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究

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究

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究
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究

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究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对城市总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城市中的人们为了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交通条件,对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对于市政道路的设计,应朝着更加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出现,给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保障。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市政道路的质量,更加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进而对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城市的稳定发展。

标签: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引言:

一直以来,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是人们日常出行和使用的必要条件。市政道路的建设不仅仅包括日常交通的道路,同时也包括绿化带和分隔带。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都是专业人员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而完成的。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交通环境,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一定的安全。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充分使用雨水资源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在利用“海绵效应”的基础上,使城市内部的各项排水设施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化,减少因为雨水而给城市造成的一些困难和灾害。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充分地使用雨水资源,不仅能够减少雨水给人们带来的自然灾害和不便,更能够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为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保护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内的雨水灾害,同时,也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各种类型的行业和工厂的建设发展,由于生产制造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身体健康。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些现象,不仅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的环境,同时,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海绵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实行,有效地为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方法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式

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通过城市道路改造,选用优质环保路面材料,减少地表水污染,建设地表水调蓄系统,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一、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哪有,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即指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满足城市功能。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统筹配合,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 城市道路建设在低影响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部分区域积水;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加剧,极端气象条件和极端水文条件增多。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道路路基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而目前这些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在现有雨水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绿化带用水特点,研究新型路面材料、雨水就地渗蓄、利用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地下水、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对推动低影响开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低影响开发城市道路建设设计方式 3.1 城市道路实施现状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以满足城市道路功能为目的,在雨水控制和利用思路上主要体现“排”上,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影响;这种以“路面横坡收集-雨水口-市政管网”为主的道路雨水排放方式,主要缺陷有:①道路雨水经市政排水管网直接进入河道,道路绿地不能有效地滞蓄雨水,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②绿化带不能有效蓄留雨水,因经常性的浇灌绿化成为道路用水大户,每年都消耗大量自来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 ③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造成洪涝灾害;④雨季地表水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严重,面层湿滑,引发交通事故。 3.2 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城市道路路面传统做法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城市建设需要、改善生态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 单位负责人:王金山 总工程师:郭荣辉 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 翟伟娜高级工程师 赵蕾高级工程师 宋学丹助理工程师 校核:赵红音 校对:徐静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 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 2.1 城市概况 (9) 2.2 城市生态本底 (11) 2.3 现状评价 (12) 2.4 需求分析 (15) 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 3.1 项目地点 (20) 3.2 区域建设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 4.2 建设原则 (28) 4.3 主要建设任务 (28) 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 5.1 工程概况 (32) 5.2 设计依据 (32) 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 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 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6) 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 5.7 工程量 (68)

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方案 (71) 6.1 概述 (71) 6.2 建设方案 (73) 6.3工程量 (87) 第七章城市水系统建设方案 (91) 7.1 工程概况 (91) 7.2 建设方案 (91) 7.3 堤顶路工程 (107) 7.4 工程量 (130) 第八章节约能源 (132) 8.1 设计依据 (132) 8.2 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34) 8.3 节能措施 (134) 8.4 节能管理措施 (137) 8.5 节能效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138) 第九章环境保护 (139) 9.1 建设地点现状 (139) 9.2 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 (139) 9.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缓解措施 (139) 9.4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41) 9.5 环境影响控制预期效果 (142)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43) 10.1 劳动安全卫生 (143) 10.2 消防 (144)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建设管理 (147) 11.1 组织机构 (147) 11.2 项目建设管理 (147) 11.3 运营管理 (147)

浅谈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浅谈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展旭公路工程咨询高进华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开发建设大力倡导的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为响应国家的倡导,我们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应该怎样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呢?本文就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推行低影响力开发理念提出一些想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力开发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引言】:朋友问我:“你一直在做监理工作,怎么会想写设计方面的论文?”首先,我也是响应国家对监理行业转型改革的号召。《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了监理企业的转型目标是:工程监理服务多元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模式得到有效创新,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基础、国际化为方向、信息化为支撑的工程监理服务市场体系。行业组织结构更趋优化,形成以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监理服务的企业为主体,以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为骨干,各类工程监理企业分工合理、竞争有序、协调发展的行业布局。监理行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智力密集型、技术复合型、管理集约型的大型工程建设咨询服务企业。明确了

