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摘要:现在的大学生整体素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大学语文的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语文的教育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在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内容中的德育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将大学语文的作用予以充分的利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62-02

人文素质是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学校都是人文精神塑造地。但是让我们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高校在教育中对人文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只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忽视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随着问题的加剧,国内外很多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重视。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导学生怎么更好的做人。如今,在大学开展的所有课程中,大学语文因独特的人文色彩受到关注。近几年,大学语文的课程进行了深入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文学教育”转变为现在的“人文教育”。大学语文的教材都是由人文母体构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充分地体现出来。但是“人文教育”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覆盖的面非常广泛,贯穿于“人文教育”的各个领域。大学语文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不仅包含了人文素质教育,还包含了文学课和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是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基础。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当今社会,一些国家因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仅仅将科技视为第一生产力,造成各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重理工,轻人文”,也就是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素质。这些现象会导致理工科出身的企业管理者急需要将自身的人文素养加以提高。作为管理阶层,如果不能充分具备这方面的修养,只是在其他方面具有较强的素质和能力,就会造成适应社会活动与处理社会问题以及整体的素养等综合能力不健全或比较缺乏。人文素养对于企业管理者具有如下作用。 (一)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1、使适应组织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宽广的人文知识包含历史、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体育、语言等诸多学科领域。人文知识实际上就是产生与形成思维理论的有效前提。领导者知识面越广泛,实际工作当中就会更有思路和魄力。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知识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备渊博的知和合理化的知识

结构,也就表明具有了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生存下来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底蕴,可以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履行管理职能。 2、使适应组织文化理念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寓工作于快乐、幸福和 健康。将人文知识作为前提的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验社会生活和组织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它在个人的生活层面与幸福的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更加影响着个人的气象与人格。人自身就是文化场,其中涵盖有不同的文化景深与文化魅力,人文的意义不但是要多学一些人文历史知识,还要从中品味人生,陶冶情趣。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教授一直以来都将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当成是其做事做人的必要准则,他将人文知识作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再以人文素养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更是摘得了科学的桂冠,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饱满。 (二)利于开展组织工作 1、使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学生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学生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心理素质教育的手段也成了近期关注的热点。下面是有2017学 生素质提升计划,欢迎参阅。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庆幸自己选对了专业,因为我觉得自己非常适合这个专业,所以在大一时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不能只满足于眼前所取得的成绩,要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光有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 需要做的努力。 小学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承担着学生的启蒙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虽然它没有初中、高中老师肩上 背负的升学压力,但是它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小学教师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慧眼识“千里马”的“伯乐”。这个“伯乐”应该是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培养出不同的“千里马”。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待于 被挖掘的潜能,而这个工作就需要每一个小学教师去完成。每个学 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 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为学生营造 出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千里马”能够“食饱力足、才美外现”。 其次,小学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 某种能力的契机,它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从而发展智力;而学生 学习兴趣又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特别是小学生,怎样 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算是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或 许小学里,我们不用教与学生非常多的课本知识,但是我们一定要 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 趣爱好。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2019-06-1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民族和国家才能够真正实现团结和强大。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教育要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充实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高校设置语文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用,使其能够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获得基本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共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大学生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个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较为局限。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文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文章《都江堰》生动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景象,并通过“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提供了精神动力[ 1]。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语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在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更深的造诣,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思维和智慧,增强文学创造能力。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2015年7月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永德县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摘要】: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小学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本文从《课堂教学途径方法文化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途径方法人文光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与作者同欢乐、共忧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我在上《四个太阳》时:让学生合作互查生子,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___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

