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2013年以来,中国金融界迅速被互联网技术与人才侵袭和蚕食,在现在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了,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界不可避免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无论主流媒体还是相关从业机构都普遍认为:互联网必将改变金融,要么是金融机构依靠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实现自我变革(如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要么是互联网企业深入金融业务撼动传统格局(如阿里、腾讯和京东)。相关研究多从技术和市场角度展开,认为其是科技和数据金融。而其中又以关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互联网技术化和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开拓为多。同时也关注新兴的P2P借贷、众筹、移动支付等新鲜领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互联网思想金融监管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高速交换网络,直接作用是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降低交换成本,因此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初集中在通信、传媒、军事等有限的领域。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普及和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电子化、数字化后放置于网络之上,互联网开始逐渐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更多的人类活动也开始通过网络进行。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改造是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革新,它已经颠覆传统传媒,而正在颠覆传统零售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但扩大了互联网经济的范畴,使互联网经济由“支撑互联网的经济”转变为“被互联网支撑的经济”,而且它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网络紧密联系起来,深刻地改变了商业结构和经济运作模式。它激发、推进了互联网娱乐、互联网招聘、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展现出重构人类经济的强大力量。而互联网的影响也由此上升到社会心理、行业思维、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理论综述

最早的互联网金融的雏形是国外的移动金融。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金融逐步出现在了历史舞台。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有很多,像Wu和Hisa (2008),Anckar和D`Incau(2002)以及Dholakia(2004)从理论上给出了移动金融和移动市场的概念,并得出了电子金融与移动金融的差异,以及移动市场的关键特性。从而又进一步深入讨论了移动业务模式和移动价值链构建。Scharl、Dickinger和Murphy(2005)研究了使用SMS的关键成功要素。Wang(2007)亚牛了整合了SMS消息和网站渠道的跨媒介成效,证明了使用移动媒介和网络共同运营的有效性。

在对移动金融各种营销策略的研究基础上,其深入到具体移动市场应用的设计问题和特点问题。从银行开展移动金融理论角度出发,DeVos、Haaker Teerling(2008)给出了利用位置信息定位并提供本地服务的手机银行服务。Laran和Lin(2005)研究了客户在使用手机银行时的行为意图。Rtten(2008)则侧重从业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WAP银行的概念模型。Barati和

Mohammadi(2009)提出了一个用于改进客户对手机银行接受度的模型,将影响接受度的因素加以考虑,形成一个改进模型。而在移动支付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作为基础的移动技术角度的系统分析,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用户接受情况两个方面。从技术角度出发,Kalliola(2005)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要求;Nambiar、Lu和Liang(2004)讨论了移动金融中支付交易的安全技术;McKitterick和Dow ling(2003)较为完整地讨论了移动支付技术实现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在另一方面,从用户接受度的角度出发,Viehland(2007)利用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来检测用户对移动支付服务在各方面的接受情况,表明尽管客户对其认知度高,但是在新西兰的实际使用用户却不多,潜力较大;Valcourt、Robert和Beaulieu(2005)通过对四种移动支付模式的用户购票体验的研究,得出七成多受访者更倾向于使用手机来完成这一项交易;Mallat(2007)通过定性研究,指出了移动支付在对于紧急和地域限制情况下支付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其还面临着支付价格较高、支付过程过于复杂、商业接受度较低和风险性等问题;Zmijewska、Lawrence和Steele(2004)总结并提出了影

响移动支付系统的因素,从而为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另一方面,从银行业实践的角度出发,Goddard、Molyneux、Wilson和

Tavakoli(2007)提出了欧洲银行的发展和整合的重要性。Bouwman、Carlsson、Castillo和Walden(2007)给出了在芬兰应用移动服务的问题和驱动力,进一步肯定了金融移动化的重要性,也表明了金融移动化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Riivari(2005)指出了手机银行是一个有力的提供公司金融服务的新型CRM工具。Pousttchi和Schurig(2004)则提出了如何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评估当今手机银行应用,从而为手机银行的推进提供了评估方法。Karnouskos和Vilmos(2004)给出了欧洲开展移动支付的尝试,通过这些指出一些在欧洲范围内成功实施移动支付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学者以及取得了一些进展,罗春燕(2008)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叶春明和黄满盈(2006)对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网络安全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进行防范。郑展鹏(2009)运用贸易竞争指数、Michaely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世界金融服务大国的金融服务国际竞