转型的任务(一)推动监理企业依法履行职责。(二)引导监理企业服务主体多元化。(三)创新工程监理服务模式。(四)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五)优化工程监理市场环境。(六)强化对工程监理的监管。(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拓展服务主体围,积极为市场各方主体(包括设计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其次,对目前的海绵城市发展有一些担忧。我是监理工程师,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认知来源于许多实际工程的施工,看到我们目前的海绵城市概念仅仅停留在人行道路面、场地表面的施工改进,而创建我们美丽的城市需要更多的措施,只有认识到了海绵城市的重要性,从设计上开拓、创造、改进,才能达成我们的愿望。所以,我想把我认知的海绵城市概念介绍给大家,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海绵城市的定义是: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求大求新,道路追求笔直宽广平坦,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改变了原来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是利用自然环境,根据地形地势,保留规划更多的湿地、湖泊,使之成为大雨洪的蓄洪区、湿地公园和农业用地。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4T15:13:37.8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高玉春 [导读]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苏州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 215126 摘要: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正在逐步朝着绿色化、环保化方向进行发展,并且在优化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以及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前言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要,现代城市建设也秉持着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理念。把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道路工程中,能够大量减轻对市政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城市得到持续建设与良性的发展。海绵城市理念成为现代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主流理念必然会是大势所趋,它为工程建设提供的指导,值得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运用。 1海绵城市理念的概述 海绵城市又名低影响开发是指把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通过地下土壤换填等措施使地下土壤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在雨季暴雨密集时,能将雨水错峰排出。降雨时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旱期时将蓄存的水回用。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开发建设中路面过度硬化,弥补雨水排水系统的缺陷,改善末端调蓄的弊端,通过提高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等多种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循环系统,削弱城市内涝带的的危害。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调节蓄水技术 将调节蓄水技术应用至海绵城市中,可以快速的起到对初期雨水净化缓冲的作用,进而削减雨洪峰值时的流量,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雨水对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能将回收的雨水进行更好利用,以补充城市用水等,同时也可缓解由于雨水外排不及时对城市造成的污染问题。目前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植物缓冲带、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地下蓄水管廊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在利用这些方式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调节雨水的峰值和干旱时期的水资源。 2.2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为使市政道路中路面的透水性能达到最佳,所以在选择路面材料的过程中应选用透水性能极好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和透水砖等,不仅可以满足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还可以有效的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将透水材料应用到实际路面中时,其下层面必须要确保具备良好的透水效果,从而可以实现将道路中的雨水渗透到地表中。一般而言,在铺设道路的过程中,路基使用的材料为碎沙子,这种碎沙子的最大的优点在于间隙多且有利于雨水更好的进行渗透,所能承受的路面压力也大。 2.3雨水净化技术 截留技术作为海绵城市理念下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一些合适的材料从而对此进行结构设计并且以此来提高汇水的面积,与此同时这些合适的材料还能有效的起到降低雨水流动的速度,从而给雨水径流的汇集带来了充足的时间,极大的缓解了由此带来的压力。除此之外,由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乔木和灌木的树干以及树冠等具有良好的蒸腾效果,所以在雨水截留上也发挥出了非常好的作用。