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游栖霞紫云洞记》原文和译文

最新《游栖霞紫云洞记》原文和译文

《游栖霞紫云洞记》原文和译文

作者:加入日期:08-05-25

游栖霞紫云洞记·(清)

林纾游栖霞紫云洞记[1]·(清)林纾

栖霞凡五洞,而紫云最胜。余以光绪己亥四月,同陈吉士及其二子一弟,泛舟至岳坟下[2],道山径至栖霞禅院止焉[3]。出拜宋辅文侯墓[4],遂至紫云洞。洞居僧寮右偏[5],因石势为楼,周以缭垣,约以危栏[6]。据栏下瞩,洞然而深。石级需滑[7],盘散乃可下[8]。自下仰观,洞壁穹窿斜上[9],直合石楼。石根下插,幽窈莫竟[10]。投以小石,琅然作声,如坠深穴。数武以外[11],微光激射,石隙出漏天小圆明如镜焉[12]。蝙蝠掠人而过。不十步,辄中岩滴[13]。东向有小门,绝黑。偻而始入[14],壁苔阴滑,若被重锦[15]。渐行渐豁[16],斗见天光[17]。洞中廓若深堂[18],宽半亩许,壁势自地拔起,斜出十余丈。石角北向,壁纹丝丝像云缕。有泉穴南壁下,蓄黛积绿,㳔然无声[19]。岩顶杂树,附根石窍[20]。微风徐振,掩苒摇飏[21],爽悦心目。怪石骈列[22],或升或偃,或倾或跂[23],或锐或博[24],奇诡万态,俯仰百状。坐炊许[25],出洞。饮茶僧寮。余方闭目凝想其胜,将图而藏之[26],而高啸桐、林子忱突至。相见大欢。命侍者更导二君入洞。遂借笔而为之记。

注释:[1]栖霞:栖霞岭,在浙江省杭州市葛岭西,一名剑门岭,又名履泰岭。旧时山多桃花,花开时烂漫如彩霞,因此得名。紫云洞:在栖霞岭上。[2]岳坟:南宁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坟墓,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岸岳王庙右侧。[3]禅院:寺院,佛寺。[4]宋辅文侯墓:墓者的生平事迹不详。[5]洞居僧寮右偏:洞在僧人住的小屋的右侧。寮:小屋。[6]“周以”二句:周围用围墙围着,又围着很高的栏杆。[7]需滑:光滑。[8]盘散:同“蹒跚”、“盘跚”,

旋转着行进。[9]穹窿:象天空那样中间隆起而四面下垂。[10]幽窈莫竟:幽暗深远象没有底一般。[11]数武:几步。[12]“石隙”句:石缝里露出一块小小的天,又圆又明亮,象镜子一样。[13]辄中(zhòng种)岩滴:总是碰上岩上滴下来的水滴。[14]偻(lóu楼):低头曲背。[15]若被(pī批)重锦:好象披着几层锦绣。[16]豁:开阔。[17]斗:同“陡”,突然,陡然。[18]廓若深堂:空阔得象很深广的厅堂。[19]“蓄黛”二句:呈现着一派深绿色,静静地停留着,没有一点声响。㳔(duì对),水停留。[20]附根石窍:把根附着在石头的孔穴。

[21]掩苒摇飏:轻轻地摇动。[22]骈列:并列。[23]或倾或跂(qì气):有的倾斜着,有的象踮起脚尖站着。[24]或锐或博:有的很尖,有的很大。[25]坐炊许:坐了大约煮熟一顿饭的工夫。[26]图:画。

紫云洞的特点是奇特。文章就抓住这一点来描写。先从洞口写起,“据栏下瞩,洞然而深”,“自下仰视,洞壁穹窿斜上”,已给人奇特的感觉。进入洞中,则壁势、壁纹、泉穴、杂树、怪石,无不奇诡万状,爽悦心目,使读者眼目也为之一新。描写富有特色,文笔也生动而简洁。