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按照其分析结果来看,中国银行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相容,这也是我国经济预取得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同比标准方法之一。

王铁山和冯宗宪(2008)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对中国与东亚和世界13个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指出中国当前经济和银行的开放化与国际银行的发展尚存在极大的差距。王静(2008)在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时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与美国进行了比较研究,李伍荣和禹响平(2008)对中日韩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研究的结构无疑都表明中国银行的发展必然需要与国际同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势必会将银行的开放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是否能符合银行业本身的发展要求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考虑。

李青川、徐毛毛(2010)国外网上银行发展经验及借鉴中调查显示,网络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目前,网上的电子商

务交易额为4000多亿美元,其中94%来自于美(占59%)、英、德、日、法五国。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是网上银行在欧美各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领军人物谢平,他所倡导的研究理论代表国内互联网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等,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该承认,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确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竞争性

二、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一般来说,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都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程帅帅,2013),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龚明华,2013)。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而不是基于某个或某类主体的金融。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在于每个人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份子,都有充分的权利和手段参与到金融活动之中,在信息相对对称中平等自由地获取金融服务,借助低成本的自动化决策技术和更高效便捷的交易技术,逐步接近金融上的充分有效性和民主化(李耀东、李钧,201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由于现阶段对于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定义,对于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常引起争论,特别是对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之争。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认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这就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对立起来了。然而单从互联网或者金融谁占主导权的角度去定义互联网金融,对于理清概念并无帮助,并且在事实上造成割裂与混乱。陈宇(2012)认为目前涌现的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都意在撇开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双方的直接对接。因此,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应更多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摒弃传统金融机构的主导行为。而所谓的金融互联网,事实上他不是摒弃中介,而是互联网成为金融中介,实质就是赶走一个金融中介,迎来的是他自己这个中介。目前大量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都是金融的互联网,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质都是打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的其实是金融机构的事情,金融脱媒成为了一句空话。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在上海举行的互联网金融外滩论坛上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金融资源的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而不需要通过金融中介,因此互联网金融存在去中介化的特征。资金数量的多少、个人的偏好和时间安排,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换。这样,资金使用效率可大幅提高,甚至没有闲置资金。而由于交易成本的消失或大大降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市场资源配置存在达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可能。

不过更多的与会专家认为,这一设想过于理想化。互联网金融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要信息不对称问题继续存在,金融中介就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券商、银行,甚至信用评级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解决金融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仍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壮大,无非是为降低原有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某种可能,但其发展壮大却会产生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只是使得一些新的金融中介崛起,替代了原有的金融中介。例如,互联网金融对信息分析、数据分析的需求会增加,对投资顾问、律师服务的需求会增加,对评估师、担保机构的需求也会增加。

三、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点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互

联网金融的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跟银行融资和证券市场融资不一样,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更民主化,大众化的金融模式。刘明志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使支付更方便;第二,使金融服务供需匹配;第三,是风险评价变得更容易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征从需求方来看,我们的金融活动,理财,甚至包括各种消费活动等等,都越来越集中到一个账户了,这个账户是一个集成账户,能实现一站式的处理所有金融财产,甚至包括消费等各方面的活动;从供给方来看,金融机构顺应这种需求,力图打造一站式的金融业务平台,现在各种金融机构都在不同层次的打造这个平台。(万建华,2013)

李钧(2014)从普惠金融和民主金融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很有可能

表现出自下而上、去中心化、契约重构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活动将是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优劣互补和新型契约。每个人的金融价值和金融需求都会在这种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中得到充分挖掘和满足。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是: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管理弱、风险大。

四、互联网金融将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某一个新事件的发生或者是网络上对某支股票的热议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金融实践者们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影响着股市变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中,传统的金融市场的影响因素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监管套利造成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舒明(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互联网金融的

使命,是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我们更愿意将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影响定义为赋能而非颠覆,大家共同努力,会让金融业更有效率、更加普惠。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姚文平认为第一互联网金融会取代现代金融业的部分业务,如贷款、支付等;第二,互联网金融会改变现代金融业的部分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相对金融业而言,除了成功与规则外,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魅力。所以,做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人给金融业注入的最大价值是这个精神的活力,而不是最近常讨论的短期经济意义上的冲击和颠覆(李明顺,2013)。

