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宾诺莎幸福观的现代阐释

斯宾诺莎幸福观的现代阐释

斯宾诺莎的幸福观是指他对幸福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幸福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高的目标。斯宾诺莎在《自由意志论》中提出,人类的幸福在于实现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的梦想,以及和谐地生活在社会中。

在现代社会,斯宾诺莎的幸福观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人类依然应当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和谐相处。

但是,现代社会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使得人类幸福的追求变得更加复杂。例如,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压力,这可能会对人们的幸福产生影响。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应当追求自己的幸福,还应当注重健康、心理平衡和身心健康。

科学理性的理性思考

科学理性的理性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科学理性的理性探析,揭示科学存在的合理性及非自足性,对科学理性的困境进行反思,并由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思考科学理性的归宿问题。一科学理性的历史反思及内涵规定 如果说古代理性思维孕育了科学的胚胎,近代理性化思潮则是一个塑造科学神话的过程,而现代对理性的反思却意味着推翻科学神话的开始。 科学与理性的关系是刀与刃,薪与火的关系,理性是科学的尺度和灵魂,科学是理性的文化表现形式,是理性思维的结果。 在哲学史上,西方哲人对理性的理解可谓异彩纷呈,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规定着以后西方的思维传统,理性精神成为西方哲人踏上思想征程的起点,自从泰勒斯开启了西方哲学思考的先河,西方哲人对世界万物本原所做的天才的设想无一不闪烁着理性的智慧光芒。理性在西方哲人的本体论思考中孕育发展,并作为思维传统贯穿于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长河。理智(Nous奴斯)作为秩序或安排秩序的原则最早存在于古希腊神话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的逻各斯(Logos)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由推理得到的知识具有必然性,没有经过推理只能得到意见,柏拉图看到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并把理性的认识能力区分为思想和理解。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并把理性奉为一种崇高和神圣的思辨活动,“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⑴在早期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中,“普纽玛”即是

理性,并作为世界的本原存在。然而,西方文明并不仅仅受惠于古希腊文明,而是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长期交融才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形成,在基督教文明笼罩之下的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的辩难由此形成,神学家在维护信仰至上地位的同时也为理性悬设了发展的逻辑起点,在理性与信仰的斗争中,理性逐渐走出了信仰的阴翳并走向独立。“在经院哲学表层下长出新思想的幼芽。”⑴宗教在压抑新思想的同时却促进了科学的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文主义与神学针锋相对,强调人的价值,颂扬人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竭力恢复理性的尊严,他们这种对理性推崇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开启了近代理性主义的源头。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之后,进入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人们赞美理性,相信科技能为人类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响彻欧洲。在这个时期,无论是不列颠岛上的经验主义,还是欧罗巴大陆上的唯理主义,都关注知识的有效性,经验主义者主张通过经验的方法获得真知,而理性主义者强调大胆的怀疑和理性的推论,他们对于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发展,都弘扬了理性精神,发展了科学理性。然而,人生问题和价值问题却排斥在哲学的论域之外。由于人们过于崇尚理性和对科学的迷信,科技成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力量窒息着人的价值和意义,此时,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应运而生,它同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拼命抗争,竭力想挽救被工业文明所淹没了的人的灵性,拯救被科学理性浸渍了的属人的思维方式。人文主义哲学家帕斯卡尔深切认识到理性主义的危机,他深刻认识到理性在人类认识自然及认识自身过程中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他认为理性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法律权利和义务

第一章法律权利 §1.1 权利的概念及特征 §1.1.1权利的含义 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享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申诉或请求保护。 §1.1.2权利的特征 第一,它来自法律规范的规定,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 第二,它是保证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第三,它是与义务相关联的概念,离开义务就无法理解权利,它得到义务人的法律义务的保证,否则权利人的权利不可能行使;第四,它确定权利人从事法律所允许的行为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权利人满足自己利益的行为或者要求义务人从事一定行为是合法的,而超过这一范围,则是非法的或不受法律保护的。 §1.2 法律权利的结构 权利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做出一定行为;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履行一样法律义务(包括作为的义务和不作为的义务);权利主体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1.3 法律权利的分类与表现形式

