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树学各章参考材料

测树学各章参考材料

测树学各章参考材料
测树学各章参考材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树干材积测定

(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

(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树干横断面;

d —树干平均直径

(3)树干纵断面

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

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

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

P —参数;

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

(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2)区分求积式

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

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 +g n )+∑g i ]*L+1/3g n *L

(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3

1l g v =2

4

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

11

22

4V g L d L π==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

P v=2P d+P L

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

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

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

(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

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

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1.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在树干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面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f1.3表示。(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面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高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面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已知f1.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

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全树高h

4、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表达式q2=(d1/2)/ d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①f1.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1.3=q2-c前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高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之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1.3*h*f1.3

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第3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

⑴年轮法;

⑵生长锥测定法;

⑶查数轮生枝法;

⑷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⑸目测法。

二、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⑴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为总生长量。

设t年时树木的材积为V t则V t就是t年时的总生长量

⑵定期生长量Z 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为定期生长量。Z n=V t-V t-n

⑶总平均生长量θ: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称为总平均生长量。θ=V t/t

⑷定期平均生长量θn: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称为定期平均生长量。

θn=(V t-V t-n)/n

⑸连年生长量Z: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Z=V t-V t-1 (代替计算定期平均生长量)

三、生长曲线的特性

1、当树木年龄t=0时,总生长量yt=0,此条件称为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的初始条件;

2、总生长量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k,k是该树木生长极限值;

3、总生长量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非减函数,yt> yt-1;

4、生长曲线存在一个拐点。

四、平均生长量的主要用途有:

其一、可根据同一生长期平均生长量的大小来比较不同树种在同一条件下生长的快慢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快慢。

其二、体积平均生长量是说明平均每年材积生长数量的指标。在树木或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平均生长量最高的年龄在林业上叫做数量成熟龄,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之一。

五、连年生长量和总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A)> θ(A)。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连年生长量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A)=θ(A)时。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A)〈θ(A)。

六、生长率:生长率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它是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即P(t)=Z(t)/y(t)*100

H20H19P(t)=( H20—H19)/ H19*100%

H20H18P(t)=( H20—H18)/ (H18+H20)*200/t

七、各调查因子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⑴断面积生长率P g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P g=2P D即断面积生长率等于胸径生长率的2倍;

⑵树高生长率P H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在H=aD k的前提下,P H=kP D即树高生长率近似等于胸径生长率的k倍,k值是反映树高生长能力的指数。

⑶材积生长率与胸径生长率、树高生长率及形数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P v=P g+P H+P f P v=2P D+P H+P f 在年龄大、间隔期短的条件下,P v=(k+2)P D

八、直径生长量的测定:用生长锥或在树干上砍缺口或截取圆盘等办法,量取n个年轮的宽度,其宽度的2倍即为n年间的直径生长量。

第四章林分调查P43

1、林分: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

2、根据林分起源分:天然林和人工林

3、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同龄林中包括绝对同龄林和相对同龄林,绝对同龄林树木年龄一样,相对同龄林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

4、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

划分林层的标准:①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2。

②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

③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④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0.2。

5、P46树种组成式: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组成。在组成式中,优势树种应写在前面。

各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作树种组成系数。各树种的顺序按组成系数大小依次排列,即组成系数大的写在前面,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

例如杉木纯林,则林分组成式为“10杉”。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6、林分平均胸径P50

准确计算林分平均胸径的步骤是依据林分每木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林分或标准地内全部林木断面的总和(G=∑g i)及平均断面积(g=G/N),然后,求出与平均断面积(g)相对应的直径作为林分平均胸径(D g=√(4g/∏))。

7、平均高:林木的高度是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的数量指标,同时也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的目的,通常平均高又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

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称为林分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

测定方法:图解法——树高曲线

数式法——H=b0 D b1

2优势木平均高:优势木平均高可定义为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高。

8、立地质量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测定立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工作,常用树高作为评价指标。

地位级Hp=f(A):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D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缺点:若林分经过下层间伐,平均

D 增加,平均H 增加,年龄不变,地位级向上进一级。)

地位指数Hu=f(A):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T 与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值)。实际上就是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亦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所达到的平均树高值。

9、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N /hm2)(简称密度)。

10、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以P 表示:

