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修订稿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结题报告

立题编号 2014—JKGHGH-322

课题负责人范克建

承担单位河南省杞县高中

立题时间 2014 年 5 月 20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4)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6)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6)

六课题研究的的创新之处 (7)

七课题研究的的途径和方法 (7)

(一)研究途径 (7)

(二)研究方法 (8)

八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9)

(一)准备阶段 (9)

(二)初期调查探索阶段 (9)

(三)初步论证实践阶段 (9)

(四)完善实践阶段 (9)

(五)总结完善阶段 (9)

九、研究成果及其物化 (10)

(一)研究成果 (10)

(二)研究成果的物化 (10)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1)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二)研究设想 (12)

参考文献 (12)

《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杞县高中课题组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对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的普遍担忧。

当今身处高中校园的部分学子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观念不正、行为不端,表现在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是优秀,“功劳”无人可比,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在家没有孝心,在校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攀比之心严重: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学习生活中,口号喊得很响亮然而面对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的大无畏精神,更没有实际行动去解决困难,有的唯有退缩、逃避,结果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学习生活以外,除了吃饭,剩余的打开水、洗衣服等“基本不能自理”;拜金主义意识浓厚:认为现在

学习、将来的工作就是仅仅为挣更多的钱,把友情、亲情、爱情等等和自己有关的一切直接和金钱相挂钩,只知道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而毫不在意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出现上述社会现象,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的高中阶段,运用传统优秀文化对高中生加以人生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教育融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对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的普遍担忧。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人士的普遍担忧。当今身处高中校园的部分学子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观念不正、行为不端,表现在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是优秀,“功劳”无人可比,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在家没有孝心,在校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攀比之心严重: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

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学习生活中,口号喊得很响亮然而面对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的大无畏精神,更没有实际行动去解决困难,有的唯有退缩、逃避,结果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学习生活以外,除了吃饭,剩余的打开水、洗衣服等“基本不能自理”;拜金主义意识浓厚:认为现在学习、将来的工作就是仅仅为挣更多的钱,把友情、亲情、爱情等等和自己有关的一切直接和金钱相挂钩,只知道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而毫不在意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出现上述社会现象,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的高中阶段,运用传统优秀文化对高中生加以人生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它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课题申报之初,我们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最多的是集中在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关系上,即在这些学科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国一部分城市重点高中由于各种条件都比较好,所以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的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中的很多环节仍然困扰着教师、学校、家长、学生,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那么我们这次的课题重点放在挖掘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与高中教育教学(这里并非指某一学科)相融合下对学生如何行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即如何“做人”方面的研究;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餐厅文化”、“办公室文

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及各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中作用的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那么不同的校园文化也会造就一批不一样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今天还有用吗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一部分现代人已经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身处高中校园的90后学生们对我们的华夏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高中校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能否取代与日俱升的各种错误观念呢这一连串的思考在鞭策着我们这些一线高中教师,使我们深感祖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高中教育渐行渐远,从而也让我们下定决心改善现状,至少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班级和所在的学校多讲解多倡导多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再次释放无尽的魅力!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以上事实表明: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那么优秀传统文化的

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其意义重大,关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为我们这次的课题重点放在挖掘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与高中教育教学(这里并非指某一学科)相融合的研究,对学生如何行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即如何“做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餐厅文化”、“办公室文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

影响。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使学校和教师摒弃灌输式的只重视传统文化记忆的观念,提高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重视程度,积极把传通文化教育工作贯穿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去,贯穿到每一节课堂中去。

(二)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及理论总结,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做人准则,,以传统文化为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向学生传递更多更强的人生“正能量”!推动学生的成长。

(四)通过传统文化精华与高中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活动,希望能引起家长、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学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我校98个班级的5000多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抽签决定10个班的高一学生和10个班的高二学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一)研究高中生的日常行为中缺失的人物素养,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高中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的困惑和问题。

(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比如:通过语文课堂的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政治课堂的“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物”展播活动使同学们接受模范人物民族精神的熏陶;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红歌比赛,辩论赛的方式传达文化的力量!