鲁政委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不足以成为银行巨大的竞争威胁。银行拥有最大量可资利用的数据,也是较早引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之一,虽然从安全性和一贯稳健的行业文化角度来说,未来它不可能成为互联网技术的先锋,但是它一定是最有基础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业务中去的企业之一。

谢平在《迎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机遇和挑战》(2013)一文中提到: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更为民主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将被大大淡化,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将更加惠及于普通百姓。这种新金融模式的出现意味者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被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普惠性(financial inclusiveness),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监管挑战。对业界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也会促成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对学术界而言,支付革命会冲击现有的货币理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也会产生许多全新课题,总之会冲击现有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资本市场的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曾刚认为:第一,从功能金融观的视角分析,凭借信息处理和组织模式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多数金融功能的发挥上较传

统金融更加有效率,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可能都会更低。由此,也可以大大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第二,从机构的视角,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与其他主体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有相当的特殊性(主要是货币创造功能和在支付结算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些特殊性是多种因素长期演进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现行法律制度的认可和监管。互联网金融是否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不仅在于其技术有多先进,还取决于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程度,更重要的,是监管当局的态度,这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事情。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也并不就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融合空间,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吸收、应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组织模式,以实现自身的转型与调整;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从本质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更接近于金融市场的一种服务模式,其发展与壮大,会有助于直接融资占比的提高和金融结构的优化。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能彻底解决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问题。他认为将所有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建立个人完整数据库,同时实现数据标准化、结构化。如果数据库整合成功,那么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

张春则认为互联网金融本来就是用来取代旧中介的新中介。银行的特殊性在于贷款的特殊性、负债的特殊性和银行资产和负债方合力效应的特殊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在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但中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还只是一个套利行为,没有很好地把信息应用起来,更没有真正地把老百姓的存款提供给中小企业,以降低其贷款利率。而且,现在互联网金融还是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五、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核心要素

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核心部分是: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捷、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谢平,2013)。

在支付方式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并会对货币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处理方面,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机构)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而且成本极低。正是这种信息处理模式,使互联网金融模式替代了现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主要功能。

在资源配置方面,因为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很低,“交易可能性集合”会大为拓展,资金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无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互联网金融模式使个体之间直接金融交易这一人类最早金融模式突破传统的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边界,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支付系统具有以下根本性特点:一是所有个人和机构(法律主体)都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二是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具体工具是手机和掌上电脑);三是支付清算完全电子化,社会基本不再需要现钞流通,就算有极个别小额现金支付,也不影响此系统的运转;四是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将不再存在。如果个人和企业的存款账户都在中央银行,将对货币供给定义和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促进货币政策理论和操作的重大变化(谢平、尹龙,2001)。当然,这种支付系统不会颠覆目前人类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信用货币的制度。货币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也不会根本转变,这题目不在此文讨论。但是,目前社交网络内已经自行发行货币,用于支付网民之间数据商品购买,甚至实物商品购买,并建立了内部支付系统。

(二)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金融信息中,最核心的是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特别是资金需求方的信息(如借款者、发债企业、股票发行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是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处理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特别是对个人和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二是搜索引擎对信息的组织、排序和检索,能缓解信息超载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三是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总的效果是,在云计算的

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机构)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而且成本极低。这样,金融交易的信息基础(充分条件)就满足了。正是上述这种信息处理模式,替代了现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主要功能。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地方信息和私人信息公开化;二是软信息转化为硬信息,或者说只可意会的信息显性化;三是分散信息集中化;四是基于信息检索和排序产生了类似“充分统计量”的指标和指数,能凝练、有效地反映汇聚来的信息;五是信息通过社交网络的自愿分享和共享机制传播。这与目前的CDS 市场机制类似。谢平、邹传伟(2011)指出,CDS 市场就是用与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类似的机制,通过市场交易(价格)来产生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违约概率序列,在违约信息揭示上比信用评级机构更有效。将来从理论上讲,任何金融交易产品实际上都隐含着一种CDS,在任何时点上都可以知道它的违约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就会非常直观和简易。

(三)资源配置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源配置的特点是: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个体之间直接金融交易这一人类最早金融模式会突破传统的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性边界,焕发新的活力。在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诸如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就容易解决。

