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生产效率翻八倍

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生产效率翻八倍  养殖效益显著提 升 (文/记者林雯图/记者张奇辉)远离厦门市区的翔安区小嶝岛上,一个个新建的白色大棚一字排开,不久前,一批“新房客”刚搬进棚内,在塑料大棚里“安家”的竟是大大小小不同品种的各类石斑鱼。由于野生石斑鱼的数量十分有限,近年来,人工养殖的石斑鱼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但雌雄同体的石斑鱼也是最难以实现人工育苗的鱼种之一。为攻克石斑鱼繁育和养殖难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始向我省的石斑鱼养殖企业输出科研力量——2011年,厦门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9个石斑鱼养殖产业的示范基地之一。科研单位主动伸出橄榄枝与企业“联姻”,使厦门乃至全省的石斑鱼养殖产业开上了快车道。新技术:养殖池清澈见底生产效率翻八倍在小嶝水产的养殖工厂内,刚孵化的小鱼苗,几厘米至十几厘米长的鱼宝宝,甚至近一米长的亲鱼都居住在厂内的数十口水泥池里。数千条鱼苗在一个池里“吃喝拉撒”,但养殖池内的水质却清澈见底,这都要归功于厂内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内排出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微滤、物理及生物净化处理、紫外线消毒杀菌等多道“清洁”工序后,再度回到池内循环使用。据小嶝水产的工

作人员介绍,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养殖水质健康,鱼类就不容易生病,这也就意味着,养殖过程中可以基本不用药。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小嶝水产也曾经历过池塘养殖时代,过去,一吨水只能养殖出产10斤石斑鱼,而现在,一吨循环水可以养殖60至80斤。工厂化养殖的另一个好处是石斑鱼的上市时间可以人为控制,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新品种:壮大石斑鱼队伍一年可收回成本在厦门唯一的石斑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示范基地里,令人感到新奇的远不止是“大棚养鱼”。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养殖与生物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郑乐云教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基地的其中一口养殖池旁,一见有人靠近池边,一群巴掌大的石斑鱼宝宝立即涌上水面,游向人群密集处“要饭吃”。记者发现,这些小石斑鱼的体表花纹与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几种石斑鱼都不一样——郑教授揭开了它们的“身世”之谜,小鱼们的爸爸是基地内的龙胆石斑鱼,而妈妈则是云纹石斑鱼,去年下半年诞生的它们是国内首批规模化培育的杂交新品种云龙石斑鱼。“它们继承了父母的优点,长得快、耐低温、抗病力强。”郑教授说,首批培育出的几十万尾鱼苗已经“离家”去往全国各地的养殖基地继续成长,壮大石斑鱼家族队伍。而对养殖业者来说,新品种鱼苗的养殖性价比极高,基本上一年内就可收回成本。石斑鱼养殖规模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鱼苗、鱼种有不少习惯名称。受精卵经过人工孵化卵出的仔鱼,称鱼花、水花,从仔鱼培育到全长3厘米左右的幼鱼,身体已经被鳞片覆盖,称鱼种。人工育苗指的是以一定的方式,在人工控制环境的条件下将孵出的仔鱼培育成鱼种的过程。 目前石斑鱼苗孵化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室内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室外高位池育苗,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室内水泥池育苗能完全人工控制水质和水温,鱼苗生长需要什么,可以在水里添加什么,使鱼苗 不受水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其最大的优势。 但问题在于,目前并未真正搞清楚石斑鱼苗生长到 底需要什么,这使得这种投资较大的生产方式在现 阶段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果。而室外土池的水质又受 底质的影响,人为控制困难,天气的影响又使水环 境容易变化,这种方式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室 外高位池育苗介于上两种方法之间,是目前石斑鱼 种苗生产的主流,市场上卖的苗大多是这种方式做 出来的,包括标粗;池塘不宜过大,一般1~5亩, 水深1.5m以上,进排水方便。 (一)石斑鱼的育苗环境 1.水温:仔鱼期适宜水温为24~31℃,水温22℃以下仔鱼不能开口摄食开口能力差,22~24℃仔鱼开口成活率极低,33℃以上仔鱼活动不正常。稚鱼期的适温范围略宽。防止日夜水温的剧变。培育环境安静,水质清新,微流水,最好是持续供应经过滤的海水。 2.酸碱度: pH7.8~8.8。 3.溶解氧:要求育苗池保持溶氧量在5mg/L以上。 4.氨氮:育苗中,氨氮含量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水质指标,一般要求不超过0.7mg/L。氨氮含量达到1.2mg/L以上时1~2cm的仔鱼出现活动不正常现象,这些鱼不能下沉,只在水表层活动。其活动特征是:身体侧向在水面打转,或头部抬起,身体与水面呈45℃左右在水面快速窜动,或身体纵轴与水面呈45℃左右快速仰游等,数小时后即发现池底有死鱼。经大量换水后,氨氮含量降到0.3mg/L以下才得到缓解。 5.光照:育苗池水表面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5000~15000lx,以6000~8000lx最适宜。光照低于5000lx 时,仔鱼发育缓慢,开口摄食困难;光照太强,育苗池中藻类生长极快,对鱼苗生长不利,特别是在仔鱼开口后的一个星期内容易发生气泡病,造成仔鱼大规模死亡。 6.盐度:点带石斑鱼产卵、孵化用水盐度为30~33‰时孵化率较高,盐度降低则孵化率下降。育苗前期用水盐度与孵化用水相同,育苗后期盐度可逐渐降低。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石斑鱼幼体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开目期(3天)、出芽期(9天)、发翅期(12~14天)、开翅期(14~24天)、收翅期(24~30天)、红头期(30~35天)和背带期(35~40天)。鱼卵发育经过5次变态,根据温度不同约孵化22~40天成石斑白身寸苗。培育为微流水,放养前后,对池(箱)、网具、器具、与运输捕捞设备均加以消毒和定期

