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思想教育:1、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动

摇了日伪的统治。

能力培养:通过列举日本在沦陷区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野蛮的经济掠夺

1、农业:

2、工矿交通运输

3、金融

4、劳动力

二、推行奴化教育:

1、目的

2、学校教育

3、社会教育

三、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

1、日伪的法西斯统治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的第一节中我们学到,毛泽东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了《论持久战》,在这本著作中曾经提到日本是一个小国,国内资源严重不足,无力支持大规模长期的侵略战争,正是出于这一点,日本在占领区内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想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三节,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讲授新课]:

一、野蛮的经济掠夺: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日本是个小国,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因此日本在沦陷区内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请大家阅读课本37-38页,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征服中国,在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还通过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群众推行奴化教育。所谓奴化教育,就是侵略者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企图在思想、精神方面消磨、摧残甚至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即达到使沦陷区人民心甘情愿做亡国奴的政治目的。

奴化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前者又是重点。

在学校教育方面,日本帝国主义调整学制年限,加大初等教育阶段的比重,出版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为内容的教科书,日语被定为“国语课”,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凡是易于激发学生爱国思想的东西都被剔除。侵略者的目的在于从小就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泯灭学生幼小心灵中的民族意识。

在社会教育方面,日伪利用一切信息媒介和宣传工具,大肆宣传旧的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企图以此来磨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这种奴化教育往往都是配以残酷的镇压手段来推行。

三、日伪的残酷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

1、日伪的法西斯统治:日伪在沦陷区推行法西斯统治,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方法,企图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在华中,日伪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例如在上海,日本设置了臭名昭著的“76号魔窟”,专门杀害抗日爱国人士。因此,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沦陷区人民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面对日本侵略者用刺刀维持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沦陷区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斗争方针,通过罢工、举行暴动、掀起大规模“消毒”运动、印发漫画传单等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日伪的殖民统治。建国以后关于这方面的小说很多,例如《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等,大家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看一看。

四、小结:

1938年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集中重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集团出现动摇、分裂,汪伪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建立南京伪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集中体现为以下特点:

政治上——以华制华;

经济上——以战养战

思想上——愚民同化

日本当时的目的就是巩固占领区,扩大既得利益,把沦陷区变为准备长期战争和扩大战争的后方基地,从而最终灭亡中国。

中国的抗战进入漫长而艰巨的时期,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顽强抵抗。中华民族是一个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伟大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将要讲的内

容:抗战的伟大胜利。

[作业]:

选择题

1、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的直接原因是()

A、削弱了中国抗日的力量

B、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C、将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经济附庸

D、转嫁30年代的经济危机

2、抗战时期,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

A、促进中日亲善

B、传播西方文化

C、实行民族同化

D、消灭中共势力

3、日本在沦陷区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的相同点是()

A、肃清抗日革命力量,巩固占领区

B、培植殖民工具,以华治华

C、掠夺财富,以战养战

D、对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答案:1、B 2、C 3、A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案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标志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战略方针的改变;汪精卫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二、要求学生认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成长,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后方,这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决定性原因。 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作战方针,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政策,国民政府内汪精卫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汪精卫集团的叛国和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侵华政策改变的产物。 3.日本为了解决战争所需、维护其殖民统治,加紧对中国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和残暴统治,给沦陷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4.沦陷区人民不甘做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日伪殖民统治。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种种罪行的讲述,思考“为什么说沦陷区人民过的是亡国奴的生活?”培养学生运用史实、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难点: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教具 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出《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表的空格:罪行表现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出现了哪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结果怎样?导入新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出)从1937 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 年秋,中国军民经过一年多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自1938 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8 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在军事上取得了暂时胜利。但在我国军民英勇抗击下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伤亡44 万多人,损失飞机700 多架,舰船百余艘,耗资100 多亿日元。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深了国内阶级矛盾。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和战线的延长,其兵力和资源更显不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威胁着它的后方。日军既要分兵驻守占领地区,又要分兵对付游击队,因而迫使日军不得不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转入保守占领地区。就中国方面来说,由于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中国人民面临的又是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虽然经过一年多的英勇抗战,但还远没有进行战略反攻的力量。为了准备战略反攻的条件,中国人民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打败侵略者。这样,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日本战略方针的改变 (提问)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速战速决”,其策略口号是“剿共灭党”(国民党),进攻和打击的重点是国民党,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提问)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速战速决”、“武力征服”中国政策的彻底破产。为了对付长期战争的局势,为了拔出其陷在侵华战争深潭中的泥足,日本不得不改变前一阶段的侵略方针。 (提问)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充分