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双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时进行,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比如拍卖式),因此最有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各种金融产品均可如此交易。这也是一个最公平的市场,供需方均有透明、公平的机会。不认识的人(企业)可以通过“借贷”而形成社交网络关系,成为“熟人”,进而拓展了其他合作的可能性,如投资入股、买卖产品等等。

六、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几大模式

《财经国家周刊》中一篇名为《央行副行长与王建宙对话互联网金融》的文中,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提到:今天能认知的互联网金融有三大形态:网络支付、P2P(即人人贷)和众筹投资(crowd funding)。支付宝新推出的余额宝也很受欢迎。还有其他金融领域的业务,比如保险业务,这些在中国正在呈现很好的生机。

陆金所黄黎明(2013)则指出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化,银行网银服务就属于此类;其二,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通道业务,阿里金融推出的余额宝则是这一领域的代表;其三,金融业务结合互联网产生的创新业务,目前市场上风头正盛的网贷业务就是这样的创新。

目前被业界和学术界广泛接受的一种理论是谢平(2013)所提出来的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方向:

①第三方支付。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经发放了250多个,其中真正从事互联网支付企业97家,另有150对家预付卡公司。

②P2P网贷模式。核心是利用互联网几亿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他们相互借贷,把信息的不对称减少到无穷小。

③阿里小贷模式。

④众筹融资。在美国,一个人如果有一个好想法他就可以把这个想法放到网上,让大家给投资,然后用这个产品还款。投资者在网上投资可以获得股权。现在世界上只有美国正式通过法律规定,小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股权融资。这种众筹融资的方式,比创投、天使投资由往前走了一步。

⑤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即余额宝模式。

⑥互联网货币。如比特币(BTC)、莱特货币(LTC)等,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体产生的电子货币,也有人将比特币意译为“比特金”,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主要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也可以作为新式货币直接用于生活中使用。

七、催生互联网金融霸主的途径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催生互联网金融新霸主的两条途径:金融机构“触网”和互联网公司“贴金”。金融机构拥有客户、研究和资本优势,而互联网公司拥有技术、数据和创新优势,互联网金融新霸主将从两个领域产生:一个是传统金融机构通过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思想和技术创新盈利模式和改善客户体验;二是一些有资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申请金融牌照、收购中小金融机构等方式进军金融领域。(国泰君安证券,证券时报)

八、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监管探讨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与监管形态。一是市场风险管理;而是信用风险管理;三是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研究表明: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风险分散效应,市场风险以系统性风险为主、证券的个体风险能被充分分散掉,信用风险造成的极端损失也不易出现;风险对冲需求减少,衍生品简单化,但保险的商业模式仍成了;针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淡化,以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主。(谢平,2013)

吴晓灵(2012)认为,从计算机技术上来说,银行监管是没有问题的,困难在政治和管理上,关键在于政治决心,只要下决心就能掌握所有人的情况。

在2013年8月13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互联网金融无论怎么做,有两个底线是不能碰的,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是非法集资。“我最担心有部分P2P贷款平台脱离了网络平台便成为所谓的线下,脱离平台的操作功能之后,会演变成资金池,成为影子银行。”当天,中国工商银行等25家单位发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813倡议,倡议的内容是:“第一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是生命。第二自觉维护金融稳定,国家利益是根本。第三自觉防范管控风险,公共利益是底线。第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客户利益是中心。第五自觉抵制恶性竞争,行业利益是关键。”

鲁政委(2014)认为从监管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目前所迅速扩大的阵地,恰恰是监管者目前不允许银行进入的领域。比如,零售理财最低起售点5万元,这就使得银行理财不得不遗憾地和“屌丝”隔离了;又比如,规定银行不允许发行1个月以内到期的理财产品,这样,同时兼具增值和支付功能产品的开发,就面

临着合规一定风险;再比如,要求首次购买理财必须面签理财合同,这意味着要求客户到物理网点的柜台就成为必需,由此极大提高了银行网上销售理财可能出现的合规风险。而恰恰是上述三点(小额、即时支取、网购)所划出的“禁区”,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的勃兴之地。而其现在仍处无人监管的“三角地带”,则彰显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市场化已对我国现有的按主体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提出了严肃挑战,未来亟需专项按功能(或者说业务)分业监管的模式,才能适应未来的形势发展变化。总的监管原则是,既要不窒息创新活力,又能够让其健康发展。个人认为,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可以实现上述目标:首先,需要改革监管体系,从现有的按机构分业监管转向按业务分业监管,避免出现“三不管地带”。

