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精)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精)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精)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精)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畏寒、高热史,或伴有黄疸。

(2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病变,扩张胆管内有大小不一结石影。

(4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肝胆管结石。

具备第(1、(2项可诊断,兼有第(3、第(4项可确诊。

2.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

性发作期分为梗阻型和胆管炎型。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

、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

:热、黄疸。

证候诊断:

肝胆蕴热证:胁肋灼痛或刺痛,胁下拒按或痞块。伴畏寒发热,口干口苦,恶

身目微黄,大便干结。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平或弦微数。

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身目发黄。伴发热,纳呆呕恶,小便黄,胁下痞块拒

【溏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肝胆蕴热证

法:疏肝解郁,清热利胆:

荐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枳实、延胡索、川楝子、白芍药、黄

大黄、半夏、生姜等。一成药:消炎利胆片等。

肝胆湿热证”

f法:清热利胆,化湿通下。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柴胡、黄芩、茵陈、栀子、生大黄、白芍药

半夏、生姜、枳实等。 +

中成药:锦红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双黄连注躺、

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三辨证选择中药肛门滴注、针灸等。肛门滴注中药方同口服中药汤剂,从工棼

中滴入,50ml~100ml/小时。疼痛明显者予针刺足三里、胆俞、日月、期门、肝熊

或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发热者针刺大椎、曲池、合谷。也可在相应的经络穴位螂

用中医推按运经仪治疗,以解痉镇痛、利胆排石。

。(四根据临床表现变化及胆道梗阻情况,可选用鼻胆管引流、胆管支架等黼

71 8 (五外科基础治疗。进食少或不能进食者,予水电解质、营养支持。

(六护理:辨证施护。予低脂清淡流质或半流质。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卖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l: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不缓解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岛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二评价方法

中医证候变化观察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观察中医证候变化:

将上述三种中医证候所属的全部主症、次症分别分为无、轻、中、重四个觏症分别记为0、2、4、6分,次症分别记为0、1、2、3分,舌质舌苔脉象只记录, 1

分,进入路径和结束路径时分别记录一次,作为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的依据。

证候积分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l。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L ~k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

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2002;

②《急

胰腺炎》(张肇达,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上。 (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

痛为主要症状。

(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帮

(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黄腻、或燥,脉细或l

弦数或弦滑数。

(5现代影像技术(超声、CT. 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删瞄;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

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技术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①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劂

标准(2007;②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剡

指南(草案(2007》。

(1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轻且局限腹膜炎体征;

(2血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

(3腹部B超或CT或MRI查及胰腺肿大或伴有胰周炎性渗出;

(4入院24小时内的APACHE工工评分<8分,入院48h内的Ranson评分<3

入院72h内的Balthazar CT分级II级以下。

以上1,3必备,参照2、4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肝郁化火证:突发的中上腹疼痛,走窜两胁、腰背,伴低热、咽干、口苦

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2.肝胆湿热证:持续的腹部及两胁疼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J心、”区吐、

或寒热往来,口苦、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___ _一一一——————F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

3’.腑实热结证:上腹疼痛,拒按,痛如刀割,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 r发热口

顾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或红暗,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洪数。

二、治疗方案 m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郁化火证治法:疏肝解郁,通腑泻火。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法半夏、枳实、厚朴、木香、白芍药、郁金、

索、黄连、川楝子、生大黄(后下、甘草等。

2.肝胆湿热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枳实、厚朴、柴胡、白

、木香、延胡索、当归、茵陈、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甘草等。3.腑实热结证

治法:通腑泄热,行气导滞。推荐方药:柴芩承气汤加减。柴胡、、黄芩、厚朴、枳实、栀子、生大黄(后下)(冲服)、木香、延胡索、红花、桃仁、槟榔、甘草等。以上证型辨证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大青叶等;湿热甚者,加