人工诱导斜带石斑鱼雌核发育的研究

人工诱导石斑鱼雌核发育的初步研究 摘要:采用灭火的鞍带石斑鱼精子精子遗传物质进行完全灭活,灭活后的精子与斜带石斑鱼卵子相结合,获得单倍体受精卵,经冷休克加倍处理,得到雌核发育二倍体,实验结果显示:鞍带石斑鱼精子在紫外照射强度为160-240lux下,照射4min后能使精子完全灭活,处理水温4-6℃条件下,受精卵最佳处理时刻为受精后第6min,最佳冷休克持续时间为30min。 关键词:石斑鱼,雌核发育,人工诱导,紫外照射,冷休克 鱼类雌核发育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淡水鱼类开展的较多[1],海水鱼类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目前仅在大菱鲆 (Scophthalmus maximus)[2]、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3]、真鲷(Pagrosomusmajor)[4]、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5]欧鲈(Dicentrarchus labrax)[6]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7]、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8]等有关的报道。雌核发育研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一些生长差异大的养殖鱼类中构建全雌鱼或者与性转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功能性雌雄鱼,然后和正常鱼交配进而得到全雌或全雄鱼,二是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可以快速建立纯系,对提高鱼的种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雌核发育后代具有高度的纯合性,能够快速淘汰劣质基因,稳定杂种优势,提高选择效率,对鱼类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石斑鱼是驰名世界的名贵海产鱼类,是中国南方沿海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经济价值巨大,中国石斑鱼类养殖和其他海水养殖鱼类是继海藻、贝类和虾类之后第四个海水养殖发展浪潮而兴起的[9]。斜带石斑鱼石斑鱼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鳍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alus),有关斜带石斑鱼或者石斑鱼雌核发育的报道国内外均未见报到,本研究采用紫外灭活精子,低温冷休克的方法系统深入的研究了斜带石斑鱼雌核发育的条件,以期为石斑鱼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场地: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三亚铁路港及新村渔排。 实验仪器及器材:紫外灯箱,流式细胞仪(CyFlow? PA),Nikon显微镜,烧杯,培养皿,胶头吸管,1.5ml EP管。 实验鲜活材料:鞍带石斑鱼鲜活精子,斜带石斑鱼刚收集卵子。 实验药品:Ts-19精子稀释液,酒精,丁香酚麻醉剂,染液(PARTEC Stain DNA 1 step staining solution),PBS(PH=7.2) 1.2实验方法 1.2.1.精子遗传物质灭活 分别设置精子照射时间为0,2,4,6,8,10min,紫外照射强度为160-240lux,精子稀释液采用被实验室精子冷冻中筛选的同等条件下精子活力较好的Ts-19,精子和稀释液比例为1:9,取1ml稀释过的精子放在预冷的培养皿中,精子厚度约为0.16-2mm,紫外照射过程中保持不停的摇动以确保精子照射均匀,紫外灯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石斑鱼的功效有哪些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石斑鱼的功效有哪些 海鱼的类型有很多,石斑鱼就是海鱼的一种。我们都知道,很多海鱼的营养价值都是非常的高的,多吃海鱼对于身体的健康有很多的好处。和其他海鱼一样,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的高的,大家平时可以多吃一些。 目录 1、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2、糖尿病患者吃石斑鱼的作用 3、高血压能吃石斑鱼吗 4、孕妇适当吃石斑鱼的好处 5、石斑鱼怎么做有营养 6、麒麟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7、毛峰石斑鱼的营养价值8、石斑鱼的功效与作用 石斑鱼的做法有很多,吃法也是有很多的,而且不同的吃法对于健康的好处是不一样的。石斑鱼的肉质非常的美味,所以很多人对于石斑鱼都是很“热衷”的。那么石斑鱼的营养价值都有哪些呢?下面三九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别看石斑鱼长得丑,牙齿就像哈巴狗一样,但是它的肉质可是很鲜美哦。石斑鱼的肉质不仅细嫩洁白,而且高钙低脂,肉质分布也不想其他鱼一样少得可怜,而是非常肥厚,所以人们常把石斑鱼肉叫做海鸡肉,什么?海洋里也有做鸡的?没错,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去看看石斑鱼的营养价值有哪些吧。

石斑鱼既然作为一种海洋的“鸡”,那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好吃嘴儿们盘点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到底有哪些。你还在为石斑鱼的做法而苦逼的百度么?小编今天也会对石斑鱼的食用方法进行一定的讲解,废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石斑鱼的知识吧。 都说有些人的脸皮厚,石斑鱼的鱼皮可是最厚的哦。石斑鱼的鱼皮不仅厚,而且富含胶质和胶黏蛋白。这些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简单的来说,就是能让我们皮肤变得更滑,更水润,更有弹性,而且石斑鱼还富含维生素A,这是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延缓我们皮肤的衰老哦,所以石斑鱼又被称为美容鱼。 石斑鱼不仅肉质肥妹鲜嫩,而且营养价值相当的丰富,石斑鱼富含蛋白质,其肉质几乎全由蛋白质组成,而且脂肪含量特别的低,所以吃多了也不会变胖哦。 石斑鱼的蛋白质大多为优质氨基酸构成,这些氨基酸有助于我们脑细胞的滋养和生长,所以食用石斑鱼有很好的补脑作用。而且丰富的蛋白质除了能给我们补充能量以外,还能促进我们肌肉的生长和维护,想成为型男吗?吃鱼吧。 石斑鱼可不仅只有上述的营养价值,除了富含蛋白质以外,石斑鱼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钙质,所以食用石斑鱼还能补充钙质哦,而且鱼肉嘛,吸收也会特别的好,所以希望长高的同学和容易骨质酥松的老年人,建议多吃石斑鱼哦。