(三)“和谐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高三学生的“成人礼”仪式;美术课堂的传统剪纸作品展览;板报设计,标语悬挂,学生个性化的励志书法展;餐厅中的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渗透;班级文化中的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四)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机制:比如在成绩公布时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权可以采取人文性的排名公布方法达到激励作用;教师评价机制多些综合素养的考评,不完全“以成绩论英雄”。

(五)围绕传统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园文化。

(六)总结传统文化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分类、应坚持的原则及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的创新之处

(一)把反思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进行反思教育,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校工作的不足,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反思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缺点等等,在反思教育习惯中改变教育行为,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中探

讨与传统文化教育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将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教育与当代高中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在一起,探索二者的黄金结合点,寻找有效地结合方法,使高中生行为规范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价值导向。

(三)创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相结合的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生活教育、文化学习教育、行为教育之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创新。

(四)变概念为行动。将传统文化,这一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行为中。通过社会、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的、接地气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真正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作用于学生的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的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途径

1.通过对相关理论书籍、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相关资源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的观点、成果,准确的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充分利用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研究成果,多借助先进理论的指导,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对自己的研究方案作一个正确而科学的评估,以确保研究课题能够顺利进行。此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等沟通交流,了解目前学生的传统文化掌握状况,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兴趣和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从而确定研究的方向,为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和步骤做参考依据。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

熏陶,一些孩子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不知关心爱护他人,自私自利之心很重,来到学校,不知去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在学校里没有责任意识,劳动时拈轻怕重。对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要有清醒地认识。

3.依据课题研究计划,布点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通过问卷调查,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合、分析,撰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获取材料和经验总结。

4.在掌握调查报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积累素材,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深入学生,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析和指正,探索有效地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根据研究内容写出调查报告和阶段性总结。

5.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探讨,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高中生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

2.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传统优秀文化影响的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当前所要研究的问题。

3.个案研究法:聚焦个案,通过对具体的班级个人的研究,透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不同文化价值导向在具体行为中(包括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表现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5、访谈法:过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界人士的访谈,了解价值导向对行为的影响。

八、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7月)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着手研究前的准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基本掌握了课题研究所必须的文化知识。

2、整理分析问卷,了解目前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作用的认知情况,发现问题并展开研讨,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

(二)初期调查探索阶段(2014年8月—10月)

1、确定研究对象,深入我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班级展开调查,并针对性的访谈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获取第一手的课题研究材料。

2、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认真开展学习研修活动。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并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初步论证实践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

1、对前期调查工作进行了评定,对发现的问题展开研讨。

2、对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并整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问题

细化并进行探究,及时召开课题研讨会,探索应对策略。

3、针对调查反映出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四)完善实践阶段(2015年2月—3月)

1、进行了研究成果试验并推广,推动试点学校试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相结合的创新策略;对实验对象前后思想、行为状况对比,体验策略效果。

2、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阶段性成果,把有价值的做法写成材料,为课题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总结完善阶段(2015年4月—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组织研讨并分析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从本课题获批至今,课题组成员连续经过多次次课题研讨,对所有的课题材料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汇总,注重成果收集,完成调查报告和论文撰写及成果汇编,经过数次修改和内容丰富,终于撰写出了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并做好了课题结题和鉴定工作。

九、研究成果及其物化

(一)研究成果

1、提高了高中生对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高中生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手段,极大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性。如为了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开展“中外故事擂台赛”;开展“民间剪纸”、“绣花”、“捏泥人”、“蜡染创作画”、“编中国结”、“写毛笔字”、“画中国画”等实践操作大比拼活动等。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

2、初步转变了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纯粹知识性的灌输,而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初步改变了机械地灌输历史材料、传统文化知识,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所讲知识是否重要完全以高考为唯一标准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高中生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对高中生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高尚品质的培养,对高中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熏陶。

3、引起了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注意及政府主管部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调动了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宣传部门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强化对全社会的引导作用,形成了有利的社会条件、环境。

4、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高中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如把反思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进行反思教育,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校工作的不足,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反思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缺点等等,在反思教育习惯中改变教育行为,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中探讨与传统文化教育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成果的物化

经过课题组成员努力,将研究成果记录下来,撰写成论文或者调查报告。主要研究成果目录如下: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是一时间难以解决的,或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浮现的。

1、由于高中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班风班纪的不同,对接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同,导致一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的推广效果也不同,有些班级效果好,有些班级效果差。有些同学效果好,有些同学效果差。

2、高中学科较多,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导致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的积极性也不同。总的来说,语文、政治、历史、心理学等学科教师较为积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不那么积极。