标现标现或M M P G G P ==

(现G 、现M 一—现实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G 标、M 标一—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

11、标准林分概念: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

12、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测定郁闭度方法:①画树冠投影图②样点法③样线法④目测法(论述则要展开写)

13、标准表的作用:测定林分疏密度

测定林分蓄积量

14、林分结构:(要求了解直径结构规律)P73

1、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 1.直径正态分布

2.直径变动幅度

3.累积分布曲线

4.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2.复层混交异龄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

15、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抽样样地,简称样地。

16、标准地:而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17、标准地用途:①推算林分各调查因子②某些专门的林业调查工作(编制各类数表)

18、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该林分。

(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l 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19、标准地调查工作有哪些?

①标准地每木调查②测算树高(1.林分条件平均高2.林分优势木平均高)③测定林分年龄④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⑤其他工作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求林分蓄积量M 的思路:

1、 已知平均单株材积V : M=N*V (标准木法)

2、 已知径阶平均单株材积Vi : M= ∑ni*Vi (材积表法)

3、 已知F: M=G*H*F

4、 M=N*V=N*g*H*F (g 为总断面积)

1、标准木法

使用条件:无表或表的精度不高。

标准木: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

标准木选择条件:

①平均胸径D g±1cm;

②平均树高H D±0.5m;

③干形中等。

1、1平均标准木法

步骤:

(1)测设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2)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 g(方法见于P45),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树高H D;

(3)选取1-3株作为平均标准木(依据标准木选择条件而得出),伐倒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或不伐倒而采用立木求积法计算材积;

(4)按式5-1求算标准地(或林分)蓄积,再按标准地(或林分)面积把蓄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m3/hm2)

M= ∑Vi*G/∑g i (5-1) P123

1、2 分级标准木法

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

2、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

3、径阶等比标准木法

2、材积表法

2、1一元材积表

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法一:直接法

方法与步骤:

1、资料收集与整理

为使编表资料能反映材积表使用地区的材积平均水平,在组织和抽样木时,要求尽可能遵从随机抽样原则,样木株数一般要求在200-300株或以上。

对抽中的样木测定其胸径,并伐倒后用区分求积法测定材积。结合选择合适方程类型,根据资料绘制散点图,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

2、编制一元材积表

用图解法确定方程类型:将编表数据以横坐标示胸径,纵坐标示材积作散点图,根据散点分布趋势,选择合适方程类型。

最优材积方程的选择:对于同一套数据资料,分别采用不同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其剩余平方和及相关系数(或相关指数),选择其中剩余平方和最小、相关系数(或相关指数)最大的经验方程,且最接近材积与胸径散点分布趋势的方程式作为编表材积式。

一元材积表的整理:将胸径代入编表材积式,即为相应单株平均材积,将其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例题P129

3、一元材积表的精度计算(P129)

F检验:将实测材积值与相应理论材积值作线性回归统计假设检验,建立y i=a+bx i(x i 表示理论值,y i表示实测值)线性方程,并对a=0 ,b=1作F检验。

法二:间接法-——由二元材积表导算一元材积表

具体方法是在用表地区随机抽取200-300株株或以上样木,实测样木的胸径和树高。然后采用数式拟合树高曲线。

2、2二元材积表

如何应用二元材积表求林分蓄积量?

调查取得每个径阶的株数及树高曲线,根据每个径阶中的值和从树高曲线上查出的该径阶的平均树高值,就可从二元材积表中查出各径阶的单株平均材积,乘于该径阶的林木株数,可计算出该径阶的林木材积;各径阶林木材积相加,即得林分蓄积。

3、蓄积三要素法

一、标准表法

M=(G/G1.0)*M1.0

二、林分蓄积量表法

M=b0+b1G+ b2H+ b3GH

三、平均实验形数法

M=G1.3(H D+3)*fз(fз为平均实验形数)

第六章角规测树P230

1、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绕测技术:绕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不要发生位移。②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③做好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④仔细判断临界树。⑤角规点绕测360°。

