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文化研究的档案学价值

论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文化研究的档案学价值

论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文化研究的档案学价值
论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文化研究的档案学价值

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40

内部*绝密 项目咨询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及其建设单位 (1) 1.2建设单位概况 (1) 1.3建议书编制依据 (2) 1.4项目概况 (3) 1.5结论与建议 (6)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3) 第三章建设内容、规模及工程方案 (28) 3.1建设内容与规模 (28) 3.2项目选址及用地面积 (29) 3.3工程结构方案 (29) 3.4工程建设规模估算 (30) 第四章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及工程招投标 (31) 4.1建设周期 (31) 4.2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设想 (31)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3) 5.1投资估算 (33) 5.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34) 第六章项目财务分析 (36) 6.1编制说明 (36) 6.2财务分析 (36) 6.3不确定分析 (38)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40) 7.1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40) 7.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42) 第八章风险分析与对策 (43) 8.1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43) 8.2风险程度分析 (45) 8.3风险防范措施 (45)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49) 9.1结论 (49) 9.2建议 (49)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及其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 建设单位:南阳辰旭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陈朋旭 项目负责人:陈朋旭 拟建地点:河南省南阳市 1.2 建设单位概况 南阳辰旭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玉文化产品开发、创意、设计、制作、销售长达十几年,以精湛的工艺,创新的理念、一流的服务面对顾客,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多年来公司一直把开拓、创新、文化内涵注入、精品创作和品牌打造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独具行业特色的管理品牌、质量品牌和玉文化品牌。公司法人陈朋旭是河南省珠宝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轻工宝石鉴定师、亚洲珠宝联合会宝石专家、独山玉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央视网华人频道名誉顾问。我公司愿意为南阳的玉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也有能力承担起“南阳国际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投融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重任。

中华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玉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玉文化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但是按照统治阶级使用玉的用途来分,中国玉的发展可以分为神玉、王玉、民玉。按种类来分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和在清朝慈禧后盛行的缅甸“翡翠”。 旧石器时代到周时期,玉都是被人们奉为巫玉,它被当作一种巫觋祀神,沟通天地人的媒介。玉具有通灵的法力,因为它是神灵、天地、祖先神奇法力的象征。因此玉在我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可谓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推动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力量就是神明。那时候的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祭祀天神。所以这个时期的玉被认为是神玉的存在。 而后的封建皇朝里,玉成为了王玉。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工具。这时候的玉是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的宠儿。玉不再只是用于祭祀天神,玉成为了封建礼制里德的载体。统治阶级给玉赋予了非常多的美好寓意。玉是“石之美者”,玉有“六德”。这使得玉得到了王权和士大夫儒士的喜爱。将玉来表达自身的品德的高尚,代表国家的形象。在清朝时英吉利使者访华,清朝就赠了玉如意给使者。这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也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同时,玉也是皇权的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而且玉也是政治的象征,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随着朝代的更迭,人民不变的不仅仅有中华的文化,还有中华人民对玉的喜爱。因为玉代表了“六德”是儒士的风雅之物,同时玉也有吉祥祥瑞之意。人们认为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能,相信通过食玉和服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这一观念宣扬和使用得最多的大约要推道家的学术和法术了。但是其实要用玉达到保健作用,必须用玉做餐具才可以。随身佩而且随着历朝玉雕技艺的改革创新,玉饰品一直是人们的主要饰品之一。玉镯、玉簪、玉佩、玉冠等等,而且造型多种多样。而且玉在中国的价值一直很高,金玉金玉,古代因为玉的挖掘的运输的困难,使得玉的价格不菲.现在因为玉资源的日益匮乏,使得玉的价值越来越高。现在玉的价格比清朝时期高了千倍不止。同时随着时代的改变,玉也开始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直到现在,玉,这个中华民族的精灵,成为了民玉。这不是玉的地位下滑,反而是一种升华。现在的玉不是祭祀神明的工具,不是皇权的象征,而是美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历史的印记。 玉随着中华原始文明诞生,她一直都在中华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存在着。中国的文字几经变化,中国的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各大学派都衰弱或者湮灭了,多少书画作品都不见踪影。中国这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玉文化一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即使古时人们喜爱的和田玉已经越来越少,四大名玉已经有后起之秀----翡翠。美玉,可以分为A货、B货、C货、B+C货。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__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Abstrac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people like jade, jade love, and the jade has the indissoluble bond.Jade in the Chinese people's mind is in a supreme position, worship of the recipients.Its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ake its Oriental spirit materialized expression of vivid,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关键词:发展文化内涵文化影响 正文: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玉器的大量发掘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几点: 生产工具。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 祭器。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迷茫、误解而产生一种错误的世界观,由此出现了早期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并逐渐发展到由巫师持有特殊的工具执行祭祀的使命,这类特殊的工具就是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至奴隶社会阶段,玉

