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Work)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

【课程简介】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

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

【学习总量】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方法包括:

1、以老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2、采用多媒体教学。

3、集中辅导要紧密结合主教材,配合使用其他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要点,选用一些历

史案例和现实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社会福利领域中

的一些现实问题。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组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时分配】

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小计理论课时实验课时实践课时习题

课时1第一章导论222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

发展223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444第四章儿童青少

年问题225第五章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226第六章少年儿童

与青年组织227第七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倡导性工作4268第八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性工作4269第九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治疗性工作(上)32510第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治疗性工作(下)325总计28836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陆士桢,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9月,第一版参考书:[1]《青少年社会工作》,章友德,天津大学出版社,xx年1月,第一版[2]《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吴铎马伊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xx年7月,第一版[3]《青少年社会工作》,王玉香,山东人民出版社,xx年1月,第一版大纲内容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从青少年的界定入手,探讨青少年观,多视角的界定青少年社会工作,以期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予以梳理,让同学们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现实中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教学要求:掌握青少年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熟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内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

一、儿童概念的界定

二、青少年的概念界定第二节儿童与青少年观

一、社会工作青少年观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青少年观与传统青少年观的区别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观确立的前提基础第三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系统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青少年;青少年观;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矫治性青少年社会工作;倡导性青少年社会工

作。教学难点:青少年;青少年社会工作;矫治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怎样界定儿童和青少年概念?举一个例子说说你对儿童观及青少年观的认识。检查方式:课堂讨论。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青少年期市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和过渡期,与其他时期的个体相比,青少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与特征,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与前提。本章将对青少年期进行阶段性划分,并从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三个层面概况分析不同阶段青少年发展的过程、内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学要求:从心理、生理及社会三个层面把握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容、特征及影响因素。

【内容提要】

第一节青少年期的阶段划分

一、少年期(10-14岁)

二、青年早期(14-18岁)

三、青年中期(18-22岁)

四、青年晚期(22-28岁)第二节青少年的生理发展

一、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

二、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

三、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容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第四节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一、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征

三、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认知;情绪情感;自我意识;性心理;元认知;同辈群体。教学难点:认知;自我意识;元认知;同辈群体。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分组商量、讨论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检查方式:学生小组讨论。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相关理论有助于解释青少年的行为,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从不同视角了解、认识青少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目标和任务,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与技巧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能够运用相关青少年

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了解认识青少年,帮助其解决遇到的相关成长问题。

【内容提要】

第一节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理论

一、霍尔的复演论

二、格赛尔的成熟论第二节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认知理论

四、人本主义理论

五、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第三节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理论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三、符号互动理论第四节社会工作实务理论

一、优势视角理论

二、生态系统理论

三、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四、增能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心理防御机制;系统脱敏法;社交技巧训练;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增能。教学难点:心理防御机制;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增能。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分别采用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增权理论解释一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检查方式:课后作业。第四章儿童青少年问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集中主要问题,并明确相应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教学要求: 了解消除儿童青少年贫困的举措;了解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解决对策;掌握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建议;掌握对青少年厌学的矫治;熟悉青少年网瘾、早恋问题的对策;掌握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

【内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贫困问题

一、贫困问题

二、导致儿童、青少年贫困的原因

三、消除儿童青少年贫困的举措第二节亲子关系问题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二、亲子关系中矛盾与问题

三、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建议第三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建议第四节青少年厌学问题

一、厌学的表现和定义

二、青少年学生厌学的原因

三、对青少年厌学的矫治第五节青少年网瘾问题

一、网瘾症的特点与类型

二、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三、网瘾症对青少年心理的危害

四、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第六节青少年早恋问题

一、早恋的特点与类型

二、早恋的危害性

三、青少年早恋的原因

四、解决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对策第七节青少年犯罪问题

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解决对策第八节儿童参与问题

一、儿童权利与儿童参与

二、中国儿童的参与状况

三、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贫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亲子关系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及矫治;青少年产生网瘾症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对策;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对策;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防及解决对策;儿童的权利与儿童参与、中国儿童的参与状况、促进儿童参与的措施。教学难点:如何察觉与识别儿童青少年产生与出现的问题。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的任务:给儿童青少年网瘾问题分别提出一个个案类、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预测一下,还有哪些儿童青少年问题会成为社会问题检查方式:学生小组自检。第五章儿童与青少年的社会福利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本章节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关于儿童与青少年福利的知识,理解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政策背景,能够做到在实务工作中认识儿童青少年福利需求,增进其福利,推动福利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与青少年。教学要求:了解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现代内涵和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取向与政策内容;熟悉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过程;掌握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内容。

