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植物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植物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植物学必背知识点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

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

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大一植物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植物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质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细胞质等构成。其中,细胞壁是植

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质蜜是细胞膜内的

液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特化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进行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2. 植物的营养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释放出

氧气。同时,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茎和叶子

进行输送和吸收。植物的营养过程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营养物质和水的过程。

3. 植物的生殖方式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包括花的授粉、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后通过传粉媒介或风等方式散播出去。无性生殖包括茎的匍匐生长、根茎分蘖、虫儿草分枝等,通过植物自身的增殖形成新的个体。

4. 植物的分类

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进行分类。常见的植物分类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种子植物门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门,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5. 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幼苗期是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出土的阶段,生长期是植物进行茎、叶、根系统的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成熟期是植物开始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阶段。

6.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其适应性特征,形成了不同

的植物群落。适应性特征包括植物的耐旱性、耐寒性、耐盐碱性、耐阴性等。

以上是大一植物学必背的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植

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1、种子的结构: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其中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 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中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不同种子其子叶数目不同,在被子植物中分为两类:一类具有两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植物。另一类只具有一片子叶,称之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它们不仅在子叶数目上有差别,而且在其他器官的形态结构上也不完全相同。(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很不一致,有2个或2个以上。 组成胚的细胞都具有胚性,这些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小,细胞质浓、核相对比较大,细胞质中没有或仅有小的液泡。种子萌发时,这些细胞很快分裂,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 种子根据胚乳有无还可分为无胚乳和有胚乳种子。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2、种子的形成: 种子的结构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是分别由受精卵(合子)、受精的极核和珠被发育而成。大多数植物的珠心部分,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被吸收利用而消失,也有少数种类的珠心继续发育,直到种子成熟,成为种子的外胚乳。虽然不同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颇有差异,但它们的发育过程,却是大同小异的。 (一)胚的发育 种子里的胚是由卵经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来的,合子是胚的第一个细胞。卵细胞受精后,便产生一层纤维素的细胞壁,进入休眠状态。 合子是一个高度极性化的细胞,它的第一次分裂,通常是横向的(极少数例外),成为两个细胞,一个靠近珠孔端,称为基细胞;另一个远珠孔的,称为顶端细胞。顶端细胞将成为胚的前身,而基细胞只具营养性,不具胚性,以后成为胚柄。两细胞间有胞间连丝相通。这种细胞的异质性,是由合子的生理极性所决定的。胚在没有出现分化前的阶段,称原胚。由原胚发展为胚的过程,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间是有差异的。 1.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荠菜为例说明,合子经短暂休眠后、不均等地横向油裂为基细胞和顶端细胞。基细胞略大,经连续横向分裂,形成一列由6—10个细胞组成的胚柄。顶端细胞先要经过二次纵分裂(第二次的分裂面与第一次的垂直),成为4个细胞,即四分体时期;然后各个细胞再横向分裂一次,成为8个细胞的球状体,即八分体(octant)时期。八分体

大一植物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植物学必背知识点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 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 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大一植物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植物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质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细胞质等构成。其中,细胞壁是植 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质蜜是细胞膜内的 液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特化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进行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2. 植物的营养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释放出 氧气。同时,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茎和叶子 进行输送和吸收。植物的营养过程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营养物质和水的过程。 3. 植物的生殖方式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包括花的授粉、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后通过传粉媒介或风等方式散播出去。无性生殖包括茎的匍匐生长、根茎分蘖、虫儿草分枝等,通过植物自身的增殖形成新的个体。 4. 植物的分类 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进行分类。常见的植物分类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种子植物门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门,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5. 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幼苗期是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出土的阶段,生长期是植物进行茎、叶、根系统的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成熟期是植物开始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阶段。 6.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其适应性特征,形成了不同 的植物群落。适应性特征包括植物的耐旱性、耐寒性、耐盐碱性、耐阴性等。 以上是大一植物学必背的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植 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根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根本单位 1665年,英国人虎克(Hooke 1635—1703)第一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取名“cell 〞。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论植物的发生〞中第一个指出“一切植物,如果它们不是单细胞的话,都完全是由细胞集合而成的。 细胞是植物结构的根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显微研究〞一文中指出动物及植物结构的根本单位都是细胞。 他们的观点就是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此后,细胞学说进一步开展,德国细胞学家Virchow 〔1858〕指出“细胞来自于细胞〞。Weismann 更进一步指出,现在所有细胞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一个共同祖先〔1880〕。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根本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构成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少数植物细胞 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外表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 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2.细胞质 ⑴质膜:〔plasmalemma 〕 Ⅰ 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质膜显示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中央明 1. 细胞核:〔n u c l e u s 〕 ⑴形态:通常为1个,球形或半球形。 ⑵结构: ⑶功能: ① 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遗传。 ② 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核膜:双层膜〔外膜和内膜〕,上有小孔,称核孔。 控制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核质: 核仁:1—多个,核内合成和储藏RNA 的场所。 碱性染料染色 核液〔浅色〕 染色质〔深色〕 〔一〕原生质体