其次,监管要“抓大放小”,对涉及到支付系统和面向普通公众的一般性负债机构,因为其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的性质,应审慎监管,但对其他金融企业、特别是不涉及到负债的金融活动,可以放得更开,私募性质的、面向机构客户的,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备案制,对于面向公募性质,则应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抓手进行监管。

林采宜(2014):互联网金融的土壤是互联网带来的人们沟通方式、交易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乃至于思维方式的变化。而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奇异发展速度跟我国目前的金融管制有一定联系,存款利率管制导致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向变形金刚一样超常规发展,民间信贷渠道不足导致众酬、宜信等第三方平台的迅速成长。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呈现一种畸形的发展态势,离正常监管环境下的有序发展存在差距。

郭峰(2014)目前各国对互联网金融都还是宽松型监管,可以形成借鉴的制度并不太多。因此在监管和发展的理念上,我国还是应坚持冷静观察,积极支持创新,为行业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同时,还要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很多活动是在不违法、不合法的状况下进行的,很多方面要通过自律解决。可成立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各类行业组织,对该行业进行自律管理。政府在介入之前,或者政府发布行政法规到立法阶段的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可以交给行业自律协会解决。

曹彤(2014)对于互联网监管提了两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开放政府掌握的社会数据,包括征信和一些基础数据。第二,应该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务同样赋予传统金融机构。比如在线开户;再比如将货币基金用于支付;此外还有在线贷款,由于受托支付的存在,银行很难做到;透支账户的原理很简单,但是银行也不能做。再往下演绎,涉及到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等规则的约束。可以在这些规则约束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各方主体平等化,这样有利于各方奉献自己掌握的资源、财务信息、行为信息和社会信息。把这些数据整合,可以加速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张承惠(2014)认为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要强化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还需要考虑传统的、审慎的监管方式是否适应新的金融业态。从近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传统金融机构。对于P2P这样的集合资金机构监管应该坚持“行业自律”的原则。在风险提示和风险处置方面,可能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针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影响,应该赶紧放开民资的准入,特别是要加快调整现有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应强化法制建设,在推进法制建设时,一方面需要调整制度不适应的地方,从立法思维方式、立法原则上来考虑,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思路、框架;另一方面需要调整制度空白的地方,调整现有的监管模式。

中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物流金融现状 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就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即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物流金融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物流增值服务。它运用金融工具促使物流业产生价值增值,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的少数省市已获得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物流金融运作,获得银行贷款授信以改善资金链,同时为国内众多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远、中储、宝供等开创了新的盈利空间。目前,物流金融已被许多专业人士视为物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前景异常可观。 相对于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物流金融业务开始的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在国外,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更多是金融机构,而国内金融物流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在物流金融服务中,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金融机构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国内学者关于物流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物资银行、融通仓等方面的探讨,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物流服务展开的,未能从供应链、物流发展的角度探讨相应的金融服务问题。如,罗齐和朱道立等(2002年)提出物流企业融通仓服务的概念和运作模式探讨;任文超(1998年)探讨了引用物资银行概念解决企业三角债的问题。 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金融物流部分业务。金融物流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金融物流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 二,我国发展物流金融的作用及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系正迅速建立起一套快速、机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我国物流业存在着巨大的赢利空间,对国民经济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蓬勃发展的物流产业背后,国内金融业对物流产业

