清肺润燥。 4:风燥伤肺 证候咳嗽,痰少而粘,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自而干,脉浮紧。 证候分析风燥袭肺,肺气失宣,津液耗伤,故见咳嗽,痰少或无痰,咽干唇燥;风燥外袭,卫表失和,故见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等表证。此证多发于深秋,为燥邪与风寒并见,以风燥袭肺,肺气失宣,表卫失和为主要病机。 治法温散润肺。 5: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粘腻而色白易咯,食甘甜油腻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苔白腻,脉濡滑。 证候分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所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失健运,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痞、呕恶;苔白腻、脉濡滑亦为痰湿之象。 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6:痰热郁肺 证候咳嗽痰多,质稠色黄难咯,气粗息促,口干渴,便秘尿赤,面部烘热;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成痰热,或因痰湿化热,或因肝火炼津成痰而成。痰热郁肺,肺失清肃而咳嗽;热灼津液,故痰黄稠难咯,口干渴;痰热壅盛,气机不畅而见胸闷;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7:肝火犯肺 证候气逆咳嗽阵作,咳引胁痛,咽喉干燥,面红目赤,心烦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甚或咯血,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X、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与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与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与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与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与;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的病因。 临床上,咳嗽属于多发病症。引起咳嗽的病因很多,临床医生经常会面对诊断难、治疗难的患者,尤其是慢性咳嗽患者。我们能见到很多咳嗽病人,吃了很多药,做了很多检查,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没有疗效,甚至加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原庆从中医角度来讲,引起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外感,六淫、疫疠之邪都能致咳;内伤,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当然肺失宣降是直接原因,但其背后有可能是五脏六腑功能的失调。 咳嗽的辨证。 咳嗽的辨证无非是辨表里、寒热、虚实。《诊断学》书中条分缕析详细得很,我只简单说说临床上需要注意的几点。 辨表里,有一部分很好辨,患者有明显的恶寒、发热、脉浮、苔不多等,即为表证,否则多为里证。但很多时候表证、里证都有,这不好辨,特别是要辨出有几分表证几分里证,更难。有时没有任何表证的表现,但单治里证,效果不好,而治疗时转向治表,或加几味表药,疗效反而上去了,这是通过疗效来辅助辨证。还有就是通过时间及病程的长短来判定也是很重要的。如刚起病,我们在辨为里证时免不了加几味表药,临床上发现这样做也挺好,加比不加强。 辨寒热,对于急性咳嗽来说最好辨,口干、舌燥、咽干、咯痰黄稠、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等等,很容易就辨出热了。如果见到的症状与这些相反,就辨出寒了。难在辨寒热都有,临床上辨证不清时,往往是寒热并见的情况,因此用药时也需要寒热并用。 对于慢性咳嗽来说,辨寒热没那么简单,一般说痰白属寒,痰黄属热,这适用于急性咳嗽,对慢性咳嗽基本不管用。很多寒性咳嗽的病人偏偏吐得是黄痰。对于慢性咳嗽,痰的稀和稠比黄和白对辨寒热更为重要,一般来说,痰稀多寒,痰稠多热。 思考慢性咳嗽患者,为什么病变处会形成一个长期病灶,肯定与他自身的正气虚馁有关系,这种虚馁多是阳气不足,或全身的、或局

内伤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内伤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症。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 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 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同时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1.痰湿蕴肺证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紫苏子〔沉水者〕、白芥子、莱菔子)加减。 二陈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 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 两方同治痰湿, 二陈平胃散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 三子养亲汤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燥湿化痰;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温肺降气。 咳逆气急,痰多胸闷,加白前、苏子、莱菔子化痰降气; 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白芥子温肺化痰;

久病脾虚,神疲,加党参、白术、炙甘草。 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痰热郁肺证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本方功在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 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浙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 3.肝火犯肺证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黛蛤散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丹皮泻肝火;青黛、海蛤壳化痰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