日本在东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摘要 为了配合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并支持其在华北地区的侵略活动,日本在沦陷区东北实行了一系列麻痹人们意识、泯灭民族思想、建立起日满一德一心信仰的活动。通过建立初、中、高级学校,秘密监察机构,恐怖政策来实现其奴化方针,造成了普遍的恐慌,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交往、认同是不会被轻易打碎的,日本侵略者的思想侵入并未完全如其所愿,随着战争的结束,东北地区除了留下殖民的痕迹之外,与祖国其他区域并无太大差别。 关键词:奴化、民族思想、恐怖控制 日本在东北沦陷时期的奴化教育 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东北的局部战争。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将长春改称为“新京”作为满洲国的首都。从此,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被持续统治长达14年。中国东北人民是殖民统治的最大受害者。 作为日本殖民地的东北是以建立傀儡政权的形式进行统治的,在名义上它是独立的满洲国,甚至拥有自己的邦交国,日本人用这一理念缓和了其与东北人民间的尖锐矛盾,并在一定意义上淡化了东北人民作为殖民地人民的屈辱感,试图淡化其民族情节,这一理念征服了溥仪使得他相信自己只是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叛国,可是在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其殖民性质,同日本打交道的溥仪自然比谁都清楚这一操作过程。除了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方面完全受日本节制,毫无自主权外,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极尽所能,通过控制教育机构,紧抓初等教育,试图将新一代中国人民培养成其殖民代言人。日本教员充斥在各大初、中、高等学校,在学校建立起秘密监察组织,很多职员、学生遭受跟踪、迫害、屠杀,造成恐慌。甚至于使家长也不敢教育自己的子弟,父兄们不敢确定受了日寇长期教育的自己的子弟是否作了日本的走狗和密探,更怕教育子弟以后,子弟们会把父兄的话原样的告诉别人而惹得全家遭祸。1家不再是轻松惬意的居所,人民不会轻易发表任何政治言论。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并没有完全压制得了东北人民的民族情怀,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抗争,涌现出“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在自身的努力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帮助下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东北地区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以下我们就从社会宣传、学校教育等方面来解说日本为彻底奴役东北人民以支持其掠夺战争的奴化教育。我们这里所讲的奴化教育包括所有的尝试灌输奴化思想的活动。 日本在社会上宣称满洲国人民与日本人民的深厚情谊、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日满不可分等奴化思想。“日本侵略者把日本形容成自古就是中国 1萧平.《苦难中的东北学生》[J].反攻,1940,8(4)

