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利润率表示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2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 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 、利润率是 ( ) 。

A.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

C.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

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B.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

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

D.商品价

值的变动引起的

5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竞争的结果

D.是国内外竞争的结果

6 、超额利润是()。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利润率、时而等于利润率

8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价值的形成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9 、股票价格是 ( )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与股息成反比

C.与市场利息率成正比

D.股息的资本化

10、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

A.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B. 转让了资本使用权,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

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

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11 、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按照()。

A.全部资本计算

B.借入资本计算

C.自有资本计算

D.外来资本计算

12、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率为10%,年股息为10元,当银行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价格是()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400元

1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A. 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4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 。

A. 土地的自然条件差别

B.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15、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D.平均的生产条件

16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

C.土地的等级差别

D.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17、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着()

A.价值上下波动

B.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成本价格上下波动18.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等于

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9、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20、平均利润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际得到利润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

2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22、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

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3、反映资本家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

A.工人工资的多少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24、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

A. 垄断利润

B.产业利润

C. 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25、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26、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

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

价格

27.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部门之间竞争会导致()

A.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B.不同生产部门所获利润完全相等

C.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受到打击

D.全社会平均利润之和与剩余价值之和不相

E.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

转移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 )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3、利息是 ( ) 。

A 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

B 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 大于平均利润

E 等于平均利润

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农业的资本机构成较低

C.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D.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E.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5、生产成本是( )

A.资本家预付的资本 B.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C.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限 D.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E.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6、股票价格()

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7、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E.部门之间竞争的程度

8、绝对地租()

A 是与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 只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C 是因为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地租

D 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

E 租种劣等地也必须缴纳的地租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计算题

1、设:某银行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了用于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率为5%。银行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股息率9%。

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

(2)银行利润率是多少?

(3)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

2、假定一年内预付的产业资本为8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8∶2 ,剩余价值率为100% ,不变资本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商业资本家为了销售商品,需要预付商业资本200万元。试计算:(1)社会平均利润率( p ′)是多少?

(2)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各是多少?

(3)产业资本家以什么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什么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3、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

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各部门的剩余价值总额?(3)各部门的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各部门的平均利润?(6)各部门的生产价格?

五、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2、试论平均利润率变化规律?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B D B D B 6—10:B C C D B 11—15:C B B B C

16—20:B B C D B 21—27:C A C C C C A

二、多项选择题

1、A E

2、B C D

3、A B C

4、C D E

5、B C D

6、A B C E

7、A B C D

8、C D E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区别:

(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此观点不正确。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2)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

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此观点不正确。

(1)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

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

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2)商业资本具有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是职能资本,因而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此观点不正确。

(1)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不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2)租种一切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拥有

土地所有权就要求使用者交纳地租。

(3)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此观点不正确。

(1)当平均利润出现以前,商品的价格由于受

供求关系的影响,总是围绕

价值波动的。

(2)当以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出现,进而平均利润出现以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四、计算题

1、(1)银行利润是20500元。

(2)银行利润率是17.8%。

(3)每张股票价格是300元。

2、(1)社会平均利润率= 16%

(2)产业利润为128万元,商业利润为32万元。(3)产业资本家以928万元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960万元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3、(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

K乙=c+v =100×60%×(1/10)+(100×

4/(4+1)-100×60%)+100/(4+1)

=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

7/(7+3)-100×40%)+100/(7+3)×3

=4+30+30=64(亿元)

(2) m甲=v甲·m'=10×100%=10(亿元)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3) 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20/100=20%

P'丙= m丙/C丙=30/100=30%

(4)'==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28+20=48(亿元)生产价格乙= K乙 + =46+20=66(亿元)

生产价格丙= K丙+=64+20=84(亿元)五、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在流通领域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将其剥削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价格差额实现的。销售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包含着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多少,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支配。商业资本家比例于他的资本数量,获得相应的平均利润。

2、试论平均利润率变化规律?

(1)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之比,平均利润率存在下降的趋势;

(2)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变小,利润量相对减少,利润率趋于下降。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减慢,年利润量减少,平均利润率下降;

(4)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利润量减少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5)平均利润率并非直线下降,只是一种趋势,因为还有很多因素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如剩余价值率提高、生产资料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对外贸易等。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1)c+v是取得是生产成本的形式。在c+v 转化为生产成本后,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

(2)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有高有低,但现实生活中却是“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说明存在着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①转化的原因——竞争和资本转移;②转化的具体过程;③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和它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

