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 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1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8.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 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 )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 11.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12.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3.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2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5.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 17.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18.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1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20.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2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 。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3

D.需要层次理论 22.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 ) 。 A.惊喜和感激 B.满意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 2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了( )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24. 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5.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肯定以提高教育效果,其运用的是( ) 。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 26.需要层次理论是( )提出的。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泊尔 D.马斯洛 2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2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29.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 A.线形关系 B.u 型关系 C.倒 u 型关系 D.平行关系 30,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4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31.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32.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33.下列哪位不是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 ) 。 A.默里 B.麦克里兰 C.班杜拉 D.布鲁纳 34.认知内驱力属于( )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同接动机 35.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 ( 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低等 B.一般 C.中等 D.高等 3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37.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38.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丽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39.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
5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40.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41.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 最合适的安排 应该是( )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4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 A.25% B.50% C.75% D.100% 4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4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主要应考虑 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45.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_______。 2._______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_______强化和自我强化。 4.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 形成。 5. _______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 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
6

式。 6.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是_______。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_______。 8.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_和学习期待。 9.归因理论是从_______来影响行为动机的。 10.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_。 11.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_______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12.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意向或_______。 13.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 力和附属内驱力。 14.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_______期待。 15.动机有激活、指向和_______三个基本功能。 16.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 17._______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预测。 18.到了青年期,_______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9.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___。 20.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 21.成就动机理论认为_______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22.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 23. 根据学习动机的_______, 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4.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需要是_______。 25.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 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 27._______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 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8.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_______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29._______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0.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_______的动机。 31.“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32.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 有最佳效果。 33._______是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4.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外部条 件或刺激物叫_______。 35.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儿童后期和少年期,_______就成为一个强有力 的动机因素。 36._______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目标。 37.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_______的动机。 38.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_______为中介,而学习行 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的制约。 39.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_______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 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40._______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7

41._______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困难,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 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_______。 43.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发现人们多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能力 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_______、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44.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_______及自我效能感 理论。 45.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_______、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简答题。 1.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2.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 3.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谈谈如何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7.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8.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9.如何利用学习结果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10.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1.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1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3.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四、论述题。 1.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请运用 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正确吗?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试述成败归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C 6.D 7.B 8.D 9.B 10.C 11.B 12.D13.C 14.C 15.B 16.C 17.A 18.A 19.C 20.A 21.D 22.B 23.C24.D 25.C 26.D 27.C 28.A 29.C 30.A
8

31.C 32.C 33.D 34.A35.C 36.D 37.A 38.A 39.C 40.A 41.D 42.B 43.A 44.A 45.C46.C 二、填空题 1.降低 2.诱因 3.替代性 4.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5.替代性强化 6.自我实现的 需要 7.主观判断 8.学习需要 9.结果 10.班杜拉 11.结果 12.学习愿望 13.认知内 驱力 14.效能 15.强化 16.马斯洛 17.效能期待 18.认知内驱力 19.利他主义 20.韦 纳 21.避免失败者 22.阿特金森 23.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24.生理需要 25.趋近或 接近 2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7.学习动机 28.行为 29.自我强化 30.避免 失败 31.替代性强化 32.中等 33.替代性强化 34.诱因 35。赢得同伴的赞许 36.学习 期待 37.高尚的和低级的 38.学习行为 39.惩罚 40.成就动机 41.问题情境 42.可控制 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43.运气好坏 44.成败归因理论 45.归属和爱的需要 三、简答题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 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 要,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的需要。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的结果,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 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 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 属于外部动 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 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 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 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3.(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 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5.(1)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由学习过程本 身和知识内容本身直接引起的兴趣。比如,材料内容的新颖,引人入胜;教师的讲解富有启 发性;或学习成绩优异所引起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强烈的、稳定的。间接兴趣是指学习活动 的社会意义和对学习活动的目的性的追求所引起的兴趣, 它反映着社会性需要。 如果学习者 没有间接兴趣,将会丧失学习的决心和毅力。 (2)发挥学习的独立性。独立性意味着一个人具有学习的动机,自我调节情绪和行为,而且 当情境有所变化时,仍能保持真实的自我概念。独立性还意味着一个人在行动之前,不太靠 外部的强化,如外部的奖励。因为自己激发的内部动机将持续地支持着人的学习活动。 (3)探究自身学习过程及其成绩。美国心理学家布克等人对大学生的实验
9