2、角规测数的计数判定:当SR不计数;P242。

水平距大于5m的树干,因位于样圆之外,就不计数。水平距刚好等于5m的,可计数为0.5株,相当于,每公顷有0.5m2胸高断面积。

3、每公顷蓄积量的测定P244:①角规绕测法②角规控制检尺法P244

4、消除林缘误差,林缘带宽要超过最大直径

第七章林分生长量测定

一、林分生长量分类

1、毛生长量(Zgr):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

2、纯生长量(Zne):又净生长量,是毛生长量减去期间内枯损量以后生长的总材积。

3、净增量(△):是期末材积(Vb)和期初材积(Va)两次调查的材积差(△= Vb-Va)。

4、枯损量(Mo):调查期间内,因各种自然原因而死亡的林木材积。

5、采伐量(C):一般指抚育间伐的林木材积。

6、进界生长量(I):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之。

二、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书本P206)

1、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

概念:Z D=f(D)=a+bD

目的:1、推算材积生长量

2、预估未来径阶株数

3、推算蓄积生长量

编制方法(书上了解具体过程):

1、样木资料的收集

2、带皮胸径生长量的计算

3、胸径生长量的整列

2、直径分布预估(预估未来径阶株数)(P209)

假设生长均匀

R=Z D/C

R为移动因子

C为径阶距

未来预估株数=现在株数—移出株数+移进株数

三、一次调查法测定林分蓄积生长量(重要掌握材积差法计算过程,和四种方法的原理)(1)、材积差法:(P205)

基本原理即概念: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vj=1/2C(Vj+1—Vj—1)

△vj为1cm材积差

V j+1为比该径阶大一个径阶的材积

V j—1为比该径阶小一个径阶的材积

材积差法C为径阶距

通过表格计算

间隔时间内的蓄积生长量△M

蓄积连年生长量Z M

林分蓄积生长率P M

此方法前提:1、要有经过检验而适用的一元材积表

2、要求待测林分期初与期末的树高曲线无显著差异,否则会导致较大误差(2)、林分表法(P208—212)

基本原理: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3)、一元材积指数法:(P213)

原理概念: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由胸径生长量获得),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V=a0D a1)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

Pv=a1P D

(4)、双因素法(P214)

原理概念:又二向法,是利用总断面积生长量和平均高生长量两个因子来估计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此法适用于生长速度快的人工林蓄积生长量。

根据Mb/Ma=GbHbFb/GaHaFa

短期内平均形数不变,Fa=Fb

△M=Mb-Ma=Ma(GbHb/GaHa—1)

Gb=Ga+△G Hb= Ha+△H

第八章材种出材和生长收获预估P143、P254

1、商品材(商用材)分经济材和薪材;经济材又分为规格材和非规格材;根据树干或木段的材质、规格尺码、及有用性分为经济材、薪材及废材。

2、出材量=蓄积量*出材率

3、林分蓄积量=商品材+废材

4、林分生长量:是指林分在一定期间内变化的量。

5、林分收获量:则指林分在某一时刻采伐时,由林分可以得到的(木材)总量。

6、Avery和Burkhart(1994)根据模型的预估结果将模型分为三类。

①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的生长过程(如平均直径的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②径阶分布模型:以林分变量及直径分布作为自变量而建立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

③单木生长模型:以单株木为基本单位,从林木的竞争机制出发,模拟林分中每株树木生长过程的模型。

7、Davis按照模型的模拟情况将生长和收获模型分为三类:

①以林龄、立地及林分密度等林分因子模拟林分的模型—全林分模型

②模拟各径阶内平均木的模型—径级模型

③模拟单木或林分内单株的模型—单木模型

8、全林分模型可分为:固定密度的模型和可变密度的模型

依据模型所描述的林分密度情况—林分具有最大密度或者是平均密度,这类模型又可分为两类:正常收获模型(即正常收获表)和经验收获模型(即经验收获表)。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测树学(考试复习重点)

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主要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 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

测树学实习报告 姓名:陈榕 学号:090101203 小组:第四组 小组成员:陈榕,荆迪一,张彦,韩蒙, 刘晶晶,吕莹莹,

指导老师:周春国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 基本训练(立木胸径及其树咼测定)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 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 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 直径钢围尺 皮尺 角规 标杆 工具包、粉笔 实习指导书 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 实习时间:2012年4月16?20日(第10 周)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 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林 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 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 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 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 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 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 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一、标准地设置 (一) 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 (2 )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 (二) 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 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 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 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 50株。 (四) 标准地境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 「般不得超过 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 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 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二、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每木调查 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 0.1cm ) 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 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 2. 确定起测径阶 3. 其它注意事项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 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按整化径阶记载 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 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 根据需要, ,这是标准