试述赖和对台湾的贡献

试述赖和对台湾的贡献? 赖和幼年习汉文,旧文学根底深厚。五四运动后,他理解到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精神,新时代的来临理应有相对的新文学形式与内涵;并在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后,因积极投入抵抗运动的对日文化斗争及思想启蒙运动,开始改写新体诗和小说。一九二五年开始,陆续以白话文发表随笔、新诗和小说,成为日治时代上的主要作家。一九二六年发表的小说,借台湾乡俗的迎神赛会,指出台湾人愚昧、浪费及逞凶斗狠的丑陋性格,成为日据时代台湾新文学里中文小说的滥觞。赖和在台湾新文学运动初期,不仅是最有力的实践者,也是运动价值观的主导者,他把新文学定位成台湾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进行抵抗压迫、文化斗争的手段,以及台湾人民思想的启蒙运动。对台湾第一件农民运动中的战友表示敬意;进而肯定他们反抗的意义与价值。赖和不仅毕生以医道救人,诊治人的肉体,而且以文学的良知,反抗日本的殖民政权,唤醒被压迫者的灵魂。赖和的诗、文,都建筑在为了抵抗强横无理的凌辱、压迫、剥削的动机上,站在人民的立场发言,把文学创作的意义,定位在社会运动。他的小说人物都以一般平民为主,包括农民、庶民、菜贩、妇女,批判、谴责的矛头,则指向警察、士绅、殖民官吏等。平民受到后者经济的压榨、剥削,人格的摧残、凌辱,政治的迫害,反映了日治时代台湾人民被殖民统治下衍生的共同遭遇。然而赖和之所以被人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新文学运动的领导者,就是因为他开风气之先,领导文学加入抵抗运动的文学观,树立了台湾新文学运动最主要的精神标竿。 文学是动态的、精神的文化现象,避免地与时代的现实发展相互干涉; 文家内容与形式的变他,各有其复杂的过程,因社会的、思想的和广义文化的变动所导致。起源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其外因素无疑占有主导性的决定作用。赖和处身于民族运动与阶级运动的两条政治路线中,以坚强的抗日决心,以不具领袖欲的性格及其包容力,支持日据下台湾左右两翼的社会运动从而呈现在异民族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挣扎的痕迹。每每历史告诉我们,在强势的侵犯者或是支配者那恐怖统治之下,被统治的哀民大多数会认而为明哲保身,不得不成为顺民,但有一部份自私贪心的会认为「不为乱世民,宁为太平犬」,而不惜出卖自已的心灵良知,变成统治者的走狗鹰犬,这此奸人们不但未曾受到惩罚,反而其后代至今仍旧是政要权贵,而赖和被昔日奸人的后裔诬告而被挂上了匪名,发生了在台湾的忠奸颠倒的怪事,乃是在人类史上罕见的愚民法术。 赖和不只是台湾文学之父,他也是社会改革运动工作者,反抗日本政府的人权勇士。不管他是写小说或写诗,他都是站在被日本政府各种迫害下的台湾人立场。他对台湾社会各种落伍封建的思想提出强烈的反抗。他建立了台湾文学的抗议精神,我认为是他对台湾最大的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案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汪精卫亲日派集团投敌叛国建立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政策;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日本首相平沼所说的一段话的三个问题的分析,学生能够将第一个子目内容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2.通过小结时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的归纳,可以将本课内容加以整理,形成整体认识。 3.注重音乐及影像资料的运用,尽量让枯燥的历史通过现代化的媒体生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汪精卫集团投敌卖国,成为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也就成了日本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汪精卫等人是历史的罪人,他们的行为将受到中国人民永远的谴责和唾骂。 2.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激发学生坚决地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情感;同时对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应该倍感珍惜。 3.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统治。正是因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不断反抗,我们才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后果;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难点:日本对沦陷区掠夺的内容、方式和手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包括 .影像资料:《铁道游击队》片断。 2.音乐资料:歌曲《在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 3.图片资料:《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等相关图

云南省芒市中学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优秀教案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汪精卫亲日派集团投敌叛国建立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政策;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2.解析 (1)通过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讲述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的过程及其卖国行径,使学生认识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汪伪集团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从而激发学生对卖国贼的仇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正义感。(3)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讲述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使学生体会到沦陷区人民过着水深火热般的亡国奴生活,培养学生坚决反对法西斯、反对侵略战争的情感。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及其原因;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日本侵略对论陷区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2、解析 (1)正确分析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 (2)归纳概括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分析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手段及方式。 (3)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特征。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重点。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就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这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所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双方面的。学生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师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一).

