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叶研究进展概述

艾叶研究进展概述

艾叶研究进展概述
艾叶研究进展概述

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在国外SOD连针剂也早已问世但价格昂贵不符合我国国情O我国准字号SOD从研究到申请新药已经2O多年至今仅保健食品与化妆品有SOD添加剂O而中草药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且非酶类抗氧化剂使用方便O所以中草药在今后改善和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O 参考文献 [1]周文泉.中国传统老年病学发展简史[J].黑龙江中医药1991 (3D:52. [2]武和平.中医中药与自由基[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 (4D: 49. [3]林毅宏.自由基与中药BRM效应[J].福建中医药1992 (4D: 41. [4]曾友长.台湾抗衰老中药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1998 (9D427. [5]郁加凡.健脾益肾法抗自由基损伤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 志1993 (5D:232. [6]陈仁淳.生命科学的*热点自由基[N].健康报1994-O7-13. (收稿日期:2OO2-O4-18D 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李慧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OO38D 关键词:艾叶;药理作用;制剂开发与临床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4-2199(2OO2D O3-OO51-O3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Ttemzsza aTgyz LeVl.et Vant.的叶[1 2]O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具有浓烈香气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O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捣绒为艾绒O苦辛温归肝脾肾经O艾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中医别录>O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血安胎杀虫止痒等作用用于虚寒出血尤宜于崩漏[3]O本文就艾叶的药理作用~制剂开发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作如下综述O 1药理作用的研究 1.1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量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水浸剂艾叶烟熏和艾叶油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支原体作用O叶春枚等[4]观察了艾烟熏的抑菌作用发现艾烟熏2O min后可抑制金黄色葡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熏3O min 可抑制大肠杆菌熏5O min可抑制绿脓杆菌O曹仁烈等[5]观察到艾叶水浸剂(1=4D在试管内对堇包毛癣菌~革兰氏黄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O 1.2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艾叶有较好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O有研究表明艾叶油能直接松驰豚鼠气管平滑肌且随剂量加大作用亦增强O O.5mg/ml的作用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O.125mg/ ml相当;也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和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增加豚鼠肺灌流量O艾叶油不论灌胃肌肉注射或气雾剂对豚鼠由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药物性哮喘均有平喘作用[6]O 1.3止血与抗凝作用张学兰等人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加热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O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O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中以18O烘1O min和2OO烘1O min所得样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与生品组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7]O 1.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O 1.5吸收~排泻与毒性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很快由小肠粘膜吸收而达肝脏并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h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叶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O艾叶油小白鼠口服药LD 5O 为2.47ml kg-1腹腔注射LD5O为1.12ml kg-1O据报道有因服于艾叶约1OO g中毒致死一例O因此1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服用3~9g外用适量O 1.6对子宫的作用艾叶煎剂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O艾叶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亦有明显的兴奋作用[8]O 1.7补体激活作用将艾的热水提取物多半糖加入人的血清中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的结果O日本山田氏也发现艾叶热水提取物有强烈的补体活性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O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艾叶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9]O 1.8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有研究表明1=5O浓度艾叶油1 ~2滴(2>1O-4D均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如加大浓度可使心搏停止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ml(1=15OD可抑制心脏收缩力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对兔主动脉在紧张度提高的情况下呈松驰作用且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1O]O 1.9抗过敏作用有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2-萜品烯醇~葛缕醇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强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和SRS-A 的引起豚鼠回肠收缩[11]O艾叶还有促使与速发变态反应有关

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4 更新时间:2002-7-12 [关键词]:药理作用,制剂开发,临床应用 健康网讯: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i.et Vant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具有浓烈香气,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捣绒为艾绒。苦辛温,归肝脾肾经。艾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中医别录》。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血,安胎,杀虫止痒等作用,用于虚寒出血,尤宜于崩瞩。本文就艾叶的药理作用、制剂开发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作如下综述。 药理作用的研究 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量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水浸剂,艾叶烟熏和艾叶油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支原体作用。叶春枚等观察了艾烟熏的抑菌作用,发现艾烟熏20 min后可抑制金黄色葡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熏30min 可抑制大肠杆菌,熏50min可抑制绿脓杆菌。曹仁烈等观察到艾叶水混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立包毛癣菌、革兰氏黄癣菌、羊毛状小芽孢所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艾叶有较好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量为显著。有研究表明艾叶油能直接松驰豚鼠气管平滑肌,且随剂量加大,作用亦增强。0.5mg/ml的作用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0.125mg/ ml相当;也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和组胶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增加豚鼠肺灌流量。艾叶油不论灌胃,肌肉注射或气雾剂对豚鼠由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药物性哮喘均有平喘作用。 止血与抗凝作用张学兰等人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加热地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