金钱草、黄连、等;呕吐甚者,加姜半夏、竹茹、代赭石、旋覆花等;腹胀严重者,加甘遂(冲服)、青皮、大腹皮、槟榔等;呕吐蛔虫者,加乌梅、黄柏、槟榔、使君子、细辛、苦皮等;食积者,加焦三仙等;伤阴者,加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可选用丹参注射液、或灯盏细辛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或丹参酮注射液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以及生脉、或参麦、或参芪注射液等具有益气养阴的中药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恢复期)等具有益气温阳作用的中药注射液。,。。(三)针刺疗法 1.体针:主穴:下巨虚、内关、中脘、梁门、阳陵泉、地机等。镇痛操作: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频率等幅 2/15Hz。止吐操作:平补平泻中等强度刺激公孙、太冲。

2.耳针:主穴:胆胰区 i,交感、神门、内分泌、阿是穴等。 3.穴位注射法:外科中医诊疗方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 0. 5mg,每天 1~2 次。(四)其他疗法: 1.中药鼻饲:适用于腹胀、呕吐甚者。症状改善后,改用口服。 2.中药保留灌肠:根据临床辨证用药煎剂,保留灌肠,每日 2~3 次,每次 200mlf 酌加芒硝。; 3.结肠透析机给药:根据临床辨证用药煎剂,运用结肠透析机灌肠治疗。,4.中药外敷:六合丹(大黄、黄柏、白及、薄荷叶、白芷、乌梅肉、蜂蜜)外敷于上腹部及腰胁部。 5.物理疗法:肠麻痹较明显者可运用超声电导仪,选取中药胃肠宁贴片;高脂血症胰腺炎可运用光电治疗仪;胰周炎性渗出较多者可运用极超短波治疗仪等物理潮评(五)内科基础治疗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7》。常规监护、禁食、补液、补充电解质、抑酸、维持水盐酸碱平衡;禁食时间长者。可酌情给予营养支持;胆源性胰腺炎或胰周液体积聚较者,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六)护理调摄砖护理调摄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舌质、舌苔及皮肤色泽,大、小便的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呕吐物的性状及量)导管护理、、口腔护理、补液护理、中药治疗的护理(中药鼻饲、中药灌肠、外敷六合丹)、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健康指导等。(七)恢复期调理恢复期可出现脾胃气虚证、脾虚湿困、瘀血内停等证候,给予益气活血、健脾利湿的中药调理。推荐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瘀汤、三棱

汤等方加减化裁运用。(八)饮食指导病情允许进食时,先进食不含脂肪的淀粉类全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少食多餐,逐渐从流质饮食一半流质饮食一软食一普通饮食。食品应以无刺激性、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在进食过程中如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应暂停进食。(九)健康指导戒烟戒酒,勿暴饮暴食,避免油腻及油炸等高脂饮食。胆石症患者,在疾病治愈后采用腹腔镜、手术或 ERCP 等手段尽快根治胆石症;高脂血症者应低脂、清淡饮食,并在医师指导下服降脂药以控制血脂,坚持长期监测血脂并门诊随访。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血淀粉酶恢复情况;2.证候疗效:治疗后腹痛腹胀的变化情况。(二)评价方法 1.疾病疗效 ~ (1痊愈:症状、体征消除,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并开始进食流质饮食; (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血淀粉酶降低至正常高限 3 倍以内; (3有效:症状、体征有所缓解,血淀粉酶尚未恢复正常; (4无效:症状、体征未缓解或加重,血淀粉酶未恢复正常。 2.证候疗效主症腹痛、次症腹胀综合评估证候疗效。腹痛、腹胀检查方法:受试者的主观熊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 100mm 垂直标规定为最小即无疼痛或无腹胀,100mm 刻度规定为最大和无法忍受的疼痛或让受试者在他认为能够反映疼痛 l 腹胀水平之处做一标记,以标记处读数作为记不痛或不胀极度疼痛或腹胀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运用 VAs 量表法,于第 0、2、5、7 天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及腹《黻进行记分,运用尼莫地平法和下述的判断标准判断疗效。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症状积分减少百分率治疗前积分 (1痊愈:证候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 (2显效:证候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 (3有效:证候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 (4无效:证候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处方原理: 本处方由名老中医根据驱邪扶正得原理,按中医君臣佐使原则配置。君药红豆杉中含有效药用成分多达40多种,包括紫杉醇、巴卡亭Ⅲ、生物碱、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等。其中紫杉醇以及巴卡亭Ⅲ合成得多烯紫杉醇就是目前世界上 一线抗癌药物;实验证明红豆杉多糖结合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并能通过对心肌保护、冠状动脉扩张及血液稀释来保护心脏;生物碱能改善睡眠;鞣质,通过抗菌、消炎、消肿对前列腺疾病有特殊功效;紫杉黄酮可通经、利尿、降血压;紫杉酚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等等。 适应病症:红豆杉草药适用于各类腺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管癌、食道癌、胃癌、各类小细胞癌、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血癌等等各类癌症,对白细胞居高不下得白血病及转移至骨骼得各类晚期癌症效果明显。 规格:二十八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四袋,每袋7小包,每包8克。用法用量:红豆杉草药每天一小包,置药罐中。加一升(约2斤)水煮沸,用文火煎煮十至十五分钟,饭后服用,一天内服完。红豆杉草药一般一疗程(二十八天)可见效。癌症手术病人,术后10至15天开始服用效果最佳,