参考译文

栖霞岭总共有五个洞,而紫云洞最优美。我在光绪己亥年(1899年)四月,同陈吉士和他的两

个子以及他的一个弟弟,坐船到岳飞的坟墓下面,走山路到栖霞禅院停下来。去祭拜宋辅文侯(牛皋)墓,就到达紫云洞。紫云洞在僧人住的小屋的右侧。(紫云洞的上面),就着石头形势修建了小楼,周围用围墙围着,又围着很高的栏杆。扶着栏杆往下看,紫云洞很深。石阶光滑,旋转着走就可以下去。从下面往上看,洞壁象天空那样中间隆起斜着向上,直接连着石楼。石根往下插入,幽暗深远象没有底一般。用小石头丢进去,发出琅琅的声响,就像坠入很深的洞穴。几步之外,微弱的光线猛然射来,石缝里露出一块小小的天,又圆又明亮,象镜子一样。蝙蝠轻轻擦着人飞过。不到十步,总是碰上岩上滴下来的水滴。东面有道小门,极黑。低头曲背才能进去,壁上青苔阴湿柔滑,好象披着几层锦绣。越走越开阔,突然看见天上的光亮。洞里空阔得象很深广的厅堂,有半亩多宽,洞壁拔地而起,斜出十多丈。石角向北,壁上纹理丝丝,就像天上的白云缕缕。有泉水从穴的南壁往下流出,呈现着一派深绿色,静静地停留着,没有一点声响。岩石顶上生长着杂树,把根附着在石头的孔穴。微风徐徐振荡,轻轻地摇动,令人爽心悦目。怪石并列,有的飞升,有的偃卧,有的倾斜着,有的象踮起脚尖站着,有的很尖,有的很大,奇异诡秘,千姿万态,或俯或仰,形状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坐了大约煮熟一顿饭的工夫,从洞里出来。在僧人住的小屋里饮茶。我这才闭目凝神回想紫云洞的优美景致,准备把它画出来并收藏着。不久,高啸桐、林子忱突然到了,大家相见后很快乐。叫随从的人又领着高啸桐和林子忱二人进入洞中。于是我借笔写了这篇

记。

林纾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

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林纾少孤,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十一岁从同里薛锡极问古文辞,读杜诗、欧文务于精熟。自十三龄至于二十,“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古籍不下二千余卷。三十一岁结识李宗言,见其兄弟积书连楹,一一借读且尽。非但经、子、史籍,凡唐宋小说家言也无不搜括。后由博览转为精读。对生平所嗜书,沉酣求索,如味醇酒,枕籍至深。

林纾崇尚程、朱理学,读程朱二氏之书“笃嗜如饫粱肉”,却能揭露“宋儒嗜两庑之冷肉,凝拘挛曲局其身,尽日作礼容,虽心中私念美女颜色,亦不敢少动”的虚伪性,嘲笑“理学之人宗程朱,堂堂气节诛教徒。兵船一至理学慑,文移词语多模糊”。他维护封建礼教,指责青年人“欲废黜三纲,夷君臣,平父子,广其自由之途辙”,还说“荡子人含禽兽性,吾曹岂可与同群”,又敢把与封建礼教不相容的《迦茵小传》整部译出。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云:

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林纾的古文论,以桐城派提倡的义法为核心,以左、马、班、韩之文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为“取义于经,取材于史,多读儒先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同时林纾也看到了桐城派的种种弊病,反对墨守成规,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并提醒人们,“盖姚文最严净。吾人喜其严净,一沉溺其中,便成薄弱”;专于桐城派古文中揣摩声调,“亦必无精气神味”。他认为学桐城不如学左、庄、班、马,韩、柳、欧、曾。并以为在学习中应知变化,做到能入能出。“入者,师法也;出者,变化也。”

林纾青年时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中年而后,“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他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常向马尾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后来他与朋友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二百余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林纾(1852-1924年)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塾师薛则柯的影响,深爱中国传统文学,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但由于家境贫寒、且遇乱世,他不得不为生计终日奔波。闲时他

也不忘苦读诗书,13岁至20岁期间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1882年对于林纾来说是关键而又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在摆脱贫困窘境的同时,他广结师友、饱读诗书。爱国心切的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不辞辛苦,七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原本一心报效祖国的林纾\'七上春官,屡试屡败\'因而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897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纾捧着《闽中新乐府》和让洛阳\'一时纸贵\'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开始了他迟来且丰硕的著译生涯。然而,林纾涉入

译界却是极为偶然的事,他的译作如此畅销也在意料之外。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魏翰、王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林纾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译书。林纾起先再三推脱,最后才接受了这一请求。《巴黎茶花女遗事》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