从吕赫若小说透视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一) 日本从明治维新(1868)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历程,它迅速选择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国家走过的道路:首先是国内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接着是为了掠夺资源而贪婪地向外扩张,通过武力来建立自己的殖民地。从甲午战争以后,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拥有了包括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东北三省(满洲)、朝鲜半岛等地区和国家在内的主要的殖民地。1937年,更进一步全面侵华,试图建立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统治“版图”。在这个版图上,它开始野心勃勃地构建起一套“现代国家”的制度——包括在“经济统合”的层面上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交通网、土地制度、租税、市场和统一的货币一度量衡;在“国家统合”层面上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宪法、国民议会、政府、地方自治体、裁判所、警察一刑务所、军队等;在“国民统合”的层面上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户籍一家庭、学校一教会、博物馆、新闻等;最后,在“文化统合”的层面上,则试图通过其“现代化”的教育制度,通过强制性地推行“国语”,而创造“现代”的文学、艺术等等[1]——这些“现代化”的经济、政治、国民观念和文化观念,是文艺复兴,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后西方现代国家的主要特征。非常具有讽刺性的是,当日本试图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来圆自己的“强国梦”时,它却采取了对自己的“内地”与“殖民地”分别对待的双重标准:不是要有“国民议会”和“地方自治”吗?然而,当林献堂、蒋渭水等人策动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时,却被日本政府以违反治安警察法提起公诉(1924年);不是需要有“国民”的“言论自由”与“政治平等”吗?可是当《台湾民报》于1927年8月由东京迁到台湾发行以后,有关民族问题和社会运动的言论和主张,都被台湾总督府的“文化统合”政策给“统合”掉了[2]。 日据时代的台湾,面对的正是这些“统合”的压力。而台湾文学也正是在这些权力的压力下,积极参与了本民族的文化启蒙与解放运动,它也充分利用了“现代性”的策略,来消解这些压力。在20世纪20年代,是赖和为代表的台湾作家以中文来抵抗日本统治者的“文化统合”,直接地抨击了日本人建立的所谓的“现代制度”,譬如《一杆秤仔》对于“度量衡”和“警察制度”之虚伪性的无情揭露。到了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统治者强行废止汉文,推行“皇民化运动”,台湾知识分子退而采取了间接的文化抵抗。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日语创作的台湾作家。他们使用殖民者的语言来描写本民族的生活,创造了另外一种文学的、文化的想象,并逐渐形成了一条用“弱小民族”的“现代性”来对抗统治强权的“现代性”的左翼的现实主义传统。 日据时期,尤其是战时(1937—1945)使用日文创作成就较高的几个作家(如张文环、龙锳宗、王昶雄等)当中,吕赫看(1914—1951)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身世,在林至洁编译的《吕赫若小说全集》[3]出版之前,我们知道得不多;就是关于他的作品,大陆的了解恐怕也不能说十分透彻。我对吕赫若感到兴趣,其一由于他对当代台湾作家的影响。他的《牛车》[4]所描写的30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乡村背景,在六七十年代仍然成为王祯和、黄春明重新表现的对象。这不仅仅是某种文学母题的延伸,也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上面的投影。其二由于他的写作方式。他的日文写作和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情结,或者说,日文的表现形式与中国的内在焦虑,这两者构成的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必修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2.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3.了解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的情况。 4.掌握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推行奴化教育的内容。 5.掌握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的手段。 6.掌握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形式。 二、德育目标 1.在认识和揭露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可耻行径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畏强暴、不受利诱,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 2.通过对沦陷区人民反抗日伪残暴统治斗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继承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优良传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几方面表现,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教学难点 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方式和手段。 ●教具准备 1.小黑板(课前在上面画好《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一张空表)。 2.投影仪。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注意叙述的流畅、系统,概述语言要精确、合理。 2.谈话法:对于教材中理性分析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以问答形式进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上比较“散”,并且缺少用以连缀教学过程的具体历史事件和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增强教师讲述对学生的吸引力。 2.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可穿插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4.如有条件的话,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有关的影音资料,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之一,导入语例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共双方的抗战情况。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但由于其片面抗战路线、敌强我弱等原因,不断丧师失地,使大片国土沦陷,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将主力转向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样从空间角度来看,依据不同的控制力量,当时的中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军事占领区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包括暴力统治、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经济掠夺几个方面。 一、暴力统治 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沦陷区人民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日军在东北,通过伪满政权以“屯牌制度”即省、县以下,为村——屯——牌的行政系统,强化其殖民统治。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在华中,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1、用刺刀维护殖民统治,实行法西斯专政 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政权通过“扫荡”行动,大肆屠杀中国人民,通过建立“保甲”制度,强行压迫民众。他们建立起宪兵、警察、法院、监狱等镇压机构。日伪宪警特务到处为非作歹、横行无忌,屠杀迫害中国人民,以禁绝一切抗日活动。 2、建立各级伪政权,制造无人区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采取欺骗与恐怖政策双管齐下的办法,进行严密的控制。他们利用汉奸,建立了各级伪政权,宣扬“王道乐土”,号召沦陷区百姓作归顺的“良民”,同时强化保甲制度,推行连坐法,欺骗和奴役中国人民。为恐吓中国人民,在沦陷区普遍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和碉堡。为了断绝人民同抗日队伍的联系,日军还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 3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 1936年,日军建立了731细菌部队(主要对人进行细菌战)和100部队(主要对牲畜进行细菌战)。据统计,731部队为进行试验杀害了3000余名战俘和平民。731部队还多次进行细菌战演习,多次用飞机传播各种病菌,给百姓带来极大灾难。100部队用细菌传染的方法致使大兴安岭地区150万头牲畜死亡。 二、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 日本帝国主义为巩固对沦陷区的统治,在1938年7月制订了《从内部指导中国政权的大纲》。其中对文化教育的规定:“尊重汉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别尊重日华共通的文化,恢复东方精神文明,彻底禁止抗日言论,促进日华合作”。“对共产党,应绝对加以排除、扫击”。“对国民党,则应修正三民主义,使之逐渐适应新政权的政策。”要“振兴儒教”。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文化教育方面奴役中国的方针。 沦陷区的教育完全适应日本的奴化政策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为培养各级傀儡官吏和高级奴才服务的。中等教育,主要是所谓“实务”教育,即以培养为其效劳的下层技术人员和推行奴化教育的师资为目的。初级教育,日寇最为重视。向儿童灌输奴化思想,这是日寇妄图从根本上灭亡中国的最毒辣的手段。在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上日寇严加控制。社会教育及宣传完全为日寇所控制。日伪在沦陷区办了新民会、民众教育馆等团体和机关,出版大量报纸刊物,放映电影,演出戏剧,进行欺骗宣传。 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其政治经济侵略的需要,在教育和宣传上常常变换手法。初期,对中国原有的文化教育机关肆意破坏和摧残。当日寇转为巩固占领区时,就侧重在进行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为了达到征服中国民心的目的,妄图利用中国民众的民族感情进行欺骗。1940年汪伪政权建立后,日寇对孙中山态度的变化就是日本策略改变的一个明显表现。他们从反共卖国的反动立场出发,对三民主义横加曲解,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日寇的所谓“大亚洲主义”、中日“同文同种”等谬论混为一谈,胡说“和平、反共、建国是当前救国救民的唯一指南针”。 三、经济掠夺

