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课程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课程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课程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课程

广西循环经济进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进展、和谐进展、跨越进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进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进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关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进展规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以后五年广西循环经济进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进展循环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进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

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进展,为“十二五”加快进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进展迅速

差不多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进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417.3万亩,增收12.5亿元。建设沼气池371.3万座,农户入户率达46.4%。

(三)废弃物实现高效资源化和减量化

要紧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达33%、作为饲料利用的达21%、作为燃料利用的达20%、作为原料利用的达15%。每年

秸秆还田相当于节约化肥34.81万吨,相当每年节约20万吨以上标准煤,农民增加收入10亿左右。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养殖场牲畜排弃物所生产的高科技生物肥产品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作物产量,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工业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

(一)特色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差不多形成

在培育贵糖集团、南糖集团进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的基础上,我区组织实施“百家制糖企业循环经济推进行动”,构建起“甘蔗——制糖——酒精——生物有机肥”、“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差不多形成了国内制糖业进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

(二)工业废弃物初步实现资源化利用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处理,初步实现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电力,制糖、化工等要紧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2009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857万吨,综合利用率67.3%。

(三)实施与推广应用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关键性技术

组织实施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硝酸尾气N20减排CDM项目、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的赤泥选铁项目、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的高炉TRT发电项目、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推广应用锌冶炼渣综合回收技术、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技术、预焙铝电解槽“三度寻

优”操纵技术、乙烯—氧—醋酸气相合成法(乙烯法)生产醋酸乙烯技术、壳牌煤气化技术、木薯深加工综合废水治理及沼气回收发电技术等一批国内领先技术,提升了循环经济进展水平。

(四)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强化对耗能量分不占工业耗能94%的八大重点行业和80%的427家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治理,单位产品能效明显提高;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 年1.22 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 年1.06 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3.4%,已接近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要紧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操纵。到2010年底,全区化学需氧量由2005年的106.98万吨减少到94.0万吨,削减12.1%;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02.3万吨减少到92.2万吨,削减9.9%。

(五)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

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实施并完成工程减排项目529个,削减化学需氧量(COD)12.98万吨,削减二氧化硫(SO2)10.1万吨;累计淘汰小火电装机容量 126.6 万千瓦,炼铁产能

241.1万吨,炼钢产能504.9万吨,水泥892.8万吨,铁合金31.63万吨,造纸70.45万吨,酒精5.7万吨,皮革13万标张。

三、社会循环经济长足进展

(一)建筑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市和试点县工作,“十一五”期间,共安排建筑节能资金4200万元,扶持180多个建筑节能工程,另外投入8000万元用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推广工作。研发成功自隔热混凝土砌块、双层夹心保温墙板等多种经济适用的节能建材。可能全区“十一五”建筑节能总目标累计实现节约142万吨标准煤。

(二)都市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都市水资源节约技术和治理水平取得较大进步,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建立起较完备的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操纵的数字化信息治理系统;都市各行业用水、节水和特不规水源利用接着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都市公共自来水管网漏失率操纵在12%,都市生态用水得到保障。2007年,南宁市荣获“都市节水突出贡献奖”,桂林市“全国节水型都市”称号。

(三)都市公交节能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全区不断加大了对都市公共交通进展的支持力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线网密度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成效明显、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末,全区共有公交公司88家,公共交通汽车运营车辆6933辆,每万人拥有5.87标台公交车辆,公共交通汽车运营车辆7827标台。运营线路

网4960公里,公交专用车道57公里,客运总量133106万人次。

(四)都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初步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开展都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其中南宁市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入城建打算市政公用配套设施项目,并采纳密闭的泔水收集车进行统一收集和运输餐厨废弃物,解决泔水滴漏带来的卫生环境问题。柳州市把餐厨废弃物治理以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列为柳州市环卫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范畴。南宁市并被确定为国家都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

第二节进展循环经济存在的要紧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区循环经济进展多处于企业和行业内部物质循环的初级时期,尚未进入企业间、园区间、行业间、区域间社会大循环的进展时期,离建立系统、完整、多层次工业循环经济体系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