另外,在对雨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盲沟的设计之外,还要铺设一层粗颗粒的材料,如砾石、碎石等等以及铺设倒滤层,进而便于地下水得以正常的排放,也进一步的实现对地下水的控制。 2.4植草沟植 草沟主要指的是,种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一般可以分为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草沟两种。植草沟主要的作用是替代传统的硬化沟渠,传输地表径流并且在降低雨水地表流速以及延长雨水间汇流时间的同时,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也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植草沟主要的适用范围为,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例如广场、停车场和小区内的道路,但并不适合在开发强度较大的新建区域和已建区域中使用。 2.5透水铺装 由于透水铺装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以及在后期的维修工作中都十分的便利,透水铺装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现如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广场以及城市道路中。如将透水铺装和绿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还可以形成半绿化地面,从而使得具备更好的保湿型和渗水性,以便满足更多的需求。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以此来缓解城市硬化路面对环境造成的一系列破坏。 2.6下沉式绿化带 根据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情况,布置属于海绵城市的各项措施,海绵城市除了对于道路的传统施工,还包括对绿化带、人行道等方面的设计。在绿化带设计过程中,沿道路两侧进行设置下沉式绿化带,通过天然的绿地渗透能力,形成一定的洼地状态,能够有效的达到对雨水的储蓄。在下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增加雨水的渗透量,降低路面的积水流量,并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通过雨水的渗透达到城市地下水的补充,促进雨水循环,更好的维护城市水系统的建设。下沉式绿化带在现代化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7生物滞留设施 当前,生物滞留设施主要有生态树池、高位花坛、生物滞留带和雨水花园等几种常见的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地基本上地势都比较低,依靠微生物、植物、土壤等生物来储蓄、净化和渗透雨水,生物滞留设计具备应用范围比较广、种类繁多、建设和维护成本低、可有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城市道路是国家的血脉,它的健康发展才会确保整个国家的健康和强壮。但如今的城市道路设计存在较多问题,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也随之加速,机动化车辆的增多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建设流程已成为现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及措施 引言 随着都市的前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道路的设计将要迎接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现在的城市道路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各种各样、新奇百态的设计样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设计样品多了,所出现的问题也就随之加多,那么对于一个道路的设计者来说,这必将是一个严峻挑战。面对挑战,设计者们也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设计负责,对道路的受用者负责,对城市建设负责。 一、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常见问题 1、设计总体思路 在我国国内很多城市在道路设计时并不注重对整体路网进行合理的规划。道路设计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对路网中的道路等级、横断面、竖向进行统一规划,而是在城市发展后发现道路宽度不够,道路等级不够造成道路交通功能满足不了现状,才考虑对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不仅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而且在规划已确定,布局已成形的情况下,改造提升余地受限较多,造成工程难度及工程投资的增加。尤其是在主城城市区的整体路网规划,近远结合,更是不能孤立于整体之外进行道路设计。中心的商业区和中心区交通参与者纵多,交通组成复杂而繁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区域路网的整体合理规划,梳理各等级路网规划,即充分合理的布局区域主干路网结构,也需重视次干路、支路、辅路的建设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整体路网合理和完善。所以,统一规划、整体设计、近远结合、主次相辅等设计思路是很重要的。 2、纵断面设计的问题 在整个道路的设计中纵断面就是重难点之一,这也是体现道路设计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首先的问题就是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道路的标高与现状标高的配合情况,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对现状标高不够重视,忽略了纵断面与现状标高的协调,忽略了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首要出发点。其次,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保持主要道路纵坡不变,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再次,交叉口竖向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