人工育苗条件下点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期摄食的观察

文章编号:1004-1729(2001)01-0062-04 收稿日期:2000-11-03 基金项目:海南省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1101)作者简介:陈国华(1956-),男,江西南昌人,海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人工育苗条件下点带石斑鱼仔鱼 开口期摄食的观察 陈国华,张 本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 要:在人工育苗条件下,测定了点带石斑鱼育苗池中饵料生物的种类和密度,同时解剖观察仔鱼的消化管,测定其食物组成,并根据食料基础和食物组成的测定数据,分析点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期对不同饵料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仔鱼于3d 龄开始摄食,摄食的第1d 只能选择小球藻和一些贝卵为食,对贝卵的选择性指数为0.3740,小球藻的选择性指数为0.0144;摄食的第2d ,开始摄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开口的第5d 开始摄食桡足类幼体.点带石斑鱼仔鱼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对食物的消化速度很快,仅1个多小时胃内的食物就可以完全排空.关键词:点带石斑鱼;仔鱼;食性 中图分类号:S 965.334 文献标识码:A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Schneider ),俗称“青斑”,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便于活体运输和暂养的特点,是我国南方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在泰国、菲 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养殖也很普遍. 在鱼类的人工育苗中,及时地提供适口的开口饵料是育苗成功的基本保证,因而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国内外对海水鱼类仔鱼摄食的研究报道很多[1],但国内有关石斑鱼仔鱼摄食的研究仅见青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2~4] .笔者于1999年11~12月在海南生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海南三亚市林旺镇)进行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的试验,并测定育苗池中饵料密度,解剖仔鱼消化管,分析点带石斑鱼对食物的选择性和摄食的周日变化,旨在为人工育苗中适时投喂适口饵料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与培育方法 实验材料购自我国台湾省.1999-11-30孵出的仔鱼,于12月1日运至三亚市林旺镇后,立即放在10m 2 的水泥池中培育,放苗密度为6万尾·m -3 ,放苗时水深45cm ,以后每天增加水深5cm .育苗池中每m 2设置0.8只气石,微充气.仔鱼于12月3日上午开口摄食.放苗第2d 在池中接种小球藻等单胞藻,第3d 早上开始投喂轮虫、贝卵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等,第6d 开始增加投喂桡足类幼体及成体,同日停止投喂贝卵.1.2 实验内容及观察方法1.2.1 育苗池饵料基础的测定 每天9:00~10:00取样1次,测定育苗池内人工投喂的贝卵、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密度.   第19卷第1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19No .12001年3月NATURAL SCIENCE JOUR 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Mar .2001

六种石斑鱼核型特征比较和染色体进化研究

六种石斑鱼核型特征比较和染色体进化研究采用常规核型分析、C-带、Ag-NORs、DAPI荧光染料染色以及几种重复序列(5SrDNA、18S rDNA和(TTAGGG)_n)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青石斑鱼E.awara、拟青石斑鱼E.fasciatomaculosus、赤点石斑鱼E.akaara、褐石斑鱼E.bruneus和镶点石斑鱼E.amblycephalus的核型特征进行描述比较和研究,结果如下:1、6种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48,但其染色体组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核型公式分别为:斜带石斑鱼2n=48,2sm+46t,NF=50;青石斑鱼 2n=48,48t,NF=48;拟青石斑鱼2n=48,1st+47t,NF=48;赤点石斑鱼 2n=48,2sm+8st+38t,NF=50;褐石斑鱼2n=48,2m+4sm+42t,NF=54;镶点石斑鱼 2n=48,2m+46t,NF=50。2、分析了C-带和DAPI荧光带在6种石斑鱼染色体上的 分布,6种石斑鱼染色体C-带和DAPI荧光带的分布模式均不同。 根据染色体组中是否绝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为C—带异染色质这一 特征,可将6种石斑鱼分为2种类型:(1)染色体组中绝大多数染色体具有着丝粒带,此类型中包括斜带石斑鱼和褐石斑鱼;(2)染色体组中绝大多数染色体不具有着丝粒带,此类型又可根据是否具有恒定的异染色质带细分为:a、绝大多数染色体无着丝粒带,仅双臂染色体的整条短臂为恒定的异染色质带,如拟青石斑鱼和 赤点石斑鱼,b、绝大多数染色体无着丝粒带,仅在部分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具有变动带,此类型包括青石斑鱼和镶点石斑鱼。DAPI荧光带的研究结果表明,除斜 带石斑鱼外,其它5种石斑鱼均具有DAPI荧光亮带,具体模式如下:斜带石斑鱼各条染色体被均匀染色,无明显DAPI荧光带;青石斑鱼与褐石斑鱼在其着丝点位置具有荧光亮带,但青石斑鱼的荧光带信号非常微弱而褐石斑鱼则较强;拟青石斑 鱼和赤点石斑鱼染色体组中双臂染色体的整个短臂被DAPI染成明亮的荧光带;