【内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概述

一、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定义

二、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发展轨迹

三、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的现代内涵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取向与政策内容

一、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

二、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发展取向

三、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内容第三节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

一、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的含义

二、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三、儿童青少年福利机构的行政管理

四、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第四节中国的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中国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发展

二、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福利的含义;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定义及内容、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你福利政策;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的含义、主要内容和过程;儿童青少年福利机构的行政管理;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少年儿童及青年组织的社会功

能。教学难点:对定义的准确理解,以及牢固掌握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行政案例分析。

检查方式:课堂讨论。第六章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本章节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关于儿童与青少年组织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与青少年。教学要求:了解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了解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熟悉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掌握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培育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

一、少年儿童组织

二、青年组织第二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

一、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

二、青年组织的主要类型第三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

一、满足需要的功能

二、维护权益的功能

三、参与社会的功能

四、辅助党政工作的功能

五、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第四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培育

一、组织并创新活动内容

二、重视儿童骨干和青年领域的培育

三、凸显组织宗旨和规则

四、尊重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五、注重组织的情感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组织的形成特点、类型、社会功能、培育工作。教学难点:儿童青少年组织的形成特点、类型、社会功能、培育工作。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集思广益、收集各种儿童青少年相关的组织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检查方式:课下作业。第七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倡导性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做到能够帮助儿童青少年提升社会功能,解决和预防有关发展问题的产生,满足其成长需求,最终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的内涵;掌握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目标、工作准则、工作过程。

【内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概述

一、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的内涵

二、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三、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目标

四、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准则第二节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

一、识别问题阶段作

二、研究和分析问题阶段

三、计划阶段

四、介入阶段

五、评估总结第三节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内容

一、儿童青少年社会政策倡导

二、儿童青少年权利倡导

三、儿童青少年社区工作第四节我国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

一、推动儿童青少年立法

二、在儿童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

三、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长

四、监督、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为儿童青少年创造娱乐休闲的各种条件六、促进家庭建设,推动儿童青少年发展七、保护儿童青少年权益八、面向全社会代表、宣传儿童青少年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目标、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原则、儿童青少年倡导工作过程、儿童青少年社会政策倡导、儿童青少年权利倡导、儿童青少年社区工作、具体的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儿童青少年倡导性工作案例分析。教学难点:面对实践工作的时候,如何从倡导性工作视角进行介入。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以一个具体案例,说明倡导性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检查方式:学生小组讨论自检。第八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性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团体中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技巧,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服务。教学要求:了解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概述;掌握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内容;熟悉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

【内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内涵

二、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要素

三、儿童青少年发展目标原则

四、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功能

五、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特点第二节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生理健康辅导

二、智力发展和学业辅导

三、心理健康辅导

四、人际交往辅导

五、理想、道德及价值观发展辅导六、休闲娱乐辅导七、性心理与性教育八、青少年就业辅导第三节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内涵;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内容;我国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发展性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教学难点:如何在实务工作中开展发展性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我国发展性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检查方式:课堂讨论。第九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治疗性工作(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儿童、孤儿、留守儿童、流浪儿童等群体的现状进行了解,掌握他们存在的问题,从治疗性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能够找出相应的救助措施。教学要求:了解儿童青少年治疗性工作的内涵;了解流动人口中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问题;了解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掌握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掌握孤儿的救助模式。

【内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的概述

一、儿童青少年治疗性工作的内涵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

一、家庭功能的定义

二、家庭功能不健全的表现

三、家庭功能不健全对儿童的影响

四、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

五、对家庭功能不健全儿童的社会工作第三节残疾青少年服务

一、残疾青少年的概念及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残疾青少年面临的问题

三、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第四节孤儿

一、孤儿的概念及现状

二、孤儿的生存处境

三、孤儿的救助模式

四、进一步做好孤儿救助工作的对策及建议第五节流动人口中的儿童

一、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二、流动人口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三、流动人口中的流动儿童问题及对策和建议第六节流浪儿童