一、产业配套不完善

我区的大企业、大产业自身配套能力弱,相当大部分依靠区外企业配套,如玉柴50%左右的零部件靠区外配套生产。作为资源型产业大区,由于缺乏下游产业,产品多以原料或初级产品的形式外销,以至阻碍循环经济的闭环运行,如铝行业,2008年广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的产品产量比约为1:0.2:0.1,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约为l:1.2:1.4),所生产的氧化铝有70%左右销往区外,区内急需的电解铝、铝制品则多由区外输入。

二、循环经济的投入不足

循环经济要求一次性投入大,特不是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

需要投入的资金多,回报慢,严峻地阻碍了企业进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十一五”以来,我区财政及企业共投入了数十亿元用于进展循环经济,但总体上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特不是财政用于支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企业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难以全面推开。

三、相关支持政策难以落实

我区尚未制定促进全区循环经济进展的地点性法规,缺乏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地点性法规规章,且现行法律法规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价格、税收、财政等激励政策缺乏操作性,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已成为制约我区加快循环经济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进展循环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进展方式,大力进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许多进展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进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有利的国内外宏观环境

进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世界性共识。为此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鼓舞循环经济进展的法律法规,并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把进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进展方式一项战略任务,为我区加快循环经济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快速进展,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进展,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都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进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我区依托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逐步培育了食品、有色、汽车、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七大支柱特色产业,特不是近两年,我区大力培育进展大产业、大集团,大园区,为进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必需的产业规模基础,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弥补中小企业比重高、单个企业不具备实行循环经济规模条件的劣势,为实施企业或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促进形成循环产业链等制造良好的产业条件。

(四)具有成功经验可借鉴

“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循环经济试点活动开创了多种有效并具有推广度的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其中制糖循环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能耗以及“弃废物”的利用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进展的典范。通过循环经济的试点,我区由国家级试点到自治区级试点培育的层次推进,为在产业及企业内部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链、探究进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参考。

二、进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

(一)外部竞争加剧

当前,全球经济进展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国际大宗商品价

格飞涨,能源资源争夺加剧,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经济进展的外部环境极为复杂。同时,国内其他地区加快进展循环经济,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加快进展循环经济面临着众多的外部挑战。

(二)缺乏进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

我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部分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落后,企业整体科技研发能力较低,加之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以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院所为主导的科技研发局面仍然未全然改观,对资源节约与替代、能源梯级利用、绿色制造、污染物零排放、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足,制约着我区循环经济的加快进展。

(三)产业配套不完善

以冶金、有色金属、电力、石化、建材、制糖、造纸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产业占据了我区产业的主导地位,产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产业链较短,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型初级产品生产,缺乏为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加之高新技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经济进展中结构性矛盾特不突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良好的高附加值延伸效应。

(四)支撑进展循环经济的社会体系不完善

国家先后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和《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但我区的相应配套法规规章仍专门缺乏,急需健全,并导致部分企业进展循环经济的

认识缺位,积极性不高,缺乏进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个不地点政府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等。

(五)节能减排与爱护资源环境的压力巨大

当前我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全然改变,资源依靠型产业比重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每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我区的一次性能源自产量少,多种重要资源禀赋处于劣势,对外依存度高,以后进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六)人才因素制约

我区不仅政府缺乏了解循环经济进展规律的专业人才,而且企业也缺乏明白循环经济的治理和技术人才,更缺乏与进展循环经济需要相适应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此外,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进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也严峻地阻碍了进展循环经济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缺乏的负作用日益明显。

第三章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及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进展方式,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围绕千亿元产业进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突破一批制约我区循环经济进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进展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循环经

济示范市(县、区、城镇),迅速壮大我区循环经济的规模,加快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节约能源资源和爱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的循环经济进展模式,较大幅度地提高循环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二节差不多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进展的原则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和进展模式,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和形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进展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并重,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努力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收和再生利用。

三、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进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作用,努力形成舆论导向与利益导向相结合、依法治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循环经济进展社会氛围。

四、坚持层次推动、重点示范的原则

推动循环经济进展融入经济社会进展各个领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将循环经济进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进展规划,在农业、工业和社会各领域,全面促进循环经济进展。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一批起点高、效益好、示范作用突出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及市(县、区、城镇),带动循环经济的全面进展。