四年多临床应用表明,无一例出现复发、转移;放、化疗病人接受治疗同时可以服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 一般患者,4至6个疗程后,各项检验指标都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改服小剂量维持,以防止扩散及转移;严重患者,根据病情在主治医生指导下增加服用疗程;直肠癌患者如服用后出现腹泻症状,应先服用小剂量2袋一天,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忌空腹、禁辣、禁酒;保持情绪平稳,避免上火。有些患者服用后排便次数增加,属正常症状,一般一周内恢复;有些癌症患者服用后出现腿酸、乏力等状况,属病情起效果迹象;有个别患者服用后,感觉胃有不适,可适当减量。对于病危、临近死亡得人不建议服用本品。 配伍禁忌:无。红豆杉草药至今已使用四年有余,有显著疗效者达到了八百多例。 【处方用名】独角莲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得全草。 【商品规格】以身干、个均、壮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化学成分】块茎含b-谷甾醇及其右旋葡萄糖甙、肌醇、皂甙、有机酸、糖类及粘液质等。 【抗癌药理】独角莲得乙醚、丁醇提取物体外实验证明具有抑制S-180、艾氏腹水癌细胞得作用。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中期得有丝分裂,对动物肿瘤有明显得抑制作用。

(完整版)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优化版)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优化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包括疾病种类有: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死等。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l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11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I级;中度:Il、Ⅲ级;重度:Ⅳ、V级。

医院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

濉中医[2010]07号 XX县中医医院中医药事业中长期 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方针政策,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具体如下: 一、全面巩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成果 按照《安徽省二级中医医院复审标准》及“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不断巩固“二甲”创建成果,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提高各科室管理与医疗技术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树XX中医新形象。 二、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 充分发挥医院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

设大做文章,夯实医院发展基础,到2015年底计划建成5个重点专科(专病),争取向省中医药管理局申报建成3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着力抓好正脊科、针推科等重点专科建设,正脊科争取申报成功,针推科于2011年申报省级重点专科,肝病于2014年申报省级重点专病,加大对肝病、肾病、糖尿病等专病的投入,专科专病投入计划三年内资金投入不低于50万元。同时筹建“治未病科”,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有序开展全院职工的中医药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西学中”学习(参学率不低于全院职工的80%),并选择有培养前途的中医药专业技术骨干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近年至少引进中医药专业本科毕业生25-30名,以后每年引进中医类别本科毕业生不低于3-5名,不断优化中医药人才结构;高薪引进中医高级人才2-3名,打造合理的中医人才梯队。计划聘请2-3名退休名老中医来院坐诊,开设名医堂,举办中医健康大讲堂,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影响力。到2018年,全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不低于75%。 四、加大中医诊疗设备装配力度 全面更新添置三维正脊床、中药熏蒸仓、肝病治疗仪、肛肠治疗仪、功能康复器材等设备,运用现代化设备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五、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使临床科研直接为提高中医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