一、流浪儿童的概念和分类

二、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现状

三、流浪少年儿童离家流浪的主要原因

四、流浪少年儿童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家庭功能不健全对儿童的影响、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的救助、对家庭功能不健全儿童观的社会工作;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孤儿的生存处境、救助模式、救助对策和建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流浪儿童离家流浪的主要原因、流浪少年儿童社会工作。教学难点:准确掌握哪些儿

童青少年群体是需要开展治疗性社会工作的,针对相应群体该以什么作为介入的突破点。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到附近学校做一次调查,分析一下随着社会变迁,家庭功能变化的规律,分析家庭功能不全的数量、类型、危害,并针对其中一个个案提出治疗计划。

检查方式:课下学生小组自检。第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治疗性工作(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儿童青少年多种情绪问题及偏差行为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结合治疗性社会工作的专业特长,能够寻求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途径,掌握良好的实务技巧。教学要求:了解儿童青少年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掌握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会工作策略;掌握儿童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及预防对策。

【内容提要】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

二、儿童青少年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

三、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会工作策略

四、一些典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处理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的偏差行为

一、偏差行为的概述

二、儿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

三、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偏差行为的预防对策

五、儿童青少年常见偏差行为处理案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儿童青少年产生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会工作策略、一些典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处理;偏差行为的含义、影响因素、儿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表现和特点;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偏差行为的预防对策;儿童青少年常见偏差行为案例的处理。教学难点:如何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偏差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自主学习任务:到附近小学做一次小学生学习动力和情绪状况调查,分析学生厌学情况,并制定以班级团体为单位的矫治计划。《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考核大纲

【考核目的】

通过考试要检验学生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判断教学目的的达成度;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等。

【考核范围】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Social Work Practice 课程代码:B3052023 学分: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学习的目的 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具体介绍了在介入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的技能与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是从事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的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有运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最大化,从而为案主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课程学习目的 了解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树立利他主义的价值观,重点掌握在助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在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及方法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实务按其工作对象可划分为微观社会工作、中观社会工作和宏观社会工作三个不同的层次。 2.理解: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些理论如系统论、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人类行为的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 3.掌握:系统论的主要概念如整体性、关系和自动平衡,医学模式、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的具体内容,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在整个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成案主变化过程的程序是怎样的,同时还要意识到为案主提供咨询也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Adolescence Social Work) 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41055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课程总学时:36 课程总学分:2 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18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和方法在农村社区中的应用。《农村社会工作》力求协助学生认识农村社区、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技巧,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思考,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从事农村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农村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 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 第二章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理解和掌握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重难点】

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第三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现实处境 【教学内容】 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要求】 了解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农村的文化环境。 第四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 【教学内容】 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教学要求】 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含义;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掌握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农村社会工作切入点。 【教学重难点】 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农村社会工作切入点。 第五章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从农民的现实生活认识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要求】 了解农民的现实生活;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六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组织架构 【教学内容】 政府的主要农村工作,群团组织与农村社会工作,民间组织与农村社会工作,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政府的主要农村工作;理解和掌握政府、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政府、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七章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张天民编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80 目录 前言 (2088) 一、课程性质 (2088) 二、课程目的 (2088) 三、课程简介 (2088) 四、教学时数 (2088) 五、教学方式 (2088) 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2088) 七、教材 (2089)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2090) 第一节社会工作含义 (2090) 一、社会工作内涵 (2090) 二、社会工作的特征 (2090) 三、社会工作专业性基础上的职业化 (2090)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 (2091) 一、社会救助 (2091) 二、社会福利 (2091) 三、社会保障 (2091) 四、社会服务 (2092)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主客体及过程 (2092) 一、社会工作主体 (2092) 二、社会工作客体 (2092) 三、社会工作的过程 (2092)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2093) 复习与思考题 (2093) 拓展阅读书目 (2093)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发展 (2094) 第一节基于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萌芽 (2094) 一、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2094) 二、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2094)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2094) 第二节基于社会安全的社会工作扩展 (2094) 一、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保险法 (2094) 二、美国社会保障法 (2094) 三、“贝弗里奇报告”及“福利国家” (2094) 四、社会安全制度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2094)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2094) 一、专业化的依据和标准 (2094) 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缘起和标志 (2094)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特征 (2094)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与展望 (2095)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理论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分 课程学时:54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授课教师:游河副教授、廖颖讲师 授课对象及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实践、分享等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题设计、服务项目设计、案例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清晰的理论脉络,展示了社会工作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述了社会工作主要理论流派的概念框架与实践原则,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视角、生态系统视角、社会发展理论、存在主义、结构视角、女性主义视角、优势视角、赋权视角、叙事治疗、灵性视角等常用理论,也试图展现理论指导下的实务技巧,并通过课程实践,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分析、结构等视角来说明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容和重要性。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西方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为献身科学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将理论应用于预测、解释和评估情境与行为,为社工如何反应与介入具有独特历史、问题及目标的案主提供合理解释。要求学生学会合理选择理