石斑鱼饲养饲料营养技术知识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 海洋与渔业信息 石斑鱼种类较多,全世界约10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潮流缓慢、透明度不大的岩礁和珊瑚丛海区,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国内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五省区的沿海。 目前,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多,但配合饲料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养殖石斑鱼主要是投喂冰鲜小杂鱼,也有个别饲料厂在尝试石斑鱼饲料的生产和推广,但基本上并不能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使用配合饲料,这与养殖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配合饲料本身存在着营养的全面性、诱食性、促生长及抗病防病能力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现有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资料,希望能为解决目前海水养殖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及其对海水养殖区域环境污染,促进海水养殖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在鱼类营养学和人工配合饲料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张本等分析了花点石斑鱼E.maculatus、青石斑鱼(E.awoara)、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黑边石斑鱼E.fasci

atus和巨石斑鱼E.tauvina的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石斑鱼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组成与种间和分布海域间的差异不大,但存在月际及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的现象。天然与养殖石斑鱼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差异。石斑鱼必需氨基酸含量间的比值相对稳定,综合得出了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并将此组成模式作为石斑鱼配合饲料氨基酸平衡的依据,应用于其所配制的配合饲料,进行E.maculatus的喂养实验,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陈学豪等报道了养殖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低于野生鱼。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庄建隆和刘擎华报道了投喂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的6组不同蛋白质的饲料,体重1.5g的E.salmonides以蛋白质含量最高(54.06%)组饲料的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最好。虽然各组饲料间的生长率差异并不明显,但蛋白质含量过低或投喂量不足时,会引起互相残杀,从而导致存活率下降。网箱养殖的E.salmonides,其蛋白质最适需求量为40%~50%。 陈学豪等探讨了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对赤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得出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9.52%时增重率、体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对营养的需求 石斑鱼泛指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属鱼类,全球大约100多种,属沿海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精养条件下最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之一。 目前,国内养殖石斑鱼主要饲喂新鲜小杂鱼、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沙蚕等,也有一些饲料企业已经对石斑鱼饲料进行生产和推广。石斑鱼的营养需求数据是研制其配合饲料的理论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针对不同种类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开展研究,包括玛拉巴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巨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由于人们对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尚不全面,难以满足研制生产优质的配合饲料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营养需求与饲料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旨在为今后开展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及其系列配合饲料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1、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指能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佳生长的最低蛋白质含量。石斑鱼组织器官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蛋白质,同时还是其机体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和抗体等)的重要组成成分。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石斑鱼的蛋白质营养需求的报道已经很多。这些报道研究表明,石斑鱼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不同的种类、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蛋白源和饲料组成条件下,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各不相同(见表1)。 表1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从表1可以看出,点带石斑鱼需要的蛋白质含量范围为44%~56%;斜带石斑鱼为45%~48%;赤点石斑鱼为48.37%~49.24%;青石斑鱼为50.91%~54.78%;美洲黑石斑为45.62%~46.86%;老鼠斑幼鱼干物质(DM)中可消化蛋白质(DP)的量在44%以上,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而成鱼对粗蛋白需求量为53%。 石斑鱼与其他鱼类一样,也需要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10种必需氨基酸。在斜带石斑鱼饲料中添加适宜L-蛋氨酸的研究中,以鱼粉、大豆浓缩蛋白和结晶氨基酸为蛋白源。结果发现,当蛋白质水平为48%、胱氨酸固定含量为0.26%,蛋氨酸达到1.34%时,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高。石斑鱼幼鱼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其脑中5-羟色胺水平会升高,而且能够减少幼鱼互相残杀现象发生。但是,维持石斑鱼最大增重的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有待继续研究。 2、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求 脂肪不仅是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维持石斑鱼的生长、发育、存活、健康和繁殖的能源物质和营养素,而且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石斑鱼对脂肪的营养需求在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不同,不同脂肪源和饲料组成也会影响石斑鱼脂肪的营养需求量。石斑鱼饲料最适脂肪含量为13.5%~14%。 表2 国内外有关石斑鱼脂肪需求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138 2017, V ol.37, No.03※种植与养殖 农业与技术 前言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主要分为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水泥池鱼苗培育以及鱼种培育,以下将具体地进行说明,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应如何养成,本文将详细的予以叙述。 1 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 淡水石斑鱼是一种亚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为苛刻,通常生活水温在17~35℃之间,最适宜的水温是25~30℃,当生活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当水温降到15℃时只需要持续5~7d石斑鱼就会死亡。此种鱼类个体较大,体型扁,嘴比较大,性情懒惰,喜好群居以及群体活动,人工饲养的一般只吃眼前的食物,很少会去追逐食物,食量大、贪食,当进食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吐食的现象。当性腺发育成熟以后,在排卵期会有配对占区行为,若是配对成功以后,当其他的鱼类距离产卵区1m左右的时候,已经配对的2条鱼会主动的攻击入侵领地的鱼类。此外,在配对成功后亲鱼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会一直守候在产卵区的附近,一边防止其他鱼类入侵,一边清理产卵区,直到鱼卵孵化几天后才会离开回到鱼群。并且,由于产卵石斑鱼不能够辨别同种鱼类的仔鱼,当食物不充足的时候,会出现产卵石斑鱼吞食仔鱼的情况,因此。人工养殖的一定要为产卵后的石斑鱼提供充足的食物。 2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 生态养殖指的是选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里不同的生物之间共生互利的原理进行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下和谐且平衡共生的养殖模式。通过利用生态技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间的和谐统一。以下将详细对常见的几项技术进行说明。 2.1 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一般在长到150g左右,鱼龄在1a左右,即可发育到性成熟。在野外自然的条件下,亲鱼与罗非鱼的产卵方式相同,都会在水底的淤泥里挖穴产卵。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亲鱼的产卵更多的是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例如,在大小15~20m2的水泥池中,可选取250g~400g重量的亲鱼150~200尾投放,让石斑鱼来自行交配,配对成功的亲鱼一般都会在池子的角落产卵,并在产卵前将池子角落进行一定的清理,同时,需注意水泥池的水温要保持在20℃以上。在产卵后的几天内亲鱼都会在产卵区附近徘徊,既防止其他鱼类入侵,还要清理产卵区的卫生。受精卵一般是呈现出黄绿色,不透明黏性,均匀的排列在产卵穴内,基本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成熟的亲鱼在产卵3次后进入夏季育肥期,一次产卵2000~3000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充足,水温保持在26~28℃情况下,每25~30d产卵1次,在水温25~27℃情况下,大约经过72h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体长大约0.5~0.6cm,聚集在水底,通常不会到处游动。到孵化出的5~6d时卵黄就会消失,这时仔鱼会游到中上层,在这个时期,6~8d就要拉1次网,目的是将仔鱼都转移到专门的培育池中,并根据仔鱼的批次和大小进行分池培养,避免出现因仔鱼大小不同而出现互相残食以及产卵亲鱼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吞食仔鱼的情况。 2.2 水泥池鱼苗培育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0~15m2,并在水底安装5~6个氧气头,始终保持水中的含氧量在≥5mg/L。在鱼苗投入前要对培育池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注入的新水要进行过滤、暴晒、沉淀、消毒,并保持水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覃善恩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南宁 530104)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详细的分析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阐述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9