关于胃癌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胃癌属于中医学的“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 胃癌的发病原因甚为复杂,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后 天失于调养,邪毒乘虚而入等有关。胃癌多方面的发病原因,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 1、气滞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为病。 2、血瘀血随气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条达,日久必致瘀血凝滞,日积月累,瘀结成块而 形成胂瘤。 3、痰凝饮食失节,长期饮酒,过食油腻,损伤睥胃,或脾胃素虚,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凝结而为痰,痰湿凝聚而成胂块。 4、湿聚饮食、劳倦、情志不遂,影响脾胃或睥胃素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使水湿停留, 继而又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成肿瘤。 5、正虚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体内,日久而致肿瘤发生。 在临床上,上述病因病机往往是兼夹或互相交叉出现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 为因果的。肿瘤患者大都出现虚实夹杂,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胃癌是生长在胃组织上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而多发的癌肿,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 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中年以上。以40~60岁之间最为多见,尤以40~5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平均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病人,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整个病程经过短,预后更为严重。一般胃癌病人男性远较女性 为多,男女比例为3~5:1。 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型胃炎、胃息肉、残 胃炎等)和癌前状态(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最新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人及儿童家长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30% 2、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40% 3、孕产妇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率≥50﹪ 4、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率≥6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全镇各村及居委会 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65岁老年人和0—36月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 三、项目内容 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 每年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药健康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2、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 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3、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2014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14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14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 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 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胃癌属于中医“胃脘痛”、“噎膈”、“痞满”、“呃逆”、“积聚”、“反胃”等范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摸索与实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对胃癌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的许多新学说、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在胃癌临床治疗上的理论依据。 从痰论治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痰是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又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病理产物。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劳逸均可导致痰的产生。痰滞成积既是胃癌的表现又是胃癌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病因。朱丹溪所描述的“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正与胃癌易于浸润转移的特点相类似。手术以后,正气受戕,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司,容易促进痰浊的再次生成,恰好又为胃癌的复发及转移创造了物质条件。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痰论治”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从瘀论治 胃癌的产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共同影响的结果,“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进而“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癖”,因此“从瘀论治”亦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北京御方堂中医肿瘤科专家认为肿瘤侵袭,手术创伤等加重了患者正气亏虚,气虚可导致血瘀;阴(血)不足也可导致血脉不利而致血瘀。使用自拟扶正化瘀方药辨证论治胃癌,不仅降低了局部复发及转移率,而且血液流变异常指标有明显改善。瘀既可作为致病因素,又可成为病理产物同时存在,瘀癌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交互为病的“瘀—癌—瘀”的恶性病理循环过程,癌潜瘀内,瘀渗癌中,癌瘀交结,瘀深癌剧。在遣方用药上必须癌瘀同治,攻癌勿忘化瘀,散瘀更须抑癌。 从毒论治 毒既是致人各种细胞的基因与外基因改变的因素,也是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其引起的癌症性质、种类也是多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抗癌解毒是临床上胃癌治疗的又一重要法则。李忠教授认为癌邪为患,必夹毒伤人,且由于癌毒留结,又可以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癌毒与痰瘀搏结,则形成肿块。因此治疗上提出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 从虚论治 胃癌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整体属虚,局部属实,从虚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传统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从虚论治”胃癌的主要手段。胃癌的本质是脾虚。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的胃肠安复方为主方治疗胃癌,临证以小复方加减。用药当升清降浊同施,补通兼顾,清化湿热,并多用甘味补益。 分期与分型论治 北京御方堂李忠教授诊治胃癌时,辨证用药立足于“邪正盛衰”,主张既不能专攻邪毒之实,又不宜峻补正气之虚,攻邪勿忘顾其正气,扶正尚需祛其邪毒,不同阶段,各有取舍。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属痰瘀互结,予以化痰散结;手术后,多气血两虚,予以益气补血;放化疗术中,耗伤胃气,予以益气和胃降逆;放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总结

贺州市中医医院 外一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2) 一、诊断 (2) 二、中医治疗 (2) (一)辨证施治 (2) (二)特色疗法 (3)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3)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3) (一)难点分析: (3) (二)应对措施: (3)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4) 一.诊断 (4) 二、中医治疗: (4) (一)辨证论治: (4) (二)特色疗法 (6)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6)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7) 上尿路结石中医诊疗法案 (8) 一、诊断 (8) 二、中医治疗 (9) (一)辨证论治 (9) (二)特色疗法 (9) (三)疗效评价及评估 (9)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0) 四、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方案 ()