探讨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探讨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医学对新一代医学生不仅仅要求懂得并熟练掌握医学知识及技能,还要提升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度,懂得人文社会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氛围中融入人文精神,改变传统医学教育观念与模式,真正建立起和经济市场竞争、社会发展同步前行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强化出医学与人文学科的關联,旨在培养出一代代优秀且具有高人文素质的新型医学人才。该文对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展开探讨。 标签:临床教学实践;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必要性;意义 [Abstract]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the humanistic qual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and the modern medicine not only requires the new-generation medical students to master the medical knowledge and skill but also improve the attention to the humanistic quality culture and master the humanistic social science,and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practice,we should not only intensify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integrate the humanistic spirits in the whole medical education atmosphere,change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notion and model and truly establish the education no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economic market comple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t into practice and enhance the connection of medicine and humanity in order to culture the newly excellent and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and the paper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cultur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linical teaching practice;Medical students;Culture of humanistic quality;Necessity;Significance 现代医学模式目前正在发生着转变,常言道医者父母心,这都迫切需要医疗工作者从单纯性“生物医学”模式中不断转变观念,并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维权意识、健康意识的逐渐深入,这就对医务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认识及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当前医患关系呈现出紧张的现状,因此现代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医疗基础知识,还迫切需要加强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自身应提升对人文重要性的认知度,在临床教学实践中[1],多沟通交流,认识到医生职业始终与“人”打交道,故而人文素质也是医务工作者的第一素质。医学生是未来“准医生”,承担着医疗保健的重责,因此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教育人应从学生抓起,强化人文素质培养。 1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医学不是一门单纯性自然学科,而是一门自然和社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出现后,人们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正在慢慢从纯粹医疗回归到人本化、人性化、人文化氛围。医学教育对象未来将面

《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已经具备相当于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自学应考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高等教育分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要求、教材及课时: 1.教学要求: (1)《大学语文》(自学考试)的教学,应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引导自学应考者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与中文专业文学作为选课程的不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在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的关系。对精读课文要精讲多练、重视其综合应用的示范作用,以指导自学应考者对泛读课文的学习。对泛读课文的辅导不必求之过全、过深,只要讲清要点即可。 (4)注意结合作为介绍有关文学知识,但对有关背景的讲授应适度,不宜过分扩展范围,加深难度。 2.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本课程教学总时数暂定为90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作品篇目 1.精读作品:32篇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孟轲》 (3)《秋水》(节选)庄周 (4)《谏逐客书》李斯 (5)《“今”》李大钊 (6)《灯下漫笔》鲁讯 (7)《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毛泽东 (8)《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9)《郑伯克段与鄢》《左传》 (10)《李将军列传》司马迁 (11)《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12)《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3)《香市》茅盾 (14)《爱尔克的灯光》巴金(15)《背影》朱自清(16)《氓》《诗经》(17)《饮酒》(其五)陶渊明(18)《行路难》(其一)李白(19)《兵车行》杜甫(20)《杜陵叟》白居易(21)《关山月》陆游(22)《炉中煤》郭沫若(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25)《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26)《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27)[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8)《前赤壁赋》苏轼(29)《门槛》屠格涅夫(30)《风波》鲁讯(31)《断魂枪》老舍(32)《苦恼》契诃夫2.泛读课文33篇: (1)《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2)《答李翊书》韩愈(3)《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4)《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5)《论毅力》梁启超(6)《论学问》培根(7)《始访西山宴游记》柳宗元(8)《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苏轼(9)《报刘一书》宗臣(10)《马伶传》侯方域(11)《故都的秋》郁达夫(12)《往事》冰心(13)《国殇》屈原(14)《上邪》汉乐府(15)《短歌行》曹操(16)《从军行》(其一)王昌龄(17)《山居秋暝》王维(18)《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19)《登高》杜甫(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2)《一句话》闻一多(23)《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24)《鹰之歌》高尔基

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方案

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方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三年的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几年来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为丰富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通过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课外走上社会纠正不规范的广告招牌等等。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

大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探析 [摘要]: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兼具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知识修养的人,应该有较强的专业学术研究能力、丰厚的文化素养以及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方法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一门融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课程,在传播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窘境。导致大学语文地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呢?有研究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师要有百科知识,是个“杂”家,业务上要求虽然不是很专,但要求博,语言、文学、文化、历史、哲学、宗教、写作等等相关知识都要懂。”①这种观点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不能全面反映大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在今天,大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个兼具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知识修养的人。首先,从时代的要求和自身的发展来看,大学语文教师在业务上要求不能“不是很专”,而是必须要“专”,他必须是个“专家”;其次,从大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对象来看,她又应该是个“杂家”,而且这个“杂”,不仅仅意味着他要具备历史、哲学、宗教等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与大学语文教学