测树学复习材料.doc

测树学 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树干材积测定 (1) 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口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 (2) 树干横断而的计算公式为: 式屮:g —树干横断面; d —树干平均直径 (3)树干纵断面 干111]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 y = Px r 式中:y —树干横断而半径; x —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 P —参数; 「一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 (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①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② 屮央断而积近似求积式 V = g L L = -dlL 2 4 2 (2)区分求积式 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T 材 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 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梢头底端断面积; r -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 1. 中央断而区分求积式V=L*Eg i +l/3gT , 1 Ji da + 〃 - 八尹。+曲〒(亍 )/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l/2(g o+g n)+Lgj]*L+l/3g n*L (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 P v=2P d+P L 式中:P、.为材积课差率,Pd为肓径谋差率,P L为长度课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O时,贝'J P v=2P d ②当宜径测景无谋差,即Pd=O吋,则P V=P L 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和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刈?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 (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具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 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 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l?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在树T?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町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总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血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肓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Z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心表示。(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而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 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I员1柱体的体积Z比,记为fno (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鬲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而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已知£.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 胸高形数fl.3、胸高断面积gl.3、全树高h 4、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屮央肖?径(d I/2)与胸径(d L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表达式q2二(d I/2)/d13 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fi.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i.3=q2-c 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鬲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Z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l.3*h*f L3 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测树学(复习) 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 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三、近似求积式精度: 中央断面式中等 平均断面式最差 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 平均断面“正误差” 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 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 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 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 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能 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胸高形率 定义:树干中央直径(d 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一般用q 2表示 :q 2=d 1/2 / d 1.3 h g f v ??=3.13.1? ?+?=f h g V )3(3.1

测树学实验 树干解析 报告

实习十树干解析 Ⅰ.目的 一、掌握树干解析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计算方法。 二、进一步理解各种生长量的意义,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认识。 Ⅱ.仪器、用具 伐木工具、皮尺、轮尺、粉笔、三角板或直尺、大头针、计算工具、方格纸、用表等。(不能伐木时,可给成套圆盘) Ⅲ.方法、步骤 为了研究不同树种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同一树种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往往采取“解剖”的手法,把树木区分成若干段,锯取圆盘,进而分解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的生长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树干解析。作为分析对象的这棵树干,称为解析木。树干解析是当前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基本方法。 树干解析的工作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 一、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 (一)解析木的选择: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如研究某一树种的一般生长过程,可选生长正常、未断梢及无病虫害的平均木;为了研究树木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或编制立地指数表,可以选择优势木;若要研究林木受病虫危害的情况,则应在病腐中选择解析木。 (二)解析木的伐前工作 1.记载解析木的生长环境这是分析林木生长变化的不应缺少的重要资料,应记载的项目 包括解析木所处的林分状况,立地条件,解析木所属层次,发育等级和与相邻木的相互关系等,并绘制解析木及其相邻木的树冠投影图(用表10-1) 2.确定根颈位置,标明胸高位置及树干的南北方向,并分东西、南北方向量测冠幅。(三)解析木的伐倒和测定 1.砍伐时,先选择适当倒向,并作相应的场地清理,以利于伐倒后的量测和锯解工作的进 行。然后,从根颈处下锯,伐倒解析木。 2.解析木伐倒后,先测定胸径、冠长、死枝下高、活枝下高、树干全长和全长的1/2,1/4,3/4 处的直径,然后打去枝桠,用粉笔在全树干上标出南、北方向。 3.按伐倒木区分求积的方法,将解析木分段,为计算材积方便起见,可采用平均断面积区 分求积法分段,但由于根颈部膨大,第一段取中央断面为宜。 (四)截取圆盘及圆盘编号:在树干各分段位置截取圆盘,同时,为了确定树干的年龄及内业分析时的需要,还必须在根颈和胸高处分别截取圆盘。 截取圆盘时应注意下述事项: 1.截取圆盘时要尽量与树干垂直,不应倾斜。 2.圆盘向地的一面要恰好在各分段的标定位置上,以该面作为工作面。 3.圆盘厚度一般在3-5厘米即可,直径大的可适当加厚。 4.锯解时,尽量使断面平滑。 5.每个圆盘锯下后,应立即在非工作面编号,一般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上标明解析木号, 分母上标明圆盘号和断面高度,并标明南、北方向。根颈处的圆盘为“0”号,然后用罗马字母Ⅰ、Ⅱ……依次向上顺序编号。在“0”号盘上要记载树种、采集地点和日期等。 二、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一)圆盘的加工:为了准确查数圆盘上的年轮数,须将各号圆盘工作面抛光,然后,通过髓心划出南北和东西相互垂直的方向线。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 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树干材积测定 (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 (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树干横断面; d —树干平均直径 (3)树干纵断面 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 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 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 P —参数; 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 (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2)区分求积式 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 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 ''3 1l g v =2 4 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 11 22 4V g L d L π==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g n)+∑g i]*L+1/3g n*L (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 P v=2P d+P L 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 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 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 (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 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 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1.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在树干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面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f1.3表示。(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面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高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面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已知f1.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 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全树高h 4、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表达式q2=(d1/2)/ d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①f1.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1.3=q2-c前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高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之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1.3*h*f1.3 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积式: (2)平均断面积式: 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cm,保留一位小数。树高:m,保留2位小数。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 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 ·很显然,当r=1 或0 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 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

