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贾岛佛教诗研究二题

贾岛佛教诗研究二题

贾岛佛教诗研究二题
贾岛佛教诗研究二题

贾岛简介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墓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唐开成五年(公元840),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尘缘未绝说贾岛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 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佛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战性。

《有关唐代诗人贾岛的传、诗、评》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有关唐代诗人贾岛的传、诗、评,完成小题。 贾岛,字阆仙。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①,名无本,居.青龙寺。尝跨蹇驴张盖②,横截天衢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 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后偶得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 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 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授以 文法。去浮屠,举进士。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醲自足④,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授遂州长江主簿,后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 惟病驴、古琴而已。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五》,有删改)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⑤头。 隔岭篇章⑥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⑦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⑧。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 .....。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 岛独按格入僻 ....,以矫浮艳。 ——《唐才子传·卷五》(注释)①浮屠:和尚。②跨蹇驴张盖:骑着跛脚的驴,打着伞。③天衢:指京都的大路。④鲜醲(nóng)自足:衣着鲜艳,该知足不奢求。⑤潮水:河流名。⑥篇章:指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内容。⑦城根:城脚。⑧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3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居.青龙寺居.无何 B.喜不自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被.系一夕同舍生皆被.绮绣 D.岛具.实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 3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 (2)结为布衣交,授以文法。 36.下面是两位同学在阅读《寄韩潮州愈》一诗后的对话,请补充完整。 A:韩愈对贾岛有知遇之恩、授业之惠。这首诗就表达了贾岛对恩人 境遇的关切之情。 B:是的。不过我觉得前三联写了对韩愈境遇的关切,尾联则通过写

《论孟郊与贾岛诗歌异同》

论孟郊贾岛诗歌异同 【摘要】孟郊和贾岛的诗歌比起其前唐诗的浑厚圆融,其创作独开一面,自成一体,并且同以“苦吟” 闻名于世, 更兼诗风相似, 多穷苦之言,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他们在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创作态度、诗歌形式、诗歌内容、诗歌风格、诗歌影响上都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异同点。 【关键词】孟郊:贾岛:诗歌:异同。 【内容】 一、孟郊与贾岛的并称于世 “孟郊苦兼此,贾岛清独行”这是晚唐侍僧齐己《览延栖上人卷》中对于孟郊和贾岛的评价,同时这也是将孟郊和贾岛并称的最早的评论。齐己抓住孟郊诗歌苦思以及贾岛请僻的特征,将两人的诗歌相提并论。 开始真正将孟郊与贾岛放在一起比较研究的是宋代的诗人。为郊岛定名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穷苦”一词完全可以概括孟郊与贾岛的一生,而反映在二人诗歌中的也是寒愁悲苦的内容。另外《书梅圣俞稿后》、《太白戏圣俞》、《寄子美》也将孟郊与贾岛并称。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唐之诗人,类多穷士,孟郊、贾岛之徒,尤能刻琢穷苦之言以自喜。”盛唐以后的诗人,在动乱的时代用笔写出内心的不平与激愤,抱怨着世界的不公,然而把这种内心的不平与生活的穷苦用笔书写出来,并且加以各种雕琢与推敲,并在这种苦涩的文学创作中找到心灵的喜悦满足,在诗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贾岛和孟郊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 而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北宋苏轼《祭柳子玉文》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这两句著名的评语。用“寒”来形容孟郊,说明苏轼认为孟郊的诗歌多写其寒苦的一生,而“瘦”无非是指贾岛在诗歌表述上缺乏辞采反而形成的一种意境狭窄的美。 那么谈到孟郊与贾岛的并称于世,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孟郊与贾岛的交游,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互相影响。孟贾交游,和韩愈有很大的关系,韩愈最佩服的友人是孟郊,《醉留东野》“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

五言绝句:贾岛《寻隐者不遇》

五言绝句:贾岛《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仅仅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但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 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使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 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 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 “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 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个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 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 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 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不过,这首诗的成功,不但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 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 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 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不过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 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 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 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 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①,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②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词的上片描摹的书斋是何景象?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古诗贾岛推敲翻译赏析