石斑鱼的价格 种类资料

石斑鱼 黑猫鱼即石斑鱼,沿海当地居民俗称。生活在海边石头缝隙,有海中鲤鱼之称,实际上食用价值和味道高于鲤鱼。比常见鱼类价格偏贵。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外形特征 石斑鱼体形特征,大同小异,一般体中长,侧扁,色彩艳丽,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背鳍和臀鳍硬棘,很是发达,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栖息环境 石斑鱼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海洋,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

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 生活习性 石斑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石斑鱼喜静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浊。在10~15米深的海底,尤其在多岩礁洞穴和珊瑚地带,经常多见。个体小的,活跃在浅水域,好动,易钓。个体大的,喜静卧,深居简出,经常呆在洞穴里或深水域。[1] 繁殖方式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鲑点石斑鱼是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在同一个卵巢中具有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即使在已成熟、产卵Ⅴ期的卵巢中也存在较多第3~4时相的卵母细胞,且未呈现退化迹象,说明卵母细胞的发育是非同步性的。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卵母细胞仍能发育至成熟,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卵子能分批成熟产出。赤点石斑鱼是属于一次产卵类型,但在生殖季节,个体的性成熟和生殖则有先后之分,先成熟的个体早生殖,后成熟的个体晚生殖。然而,观察到赤点石斑鱼整个产卵周期可持续2~3个月,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每期都进行连续多次产卵,中期为产卵盛期,所产之卵占总卵数的一半以上。石斑鱼个体总产卵量在7万~100多万粒不等,大型种类有1000万粒。

海鱼大全

黄姑鱼褐菖鲉刺鲳蓝眼狼牙鰕虎鱼大斑石鲈黄鳍马面鲀黄鮟鱇鲱木叶鲽四带河鲀六带石斑鱼斑点鸡笼鲳红笛鲷二长刺鲷路氏双髻鲨大圆鄂针鱼白斑星鲨沟绿鳍鱼毛烟管鱼横带髭鲷蓝圆鯵胡椒鲷暗纹东方鲀

黑鮶 虫纹东方鲀皮氏叫姑鱼星斑裸颊鲷二长棘鲷日本金线鱼斑鰶黑鳃梅童鱼钝吻黄盖鲽 圆鮀鲣多鳞鱚大甲鯵小鳞鱵灰裸顶鲷条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单带绯鲤沟鯵红鳍裸颊鲷扁头哈那鲨绵鳚紫色东方鲀羽鳃鲐宽吻鱵

四长棘鲷铅点东方鲀六带线纹鱼长条蛇鲻双带绯鲤长颌鰆鯵黑鮟鱇六斑刺鲀惠氏兔头鲀深水瓣鼻鲀格氏兔头鲀丝背细鳞鲀单角革鲀巨鲶鱼浅色鲟鱼无鳞甲三刺鱼小杜父鱼鳟鱼帕朗泊鳉鱼比目鱼大黄鱼鲈鱼细条天竺鱼裸胸鮋汤氏平鮋

边尾平鮋高体大鳞鲆断线舌鳎半滑舌鳎日本须鳎焦氏舌鳎多刺腔吻鳕青点鹦嘴鱼花鳍海猪鱼带鱼鲐鱼海鳗长条蛇鲐鱼斑 遮目鱼金线鱼海鲶白鲳黑鲷四指马鲅赤点石斑鱼蓝点马鲛青干金枪鱼大弹涂鱼

鮸鱼银鲳灰星鲨短鳍红娘鱼石鲽 褐牙鲆绿鳍马面鲀黄鲷大眼鲷宽体舌鳎 宝刀鱼宝石石斑鱼高眼鲽白姑鱼小公鱼 六齿金线鱼条鳎大甲 注:舟山岛论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收集到了以下海洋鱼类(部分),本次一并奉献,鱼名按标准名和舟山本地渔民叫法二种一并给出,欢迎广大网友予以指正!