多囊肾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14Callis L,Vila A,Nieto J,et al.Effect of cyclosporine A on protein2 uria in patients with Alport syndrome.Pediatr Nephrol,1992,6: 140-144. 15Callis L,Vila A,Carrera M,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cy2 closporine A in Alport syndrome.K idney Int,1999,55:1051- 1056. 16Charbit M,Dechaux M,G agnadoux MF,et al.Cyclosporine A therapy in Alport syndrome.Pediatr Nephrol,2004,19:64. 17Chen D,Jefferson B,Harvey S J,et al.Cyclosporine A slows the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 of Alport syndrome(X-linked hereditary nephritis):results from a canine model.J Am Soc Nephrol,2003, 14:690-698. 18Clifford EK.Familial hematuria due to typeⅣcollagen mutations: Alport syndrome and 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Cur2 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2004,16:177-181. 19Clifford EK.Familial hematurias: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Pediatr Nephrol,2005,20:1027-1035. (收稿日期:2006202228)多囊肾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李林 梅长林 人类对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 KD)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种酷似多囊肾病的疾病。1856年Bristowe 在伦敦病理学会上首次报道了1例囊性肾病合并囊性肝病的病例。直到近几十年,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才逐渐对多囊肾病有了科学的认识。 ADP KD是一种以双肾出现无数液性囊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发病率为1/1000~1/400,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我国有150万~300万患者。60岁时,50%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1]。ADP KD致病基因主要有两个,为P KD1和P KD2,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被克隆[2-3]。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缺乏监测疾病进展的敏感方法,亦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现对当前ADP KD诊断及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概述。 一、诊断 ADP KD传统的诊断方法是结合家族遗传史,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方法确诊。而在患者出现症状、体征之前无法诊断,造成了治疗时机的延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分子诊断弥补了这一缺陷,实现了症状前和产前诊断;而影像学诊断也逐渐由单一确诊作用向监测疾病进展、预测疾病预后方向发展。诊断方法的进步使早诊断、早治疗及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单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成为可能。 (一)分子诊断 1985年Reeders等[4]采用基因连锁的方法成功地诊断了ADP KD,开创了分子诊断多囊肾病的先河。目前分子诊断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基因连锁分析:自1985年首次采用基因连锁分析将多囊肾病1基因定位于第16号染色体以来,国内外先后开展了基因连锁分析诊断ADP KD的工作。目前发现的与多囊肾病1基因连锁的微卫星遗传标记有:SM6、SM7、CW2、CW4、AC 2.5、KG8、SⅢ6等。新近使用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技术使基因连锁分析更精确、检出率更高。基因连锁分析方法虽简便易行,但缺点是患者家族中至少要有其他2例患者提供DNA样本,父母必须是杂合子。 2.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SSCP)是指人染色体基因组DNA中的单个核苷酸突变,引起突变前后DNA在变性条件下形成的单链在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由于碱基三维构象不同,导致迁移速度出现差异的检测方法。ADP KD患者体内存在多个多囊肾基因突变,利用SSCP分析技术相对简单,可以灵敏地揭示发生在150~200bp DNA上的点突变,对单个位点变异所致的致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然而,由于多囊肾致病基因的一致性和突变位点不固定性,SSCP检测方法仍有5%~30%的漏检率。 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是利用离子对反向液相色谱技术,通过