古诗贾岛推敲翻译赏析 文言文《贾岛推敲》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注释】贾岛:唐朝诗人岛初赴举京师: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赴举:参加科举考试京师:京城(长安) 得句:想出诗句,一般指一句或两句又欲”推“字:又想用”推“字。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吟哦:吟咏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韩愈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讶:对……感到惊讶具对:全部详细回答云云:如此炼: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俄:不久 立马良久:让马站住很久留连:舍不得离开权:代理……职务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队的第三节尚:还,仍然已:停止俄:不久,指时间短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车骑:车马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百姓引手:伸手遂:于是就至:到某地【翻译】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b/19648,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论贾岛诗歌的盛唐气格

论贾岛诗歌的“盛唐气格” 长期以来,人们对贾岛诗歌中那些描绘穷愁潦倒的生活状况、诉说怀才不遇的怨愤心情一类的作品表现出极大地关注,而相对忽略了浪仙其他特色与风格的作品,以至于在对贾岛做出总体评价时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一提起贾岛,映入脑海中的不是骑着小驴推敲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孤独苦吟者,就是联想到“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的穷酸落魄相,要么就是因“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一类的僻涩诗句怀疑贾岛心理或审美上出了什么问题,再就是总有人不理解像这样一个被后人视为行为怪异和性格孤僻的人怎么会写出“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或“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诸如此类的诗句来。其实,这种偏见和误解古已有之。晚唐司空图说贾岛:“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司空表圣文集》卷二《与李生论诗书》)苏东坡以“郊寒岛瘦”论贾岛,欧阳修、严羽等人亦以“寒虫”、“虫吟草间”相讥斥。现通行的几本文学史和研究专著谈及贾岛时的评价也大同小异,常以“僻涩寒瘦”、“奇险瘦硬”、“孤峭僻涩”、“荒凉寂寞”等词语来概括贾岛的诗风。通观贾岛的作品,其实不仅题材各异,风格也并不统一,所以用简单的印象和词语进行概括难免失之偏颇。在诗歌研究史中,对于那些特别有个性的诗人,人们往往过分关注于其个性特点而遗漏其余,研究贾岛诗歌作品时也应当观其全人全诗,尤其是要关注那些能够摆脱时代的束缚、别具一格的部分,深入本体、知人论世地加以观照,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到一个全面、真实而生动的贾岛。 许学夷曾描述了诗歌发展史中这样一个现象:“初、盛、中、晚唐之诗,虽各不同,然亦间有初而类盛、盛而类中、中而类晚者,亦间有晚而类中、中而类盛、盛而类初者,要当论其大概耳。”(《诗源辨体》卷一四)这其实告诉我们特定时代与诗歌风貌之间并不总是那么和谐一致,而这些不安分的音符恰恰就是诗歌发展史中的亮点所在。身处中晚唐之交的贾岛也有类似的表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诗歌中具有开阔境界的一类作品,这类诗歌是贾岛诗集中璀璨的一页,后人常以具有盛唐气格对其进行称誉。贾岛诗中常有境界浑阔之诗句,如常被人称道的《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谢榛评曰:“韩退之称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佳句,未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气象雄浑,大类盛唐。”(《四溟诗话》卷二)明王世贞亦云:“置之盛唐,不复可别。”(《艺苑卮言》卷四)许学夷评曰:“贾岛五言律虽多变体,然中如‘飘蓬多塞下’、‘归骑双旌远’、‘数里闻寒水’、‘闽国扬帆去’四篇,尚有初、盛唐气格,惜非完璧。”(《诗源辨体》卷二五)纪昀曰:“天骨开张,而行以灏气,浪仙有数之作。”(《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六)贾岛之《送李骑曹》一诗亦有同工之妙。“归骑双旌远,欢生此别中。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朔色晴天北,河源落日东。贺兰山顶草,时动卷帆风。”李怀民曰:“无此奇笔,如何匠得塞垣景出。此与王右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正变之分,而发难则显同。”(《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朔色”二句下评语)整诗明朗开阔,气势飞动,而不

苦吟诗人贾岛

苦吟诗人贾岛 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779~843)和姚合(775?~855?)。贾、姚二人诗名起于元和后期,但贾卒于会昌,姚卒于大中年间,已入晚唐。其诗代表晚唐一种最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所以将两家归入晚唐诗人中较为合理。 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在风格上,贾岛因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同是写小县府署的庭院,贾岛诗:“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题长江厅》)姚合诗:“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县中秋宿》)贾诗以空庭落晖的无我之境显得超妙,姚诗境界幽静。相比之下,可见贾诗比姚诗幽冷奇峭。