(3)在平均利润形成后,企业按生产价格、

而非商品价值出售。

政治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20.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例一 Ⅰ1 2000c十1 500v;Ⅱ3000c十750v。两大部类C中固定资本都占60%,使用年限均为5年,当年更新均为1/5;剩余价值率为100%。 求: (1)当年社会总产品价值是多少? (2)为实现扩大再生产,第一部类积累率为60%,第一、二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9:l,剩余价值率不变,第二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结果社会总产品价值,比第一年增加了多少? 题解: (1)Ⅰ所费C=12000X60%X1/5 + 12000X40%=6240 W=C+V+M=6240C+1500V+1500M=9240(2分) Ⅱ所费C=3000X60%X1/5 + 3000 X40%=1560 W=C+V+M=1560+750+750=3060 所以ⅠW+ⅡW=9240+3060=12300(2分) (2)第一部类追加△C,△V 和资本家消费mx Ⅰm1500=1500 x40%mx + 1500x60% x9/10 △C +1500x60%x1/10 △v Ⅰm1500= 600mx + 810 △ C + 90 △v (2分) 第二部类追加△C,△V 和资本家消费mx 因为Ⅰmx + V+ △v=ⅡC+ △C Ⅰ600mx+1500 V + 90 △v =Ⅱ1560C+Ⅱ△C 所以Ⅱ△C=630 因为Ⅱ△C: △v=9:1 所以 Ⅱ630△C: △v=9:1 Ⅱ△v=70 Ⅱmx = m- △C-△v=750—630—70=50 (2分) 两大部类追加调整如下: Ⅰ6240 C +810 △C+1500 v+90 △v+600mx=9240 Ⅱ1560 C +630 △C+750v+70 △v+50mx=3060 下一年的产值Ⅰ7050C+1590V+1590M=10230 Ⅱ2190 C +820 V +820 M=3830 下一年总价值=10230+3830=14060 增加值=14060-12300=1760 (2分) 例二: 社会两大部类予付资本情况是: Ⅰ24,000 c +3,000v;Ⅱ6,000c+1,500 v。两大部类c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均为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m‘为100%。 试计算: (1)当年两大部类生产产品价值各为多少? (2)为实现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积累率均为60%,第Ⅰ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11 :1,则第Ⅱ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比例应是多少? 题解: 1、∵w=c+v+m

第六章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一节个别资本再生产 1. 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任何一种社会的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 简单再生产——企业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能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消费) 3. 扩大再生产——企业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生产+消费) 4. 资本存量——一定时期内已投入企业运营的资本。 5. 资本保值——投入资本在营运过程中,通过对其耗费的部分及时足额补偿 .......的不断进行。 ............,来维持简单再生产 6. 资本增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不断增加新的积累 ......,以实现扩大再生产。 8. 外延扩大再生产——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领先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9. 内涵扩大再生产——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10.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其大小取决于积累率和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11. 12. ★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必要性(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 这主要是由剩余价值规律 ......和竞争规律决定的。 第一,资本具有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必须扩大资本总额,进行资本积累。 第二,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投资者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在生产、销售方面占有优势,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否则,企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都迫使资本所有者不断积累,不断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也是促使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3. ★决定资本积累的数量(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M’=m/v)的高低。 (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3)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增大。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4.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15. 资本的价值构成——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资本的比例关系。 16.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 ........的资本价值构成。可用公式c:v表 ..资本技术构成变化 .......,并且反映 示。

政治经济学(大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 . 物资资料的生产 B . 人口的生产 C . 精神产品的生产 D . 劳动力的生产 正确答案:A 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A . 生产资料 B . 劳动对象 C . 生产工具 D . 上层建筑 正确答案:C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政治和经济 B . 生产力 C . 生产关系 D . 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C 4.生产关系是指() A .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 . 人与人的自然关系 C .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 都不是 正确答案:A

5.由抽象到具体是指()。 A . 由理论到实践 B . 由特殊到一般 C . 由本质到表象 D . 由宏观到微观 正确答案:C 6.价值规律是()。 A . 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 . 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 .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 . 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正确答案:C 7.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 A .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B .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C . 创立了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D .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正确答案:C 8.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A .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的矛盾 B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 . 经济基础和经济体系的矛盾 正确答案:B 9.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A . 货币

B . 使用价值 C . 价值 D . 商品 正确答案:C 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 .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C .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D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正确答案:A 11.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A . 商品的生产 B . 商品的交换 C . 商品的价格 D . 商品的购买 正确答案:B 1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A 简单劳动 B . 复杂劳动 C . 个别劳动 D . 具体劳动 正确答案:A 13.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A . 优胜劣势记住 B . 商品机制 B . 生产机制 D . 价格机制