1.以权利的存在形态,依照权利享有者自己的意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的形式作出一定的行为而规定的权利。如习惯权利、现实权利 2.权利享有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不作为的形式作出一定的行为,根据权利对人们的效力范围而规定的权利。如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一般权利和特殊权利。 3.权利享有者有权要求相对的义务承担者以作为的形式作出一定的行为根据权利之间的因果关系规定的权利。如行动权利与接受权利,应有权利与法定权利。 4.权利享有者有权要求相对的义务承担者以不作为的形式作出一定的行为,保障权利享有者在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而规定的权利。如个体权利、集体权利等。 §1.4 法律权利与权力 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和国家)在其职责范围内拥有的对社会或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 法律权利与权力的联系是:一方面权力以法律权利为基础,以实现法律权利为目的,法律权利制约着权力。另一方面,某些权利的实现依赖一定的权力。 法律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在:来源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追求的利益的重点不同;限制程度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范围不同。 §1.5 法律权利的本质 权利的本质是意志还是利益,这是权利理论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法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权利观念和权利实践古已有之。在古罗马时代,

法律思想史笔记——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史部分,现代之前

法律思想史笔记——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史部分,现代之 前 第一章希腊和罗马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早期希腊的理论 一、第一阶段(荷马和海西奥德Hesiod的诗歌) 1、法律由神颁布,人类通过神启而得知法律 Hesiod:将非理性的自然界的nomos与人类(至少是潜在的)理性的世界的规则相对照; 法律乃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一种和平秩序,迫使人们戒除暴力,并把争议提交给仲裁者裁断 2、法律与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合一 3、法律与宗教的冲突 (1)Sophocles的悲剧Antigone中著名的一幕戏(违反的不是不成文的法律,而只是克里奥的法律) (2)两种法律秩序的冲突:宗教义务与世俗命令都试图要求排他性的绝对效忠 二、第二阶段:诡辩派/智者,哲学开始和宗教相分离、传统生活方式受到批判 1、社会观念的改变 法律是认为创造的东西,可以更改,制定法律是为了权宜和便利 否认正义概念的形而上,根据人的心理特征或社会利益对其进行分析 2、将自然physis和法则nomos作区别 必然的、不可抗拒的VS偶然的、人为的 -->人所设定的惯例只是对自然“权利”设定的一种桎梏--> 3、强权即公理 (1)“强者之权利”是“自然”法的基本原理;法律试图使人平等,然而人在本质上确实根本不平等的;

(2)法律是掌权阶级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 “正义不外乎是对强者有利的东西”,因此,正义者就是遵守服务于统治集团利益的法律的人,无视这种法律就是不正义;如果人能绕开法律,他为不正义的行为便是值得的。 第二节柏拉图的法律观 一、区分其正义理论和法律观 前者详尽、明确、坚持始终,后者是其哲学理论的表层,后半生发生实质性变化 二、正义理论 人生来不平等、确立等级制度、界分严格的等级分工 正义意味着“一个人做他的能力使他所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 三、法律观 1、《共和国》 (1)行政国家,依据智慧而非法治the rule of law (2)纠纷由政府当局裁决 (3)法官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正义的执行“不据法律”) 2、《政治家篇》 不重视法律的原因:抽象、过于简单,不能解决现实中复杂纷繁的各种具体情况 3、《法律篇》 “法律国家”law state是次优的选择,倾向于法律万能 自由裁量权受约束,统治者是法律的仆人,从法规中寻求指南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理论 一、法治 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是达到“善生活”唯一可行的手段 以正当方式制定的法律应当具有终极性的最高权威 法律可以被定义为“不受任何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