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传说贾岛在长安街上酝酿吟诵“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时,唐突了京兆尹刘栖楚;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时,冲犯了京兆尹韩愈。具体情节虽不一定可靠,但贾岛等人确实苦吟成癖。晚唐时期,有大批长期困于考场的士子,也有许多人虽然入仕,却处于低下闲冷的地位。他们有点像大历时代的文人,需要通过作诗获取精神上的补偿。求科名者,则更需要把五律当日常功课训练。这样,这些在社会上被冷落的文人,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作诗上。对自己的贫穷、窘困和闲散,多方面地加以审视、发掘、体验,“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胡仔《苕溪渔隐全话》前集),抒写他们的无奈。于是,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就成了一种新的风尚,有别于韩、孟的奇险和元、白的流易。 晚唐苦吟诗人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他们的诗思往往不是自然涌现,而是一开始就着意为之。“莫笑老人多独出,晴山荒景觅诗题”(姚合《寄周十七起居》),“物外搜罗归大雅,毫端剪削有馀功”

贾岛的诗全集_贾岛简介_古诗大全

贾岛的诗全集_贾岛简介_古诗大全 贾岛(779~843),唐朝诗人。汉族。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的诗全集: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李凝幽居》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翻译】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剑客》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谁为不平事? 【翻译】 十年磨一剑: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宝剑。霜刃未曾试:剑刃锋利无比。今日把示君:今天拿来看看,告诉我。谁有不平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暮过山村》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翻译】 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a/iadaohtm,日暮时分让行人(我)感到惊恐。月亮

贾岛简介

贾岛简介 篇一:贾岛简介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墓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唐开成五年(公元840),贾岛61岁

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尘缘未绝说贾岛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 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佛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

贾岛的诗

贾岛的诗有哪些 1、《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4、《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5、《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6、《即事》 索莫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征。 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 城静高崖树,漏多幽沼冰。 过声沙岛鹭,绝行石庵僧。 岂谓旧庐在,谁言归未曾。 7、《雪晴晚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8、《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9、《竹》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10、《古意》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11、《题兴化寺园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12、《送僧》 出家从丱岁,解论造玄门。 不惜挥谈柄,谁能听至言。 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 此去逢何日,峨嵋晓复昏。 13、《送僧》 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 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 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 仙掌云边树,巢禽时出关。

古诗赏析

村晚 【原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者】: 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译文】: 碧水装满了池塘,堤上长满了青草;远山衔着半个夕阳,在冰凉的水中闪耀。牧童归来,悠然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一支短笛,听来不成腔调。 【评论】: 今·倪其心、许逸民:“这诗……堪称一幅成功的有声画。”(《宋人绝句选》第333页) 【鉴赏】: 宋诗与唐诗中的不少写景之作,都是诗中有画。但唐人诗中之画,多为妙手天成;宋人却更多是有意为之。尤其是南宋末年,一些作家常以七绝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艺术实践。使你感到这些诗本就是题在画上的。此诗是其中的较有成就者。池塘里的碧水,堤岸上的青草,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水中——这已是画意盎然,再添上暮归的老牛,牛背上信口吹笛的牧童,就更增加了无限生机。整幅画面,是那样悠然自得,人与大自然显得那样和谐,见出作者的心灵追求。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 这首诗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他的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他们都居住在滨海地区。前句化用《左传》中楚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的诗具有生、新、瘦、硬的艺术风格,善于运用典故。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词语经过转化、改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使诗歌的涵义更加丰富、情致更加含蓄。因此,他的诗表现出深厚的学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艺术特点。 【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①,尽吹黄叶下庭芜②。林疏放得遥山出③,又被云遮一半无。[1] 作品注释