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 分段。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f1.3表示,其表达式为:f1.3=V/g1.3h 式中:g=π/4d2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 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1.3 g1.3h 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记为f 3。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f 3 =V/ g1.3 (h+3) 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其一般表达式 为:q x=d x/d z (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分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测树学实验三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实验三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 了解编制材积表所需资料及收集方法;掌握数式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步骤及结果 (一)一元材积表的直接编制 1、在Sheet1中,将原始数据按直径进行排序,以便分类汇总。 2、将原始资料按2cm径阶分组统计,统计出各进阶的株数,进而求出各进阶的算术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 3、将结果统计于表一中,并将表1-1记于Sheet2中。 表一、一元材积表原始资料汇总表 径阶平均胸 径 平均材 积 株数 2 2 4 42 6 49 8 26 10 20 12 9 14 4 16 1 18 2 20 4 22 2 24 2 4、在Sheet2中,依据表一,以横坐标表示各个径阶的平均胸径Di,以纵坐标表示各个径阶的平均材积Vi,在Excel上将成对值(Di,Vi)描点作图。插入Excel 图表,选择XY散点图,在Sheet2空白区域内产生一图表,之后右击图表,添

加趋势线,选择乘幂函数进行趋势预测,便可得到一条匀滑的曲线。如表一。 平均直径-平均材积相关曲线 00.10.20.30.40.50 5 10 1520 25 30 平均胸径 平均材积V i 平均材积 乘幂 (平均材积) 5、根据曲线趋势,此次选择最能模拟趋势线的回归方程b aD V =作为回归模型 进行求解。 (二)、方程参数求解 (1)、此次实验用一般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b aD V =是非线性回归方程,在进行方程参数求解时,可将其直线化。对b aD V =两边取对数,可得 D b a V lg lg lg +=,这样可化为bx b y +=0(b b a b D x V y ====,lg ,lg ,lg 0),即非 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化。 (2)具体步骤: 1、原始资料的总样本单元数为n=163,设第i 株树的直径和材积分别为(Di ,Vi ),取对数后有D x V y lg ,lg ==,在Sheet3中求出xi 、yi 。 2、用Excel 求出:∑=n i i x 1 ∑=n i i y 1 ∑=n i i x 12 ∑=n i i y 12 ∑=n i i i y x 1 ∑==n i i x n x 11 ∑==n i i y n y 11 3、求出离差平方和: 2 1 2x n x L n i i x x -=∑= 2 1 2y n y L n i i yy -=∑= y x n y x L n i i i xy -=∑=1 4、求算回归方程中a ,b 两参数: xx xy L L b = , x b y b -=0, a b lg 0= 5、求得幂乘数方程为: 2.4055225 520.00012033D V =。