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之后短暂的27 年生命里,他不仅用

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

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而且在不谙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其

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法国森彼得的《离恨天》,英国司哥特著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符著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它们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

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

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

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

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戊戌维新前,林纾在福建每天和友人谈新政,作《闽中新乐府》50首,反映了他当时的进步思想。像《村先生》、《兴女学》等,主张改革儿童教育,兴办女子教育,宣传爱国思想:\'今日国仇似海深,复仇须鼓儿童心。\'(《村先生》)这种宣传爱国的精神,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更有发扬,像他所作《徐景颜传》,就表扬海军的为国牺牲。

林纾后来思想转向保守,跟他始终主张维新、忠于清光绪帝的立场有关。辛亥革命后,他在《畏庐诗存·自序》里说,\'革命军起,皇帝让政。闻闻见见,均弗适于余心\',\'惟所恋恋者故君耳\'。他虽然没有在清朝做官,却十谒光绪帝的陵墓。因此,入民国后,他和桐城马其昶、姚永概相继离开北京大学,并攻击革命家章炳麟为\'庸妄巨子,剽袭汉人余唾\',\'意境义法,概置弗讲\'(《与姚永概书》)为桐城派张目。五四运动中,《新青年》杂志提倡以白话代文言,发自北京大学。林纾写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从保守转到反对\'五四\'新文学运动。

林纾有《畏庐诗存》,却删去了《闽中新乐府》。他自称\'吾诗七律专学东坡(苏轼)、简斋(陈与义);七绝学白石(姜夔)、石田(沈周),参以荆公(王安石);五古学韩(愈);其论事之诗则学杜(甫)\'(《林畏庐先生手札》)。他最推重自己的古文,批评康有为赠诗称赞他的译著,而不谈他的古文,是\'舍本逐末\'(同前)。他自言在京与吴汝纶论《史记》为文之用心,深得吴之首肯。又推重吴汝纶评点《史记》\'发神枢鬼藏之秘\'(《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序》)。又称吴始见其文,赞曰:\'是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者。\'(《赠马通伯先生序》)他标榜桐城派,

其实他的古文跟桐城派并不相同。像《冷红生传》、《先妣事略》、《苍霞精舍后轩记》、《赵聋子小传》,都善于叙事抒情,写得生动而有感情,或杂以诙谐,能感动人,不像桐城派文的谨

严而较平顺。他的《畏庐文集》,于闲漫细琐之处,曲曲传情,与归有光文相近。他自己也说:\'六百年中,震川(归有光)外无一人敢当我者。\'(《林畏庐先生手札》)晚年名高,好自矜张。或伤于蹇涩,不复如初集之清劲婉媚了。其实林纾的成就还在他的\'林译小说\',他的诗文和画,都为译著所掩。

林纾翻译小说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这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接着他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欧美小说,先后共译作品180 余种。

介绍有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希腊、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士、挪威、西班牙的作品。单行本主要由商务印书馆刊行,未出单行本的多在《小说月报》、《小说世界》上刊载。跟林合译美英作品者有魏易、曾宗巩、陈家麟、毛文钟等,合译法国作品者有王寿昌、王庆通、王庆骥、李世中等。

林纾译得最多的是英国哈葛德,有《迦因小传》、《鬼山狼侠传》等20种;其次为英国柯南道尔,有《歇洛克奇案开场》等7种。林译小说属于世界名作家和世界名著的,有俄国托尔斯泰的《现身说法》等6种,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等5种,大仲马《玉楼花劫》等2种,英国狄更斯的《贼史》等5种,莎士比亚的《凯撒遗事》等4种,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3种,美国欧文的《拊掌录》等3种,希腊伊索的《伊索寓言》,挪威易卜生的

《梅孽》,瑞士威斯的《□巢记》,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菲尔丁的《洞冥记》,斯威夫特的《海外轩渠录》,斯蒂文森的《新天方夜谭》,里德的《吟边燕语》,安东尼·霍普的《西奴林娜小传》,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法国巴尔扎克的《哀吹录》,雨果的《双雄义死录》,日本德富健次郎的《不如归》。林纾不懂外文,选择原本之权全操于口译者之手,因而也产生了一些疵误,如把名著改编或删节的儿童读物当作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译成小说,把易卜生的国籍误成德国等。即使这样,林纾