3、由于社会的复杂性,调动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家长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4、一些创新方法在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前,往往会受到一部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怀疑,推广起来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研究设想

1、继续加强对接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认识,是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接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归纳提炼研究成果。我们将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的进行归纳提炼,分析研究成果,探索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模式,并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3、聘请专家定期进行指导交流,不断提高课题组探索分析的能力,提高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提高融合方法、模式的科学性。

我们将逐步完善并推广研究成果,为促进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的融合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原理》孙俊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一版

2、《面向21世纪的探索》湖南省教科院编岳麓书社1999年4月第一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着2008.4

4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 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6.

6、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版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各种发达媒体使学生对外来节日耳熟能详,对中国历史典故,流传至今的名著文章却漠不关心,身处传统文化氛围中却视为无聊,老土。长大成人后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必然导致心理空虚浮躁,遇事偏激自私……这些都反映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向现代的中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印记的中国人。 纵观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中考试题,越来越侧重综合素养的考察,尤其是对具有传统文化涵养的文章、古文和诗句的考察,因其有一定深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知之不多,失分不少,就应考来讲,传统文化的渗透迫在眉睫。 随着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风”,但大多数人处在观望欣赏的状态,对于传统文化中深层次的道德观、处世态度仍是隔膜的。利用中学时期青少年易于塑性的特点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对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他们高品位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国家的竞争其本质是文化的竞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高雅从容,他们自然会敬仰崇拜祖国文化的。有这样优秀的这祖国,怎能不爱她。 二、课题开展的条件

(一)学校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教研工作,从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将本次教研课题作为校本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为本次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本校地处白鹿原长安和蓝田交汇处,白鹿原有淳朴的民风民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身处其间,学生周围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踏青,参加农村节日,观摩婚丧礼俗,既有实践又有体验,这些元素一旦进入学习视野,传统文化学习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是必不可少的性格积淀。 (三)互联网开拓了学生视野,使他们不局限于本地所见,将信息来源扩大至全中国,全世界,以比较意识去想学习,对比,站在更高层次去理解传统文化,民族性格。 (四)学生对此次教学研究也很有兴趣,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表示愿意听从老师指导背诵大量诗文,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三、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一知半解到有系统印象。积累200篇左右古诗文基础。 (二)养成积累古诗文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传统文化现象并分析其思想内容,能用传统文化思想解读生活现象,有一定的分辨意识。 (三)建立诗词诵读库(500篇),使学生出口成章,能撰写小型文化论文,将所学思想用到生活中,指导自己为人处世。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中考复习:传统文化知识50题(选择题含答案)丰富内涵,继承传统

中考复习:传统文化知识50题(选择题含答案)丰富内涵, 继承传统 传统文化知识50题(选择题含答案)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 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A、《礼记》B《中庸》C、《周易》D、《春秋》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 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A、李白《长干行》B、白居易《长恨歌》C、李煜《虞美人》D、李商隐《无题》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A、西林寺B、东林寺C、庐山D、龙虎山8、孔子是哪国人_B_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A.韩愈B.欧阳修C.曾巩 D.柳永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A.21 B.23 C.24 D.25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A、红茶;B、绿茶;C、黄茶;D、黑茶12.中国有一个传

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A、夜深无人私语时B、相逢何必曾相识C、夜半无人私语时D、相见时难别亦难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A、女性身份的象征B、约束女性的行为C、装扮作用D、表示女性已婚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A 李白B李贺C 白居易D杜甫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A拒绝收礼B 劝人投案C替人投案D向人发誓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西游记》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A、清B、元C、唐D、宋20、下列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_C_A、山东菜系B、四川菜系C、赣菜系D、湘菜系21、人体器官中的肾脏是构成人体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列四种中药里对肾脏有好处的是(C )A.人参B.陈皮C.桑椹D.陈皮22、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A.285 B.286 C.287 D.28823.“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2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25.下列哪个不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 (2018.1) 注:比赛试题参照题库内容,但有可能超出题库范围,备赛时请尽量丰富备赛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 4.“豆蔻”是指(A)岁 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 5.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 7.“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 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1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周易B.尚书C.史记D.尔雅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B.慧能C.神秀D.玄奘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明帝 14.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 1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卷(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D)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 A、60岁 B、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8、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A )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19、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B )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B彩陶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C陕西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B笛C萧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C红色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C日影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B燕乐C清商乐D蜀乐 25、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D《葬花吟》 26、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卧铺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子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蕴涵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如:诚实守信、三省吾身、勤劳俭朴、温良恭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它博造文化、推动历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个人乃成人之本,于民族乃民族之魂,于国家乃立国之基。 可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中国尤其是近代,长期未受到公正的待遇。中国文化精髓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中国文化有断层的危险。现在的中职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了不少,但文化底蕴却很差,如果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那就更差了。他们不知何为传统文化,也不愿意去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不明了传统文化和今日社会生活的关系,不明了今日社会主义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目的: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