论南阳玉的特点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论“南阳玉”的特点、现状与其发展战略 摘要:河南南阳独山玉是我国史书记载的四大名玉之一,它的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都极奇独特。独山玉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生性温润,玉质细腻,其工艺品玲珑剔透,悄然天成,深受世人喜爱。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南阳玉的区域地质特征、矿质的特点,储量品质以及它的作用价值,同时针对独玉当前的现状,提出独玉矿产资源的发展规划。通过本文也使人们对独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独山玉,独山玉的特征、成分, 独玉的发展, ABSTRACT:Nan-Yang jade is one of the four jade ,was record by our country history .Its deposits 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 combin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quite strange. Nan-Yang jade is colorful ,natural jade ,jade polished ,its handicraft exquisitely carved ,sadly nature ,loved by the wor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Nan-Yang jade of regional geological features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and its function reserves value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n-Yang jad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he jade .Through this paper also make us have a more profound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Keywords: Nan-Yang jad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omposition of Nan-Yang jade, The developing of Nan-Yang jade 引言:玉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奥运会的中国风格设计被认可,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玉,品味玉文化。而独山玉作为我国四大名玉之一[1],被西方国家成为“东方翡翠”,因为其玉质优物美,透明度和光泽好,硬度高等优点,更是受世人的垂青和珍爱,千百年来,在神州大地,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1.1独山玉的区域地质特征 独山玉矿区位于我国秦岭复杂造山带的东部,南临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相望,北依北秦岭造山带与华北板块相接,东南部则为叠置在秦岭造山带之上的、

玉雕基本知识之南阳玉雕艺术

南阳玉雕艺术:从“渎山大玉海”到“九龙晷” 经过玉雕艺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传统技艺,吸取外地经验,南阳玉雕的工艺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元全介绍说,由于独玉色彩丰富,浓淡兼备,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盘考虑,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让欣赏者禁不住拍案叫绝。南阳玉雕制作的《卧龙出山》,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它重3.8吨,长2.5米,高1.6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用精选的独山玉制作的五环炉、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的特色,创造了多层转球花薰黄,造型古朴端庄,技艺巧夺天工,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南阳人在玉雕加工上,选用原料非常丰富,除独玉外还有来自辽宁岫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以及珊瑚、玛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红蓝宝石等150多个玉种。 的确,历经千年兴盛而不衰的玉雕产业,形成了浓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阳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层出不穷、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美玉资源相结合,才使得南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惊世之作也不断问世。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九龙晷》礼品长199cm、宽110cm、高80cm、重500kg,该礼品设计风格新颖独特,巧妙构思,匠心独运,把南阳独山玉特有的各种色彩巧妙利用,采用浮雕、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雕刻手法,使这件产品线条流畅,形神具备,气势雄伟。九条盘龙环绕日晷,表明九州华夏儿女紧密团结,和睦相处,同时表达了九九归一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团结、国家昌盛、祖国统一,表达了河南九千万人民喜迎澳门回归之深情。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但问世700多年来,其玉料一直众说纷纭,未能认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亚洲珠宝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宝玉石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论坛上,经过20余名国内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仔细观察、研究,并与南阳的独山玉矿样品反复对比、鉴定,认定制作于元代、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 “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至此,一桩“千古悬案”一锤定音。 转载自:张雄艺术网

