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研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工作研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工作研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工作研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工作研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在城乡差距依然十分巨大的今天,把农村养老服务放到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布局,走出一条既与城市养老服务紧密相连,又有区别的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路子,是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破解养老难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难问题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我国农村养老难的特殊性

我国养老难,最难的是农村,是农村老人。发展养老服务业,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力量,都把重点放在城市。学者对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研究,其焦点也是城市养老服务。实际上,发展我国养老服务的难点在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最大而又最难满足的也是农村老年人。

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镇还要严重。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特定的人口国情以及强有力的人口政策的作用,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许多特点。除了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和“未富先老”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不平衡。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到8.1%,已经高于城镇6.0%和城市6.7%的水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892.7万人,其中城市占3101.5万人,镇约占2123.9万人,乡村则占6667.3万人。随着农村非老年人口的大量外迁,农村老年人口比重还将大大超过城镇。

农村的空巢老人比城镇更多,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比一般老人更为迫切。随

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客观上导致了农村代际分居现象的加剧和空巢老人的增加。据有关方面估计,我国农村仅留守老人就达到近5000万人。据国家老龄办调查,在城乡老年人中,有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6.6%上升到了2006年的9.8%。其中:城市老年人有日常生活照料需求的比重从8%上升到9.3%,农村则由6.2%上升到9.9%。相比较而言,我国农村老年人有生活照料需求的比重不仅增长幅度更大,而且所占比重也更高。这一结果可能出乎人们的预料,但却是事实,因为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所占比重更高,空巢老人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其日常生活需要别人照料。在家庭成员越来越难以承担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重担的背景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农村存在一个特殊的需要特别给予养老照护的群体,即五保老人。据国家民政部《社会服务统计季报》公布的数据,我国农村仍然有五保人员约520多万人,其中集中供养的仅为165万人,分散供养的355.9万人。五保人员中多数为老年人。我国农村五保人员的供养已经由原来的集体经济组织供养转变为国家财政供养,国家和有关方面也在农村建设了一些集中供养五保人员的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的需要,2/3的五保人员只能采取分散供养的方式,其中五保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当迫切,期望入住养老机构。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社会资本也大量进入养老服务业,但是,在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却明显滞后了。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达到3.3万个,其中城市1.27万个,农村2.03

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9万个,互助型养老设施4.04万个。仅仅从养老机构和设施的数量看,农村并不比城市少,但是从养老机构和设施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供给看,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则远远不足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比如一个城市养老院可以入住数百位老年人,但农村的互助型养老设施多数只能容纳十多位到几十位老年人。2013年起,国家民政部联合财政部累计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0亿元,依托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农村幸福院,年服务农村老年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但多数农村老年人事实上享受不到幸福院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政府、城市社区和社会力量合力兴建了大量的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效地缓解了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难问题,但是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几乎还没有起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尽管达到了37%,但也远远低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70%的水平。

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但是,众所周知,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在农村兴建养老机构,也主要是面向城市老年人,实际入住的绝大多数是城镇老人。因而,对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低。从城乡居民收入看,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4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2%。尽管农村居民收入的增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和问题。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

某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总结

某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总结 一、谋划准备情况 今年2月份以来,中央和省市陆续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我们认真研读文件,谋划区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此项工作时间跨度大,工作涉及面广,区委区政府决定由常务副区长张士银牵头主抓,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拟定了我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构建了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架构,领导组下设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改革、民生保障等7个专项工作组,一一对应区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分别由农委、住建局、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扶贫办、财政局等单位牵头负责实施。制定下发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分解表,确定了44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各项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工作推进情况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中央和省市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18年,作为我区乡村振兴起始年,

脱贫攻坚“摘帽”决胜年,在六大任务中又将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作为今年重中之重来抓,紧抓江淮果岭建设、“三大革命”、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和“消危行动”等重点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1、农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划定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完成增粮工程建设2万亩。新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完成1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XX清水”牌“稻田虾”品牌创建成功。新增蔬菜“三品”认证品种10个,新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984家,家庭农场68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省级联合体1家。 江淮果岭发展加快。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产业脱贫的绿色发展新道路,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进江淮果岭建设,研究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文件,努力把“江淮果岭”打造成分水岭治理的品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区、丘岗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今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建成5个XX脆桃交易市场、7个配套冷库、7个标准化果园,配套果园砂石路50公里,全面启动欣沃、木南、金冲3个田园综合体。目前全区共有桃园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10亿元。 农村电商巩固提升。上半年区农村产品网销额达 1.25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浅析