日据时期台湾人前往大陆的原因探究

日据时期台湾人前往大陆的原因探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求发展 日据台湾时期,总督府高级官吏都是日本人,各县市高官职位也由日本人垄断,人数更多。台湾人不仅在日本帝国议会没有代表,而且也没有机会参与台湾的立法或行政机构。台湾人要进入官僚系统,必须参加普通文官考试、高等文官考试。若非经由上述管道,就业机会非常有限,尤其在军校毕业或学飞行者,更是求职无门。如谢文达虽毕业于日本千叶县伊藤飞行学校,但因参与台湾民族运动,因而不得不投入中国河南的空军任务;又如同工不同酬,如任职教育界,但日人的薪水比台人多六成,同毕业于台北工业学校,但分发到电力公司服务后,所领到的津贴,台湾人也要比日本人少,至于找不到职业的更是比比皆是。而此时,日本采取“以汉制汉”的方式在大陆各地成立伪政权,再加上日本为控制中国在各地设的特务机关需要人手,部分台湾人因此在各伪政权、特务机关中担任职务。如跟随“满洲”皇帝溥仪在东北的人,如邓孝婿、谢介石及其部下陈文山、林景文等一些台湾人。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仍然有着贸易往来,因此有大量的商人活跃于大陆,战时他们大发横财。也有一些到大陆地区求学而后就业的人,比如在满洲就学,在大同学院、建国大学毕业的,这些人大都是台北高商、高工毕业在台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向大陆发展。同时,还有因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而前往大陆的知识分子。此外,还有从事于其他各种行业的台湾人。 二、战争期间台湾总督府的征召与招募 在台湾人前往大陆的过程中,有些人是自愿前往,有些则是被日人征召无法拒绝。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为了协助将攻陷南京而受伤的军人送医,12月台湾总督府第一次在台招募军夫。随着日军在我国战线的深入,日本殖民当局继续在台征召台湾青年充当军夫。1942年4月公布招募“陆军特别志愿兵志”,当时共录取1000多名台湾人,分两期入伍。日本海军在1943年战争陷入困境,在不得已情况下,1943年8月1日开始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第一次募集海军志愿兵多达31600余人。1944年8月22日台湾总督府宣布台湾正式进入战争状态。9月1日正式施行征兵制度。根据日本厚生省于1973年4月14日的报告记录,昔日征调参战的台湾军人有80433名,军属和军夫则有127750名,共计207183名。到1945