董家营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实施方案 (2016年) 2016年1月

董家营镇2016年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国卫基层发[2013]7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人及儿童家长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90% 2、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全镇22个行政村。 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65岁老年人和0—36月儿童。 三、项目内容 (一)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 每年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

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二)0—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四、管理措施 (一)组织领导 董家营镇中心卫生院成立“董家营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王锋 副组长:张耿华 成员:雷勇、高振、谢婷、方侠、张蕊、陈昕玥、刘文文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 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诊疗方案设计及优化总结材料

青冈县中医医院 2011年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总结及优化方案 慢性肾衰及肾风为我科优势病种,慢性肾衰根据常见的原发病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关格等病症之中,本病多食水肿、淋证、消渴、血尿等病迁延日久的结果。诸症消退后,长期呈虚劳的表现,其后期呕吐常与癃闭并见,再结合本病的严重预后,故应属于中医“关格”范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科以慢性肾衰竭作为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针对慢性肾衰及肾风的患者,发挥中医中药特色,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及社会效应。 一、慢性肾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2011年我科出院病人共计 366人,其中有慢性肾衰竭患者195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95例,年龄49~79(59.39士4.35)岁,病程—天(11.12士1.72)天,其中脾肾气虚证型患者52 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6.6%,脾肾阳虚证型患者30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5.3%,气阴两虚证型患者26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3.3%,肝肾阴虚证型患者30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5.3%,阴阳两虚证型患者33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6.9%,湿浊证患者5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25%,湿热证型患者 8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4%,水气证型患者4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2%,血瘀及虫毒证型患者4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2%,中医特色疗法有穴位敷贴,按摩刮痧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185人次,

占慢性肾衰竭总数的95 %,中药汤剂病例160人次,占195人次中的82.1%。 治疗方法:2011年我科制定的诊疗方案。 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20%。 (3)血肌酐降低≥2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l项,即可判定。 有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0%。 (3)血肌酐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doc

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促进我院中医药文化发展。根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院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主要目标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

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宗旨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弄虚作假。仁德即是要对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这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

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重点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2、西医定义 定义书写要求: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 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 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 1:名称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 (2西医临床表现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 方药(包括院内制剂 : 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根据不同症状,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 中成药: (2西医治疗 书写要求: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 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其他非药物治疗 书写要求: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

书写要求:总结近 3年以来的临床病例, 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 指出其临床疗效, 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 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 2 ……………… (三证型 3 ……………… (四证型 4 ……………… (五证型 5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书写要求: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 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针对性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 (二解决措施 书写要求:根据难点, 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中医药文化特色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营造特色鲜明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

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2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3坚持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逐步推广中医中药的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能中不西。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容 1、规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强化和规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按照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6年底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每病区至少4个,每个病种完成病例10-2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到2016年底全院实施20种中医护理方案。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6年1月制定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根据计划落实关于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的各项措施。 2、实施阶段:—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 一) 疾病诊断 1.诊断: 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 ) 》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版) 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 1) 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 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 2) 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 发生远处转移时, 根据转移部位, 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 可出现相应体征。 ( 3) 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 ①胃镜检查: 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 可确定肿瘤位置, 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 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 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 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

者, 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 ①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 ②磁共振( MRI) 检查; ③上消化道造影; ④胸部X线检查; ⑤超声检查; ⑥PET-CT; ⑦骨扫描。 ( 4) 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 根据术后病理, 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 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 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 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 能够诊断为”胃恶性肿瘤”, 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 5) 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 EUS) 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 包括MSCT、 MRI、胃镜/超声内镜( EUS) 、 B超、消化道造影等, 必要时行PET/CT; 浅表淋巴结活检能够诊断肿瘤转移。 ( 6) 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 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 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 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 该部分患者的诊断当前尚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doc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的中医科、100%的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省级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综合(专科)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75%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6、100%的县(市、区)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不少于10%。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各县(市、区)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各县(市、区)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各各县(市、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