多宝鱼 主要产地:北欧大西洋海域,中国山东、辽宁、广东潮汕 食用季节:全年供应 海鲜特点:其实是比目鱼中的名贵品种,又称欧洲大鲮平,香港人则以其英炆名Turbot谐音改为多宝鱼,吉利易记,其肉质白嫩丰厚,口感软滑骨较少,味道鲜而营养丰富,含胶质。近年香港市场买到的多为广东潮汕养殖鱼,肉滑但欠鱼味,当然比欧洲的退色。 舟山渔民叫法:借手捏塔 蓝瓜子 主要产地:东南亚及中国沿海 食用季节:入夏当造 海鲜特点:头部椭圆,体形丰满,尤如一粒大瓜子而命名。此外因身上满布星点,全身浅蓝,另名蓝鳍石斑鱼。重量由3斤至5斤不等。鱼肉结实中丝细嫩滑,鱼味浓,肉雪白,可媲美红斑及老鼠斑。3斤以上容易有沙皮。 舟山渔民叫法:黑坚鱼 牙衣 主要产地:南中国海、东沙群岛 食用季节:全年供应 海鲜特点:在台湾称为楔斑猪齿鱼的牙衣,身体长形及侧扁,上下颚各有两双弯曲的尖牙。背部有方形黑色斑纹,接近下半身位置有淡黄色条纹。牙衣肉质香滑,清蒸最佳。 舟山渔民叫法:

常见海水鱼类图谱大全

常见海水鱼类图谱大全 常见海水鱼类图谱大全 鞍带石斑,也称龙趸 棕点石斑鱼(老虎斑) 龙虎斑,也称虎龙斑、珍珠龙胆 赤点石斑鱼,俗名红斑 斜带石斑鱼,也称青斑 云纹石斑鱼,俗名:油斑 蓝身大斑石斑鱼,也称金钱斑、黑斑石斑鱼 宝石石斑鱼,俗名流氓格仔、糯米格、宝石斑鱼豹纹鳃棘鲈,俗名东星斑

驼背鲈,也称老鼠斑 横带九棘鲈,也叫黑猫仔大黄鱼,也称黄花鱼 黄唇鱼,又称为白花鱼、黄鳌鱼、大澳鱼、金钱鳌,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 野生海鲈 白蕉海鲈(白蕉海鲈是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地标产品,品种为花鲈,隶属于鲈形目、鮨科、花鲈属) 眼斑拟石首鱼,也称美国红鱼、拟红石首鱼、红鱼、红鼓鱼、红鱼、斑尾鲈、海峡鲈、黑斑红鲈、大西洋红鲈。 大菱鲆(多宝鱼) 褐牙鲆,也称牙片、偏口,亦称“左口鱼” 半滑舌鳎,也称鳎目、鳎米、龙利

鲐鱼,别称青花鱼、油胴鱼、鲭鱼、鲐鲅鱼蓝点马鲛 秋刀鱼 竹荚鱼,也称马鲭鱼 带鱼 油锥,学名:网纹裸胸鳝 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 银鲳,也称鲳鱼 斑点鸡笼鲳,鲈形目鸡笼鲳科鸡笼鲳属 金鲳,学名卵形鲳鯵

及达副叶鲹(Alepes djedaba),又称吉打鲹 南鯵 短吻丝鲹( 花串、白须公),鲹科,英文名: Blepharis ciliaris 大口逆沟鲹、康氏似鲹,辐鳍亚纲鲈形目鲹科,俗称七星仔、棘葱仔、鬼平、龟滨、龟柄 褐蓝子鱼 军曹鱼,也称海鲡 鳕鱼,也叫明太鱼,纯正鳕鱼指鳕属鱼类,分为大西洋鳕鱼(Gadus morhua),格陵兰鳕鱼(Gadus ogac)和太平洋鳕鱼。鳕形目下有鳕科,通常的鳕鱼的概念扩大到鳕科鱼类,有50多种,它们中大多数分布于大西洋北部大陆架海域,重要鱼种有黑线鳕、蓝鳕、绿青鳕、牙鳕、挪威长臂鳕和狭鳕等。