台湾近代史报告

台湾近代史研究简述 一、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 十九世纪末一直到二战结束,台湾一直处在日本的统治之下,这五十年是台湾人民身处日本残暴统治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时期。台湾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是对中国大陆抗日战争的配合与呼应。而这一历史时期台湾的政治活动与内地几乎是同步的。在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台湾的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并且开始主导进行政治改良运动。其中著名的“台湾同化会”,这个组织融合了当时资产阶级通过思想的改良,改变时事的思维,但是日本人在参与同化活动却改变了整个活动的性质,同化会成为日本人以思想同化来达到对台湾人民的思想控制的方式。而在先进的思想外衣包裹下的同化运动受到了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可,并且给日本高压政治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同化运动的组织者希望以此来削弱台湾总督势力,改善台湾同胞的境遇,并且可以在同化运动活动中要求日本改良统治,但是运动本身因为引发台湾本土统治阶层与日本人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失败。 在中国大陆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五四运动时期,受此影响台湾的文化界也掀起了一场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是台湾文化界民族意识觉醒的一场运动,以青年为主导的文化运动通过报刊、书籍、演讲等各种形式配合抗日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青年民族进步人士,而通过此次文化运动,社会各阶层的民族意识普遍得到觉醒。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台湾 二战结束同时也宣告了日本在台湾统治的灭亡,但是光复之后的台湾进入了国民党独裁统治时期,国民党在政治上对台湾实行特殊化和政治独裁的统治方式,而在经济上面实行与内地完全隔离的统治政策。与美帝国主义勾结的台湾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民大肆搜刮和掠夺导致了通货膨胀,以及人民的流离失所。美国的介入加剧了台湾人民的恶劣处境。从1950年开始国民党开始了重新整顿台湾政治经济秩序的时代。为了摆脱国民党内部原来的派系斗争,在台湾以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劳动群众为基础建立起了了新的党内组织,对原来的元老势力通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练习与解析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练习与解析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①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问项是“原因”,而题中的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事,不可能成为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直接排除含④的C、D两项。剩下A、B两项中均有①②,因此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是否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这是此题易出错的地方。如果思考方法片面,只从日本的不利一方面去考虑,就会错选A。实际上对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必须从中日双方全面分析,日本由于兵力不足和后方受威胁,停止了战略进攻,但中国并未转入反攻,原因正是由于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2.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A.日军占领上海、南京 B.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C.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D.汪精卫伪政权建立 答案:C 解析:准确记忆教材表述,教材明确提到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迫于……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褊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上述主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成立 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 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史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述的是日本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政策调整的表现,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导致国民政府公开分化,汪精卫投敌。 4.下列军队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工农革命军②国民革命军③八路军、新四军④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时称工农革命军;1925年第一次东征后,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其所属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将所属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将军队进行统一整编,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日本对国民党集团采取诱降政策②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③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④共产党开始采取“抗日反蒋”政策 A.①② B.②③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重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第一节所学内容从日本、中国两方面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战争进展情况、日本国力、等方面来分析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 在这里,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录相讲解汪伪政权建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概括: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明确,日本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日寇在经

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就是要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并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认识。老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备金”等专有名词作一定的解释。 三、推行奴化教育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要点明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要灭亡中国。其次,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奴化教育主要措施。再次,由学生归纳出奴化教育的目的。 学生讨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奴化教育有何共同点。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外争 利用图片,突出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残暴的统治。以此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沦陷区的群众进行的斗争。 小结 由学生归纳、总结,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战争有了怎样的变化?日本侵华的整体战略方针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3.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1-26抗战爆发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十一单元第二十六讲 1.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答案:D 2.有一首歌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这支军队应是 () A.新四军 B.八路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答案:B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正面战场的抗日活动,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些会战中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937年8月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答案:A 4.右图是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的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大捷纪念碑”。下列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