方法、教学改革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既包括授课对象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又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向的了解,以及与之相关的指导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能力、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和必要的课程开发能力等。 一、专业学术研究能力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教学,也主要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提高专业学术研究素养既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关键,也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其实,在建国前,大学语文(当时称“大一国文”)师资队伍曾得到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家的重视,据王步高统计: 1929—1949年在清华大学教过大一国文的专任教师就有杨树达、刘文典、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浦江清、余冠英、沈从文、王瑶、朱德熙、吴组缃等名教授②,他们无一不是在某一领域有建树的大家。这些大家教授的大一国文课程,对他们的学生也是影响深远,杨振宁回忆在西南联大上大一国文的经历时说:“大一的时候国文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我所以听了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王力先生的课,是因为他们每位讲的时候,都是他们特别喜爱的方向,所以讲出来的话非常有意思,这些对于我后来人生的趣味,有很大的影响。”③从上世纪80年代重新开设大学语文以来,这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虽然目前少有名

浅谈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应拓宽语文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生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将语文知识、能力、经验、习惯融合升华而达到较高水平。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和理解。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在于学生的成绩看似可以,而实际语文素养很差,究其原因,语文教学的着眼点瞄准的是考试的分数,单纯的极端功利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素养的真正提高。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差的一些具体表现 (一)不会读书。语文离不开读,教会学生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有的学生经过了六年的语文学习,却不会读书,朗读读不出语感,读不出抑扬顿挫,读不出感情,不知道怎样读是默读,不知道快速地读,不知道利用工具书帮助读书,不知道读书要圈点、勾画、做批注。 (二)不注重书写的重要性,不具备基本的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写出让别人甚至自己也不认识,不注意起码的笔顺笔画。

(三)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不注意语文的积累,不去有意识的扩大阅读面,不主动的作文练笔。 (四)只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缺乏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能力不强。 二、造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原因 学生语文素养差,这与语文教师们有直接联系。据了解,在小学开设的专门写字课,可是很多语文教师把本来该指导学生写字练字的课,改成了语文教学课,用来听写、辅导、订正作业、评讲试卷,把《写字》课本用来作“抄写本”。把语文教学的真正目光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便真正用来朗读、阅读的时间却很少。这些现象从表面看来,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操作过程中忽视的问题,责任在教师,但细细思考,真正的原因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观念在支配教师这样做: 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是以学生的考分为准(不仅是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学)。升学看分数,学生成绩好就能升学考上好学校的应试教育在支配着现有的语文教学观念、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方法,真是令人堪忧。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 要真正解决语文课、语文教师的评估体系。评价要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评价要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评价要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求评价要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个人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渗透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各方面。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个人一种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个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蔡运桂《艺术情感学》)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

大学语文练习题本科

大学语文练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最适合题意的答案,通常每小题2分,根据所讲内容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考查) 1.《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可分为(D )。 A.赋、比、兴B.大雅、小雅C.周颂、鲁颂、商颂D.风、雅、颂2.《诗经》中的作品属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的是( D )。 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诗经》在句式上以( A )为主。 A.四言 B.五言 C.七言 D.杂言 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其中划线处是( D )。 A.寤寐求之 B.寤寐思之 C.琴瑟友之 D.钟鼓乐之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逑”的意思是( B )。 A.追求 B.配偶 C.偶像 D.美貌的样子 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其中划线处是( C )。 A.寤寐求之 B.寤寐思之 C.琴瑟友之 D.钟鼓乐之 7.“《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这一评论出自( D )。 A.孔子 B.李白 C.白居易 D.司马迁 8.“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其中的“归”的意思是( C )。 A.回家 B.去世 C.女子出嫁 D.凯旋而归 9.《蒹葭》一诗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B ) A.四言为主B.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C.句式骈俪D.一章一韵,平仄对应. 10.“蒹葭,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其中划线处是( C )。A.苍苍 B.茫茫 C.凄凄 D.采采 11.“蒹葭,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其中划线处是( D )。A.苍苍 B.茫茫 C.凄凄 D.采采 1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其中的“从”的意思是( C )。