浅谈玉文化

浅谈玉文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玉文化 在中国古代艺术的百花园中,玉器的历史之长、材质之富、品质之佳精、形态之丰、用途之广,令其他文化艺术难以与之媲美。 众所周知,陶器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发端的重要标志之一。玉器的起源比陶器还要早,它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石制工具的衍生物,是人类对矿物知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谈到玉,就不能不提到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国最着名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玉。和田玉产于昆仑山,是昆仑玉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再加上卓尔不群的品质和特性以及开采难度大,和田玉成为琢玉行业中的首选材。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得地位,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和田玉交易就活跃,琢玉业就繁荣历史上春秋战国、汉唐时期,以及清初康乾盛世,都是中国玉文化发达的时期。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和田玉文化又活跃起来,成了经济发展的象征,文化繁荣的标志。反之,国家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衰退,和田玉就萎缩,和田玉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文化兴衰的晴雨表。 中国古代玉器宝库中有许多造型独特、形态别致、功用特殊的玉器,有的还成组、成套或配套使用,以“六器”、“六瑞”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六器”就是中国古代的六种祭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可见,古代“六器”是指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虎、玄璜这六种。它们不仅有明确的形态,还有色泽的要求。古代之所以使用六器祭祀天地四方,有一套说法:古代统治阶级为了讨好神明祖先,贿赂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生灵与阴间神灵的法物。“六瑞”,就是古代的六种礼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说文解字》中释:“,瑞,以玉为信也,。”瑞是古时用玉做成的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凭据,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在君臣相见或诸侯互访的时候,所执的玉器要对应爵位的高低。很明显,“六器”是合乎礼制的、有政治功用的玉礼器。1 中国玉器八千年经久不衰,发展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中国人将玉德比拟人的道德品行,将玉人格化,以此作为评价、判断一个人行为善恶、品德高低的标准。能将玉从石头中分辨出来,是普通的贫民工匠,而能将玉从理论上加以道德阐述的,则是儒家学者,玉德一直影响着中国玉器数千年的发展。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象征人光明磊落,玉绚丽俏美,象征人追求美好生活,玉数千年不朽,象征人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目标。对玉的推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玉器在中国文化上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对政治、礼仪、工艺、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与玉相比,而是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的灿烂的八千年华夏文化,唯独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重要文物 ——对外汉语教师考试资料(沈阳环宇世纪教育)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中国、墨西哥和新西兰。其中以中国最为源远流长,中国不仅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器,而且也是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是玉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 我国著名的玉器文物有以下几种: 玉猪龙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 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作饰物系绳佩挂。据出土时成对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但高度达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猪龙,就其重量来说已不适合佩带。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这头玉猪是红山文化的象征,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玉兽面纹琮良渚文化玉琮王 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墓葬出土。玉料呈青色,器体为方柱形,上大下小,中心有一对圆形穿孔。外壁共分十三节,每节以边棱为中线,以每平面中间的凹槽为栏隔,各组成四组相同的简化变形兽面纹。此器体长厚重,为良渚文化中长条形玉琮的典型代表作,被誉为“玉琮王”。 含山玉版仰韶文化最早的河图洛书 1987年6月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玉版的八方图形与中心象征太阳的图形相配,玉版上八等分圆的作法可能与冬、夏二至日出、日落方位及四时八节有关,并且符合我国古代的原始八卦理论,玉版四周的四、五、九、五钻孔之数,与洛书“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相合。 由于易经为中国文化之源,河图洛书又是易经之源。含山玉版玉龟被解读为洛书的母本,所以玉版玉龟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镇国之宝”。 玉凤妇好墓中国第一凤 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黄褐色,镂空雕刻。形状为侧首回身状,头似公鸡,头顶有齿脊状冠。圆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与尾连成弧线形。短翅长尾,尾翎分开两叉。爪卧胸下,背中间有一突,突中有一小圆孔,可佩带。翅膀上雕刻四条阳线以饰翎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被誉为“中国第一凤”。 玉鹿晋侯墓西周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黄褐色,扁体片状。呈站立状。长角粗壮,分两杈向左右平展,前杈上扬,卷成两个大圆孔,后杈向后勾曲。臣字目,大耳,吻部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论文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玉文化的产生。 中国玉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进人新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认识了比一般石材质地优良的“美石”,便用它制成工具和装饰品。当时,玉器尚与石器混存。随着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在新石器时代中到晚期,玉器逐渐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它最终从石器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过:“上万年的文明启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器、礼器是它们的物化标志,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八千年前的玉器已发现多处,它们的源始应不下万年。它们的形制,有的直接延续到商周。”这个论断是纲领性的。 玉器的出现,为玉文化的起源拉开了序幕。 玉文化的起源,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生产