论并将其与实务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及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领会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熟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教学难点: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情境模拟、实验 教学时数:3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界定 实践理论 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Howe的七阶段模型 本书的六阶段模型 第三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Payne的三分模型 Howe的四分模型 本书的四分模型 第四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四个传统 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范式的内涵,即用来看待和解析某些问题的一整套概念、理论、方法、技巧,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范式、不同角度来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实证传统 教学难点:社会建构传统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时数:3学时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Ⅱ》 英文名称:Social Work Applications PracticeⅡ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二)》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更有效地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本门课程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精神,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导向,在专业基础理论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讲授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该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高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能对医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陈述各方面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尽量讲清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技巧,了解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和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医务社会工作 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形成、历史发展及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模式;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如;临终关怀、慢性病的照顾、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医患矛盾的处理等,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内容。 2.残疾人社会工作 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和发展历史,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特征和相关的社会政策,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工作的范围,工作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基本技能;了解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现状。 3、企业社会工作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2106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大纲 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下的理论模式,从而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性的反思和对话,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理论敏感度。具体目标: 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理论范式的转移,从而反思批判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局限和贡献; 区分社会问题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实物流派,从而反思批判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专业技术和整合可能; 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核心模式和特定时空的处境化互动,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行体制的融合与碰撞,创造性推动社会工作策略与中国社会的协同转型。 课程纲要: 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1.理论的属性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2.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3.社会工作理论分类:类型学框架VS.实务领域框架 4.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科学主义范式VS.建构主义范式第二讲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问题解决模式:社会工作新主流框架 1.一般系统理论 2.生态主义演变 3.生态系统框架 4.问题解决模式 5.生命模式: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1 6.家庭治疗: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2 第三讲优势视角、能力建设和增能框架:一个有希望的生活世界 1.优势视角 2.增能概念 3.抗逆力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1 4.能力建设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2 5.社区资产建设:优势视角的运用3 第四讲行为主义和准行为主义理论:证据为本的干预模式 1.行为主义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行为理论 4.认知行为治疗 5.理性情绪模式 6.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 第五讲精神分析和心理社会模式:病态模式的治疗实践 1.弗洛伊德的创造 2.自我心理学阶段:埃里克森的贡献 3.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比昂、温妮科特的贡献 4.自身客体理论:海因茨.科胡特 5.约翰.鲍尔比和大卫.豪的依附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30020 (二)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 (四)课程性质: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主要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内容、理论与方法。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诸多理论来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全面研究和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分类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我国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系统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重点。 (五)教学目的首先,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如: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变迁以及与此有关的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法等基本范畴。其次,掌握家庭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家庭社会学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显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婚姻、家庭问题。再次,能够运用婚姻与家庭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存在的各类婚姻、家庭现象,如:家庭

关系、家庭管理、家庭危机等,并从家庭社会工作角度,给出辅导的一般性建议。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部分,主要了解婚姻的涵义、形式、及锁具有的社会意义,家庭的概述和家庭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第二部分为中篇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描述了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深入家庭,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对的危机处理和辅导特殊家庭。本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解决家庭个案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婚姻概述22第二章家庭概述44第三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66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22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66第六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66第七章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66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66第九章家庭过程88第章家庭关系及其调适44第一章家庭危机及其应付88第二章特殊家庭及其辅导66第三章婚姻家庭法66总复习22合计7272 (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