五、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

科学依据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安排经济进展速度,以循环经济进展支撑循环型社会进展,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展,形成良性循环,将绿色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爱护及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进展。

第三节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进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差不多建立,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技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通过改造提升,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试点示范企业、园区。加快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体系的建立,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循环经济进展示范市(县、区、城镇)。明显降低经济进展对资源的依靠性,显著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大力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显著增强可持续进展能力,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循环经济进展处于全国前列。

第四节时期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1-2015年)

在“十二五”期间,我区循环经济进展分为二个时期。

第一时期(2011-2012年)。为重点突破和全面铺开时期,围绕进展循环经济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进展循环经济意义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完善进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接着深化自治区级试点示范工作,到2012年,自治区级示范试点企业达到100家,示范试点园区达到30家,示范试点都市增加到6个,并选择50家企业重点培育为示范企业,完善和提升10条产业链、8个循环经济基地(园区)。

第二时期(2013-2015年)。为全面提升时期,接着围绕总体目标,深化完善、全面提升。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促进循环经济进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推进机制,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组合并形成规模,建立起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到完善,静脉产业形成较大规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产出率等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重大进展,成为进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省区。

二、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循环型经济的产业体系、进展模式和循环型社会的治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经济进展方式得到全然转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展的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差不多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栏3-4-1:循环经济进展指标体系

第四章进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间,选取对我区经济社会进展具有重大阻碍、

资源消耗量较多、上下关联度较高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带动循环经济的全面进展。

第一节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以提高水、土地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侧重进展节水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耕地资源爱护,减少化肥、农药的过度投入,加快提升土壤有机质,扩大爱护型耕作实施规模,爱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加快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发与生产,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科学处置农业“废弃物”,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鼓舞集中进展副产品的初加工,减少废弃物进城以及增加废弃物还田。积极拓展和创立循环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产业环链整合,重点在秸秆综合利用、甘蔗产业进展、桑蚕产业进展、食用菌等做强做大循环农业产业链。大力开发农业高效低耗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理技术和环境操纵与生态修复技术和模式,建立不同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和基地,不断加快先进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循环农业技术培训。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进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到“十二五”末,全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提高到60%以上,初步建立我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专栏4-1-1: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链及模式

大水面鱼、虾、贝、藻、果、稻、菜等立体种养、增(养)殖模式、藻类修复模式、海洋牧场模式、休闲生态渔业

模式等循环经济型渔业模式。

●海洋捕捞-保鲜、防腐、运输、加工和包装-从鱼头、

鱼内脏及鱼骨骼等加工废弃物中提取鱼油、鱼蛋白和各

种酶等活性物质、从虾蟹的甲壳中提取甲壳素,从贝壳

中提取水溶性海洋珍宝粉和水溶性海洋高钙素等。

●“粮食—秸秆饲料—畜牧—生物有机肥—粮、果、蔬”、

“养殖—食用菌—农林种植”、“养殖—生物肥—昆虫

蛋白—养殖”等多形式循环经济模式。

专栏4-1-2: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特色主导产业减量化无害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特色种植业、生态畜牧水产业和优势加工业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加工减量化、无害化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培育一批抗病虫、高效、抗逆作物新品种,开发地力培肥与土地持续利用技术,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节粮及节约劳力等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新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与技术,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与技术,规模化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和零排放模式与技术,积极进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畜禽水产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先导,建立不同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

●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木薯、甘蔗、香蕉,桑蚕等特色作物和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豆类等大宗作物秸秆为要紧原料,开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编织利用等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进秸

秆种(养)植业综合利用。开发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高效鱼池水资源的养分再利用技术等,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蔗糖、木薯、水产和茧丝绸产业为重点,进行“三废”治理,开展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利用甘蔗、木薯生产剩余液生产活性生物肥料;开发茧丝加工生产废水的处理及回用和丝胶蛋白质回收的综合技术,分离提取丝胶蛋白质;开展罗非鱼加工废水中蛋白质回收利用研究与生产示范,开发鱼油和具有生物活性的高浓缩蛋白鱼溶浆产品。

专栏4-1-3:农业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工程

每年建设30个县(市、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和自治区级水稻免耕栽培万亩示范片;每年建设40个县(市、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万亩连片示范区。