仍然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这在中国,到现在还不曾有过第二个。

林译小说的译笔有其独自的特色和成功处。如所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孝女耐儿传》中,写胖妇劝主妇之母为主妇出气以重罚其夫一段,不仅原作情调未改,有时连最难表达的幽默也能表达出来。他的译笔一般轻快明爽。

林纾译书的速度是他引以自豪的。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

窜一字。他是古文家,喜欢用古文义法来讲他译的小说。他赞美狄更斯\'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善于\'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善叙\'家常平淡之事\'(《孝女耐儿传自序》),而用《史记·外戚传》写窦长君的话作比,认为《史记》中此等笔墨亦不多见。又说《红楼梦》虽亦\'善于体物,终竟雅多俗寡\'。通过用《史记》、《红楼梦》作比,赏识狄更斯的笔墨,为中国读者打开了眼界。他在《不如归序》里,称德富健次郎\'夹叙甲午战事甚详。余译既,若不胜有冤抑之情,必欲附此一伸\'。又说:\'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这说明他翻译小说,不光要把外国小说艺术技巧介绍到中国来,更要把他

的爱国热诚,通过翻译感动读者;加上他凭着自己的文学素养,用来补有些原作的不足,使他的译作竟胜过有些原作。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中的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

林纾近30年的翻译生涯,以1913年译完《离恨天》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林译十之七八都很醒目,后期译笔逐渐退步,色彩枯暗,劲头松懈,使读者厌倦。

林纾除翻译小说外,文有《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诗有《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自著小说有《京华碧血录》、《巾帼阳秋》、《冤海灵光》、《金陵秋》等,笔记有《畏庐漫录》、《畏庐笔记》、《畏庐琐记》、《技击余闻》等,传奇有《蜀鹃啼》、《合浦珠》、《天妃庙》等。还有古文研究著作《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以及《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等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沈复《浪游记快》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沈复《浪游记快》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①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译文: 山水的怡情悦目,如云烟般在眼前飘逝,只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尽兴探寻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所谓名胜的标准,贵在心有所得,有些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我十五岁那年,父亲稼夫公住在绍兴赵县令的衙门里任幕僚。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赵县令延请他教授孩子的学业,我父亲也叫我投拜在先生门下。在闲暇的日子里出外游玩,我们来到吼山。靠近吼山看见一个石洞,里面豁然空阔,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俗名叫“水园”。临水建构了五间石阁,对面石壁上有“观鱼跃”三字。水流深不

最新沈复的《浪游记快》原文及参考译文

沈复的《浪游记快》原文及参考译文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

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 B.赵明府延教其子延:请 C.固不可胜数固:本来 D.此殆灵气所钟钟:集聚 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资料2014.11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 通“缭”连结、盘绕)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 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南, 名作状向南)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5、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下、东: 名作动, 攻占, 向东进军、东下)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7、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 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1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郁乎苍苍(……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相与枕藉乎舟中 (在,介 词)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月出于东 山之上(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 取独)

《活水源记》《游栖霞紫云洞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活水源记》《游栖霞紫云洞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编稿老师:袁海萍审稿老师:李家声责编: 徐冬杰 一、学习要点 (一)了解作家作品 1、刘基及其作品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其时正处元末,元朝统治集团急剧腐化,政治极端黑暗,人民的负担已不堪承受,再加上水旱灾难不断发生,于是忍无可忍,相继起义,反抗的浪潮风起云涌,最后形成了以红巾军为主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在农民起义的强烈冲击下,元朝统治摇摇欲坠,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感到元王朝的覆亡已为期不远。 仕途曲折的刘基也有同感,特别是他对元朝统治推行的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以及不能选贤任能而专用贵胄亲佞的昏庸朝政,早已深恶痛绝。以至于弃官归隐,发愤著述《郁离子》,以抒胸臆。 刘基善文章,与宋濂齐名,为明初诗文代表之一。主要著述有《郁离子》、《覆瓶集》、《梨眉公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等,皆收入《诚意伯文集》。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元至正二十年(1360),刘基应邀赴应天(今南京),为已有所基业的朱元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刘基见元朝已大厦将倾,各地红巾军虽然势大,但韩林儿缺乏王霸之气难成大业,而朱元璋却有帝王之相、吉星高照,遂劝其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为谋划先剿灭陈友谅、张士诚,继而推翻元王朝的用兵方略,进一步完善了朱元璋早先采纳徽州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进言所制定的战略部署;又参与机要和代朱元璋起草各种檄文告示,制订政策法令,出力甚丰,以至被朱元璋誉为“吾子房”(子房即秦末助刘邦成就汉室大业的留侯张良)。明初,刘基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因开国有功封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为丞相胡惟庸所谮,受朱元璋猜忌,心情郁积难解。洪武八年(1375)终于忧愤至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 2、林纾 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沈复《浪游记快》原文及翻译