斯宾诺莎作为17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及伦理学家

斯宾诺莎作为17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及伦理学家,他沿着近代笛卡尔开辟的理性主义道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以实体、属性和样式作为其认识论的基础,以自然人性论为其逻辑起点,企图通过对神学的批判,对情感起源和性质的探讨,对知性的改进以图获得心灵与自然相统一的知识,达到自由与幸福的至善境界。斯宾诺莎认为自我保存是人的本质和人获得幸福的首要前提和唯一基础,情感不仅是人性自私的派生物,而且也是道德的基础和善恶的根源,理性不仅是满足情感的手段,而且也是克服情感的工具和最高目的,只有对知性进行改进,才能形成正确的直观知识,才能用理智控制情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获得关于自然必然性的知识,真正实现人生自由与幸福,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来保障人的自由与幸福。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是其整个哲学和伦理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具有理性主义的特点,体现了和谐,但也存在脱离社会实践的形式主义之不足。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正确处理理性与信仰、情感与理性、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意在从整体上把握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并通过在对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研究把握中为解决现阶段幸福困境找到历史与理论的根据。 第一部分从斯宾诺莎幸福思想形成的客观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上来分析斯宾诺莎幸福思想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及理论依据,阐明这一问题是为了说明斯宾诺莎幸福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阐述的是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主要内容,斯宾诺莎幸福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与整体性。斯宾诺莎认为幸福就是获得关于必然性的知识,是人对上帝理智的爱。人们获得幸福的理论可能性及实践可能性,涉及的是斯宾诺莎的实体理论和自由观。斯宾诺莎认为人们通过哲学上的理智控制情感和神学上的信仰与服从可以实现个人的幸福,斯宾诺莎实现幸福的内容涉及到他的自保理论、利益学说、情感理论、知识学说及其信仰观。第三部分阐述的是斯宾诺莎幸福观的历史影响及本人对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特点的认识和其幸福思想的当代价值。通过对后人特别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家及马克思主义者对斯宾诺莎哲学的评价力图说明斯宾诺莎的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是如何对近当代幸福观产生影响的。企图通过对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特点分析来为我国现阶段的伦理困境找到理论依据,并指导我国现阶段的实践。对于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纵观国内学者对斯宾诺莎的研究,不难发现很少有人单独研究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只是研究斯宾诺莎的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自由理论等方面,即使有那么几个人写过几篇关于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文章,也是没有系统的论述,没有将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更没有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来谈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当代意义。因此本人觉得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来研究斯宾诺莎的幸福思想不仅具有理论学术价值,而且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引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哲学命题,最早见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柏拉图曾从认识论方面解释该命题:“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51D—152D,《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55页至56页)这就是说,是以每一个个别的人而不是以一般的人为转移的。人是个体的人还突出表现在普罗泰戈拉对感觉的强调上。感觉是个体的、具体的、特殊的。个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可以演绎为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天赋人权近代自然法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由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于17、18世纪提出。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固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自然法(人类理性)的指导与规定 个人人权是基于个人基础上的,每一个人都应享有的人权,其权利主体是个人。在“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中同样把认识或价值的主题放在了人身上,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中,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认识是诉诸于客体的。普罗泰戈拉命题意味着人们开始懂得这样的道理:人的主体状态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认识的内容、性质和标准不再仅仅取决于外在对象的情形,而且也必须视主体的状态而定,甚至应当完全

以人为标准进行衡定和选 择。这在认识论上是由诉诸客体转向诉诸主体,包含了个人人权中的一人为主题的核心思想。 “天赋人权”观念的起源与基督教的教义有关。基督教认为,人是神创造的,神按照祂自己的样式造人,因此,人是神圣的。神造人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管理万物的职责,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天”与“人”两种观念逻辑上的联系:因为被赋予管理万物的职责和权力,从而人的感官便成为了判断万物价值的的标准尺度,由此可以延伸到“人”的观点。“人”在认识论上是由诉诸客体转向诉诸主体,对于认识论的研究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不转向主体,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主客体相统一的认识论。从价值论看,这是以人为价值标准的确立。“人是万物的尺度”,意味着人是道德、法律、政体等社会事物的尺度。道德、法律等社会事物的选择以人为标准,它们有无价值以人为尺度裁定。这就从价值生成的基础方面确立了人本主义。 普罗泰戈拉的命题是人文意识的觉醒。当个体本位的文化成为古希腊整个文化创造的中心时,普罗泰戈拉以高度凝练的哲学语言第一次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确立了个体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在实际上开启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传统。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即在于此。(部分引自“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文化阐释-段培君) “天赋人权”观作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提出的人权理论,代表了新兴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的利益。它在理论上倡导自由、平等和私有