基于水动力模型海绵城市建设分析案例

基于AWater Plan2.0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2017.07.14赖泽辉 联系QQ及邮箱(356290189/356290189@https://www.doczj.com/doc/d22614250.html,) 示范区背景 示范区为广州东濠涌以西某排水子系统,排水体制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污水通过下游干管排放至猎德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系统沿东濠涌有截留管道,暴雨条件下,如果下游干管不能满足排放需要,则系统中雨污水通过截留管道直接排放到东濠涌。 示范区位于广州老城区房屋、道路等硬化下垫面所占比例大,排水标准偏低,暴雨情况下,易出现内涝风险和溢流污染风险。

目的 针对示范区下垫面建设情况,现利用海绵设施对其进行改造,以提高排水系统对雨水调蓄能力,减少内涝和溢流污染风险,减少下游污水处理负荷。使示范区排水标准在内涝、排水系统负载、溢流等指标方面达到5年一遇标准。 工具 利用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辅助软件(AWater Plan2.0)。

静态模型构建 收集整理示范区排水设施、河流、下垫面、地形等数据,利用AWater Plan2.0模型建设功能,考虑排水管道拓扑、汇水区划分、系统网络结构、模型概化等内容,构建示范区水动力静态模型,模型参数采用常用的经验参数。

降雨数据制作 根据地方暴雨强度公式,生成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降雨数据,降雨历时为2小时。 示范区排水能力现状分析 利用设计降雨对示范区排水系统进行现状评估。现状评估情景包