互联网金融发展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P2P金融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标题: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作者: Caffard, Christophe 期刊名称: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卷: 20;期: 3;页: 20-24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1 Regulated brokers Regulated brokers are legal entities which have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and are subject to the prudential regulations of the Comite de Reglementation Bancaire et Financiere (CRBF) and the Conseil des Marches Financiers (CMF). * Choice of legal form: regulated brokers are not required to be incorporated in a specific legal form; however, under article 13 of the MAF Law, the CECEI checks whether the legal form of the brokerage company is appropriate for providing investment services. In practice, any type of commercial company is admitted: societes de capitaux (limited companies) or societes de personnes (partnerships). The formalities of share transfer, tax and the scope of liability of a company's management will be relevant factors to the choice of legal form. * Application for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from the CECEI: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and a business plan including prospectiv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years. The CMF will check whether the business pl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requested by the broker. The CECEI will ensure that the applicant's own initial fun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usiness plan. The scope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is variable and covers one or more ofthe following investment services: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orders to another investment services provider on behalf of investors, for execution. This is the core investment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 Y Sheffi,J.B.Rice.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e threat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9,(2): 1 -11 [2] A.N. Berger. Bank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 Evolution in the Making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19,36(3):25-29 [3]Hofmann E.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 [J].Logistic Management - Innovative Logistic concepts,2019, S. 203-214 [4] William Atkinson. Supply Chain Finance: The Next Big Opportunity[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19(4):57-60 [5]胡跃飞.供应链金融一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中国 金融,2019,(22): 38-39 [6]牟龄.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维[N].金融时报,2019,(5) [7]李形,何肠衫.深发展:供应链金融[J].商界(评论),2019,(10) [8] Sidney Rutberg. Financing the Supply Chain by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最新我国物流金融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物流金融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分析了我国物流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具有代表性的两家上市物流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物流金融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金融;现状与对策 1引言 所谓金融就是资金融通,它对于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初创、发展、成熟和衰退,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对资金有着大量的需求,特别是企业的初创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很好的资金支持,则企业的发展便无从谈起,现实中企业由于在初创阶段没有很好的资金支持而面临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一个企业要顺利的从初创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资金是最重要的。然而企业的初创阶段的特点就是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刚开办的企业,因为没有规模面临的风险很大,所以很难得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没有了资金融通,企业的生存将举步维艰,纵观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物流行业现在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外的物流企业而言,比如UPS、联邦快递等,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很不成熟,同时缺少雄厚的资金,所以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保证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然而现阶段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融资很难,所以,研究物流金融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平稳运行显得至关重要。 2相关研究综述 3物流企业金融实例分析

说明公司也有着足够的资金特别是货币资金。 我们可以观察到上述两家上市的物流公司共同的特点就是资产规模比较大,在速动比率的控制上比较好,而流动比率的控制上比较差,年份之间的波动很大。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好,同时公司也有着足够的货币资金来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从长期来看公司较容易发生债务危机,同时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公司的债务危机可能增大,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来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和经营状况,使得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4.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物流保险 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去开发相应的险种,我国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民营物流公司的保险,而民营物流公司在我国的物流行业中处于主力地位,占据了相当多的业务。一旦碰上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那么将对这些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建立起完善的保险覆盖机制将有利于这部分企业的生存。 4.3建立起相关的物流行业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我国现在对于物流行业没有专门的会计法规,物流企业的会计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不统一,在具体会计项目处理上千差万别,同时缺少准备金计提制度。这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后果,比如,一旦发生货物的损失,企业将对这部分损失承担赔偿,如果损失金额很大的话,则企业承担的赔偿会给企业的财务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导致有的企业濒临破产,一旦有了损失准备金,企业可以利用准备金部分对损失的货物进行赔偿,从而不会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4.4建立银企合作伙伴关系 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大力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从金融家机构角度看,可以派出相关人员专门入住物流企业,对物流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以及面

如何写文献综述金融教研室(精)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本科在毕业论文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后, 经过消化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与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论文的论述性文章。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通常是作者对自己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相关问题的写作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的科学性论述。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 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 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 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 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 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 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 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 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 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 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1全球金融发展及趋势 1.1 全球金融格局 从最开始的“高利贷”开始,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朴素的实物(货币)借贷,逐步扩展为由多种要素组合而又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管理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形成,导致金融权力逐渐集中。 这一权力集中的趋势不但反映在一锅部,同样反映于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16~17世纪荷兰的崛起,从18~19世纪英国金融帝国的建立,再到20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主导权力的形成,国际金融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一国的金融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一国强大的金融力量将极支撑该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国领先的经济实力将促进全球性金融资源向该国的集中,凸显该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二者互相促进,导致国际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 全球金融资源在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度集中导致国际围的金融失衡——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过于丰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虚拟经济大幅度脱离并超过尸体经济,累积巨大的系统风险,并把风险向全球围扩散。而不发达国家基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差,有限的外汇资金无法在本国市场得到好的回报,只能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等金融资产,不但削弱了本国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本国的金融需求,而且分担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善这一状况,反而导致情况的恶化,加重全球经济失衡。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有所变化,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全球开始质疑美元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当性,改变现有金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呼声强烈。亚洲和新兴市场银行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地位均有所下降,但其住到地位并非发生根本性动摇,其弊端也无从消除。