艾叶药理作用的研究

艾叶药理作用的研究 作者:常思琪宇文亚换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 1.概述: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别录》《药性论》《本草纲目》等书中对其都有记载,以湖北蕲州地区产者最为著名,称蕲艾。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及安胎等功效。艾叶含挥发油,油中有桉油素、B-石竹烯、A-萜品烯醇、芳樟醇等,并含多糖类物质[ 1]。大量的药理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与抗凝血、免疫调节、抗过敏、镇静、护肝利胆等作用[ 2]。研究目的: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机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的意义:目前对艾叶的提取物或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它的有效部位研究很少,这不利于艾叶的开发应用。在对艾叶的药理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艾叶有护肝利胆作用,但剂量过大时可引起黄疸,这就需要加强对它的毒理学研究。同时艾叶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艾叶在传统针灸(艾灸)中的药理作用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选题的依据: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众多的药理实验已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作用。从而使艾叶的应用范围在传统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并为艾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方法: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一些疾病治愈案例的统计。 2 艾叶药理作用的研究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艾叶油灌胃给药或气雾吸入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并呈剂量依赖保护致敏豚鼠抗原攻击引起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气道流速改变;抑制枸橼酸引起的豚鼠咳嗽反应和促进小鼠气道酚红排泄,故此认为艾叶油具有扩张支气管、祛痰和镇咳作用。另有研究发现艾叶油能抑制致敏豚鼠气管Schultz- Dale反应,明显降低氨甲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pD2值,抑制大鼠5-羟色胺和被动皮肤过敏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反应;拮抗SRS-A对豚鼠回肠的收缩;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因此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这是其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管炎作用机制之一。 (2)对肝胆系统的作用 艾叶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能够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艾叶油混悬液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艾叶油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小鼠胆汁流量增加20%,显示明显利胆作用。

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 临床应用

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李平前言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 Art emisia ar gyi Livl. et vant ) 的干燥叶, 其性味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临床上用以治疗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 吐血, 衄血, 崩漏经多, 妊娠下血、消化道肿瘤、肺癌、甲状腺肿瘤、胰腺癌、外治皮肤瘙痒。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 则始于近代。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 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2】本文仅就艾叶提取物在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主体 1化学成分研究 1.1 挥发油艾叶含挥发油(0.45-1.00) % ,从中鉴定出2 - 甲基丁醇、2- 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 种成分。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 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 侧柏酮、α- 水芹烯和香茅醇等。又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水合樟烯、1 ,4 - 桉叶素、蒿属酮、辣薄荷酮和羽毛柏烯等32 个成分。1.2黄酮类成分 5 ,7 - 二羟基- 6 ,3′,4′- 三甲氧基黄酮、5 - 羟基- 6 ,7 ,3′4′- 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

1.3 桉叶烷类成分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 - 氧- 4β-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内酯、1氧- 4α-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 内酯 1.4 三萜类成分α - 及β - 香树脂醇、无羁萜、α- 及β- 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 甲氧基- 9β,19 - 环羊毛甾- 23 ( E) 烯—25 ,26 -二醇。 1.5其它成分β- 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 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艾叶烟熏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 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 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3】,刘巍等【4】将艾叶用水提取,用其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艾叶水煎液对这5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2.2 抗肿瘤 刘延庆等【5】采用MTT法观察艾叶的各种提取物对多种人癌细

精油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艾草精油 艾草精油 - 简介 艾草精油是从艾草的叶子、茎的提取物,挤压法和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挥发 性芳香物质。艾草精油未经稀释一般最好不要直接使用。精油的挥发性很强, 一旦接触空气就会很快挥发,也基于这个原因,精油必须用可以密封的瓶子储存,一旦开瓶使用,也要尽快盖回盖子。 艾草精油 - 功效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 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面部皮肤方面: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 肤色红润,延缓衰老。 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面部温灸次序:额头--太阳穴--眼部(瞳子胶、承泣、四白)--脸颊--鼻翼--嘴周--颌 尖--颈部--耳周 温灸方试:以下向上打圈,上有力下无力。面部时间10分钟!眼部时间3分钟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肝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 疫力、强身健体。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 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时间:15分钟 艾草精油 - 适用范围 颈椎病,风湿类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等痹症。 艾草精油 - 使用方法 打开瓶盖,即可使滚珠在疼痛的部位来回滚动,既起来按摩作用,活备效果更好。然后反复揉搓至吸收,揉擦二至三遍,配合艾灸,效果更好。 艾草精油 艾草精油的主治功效,理气血,温经脉,祛寒湿,止痛,抗菌,消炎,激励消 化腺,镇咳化痰,促循环,补气,提升免疫力 痛经:取本品5滴左右调和10ML植物油在下腹部进行按摩,可以温经脉促进 腹部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通经效果,缓解由于宫寒引起的经痛问题(可在经期