1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 A春秋左氏传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 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 3?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B忠君观念C个体人格D社会群体 4?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D ),以示与汉学区别。 A理学B道学C考据学D宋学 5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A ) A德B道C君子D仁 6?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 )就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C东汉 7.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 (A )为本的。 A阴B阳C阴阳互动D阳胜于阴 8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天人合一B中庸C阴阳D无为 9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A ) A违法犯禁之徒B循规蹈矩之士 C好学谦虚之人D仁慈善良之辈 10.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A仁义、忠诚B正义、正气C万物有灵D驱邪逐怪 11.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B )等地区的统1治。

A.台湾 B.西藏 C.云南 D.青海 12. 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D ) A.郑关应 B.冯桂芬 C.薛福成 D.魏源 13. 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A )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 B.熊十力 C.冯友兰 D.马一浮 1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B西汉C东汉D唐 15.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D) A唐诗B宋词C元曲D宋元话本 16.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 ) A宗天B尚鬼C嗜酒D以蓍草占吉凶 17?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C ) A吴起B孙武C苏秦D孙膑 18. 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 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D儒、道、墨、阴阳 19. 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C ) A荀卿B孟轲C董仲舒D韩愈 20. 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 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 表现,它是:(A )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最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学校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 之子课题《传统文化重在塑人》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推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发语文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推进语文课改实践。 二、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学习、热爱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读好书诵读经典的习惯。 2. 使学生通过感受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爱乡情感,加深他们对母语文化的认识,自信心和自豪感。 3. 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阅读、理解、鉴赏浅显文言文和古诗句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化积累。 4. 使学生能从经典作品中、名人事迹中感受到古今名人人格的魅力,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5. 初步形成语文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6. 使我校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科研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 7.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教育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爱书读书的习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2. 如何借鉴传统文化有关教育的成功经验,推进语文课改实践。 认真学习和研究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以人文教育为主,以德育为先,以自身做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结合当前教育工作的经验才识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子课题一: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研究要点:走进经典,增加积淀,吸收经典营养,营造校园、课堂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子课题二:古代吟月诗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 研究要点:诵读经典,从描写同一事物体会不同诗人不同诗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子课题三:小学生传统文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研究要点:走进传统文化,读懂本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子课题四: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三字经 研究要点:通过品读三字经,是学生领悟其含义,再让其在具体的活动中实践三字经。尝试“品读—领悟—实践”三步教学法。 子课题五:向传统文化要德育资源,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研究要点:开发本土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子课题六:以语文课堂为主渠道,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滋润心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人爱过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热衷于过时尚的洋节日,对民俗缺乏一定的了解,当然也不能充分享受到这些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虽然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就幼儿园范围内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尚属鲜见,新领域、新课题必将会带来新思维。尽管至今所能参考的相关理论资料和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会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一定困难,也会给我园全体教师提出不小的挑战,然而我们认为,这也会我们留下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概念的界定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节日是人类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展现了各阶段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文化,实际上是利用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是经传播某一种特定的文化内容为目的,并围绕这一文化主题展开活动的节日,是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特指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各类活动。 现代德育: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自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德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现代化要求现代德育培养人的现代观念,现代思维是现代德育不断完善的方法论基础。我国现代社会是现代化的起点,要求现代德育面临价值多元的实际,正确导向。 三、理论基础 近日,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等学者组成的“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的结项成果。此外2005年,中宣部等五部委就曾委托中国民俗学会等学术团体对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进行过细致论证,并形成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06年年底,文化部再次委托中国民俗学会进行《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课题论证。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为指导,并科学借鉴德育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试图通过挖掘适宜幼儿园阶段德育教育资源,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现代德育价值进行研究,尝试建立中国传统