金融学2013年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报告 班级:09经济学(2)班学号:Xc09580217 姓名:金芳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而居民消费对于我国GDP新增份额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日趋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张的障碍。我国必须改变过度依靠进出口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局面,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目前对我国来说,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全是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已引起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只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且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现有的理论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才能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二、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一)国外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Gormley,Liu,Zhou(2010)认为,若政府没有提供一系列安全网,如失业、工伤、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为了未来的生活有所保障,最为理智的做法就是尽量缩减当前消费、增加未来储蓄。 Kotilikoff(1979)利用生命周期函数,在分析部分均衡和总体均衡时发现,退休效应只是对社会保障在资本存量上的替代效应部分抵消了,因此社会保障会增加居民储蓄,降低消费。 Barro(1978)的代际转移支付理论,认为生命周期家会所理论撕裂了各代人之间的联系,他的理论以储蓄为中介变量,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内个人代际转移支付所补偿,因此不部分抵消挤出效应,如果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偏好、禀赋、工作岗位,并且都缴纳相同的税金和社会保障费用,那么人们对退休年龄的选择就不会因为社会保障的引入而产生变化。在这种情况,若存在遗产动机,那么社会保障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效应即为零。 (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增强,很多学者倾向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臧旭恒、裴春霞(2004)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12 年,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Friedman 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Joan Robinson 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Robert Lucas 根据理性如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Mckinnon 和 Shaw 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