贾岛《送无可上人》诗的佛教意蕴

贾岛《送无可上人》诗的佛教意蕴 贾岛曾长期出家为僧,还俗后与僧人交往亦十分密切,其《长江集》中赠与僧人之诗多达百首。所以,贾岛对僧人行为、日用及悟道因缘极为熟悉,其诗风、诗意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佛禅色彩。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贾岛诗的理解与阐释多停留在世俗意义上,对诗句的佛教意蕴开掘不够,甚至完全忽略,造成了许多误会。下举两例,以彰显对僧诗理解的全新思路。 一“独行”、“数息”究竟何义? 贾岛《送无可上人》诗曰:“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1]( P6697)对于颈联两句诗的 解释,陈延杰《贾岛诗注》曰: 《诗·唐风》:“独行踽踽。”数读如朋友数之数。岛自注此二句云:“二句三年得,一 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2]( P31)齐文榜《贾岛集校注》曰: 自注此二句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3](P120)黄鹏《贾岛诗集笺注》曰: 独行,数息二句下浪仙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可知为平生得意之句。历代诗家于此聚讼纷纭,毁誉参半。详见诗后附录。[4] ( P82)李建昆《贾岛诗集校注》曰: 贾岛自注云:“二句三月(按:当作”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 山秋。”李怀民曰:“此等李洞诸人皆不能道,非不及其诗,不及其精于禅也。此为师生平得意语,须思其得意处安在。”按:千古名联,写其独游无侣也。[5]( P100)四家皆引 贾岛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来解释此联,皆强调此两 句诗为贾岛平生得意之句,甚为“难得”,而对诗句本身却解释甚少,唯陈延杰指出“数”读如 朋友数之数、李建昆引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之语指出诗意与禅意有关,然其所加按语却全与禅意无关。 此联既然“难得”,必有其不同寻常之处。然而不巧的是,这两句诗的真正意蕴至今并不为多少人所知。注释者或以为此联太过平常而惜其笔墨,或仅做了世俗的理解而对其禅意付诸阙如。李注虽借李怀民之语指出此联与禅学修养有关,却未进行正面解说。也有一些论诗者因在不正确的方向上求之过深而对此联做了错误的理解。下举两例: 其一,李延祜《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妙句之妙)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唐代大诗人贾岛

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诗记载着吴家的历史陈国珺 唐代,海棠无论是在文化发展还是种植范围,甚至是观赏价值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飞跃。《杨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曾将海棠比作杨贵妃,自从武皇从普州隆县吴家花园将海棠花苗移植到皇宫后,经过20多年的种植和培育,皇宫里已经种植海棠较多。“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正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这样“海棠春色”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从此海棠也有了美女佳人的意思。唐德宗贞元年间贾耽担任宰相,编著了一本《百花谱》,书中赞美海棠为“花中神仙”,这本书是最早使用海棠这一称谓的作品。书中还提及“海棠本无香,惟蜀中静南者有香,其木合抱”,“独靖南者有香,故昌州号海棠香国”。此后海棠作为观赏植物的地位与声望日益突出。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诗有“昔闻游客话芳菲,静南城头几万枝。纵使许昌持健笔,可怜终古愧幽资”的佳句。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直到贾岛垂老之年,贾岛才出任长江县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贾岛三年考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 唐开成五年(840年),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公元758年,静南由普州的普康县解析而成,并设昌州于此。到公元840年贾岛来普州作司仓参军,静南已经从普州分出来82年了。静南的海棠花经过武则天的推荐和移栽京城,再由李隆基溺爱和宣传,“静南海棠独香实”,“海棠香国”等美誉传遍天下。这时的文学大家贾岛咋到普州,加上在长江县作主薄时,就曾经听过游览过静南观看过海棠花游客们的美好传言,怎么也克制不了要来静南看看海棠花的冲动情绪,于是毅然来到静南。当他一看到静南如此宏大的海棠花场面,欣然令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海棠》诗; 昔闻游客话芳菲,静南城头几万枝。纵使许昌持健笔,可怜终古愧幽资。 以推敲著名的大诗人贾岛,在这首诗里也运用了推敲手法,把“静南城头”反复推敲后改为“灈锦江头”。这是贾岛喜欢用江、河、溪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特殊感情,比如在《登南楼》诗中“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他不说岳阳城,也不说普州城,而说岳阳溪。城是人工打造之景,而江、河、溪、山则是天造地设的自然形成的景观。所以最后的诗则是;“惜闻游客话芳菲,灈锦江头几万枝。纵使许昌持键笔,可怜终古愧幽资。”意思是,很早以前就听了到静南来游览过的客人们谈论静南海棠花的艳丽和芳香,现在亲自来观看到了静南城外始龙溪经过城区的一段河——灈锦江头栽满了海棠花,气势恢宏,让人惊讶。即使许多昌州以外的其它县城投入了丰健的资金和繁重的劳力来栽种,可是到最后来还是愧对这些财力和人力,无法与静南相比啊。在古时候的始龙溪经过静南城区的一段河称为灈锦江,即盐滩井到燕子坝入赤溪口这一段,而在盐滩井及白杨湾这带,是属于灈锦江的起始段,所以称作灈锦江头。 自武则天691年将海棠花苗从隆县吴家花园移栽至东西两京后,皇太孙李隆基酷爱海棠花,立志要找海棠仙子作妃子,并要吴家花园的少年吴藠,吴?为他培植海棠花,平日里还