技术的进步;其二是社会形态的演进,即从原始社会向国家——文明社会的转变。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阶段,农、牧业分工和手工业分工已经完成,并出现了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原始宗教和祭祀活动频繁,部落之间的战争已变成掠夺财富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之下,玉文化应运而生。 玉文化的发展。 玉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玉是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而生,自古就被人们奉为吉祥的象征,玉有辟邪挡煞,平安健康的美好功效,在如今这个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端的时代,特别玉石资源稀缺开采不易,所以在如今的市场上翡翠、和田玉之类的玉器极受大众欢迎,看淘翠网上的翡翠卖的如此火热便知,今年翡翠价格走势呈不断上升趋势,和田玉的价格也一路狂涨,这些珍贵的玉器具有相当大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因此玉便成了如今许多收藏家的宠儿。大家可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徽宝,它见证了古老的玉文化和现今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结合,虽然古老但又年轻充满活力的玉文化的有力证明。玉的儒家伦理学分别代表仁、义、智、勇、洁“五德,更是对我们如今的道德、素质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可见玉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是伴随着许多传统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关于玉文化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把他分为三个阶段来了解。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玉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品牌实现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可.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玉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品牌实现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被认为是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朝阳产业” 或“黄金产业” ,是“现代社会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文化符号以满足精神消费需要的产业” , “以文化符号的积累、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线,按照产业发展链条的不同环节,可以将其区分为 ‘文化意义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 、‘负载文化意义的产品的复制与传播’ 、以及‘赋予一切生产活动和产品以文化标记’三重圆圈,从而构成现代文化产业群的整体面貌。” [1](P22而玉文化产业是其中之一,包括玉石的开挖、玉料的选取,到玉器加工的创意、打磨雕刻、包装,到玉器销售环节的营销、收藏、玩赏等一系列活动。南阳玉雕产业加工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中国玉雕之乡” 。目前整个南阳地区从事玉雕产业的达 15万人, 年销售额 10亿元以上, 国内外各大中城市、旅游景点都有南阳玉雕产品的踪影。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它的发展。 一、南阳玉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匮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玉文化产业兴盛。文化产业要想发展, 人才是关键。但目前南阳的玉雕人才培养主要仍然还是沿袭着“父带子” 、“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周期过长、墨守成规、视野狭隘、自身教育水平偏低等因素导致人才数量偏少,做工粗放,缺乏创新,时代感不强。虽然近几年南阳玉器厂及镇平 的一些玉雕培训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无法满足玉文化产业对高层次人才尤其工艺大师级人才、经营人才、创意人才等大量需求; 再加上外地珠宝企业优厚的待遇等诱惑造成南阳玉雕人才大量流失、举步维艰。 2、市场行为不规范 当前南阳玉雕市场鱼龙混杂。就原料来说, 玉石属于稀有的一次性资源, 不允许乱开挖和粗制滥造, 但有些地方为了牟利因滥采,政府又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再加上南阳玉雕处于小行业、小作坊式阶段,受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限制,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惊人。以前盛产独山玉的南阳玉雕的原料品种现在基本上都依赖从外地买

中国玉文化

中文摘要: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关键字: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基石;红山文化;四大名玉 正文: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1.新疆和田玉:又称和田软玉,主要矿物组分为透闪石。和田玉引领了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当之无愧的“玉石之王”。特点:“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 2.河南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得名,又称南阳玉、独玉,属于一种蚀变辉长岩。特点:独山玉色泽艳丽且颜色比较丰富杂,有白、绿、黄等色,硬度高。 3.辽宁岫玉:又称岫玉,产于辽宁岫岩县得名,属蛇纹石质玉石。特点:多呈绿色至湖水绿色和白色等,具备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4.湖北绿松石: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特点:呈淡天蓝色蓝到深蓝色,也有绿色和浅黄色等,不透明,具有油脂般细腻的色泽。 说到中国的玉文化,不能不提的是出土“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一定是古玉,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须多玩,才能使中国古玉得以还原。古人这样、玩玉。称为“盘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数有色沁,但暗淡不显,因此以、还原为贵。如果得到一块真旧而有多种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则等于暴殄天物,得宝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中国古玉,因为出土的地点不同,所以蚀锈和色沁的性质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气特别潮湿、地层特别多积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锈。北方出