沈复《浪游记快》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喽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埋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译文:

2015年杭州旅游攻略大全!淡妆浓抹总相宜!

https://www.doczj.com/doc/ec19052618.html,/ 2015年杭州旅游攻略大全!淡妆浓抹总相宜! 啊...啊...西湖美酒三月天来,春雨如酒柳如烟来,有缘千里来相会......咳,咳小编我唱得怎么样呢?大家还喜欢吗?一部【新白娘子传奇】让大家记住了这首歌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重温那时杭州的美景! 1西湖 杭州西湖主要由一山(孤山),二塔(雷峰塔和保俶塔),三堤(苏提、白堤、杨公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五湖(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构成。 杭州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无论何时来,都会领略到她不同的风采。 旧“西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

https://www.doczj.com/doc/ec19052618.html,/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最新“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2015年杭州旅游攻略大全西湖景区交通: 一、环湖电瓶车 1、游览路线:涌金门--柳浪闻莺公园--罗马广场--唐云艺术馆--长桥公园--雷峰塔--苏堤--跨虹桥(岳庙)--武松墓--西泠桥--平湖秋月--(断桥)少年宫--新湖滨景区--涌金门。电瓶车采取单向顺时针绕湖行进,环湖时间约70分钟(根据实际路况有所增减)。 2、乘坐方式:环湖观光电瓶车采用“招手即停、上车售票”的方式,无固定售票点。游览车随上随停,中途下车,车票随即作废。 3、营运价格:环湖票价:40元/人;区间票价:10元/人。 4、营运时间:8:30-17:00;8:30-21:00(夏) 二、西湖游船 行至西湖,自然要泛舟湖上。西湖游船种类(主要有国营电动船、包租手划船和自划船等)繁多,在不同西湖游船码头有不同类型游船线路可供游客选择。 小贴士:关于西湖手划船 西湖手划船是西湖游船中的一种。相对于大船,手划船别有一番情趣。特别是中秋节的夜晚,泛舟西湖别有一番滋味。 手划船基本上报价的时候说是走全程,但是碰上旺季或者晚上,只会走单程路线,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原文及译文 展开全文 《花品叙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花争高下。是洛阳者,是天下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云云),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说者多言洛阳于三河间古善地,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此盖天地之中,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他方异。予甚以为不然。夫洛阳于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贡道里均,乃九州之中。在天地昆仑旁礴之间,未必中也!又况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所谓和者,有常之气,其推于物也,亦宜为有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花之钟其美,与夫癭木拥肿之钟其恶,丑好虽异,而得一气之偏病则均。洛阳城围数十里,而诸县之花莫及城中者,出其境则不可植焉。岂又偏气之美者,独聚此数十里之地乎?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凡物不常有而为害乎人者曰灾,不常有而徒可怪骇不为害者曰妖。语曰:天反时为灾,地反时为妖。此亦草木之妖而万物之一怪也。然比夫癭木拥肿者,窃独钟其美而见幸于人焉。余在洛阳四见春天:圣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见其晚者;明年,会与友人梅圣俞游嵩山少室缑氏岭、石唐山紫云洞,既还不及见;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见;又明年,以留守推官,岁满解去,只见其蚤者,是未尝见其极盛时。然目之所瞩,已不胜其丽焉。余居府中时,尝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