浙江大学植物学课程知识点

浙江大学<<植物学>>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丰富的植物世界 要求课后对下列复习思考题进行复习 1.浅谈植物多样性对自然界及人类的作用。 2.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主要表现在何处? 3.谈谈生物界划分的历史演变及植物界的划分? 4.植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5.掌握植物各分支学科概况及植物学科划分的新趋势。 在总的考试中占5%。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史 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2.藻类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 3.何谓世代交替?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世代交替各有何重要特征? 4.孢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名词解释:生活史、孢子体、配子体、孢子、原叶体、世代交替、核相交替、种子 占全课程5%。 第三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课后复习以下题目: 1.细胞质中分布有哪些细胞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2.细胞核的结构如何?它在生命活动中有何作用? 3.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及其组成物质? 4.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 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上有什么意义? 6.什么叫组织?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 7.植物有哪几类组织系统及各自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功能? 8.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9.传递细胞的特征与功能? 10.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11.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12.名词解释:胞间连丝;细胞分化;染色质和染色体;分生组织;细胞周期;器官;种子;幼苗。 第四章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其生长发育 每次课后复习相应题目,下周课程提问或抽查 1.根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2.主根和侧根为什么叫定根?什么叫不定根? 3.根系有几种类型?各有何区别?了解根系类型有什么实际意义? 4.根尖一般可分为哪几区?各区有何特征及功能?为什么说根尖是根最重要的部分? 5.绘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横切面简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及所属组织? 6.根为什么能不断伸长和增粗?根增粗后其内部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7.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相比,有何主要不同?其他单子叶植物根如何? 8.侧根是怎样发生的?属何起源?侧根与根毛有什么不同? 9.根尖分生区的组织分化与根的初生结构及次生结构有何关系? 10.绿色植物的根与非绿色植物有哪些共生实例?豆科植物为什么能肥田? 11.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根的结构如何? 12.茎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13.什么叫芽?以叶芽为例说明芽的结构组成?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整理一

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概述 浹类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类最原始的低等植物。 1•主要特征 (1)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 (2)自养性生物; 2.繁殖方式 ☆营养生殖 浹体的一部分由母体分离出去而长成一个新的浹体,如单细胞载体经过细胞分裂后分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长成为新个体而原浹体不存在;多细胞的浹体经过断裂而长成新个体, 均属于营养生殖。 ☆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方式是产生抱子,产生饱子的囊状细胞称为抱子囊,抱子可以直接长成一个新个体;范子油具有鞭毛能游动的游动葩子、不具鞭毛不能游动的静饱子和厚壁抱子三种。☆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称为配子,产生配子的母细胞称为配子囊(饱子囊和配子囊均为单细胞)。配子在一般情况卞必须两两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萌发形成新个体,或合子减数分裂形成泡子,再由抱子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中如果是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称为同配生殖;如果两个配子的形态和结构完全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此两种配子的结合称为异配生殖;如果两个配子在形态、结构、人小、运动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其中搭配子无鞭毛,称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称为卵式生殖;如果是两个没有鞭毛能变形的配子结合,称为接合生殖:在极少数情况卞,配子不经过结合长成个体的称为单性生殖。 3扮布 现存浹类植物约有三万种,遍布世界各地。我国已知的药用浹类植物约有115种,主要生长在淡水或海水中,但在潮湿的土壤、岩石、树皮上也有分布。 4.分类依据 主要依据涣体的细胞壁成分、所含色素的种类、贮存物质的类别等方面(还有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 二.藻类植物的分类 1・蓝藻门 ☆特征 蓝浹门是一类最简单而最原始的自养植物类群。植物体为单细胞、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多细胞的非丝状体,是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a,浹蓝素,故又名蓝绿涣。但也有些种类的细胞壁外层的胶层鞘中含红、紫、棕等非光合色素,使浹体呈红、紫、棕等颜色。 ☆贮存物质 蓝淡淀粉、蛋白质粒 ☆繁殖方式 营养繁殖,极少数种类为无性生殖能产生抱子。 ☆分布