政治经济学题库

政治经济学题库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资生活资料。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只有当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并且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社会活动的的发展水平。 (3)因此,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在: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发展。 (3)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该社会的上层建筑。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经济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⒈解释下列概念: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进行生产劳动,共同分配所生产的产品,实现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的完全平等。 国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国有制是代表全民所有制的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之所以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说,是由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经济:个体生产者或消费者自愿联合起来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形式。按照合作经营的业务范围划分,有信用合作、购买合作、供销合作、运输合作、农业生产合作、手工业生产合作、工业合作和消费合作等。 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内容包括: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劳动,才有权参与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是全部社会产品,只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品;第三,社会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劳动报酬的形式。 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工作量),以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 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首先,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旧中国,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个部分。其中,官僚资本依附于帝国主义,并和封建主义相勾结,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它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代表着旧中国最反动、最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没收了官僚资本所控制的企业,并为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从而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实现对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具有两重作用,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又有消极作用的一面。与此相联系,民族资产阶级在对待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态度上也具有两面性,既有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一面,又有拥护共同纲领、接受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一面。因此,使我们有必要和可能对民族资本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我国对民族资本的赎买,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即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作用,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并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利润率表示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2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 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 、利润率是 ( ) 。 A.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 C.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 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B.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 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 D.商品价

值的变动引起的 5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竞争的结果 D.是国内外竞争的结果 6 、超额利润是()。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利润率、时而等于利润率 8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价值的形成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9 、股票价格是 ( )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与股息成反比 C.与市场利息率成正比 D.股息的资本化 10、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 A.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B. 转让了资本使用权,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 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 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11 、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按照()。 A.全部资本计算 B.借入资本计算 C.自有资本计算 D.外来资本计算 12、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率为10%,年股息为10元,当银行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价格是()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400元 1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十章练习题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影响利润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 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 2.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3.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 C.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分离D.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合一 4.部门内部竞争的目的是追求()。 A.有利的投资场所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5.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6.土地的不同等级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C.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D.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8.平均利润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 9.有一张股票,当存款利率为6%时,股票价格为200元,当存款利率上升到8%时,股票价格应当为()。A.240元B.150元C.160元D.220元 10.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土地价格的垄断D.农产品价格的垄断 1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2.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D.平均地的生产条件 13.一般来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A.等于利润率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4.商品的成本价格,即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等于()。 A.c+v+m B.c+v C.k+p D.k+m 15.生产价格等于()。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B.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C.预付资本加剩余价值D.可变资本加平均利润 16.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8)

《政治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 A.5万元 B.10万元 C.30万元 D.60万元 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4、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 是由工人创造的 B. 是由资本家创造的 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5、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 A. 有形损耗 B. 实物补偿 C. 精神损耗 D. 价值补偿 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 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资本积累是()的源泉。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既是简单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 D.资本集中 8、()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 B.剩余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9、资本积累就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 D.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0、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A.为了扩大再生产 B.竞争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 )。 A预付的资本是由资本家节欲而来的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C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D资本积累的实质 E劳动力的再生产从属于资本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节欲程度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将导致( )。 A个别资本的不断增大 B不变资本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相对减小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一、名词解释 1.个别资本 2.社会资本 3.社会总产品 4.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5.经济危机 6.实物补偿 7.价值补偿 8.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9.固定资本的更新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①社会总商品资本②货币资本 ③生产资本④一般商品流通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指()。 ①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价值补偿问题 ②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物质补偿问题 ③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问题 ④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①社会生产的速度问题②两大部类互相提供产品的问题 ③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连续性问题④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类的主要依据是按照()。 ①价值形态②货币形态 ③实物的自然形态④实物的最终用途 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③剩余价值率怎样才能提高

④个别资本循环所必需的内部条件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 )。 ①C m v =+I )(②C m v )(+I ③C m v )(+I ④m v c =+I )( 7.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 )。 ①第一部类的产品要有剩余,第二部类的产品可以没有剩余 ②第二部类的产品要有剩余,第一部类的产品可以没有剩余 ③两大部类的产品都要有剩余 ④两大部类的产品都不必有剩余 8.资本主义的积累率是( )。 ①全部剩余价值占资本化的剩余价值的比重 ②全部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③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占全部剩余价值的比重 ④全部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①C C m v c +I =++I )( ②)()()(m v m v m v c +++I =++ ③)()/(C c x m v v ∆+=+∆+I ④C m v =+I )( 10.C m v )(+I 是( )。 ①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③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④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1.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从实质上看是( )。 ①生产不足的危机 ②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③消费不足的危机 ④买卖脱节的危机 12.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 )。 ①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的特点 ②资本主义交换活动的特点 ③资本主义分配活动的特点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六章 参考答案

第六章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别资本指独立地发挥资本职能作用的单个企业的资本。 2.社会资本指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又叫社会总资本。 3.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形式上得到补偿。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全部收回。实物补偿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人、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5.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生产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6.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人、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7.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全部收回。 8.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即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追加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来扩大生产规模,在扩大再生产时没有生产技术变化,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固定资本的更新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更新。 二、单项选择 1.①2.④3.④4.④5.② 6.①7.③8.③9.③10.③ 11.②12.④13.③14.②15.① 16.④17.① 三、多项选择 1.③④2.①③3.①②4.②④