学校社会工作教学大纲.doc

《学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RW100730 课程名称:学校社会工作 英文名称:School Social Work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验(上机)学时:12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School Social Work is one of the applied courses of social work major, and also one of the area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t is of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apply value, idea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social work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training students7practical ability. Its purpose is to let students has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dea and basic knowledge of school social work. And then they can grasp the theoretical basis, values, and basic skills and methods of school social work. Further, students can ha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understanding and solving the social problems of the school,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school social work specifically and deeply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80213 英文名:Social work of Community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 后置课: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其中课程实习21课时) 主讲教师:许爱花等 选定教材:周沛.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课程概述: 社区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和主要方法之一。本课程从纵横两个方面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社区研究、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基本原则。针对我国正全面推进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中国本土性社区工作的历史和社区建设的现实进程,借鉴西方专业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当代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模式、内容、方法、过程和发展趋势作出回答。分析了社区工作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的角色、素质和构成。介绍社区照顾与社会保障这两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与运作过程,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详尽分析。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的: 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了解社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和专业方法,重点把握社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阶段与方法;明确社区组织、发展的功能和目标、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我国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区照顾、社区保障的意义。理解专业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角色和素质。 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另一部分是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能。作为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但去“想”,而且要把社会工作服务社会与人群、创造和谐与美好社会的理想付诸“行动”。因此,它就不止于“纸上谈兵”,而是努力通过实干,达到人人共享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福利的理想目标。社区社会工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使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则。其形式是集中式实习,将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大纲 一、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二、总学时:48学时 三、学分:3学分 四、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讲授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介绍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以及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进展,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从事社会服务做准备。 五、教材: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目的: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助人活动,也是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社会学的范围。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用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知识来看待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实现科学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2)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并重; (3)要处理好课堂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同时注意课堂教学和以后学生实践(实习)的关系。社会工作强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助人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检验、被强化。 七、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八、考试方式: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分别占该课总成绩的60%、20%、20%。其中,试卷按60分(满分)命题,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及课程总成绩均由任课教师评定。 九、考试所用时间:120分钟 十、授课计划: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

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2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家庭社会工作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课程总学时:32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家庭社会工作》是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限定选修课。它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和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以家庭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重点阐述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表现形式、阐述原因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本课程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全面认识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提高分析解决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旨在使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领会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家庭社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科学诊断和有效解决不同类型家庭问题奠定基础。 (三)任务 1.通过课堂讲授、课后复习、作业练习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通过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分析和探讨,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及解决不同家庭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解决不同家庭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家庭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领会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及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的含义 二、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内容分类 二、家庭社会工作内容的基本方面 三、我国内地家庭服务的内容 第四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家庭处境化原则 二、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三、家庭个别化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0305032107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54 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开设学期:第7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五、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共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 1.1什么是社会工作? — 1 —

1.1.1社会工作的内涵 1.1.2社会工作的特点。 1.2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1.2.1社会工作的对象 1.2.2社会工作的领域 1.3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难点: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共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准备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的科学家内涵,领会并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和内容,自觉履行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1.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1.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1.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1.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1.2.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2.2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工作价值面的操作原则 难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三章个案工作方法(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方法的模式,熟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 1.1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 1.1.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 2 —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07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54 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开设学期:第7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五、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共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二)教学内容 什么是社会工作? 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工作的对象 工作的领域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难点: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共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准备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的科学家内涵,领会并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和内容,自觉履行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工作价值面的操作原则 难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三章个案工作方法(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方法的模式,熟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二)教学内容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案或转介 资料 计划 签订协议 服务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关系 资料 策划

老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老年学概论》课程教 学大纲 授课班级:社会工作13级2班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课 【教学学时】34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开课专业】社会工作 【选用教材】《老年社会工作实务》(2009.2)中国社会出版社张恺悌主编【参考教材】 1.《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邬沧萍主编 2.《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云南新兴职业学院自编教材李汉雄编著 3.《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曾岗、刘志红主编 4.《当代老年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袁辑辉主编 5.《老年心理学》中国社会出版社肖键主编 【课程性质、目的】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和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类型、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基本理论、老年社会工作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基本要求】 方法能力: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和课堂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界定,了解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社会工作概述 2、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难点: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二、加强老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第二章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务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务原则,并能说明都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生理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