紫苏籽油项目经营分析报告(项目总结分析)

紫苏籽油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第一章项目总体情况说明 一、经营环境分析 1、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强则经济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牢牢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层面、关键环节、突 出问题,提出激励性措施,打造政策洼地,催生发展动力。我市的工业化 仍处初期阶段,是做大增量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业发展滞后,未完全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低端低位发展的特征明显,依赖资源、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弱、动能不足等问题突出。进入新时代、面 对新机遇和挑战,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既是 对那坡县工业发展形势的情形认识,又是改变现状的具体表现。 2、“十三五”时期仍将是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尽管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支撑地位没 有改变,在创新发展中的主阵地地位没有改变,在转型升级中的主战场地 位没有改变。立足当前实际,顺应未来趋势,今后五年我市推进工业转型 升级重点需要完成三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实现在高起点上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的重任,形成产业集聚度更高、产业链更完善、产业布局更 科学、创新优势更突出的新局面;二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任,形成新兴产业引领、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助推发展的新局面;三是 基本实现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加快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融

合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完成上述历史性任务,基本前 提就是增长方式要努力摆脱对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增量占用 的深度依赖,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引导 作用、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势,全力补好短板,探 索走出一条有我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市” 的思想,以全民创新创业活动为契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发展战 略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重点 骨干企业的研发工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 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创新对工业集聚的贡献率。 3、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加快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型 任务迫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新的经济增 长点,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的发展重点, 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加快论证,启动实施新型医疗惠民、新能源、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培育一批新增长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 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持 续优化,新兴消费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投资需求旺盛,部分领域国际化拓

艾叶挥发油研究综述完整版

艾叶挥发油研究综述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最早正式记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物,艾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类物质。艾叶的挥发油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消炎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867.)。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樟脑、龙脑、丁香酚等40多种物质(朱亮峰.艾蒿和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云南植物研究,1985,7(4):443-445;潘炯光.艾叶挥发油的化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41-744)。其主要提取的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对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提取与测定方法、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挥发油的成分以小分子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此外还有脂肪族化合物,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已鉴定出的萜类化合物有: 柠檬烯、α-蒎烯、β-蒎烯、α-萜品烯醇、β-萜品烯醇、莰烯、β-水芹烯、桉叶油素、α-水芹烯、崖柏酮、樟脑、龙脑、萜品烯醇-4、萜品烯醇

-5、反式-香韦醇、香芹酮、石竹烯、百里香酚、古巴烯、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何正友、张艳红、魏东、郁荣华、袁慧慧、蓝闽波.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08)脂肪族化合物有:十四烷酸乙酯、正十六烷酸、十六烷酸乙酯、亚油酸乙酯、(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苯丙酸乙酯、十八烷酸乙酯。芳香族化合物有:辛烷、2,4-二甲基庚烷、2,5-二甲基庚烷、3,4-二甲基庚烷、4-乙基庚烷、对对二甲苯、、1,3-二甲苯、壬烷、1-甲乙基苯、1-乙基-3-甲基苯、1,2,3-三甲基苯、甘菊环。 2.艾叶挥发油提取方法 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 2.1水蒸气蒸馏法 将自然干燥的艾叶粉碎后,取50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冷浸一段时间后按水蒸气蒸馏法(刘国声。艾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90,21(9):8-9)加热提取。回流分出挥发油,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干燥既得到挥发油产品。何正友(何正友、张艳红、魏东、郁荣华、袁慧慧、蓝闽波.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08)等人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样品中初步鉴定了39个化合物,其艾叶挥发油所含化合物以小分子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含量大于3%的化合物有桉叶油素、崖柏酮、樟脑、龙脑、反式-香韦醇、α-萜品烯

艾灸文化的起源与应用汇总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本品又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同时又为安胎之要药。若将本品捣绒,制的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通达经络,是温灸主要原料。《名医别录》: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艾叶的性状研究