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解析: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属于抗战防御阶段。 答案:A 5.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就是“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的 () A.根据地建设思想 B.土地革命政策 C.人民战争路线 D.统一战线主张 解析:认真解读材料,不难看出这些史实体现了其人民战争路线。 答案:C 6.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解析:依托教材和地图辨析可知:图中阴影部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得以发展壮大的史况。 答案:C 7.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方针,这是因为 ()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解析: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由于在中国的战线太长,加之兵力与财力不足,不得不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A

台湾与日本的情结

台湾与日本的情结 在2008年上映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引发了一阵热议,如何看待这个曾被扣于“媚日倾向”的影片,不仅是台湾民众的内务,也是大陆群众思考的事情。在台湾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如何影响台湾社会化,李登辉为什么自称自己是日本人,如果仅从主流层面解释这个问题,不免显得不够严谨,同时更是浅层次的理解,得不到实质的内容。 首先要了解台湾的亲日分子主要是台湾土生土长的居民,1949国民党率大约100万左右的官员和士兵来到有600多万土著居民的台湾,蒋经国下台后,台湾控制权落到民进党手中,从此蓝绿阵营口舌之战就没有停休过,而亲日分子主要来自于民进党。198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在半个世纪的前四十几年,日本企图通过高压政策使台湾人民屈服,但是在这段期间日本并不像其他帝国主义采取猎夺资源,将殖民地变成原料输出国,它采取同质化策略,即某种程度上把被占地当成本国领土看待,所以台湾更显得是被合并,从1936年年底日本实施“皇民化”运动,终于1945年日本战败。最后八年的历史记忆,成功地取代了之前四十几年中,台湾人民对日本殖民者的负面历史记忆。最后八年的历史记忆成功地取代了之前四十几年(台湾人民对日本殖民者的负面历史记忆)。皇民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民众的思想,实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台湾人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接受日语教育,对于日语有亲切感,这也使得台湾人有倾向于日本的迹象。根据日本总督府文教局的统计,1932年台湾的日语普及程度仅约23%,到了1937年达38%,1938年到达50%,1942年更达到59% 第二,台湾人的对日情感始于日本的“皇民化”运动,而今日台湾人的对日情感,则是由于成长中受到父母的影响,才建立起今日台湾人的对日情感。 如果将台湾部分人的亲日完全归功于皇民化运动,则带有一定的片面之解,必须从深的层次看待这个情。下面是从台湾光复后,更深层次解释这个问题 台湾人民对国民党的失望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自然回到祖国的怀抱,饱受日本人殖民统治的台湾人,对于打败日本的祖国,充满憧憬的欢欣之情。战后的台湾一直到1947年期间,“去殖民化”与“祖国化”是当时台湾最大的时代意义,反日以及对过去日本殖民文化和对历史的反省与批评成为主要的潮流。但接收的国民党政府仍沿袭了日本总督对台湾的殖民手段以及态度。相较于蒋氏政权在对于战败的日本人,采取了“以德报怨”的宽大态度,但是对于深受日本人迫害的台湾人,接收的国民党政府却充满深深地对台湾人的不信任,更采取与日本人相同的手段治理台湾。许多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的反日知识分子被扣上背后受到日本与共产党煽动的帽子,很快台湾人对于接收的国民党政府从期待转变成失望,相较于日本的异族高压统治,自然对于国民党的统治更充满挫折与伤心,所以当时在台湾流行这种说法“狗走猪来”,蒋介石为了确保国民党政权,在学校教育以及政治思想宣传上,政府与学校大力宣传蒋介石在对日战争中的功绩,试图抹去台湾本土人民对日本统治的记忆,这样外省来的人被视为抗日英雄,而本省人则是被贴上日本共犯的标签,台湾人士因此心理上的幻灭,逐渐由对日的憎恶变成与日站在一起日本共犯重新建构中的台湾对日观念 为了实现反攻大陆,蒋介石不只在战后对日本采取宽大的态度,蒋介石政权在政治上也与日本建立起无比亲密的“外交关系,这种广大人民群众对日的恶与政府当局对日的好的背景下,渐渐默许了日本,作为回报,日本对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其余很多帮助,尤其在经济上更为突出,从1952年到2008年,日本对台湾的直接投资项目占外国对台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1 【单选题】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A、 B、 C、 D、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A、 B、 C、 D、 我的答案: 3 【单选题】排湾族的图腾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 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 B、 C、 D、 我的答案:D