大学植物学知识点(院校的整理版,更有条理)

第一章植物细胞 19 世纪初,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正式明确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概念 细胞学说 /细胞是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也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还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又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原核细胞 /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集中在某一区域,没有核膜包被。 /DNA 呈环状,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 /没有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 /细胞通常体积很小,直径为~10 m 不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植物界(两界系统)中的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 /具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 /基因组DNA 为线状,并且与组蛋白结合。 /具有以膜为基础的多种细胞器。 /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20-50 微米。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低等植物均由真核细胞构成。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大小 1.大小:一般20-50 微米。 /特例:棉花种子的表皮毛细胞可长达70mm,成熟的西瓜果实和番茄果实的果肉细胞,其直径约 1 mm,苎麻茎的纤维细胞长达550 mm。 2.形状:球状体、多面体、纺锤形和柱状体等。 (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植物细胞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质体和胞间连丝等。有些动物细胞的结构,如中心粒,是植物细胞内不常见到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真核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细胞中还常有一些贮藏物质和代谢产物称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 (一) 质膜(细胞膜)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生物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好植物学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植物学 以植物为主要对象,从不同层次(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居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研究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 2、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 3、研究植物多样性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 4、揭示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二、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产者,即初级生产者 2、植物在维持地球上物质循环的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自然科学 1、在自然科学中的意义 植物科学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和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也可影响和加速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同时,植物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新的物理、化学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常给植物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植物科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植物科学的研究为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对植物区系、植物资源、植被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研究,为农业区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细胞和组织培养、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农业上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开辟了新的前景$植物化学的研究,对开发药用资源、发展医药工业有重要的意义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可筛选出对污染敏感或具较强抗性的植物 $古植物学的研究,可以为找煤、石油及其他矿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为保护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条件,保护丰富的基因库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人类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生物物种大量消亡 五、植物(Plant) 具有固着生活方式;具有细胞壁(纤维素的网状结构);自养生物(叶绿体);具有永久分生组织、不断生长、分化。 六、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草学阶段:16世纪末以前,以实用为目的 博物学阶段:16世纪末至1859年,意大利西沙尔比诺以生殖器官作为分类基础,使植物学和实用的本草区别开来。主要是大量采集描述,指导思想是神创论。生物科学阶段:1859—1953年,指导思想是进化论,注重进化关系,力求建立符合自然演化结果的系统关系生命科学阶段: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研究从器官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也即进入到探索生命现象本质的阶段。 七、发展趋势及方向 1、两极分化又相互融合:1.在微观领域从分子水平探索生物的结构、过程与机理,以揭示生物界的高度统一性;2.在宏观领域研究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及宇宙射线作用与无重力世界中的生命行为 2、各分支学科交叉渗透、相互推动 3、从定性走向定量 4、从实验走向证明 5、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植物学将发挥重要作用:如发展design crop等

大一植物学第二版知识点

大一植物学第二版知识点 植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植物的起源、 结构、功能、分类、生长、发育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大一 植物学第二版是一本经过修订和更新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与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本文将介绍该教材中的一些重 要知识点,从细胞结构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让读者对植物学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一章:植物的起源与分类 该章节主要介绍植物的起源和分类方法。植物起源于原始藻类,通过进化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其形态、 生命周期和遗传关系等特征进行的,常见的植物分类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该章节重点介绍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组织学。植物细胞的特 点是有细胞壁、有叶绿体和质体、有中心体等,这些特点使得植 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植物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管 组织、维管束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