A.听从 B.结伴而行 C.追寻 D.邂逅 13.《蒹葭》一诗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为 ( B ) A.意境深远 B.意境优美 C.情真意切 D.意境朦胧14.下列不属于屈原的作品的是( C )。 A.九歌 B.九章 C.九辩 D.离骚 15.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B )。 A.《秋水》 B.《史记》 C.《诗经》 D.《汉书》 16.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B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7.下列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A )。 A.《论语》 B.《史记》 C.《庄子》 D.《孟子》 18.主张自然无为的思想,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是( D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9.《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 C )。 A.36章 B.72章 C.81章 D.120章 20.不列入“前四史”的是( A )。 A.《世说新语》 B.《史记》 C.《汉书》 D.《三国志》 21.下列不属于庄子文章的主要特点是( D )。 A.倡导“无己”、“无为” B.想象丰富 C.浪漫主义色彩 D.浅显易懂22.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大量运用寓言阐述其哲学思想的是( C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23.自号为“五柳先生”的诗人是( D )。 A.李白 B.嵇康 C.阮籍 D.陶渊明 24.“羁鸟恋旧林,思故渊。”其中划线处是( C )。 A.潜龙 B.蛟龙 C.池鱼 D.塘鱼 25.“狗吠深巷中,鸡鸣巅。”其中划线处是( D )。 A.槐树 B.柳树 C.榆树 D.桑树 26.《饮酒》(其五)中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诗句是( B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7.“问君何能尔,地自偏。”其中划线处是( A )。 A.心远 B.心凉 C.心冷 D.心静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实施计划方案与对策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突出中职特色,以学生社会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政治信念。 (二)通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市场竞争的意识、团结协作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品质。 (三)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言行举止行为,高尚的道德情操,懂得奉献和回报,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和法制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爱好和平,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实践者。 (五)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尤其是听、说、读、写、文学、艺术、审美等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及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生活、工作的能力。

(七)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和调节能力,增强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毅力。 (八)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增强体质,具有强健的体魄。 三、培养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政治素质:要求学生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未参加任何非法组织,坚决反对破坏和分裂祖国的言行,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任何时候不发表不利于党和国家的言论,不做有损于党和国家的事。 (二)品德素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具有基本的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和道德原则,具有良好的文明素养和传统美德,能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要求:学生应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应关心集体,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应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法规;每学期至少应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或其他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一次;每学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如义务劳动、学雷锋活动、献爱心活动或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三)专业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体要求:学生应学好所有专业课程,完成所有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广泛开展技能型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四)文化艺术素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掌握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某一方面的技能。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旨在探讨大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人文素养据《辞海》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既蕴涵着历代人的宇宙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格理想和终极关怀,同时也蕴涵着他们为了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执著追求的精神。用通俗的话讲,人文素养应当是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气质、修养、精神、意志等的总和。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国民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全民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极大的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人人都遵守秩序,人人都依照社会规范行事,那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会大大加快。而一个国家国民人文素养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而人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学生时代抓起,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 可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大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是最富有人文特色的载体,更是提高人们的人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浅议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教育文档

浅议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即“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属性。而人之所以为人,人比其他一切动物高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有意识、有理性,懂得遵守社会和为人的基本规则;人类有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各种文化;人类有求真、向善、爱美的品格。“素质”一词从单字意义来看,“素”本义指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绢,可引申为“最基本的”;“质”指“质地”、“品质”、“性质”。对“素质”这个词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目前各界对它的定义有一个比较基本的看法。“素质”有两种经典定义:一是心理学上的定义,一是教育学上的定义。心理学上的定义认为,素质亦称“禀赋”、“天资”、“天赋”,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感觉器官、身体的结构和机能特征等,主要由遗传决定,亦受胎儿期母体内外环境的影响。此种定义强调与生俱来、先天性。教育学上的定义认为:“素质是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综合起来,“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后天培养而成的基本品质,包括知识、行为和观念等。.

人文素质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中又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广义的人文素质则不仅是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指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之物”,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 二、人文素质的内容 人文素质由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人格等五个方面组成。 人文科学知识指人们应掌握的语言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理论学、宗教学、民俗学、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其核心部分是文、史、社、哲方面的知识。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生产,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社会感情、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等等。 文化修养包括良好的读书习惯、文学修养、语言文字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哲学修养,等等。 人文精神是把对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 人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 态度。. 人格是通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尊严、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