艾叶的性状研究 【中药名】艾叶aiye 【别名】蕲艾、祁艾、大艾叶、艾蒿、五月艾。 【英文名】Artemisiae Argyi Folium。 【来源】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叶。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1.2米。茎直立,密被茸毛,上部分枝。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上面深绿色,有腺点和蛛丝状毛,下面被灰白色茸毛;茎顶部叶全缘或3裂。头状花序长约3毫米,直径2~3毫米,排成复总状;总苞卵形,总苞片4~5层,密被白色丝状毛;小花筒状,带红色,雌花长约1毫米,两性花长约2毫米,瘦果椭圆形,长约0.8毫米,无毛。花期7~10月。 【产地分布】艾生于荒地、林缘;有栽培。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供炙治或熏洗用。主要用治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近年对其药理作用有不少研究,如水浸剂对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增进食欲等作用。艾叶油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镇静、抗休克等作用。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作用;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性休克;抑制心肌收缩,抗血凝和高强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尚具有利胆、兴奋子宫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2%~0.33%,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α-香树脂、β-香树脂、无羁萜、柑橘素、槲皮素与4个桉烷衍生物。另含2-甲基丁醇、艾醇、龙脑、顺式香苇醇、优葛缕酮、α-侧柏烯、甲基丁香油酚、魁蒿内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血热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中药鲜药的研究应用

中药鲜药的研究应用 李璐瑒 前言:中医临床应用鲜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就,但近几十年来,随着门诊量增大,药材保鲜技术落后,以致鲜药供应长期断档,绝大部分鲜药品种均以干品代之,因此许多临床医生对鲜药应用经验不足,学生所学知识几乎不涉及,导致鲜药应用日渐衰落。 摘要:本文主要概括了鲜药应用的历史、特殊作用、适应证、以及应用方法和储藏保鲜方法,以唤起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鲜药应用的重视。 关键词:鲜药、鲜药应用、鲜药保存 一.中医应用鲜药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代就有鲜药临床应用的历史,两千多年来历代名医应用鲜药组方治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治疗温病、内科杂病及解毒、外治等方面疗效显著。 随着中医药理论的逐步发展,人们认识到各种药物在应用上干品与鲜品的性味及功效有的相同有的相近,而有的差异较大,不能混而论之。于是在中药炮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味药有生熟鲜等诸多品种,它们有着不同的临床作用。 历代临床应用的鲜药,根据用法大概可分为三类,其一为捣烂外用,其二为捣取或榨取自然汁内服或外用,其三为水煎煮内服。以下为一些古代医术中记载的鲜药应用实例: 早在古医籍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记载了取薯蓣的自然汁,浸渍干燥药材茎后制成药浆饮服,说明在秦汉时期已将鲜药应用于临床。 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鲜药应用已多见,如生姜泻心汤等。 《肘后备急方》中卷三治疟病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渍没取汁尽服之”,青蒿必须鲜品绞汁,干品煎汤则效果不佳。 《千金药方》备急篇曾记载孙真人用鲜蒲公英治恶刺的亲身体会,生动至极。 《太平圣惠方》广集民间效方,使用鲜药得方剂甚多,如“麦门东饮子”中麦门东汁、生地黄汁、生刺蓟汁调服伏龙肝来治胃热盛所致之吐衄;马齿苋汁治小便热淋等。 鲜药应用于临床的高峰可以说是起始于中医温病学说理论的形成,并随温病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所用药种类逐渐增多,明清以来至解放初期渐达鼎盛。温病

药学专业论文题目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某医院调查报告 26.某药厂调查报告 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35.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37.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38.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39.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40.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41.唐松草研究的现状 42.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43.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44.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5.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46.绿色化学。 47.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48.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49.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50.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51.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52.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53.仙人掌研究概况。 54.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55.猪毛菜的研究现状。 56.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57.菠菜的研究进展。 58.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59.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60.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1.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2.薤白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3.大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4.苦碟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5.人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6.西洋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7.玉米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8.红姑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9.中药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70.银杏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71.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72.枸杞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3. 洋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74. 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艾叶精油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13)届本科生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大 作业 题目:艾叶精油的提取工艺及研究进展 学院:理工院专业:化工0902班 学号: 090101040 姓名:任朝君 指导教师:刘雪凌 教研室主任(负责人): 2012 年 6 月 18 日