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摘要: 近年来, 物流金融创新在经济实践过程中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物流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并对其核心思想进行提炼。文章通过对物流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物资银行;仓单质押;融通仓;物流金融;融资模式;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资本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使得物流和金融这两大行业终于可以结合产生了物流金融这一创新产品。它的这种跨领域创新模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它给物资流通带来的巨大影响被学者捕捉到,进而从理论的高度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平台—物流金融。 一、物流金融相关概念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2004)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1]。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融通仓最早作为物流企业的创新业务,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较高且可抵押的不动产有限, 使得动产融资成为中小企业最为可行的一种融资方式。随着动产质押融资的发展,2002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罗齐、朱道立等首次提出了融通仓这一概念, 将其定义为“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 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文章阐述了融通仓的两种运作模式———金融机构授信额度模式和信用担保体系模式。在模式一中, 由于得到了银行的授信额度, 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向相关企业提供质押贷款业务, 简化金融机构审批程序, 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二、物流金融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21世纪前 国内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业务总结开始的,这个时期的典型特点就是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相关的研究有: 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的设想[3]。90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作者XX大学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 一、前言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早已出现了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由此也就自然导致了国外很早就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讨论。早在1983年,Hirshleifer(1983)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把第三方支付界定为“俱乐部商品”。他以一个形象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假定有一个处于低地地带的“拓荒地”,经常有海水倒灌风险,所以,每家都需要筑一段堤坝,而整块“拓荒地”的整体安全程度,并不等于每家为筑坝所付出努力之总和,而是取决于堤坝最薄弱那家所付出的努力。 Varian(2004)则进一步把这个模型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于每家在拓荒地的身家多少不同,这就会造成每家投入筑坝的努力不一样,比如,一贫如洗的光棍可能就没有动力去认真修堤坝。那么,这个光棍的行为就构成了整个“拓荒地”安全的威胁,在每家各管一段的无政府状态下,最终这个“拓荒地”就会有灭顶之灾。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充当监管者,确保这个光棍的堤坝必须达到最低的安全标准。他们的研究,奠定了对互联网金融有必要进行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互联网金融的现实发展及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之后不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就进入到了美国监管者们的视野之中。 2008年9月,波士顿联储和亚特兰大联储写了一篇名为《理解新型零售支付中的风险》的文章,该文认识到零售支付正在从纸质交易向非现金(noncash)支付转变,由此带来不少新型零售支付业态的出现(PayPal已明确进入了本文的视野),这会带来五类风险,即欺诈风险(Fraud)、操作风险(Operational)、法律风险(Legal)、清算风险(Settlement)、系统性风险(Systemic)。 其中,与其他传统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因其匿名性、基于公共网络而使得数据安全(未经授权的修改、损坏和数据泄露)和非法使用(洗钱、资助恐怖主义、购买非法商品和服务)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虽然截止到2012年,美联储仍认为,移动支付并非全新支付体系,而不过是一些借助新的通讯工具接入传统平台的新方式而已,将现有对ATM、信用卡等的监管规则扩展并覆盖它们即可,暂时尚无需全新立法。但是,他们在2012年8月报告中却强调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现有监管政策的了解,应当成为业内常识。”的确,在美国,仅就现存监管体系和监管法规适用于互联网金融而论,其也仍然是比较繁杂且严格的。 从监管体系来说,美国可能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使监管权限的机构众多。如果不属于金融机构,主要由联邦通讯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监管;如果属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因美国联邦和州的双层金融监管体系的存在,属于联邦管辖的,则消费者金融保护局(2010年之后依据多德-弗兰克法案之后成立的机构)、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货币监理署、美国证监管等都可能对其从不同角度施加管辖权;属于州政府管辖的,则在美国绝大多数州,其运作都需提前取得许可,并按牌照规定范围经营。从需遵守的监管法规来说,美国虽无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新立法,但现有监管法规已较繁复。到底使用哪些规则,则需要根据不同业态、机构在从事业务中实际上所扮演角色的不同来权衡。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业开始全面使用计算机,金融电子化时代来临。90年代初,我国金融专用网络体系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1993年,中国政府宣布将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后,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黄玲,周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创意转化成产品,如打印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一批创意型企业的成长。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发展创意项目顺利摆脱了结构转型的困境。支持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然而创意项目发展初期却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融资难是其关键。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从融资人、投资人和平台三方面说明了众筹模式三方目标各异,激励具有异质性。并建立模型,对这三方的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指出在众筹发展的初期,众筹机制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平台来承担,肩负着教育市场和指导众筹的使命其目的是使更多的创意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从而满足三方利益的一致诉求。随后,本文结合激励模式、众筹机制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这可以形成有效的众筹自反馈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以改善异质性融资激励缺陷与创造自反馈机制的优良环境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龚映清,蓝海平 众筹作为一种科技融资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众筹通过互联网有效匹配了资金供给与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作为一种新模式,众筹模式也存在着包括股权众筹受限、投资者保护难等许多问题。因此,2013年10月,美国SEC正式发布了一项针对众筹的监管提案,以规范早期的众筹市场,促进其良性发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股权众筹、对发行人的要求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该法案的颁布对众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放宽了投资者门槛,二是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速了众筹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这一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会增加发行企业成本,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增加监管成本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众筹新规提案为众筹发展框定了边界,提供了土壤。本文针对中国众筹模式发展的中出现的政策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社会公众对众筹认识不足等问题,结合美国经验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快立法,二是要不断探索股权众筹方向及其可能路径,三是必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四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与分析》杨扬,Chun-TaLU,王菲菲,许进,PhilipS.YU 与传统的募资方式相比,众筹具有募资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募资渠道。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众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和众筹平台的运营者都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方法。本文针对众筹项目由于社会影响力不足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众筹平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本文构造了一些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项目统计特征、内容特征、社会行为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等4类累积特征。其后,结合KickStarter众筹平台数据和Twitter社交网络中的相应数据外构建了模型,对众筹模式的影响力增长以及上述四项累积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众筹项目的社交网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

湖北文理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 1111 学生张鹏 指导教师葛云飞 2015年5月10日

摘要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逐渐兴起。它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物流业增值,在许多省份和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金融是一种新产品,它由物流和金融两大块组成,这种新产品迎合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增加了物流业的经营利润,同时也抬高了物流业的服务水平,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资本的使用效率。在我国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发展瓶颈和各种制约的时候,物流金融业务则会对物流业进行一次大改革,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起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物流金融的概念为起点,研究了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模式,从模式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具体情况研究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风险和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和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物流企业;金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风险控制

Abstract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radually. It uses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promote value-added logistics industry, in many provinces and cities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Logistics Finance is a new product, which consists of two blocks of logistics and financ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profi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but also raise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an help enterprises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 to reduce financing costs and enhanc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capital.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emergence of bottlenecks and constraints of time, logistics finance business will be to carry out a major reform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an unprecedented, and no to the rol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financ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various problems of logistics finance,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at this stage of the primary use of the mode, from the mode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other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risks and problems, and proposed to solve and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of logistics specific proposals and measures. Key words:Logistics; Financial;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business model;Countermeas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