政治经济学题库选择填空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D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D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C)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 A)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 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B)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B )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C )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D)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B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16、借贷资本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其特殊的运动形式是( D) A、G-G-W-G’-G’ B、G-W-G’ C、W-G-W D、G-G’ 17、股份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A) A、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的私人资本 B、出现了资本民主化 C、拥有小额股票的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 D、生产资料公有制日益形成 1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 C) A、私人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B、各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C、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而成的资本 D、银行资本加上工业资本的混合物 1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C) A、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 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

政治经济学A试卷及答案luogai[1]

西南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学院: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的原因是()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反方向变动 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 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 A.价值永远一致 B.永远不一致 C.货币的价值有关 D.货币的价值无关 5、货币的本质是: () A.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C.流通手段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6、资本主义工资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劳动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C.劳动的价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7、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是()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8、资本集中()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合并中小资本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9、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G′ B. G-W…P…W′-G′ C. P…W′-G′•G-W…P D. W′-G′•G-W…P…W′ 10、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资本积累的结果 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C.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D.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 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 B.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上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改进上 D.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上 12、资本家阶级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

2021年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

•资本与剩余价值一、单项选取题 1.马克思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是()。 A.它们不同形态 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作用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 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是()。 A.劳动价格 B.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 C.劳动报酬 D.工人依照自己提供劳动量参加分派形式 3.资本主义工资之因此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体现为劳动价格B.是劳动力价值 c.是劳动力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A.延长工作日实现 B.提高本部门劳动生产率实现 c.提高本公司劳动生产率实现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成果 5.资本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货币 B.购买劳动力货币 c.购买商品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在于()。 A.可以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源泉 c.可以转移生产资料价值D.能保存资本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统一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普通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扩大 9.劳动力商品价值是()。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多少决定 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c.由劳动者所创造价值决定 D.由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 10.可以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是(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1.某公司工作日为12小时,本来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当前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公司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长到150% B.从100%增长到200% C.从100%增长到250% D.从100%增长到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 A.G—W—G B.G—W—G′ C.W—G—W D.W—G—W′

政治经济学B

政治经济学B

西南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学院: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D.探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2、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 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 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第 2 页共 8 页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 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5、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A.W-W-G′ B.G-W-G C.W-G-W D.G-W-G′ 6、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大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7、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 D.一般属性 8、一切社会的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 B.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资本构成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 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11、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 1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 3 页共 8 页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政治经济学是在17世纪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XXX在他的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的。 2.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3.预付资本总周转由固定资本的周转和流运资本的周转的平均周转构成。 4.年剩余价值率是可变资本与年剩余价值量的比率。 5.利息率是利息对借贷资本的比率。 6.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社会生产价格超过个别生产价格,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农产品价值超出生产价格。 7.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XXX、XXX、XXX、XXX。 8.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9.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1.个别资本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增大的。 12.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断起性两个条件。 1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施展阐发,它的现象 1 则施展阐发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施展阐发。 15.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国家政权__和__私人垄断资本相联合的资本主义。 1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参与制,在政治上主要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其统治。 18.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加均匀利润。 19.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节国家货币调节、国家收入调节、 国家计划调节。 2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政治经济学题库

政治经济学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 二、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 D.生产工具的水平 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社会生产关系 C.劳动方式 D.商品生产 6.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8.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 A. 劳动对象 B. 生产工具 C. 科学技术 D. 生产劳动 9.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A. 劳动生产率 B. 科学与技术 C. 生产劳动者 D. 社会生产力 1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资料 D. 生产工具 11.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政治关系 B. 宗教关系 C. 家庭关系 D. 生产关系 1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 B. 交换 C. 分配 D. 消费 13.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A. 厂房 B. 机器 C. 原料 D. 工具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 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5.生产资料是() 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 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政治经济学》题库与答案

政治经济学 (1) 借贷资本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其特殊的运动形式是()。 -G-W-G‘-G’ -W-G‘ -G-W -G‘ 正确答案:D (2)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 正确答案:C (3)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正确答案:A (4) 股份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 正确答案:A

(5) 资本主义地租是()。 正确答案:C (6)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即可实现的是()。 v B △c △v 正确答案:D (7)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C (8) 商业利润来源于()。 正确答案:D (9)

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公式是()。 ……W……G'·G-W……P……P……W' ·G-W……P……W'-G' ……P……W'-G' ……P……W'-G'·G-P……W'-G'…… 正确答案:C (10) 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100%增加到150% 100%增加到200% 100%增加到250% 100%增加到300% 正确答案:D (11) 划分经济时代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C (12)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正确答案:B (13) 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形成条件是()。

正确答案:B (14)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正确答案:D (15) 关于金银成为货币的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正确答案:C (16)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正确答案:A (17) 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