测树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沈阳农业大学 林学院 ?????????学年测树学 本科考试 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径阶 ?树皮率 ?林分 ?优势树种 ?疏密度 ?一元材积表 ?林分直径结构 ?造材 ?总生长量 ??角规控制检尺 二、问答题 ?划分林层的标准 ?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 ?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三、证明

画图阐述以样点为中心的多重同心圆原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径阶 为了测算简化,测量直径时,按照一定的宽度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 ? ?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结构相同,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优势树种 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量)之比称为疏密度( )。 ?一元材积表 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称为林分直径结构,或林分直径分布。 ?造材 对树干或原条进行材种划分的工作称为造材。 ?总生长量 树木从种植开始至调查时(?年),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称为总生长量。 ??角规控制检尺:对角规绕测记数的林木实测直径,并按径阶统计记数的工作称为角规控制检尺。 二、问答题 ?划分林层的标准

∑∑===n i i n i i g G V M 1 1 标地标地 标地 S M M = ( )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 ??以上?主林层 ???? ( )各林层林木蓄积量不少于 ??????? ( )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 ??以上 ( )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 ??,次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 ?? ? 轮尺测径的注意事项 ( )测直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树木断面接触 ( )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 )树干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相互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 ( )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该位置上、下等距离生长正常处测两个直径取平均值 ?平均标准木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 )设置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 ?,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高?? ( )以 ?( ± ?)及??( ± ?)为标准选干形中等的林木 ??株作为平均标准木,伐倒或立木区分求积,计算标准木材积(??) ( )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标准木株数?—标准地总断面积??,??—第?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 ( )计算林分蓄积量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测树学

森林: 以乔木为主包括夏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及微生物动物在内并且能够影响到当地的水温和气候的生物群体胸高直径: 距地面1.3米处的直径 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某一高度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1.3米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实验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1.3米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加3米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形率: 树干任意未知部位的直径与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之比 胸高形率:树干1/2高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之比绝对形率: 胸高以上1/2长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之比望点: 树干上部等于1/2胸高直径的那一点望高: 望点至地面的高度 生长量: 在林业调查中树木调查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所发生的变化 生长率: 树木每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百分比 林分: 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相邻四周有明显区别的小地段 调查因子:反应林分客观规律的因子林相: 森林垂直部面的层次(单双层林) 主层林: 在森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林层龄级: 根据林木的生长特性所划分的年龄范围 目的树种:在某一条件下经济价值最高的树种主要树种: 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 疏密度:待测林分每公顷上的总横断面积与相同经营下标准林分每公顷的总横断面积的比值 郁密度: 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所占林地面积的比株数密度:个体所占有的营养面积 蓄积: 所有树木材积之和标准木: 具有平均材积的林木 材积表:林木的材积与直径树高和形数之间相关关系的数表 一元材积表:根据树木的材积与直径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出来的单株平均材积的平均木表 二元材积表:根据树木的材积与林木直径和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出来的单株平均材积的平均木表 立地质量:生物所生长的环境总和 地位级: 根据材木的平均树高和其相应的平均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 地位指数:根据优势木平均数高和优势木的平均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基准年龄所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 标准地: 根据人为判断期望能够代表调查总体的森林小地段样地: 随机抽取的森林小地段 1.材积三大要素 (1)形状系数(2)断面积(3)长度 2. 形数作用 (1)衡量树干饱满程度的指标(2)材积的直接换算因子 3. 立木材积的测定方法 (1)等直径差区分求积法(2)望高法(3)近似法 4. 测量胸高直径注意事项 (1)必须是距地面1.3米处的直径,以坡上位距地面1.3米的直径 (2)对于分叉树:胸径以下分叉按两株树量测;胸径以上分叉按一株树量测 (3)出现一些结疤损伤可上下量取同样的长度取平均作为胸径替代 (4)及时处理附着物 5. 生长量种类 (1)树木总生长量(以苗木发生至调查为止所积累的总量) (2)总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与其相应年龄的商) (3)定期生长量(树木短期几年的生产量) (4)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除以定期年龄) (5)连年生长量(树木调查因子一年的生长量) 6.年龄的确定 (1)查数轮枝法(2)差数年轮法(3)生长锥发 (4)查阅档案法(5)走访或目测 7. 形数变化规律 (1)幼龄变动幅度大(2)年龄比较大的变化幅度小 (3)形数一般是负数(4)间隔期短 8. 林相划分标准