【文言文大全】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原文赏析

【文言文大全】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原文赏析洛阳牡丹记 (宋) 欧阳修 花品叙第一 牡丹出来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来越州。而出来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 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白、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 第不下三,已下无法单一制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踪影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之争高下。就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洛阳亦存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有增无减它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掉,曰某花掉 (云云),至牡丹则干承基,直曰花掉。其意指天下真花富豪之家牡丹,其名之着不骗人曰 牡丹而所述也。其张茂宗之如此。说者多言洛阳于三河间,古善地,昔周公以尺寸考日游荡,可同寒暑风雨调皮与顺于此,此砌天地之中,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 方异。予甚以为不然。夫洛阳于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贡道里均,实乃九州之中,在天地昆 仑雄浑之间,未必中也。又况天地之和气,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必减半其中以贪婪。夫中 与和者,法氏之气。其推于物也,亦宜为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人,及元气 之病也,美恶鬲并而不相和进,故物存有极美与Naohito者,皆本于气之偏也。花之钟其美,与夫瘿木痈肿之钟其恶人,丑好虽异,而得一气之偏病则均。洛阳城圆数十里,而诸 县之花,莫及城中者,出来其境则不容植焉。岂又略偏气之美者,独聚此数十里之地乎? 此又天地之小,不可考也已。凡物不常有而祸害乎人者曰灾,不常有而徒可怪骇不祸害者 曰妖,语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此亦草木之妖而万物之一鬼也。然比夫瘿木 痈肿者,窃独钟其美而见幸于人焉。 余在洛阳,四见春。天圣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见其晚者。明年,会与友人 梅圣俞游嵩山少室、缑氏岭、石唐山紫云洞,既还,不及见。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见。又明年,以留守推官岁满,解去,只见其蚤者。是未尝见其极盛时,然目之所瞩,已 不胜其丽焉。余居府中时,尝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 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钟。”余时不暇读之。然余所经见而今人 多称者,才三十许种。不知思公何从而得之多也。计其余,虽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故 今所录,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 姚黄魏花细叶寿安白(亦曰青州白) 牛家徐潜溪绯 左花献来红叶底紫鹤翎红添色红倒晕檀心朱砂红 九蕊真珠延州白多叶紫粗叶寿安丹州红莲花萼一百五 鹿胎花甘草黄一l红玉板白

高一语文《活水源记》、《游栖霞紫云洞记》北京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活水源记》、《游栖霞紫云洞记》北京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活水源记》、《游栖霞紫云洞记》 二、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活水源记》《游栖霞紫云洞记》达到三个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代、近代文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感悟刘基体物摹景的自然逼真与蕴含其中的朴素无华的人生哲理。 3、鉴赏林纾写景状物的激情与描写的准确。 三、知识归纳总结 1、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他的才能受到元朝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地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朱元璋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朱元璋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刘基的谋略与功勋,尽管被朱元璋所器重、承认,但似乎终究因其地望的关系而不能享有更高的地位。从刘基先后被李善长、胡惟庸迫害的事实来看,刘基的地位决定了他在明初的历史中不会有很深远的影响。明代开国第一功臣的位置,是被李善长占据的,李为韩国公。刘基的爵位仅为诚意伯,而伯的爵位,列于公、侯之下。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嫉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朱元璋,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朱元璋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

张岱栖霞文言文翻译

张岱栖霞文言文翻译 张岱栖霞文言文翻译 1 三月初一去南京,从京口走陆路。走了近百里才到龙潭哨所。 雨下得很大,我走在一座山峰高耸,峭壁陡峭的山脚下,紧抱着长江。在这条路上,我总共走了二十英里。 雨越下越大,长江和山峰的美景看起来就更觉得奇秀,美丽的景色不断呈现在眼前,让人应接不暇。喜悦自得,竟然忘却了衣衫鞋袜全被雨浸湿,水直往下滴。 到达驿站时,同我的儿子王骐以及一个叫张元春的书生一起饮了一会儿酒。我叫来了驿站的主管官吏,向他探问前往摄山的道路,他认为路很难行,说:“道路艰险,而且下雨之后变得泥泞,还是不要去了吧。” 但我的游兴大发,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挡我。天亮时我们就起来,顺着昨天打听到的路径行走。 这时,天刚破晓,天色微明,同雨过天晴后清新的山色相连,山间的小溪一夜之间水流暴涨,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但是所经过的山岭大多是光秃秃的,来到中间的山凹里,忽然发现许多苍松古柏之类的树木,这里就是摄山。 沿大道走了几百步远,发现一座名叫栖霞的佛寺。寺院的右边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文是唐高宗撰写的,石碑的背面镌刻着“栖霞”两个大字,笔法雄健清丽,笔力飞动,想来是唐朝人的手笔。 稍稍向东,踏着石阶一级一级向上走,就到了寺院的山门,一块石碑躺倒在地上,拂去了碑上的灰尘读了读碑文。再踏着石