括1年一遇降雨情景、2年一遇降雨情景、5年一遇降雨情景、10年一遇情景。评估结果如下: 地表径流量 累积径流量

瞬时径流量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浅析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浅析 摘要:在我国,关于海绵城市的认知并不多,它依然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由 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在整个社会 发展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受关注度也直线上升。所以,本文对海绵城市市 政道路设计施工方式进行浅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道路设计 一、海绵城市概述及市政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一般来说,所谓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如同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作用的城市的 总称,当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天气环境的时候,比如严重的暴雨侵袭灾害,可以具 有良好的适应及抵抗作用的功能,下雨之后,能够完成雨水的吸附、积蓄、渗漏 以及净化等任务,同时必要的情况下,对已经积蓄后的水进行释放处理。海绵城 市构建过程中,需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合理对策,有效对抗、 防御和处理洪涝等自然天气灾害等情况,采用科学的雨水积蓄、渗漏以及净化循 环利用法,保证城市的水资源供应,达到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目的。显然,海绵城 市的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十分关键。实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 重视地表水、自然雨降以及地下水等各个部分,保证水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设计良好的排水系统,达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从相关的规定要求中不难得知, 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非常重要,所以应制定长远目标。特别针对海绵城市而言,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蓄水能力的把控,应结合具体的承载 力水平予以规划。一旦对该因素加以忽略,势必会影响到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功能,让使用年限缩短。同样,雨水释放的控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水土资源保护 的有关规定,当内控水平不足成为忽视因素以后,也会对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造 成不良影响。 二、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有效设计方案 对于海绵城市而言,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十分重要。从相关的规定中可知,无 论是人行道路,还是沥青路面,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采用合理的技术加 以施工。 1、确保道路绿化带设计更具智能化 市政道路规划过程当中,绿化带设计十分关键。从前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 通常运用物理导流的原理,设计成高于行车道路大概25-45cm的綠化带,从而完 成雨水导流工作。实际上,这种设计处理方式并不可取,一方面,直接影响到雨 水的导流处理,特别是在绿化带处于饱和的状态下,常会产生倒流的情况;另一 方面,也阻碍了道路上的行人、行车,影响到正常的道路通行。比如:xx省xx 市2016年以前,当雨季期来临时常会形成内涝的情况,究其原因,便在于不科 学的绿化带设计规划。通过确保道路绿化带设计的智能化,不但使收集雨水工作 化繁为简,而且将行车路面中的渗水排除之后,运用雨水收集工具可以完成依据 自然导流方向的雨水收集任务,并且和生活用水的排水管加以隔离,让水资源的 分配、供应紧张得到一定的缓解。一般情况下,鉴于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运用的 均为拥有良好渗水作用的基材,可以使用最少的雨水篦子量,降低在收集雨水工 作以后导流任务的人力耗费,同时还对行驶车辆的风向加以降低控制。当然,智 能管网技术的引用,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将远程控制装置设计安装到雨水篦子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以后就开始实施了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强制性的规定,2012年就把雨水控制利用的指标用在了规划指标上,项目的立项与审批上。在2013年的7月份,我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设计规范,强制性规定出台,10月份和12月份分别是施工图审查规定和施工图的送审标准出台,所以说在设计层面上,现在是强制性的所有的项目都要做这个雨水利用的工程。 这个就是地方标准,涵盖了建筑小区和市政的一些工程,现在正在编制当中的是施工验收规范,已经送审稿完成,大概今年出台,还有一个标准做法,牵扯到海绵城市,我们原来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很多人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在大面积的实施这个工程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在成套密集的出来。

