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沉降菌)

环境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沉降菌)

环境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沉降菌)

编号:BF/JL YF-16A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采样地点采样日期

检测地点检测环境T:℃RH:% 检测起止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检测依据□《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方法》依据GB/T16294—1996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GB/T18204.1-2000

检测仪器□(SANYO)MLS-3750型高压蒸汽灭菌器

□ESCO-AC2-4S1生物安全柜

□(OLYMPUS)CKX31生物显微镜

□PW/10-002型台式保温培养箱

□ HPX-9052型数显电热恒温培养箱

□GMSX-280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电子天平

□pH计

□YLN-30A型菌落计数器

培养基□普通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空气菌落总数(自然沉降法)培养温度℃,时间

空白对照平皿编号

平皿菌落数

平均数:

检测结果:

注:采用直径9cm的培养基平皿,在采样点暴露min。

其它:

检测者:审核者:

保存期限:四年生效日期:2011年03月01日

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

RSB60-00 微生物检验室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 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 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 结论检验者复核者

RSB64-00 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2) 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 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 结论检验者复核者

RSB63-00 固体制剂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1) 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 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 结论检验者复核者

RSB61-00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 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 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 结论检验者复核者

RSB62-00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 测试依据SPG108-01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C 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培养温度°C 静压差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评定标准:十万级≤10CFU/皿;万级≤3CFU/皿;百级≤1CFU/皿 结论检验者复核者

RSB61-01 原料车间沉降菌测试原始记录 编 号 测试单位 测试依据 SPG108-01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 °C 相对湿度%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C 静 压 差 检测日期 报告日期 评定标准: 十万级≤10CFU/皿; 万级≤3CFU/皿; 百级≤1CFU/皿 结 论 检 验 者 复核者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2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2.1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2.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进行校验。 2.3培养皿一般采用Ф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2.4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见附件A 3测试步骤 3.1采样方法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洁净室沉降菌采样点布置图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面暴露30分钟(静态),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3.2培养 3.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2.2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 3.2.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3.3菌落计数 3.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看是否有遗漏。 3.3.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注意事项 4.1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准确性。 4.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做详细的记录。 4.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5采样前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5测试规则 5.1沉降菌检测前,被检测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控制在规定值内。 5.1.2沉降菌检测前,被检测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5.1.3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5.2测试人员 5.2.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

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 一、目的 本文档旨在规定微生物检测的原始记录格式和内容,以确保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二、记录格式 1、记录纸张:使用A4纸,横向排列,页边距至少留有2cm。 2、记录标题:在页面顶部居中书写“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 3、日期和实验室名称:在页面右下角书写检测日期和实验室名称。 4、检测样品信息:在页面中部或适当位置填写样品信息,包括样品名称、编号、来源、处理方式等。 5、检测项目和指标:在页面中部或适当位置列出检测项目和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6、检测方法和仪器:在页面中部或适当位置描述检测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仪器设备。 7、检测结果记录:在页面中部或适当位置详细记录每个检测项目的

实验数据,并确保数据准确、清晰、可追溯。 8、结论和建议:在页面底部或适当位置总结检测结果,并给出相应建议或处理意见。 9、检测人员签名:在页面右下角或适当位置由检测人员签名,以示负责。 10、备注: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相关信息,如样品异常情况说明、引用标准、注意事项等。 三、记录内容 1、样品信息:样品名称、编号、来源(如生产批次、产地等)、处理方式(如取样、前处理等)。 2、检测项目和指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测项目和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以及可能的化学指标等。 3、检测方法:描述微生物检测所采用的方法,如国标法、第三方检测方法等。同时应注明所用方法的版本号和发布机构。 4、仪器设备:列出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和使用状态等信息。

5、实验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个检测项目的实验数据,包括观察结果、计数结果、吸光度值等。数据应准确、清晰、可追溯,并附上必要的图表和曲线图。 6、结论和建议:根据检测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如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或跟进等。 7、其他信息: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相关信息,如样品异常情况说明、引用标准、注意事项等。 8、检测人员签名:由检测人员签名,以示负责。签名应清晰可辨认,并注明职务和日期。 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表 在建筑工程中,预应力张拉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对提高结构强度、防止材料脆断、增强结构韧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确保预应力张拉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形成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表。 一、预应力张拉的概念 预应力张拉是指在施加外力之前,预先在结构中引入一定的内力,以抵消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通过预应力张拉,我们可以提高结构的承

微生物检测原始记录

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编号 检验依据检验环境温度:湿度:一、菌落总数cfu/ml(g)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 稀释倍数空白∕稀释 液对照 原液10-1 10-2 10-3 10-4 平板1 平板2 平均值 检测结果: 二、大肠菌群MPN/100ml(g)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LST发酵1m l×30.1m l×30.01m l×3初发酵结果 复发酵试验 检测结果 主检:年月日校核:年月日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编号 检验环境温度:湿度:检验依据GB4789.2-2010 GB4789.3-2010 一、菌落总数cfu/ml(g)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36±1℃培养时间: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 样品数稀释倍数 样1样2样3样4样5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原液 10-1 10-2 10-3 10-4 空白对照 检验结果 二、大肠菌群cfu/ml(g)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36±1℃培养时间: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 样品数稀释倍数 样1样2样3样4样5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平板1 平板2 原液 10-1 10-2 10-3 10-4 空白对照 验证试验 检验结果 主检:年月日校核:年月日

水质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设备名称检验环境温度:湿度: 检验依据 一、菌落总数cfu/ml(g) 培养温度:36±1℃ 稀释倍数原液10-1 10-2 10-3 10-4 10-5 平板1 平板2 平均值 检测结果: 二、总大肠菌群MPN/100ml(g)培养温度:36±1℃培养时间: LST培养基10m l×1m l×0.1m l×0.01m l× 发酵结果 验证试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革兰氏染色 乳糖复发酵 检测结果 三、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g) 验证试验自总大肠菌群乳糖发酵试样中的阳性管中取一滴转接 种与EC培养基中置44.5℃培养24小时观察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四、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g) 验证试验将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初发酵或产气的管中 用无菌金属接种环将试液接种到EC-MUG管中 置44.5℃培养24小时观察 培养后的EC-MUG管在暗处用 波长366nm功率为6W的紫外光 灯照射 主检:年月日校核: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