●马铃薯高产示范样板创建工程

重点县(市、区)建立千亩马铃薯高产示范样板,目标亩产2000公斤以上;建设10个自治区级万亩马铃薯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目标亩产2500公斤以上;建立5个国家级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目标亩产3000公斤以上。尽快建成广西马铃薯脱毒中心和种薯扩繁基地。

●桑蚕业重点工程

加快建设“三高”蚕业原料茧生产基地县,建设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蚕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重点支持宜州、环江、柳

城、鹿寨、象州、忻城、横县、宾阳、港南、蒙山等“三高”蚕业原料茧生产基地县建设。加强桑、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广西现代化桑蚕原种场建设,建设国内基础设施先进、生产技术水平一流的现代化桑蚕原种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区域性重点桑蚕普种场建设,支持蚕种冷藏处理爱护库的建设,支持建立桑树种苗繁育基地和示范园区。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重点支持进展桑枝食用菌、制造板材,蚕蛹食品、保健品开发,蚕沙提取叶绿素、制造生物肥、沼气,果桑、桑叶茶开发。

●食用菌高标准示范样板工程

建设高标准示范样板30个,积极探究周年生产;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和现代大棚设备,增强食用菌生产装备实力。

●糖料蔗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工程

在崇左、来宾、南宁、柳州、防城港、百色、河池等糖料蔗主产市建立示范基地50个,对蔗渣、蔗梢、蔗叶、滤泥、酒精废液等的循环利用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三避”技术示范工程

每年实施400万亩,五年累计2000万亩。

●间套种模式示范工程

每年实施200万亩,五年累计1000万亩。

●“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生态循环模式及

技术示范工程

每年实施100万亩,五年累计实施500万亩。

●循环渔牧业示范工程

建设200个农牧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场),建成集养殖、种植、休闲、粪污沼气处理、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农副产品和水环境高科技生物工程处理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互为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化农牧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园。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率达50%以上、养殖废水处理利用率达100%,沼气发电率达60%,实现规模养殖场污染物的零排放。建设4000个大型综合性沼气池。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占秸秆总量的15%提高到20%。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示范村60个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要紧建设内容:通过生物链循环加环延长产业链,创建循环农业优势产业;资源化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进展生态果园、食用菌等;示范推广节约循环型农业技术。

第二节工业循环经济进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升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等千亿元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构建和延伸制糖、铝、建材、石化、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产业链。强化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园区之间、产业之间的耦合链接,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由企业内部、园区内部、产业内部向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园区之间以及更宽敞的领域进展。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钢铁、石化、有色、电力、建材、食品、造纸、制药、蚕桑茧丝绸等行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促进企业上下游原料及产品的生态链接,着力推进对次级、末端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桂政发[2013]3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09 【实施日期】2013.01.0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桂政发〔2013〕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我区化解快速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排放矛盾,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后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