截至2011年,就是这个规范出来之前,北京市已建成的雨手机池子303万平米,共建设透水铺装315万平米,2014年2月1号规范实施以后,不完全统计到8月份只半年的时间,有1000余个项目通过设计审查,总的调蓄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 案例一: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就在鸟巢附近,一共84.7万平方米的这么一个区域,这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做雨水大规模的项目,实施了雨水控制与运用工程,实施了84.7公顷,绿化面积22.64,透水铺装面积17.16公顷,水系面积16.47公顷,雨洪集水池9个,溶剂7200方,地下空间11000方,总的来说无论从规模上来说,还是从安全度来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做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 基于自然净化的理论,主要是北京市比较适合,北京市跟西安,总的降雨量比西安要少,而且地下水位下降的很厉害,北京市全年的降雨可能有一场到两场,很著名的7.21和6.28分别2011和12年都是下了一场雨,7.21降到了近1/3的降雨,所以这个时候降雨很集中,如果我们做很大的水池子,非但不经济,另外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做很大的水池子我们收不了多少水,所以我们策略以下渗为主。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 路广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路广 发表时间:2019-08-05T10:57:27.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路广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促使当前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要求也不断提升,以满足自身的居住需求。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促使当前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要求也不断提升,以满足自身的居住需求。“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当前的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问题,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并加强对当前雨水资源的利用,改善当前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极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承担着人们生活日常用水供应和城市雨水污水排放的任务,对城市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由于我国一部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导致城市的日常供水和排水带来不利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对交通道路造成阻碍,对城市面貌和城市建设极为不利。近年来,海绵城市理念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优化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已经迫在眉睫。 1海绵城市的概念及重要性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指的是将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促使城市具有海绵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吸纳性和弹性,在面对城市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协调性。将城市建设成海绵城市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城市空间中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已经达到了城市建设总面积的20%左右。这样的数字表明在雨水量较大的季节,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的硬化路面已经严重的削减了雨水的渗透,极易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瘫痪。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能够保证排水与给水两个方面都能够具备一定的弹性,促使城市该排水系统能够更好的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供水困难和雨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改善城市环境: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之中如何提升城市生态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话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基于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理念,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相关政府的密切关注;(2)有效提升城市防洪防涝能力: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能够高效的提升城市防洪抗洪能力,减少积水对城市道路的破坏和对人们出行的困扰。该理论能够将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并且利用合理的规划优势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水资源。 2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2.1人行道设计 对于城市人行道来说,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步行空间,保证出行的便利,也是当前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当前的“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的促使当前的人行道设计得到优化,为人们的出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回收。“海绵城市”理念在人行道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建设材料的渗水性要求较高,进而利用材料自身的性能提升道路的渗水性,防止路面出现雨水聚集情况,同时,对于路面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在优化发展过程中,提升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性能,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要求。 2.2绿化带设计分析 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时,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对雨水收集进行设计:路面材料使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促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表层,然后留到预先设计的绿化带雨水收集口出。因此,绿化带的高度不宜过高,应设置在路面下方15到20cm范围之内,并且不得低于绿化带中土壤的高度;(2)对水质进行过滤设计:对城市道路上积存的雨水进行过滤设计有助于提升地下水的清洁程度和避免地下水污染,促使所收集到的雨水能够用于多种地方。为了进行水质过滤设计,需要在工程施工中先铺设一层种植土,在种植土上层铺设一层砂石层,再埋设渗透管。这样的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雨水的渗透量以及水质的清洁度;(3)进行滞蓄缓排设计:对绿化带进行滞蓄缓排设计指的是在对绿化带整体结构了解清晰之后对导流系统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工作,促使雨水能够更好的渗透到地下。主要的设计工作有:在雨水的设计口处设计明沟,明沟的作用是对雨水进行沉淀,对雨水进行天然的过滤;在明沟的两侧进行出水沟渠的设计,出水沟渠的作用是配水;(4)进行雨水排放设计:雨水排放设计是指对溢流系统进行设计,即将地势较洼的位置的水进行导流等。 2.3车行道设计 当前,我国大部分山地城市在进行车行道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当前的非透水性路面施工工艺,直接导致路面自身的渗水性不佳,造成路面积水,并影响地下水供应,甚至严重时造成“热岛效应”。例如,在车行道设计时可以选择质量良好并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材料,将其作为道路的最上层,而在中间层与下层则选择非透水性,避免地基受到雨水的侵蚀,在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沿着横坡进行排放,并进入到盲沟中,直接浇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当前的需求。在进行横坡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里面的坡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在0.3%~6%范围内最佳,而对于路中的拱横坡来说其最佳应控制在1%~1.5%范围内。 2.4路基的排水设计 为了提升城市给排水设计的实际效果,需要在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之前先对道路的路基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区域路段的要求对该方案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如果市政道路的路基透水性不强,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路基的排水性能,例如使用换填技术对路基进行处理。此外,不能够仅考虑路基的排水性能而忽视路基的稳定性,还需要使用夯实、碾压等方式对路基进行处理。 2.5附属设施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主要包括路缘石和路肩边沟两个方面。路缘石也属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的设施之一,主要有平缘石和立缘石两种形式。使用平缘石的优势在于,可以与地面保持形同的高度,防止路面发生积水现象,从而提高雨水流入绿化带或者雨水口的能力。立缘石和平缘石不同,要比路面略高一些,可以对雨水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帮助雨水流入雨水口。如果路缘石无法保证雨水的汇集,可以通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心得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心得 2017年7月20日至23日,在武汉市海绵办、市海绵公司的组织下,武汉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有关单位对与武汉同属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的萍乡、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听报告、看现场的方式对两地海绵城市建设有了深切了认识,现将考察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方面 萍乡在2015、2016年度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有许多可取的经验值得借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建设目标明确。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与武汉一样,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着建设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展开规划设计,重点解决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试点区域面积32.98平方公里,海绵项目共计159个,计划总投资63亿元。截止日前,投资完成比80.70%。 2、体制机制创新。与其他试点城市类似,萍乡海绵建设也成立了海绵办,但与武汉不同,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作为全市战略在推进,真正当做一把手工程在实施,形成了“海绵办一周一调度,分管副市长半月一调度,市长一月一调度,书记一季一调度”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各