第三章:植物的营养生长 该章节主要介绍植物的养分吸收、物质运输以及生长调控等方面的知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导管组织将其运输到各个部位。生长调控是植物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来控制生长和发育的过程,它包括内源性激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 第四章:植物的生殖 该章节介绍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递和受精过程,无性繁殖包括萌枝、球茎、分株等。生殖器官是植物进行繁殖的部分,包括雄蕊、雌蕊和花瓣等。 第五章:植物的适应与生态互作 该章节介绍植物的适应性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植物通过一系列适应策略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例如植物通过释放氧气来影响环境气候,同时也依赖其他生物参与的生态系统。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引言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长发育、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植物学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植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起源于约47亿年前的地球上。植物的起 源和进化经历了原始海藻、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等阶段。在进化的过程中,植物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形成了多样化的植物类群。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和叶组成。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地面上。茎起到支撑和传导物质的作用。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另外,植物还具有花、果实和种子等繁殖器官,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传播来繁殖后代。 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萌发、生长和成熟三个阶段。萌发阶段是种子在适宜的环 境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过程。生长阶段是植物体积和大小增长的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两个过程。成熟阶段是植物体发育到达一定阶段,能够繁殖繁衍后代的阶段。 植物的分类 植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根据植物体的结构、生殖方式、生活史等特征, 植物学家将植物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等四大类。被子植物是最为常见的植物类群,包括了两子叶植物和一子叶植物。植物的分类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植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 其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植物受光、温度、水分和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植物对这些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植物还能够通过与其他生物的互动来适应环境,比如与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的共生关系。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 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 有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植物的知识点

植物的知识点 写在前面: 我们身边的植物们是如此的多样化和神奇,但我们对它们的了 解却很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 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和功能。事实上,植 物学是一个非常广泛而且深入的学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 您介绍一些植物学的知识点。 一、植物的基本结构 每一个植物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植物主要由根、茎和叶组成。 1.根 植物的根是植物体的一部分,用于吸收水分和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与地面相连接,并通过根柄和地下茎连接成为一体。一个植物 的根可以分为两部分:主根和侧根。主根是从幼苗形成,它在形 成后会逐渐分枝,形成侧根。

植物的茎是一棵植物的主要支撑结构。它负责植物体的生长和运输水分和养分。不同植物的茎结构有所不同,有独立的、分枝的、蔓生的、爬行的等各种形态。在一些植物中,茎很短或者呈现出地下的形态,比如芋头、地下茎等。 3.叶 植物体中的叶是最容易被人们发现的一部分,它通常位于茎的顶端或侧端。叶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和营养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是一种化学反应,植物通过利用太阳能和二氧化碳来产生养分。 二、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萌芽、生长和成熟。这个过程是由几个基本的因素:植物体的部分、光、水分、养分、温度、土壤组成。

萌芽是指植物体各部位起初生长的过程。种子或孢子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依靠养分的来源萌发出根、茎和叶。同时,光合作用也需要适当的光线。 2.生长 生长是植物体的分化和发育的过程。在此期间,植物需要光、水分、营养和温度等基本因素的支持和供应。 3.成熟 成熟指的是植物达到了完全生长的状态,拥有了自己的种子和花卉。这时,植物需要适当的环境条件,例如气温、光照等,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三、植物的生殖方式 植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植物学笔记大一全部知识点

植物学笔记大一全部知识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涉及到植物的起源、结构、功能、分类、进化、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本篇笔记将整理大一植物学课程中的全部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原理。 1. 植物起源与进化 1.1 植物界的分类与特征 1.2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1.3 绿色植物的共同祖先 2. 植物的形态结构 2.1 植物的体部结构 2.2 植物的根、茎、叶的特征与功能 2.3 植物的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 3. 植物的生长发育 3.1 植物的生长形态与生长素的调控

3.2 植物的细胞分裂与组织分化 3.3 植物的形态发生与组织生长 4. 植物的物质代谢 4.1 光合作用与光合器官结构 4.2 呼吸作用与能量转化 4.3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运输 5. 植物的生殖与繁殖 5.1 植物的有性生殖与花的形成 5.2 植物的无性生殖与营养器官的利用 5.3 植物的繁殖方式与生境适应 6. 植物的适应与生存策略 6.1 植物的生态位与生境条件 6.2 植物的形态与生理对环境的适应 6.3 植物的竞争与共生关系