阶向上,同元春、骐儿一道,从大殿的后面打开左边的门走了出去,去探寻人们所说的千佛岩。 千佛岩的南面是一座石塔,塔不太高,但四壁上所雕刻的金刚力士像,颇为精巧别致。石塔的左边是一个圆形的池子,一股泉水溢满池中,像一朵石莲花一样喷涌出来,寺院里的和尚都依靠这个泉池取水饮用,泉名叫品外泉。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泉水鲁豫从来没有尝过。沿着千佛岩走,沿着一条山涧,蜿蜒的山路没有尽头。此时,太阳已经升起,山中的雾气也渐渐散去,杂草和树木在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明亮湿润;大雨过后,溪水暴涨,冲下水道。形似散珠,声如撞玉,铿锵悦耳。 寺院里的和尚带着酒和茶跟随我们,我们游兴极浓时就饮酒,走路疲倦了就品茶。不久,从中峰涧越过一座山岭,那两边的山崖陡直如同用刀截开的切口,叫做天开岩。 两崖之间仅仅只一线宽,路虽然不算很高,但陡峭危险,站不住脚,十分可怕。本想要从这里登上顶峰,但再也没有力气了。 天开岩的西侧,重重叠叠的山岭像起伏的浪涛直冲而下,散乱的山石交错地杂陈于其间,看上去就像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我的儿子游兴还很浓,又拉着张元春一道去攀登栖霞山的顶峰。 当他们回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们想在我面前以我登上山顶前所目睹的风景为荣。 我对他们说:“你们所看到的不就是长江吗?我在龙潭驿时,就已经饱览长江风光了。”两个年轻人无言以对,只好去睡了。

杭州黄龙洞的导游词优秀十篇

杭州黄龙洞的导游词优秀十篇 杭州黄龙洞的导游词篇一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我是王导,今天我要带 大家走进新西湖十景中的黄龙洞看一看。 黄龙洞位于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面。1985年,集宗教文化内涵与寺 观园林景象为一体的黄龙洞辟建为仿古游乐场所,是个山水如画的地方。 让我们漫步走进黄龙洞的大门,沿着石径前行,走过几十级台阶,穿过层层叠叠的假山,一堵雕着九条龙的墙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有的 在空中腾飞,张牙舞爪的;有的在玩火球……让我们转过身来,这里 正好有一位雕塑工人正在用自身灵巧的双手,给黄龙洞增添了童话般 的色彩。 走进了方竹园,大家一眼就看到了不停喷水的大龙头,这就是黄龙。黄龙头上长着一对美丽的龙角,嘴边翘起两根长长的龙须,瞪着 一双乌黑发亮的大龙眼,咧开龙嘴,一股清泉源源流出。让我们抬头 向上望,有一个“鹤止亭”,亭顶上,伫立着一只美丽的仙鹤。它好像 刚从远处飞来,静静地听着黄龙唱歌。 黄龙洞的竹景历史悠久,竹径通幽又是一绝。刚劲挺秀的大毛竹 高达十多米,汇林成海;小巧的菲白竹高只有二三十厘米,茸茸可爱。这里的竹品种繁多,有紫竹、罗汉竹、笔杆竹、碧玉竹、方竹。竹多,

笋也多,每年清明前后,这里随处都有春笋破土而出,宁静的黄龙洞园里园外,都洋溢着勃勃生机! 漫步在古木参天,悠长曲折的石径路上,使大家觉得神清气爽。今天,就让我们尽情领略黄龙洞的古朴和典雅吧! 杭州黄龙洞的导游词篇2 杭州黄龙洞导游词1位于栖霞岭后的山脚下,从岳寺旁的一条山间小道往上走,左右两座山,路边有数千根竹竿。风景很安静,经过剑门关、紫云洞、白沙泉,全程约1公里到黄龙洞。黄龙洞也被称为无门洞和龙飞洞。据说一个叫惠凯的和尚在这里建了一座庙来修行。一天,山轰隆一声裂开了,一股清泉从石头里钻了出来。相传黄龙随回而来,故名黄龙洞。 黄龙洞很古老,但一进去就能看到青松翠柏,山径幽深。主景有一个水池,水池后面有山,水石交融。虽然它的山是人造的,但它就像天堂的开口。悬崖上有一个龙头。泉水从龙口灌入池中。中性的石头上刻着龙魂,洞旁的岩石上刻着不深的水。这是一个折叠不错的水上假山,池旁有亭台楼阁,可以满足游客依靠曲杆看水的心理。鹤停亭、香雪亭,山水错落。水池对面有一组小庭院,种植着各种竹类植物,其中以方竹最为著名,是一种名贵的观赏竹类。赤友假山的半腰处,有一个人工营造的洞穴,即黄龙古洞。在过去,有一尊刻有黄龙祖先,即惠凯和尚的雕像。上山小路,可以到达卧云洞,宽敞,常有雾气弥漫,卧云洞因其名。