艾叶精油的提取工艺及研究进展 ——多种提取方法的对比和研讨 任朝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0902班学号090101040 指导老师刘雪凌讲师 摘要 艾叶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艾叶精油的一些药用成分得到不断开发,但艾叶精油药理作用广泛、物质基础发杂,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化合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精油、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精油既是艾叶的功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樟脑、龙脑、丁香酚等40多种物质。探讨艾叶精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的提取工艺,艾叶精油的提取量和纯度不同,为进一步研究艾叶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做出了指导。 关键词:艾叶精油提取工艺

前言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材。艾叶含精油 ,油中有桉油素、β-石竹烯、α-萜品烯醇、芳樟醇等 , 并含多糖类物质。艾叶精油为艾叶的主要有效成分,艾叶精油的提取率将影响到其临床的药理疗效。艾叶的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真菌、平喘、利胆、抑制血小板聚集、止血、抗过敏等。 《本草纲目》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丫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叶间出穗如车前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皆以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暴干收叶。其茎干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本文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trend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lant biotechnology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lanzhou 730070) Abstract: Plant tissue culture plant cells are totipotent under 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ed a bio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s and plant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a more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 detoxification, breeding, germplasm conservation, extra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other aspects of gene transfer research status , Finally, the future trend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status; trends 引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 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 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1]。近年来,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1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养有粮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

艾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 ina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 ) V o l .31N o.62005212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项目(0452nm 009)资助 E -ma il :m inbo lan@ecust .edu .cn 收稿日期:2004212210 作者简介:袁慧慧(19732),女,助理研究员。 文章编号:100623080(2005)0620768204 艾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袁慧慧1, 殷日祥2, 陆冬英2, 蓝闽波1,2,33 (1.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 2.华东理工大学分析与测试中心; 3.华东理工大学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艾叶醇2水体系的提取工艺,采用比色法测定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得到不同因素对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艾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艾叶;抗氧化活性;总黄酮;总多糖;化学发光 中图分类号:TQ 28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Extracti ng Processi ng of Foliu m A rtem isiae a rgyi and An ti -ox idan t Activ ity YUA N H u i 2hu i 1 , Y IN R i 2x iang 2 , L U D ong 2y ing 2 , L A N M in 2bo 1,2,33 (1.K ey L abora tory f or U ltraf ine M a teria ls of M in istry of E d uca tion ,E ast Ch ina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S hang ha i 200237,Ch ina ;2.A na ly sis and R esea rch Cen ter ,E ast Ch ina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3.K ey L abora tory f or A d vanced M a teria ls of M in istry of E d uca tion ,E ast Ch ina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 Abstract :In th is paper o rthogonal experi m en t m ethod w as u sed to study the ex tracti on p rocess in alcoho l 2w ater system of fo lium A rte m isiae a rgy i .Its con ten ts of to tal flavono ids and to tal po lysaccharides w ere m easu red by co lo ri m etry .A nd it w as found that differen t facto rs i m pacting on ex tracti on w ere as fo llow ed :the concen trati on of alcoho l ,ex tracti on tem p eratu re ,ex tracti on ti m e and the rati o of m aterials fo r ex tracti on liqu id .T he an ti 2ox idan t activities of the ex tracti on liqu id w ere also studied by the chem ical lum inescence m ethod .R esu lts show ed that fo lium A rte m isiae a rgy i con tain s abundan t of flavono id and po lysaccharide , and its ex tract po ssesses strong an ti 2ox idan t activity . T herefo re the researh and developm en t of fo lium A rte m isiae a rgy i are of great sign ificance . Key words :fo lium A rte m isiae a rgy i ;an ti 2ox idan t activity ;to tal flavono ids ;to tal po lysaccharides ;chem ical lum inescence 艾叶(Fo lium A rte m isiae a rgy i ),别名大艾叶、 杜艾叶、萎蒿,为菊科植物艾的叶。性温,味苦、辛;散 寒止痛,温经止血。艾叶中含有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1]。 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自由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直接或间接抑制自由基、清除自由基成了药物开发的一个突破口,而寻找一 8 6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