2018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18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1]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也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近年来,国内及区内已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和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诵读经验。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如何把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鲜见。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通过“研读经典”,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此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实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故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将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更为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广大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走进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探索出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让传统文化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筛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完善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的校本课程。经典研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即“读、诵、议、评”的研读模式。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上的有形展现,通过文化景点建设,构建特色鲜明、教育效果明显的立体的、开放的校本教材。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

传统文化经典练习题

【传统文化经典复习】练习题 1.必做题 (一)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①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论语?子路》) ②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④用之而成路;为间⑤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注] ①达:通达,会处理。②专对:独立自主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③以:用。④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⑤为间:有顷,为时不久。 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或:孔子认为,为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他要求弟子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政务、外交上。②孟子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或:孟子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他以“茅塞”为喻,告诫高子不可间断学业。 (二) 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①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离娄上》) 【注】①圹:同“旷”,旷野。 (1)本段文字除了“为渊驱鱼”这个成语外,还有(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熟语也源于此。

(2)概括本段的主旨,请你结合上面选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①主旨:此段体现了孟子施仁政、得民心得天下的民本思想。 ②我赞同孟子这个的主张。这里孟子更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反映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渊”、“丛”比喻像汤武这样的仁君或施行仁政的国家;“鱼”、“雀”比喻人民或百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暴政只能驱逐百姓,只能让暴君失去民心,从而突出了实施仁政的重要意义。 2. 选做题 仿照老师示例,课后去整理荀子、庄子、墨子的基本思想,收集出自《荀子》《庄子》《墨子》的成语、名句格言。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节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的“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近年来我国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清明、端午、中秋已经成为法定假日,因此,提高人们重视我国传统节日的意识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各种思想的传入,不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冷待,很多学生青睐于西方节日文化。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学生了解、接受传统节日文化中意义重大。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下个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大对这些节日资源的利用,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首先,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其次,使语

文教育资源多样化,丰富语文教育内容;再者,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站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本课题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展开中华传统节日渗透进行研究,争取使传统节日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地开发和运用。 1、实现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语文不是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语文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动的表现形态,它们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是广大民众精神世界的生动展示,也是国家历史积淀与文明性格的具体象征。”如今多元文化在世界的潮流中相互击撞,外来节日蜂拥至中国,面对“洋”节日文化的冲击民众精神信仰的缺失,语文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宣扬传统节日文化,背负好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 2、践行国家教育纲要的要求 从 2005 年《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意见》到 2014 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再到 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发布,这些内容无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 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 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8、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9、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 粥 D饺子 1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 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3、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5.“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1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1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 羊 D楚汉相争 2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 洛阳 21、“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 书 D行书 2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 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4.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 山 D峨眉山 26.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传统文化结题报告09.10.20

《农村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 结题报告 甘肃礼县固城初级中学 一、课题论 1、课题确立的历史背景 (1)时代背景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洋洋洒洒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之所以一路高歌,走向世界,传统文化功不可没。今天全人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各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都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一个共同的事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了一剂“救世济民强国”的灵丹妙药,西方一些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中国,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启迪和教育。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经济的腾飞也造就了文化的繁荣,但传统文化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万幸的是一些有识之士慧眼洞穿迷雾,大声疾呼,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响亮口号。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绝谷传响,振聋发聩。全国上千多所学校热烈响应,积极投身到该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中,我校便是其中之一。 (2)学校背景 我校确立的课题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这个课题

是建立在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的。当时我校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阅读教学始终困扰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改更是束手无策;二是写作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学生无话可说,写出的东西空话、大话、假话连篇,教师教法简单呆板,写作教学事倍功半。针对这种状况,我校本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经过学习、研究、讨论、确立了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4)打造书香校园,丰厚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立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 (2)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 (3)广泛开发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二、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正文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 1.诗经 2.屈原 3.司马迁史记 4.刘勰文心雕龙 5.王羲之兰亭序 6.山海关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答案: 7.司马相如8.陆机 9.王献之10.李白杜甫 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 13.凌濛初14.三国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A. 治人事天莫若啬 B. 圣人无常心 C. 上善若水 D. 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 确的是(ABD ) A. 相反相成 B. 反向思维 C. 道法自然 D. 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