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不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区循环经济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规划》是指导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制订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实施好《规划》,对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广西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实施《规划》,明确自身职责任务,切实将所负责的推进工作纳入本级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和完善相应工作方案,统筹好近期与远期的目标任务,安排好各个阶段的规划实施重点和项目,并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机构和责任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切实承担起综合协调职责,负责统筹推进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工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等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共同把《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3年1月9日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经济发展 朱文亮 今天谈起广西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要从解放思想这一方面说起,我觉得更是困难,尤其是在今天的时局的情况下。我们来发展经济,到底需要怎么来解放思想,或者说运用如何样的思维来应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此,我不想仅“思想”方面来谈经济的发展,因为仅从一方面来谈,会将经济的发展看得很片面。所以,在此我选择若干个方面来简要谈谈我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想法。 现状和历史 就目前广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程度来说,不用全国的地位如果,就是在西部的12个省、市、区也谈不上是很出类拔萃。在此我们说的是总体程度,而不是单单指的是GDP或者是居民可支配出入来说的,而应该还包括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创新程度等等方面。广西经济今日的落后,我不简单思想领域的问题,我想更多的历史上的问题,因此在谈如果发展经济之时不能仅仅谈现阶段“解放思想”问题,有些问题应该是更深层的历史问题,明白这一情况是否也是一种解放思想呢?广西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并非中国的富裕地区,也是更不是容易接近的地区。自秦朝开始的朝代对于这一地区出于国防安全和民族团结的考虑,一直采用比较的宽松的政策。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区,但是中央政府在此并没有在此投入较多的工业项目,而加之原先的农业基础不好,教育文化落后的等先天性缺陷。今日之落后是长期历史过程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变的今日的落后的面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一长期的奋斗的过程。 一些案例的分析 下面就广西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在此作一简单的分析: 第一,就整个地区而言,城市化水平不高,尤其缺乏一些核心的大城市。目前的广西的三大城市南宁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而柳州是交通和工业中心,但桂林的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优势另外在外其声誉很高,就总体而言实力相当。按说这应该是好事,因为他们实力的相当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这样的情况是本来稀有的资源过于分散,使其单个实力必然不强,其这三座城市的竞争力都较弱,对周边县区的缺乏相应的辐射力。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合理发展中等规模城市,但是中等规模城市的实力毕竟不如大城市那样强大,而一个省区只有一些实力不强的中等城市对本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起不到太大的辐射力。就以区内最实力最强的城市南宁市来说在西部的城市中综合实力仅才排列第八位,这个和广西在西部地区的总体实力的排名实在是不相符合。而被誉为西部城市三巨的头重庆,西安和成都,它们的潜在竞争力和实力即使放在沿海地区仍是不可小视,或许这些城今日在GDP总量上它们不及一些东部的城市,但是他们在科技,文化,教育,区位等诸多方面起的优势。使其将来的发展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反观现在广西的城市,最大的南宁市区人口仅仅才150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不到600亿,这样城市实力和规模显然难以参加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所以将来的广西的发展必须要培育一两个大型的核心城市,是指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样才辐射到广西其他地区。不要搞什么“平均主义”,搞个个都不错,但是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在发展之初,城市之间应该需要拉开一些档次的。 关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争论在现在中国双方都足够的力量来压倒对方。中国之大,地区差异之大,所有的问题都不能一刀而切。就现在的广西区而言,我想应该是效率优先,积极培养一些具有实实在在竞争力的核心城市,在先进带动落后。当然在注重效益的时候绝对不能置公平而不管。 第二,产业规划不合理,真正的优势和劣势不分。关于的广西将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我们从政府的报告来看主要是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以及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塞。总体看来这些项目,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相对于现在广西的情况基本还是很合适的,但是在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出现在了很大的偏差。 1.首先是夸大了区位优势。目前情况而言广西优越的区位优势还不能体现出来。因为广西周边的省份除了广东之外,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因此把对广西的区位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而且所谓的西南出海通道现在已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 https://www.doczj.com/doc/bf13533095.html, 2011年04月20日 15:20 来源:广西北部湾办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通过专家评审 规划提出,到2015年GDP要占全区的40%左右 全面推进五个“一体化” 2011年3月1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通过了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科学指引。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纲要》全面阐明了“十二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依据充分、资料详实、思路明确、目标合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尤其是提出重点打造“产业发展、港口发展、交通通信、城镇建设、保税物流等五个一体化”,符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实际,对未来五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跨越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予以通过。 评审会专家组由广西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研究员玉丕民,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赞安,自治区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爱斌及广西交通设计院水运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谢涛等组成。 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出席了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以及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北部湾经济区各市有关领导和代表参加了评审会。 根据自治区领导指示精神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于2009年底启动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管委会主任陈武,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多次召开会议,对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多次召集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北部湾办公室及本办各处,对《规划纲要》进行研究和修改。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各方的大力协助下,自治区北部湾办于2010年11月初完成了《规划纲要》(初稿),并两次征求北部湾经济

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摘要:工业革命后,线性经济的发展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并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使地球上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以循环使用,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线性经济清洁生产资源再生 资源是制约人类文明文明的决定性因素。 16世纪,由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一场浩浩荡荡的对资源的“掠夺战”开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落后的生产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以及人们在极小的付出后获得的极大的回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的经营模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商人的亲睐。随着制造业的高度发展,线性经济“重开采,轻再生”的模式不仅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生产规模大,不断被“发现”的矿产资源也被严重透支,还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生态债”,能源短缺开始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统计,中国GDP,至少有18%依靠生态和资源的透支。 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改变现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对产生的污染物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环境的破坏趋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凸显其局限性。首先,传统的末端治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生产所带来的污染。其次,末端治理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末端治理使企业满足于在环保法规内生产,而阻碍了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第四,末端