7. 植物的系统分类 7.1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7.2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分类 7.3 被子植物的分类与演化 8. 植物的经济与生态意义 8.1 作物与果树的种植与利用 8.2 物质循环中的植物生态功能 8.3 生态保护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文通过对植物学大一全部知识点的整理,总结了植物起源与进化、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生殖与繁殖、适应与生存策略、系统分类以及经济与生态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对植物的基本特点和生理生物学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为深入学习植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 ★【种群】:占有一定环境空间的某物种个体群的总和。 ★【物种】:有特定的分布并在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植物界的大群落: 原核生物〔细菌门、蓝藻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真菌门、地衣门〕 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蕨、石松、木贼、真蕨纲〕;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单子叶、双子叶〕 细菌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小的生物。 植物进化过程: 菌藻植物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地球、生命耦合系统 第二章 ★【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种分布区】:一个物种由假设干植物个体组成,他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描述分布区的根本方法: 点图法→只表示有没有该种分布,不能清晰地表示植物种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轮廓法→有助于了解种和环境的关系; 种的分布区构造: 〔1〕气候生态型:由纬度、高度形成的气候条件差异影响。 〔2〕土壤生态型:由土壤分化原因引起理化性质的差异影响。分:适宜区、生长区。 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 〔1〕通过渐变式形成的物种,在隔离、变异、选择的过程中,已占有相应的地域,形成了原初的分布区和起源中心。 〔2〕在自然界通过爆发式形成的新种,开场时个体很少,尽管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潜力,同样需要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取得立足点,然后向周围扩展。 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1、异地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1〕种的连续分布;〔2〕属的连续分布; 2、同地物种形成 植株在有性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分裂失常,导致新一代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新旧种不能正常杂交,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种。 3、平行物种形成 某些植物进入新生境发生变化,产生基因变化,形成新物种。 ★分布区扩展的条件: (1)自身的繁殖能力,如配子的数量,繁殖体的数量与质量,后代的成活率等。〔2〕起源中心周围存在着适宜该种生存开展的生态环境条件。 〔3〕借助生境的外力传播其繁殖体。 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 〔1〕气候演变:时间尺度空间尺度;〔2〕地形变化;〔3〕板块运动;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命过程和演化等相关知识的学科。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正是接触和学习植物学的起点。下面将对大一植物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植物分类学 1.植物的命名与分类原则 - 植物命名:拉丁文学名法、国际植物学命名规则 - 植物分类原则:形态分类、细胞分类、进化分类 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与分类系统 - 种:生物学上的基本单位 - 属、目、科、纲、门: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单位 - 分类系统:三域分类系统、五界分类系统、七界分类系统 二、植物的形态结构

1.植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器官 - 植物细胞: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器 - 植物组织器官:根、茎、叶、花 2.植物的生殖结构与生殖方式 - 雌蕊:花柱、柱头、子房 - 雄蕊:花药、花粉 -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者交替进行 三、植物的生长发育 1.植物的生长方式 - 主茎生长:走茎生长、短节生长、长节生长 - 侧枝生长:分枝、花序、腋芽 - 组织生长:原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植物的生活史

- 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 - 无性生殖生活史、有性生殖生活史 四、植物的生理过程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 呼吸作用:有机物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 2.植物的水分运输与吸收 - 植物体的水分结构:细胞膜、细胞壁、木质部 - 水分运输机制:根压力理论、蒸腾拉力理论 五、植物的适应与生态 1.植物的适应与种群分布 - 植物的适应机制:生理适应、形态适应、生态适应- 植物的种群分布:地理分布、群落分布、垂直分布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 理活动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 了许多基础的植物学知识,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1. 植物的起源:最早的植物为藻类,随后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泥 岩藻和藻类的后代-蕨类植物。 2. 植物的进化:从蕨类植物演化出裸子植物,再进化成了被子 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类。 二、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1. 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和花四部分。根负责 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起到支撑和运输的作用,叶用于光合作用,花则与繁殖相关。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3. 水分和养分吸收:根的表皮细胞具有根毛,能增大吸收表面积,使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4. 植物的运输系统:通过茎和根的组织形成的细管组织,包括 了导管和木质部,能将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输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无性繁殖:包括根茎、块茎、地下茎、关节等结构的植物可 以通过无性繁殖进行繁殖。此外,还有根出芽、花芽和植物体的 断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包括花的授粉和胚胎发育两个过程。花 的授粉可以由昆虫、风、水等媒介完成,花粉经过传送到花粉管 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胚胎,经过胚胎发育,最终形成种子。 四、植物的分类 1. 植物的主要分类:植物根据其结构、形态和生活习性来进行 分类,主要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2. 植物的系统分类:按照近年来对植物的显示进化关系的研究,植物可分为多个门,包括藻类门、苔藓门、蕨类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