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

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 点带石斑鱼属鲈形目、鲳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一、苗种繁殖场场址的选择 苗种繁殖场应选择在避风防潮条件好、水流畅通、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提水方便、有电网电力供应、交通便捷、并有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无污染沿海地区建造。 二、亲鱼来源、筛选与运输及强化培育 1.亲鱼来源与筛选我省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生产所需亲鱼通常都是由天然海区捕获的各种规格的石斑鱼经海水网箱或池塘精养而成。于当年的9月至11月在本省陵水、三亚等地的重点渔港或内湾的鱼排(网箱)进行筛选亲鱼,作为第二年生产的备用亲鱼。亲鱼的筛选标准:亲鱼体重:雌鱼8~10千克/尾、雄鱼10~12千克/尾,亲鱼全长65~85厘米,体质健壮、游动活泼、反应敏捷、无畸形、体表完整无损伤,雌鱼为4~5龄(腹部有三个孔,从前至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雄鱼为5~6龄(腹部只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孔),雌雄鱼比例为3∶2。 2.亲鱼运输筛选好的亲鱼,在鱼排网箱中静养1~2天后就可起水运输。亲鱼可用活水车(循环水)进行运输,通常一辆载重3吨的活水车,可运送2300~2400千克亲鱼(约210~220尾)。 3.亲鱼强化培育 (1)亲鱼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两口,其中一口为备用池(通常不盖顶遮阳),主要用于亲鱼定期过池暂养。设计面积均为1.8亩/口,实用面积1.5亩/口,坡度为1∶1.5,池塘深度3.8~4.0米,池塘内壁铺垫水泥预制板、池底铺黑色地膜或全铺黑色地膜,池底铺砂0.3米,最大蓄水深度3.0~3.2米。池塘中央设置排污口。培育池上方设置棚架,其上加盖遮阳网,棚架高度可因地制宜,但要求池塘通风条件好。每口池塘安装两台水车式(两轮)增氧机。 (2)水源与水质:水源来自无污染的自然海区提抽,经沉淀24小时后,供亲鱼培育池用水。海水的理化因子含量指标为:溶解氧6毫克/升以上、pH值7.8~8.7、盐度30~34。 (3)亲鱼放养:在亲鱼放养的前3天,洗刷、消毒培育池和所需使用的工具,并纳水入池至最高水位。亲鱼运回来后,用亲鱼袋(箩)将亲鱼捞起(限一袋装一尾),经鱼体消毒后投放池塘。亲鱼放养密度为210尾/口,其中雌鱼126尾、雄鱼84尾。 4.饵料投喂亲鱼投入池塘后次日可开始投喂。投喂的饵料种类有杂鱼、杂虾和鳗鱼饲料等。饵料日投量根据池水水质、亲鱼摄食及当日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通常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3%~5%,杂鱼、杂虾和鳗料的搭配比例分别占日投喂量的72%、22%和6%,每天投喂一次。具体操作方法:鲜(冻)杂虾→淡水冲洗→消毒→淡水冲洗→绞烂→杂虾肉+鳗鱼饲料搅拌并用单手掌将其捏成小块→投喂;鲜(冻)杂鱼→淡水冲洗→消毒→淡水冲洗→剁块(50~100克/块)→投喂。投喂时间通常在排换水完毕后进行,投饵顺序为先投喂虾鳗料后投喂杂鱼料。在临近亲鱼产卵的前1~2个月,增喂鱿鱼和维生素E,日投喂量分别为:前者占杂鱼量的50%~70%、后者0.3~0.5克/千克亲鱼体重。 5.水质调控亲鱼强化培育期间应坚持每天排换水,通常排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30%。但在亲鱼产卵期间应加大排换水量,先排出池水总量的40%~45%,接着采用边排边注的方法进行排换水,力求尽量将底层水排出。约1小时后关闭排污口,将水注至原水位,为亲鱼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为彻底清除亲鱼池底层(砂层表面)的淤泥以及方便对亲鱼进行定期鱼体消毒的操作,通常每隔30~40天亲鱼换池一次。具体操作方法:提前3天做好亲鱼备用池的洗刷消毒与纳水(至最高水位)等准备工作。在亲鱼换池的当天上午8时先将原亲鱼池水位降至1.0~

SRIF及CSH对斜带石斑鱼脑垂体生长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控

SRIF及CSH对斜带石斑鱼脑垂体生长激素合成和分泌的 调控 冉雪琴;李文笙;林浩然 【期刊名称】《动物学报(英文版)》 【年(卷),期】2004(050)002 【摘要】斜带石斑鱼(Epineiphelus coioides)属于雌性先成熟、具有性转变的雌雄同体鱼类.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是鱼类生长激素(GH)分泌的主要抑制性调节剂,半胱胺(CSH)可抑制SRIF的作用.本文采用静态孵育系统,应用RPA 及RIA研究SRIF及CSH对斜带石斑鱼GH mRNA表达及GH分泌的调节.结果显示,SRIF能以剂量依存方式抑制斜带石斑鱼脑垂体释放GH,时间越长作用越强.但SRIF作用24 h对GH mRNA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表明SRIF是斜带石斑鱼GH释放的抑制性调节剂,对GH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较低剂量的CSH(10-4-10-2 mol/L)使斜带石斑鱼的GH释放量增加,较高剂量(10-1mol/L)的CSH引起的GH增加趋势减缓,这种现象可能与较高剂量的CSH不仅抑制下丘脑SRIF的释放,同时影响GHRH的释放,使得GH的分泌量增幅下降有关;无论是较高剂量还是较低剂量的CSH都不能使GH mRNA的水平增加,表明CSH 只能引起GH的释放量增加,不影响GH的合成.GnRH与CSH共同作用引起的GH释放量明显高于CSH单独作用的效应,其主要原因是由于GnRH促进GH mRNA的表达所致[动物学报50(2):222-230,2004]. 【总页数】9页(222-230)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半胱胺 GH mRNA 【作者】冉雪琴;李文笙;林浩然