法与人权

法与人权 第一节人权的基本含义 一、对“人权”一词的不同解说 人权主张最早产生于古代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理念之中。 人权一词是公元前400年由古希腊的作家索福克勒首先提出的,它被看成是在自然正义下公平、公正或法一词的同义语。 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从历史中发掘出了人权这一思想传统并加以改造后正式提出、用作反封建集权的思想武器。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但丁指出人类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统一的世界帝国来实现普天下的幸福,而“帝国的基石就是人权”。 在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前夕,思想家将人权称之为是“天赋之权”,荷兰著名的法学家格老秀斯在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中设专章阐释了“人的普遍权利”,并把人权作为第五章的标题;荷兰的另一位思想大师斯宾诺莎在其名著《神学政治论》中,专门用“自然法的主张和天赋之权”为标题论证了人的“天赋之权”,将人权理解为是人与生俱来、不可剥夺、不能转让的自然而然的权利。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政治法律家洛克将这种自然权利的人权观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归纳,指出人权是天赋的而非国家施舍的,相反,国家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转让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后产生的用以掌管好这部分权力的组织,转让出去的这部分自然权利称为国家权力,人们在转让后还保留有的权利就是人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其中,财产权是核心,即使是国家“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 而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则将人权分为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与起义权。法国的《人权宣言》亦称《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所指的人权主要是人身权利与政治自由。其中人权指人身权利和基本自由,公民权指参政权——个人对抗国家的权利即“每一个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二战后,开启了人权国际化的航程,人权被写入国际人权宣言和世界人权公约,泛指一切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其外延大为拓展,“按照世界人权宣言,只有在创造了使人可以享有其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正如享有其公民和政治权利一样的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由人类享有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的理想”。 正因为人权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丰富与拓展的过程中,导致对人权概念理解上的种种分歧和争论。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方学者从人本性、自然权、人格尊严、需要等出发来定义人权,如美国的克兰斯顿认为:“人权可定义为普遍的道德权利”。西方国家定义的人权主要是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二是马克思对人权的界定。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揭示了人权的不同意义:首先,人权即权利。人权是“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是对所有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及其它权利的总的归纳。其次,将人权仅仅定义为政治权利,是与公民权不同的概念。有时也称为自然权利。“Droits de I’homme---人权之作为人权是和droits du citoyen——公民权不同的”。公民权是“只有同别人一起才能行使的权利。这种权利的内容就是参加这个共同体,而且是参加政治共同体,参加国家”。而“与公民权不同的人权”则“表现为自然权”。显然,这里的人权概念指的是自然权利。再次,人权的一部分属于政治权利。对此,马克思指出:“人

西方名著导读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马丁·路德的国籍是()。(1.0分) 1.0 分 A、 英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我的答案:D 2 以下著作中,主要讨论审美和崇高两个范畴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 《辩证理性批判》 B、 《纯粹理性批判》 C、 《判断力批判》 D、 《实践理性批判》 我的答案:C 3

名画《雅典学院》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达芬奇 B、 米开朗琪罗 C、 拉斐尔 D、 毕加索 我的答案:C 4 小说《九三年》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狄更斯 B、 莫泊桑 C、 巴尔扎克 D、 雨果 我的答案:D 5 中世纪天主教所收的税叫()。(1.0分)1.0 分 A、 印花税 B、

C、 什一税 D、 人头税 我的答案:C 6 卢梭的作品不包括()。(1.0分) 1.0 分 A、 《老实人》 B、 《忏悔录》 C、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D、 《新爱洛依丝》 我的答案:A 7 英国的湖畔诗人不包括()。(1.0分)1.0 分 A、 华兹华斯 B、 骚塞 C、 布莱克 D、

我的答案:C 8 无敌舰队之战是西班牙与()的海上战争。(1.0分)1.0 分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我的答案:C 9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1.0分) 1.0 分 A、 艾米莉·勃朗特 B、 夏洛蒂·勃朗特 C、 安妮·勃朗特 D、 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被鲁迅认为是“史家之绝唱”。(1.0分) 1.0 分 A、 《历史哲学》 B、 《后汉书》 C、 《三国志》 D、 《史记》 我的答案:D 11 “给我物质,我就能创造整个宇宙。”,这句话出自()。(1.0分)1.0 分 A、 阿基米德 B、 牛顿 C、 康德 D、 爱因斯坦 我的答案:C 12 以下对“呵呵勋爵”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A、 他的真名是威廉姆·乔伊斯