高考复习虚词练习——课内文言文 - 其

1.游栖霞紫云洞记(清)林纾 余以光绪己亥四月,同陈吉士及其.二子一弟,泛舟至岳坟下, 余方闭目凝想其.胜,将图而藏之,而高啸桐、林子忱突至。 2.活水源记(明)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 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3.游褒禅山记(北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4.赤壁赋(北宋)苏轼

最新《游栖霞紫云洞记》原文和译文

《游栖霞紫云洞记》原文和译文 作者:加入日期:08-05-25 游栖霞紫云洞记·(清) 林纾游栖霞紫云洞记[1]·(清)林纾 栖霞凡五洞,而紫云最胜。余以光绪己亥四月,同陈吉士及其二子一弟,泛舟至岳坟下[2],道山径至栖霞禅院止焉[3]。出拜宋辅文侯墓[4],遂至紫云洞。洞居僧寮右偏[5],因石势为楼,周以缭垣,约以危栏[6]。据栏下瞩,洞然而深。石级需滑[7],盘散乃可下[8]。自下仰观,洞壁穹窿斜上[9],直合石楼。石根下插,幽窈莫竟[10]。投以小石,琅然作声,如坠深穴。数武以外[11],微光激射,石隙出漏天小圆明如镜焉[12]。蝙蝠掠人而过。不十步,辄中岩滴[13]。东向有小门,绝黑。偻而始入[14],壁苔阴滑,若被重锦[15]。渐行渐豁[16],斗见天光[17]。洞中廓若深堂[18],宽半亩许,壁势自地拔起,斜出十余丈。石角北向,壁纹丝丝像云缕。有泉穴南壁下,蓄黛积绿,㳔然无声[19]。岩顶杂树,附根石窍[20]。微风徐振,掩苒摇飏[21],爽悦心目。怪石骈列[22],或升或偃,或倾或跂[23],或锐或博[24],奇诡万态,俯仰百状。坐炊许[25],出洞。饮茶僧寮。余方闭目凝想其胜,将图而藏之[26],而高啸桐、林子忱突至。相见大欢。命侍者更导二君入洞。遂借笔而为之记。 注释:[1]栖霞:栖霞岭,在浙江省杭州市葛岭西,一名剑门岭,又名履泰岭。旧时山多桃花,花开时烂漫如彩霞,因此得名。紫云洞:在栖霞岭上。[2]岳坟:南宁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坟墓,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岸岳王庙右侧。[3]禅院:寺院,佛寺。[4]宋辅文侯墓:墓者的生平事迹不详。[5]洞居僧寮右偏:洞在僧人住的小屋的右侧。寮:小屋。[6]“周以”二句:周围用围墙围着,又围着很高的栏杆。[7]需滑:光滑。[8]盘散:同“蹒跚”、“盘跚”,

《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下》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下》原文及翻译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浮生六记中第四卷《浪游记快》的全部译文

《浪游记快》原文及译文 原文: 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惜乎轮蹄征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面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历历者记之。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离城约十余里。不通陆路。近山见一石洞,上有片石横裂欲堕,即从其下荡舟入。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宇,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惜乎兰亭、禹陵未能一到,至今以为憾。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

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墓在西泠桥侧。土人指示,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庚子圣驾南巡,曾一询及,甲辰春复举南巡盛典,则苏小墓已石筑其坟,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有祟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 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入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坐良久,阳乌将落,相携下山,南屏晚钟动矣。韬光、云栖路远未到,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紫阳洞予以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