南京林业大学测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1. 基本测树因子: 树干直径 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树干的根颈至主干梢顶 的长度称为 树高。树 干材积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2. 测定工具:卡尺卷尺、布鲁莱斯测高器 3.树干的形状通称为 干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 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称为树干横断面,其面积称为断面积。 4.伐倒木基本材积公式: d 2 1、中央断面积式:V g 〔L 4 L 2 1 d 2 .2 2、平均断面积式:V 2 g o g n L 4 o 2 n L 公式来源:由干曲线 y 2 px r 取r=1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公式的误差: ① 、很显然,当r=1或r=0时,两式无误差且相等。 ② 、当r >1时,平均断面积式长生偏大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 ③ 、当O v r v 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 3、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 2V 中 1V 平 1 V L g o 4g 1 g n L 3 6 2 5?伐倒木区分求积 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 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 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 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 再把各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 1 '' 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V - gl (梢头的断面积与长度)。 3 n 1 '' 1、中央断面积求积式:V 1 g i 3g | 将树干按一定长度(1m 或2m )分段,量出 i 1 每段中央直径和最后不足一各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 当区分段数在5个以上时减少的趋势平稳, 区分段数不得 少于5段。 6. 直径和长度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精度的影响: P/ 2P d P L 7. 单株立木测定特点: ① 、立木高度 除幼树外,一般用测高器测定 ② 、立木直径 取离地面1.3m 处为胸径。量测读取方便,树干在此处受根部扩张影响 较小 ③ 、立木材积 在立木状态下,是通过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 2、平均断面积求积式 V 1 n 1 1 2 g o g n g i l g i 1 3 材积误差依段数增加而减少,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第一章、绪论 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 (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

测树学考前复习重点

测树学 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 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 (1 (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 径为d n , 小头面积为g n ) (2)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 (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 (2)~ (3)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 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 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3)公式:A. ' '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 ()' 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 3.测树高的方法: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使 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的高h 1,再观测树基得 h 2,两次观测符号相反,树高=h 1+h 2,符号相同,树全高=h 1-h 2。注意: ●所选水平距离尽量接近树高,减小误差。●树高小于5m 时,不用布鲁赖斯测高器,用长杆直接测量。●对于阔叶树,注意主干梢头位置。 4.立木的直径通常指胸高直径。 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 7.% 8.胸高形数的性质:●当树高大于1.3m 时,是关于r 的减函数。●当 干形不变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 10.实验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m 。 11.形率:树干上某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希费尔关系 h q c bq a f 2223.1++= 14.形率法:●先算出胸高形率。●再根据希费尔关系算出胸高形数。●最后根据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全树高算出立木材积。V=**h

测树学

名词解释 1. 实验形数:)3(3.1+=?h g V f ,式中:V —树干材积,g1.3—断面积,H —树高。 2. 形高: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3.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 4. 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d0.1)之比称作正形率。 1.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2.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4. 地位级: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D 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等级。 5. 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简称标准地。 6. 林分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按照林分平均直径确定的树高。 1. 林分直径结构: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林分直径分布。 2. 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高分布。 3.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层。 4. 单层林:只有一个树冠层组成的林分称作单层林。 5. 复层林: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林分,称复层林。 6.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

7.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8.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称作优势树种。 9. 主要树种:在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林分中最适合经营目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 10. 同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这样的林分可称作同龄林。 11.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更确切地说,立地是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生存的空间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因子的综合。 2. 立地质量:立地质量则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3. 地位级: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一种相对度量指标,是依据林分条件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关系,按相同年龄林分条件平均高变动幅度分为若干个级数。 4. 地位指数:是指在某一立地上特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度值。 5. 疏密度:疏密度是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值。 6. 立木度:立木度是现实林分的密度与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 7. 林分密度指数:林分密度指数是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直径(亦称比较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 8. 树冠竞争因子:林分中所有树木可能拥有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之和与林地面积的比值称为树冠竞争因子。 1. 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