植物学知识点【精品文档】

第一章 叙述大豆种子各部分的来源。 植物细胞包括哪几部分?它又由哪几部分组成? 试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是相互统一的。 质体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可分为哪三种类型?试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实例。线粒体有何功能? 什么是细胞周期?间期有何重要意义? 叙述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减数分裂有何生物学意义?它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植物细胞壁可分为几层?它们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是胞间连丝?它在植物体中有何作用?什么是组织?共分哪几类?有什么功能? 什么是维管束? 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各含哪四种成分? 周皮包括几部分? 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有何区别? 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是什么?它可分成几类?分别在什么部位? 第二章 详述双子叶植物根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并说明水分进入导管的过程。 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过程。

说明根瘤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指出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区别。 根尖可分几个区?各区的细胞有何特点和功能。 根常见的变态有几种?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统一。 第三章 详细叙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有何特征,试和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比较。简述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异同。 简述茎的分枝方式。 说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差别。 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有何不同? 茎尖可分为几个区?各区有何特点。 什么是枝条?枝条有何特征。 说明皮孔的形成过程。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第四章 以叶为例,说明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简述 C3 植物和 C4 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比较禾本科植物与棉叶的异同点。 试述叶片的结构对生理功能的所以适宜。

植物学-复习知识点

题型: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0.5分,共5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分)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答案直接填在括号) 四、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5分) 五、比较题(3-4个题) 六、问答题(5-6个题) 七、绘图题(2个题) 植物学理论课学习重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 1. 细胞壁的层次结构、纹孔的概念和两种类型 2. 后含物的种类及简单的鉴定方法 第二章:植物组织 1.概念:植物组织、维管束 2. 植物组织的各个分类的类型 3. 比较不同组织功能特点:如比较表皮与周皮、厚角与厚壁组织、筛管与导管 4. 导管五种类型 5. 维管束的类型 第三章:种子与幼苗 1. 种子休眠概念、休眠原因 2. 种子萌发条件 3. 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概念 第四章:根 1. 根和根系的类型 2. 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及其异同点 3. 皮层、凯式带、通道细胞、外始式概念 4. 侧根发生部位、起源概念 5. 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答:双子叶植物的根,在完成初生生长后,由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和分裂活动,使根不断地增粗,称次生生长。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两个初生木质部脊之间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活动,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以后随着细胞的分裂各段维管形成层逐渐向外推移,与其外侧的恢复分裂的中柱鞘细胞相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波浪状形成层环,后变成圆形。

2)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形成层环的活动,主要是进行平周分裂,向分裂产生的细胞,分化出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的方,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合称次生维管组织,这是次生结构的主要部分。另外,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还有一些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群,统称维管射线,其中贯穿于次生木质部中的射线称为木射线,贯穿于次生韧皮部中的射线称为韧皮射线。维管射线是次生结构中新产生的组织,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功能。 3)木栓形成层的来源:根中木栓形成层第一层发生于中柱鞘,逐年移。 4)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木栓形成层以平周分裂为主,向形成栓层,向外形成木栓层,三者共同构成周皮。 第五章:茎 1. 茎的形态:节、节间、叶痕、皮孔、芽鳞痕、顶芽、侧芽 2. 芽的概念、芽的结构、芽的类型:定芽和不定芽、裸芽和鳞芽、叶芽(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活动芽和休眠芽 3.茎的四种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 4.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根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答:①根表皮具根毛、无气孔,茎表皮无根毛而往往具气孔。 ②根中有皮层,皮层细胞具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 无显著的皮层,更谈不上具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 韧皮部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无髓,茎中央为髓,维管束间具髓射线。 5.禾本科植物茎(单子叶)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