斯宾诺莎哲学思想探析

斯宾诺莎哲学思想探析 作者:林蓉 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7期 【摘要】斯宾诺莎是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证实思想的真理性并获得自由,并认为哲学的目的是求得人的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幸福。斯宾诺莎还认为,整个哲学体系是一个由最高存在范畴开始按照逻辑规则推出一切其它观念的演绎系统,他认为身体与心灵既是彼此独立的,又是先验地或内在地协调一致的,斯宾诺莎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意志与理智是同一的。斯宾诺莎这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对后世起着不可动摇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生平与著述;主要哲学思想;后世影响 斯宾诺莎著名的荷兰唯物论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欧陆理性主义者,与法国的笛卡尔和德国的莱布尼茨齐名。斯宾诺莎本为犹太人,犹太教会以其背叛教义,驱逐出境,后卜居于海牙,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不承认神是自然的创造主,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神。他的唯物论学说,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着颇大的影响。 一、斯宾诺莎生平与著述 斯宾诺莎(1632—1677)出生于阿姆斯特丹。斯宾诺莎的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斯雷翁省埃斯宾诺莎镇的犹太人。1492年,因西班牙政府和天主教教会对犹太人的宗教和种族迫害,举家逃难到葡萄牙。后又于1592年逃亡到荷兰。祖父亚伯拉罕·德·斯宾诺莎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犹太商人,曾在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公会担任要职;父亲迈克尔·德·斯宾诺莎继承其父的事业,在阿姆斯特丹经营进出口贸易,并担任犹太人公会会长和犹太教会学校校长。斯宾诺莎也因此得以进入当地的犹太神学校,学习希伯来文、犹太法典以及中世纪的犹太哲学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语的训练,而正是凭借着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尔等人的著作。他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1656年因反对犹太教教义而被开除教籍。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1670年移居海牙,斯宾诺莎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1673年有人提供他在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之职,条件是必须不对国家的法定宗教提出任何质疑,被斯宾诺莎断然拒绝。由于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他的健康状况逐年恶化。1677年,在与病魔一场激烈的交战之后,他倒下了,最终倒在了45岁的边缘上。斯宾诺莎生前著书立说,发表很多的著作,其代表作《几何伦理学》,简称《伦理学》,采用论点、论据、论证的几何方式阐释其哲学观点,成为哲学历史上较早的唯物思想开创者。他的其他重要的作品包括了《神学政治论》、《政治论》、《哲学原理》、《理智改进论》、《神、人及其幸福简论》等。。 二、斯宾诺莎主要哲学思想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近现代哲学中的伦理道德观念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近现代哲学中的伦理道德 观念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了人类行为和价值判断的规范 准则。斯宾诺莎(Benedictus de Spinoza)是17世纪荷兰哲学家,他的 伦理学思想对近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伦理道德观念方面。本文将探讨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思想,并分析其在近现代哲学中对 伦理道德观念的贡献。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思想基于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他认为一切事物皆 由上帝(或自然)决定,人类行为也受到自然的支配。在斯宾诺莎看来,人类的欲望是由外部因素刺激引起的,而理智可以用来控制和指 导这些欲望。他认为,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自己的幸福,而道德行 为将帮助人们实现这个目标。 斯宾诺莎提出了一种道德观念,即“善”是指那些有益于个体和社会 的行为。他认为,个体和社会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个体只有在社会 中才能真正实现幸福。斯宾诺莎主张人们应该通过理性思考和自我控 制来引导自己的行为,追求真理和善的实现。他将道德行为定义为受 到理性指导的行为,而不是出于任意的欲望或冲动。 斯宾诺莎的伦理观强调理智的重要性,他将理智视为人类最高境界,能够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他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自我认知,人们能够摆脱欲望和情感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他主张人们 应该以真理为导向,遵循理性的准则,而不是被外部的规范或权威所 左右。