种难题。同时,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资源整合有深度,从全市选调了22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建立了一个指挥有力、业务扎实、综合协调、常态运作的工作机构。主要表现在简化办事流程,对涉及到的手续做到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并联的一律同步进行,能走绿化通道的一律挤进去,解决了项目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 3、全员参与和舆论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该市通过多媒体广泛传播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在干部群众中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支持度,将政府有形的手和社会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海绵城市”连续两年成为萍乡年度十大热词之一。 4、制度和管控创新。加强制度和管控创新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萍乡为此出台了《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竣工验收技术导则》等制度标准,从项目的立项、可研、规划、建设、竣工验收等阶段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落实途径,解决了项目在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无标准、无规程的问题。在管控方面,与武汉类似的做法是推行差异化管理。按照“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以面带片”的指导思想,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将新老城区整合成7个汇水片区。 5、推进海绵城市监测平台建设。聘请了专业机构作为海绵城市技术服务(监测平台和技术咨询)单位,建设统一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59:29.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张锁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开发建设大力倡导的新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规划当中,已经多次提及建设海绵城市,但是这项提议在真正的落实环节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开发建设大力倡导的新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规划当中,已经多次提及建设海绵城市,但是这项提议在真正的落实环节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给排水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导致城市的日常排水与城市道路交通都受到了影响。文章将对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引言:海绵城市的特点是:由于生态系统包括城市建筑和道路、绿地和自然水系等具有对吸纳、蓄渗和缓释雨水的作用,海绵城市可以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从而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并且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科学合理的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平面设计、竖向设计,通过对“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的综合利用,使生态环境受到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降低。对各专业统筹协调,进行海绵性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统筹实施,以此加强城市抵御洪涝的能力。 1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1 防雨防洪且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建设海绵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利用海绵城市对环境问题的的弹性和包容性,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目前由人口问题而引发的排水问题,进而对目前的城市整体设施建设带来一定的帮助,解决居民当前饱受困扰的排水问题。而且在建好海绵城市,使其拥有极好的排水系统的前提之下,城市不仅能够对于夏季的大范围降水进行防范,还可以对周围江河水面上升可能造成的洪水进行防范。同时,有利于城市对这些水资源进行采集、回收和利用,从目前城市排水的角度来看,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的整个排水系统的压力缓解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目前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我国城市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补充。 1.2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而且对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缓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依然有加大的趋势。因此,下一步城市的建设重点必然是改善城市的环境,而海绵城市的存在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极大的保护,增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 道路总体设计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中的要求,为保障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影响,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正因如此,在规划阶段,对自然水文条件的保护、自然板块的充分利用、以及对紧凑式的开发等方略这些要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以维持可持续的水生态循环作为基础,结合城市的水文规划以及现有的给排水系统,避免造成对城市天然河道、湖泊的伤害,同时应避开水环境存在的敏感要点,充分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的空间布局并对路线的走向进行合理布局,综合各道路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等进行分析,设置雨水的滞、留、渗设施,从而实现使道路对这一开发控制目标的低影响。 2.2 道路路面设计 密度较高的道路硬化会弱化雨水的渗透循环,本来已经渗入地下的水会因此流淌于路面,城市内涝的风险在雨水径流量大于路面渗透调节的雨量时会增加,因此在路面设计时要考虑在满足其功能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消减雨水的径流量,让其渗入地下。透水路面定义为路面各层的孔隙率都比较大,雨水可以透过面层往下渗,这样既可以达到硬化路面的使用要求,又可以使其达到天然草坪以及土地面生态方面的特点,这种情况下土壤的透水性能以及透气性能都得到较大改善,从而使得雨水的径流量得到最大可能的消减,体现与生态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透水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其面层根据铺装的材料分为了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和透水砖路面。 2.3 透水性设计 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以及透水砖铺装是目前主要几种透水应用设计,后两种适合在非机动车、人行道上使用,第一种适合在机动车道上应用。透水设计形式具有很多种,而且施工比较方便,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路基条件和车辆载重来设计,能够起到净化雨水、消减洪峰流量和补充地下水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透水铺装的时候,容易造成堵塞,使用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需花费比较高的维护成本。 2.4 生物滞留设计 当前,生物滞留设施主要有生态树池、高位花坛、生物滞留带和雨水花园等几种常见的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地基本上地势都比较低,依靠微生物、植物、土壤等生物来储蓄、净化和渗透雨水,生物滞留设计具备应用范围比较广、种类繁多、建设和维护成本低、可有机结合绿地等是生物滞留设施的几大特点,但在地势较陡峭、土壤透水性能差、岩石层较高和地下水位区域等地建设生物滞留设施时,需要设置阶梯、防渗、换土等方式来避免灾害的再次发生。 2.5 边坡支护设计 山区中的城市道路建设当然离不开道路边坡支护设计,传统的边坡防护方式有植草防护、灰浆防护、护面墙、挡土墙和混凝土预制板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低影响城市更是备受青睐,因此,在保证道路边坡防护稳定的基础上,更要进行生态护坡,目前,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植草沟、下凹式绿地、植树等方式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石质边坡的处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边坡的开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因此,对于石质边坡防护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海绵城市建设亟待研究的问题。优化后的石质边坡设计应该根据岩层的性质和走向,确定合理的边坡坡比,并将坡率适当放缓,可以采用方格网植草、窗式护面墙植草、挂网喷土植草等生态支护方式,并且要在边坡坡脚设置植草沟,在沟底设置碎石盲沟,并与道路路面排水通道相连接,使雨水渗流得到有效处理。 2.6 渗透管渠设计 采用穿孔的PVC管做渗透管,将管四周采用碎石(粒径在20~30mm)或者其他多孔材料填充,这样汇交在管中的雨水就会通过PVC管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XXX项目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概况 XXX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XX路以北,XX路以西,XX以南,XX路以东,总用地面积50000平米。包括办公楼、行政综合楼、食堂、门卫、风雨跑道等,均为多层建筑,地下一层车库及设备房。 1.1 地质条件 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成都市锦江区XXX项目项目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的野外特征,按从上至下顺序描述如下:1)杂填土(Q4ml)①:杂色,松散,土质不均,由黏性土夹生活垃圾等组成,局部含有根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4~1.8m。 2)粉质黏土(Qal+pl)②-1:褐黄、褐灰色,稍湿,可塑状态,捻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仅在靠近池塘处有揭遇,层厚0.9~3.7m。 3)粉质黏土(Qal+pl)②-2:褐红色,硬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层厚2.6~8.8m。4)细砂(Qal+pl)③:灰黄~褐黄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较均匀,级配差,颗粒形状不规则,该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以细砂为主。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9~2.2m。