治理阻碍社会技术的革新。 在不可逆转的资源枯竭的现状下,“再生”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式经济》一文中首先提出人类未来的经济法则应该像宇宙飞船中的“封闭经济系统”那样通过循环进行物质的再生产。 近半个世纪,资源开发的经济成本与环境代价加大,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开采使用深海能源,能源价格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此同时,近三百年来产生的“工业废物”却在不断增加,精明的商人发现了这座巨大的“金矿”并开始“转型”利用废物提炼有用的原材料,加速了回收利用的技术。社会生产逐渐开始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资源再生时代”结束了“资源掠夺时代”,“循环型社会”在逐渐成型、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的生产发展模式,对企业本身、对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促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企业的角度看,循环经济不仅节省了原材料,也降低了企业的排污量,真正做到“降耗”、“减排”;另一方面,废弃物的循环使用让企业原材料物质流减少,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区域的角度看,建设如丹麦卡伦堡工业园之类的生态工业园,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消解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范围内企业间的共生,减少废料的产生与处理费用,促进物料的循环使用,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环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小组

目录 一、前言 (1) 二、任务来源 (2) 三、工作简况 (2)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3) 五、编写依据及总原则 (3) 六、确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国家标准情况......... ......》 (9) (10) 八、贯彻执行主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的有关建议 九、其他事项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一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以达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环境、基于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思想日益深入民心,达到全社会的 普遍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可行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状况进行监控。编制符合我区主要工业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标准对广西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作为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作为对支柱产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为推进广西“十二五”工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 号),广

贺州市十二五规划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对深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等作出了重大部署,阐明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城镇化、做大做优经济总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攻坚时期。必须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后发崛起。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艰苦创业、爬坡打基础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集中精力打基础、上项目、破难题、促变化,确立并认真组织实施“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四大突破”和“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96.7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130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6.3:34.4:29.3调整为2010年的 21.7:47.6:30.7。“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5%;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节能降耗目标如期完成,经济发展阶段已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大幅增加,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34.3%,是“十五”时期的5.7倍。实施交通建设两轮六年大会战,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主框架初步形成。工业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个自治区级工业区、3个自治区级A 类工业区、2个自治区级B类工业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水利、电信、城市供排水、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6平方公里,增加近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新建一批城市道路和一批城市公用设施,城市治理成效显著,城区、县城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重点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或基本建成。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森林面积达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5%;农村沼气入户率达57.6%。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河流、湖库和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指南

马列·科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 3.※中国梦的理论解读与实践探索 4.※党的十八大的理论创新 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研究 6.※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研究 7.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坚持与创新 8.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研究 9.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10.关于地方社科力量的整合和发展 11.新形势下社科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12.社科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党史·党建 1.※提高广西党建科学化水平路径研究 2.党的建设与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模式创新研究 3.广西学生军与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研究 4.民主革命时期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5.腐败“零容忍”语境下的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策略研究 6.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研究 8.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9.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研究 10.广西地方党史、人物资料发掘整理研究 法学 1.※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海外投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2.※广西土地征用与农民民生法律问题研究 3.广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4.广西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5.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制度区域协调机制研究 6.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打击跨国犯罪中的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问题研究 7.广西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

8.虚假诉讼的防范与规制研究 9.公职律师制度在地方法治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10.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与合作研究 11.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主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12.中国—东盟框架下广西边境开放合作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3.北部湾经济区行政管理权限冲突协调解决机制研究 哲学 1.※关于新形势下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群众观、道德观教育问题研 究 2.※唯物史观与中国道路研究 3.※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哲学基础 5.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6.广西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7.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 8.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9.广西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美学研究 10.广西民族地区医学哲学研究 宗教学、考古学 1.岭南古代佛城研究 2.环北部湾考古文化关系研究 3.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研究 政治学 1.※基层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深化桂台合作研究 3.“双核”驱动下的广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府公共政策研究 4.政府职能转变与广西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5.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7.广西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研究 8.创新管理方式与“城中村”包容性治理研究 9.深化广西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广西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广西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提出并实施一系列符合广西实际的重大举措,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超过万亿元,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水平提升,“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高铁经济圈和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南宁机场跻身千万旅客吞吐量大港行列,西部首座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工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广西十二五规划学习笔记