研究表明,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其进步的情况比不知道的要好,这就是说,学习者理 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 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青年学生必须反思自己的学习 过程。 (4)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动机。一切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示范作用,都必须通过青 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 即通过他们的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才能转变为自己的 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 它是个体在大量认识和实践活 动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克服内部和外部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和稳定下来的。所以,要培 养高级动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总之,青年学生要深刻地认识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期望,进行自我定向,才有可能激发自身 内部的高尚动机。在确定奋斗目标时,不妨看得高一点,让它在高处召唤,从而竭尽全力。 6.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 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 复杂、 较困难的课题时, 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 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7.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 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 但是,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 的手段, 并不先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 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 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8.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 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而 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 度而异动。 9.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激励作用。 应做到: 学习结果反馈要及时, 才能满足学生提高学习的愿望, 增强学习信心;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信息。还要使结果反馈 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10. 在教育实践中, 对力求成功者, 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安排竞争的情境、 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对于避免失败者, 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 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 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11.(1)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 情境。(2)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 内在联系; 此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 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 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1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 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 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另一类是避免失 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韵倾向性。 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倾向通常同时起作用,力求成功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奋发向上,避免 失败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行动迟疑退缩,两种倾向势均力敌则会造成激烈的心理冲突。 对教学的启示: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 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 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 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10

13.(1)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2)影响学习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对困难任务的态度;(4)影 响学习活动的情绪。 14.(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 降低效能期待。(2)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 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 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 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 成的,好坏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 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 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 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 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 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 如习惯于逃避的学生, 他们经常将 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成一 种习得无助感。 2.(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首先,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得 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 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并有 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列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则学 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 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如果学习效果好, 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 成正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 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其次,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 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因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 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 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 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多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 好。 3.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 材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11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 中注意力,使学习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 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的紧张和 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 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 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加了学习动机, 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 生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这可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 以争取今后取得成功。 4.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 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发现人们常常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 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等。 (1)归因理论的作用表现。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 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 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判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 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 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2)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在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心理学家进 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①就稳定 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学习者对未来 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有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 卑感;相反地,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 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 为。②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 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 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相反地,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 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③ 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自己充满 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 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3)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既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 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在学
12

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 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 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 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 差等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13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 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 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 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与教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理解,要知道教师该如何教,首先就要理解学生该怎样学,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多选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阶段特点。)一、作为独立学科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此后,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

教师职业《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库分解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C )___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D )__。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人的个性心理是通过__(D )__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 D 心理过程。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__(D )______。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____(A )___。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__(C )_。 A 情绪;B需要; C 想像; D 兴趣。 7.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___

(C )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8.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_____(C )_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系统性; D 教育性。 9.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依据别人可以观察并加以检验的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 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____(A )__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系统性; D 教育性。 10.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11、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称作___(D ) __。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反应变量。 12.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__(C )___。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3.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__( A )_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4.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__(B )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5.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的心理学流派是__(C )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 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 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讲授法 .发现法 .掌握学习法 .头脑风暴法 .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 正面肯定属于( )。 .接受 .价值体系个性化 .反应 .形成价值观念 .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求超越原先的 学习内容。 .知识 .应用 .评价目标 .综合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 .二个等级 .五个等级 .三个等级 .四个等级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心理变化 .信息加工 .智力活动 .信息输入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有影响 .没有影响 .几乎没有影响

.有实质性影响 .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 )。 .个别化教学 .指导性教学 .合作教学 .情境教学 .( )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于此。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测评 .教学策略 .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 )。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方法 .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被称为( )。 .发现教学 .掌握学习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 )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 .转换 .解释 .推断 .记忆 .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目标分类 .目标表述 .任务分析 .任务执行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事项 .教学方法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七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3.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6.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1氐谷现象 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10.D.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2.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选填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 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16.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观察法)。 17.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观察法)。 18.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9.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问卷法)。 20.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近期的作业,来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知识。这种研究方法叫(产品分析法)。 21.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 2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 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 D)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 C)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 )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 2. 实验法 3. 性格 4. 教师威信 5. 遗忘 6. 健康 7. 身心发展 8. 主导性动机 9. 智力技能 10. 学习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