龙胆石斑鱼_的养殖技术

龙胆石斑鱼的养殖 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近几年,其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开发龙胆石斑鱼人工养殖。同时,龙胆石斑鱼在游钓业上亦是颇受欢迎的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龙胆石斑鱼体型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的2.7倍-3倍,背鳍xi-15、臂鳍iii-7、腹鳍i—5,胸鳍16、尾鳍17,尾鳍后端为园形。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2粗棘,头部除吻端及上下颌外均被细小部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除腹鳍外,各鳍呈黄色,并布满黑色小圆点,体侧有5-7条横向斑纹。龙胆石斑鱼口裂大,下颌稍突出,上颌能伸缩,上颌骨后端扩大,伸达眼后缘下方,上颌前端具若干犬牙,其后具一丛能倒状的牙,两侧外侧为稀疏小犬牙,内侧为绒毛齿带,下颌前端具有与上颌相对的犬牙,其后具多行能倒伏的牙,两侧牙2行排列紧密。 2.栖息习性: 龙胆石斑鱼属暖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成鱼和幼鱼会出现在河口半咸水水域。该鱼为中下层底栖鱼类,性凶猛,地域性强,成鱼不集群,白天经常栖息于珊瑚丛、岩礁洞穴、沉船附近,有海底掘洞穴居的习性,夜间觅食。喜石砾底质,海水流畅的海区,是广盐性珊瑚礁鱼类,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都可以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盐度低于5‰会死亡,在淡水中最长可忍耐15分钟。适宜水温为22℃-3o℃,而当水温降至2o℃食欲减退,降至15℃以下则停止摄食,不游动。喜光线较暗区域,在网箱养殖时喜沉底或在网片折皱处隐蔽,体色随光线强而变浅,弱而变深。对海水溶解氧的要求不高,25℃水温时,耗氧量为1.99 ±0.53μg/g.min, 比真鲷的4.65±0.81μg/g.min少得多。 3.食性: 龙胆石斑鱼的仔鱼、稚鱼、幼鱼摄食微型、小型的浮游动物,成长后仍保持肉食性。主食甲壳类(尤其是龙虾)、海胆、鱼类。小海龟,甚至小鲨鱼。龙胆石斑鱼摄食属偷袭型,摄食方式为一口吞下,通常在水体的阴暗角落或珊瑚礁及其它岩礁中隐蔽起来,当发现猎物时,利用岩礁、石块的掩蔽作用,用一侧眼睛紧盯着猎物,并不断调整自身的方位和姿式,慢慢地靠近猎物,力求自身头尾与猎物头尾同处一直线或一平面上,尾部呈s形弯曲,一旦进入攻击距离时,便突然迅猛出击,咬住猎物,通常咬住猎物的头部,随后吞下猎物,但有时

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养殖技术 针对此次到福建漳州石斑鱼养殖场的出差经历总结以及与养殖场负责人的交流沟通,总结出石斑鱼养殖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鱼苗选择 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二、养殖条件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为好;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目前石斑鱼育苗尚未达到生产性要求,因此养殖的鱼都还是以自

然海区捕获的幼鱼为鱼苗养成。养殖的石斑鱼幼鱼以手钓钓获的为好。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三、放养规格及密度 放养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流速有很大的关系,流速通畅的海区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说一只3×3×3(米)的网箱养殖产量200公斤左右是较合适的。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尾/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四、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

石斑鱼病虫害诊断诀窍

石斑鱼病虫害诊断诀窍 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由于缺乏相应的诊断技术与设备,常常造成误诊误断,给鱼病的正确提前预防及科学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延误防治或盲目用药,错过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影响养殖效益。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病虫害简易诊断技巧,引导对症下药,以供广大石斑鱼养殖户交流参考。 1、依据患病机理诊断 石斑鱼发病是病原体、鱼体和养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个环节正常就不会发病,只有三者的结合才会有病害的发生。病原体是导致鱼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鱼体自身特性及免疫力是避免发病的基础,养殖水环境是防病治病的关键。诊断分析鱼病发生的原因要将上述三个因素综合起来思考,有助于在发生鱼病时找到准确病因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为防止疾病发生提供正确思路。 2、依据季节变化诊断 不同的病虫害有的不同的流行季节与适宜发生的气候条件,可依据季节变化诊断。如溃疡病多见于季节交换期,指环虫流行于春末和秋初,海盘虫病流行季节为夏秋,贝尼登虫病秋冬季节易感染,类结节病常发于水温超过20℃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烧尾病则只见于夏季等。 3、依据养殖阶段诊断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于鱼苗鱼种培育期(鱼苗培育至1~2厘米时发病),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和苗种,人工繁育的苗种较少发生微孢子虫病,脊柱弯曲综合症多见于苗种阶段,在单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时易多发“受激猝死病”。 4、依据水环境诊断 鱼病的发生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水源中的污染源、养殖水体的理化因子(氨氮、亚硝酸、PH值、溶解氧、盐度、水温等)、底质老化等变化,有可能引起石斑鱼的不良反应、降低免疫力、影响摄食、活动异常、中毒、诱发病害或死亡。 5、依据死亡情况诊断 网箱、池塘或水泥池石斑鱼疾病发生后,一方面可从死亡的缓急来判断,如急性型死亡表现为症状不明显或死亡量大,病情来得急或突然,可能由于池水理化因子突变或严重恶化、水源污染、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病毒性疾病传染暴发、摄食变质或含有害因子的饵(饲)料等因素;慢性型死亡主要由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可通过体表、内脏病变特征以及镜检体表粘液和鳃丝来诊断。另一方面,从发病网箱或鱼池鱼的死亡量大小来判断。细菌性疾病与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