玉文化鉴赏小论文

——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光芒贯穿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在人们心中,玉是美好与高尚的象征。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皆爱玉,玉作为文化和艺术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琢磨、收藏、鉴赏。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和艺术上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

南阳风景名胜

人文景观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1、内乡县衙 2、社旗山陕会馆 3、医圣祠 4、张衡墓园 5、武侯祠 6、南阳府衙 7、荆紫关 8、八里岗遗址 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 1、中兴寺遗像碑(西魏,镇平) 2、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金,邓州城内) 3、佛沟摩崖造像(北朝至唐,方城县城东南寺门村) 4、鄂城寺塔(宋,南阳市北石桥村) 5、石华表(东汉,邓州市内〕 6、福胜寺塔(宋,邓州市内) 7、泗洲古塔(宋,唐河县城内) 8、陕西会馆(清,唐河县城北源潭镇) 9、香严寺(元至清,淅川县城西南龙虎山) 10、阳安寺大殿(明,镇平县城西北砚台村) 11、菩提寺(清,镇平县东北合花山) 12、文庙(明、清,内乡县城内) 13、文庙(清,方城县城内) 14、丹霞寺与塔林(元至清,南召县城东马窝村) 15、十里庙遗址(商、周,南阳市东北十里庙村东土岗) 16、宛城(汉代,南阳市北郊) 17、马岭遗址(新石器时代,淅川南马岭村东500米) 18、龙山岗遗址(新石器时代,淅川西南龙山岗下) 19、沟湾遗址(新石器时代,淅川南沟村) 20、茶庵遗址(新石器时代,内乡县北茶庵村) 21、不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内乡县东北为岗村) 22、小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内乡县西大窑店) 23、邓窑遗址(唐至元,内乡县西大窑店) 24、上寺遗址(新石器时代,镇平县西北寺南村北200米) 25、安国城遗址(新石器时代,镇平县东北王庄村南150米) 26、谭岗遗址(新石器时代,社旗县东北谭岗村西南200米) 27、茅草寺遗址(新石器时代,社旗县东南大杨庄村西南300米) 28、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南阳县东北黄山村北20o米) 29、英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南阳县南英庄镇北200米) 30、太子岗遗址(新石器时代,邓州东北郑元村北100米) 31、竹园遗址(新石器时代,南召县东南竹园村)

关于在南阳玉器市场的教学实习报告

关于在南阳玉器市场的教学实习报告 姓名:周焜 学号:5130120134 一、实习目的 了解玉器市场规模、行情变化、品种、优化处理及价格等等。提高珠宝鉴定、评估及商贸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并增强自己对玉材工艺加工的了解,既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积累专业技能。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时间安排:2014年3月6号:9:00——16:30 从学校坐大巴出发,直达目的地南阳的镇平宾馆。 2014年3月7号:8:00——15:00参观南阳石佛寺玉石中心附近批发市场。 2014年3月8号:8:30——15:00参观南阳石佛寺玉石中心批发市场。 2014年3月9号:8:00——15:00南阳的镇平宾馆坐大巴回到学校。 实习地点:南阳石佛寺玉器市场。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1)玉器市场概况的了解 南阳是中国玉雕之乡、四大名玉之一独玉山的原产地,包含和田玉、翡翠、玛瑙、水晶在内的各种玉石加工人员30多万人,全市玉雕业产值和交易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拥有雄厚的玉雕产业集群支持;南阳玉雕历史悠长、工艺高深,玉雕工艺大师云集;南阳玉器鉴定中心、宝玉石协会、玉文化研讨机构健全,玉器经销人员遍布天下。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64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4处。 石佛寺镇以玉雕为特色支柱产业,玉雕原料丰富,产品种类齐全。原料主要有南阳独玉、辽宁岫玉、阿富汉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产品主要有饰品和摆件。 两大系列十大类近5000个品种。齐全的品种和多样化的档次,使石佛寺玉雕驰名中外,独领风骚。全镇现有玉镯、人物、花鸟、山水、炉薰等各类玉雕专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玉器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一:浅论玉器文化中的艺术 浅谈玉器文化中的艺术内涵 【摘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尊贵、美好、道德、地位的象征。玉堪比君子德行,空灵莹润,是最有价值的收藏品之一。玉器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史证,笔者从出土玉器的外观造型浅谈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并且从道家和儒家的角度来分析玉是如何从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重要的艺术收藏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字】玉器文化艺术内涵 中国的玉器文化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留痕,玉器文化的传承从未断层。玉,寓意着中国的传统美学,象征着美好生活,意味着吉祥幸福。《礼记·曲礼》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玉,还是一种品德和地位的体现。 一、玉器外观造型的文化蕴意 玉器的外观与时代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玉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映射了时代变迁的痕迹。从旧石器时代形象象征的玉器、新时期时代当作生产工具和武器的玉器、周王朝用于礼仪的玉器、西汉用于辟邪和容器的玉器、隋唐代表官阶高下的玉器、宋代融入生存意识的玉