贾岛被称为什么

贾岛被称为什么 贾岛是生活在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他的一生创造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并且广泛流传至今。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贾岛被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贾岛被人们称为“诗囚”。原来贾岛是一个酷爱作诗苦吟的人。他的家境并不是多么好,能够吃饱穿暖是贾岛从小到大最大的心愿。虽然生活贫苦,贾岛却能够在困苦中找到自己的喜好,那就是作诗。他是一个内向的人,因为家里穷所以从小到大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耍,就这样贾岛成了一个不愿与人交往的人!平时他醉心于写诗,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他喜欢反复斟酌作品中的字句以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完美。 贾岛曾经参加过很多次科举考试,可是每次结果都不如人意。后来安史之乱以后世道混乱为了填饱肚子迫不得已贾岛出家当了和尚! 僧人安宁的生活更是成就了他内向的性格,所以他整日醉心研究诗词,以反复推敲诗句的用词为乐!贾岛对诗作如痴如醉,就好像成了诗作的囚奴一般!他的作品用词精辟,被人们广泛流传,人们因他对推敲诗句有如此痴迷的状态,所以称贾岛为“诗囚”。 贾岛这个人写诗以刻苦认真被人们所熟知。这在他的诗作中也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两句三年得”这句虽是略显夸张,但是贾岛作诗经常费劲各种心思这是真实。

贾岛的资料简介贾岛这个人一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波澜,要说他的特点,那也就是穷和特别喜欢钻研字句。还有他骑驴云游的时候,遇到的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是贵人的韩愈。毕竟韩愈也是贾岛还俗的原因之一。 话说,这贾岛并不是出生在什么富贵人家,小时候也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早早就剃度出了家,毕竟在寺庙里有吃有喝可以活下来。但是这寺庙得清冷环境,肯定是培养不出活泼性子的人。这贾岛就是个年纪轻轻,脾性也是淡淡的一个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被称作是贾岛庵。至于他作诗的才华自然是他一个人太寂寞的时候,琢磨出来的。 贾岛在19岁的时候,就出来云游,这有才华的和尚出来云游经历自然会有些不一样。贾岛的云游就结识了孟郊,要知道贾岛是个喜欢安静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能跟孟郊成为好朋友,必然是同道中人。 再之后,就是那个我们都知道的“推敲”的故事。贾岛去探访古人,在斟酌一个字的时候结识了韩愈。从之前的诗句看来,贾岛就是个纠结狂,选择障碍症,他永远都会遇到一首诗里几个字拿不准的情况。有时候一两句话可以折腾个两三年,但是作出来的诗句也的确是极好的诗。 韩愈看他有才华,就劝他还俗来参加科举,考公务员。这贾岛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在我看来绝对不是个应试型选手,所以科举一直落榜。之后的仕途也是相当的不顺,所以我说这韩愈不知能不能算是贾岛的贵人。如果他不劝说,或者贾岛悠闲的做着和尚,钻研诗句,还

古诗词大家

古诗词大家 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苏东坡句)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最大的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最难寻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最亮的灯----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最让人感动的音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最长的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从征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最不值钱的诗赋----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最有威力的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爬的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最多的爱————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赏析

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赏析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注释]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译诗、诗意]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名作,评者甚众。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全诗只有二十字,又是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必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藏问于答,几问几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省掉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