咳嗽的中医治疗

咳嗽的中医治疗: 《素问》六腑咳"临证思路刍议 六腑咳”之名,首见于《素问咳论》。其文云:黄帝问日: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日: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日: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可见,《素问》早已提出咳嗽的证治当从五脏六腑”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见肺治肺。笔者临证治疗咳嗽多遵《素问》之旨,故不揣浅陋,将临证中 按六腑咳”思路的诊疗心得浅论如下,望同行指正: 1、胃咳 原文: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咳甚则长虫出。” 病案:李某,男,42岁,素体较瘦。自诉咳嗽二月余,遍服西药抗生素,并服中药清热 解毒、宣肺止咳之剂30余剂,效不显著。证见:咳嗽痰少,胃脱痞闷,恶心欲呕,面色萎黄,食欲尚可,但食后腹胀,大便略油。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问其是否容易患口—腔溃疡,答日:几乎每月均患,现在正好有一处口腔溃疡,痛苦不堪。辨病为胃咳,证属寒热错杂,胃失和降,肺气不利。处方:半夏30g,黄苓10g,黄连3g,党参10g,生甘草15g,款冬花15g,杏仁10g。3剂,水煎服。服后咳嗽明显减轻,口腔溃疡已愈。上方再服4齐【J,咳嗽痊愈。 按:患者初为外感咳嗽,前医过用寒凉,失于宣达,伤及脾胃,寒湿内生,湿久蕴热,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故出现胃脱痞闷、恶心欲呕、腹胀、便油之症。此类寒热错杂之证有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易患口腔溃疡。故方选张仲景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关于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云: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鞍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鞍也。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 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从上可以看出,外 感病误下或过用寒凉所产生的脾胃系统的变证、尤其是寒热错杂证,当首选甘草泻心汤,还须加入利肺气之品如款冬花、杏仁等,疗效更为显著。笔者临证凡见咳而呕”即可诊 为胃咳,不必有咳甚则长虫出”之证。 2、胆咳 原文: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病案:黄某,女,3岁。代诉发热、咳嗽,食纳欠佳4天,经用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西药效不显著。刻下证见:发热、咳嗽、喉间痰鸣咿呀有声,尚不会咯痰,鼻流黄涕。体

看痰辨证对症下药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看痰辨证对症下药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一、看痰辨证对症下药 中医学上,按咳嗽排出的痰色或痰质和量,加以辨症下药,基本上可分为六类: 痰液潴留在体内,不仅会使呼吸道致病原生长繁殖,导致炎症的恶化,还会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 一)肺寒咳痰: 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恶寒重而发热轻微、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等。 二)肺热咳痰: 咳出之痰色黄、粘稠、有块、或痰中带血、并有发热咳嗽、胸痛喘促、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等现象。 三)风邪犯肺 痰液清稀多泡沫,伴见有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痒、头身痛、舌边尖红、舌薄白等状况。 四)阴虚肺燥 痰少粘稠难出,咳痰带血。若是燥邪所致,一般有发热、恶寒、胸痛、唇黑、鼻燥、咽干口渴。 若阴虚所致,则有虚烦不寐、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鲜红少苔等症状。 五)湿邪犯肺 咳痰量多,白滑易咳出,四肢困重无力、眩晕嗜卧、晚闷纳呆。 六)湿热蕴肺 咳吐浓血痰或咳痰腥臭、高热或潮热、胸闷疼痛,喘不得卧,口燥咽干、烦躁不安。 二、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1.外感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失宣,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见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寒伤皮毛,外束肌腠,故全身酸痛。风寒阻于肺络,津液凝聚为痰,故痰白清稀。本证以起病急,咳嗽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风热之邪客肺,腠理开泄,见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风热之邪灼津伤液炼液为痰,故痰黄粘稠,不易咳出。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为特征。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2.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 证候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证候分析:肝热心火素蕴,炼液成痰,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生痰,故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甚则喉间痰鸣。气火上升,肺气不宣,心火亢盛,故发热口渴,烦躁不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大便干结。本证以咯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为辨证要点。 治疗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