器、明代融入工艺美术的玉器、清代涉及广泛领域的玉器。 起初,由于工艺美术制作水平的限制,玉器仅仅只能作简单的碾磨,制成简单质朴的玉斧、玉铲,在当时的条件制约下,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玉器倾向于成为生产工具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玉器的外观朴素,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反映了原始时期生存条件恶劣,人类在各种生存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极其艰苦的生存和发展,当时的玉器反映了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玉刀、玉戈等玉质武器的出现,造型、雕琢、钻孔、抛光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此时的玉器形象意味着人类已经战胜了大自然对人类繁衍的制约,阶级和国家开始出现,人类族群内部开始争夺生产资料和土地资源,大规模战争开始出现,形成的奴隶制度促进了手工业下制玉工艺的显著发展,玉器制作工艺开始走上正轨。 玉制礼器的出现,并将玉赋予了“德”的理想和内涵,玉器开始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开辟新社会秩序的象征,也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玉器成为当时人人佩戴的装饰品,成为深入人心教化民众的化身,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使得玉器使用范围极剧扩张,选玉和制玉的技术远超以往。 用于殉葬的“明器”出现,明器意味着当时的人类已

古玉及玉文化

第11章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中国玉石文化论文

《我国的玉石文化》 姓名:李溪楠 学号:20101345021 专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班级:10级1班

我国的玉石文化 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在中华大地上有着广泛的分布,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这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讨和研究玉文化,建立玉文化学术体系已十分必要。 一、“玉”、“玉器”的概念 在探讨研究玉文化之前,首先必须对“玉”、“玉器”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阗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我们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 关于玉器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再者,我们所研究的玉器,应是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必须强调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属于现今生产的玉器,是工艺品或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物品,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二、玉文化的研究范畴

南阳文化实践报告

昔·惜·希 ——赴南阳调查玉文化支队实践主题报告 林雨潇,陈升伟,陈家轲,陈良(材料系) (S091701 材料系赴河南南阳走进玉文化支队) 摘要:从卞和得于楚山之中却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到红楼梦中涎玉而生的宝玉,再到北京奥运会上独具东方神韵的金镶玉,玉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贯穿中华五千年文明而连绵不断,流传有绪。玉,积山川之精,集人文之美,不仅凝聚着文化,象征着智慧,更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乃至是生命观、价值观。古之君子比德于玉,因其有“仁、义、智、勇、洁”五德,如今,玉资源却在国际化、商品化的大潮流下日益枯竭,更为可悲的是,玉已逐渐沦为任人摆弄的玩物,有关玉的文化似乎总是停留在某块玉值多少钱上,而就算是那些玉专家们亦鲜有人去关注玉背后的文化价值。带着这些疑问与困惑,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前往中国独山玉之乡——河南南阳。 关键词:玉文化南阳独山玉 昔——辉煌的独玉文化 引言:中国的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湖北的"绿松石"、辽宁岫岩的“岫玉”以及我们本次实践所调研的河南南阳“独山玉”。 一、独山玉简介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故而得名“独山玉”,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 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有着其与众不同之处: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被誉为“南阳翡翠”。此外,俏色玉雕尤获好评。 二、独山玉历史及文化简介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玉崇拜远非一般的灵物崇拜,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礼制和儒家思想的最高表现形式。 独山玉作为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玉之一,仅在南阳独山产出,为传承、弘扬中华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华玉文化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独山玉为中华玉文化的萌芽提供物质基础 中国是玉器大国,更是一个产玉大国,玉石材料的品种繁杂,质地多样,产地分布很广。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用料,区域性很强,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由于新疆和田地区处在历史“文明区域”之外,因此在中华文明初露曙光时,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