6 【多选题】下列名称哪些是历史上台湾曾经的名称? A、 B、 C、 D、 我的答案:AB 7 【多选题】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台湾邵族有六个部落组成,下列部落名称哪些是与邵族部落有关的? A、 B、 C、 D、 我的答案: 9 【多选题】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0 【多选题】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 【单选题】安平古堡在何地 A、 B、 C、 D、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A、 B、 C、 D、 我的答案:C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大连海关

2012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Dec.,2012 第30卷第6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6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大连海关 荆蕙兰,李 娇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摘 要]日本占领大连后,为进一步巩固其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旋即在大连设立海关。到日本投降,大连海关一共坚持了38年之久。大连海关是日本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特殊工具,其一切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与日本对东北乃至中国的侵略密不可分。深入研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其特点和影响,对于今天我们认识历史问题及现代海关行政管理和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连海关;日本殖民统治;历史定位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6-0116-04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打败沙俄成功占领大连,开始了对大连长达4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并最终夺取了大连海关的控制权。大连海关也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二个租借地海关,它经历了最初的建立、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 纵览其建立与发展的历程,大连海关只不过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特殊工具而已,其一切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乃至中国的侵略密不可分。因此,研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尤其是通过对大连海关的监管、关税制度以及缉私等各项制度的研究,深入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对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价值。 一、日本控制下大连海关的建立及其运营在日俄战后,日本占领大连,通过 朴茨茅斯条约 ,根据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议 中清政府对于日俄和约的认可,取得了沙俄在旅大、东北的一切侵略权益,包括对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长春至旅顺铁路修建权以及经营管理的权限。从此,大连地区就正式成为了日本的租借地。在加之自由港制度在大连的确立和顺利实施,这都为日本在大连成功设立大连海关打下了基础。 大连海关是一个特殊租借地性质的海关,它在设关之初,就沿袭模仿第一个租借地海关 胶海关的管理、关税、贸易等制度。自开关后,随着大连海关业务量增长,其机构设置也随之变革。在其设立之初,大连海关归属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管辖,并在大连海关处设税务司1人,全权负责处理一切事务工作,直接对海关总税 务司负责。根据大连海关试办协定规定,大连海关税务司必须由日本人担任,其他关务人员任免,总税务司也要与日本殖民当局协商确定。纵览日本统治时期历年大连海关税务司名录,全部都由日本人担任。大连海关在税务司的领导下,其关内机构可以分为内班和外班。其中内班包括总务课、秘书课、会计课、统计课等。而外班内分为总巡、验货厂、外勤三个主要部分。此外还设立大连海关下属分关和分支机构,即旅顺分关,大连民船检查所和貔子窝监视所、普兰店监视所、金州监视所, 其中个别机构兼管民船事务。在九 一八事变后,伪满成立,日本帝国主义接管大连海关,并易名为大连税关,其中海关机构设置也做出一些相应调整。 大连海关的各项制度形成与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以确定、调整、发展,并逐一确定下来的。首先,对于大连海关监管制度来说,1907年大连海关正式开关,其监管区域包括大连、金州、旅顺三个区,还有其下设分支部分组成,监视旅顺、貔子窝、普兰店、金州、大连湾等五个口岸。九 一八事变后,大连海关摇身变为 大连税关 ,其监管区域范围发生了变化,在1934年,伪满洲国财政部规定了大连税关的管辖区域,包括关东州,奉天省盖平县、复县,安东省庄河县、岫岩县,南满铁路附属地与奉天省复县、盖 平县接壤地区。[1](P23)大连海关监管制度总体来讲可以 分为海运监管、陆运监管、空运监管、邮递物品监管、旅客行李物品监管五大部分。其次,在海关的行政管理制度上,大连海关也有其自己的管理制度。一是在人事管 116 [收稿日期]2012-09-24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研究 (11BZS08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12AGL010) [作者简介]荆蕙兰(196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东北地方史、城市史、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娇(1985-),女,辽宁北宁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