在近现代哲学中,斯宾诺莎的伦理观对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为伦理学开辟了 新的研究领域。他的思想突破了传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人类以理性 为导向的道德行为准则,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将道德行为与幸 福实现联系在一起。 在当代社会,斯宾诺莎的伦理观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斯宾诺莎的 伦理观提供了一种理性的道德准则,帮助人们面对复杂的道德抉择和 价值观念的冲突。他的思想提醒我们要用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来引导 自己的行为,追求真理和善的实现,同时关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思想在近现代哲学中对伦理道德观念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伦理观强调理智的重要性,将道德行为定义 为受到理性指导的行为,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利益相辅相成。他的思想 启发了后来的哲学家,为伦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社会,斯宾诺莎的伦理观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提供了一种理性的道德准则, 帮助人们应对复杂的伦理抉择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应该以理性为 导向,追求真理和善的实现,并关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解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解 填空题部分 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3.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4.古希腊城邦最显着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6.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 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7.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8. 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9.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0.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 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治观;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11.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12.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 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13.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已经存在的主权概念;并最终使其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 14.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为主要特征的.. 15.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国际法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16.荷兰政治思想家格老秀斯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以主权这一概念为核心;格老秀斯改变了古代万民法的概念;阐释了近代国际法的概念;为近代西方国际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 17.荷兰政治思想家斯宾诺莎主张唯物主义的自然权利观;提出并论证了信仰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关系;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以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理论为框架;霍布斯创造性地发挥了布丹主权理论;将国家的本质视为主权;进一步奠定了权力政治观的基础..在权利方面;霍布斯较早地将自然法的理论转换为自然权利的理论;为公民个人的权利做了最充分的论证.. 19.洛克以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方式论证了自由、法治、分权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对后来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自由思想的始祖..” 20. 18世纪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在法国..它以伏尔泰为先驱;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大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征.. 21.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其中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22.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它甚至成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理性时代”.. 23.启蒙运动步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尘;继承了它的精神财富;使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达到“顶峰”;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4.18世纪的法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自由派和以卢梭为代表的民主派..两派均从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的政治概念与研究方法出发;提出了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等重要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制衡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表现出他深刻的洞察力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5.18世纪的美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派和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宪政派成为政治思想的两大主流;前者强调民主力量的重要性;后者重视宪政秩序的合理性;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限制权力的滥用;这为美

美学原理答案--网络课程--美学原理--网络课程

美学原理答案--网络课程--美学原理--网络课程 1 - [0324]《美学原理》平时作业 第1 批次 [单选题]在中国提倡"美育代宗教”的人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蔡元培参考答案:D [单选题]首先提出"寓教于乐”的人()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贺拉斯 D:布瓦洛参考答案:C [单选题]相当于优美的中国美学范畴是() A:大 B:雄浑C:阴柔之美 D:阳刚之美参考答案:C [单选题]第一次提出崇高概念的人是() A:A 柏拉图 B:B 亚里士多德 C:C 朗吉弩斯 D:D 贺拉斯 - 2 -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汉语里"美”字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参考答案:B [单选题]崇尚自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的先秦诸子是() A:A 孔子 B:B 孟子 C:C 庄子 D:D 韩非子参考答案:C [单选题]集中体现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 B:《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资本论》 D:《经济学导言》参考答案:B [单选题]康德主要美学著作是()。A: A 美学 B: B 判断力批判 C: C 纯粹理性批判 D: D 拉奥孔参考答案: B - 3 - [单选题]强调"美善结合”的是() A:A、儒家 B:B、道家C:c、墨家 D:D、法家参考答案:A [单选题]美学之父是() A:A 康德 B:B 鲍姆嘉通 C: C 黑格尔 D: D 维科参考答案:B 平时作业第2 批次 [单选题]柏格森的喜剧理论是() A:突然荣耀说 B:乖讹说 C:生命机械化说 D:对立因素倒置说参考答案:C [单选题]提出喜剧成因是”预期失望"的是() A:霍布斯 B:鲁迅 C:蔡元培 D:康德参考答案:D [单选题]相当于崇高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 A:韵味 - 4 - B:阴柔 C:雄浑 D:意境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过失悲剧 C:性格悲剧 D:社会悲剧参考答案:C [单选题]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作为一组审美范畴来详细研究的人是() A:博克 B:康德 C:黑格尔 D:利奥塔参考答案:A [单选题]"美是使人幸福的东西",这是奥地利哲学家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 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 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 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 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 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 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 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 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 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 (经院哲学) 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 存在、美德) 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 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 3、近代西方哲学 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 (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 唯理论(理性主义)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 互为对应平行) (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 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 (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经验论(经验主义)