广西十二五规划学习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1.3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1.4重大项目建设成就斐然 1.5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个主题: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条主线: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个必须:就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基本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立足扩大内需,必须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必须充分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七项目标:按照“三个紧密衔接”要求,即:与贯彻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中央对广西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富民强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今后五年发展趋势、有利条件和约束因素,“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发展明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富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感。 强桂: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大力提升软实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在西部开发崛起的前列,使我区成为产业发达的经济强区。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对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 基本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课程

广西循环经济进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进展、和谐进展、跨越进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进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进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关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进展规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以后五年广西循环经济进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进展循环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进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

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进展,为“十二五”加快进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进展迅速 差不多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进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417.3万亩,增收12.5亿元。建设沼气池371.3万座,农户入户率达46.4%。 (三)废弃物实现高效资源化和减量化 要紧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达33%、作为饲料利用的达21%、作为燃料利用的达20%、作为原料利用的达15%。每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一、广西的基本区情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2008年末总人口504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壮族人口占%)。陆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现设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广西的发展优势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区位优势。广西沿海、沿边、沿江,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海岸线1595公里,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接壤,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8个。西江“黄金水道”横贯广西境内,直通广东、香港、澳门。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我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连接我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枢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全面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作用更为突出。 二是资源优势。广西是我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铝、锰、锡、锑、铟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其中铝资源储量10亿吨以上,可建成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水能可开发蕴藏量18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七位。以南亚热带为特色的农林产品、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甘蔗和机制糖、蚕茧、木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南亚热带水果和速丰产林基地,有中草药46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岸线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个沿海港口

具有兴建年吞吐能力数亿吨的资源。广西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位、资源等优势,为广西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是生态优势。广西蓝天碧海、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全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四位;沿海有红树林面积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有76个自然保护区、34个风景名胜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同时还有31个市(区、县)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比例达到80%,主要江河3类水质达标率超过90%。良好的生态环境,己经成为广西的一大优势、一大品牌。 四是政策优势。广西同时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贸易政策。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目前国家已陆续在广西批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四个保税区。 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8年,经济总量从亿元增加到7171亿元,居全国第17位;人均GDP2008年达到14966元;财政收入由1978年亿元增加到2008年843亿元,年均增长%。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4:调整为2008年的::,工业占GDP比重提高到%,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重大转变。三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广西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基本形成并已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徐林实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重工业的加速期,高耗能的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并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之间的矛盾,缓解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黑色GDP:绿色GDP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5)05—0046—0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重工业的加速期,高耗能的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基本上处于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的粗放型模式,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而环境战略尚没有真正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没有做到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地协调起来,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环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观已不单纯是哲学家们研究的课题,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按照传统认识,经济学家对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非稀缺的“环境物品”视为没有经济价值的公共物品,是独立于经济物品之外的、在成本核算中没有量化的可以自由取用的物品。

200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发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指出:在环境领域,全球过去5O年内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生态资源采取了过度的开发和使用,有60%以上的生态系统资源没有被可持续利用。自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基于经济的复兴,人类将土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几乎等于I8和l9两个世纪的总和。地球10%~30%的珍稀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15个生态系统中只有4个环境 有所改善,其中,淡水资源已难以承受人类的需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见,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适宜的环境已不再是大自然的无偿赠予,环境已成为稀缺的经济物品。矿业开采对地壳的改变,诱发了多种地质灾害,破坏和影响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大气的污染带来了气候异常变迁;化学物质、生活废弃物对土壤和水的污染等等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已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对人类的生存延续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更新了环境在经济中的位置。新的价值观认为资源是有限的,把过去认识中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变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素、制约要素和生产力要素,从新的系统观的角度,把人、自然、科学技术等要素看成一个大系统,从新的经济观的角度要求经济活动要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内进行,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共赢。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是,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