5)圆砾(Qal+pl)④: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岩质圆砾,粒径为2~20mm,呈圆~亚圆形。含约10%~20%的圆砾,局部含量达40%,粒径多为3~5cm。黏性土含量约20%,夹少量中粗砂。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未钻穿次层,揭遇层厚4.7~17.4m。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①中,水量较小。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②、细砂③及圆砾④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向上蒸发或朝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相对较大。本次勘察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2.7~3.1m ,相当于标高35.45~36.15m,地下水随季节变化,丰水季节水位较高,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变化幅度约2.0m。 1.2 下垫面分析 表 1 下垫面组成及径流系数一览表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附件1: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DBJT29-207-2017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 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 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 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19-01-09T10:30:09.9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毛文众 [导读] 本文将“海绵城市”理念同市政道路设计相结合,提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应用的策略,使得市政道路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更具有规划性、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城镇化,城市中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等城市问题也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开发建设大力倡导的新模式。本文将“海绵城市”理念同市政道路设计相结合,提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应用的策略,使得市政道路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更具有规划性、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道路设计; 前言 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传统市政道路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主要体现在路面不渗水导致的地表径流汇聚造成城市内涝问题,会造成对于区域水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市政道路路面雨水径流的汇集,会携带大量污染物质,包括生活垃圾等物质,雨水汇流到地表或地下径流中,会导致区域水文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强化对于雨水的过滤、回收及利用。 1“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可实现对于雨水的充分吸收、雨水存储、雨水净化及有效利用,以实现对于环境变化的有效应对,可弱化自然灾害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海绵城市”的设计与建设,需充分考量当地环境,融合人为干预及自然规律,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实现雨水蓄存及雨水净化,大面积回收雨水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雨水中所含杂质及污染物不断增加,初期降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流入地下河,则会对地下河水造成污染,而在降雨的同时,雨水通过管道排出,且无法经由地表路面进行渗透,则难以补充地下水,长此以往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干涸。短时间内的大暴雨,在传统城市道路环境下的汇集,就会导致水位快速升高,给城市排水管道造成巨大压力,影响雨水的排出,导致城市内涝。另外,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无论绿化工程还是环卫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撑,若无法对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则会导致雨水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设计可强化城市防洪抗涝性能,并实现对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海绵城市”是一种对于海绵效应的设计理念,可起到改善城市排水效果,并实现城市设施体系的优化,优化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缓解城市居民用水问题。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1车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车行道的设计与施工通常会采用非透水性的路面材料,道路透水性的不佳,就容易导致城市路面积水,影响交通运输,不透水路面会缺乏对于地面温度及湿度的调节效果,加快雨水蒸发,地面快速干燥的情况下,就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且不利于地下水的补充以及雨水的回收与利用。基于此,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城市车行道的设计需保证侧行路面的渗水效果,以起到对地下水的补充作用[1]。不同于传统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是,“海绵城市”理念下,车行道的设计可在路牙处,每隔固定距离设置雨水导流井,车行道地表雨水径流经由管道向植草沟排水。或采用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及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施工,并结合路面结构的排水U形槽及渗水盲沟实现雨水的汇聚,向雨水口排放。车行道设计还可采用“V型街道”设计理念,对车行道轮廓进行调整,采用中间低、两侧高的路面设计方式,将中分带设置于路面中间,中分带内设置生物雨水滞留带或湿塘等,两侧雨水汇聚至中分带,并收集于雨水储存系统,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同时可以起到防洪抗涝的效果。市政道路设计中,要合理搭配道路附属设施,包括路缘石及路肩边沟等,可通过平缘石及立缘石优化雨水径流收集,避免路面积水的产生;路肩边沟可调整为植草沟,以植被及碎石实现对于雨水的有效收集与净化输送。 图1 2.2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设计中可充分利用透水性路面材料,实现路面径流的下渗。可采用彩色透水路面,防止路面积水,可快速实现雨水渗透,以作为地下水的补充,同时维持土壤湿度,有效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环境的生态平衡。透水路面采用透水的孔隙结构,可有效吸收热量,并存储热能,实现对于路面温度的有效调节,进而调节城市温度及湿度,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另外,透水路面还可以凭借其高孔隙率,实现对于城市噪音的有效吸收,吸收城市污染物质,以减少噪音污染。一般来说,透水路面包括面层、基层与垫层,透水路面包括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及透水性砖路面,不同的透水路面可起到不同的地表径流削弱效果,越大的路面孔隙率,其径流削减效果就越强。 2.3生物滞留设计 生物滞留设计即采用植被等生态环境对于雨水的滞留与存储效果,实现雨水滞留。并通过生物、物理等原理,通过生物带实现对于雨水的净化作用。在城市环境气候温和,并且雨量充沛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生物滞留设计的作用。生物滞留设计可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对于水资源的影响,是城市雨水蓄调的重要方法,可增加雨水渗透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生物滞留可营造较为丰富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多样性的建设与发展[2]。可在道路两侧绿地设置生物滞留带,或对原本道路的绿化带进行改造。 生物滞留设计要求表面覆盖植被,越密集且高度适宜的植被就会起到越好的驱除污染效果,可有效吸收雨水中的悬浮颗粒及其他污染物。生物滞留设计的过程中,要控制植被高度,并保证雨水口的均匀分布。地表径流需经过有效过滤及预处理,可设置种植土、砾石层及渗漏管,以过滤雨水,并实现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可搭配导流系统,结合明暗沟渠,实现有层次的雨水收集与渗漏,见图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