理解杜威的道德智慧——《伦理学》读后感

理解杜威的道德智慧——《伦理学》读后 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粗浅地翻阅了《学校与社会》、《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三本教育类的著作后,我偶遇了杜威的《伦理学》,并鬼使神差地选择了它。对于这样一个无缘由的决定,我姑且将之当作一种缘分吧。 一、杜威其人 约翰·杜威是美国哲学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进一步阐释并发展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将其运用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心理、逻辑、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众多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提出了重要创见。他在这些领域的不少论著,被西方各该领域的专家视为经典之作。 杜威一生出版了40种著作,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内容涉猎的领域甚是广泛。其主要论著有:《学校与社会》、《我们如何思维》、《人性与行为》、《公众及其问题》、《经验与教育》等等。

二、走进《伦理学》的道德世界 内容概述 这是一本伦理学教材,它的重要性在于努力唤起人们确信道德问题的真正现实性和反思性思想在研究它们时的价值。第一部分在对群体生活的一些重要方面加以初步阐述后,追溯道德发展大体的进程,并随后对以色列、希腊、罗马和现代文明生活中所展现的这一进程加以专门论述。第二部分分析行为和道德生活内在的、个人的方面,更为细致地区分道德行为的含义,并论述了道德理论所围绕的三个概念,即善、正当、以及认可和美德,最后讨论了道德知识和自我在道德行为中的地位。第三部分考察了一些构成当今特色的典型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 对伦理及道德的新认识 我曾以为,所谓伦理,就是人和人之间需要遵守的道理准则。对于道德的理解,很多时候我更倾向于把它归为品德。在阅读了杜威的《伦理学》后,我对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语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伦理源于希腊文,最初意为风俗、习惯。之后,这个词语的含义变迁为素质、品格。在汉语中,伦理指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

斯宾诺莎“conatus”的历史起源及现代性意义

斯宾诺莎“conatus”的历史起源及现代性意义-哲学 斯宾诺莎“conatus”的历史起源及现代性意义 崔露什 作者简介:崔露什,河北省深州市人,(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 Valtteri Viljanen. Spinoza s Geometry of Powe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p.85. Wiep van Bunge. The Continuum Companion to Spinoza.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11. p.18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1、84页。 【摘要】 斯宾诺莎的“conatus”指代形而下个体存在的“现实本质”,它不但是一个具有深远起源的学术概念,同样也是一股真实的实践力量。近年来,西方不少学者关注这一概念并引发争论,但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于认清conatus背后掩藏的“个体”这一思想维度。”个体”在斯宾诺莎哲学中是一个向外界和未来敞开的“系统”,它与外界交流并将其特性纳入自身结构之中;作为个体本质的conatus也因此具有丰富的现实性,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现代性生存状态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conatus;起源;个体;系统 中图分类号:B5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6)02-0075-06 Conatus是斯宾诺莎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甚至更早的实践思想,并通过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传承与改造,在16、17世纪的哲学、物理学、政治学等思想中得到发展。斯宾诺莎的“努力”概念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产生而来的,他创造性地将之设定为形而下“个体存在”的全部本质,即人类自身的“现实本质”,由此斯宾诺莎的“个体”或“个人”观念是一个“动态”和“能动”的系统,这使他的整个哲学思想和对“人”的理解都充满了主动性和现实意义。西方近代哲学家逐渐发现和重视斯宾诺莎的力量哲学,并意识到这是一股真实存在的力量;但也有学者认为conatus的存在完全是荒谬的。从学者们围绕此问题展开的争论,我们发现conatus问题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现代性语境下的重要问题,即“个体”在环境中的产生与塑造,以及“主体”与“他者”间的交流互动。笔者通过对斯宾诺莎“个体”及其相关概念的论述,将conatus从文本的窠臼中解放出来,阐发它于人类自身发挥的本质能量,从而为现代性人类个体的存在与发展注入新的解释与立场。 一、“conatus”在西方哲学中的起源及发展 拉丁语“conatus”在现代英语中经常被翻译为“striving”或“endeavor”,中文意思是“努力”或“冲力”。研究资料中明确指出的有两种起源。首先是哈里·奥斯汀·沃尔夫森(Harry Austryn Wolfson)的考察,他认为conatus最早是西塞罗从希腊单词翻译而来。西塞罗在《论神性》中说:“正如植物都起源于各自的种子,并在种子的规定中繁茂生长一样,宇宙的本质也有它自己的运行方式,这一‘努力’或‘欲望’被希腊人称之为‘hormai’,它引导自己的行为与愿望相一致,就如同我们受精神和感觉的激励去做一件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