摘要:伴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如何养老已成为全球性热点问题。随着不同国家的探索与实践,居家养老服务不断被采用与推广。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也成为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要建立与中国特色相符、与我国农村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必须先构建出健全的农村居家养老管理体系。本文在研究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以临安市平山新村为例,构建包含规划体系、组织体系、监督体系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关键词: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规划体系组织体系监督体系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老年型国家日益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型国家纷纷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养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在美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有老年公寓“半托制”机构养老和社区互助的居家养老。在瑞典,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在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因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方面汲取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让老人回归家庭。由此看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 而我国政府,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模式。1995 年,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2003 年以来,北京、无锡、南京、杭州、宁波、长沙等各地方政府探索向民间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到2011年9 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就此,我国多个城市展开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然而由于城乡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城乡养老水平差距过大,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城市普遍实施的同时,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却未被覆盖,只有少数地区零星试点实施,受惠人极其有限。 为缩短我国城乡养老差距,探索出符合我国农村的居家养老模式,我国政府印发了一系列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通知。就浙江省而言,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民政厅印发了《浙江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推进计划》通知,要求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局,实现重点倾向和同步发展。那么,在政府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农村该如何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构建怎样的管理体系来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撑。因而,本文就以浙江省临安市平山新村为例,探索出符合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二、临安市及平山新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临安市60岁以上老人共8.17万人,占总人口的15.5%;80岁以上的老人共1.2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临安市政府立足市域实际,整合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投入,探索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在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时,临安市政府主要实施“机构进家庭,居家机构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引进企业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在2011年,已成功引进1家家政服务公司,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对城镇11个社区的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第二,丰富了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目前,临安市基本形成了三种服务模式:第一类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站、照料中心、老年食堂、托老所,推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向社会开放,建设村级老年公寓。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临安市政府累计建造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82家、创办老年食堂81家。第二类是组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助老队,对高龄、

.4老龄化背景下江苏省苏北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与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江苏省苏北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与 研究---以江苏徐州为例 徐州工程学院 摘要:目前江苏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301.36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年增长率约为0.3%,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江苏老龄化比全国提前13年,老龄化问题在全国各省份中最为严重。养老问题已成为江苏省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是省委、政府持续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构建我省社会保障安全网,让全省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加快推进全省城乡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点。而养老问题的难点则在农村,特别是农村大批青壮年人口的流出,使空巢老年人数量急剧上升,这一现状加快了我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重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使我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更加突出,老龄化趋势比预测的更为严重,2011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立与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成立调研组,先后在苏州、徐州,深入农村,入户调研,调查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并且对苏州与徐州进行比较分析,由于苏州与徐州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因此重点分析了徐州农村养老服务。本调研旨在对江苏省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及老年服务需求的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合江苏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我省农村服务需求的服务体系,促进江苏省农村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徐州社会保障 1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60年前,养老根本就不是问题,然而,60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建国之初提高了35岁,人口结构从年轻型变为老年型,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相比于发达国家伴随着经济现代化而来的人口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尚不发达,并且严重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中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发现,家庭规模日益核心化、小型化,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不断增加,千百年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空前的挑战。徐州市作为江苏省人口大市,其农村总体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收入水平较低,并且有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养老问题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通过对徐州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旨在发现目前江苏省乃至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 摘要: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要求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当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表述,没有揭示养老服务的本质特点,存在着核心功能不够明确、目标人群较为模糊、内部诸要素呼应性较差、运行机制开放性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通过需要理论阐释养老服务的特质,从系统论出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可以重构为“为老人提供有效照护,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社会服务为依托”。这种体系表述揭示了照护是养老服务的核心;前置了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明确社区是综合性照护服务展开的平台;引入社会服务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优势;强调服务传递的载体是资金和设施。 关键词:老年需要;系统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要求。目前,政府提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碰到了不少新的问题,亟需进一步探索创新。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该体系存在的问题,从需要理论角度阐释养老服务的特质,力图以此重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源起和意蕴 有关养老服务体系的含义,以往学界很少涉及,直到近几年才有

探讨。目前使用的表述主要是由政府有关文件提出的。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文件中明确,“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方向”①的社会福利社会化路子。由于养老服务在社会福利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概括逐步演变为专指养老服务体系,并于2006年前后最终确定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②。 2010年前后,有关体系的研究和表述开始增多。在政府方面,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于2009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试点”,确定了一批试点省份。对“基本”两字,国家发改委认为,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基本的:“在大力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发展各种性质、各种业态的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开放、层次多样、竞争有序、监管有力、覆盖城乡、体系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苏国:《“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2期。 。2010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据此,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会上,民政部长李立国说,要“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

2019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

2019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0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一年,X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市委“X”和县委“X+X+X”战略重重落地,以重整山河的决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大花园”X“精品园”为目标,聚焦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指标,开展系列攻坚和难题破解,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新台阶。 一、X年工作总结 (一)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 根据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系统编制了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美丽形态、美丽生态、美丽业态、美丽文态、美丽治态”五大动动计划,统筹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的支农资金项目X个作为振兴项目。并认真履行乡村大花园专班职责,集中力量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组建专职专班、确定部门专员、形成联络网,打破信息壁垒串联各部门,增强乡村大花园建设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 同时,按照集中、集约、集聚、集成的理念,推动农民集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按照“进城入镇一批、中心集聚一批、特色保留一批、面上搬掉一批”的思路,统筹现有资金、土地、人口等要素资源,全面实施“公司化运作+市场化安置”的异地

搬迁模式,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产业向中心村、中心镇、城区集中集聚。 未来将继续在中心城区建设集聚小区X个、面积X亩,五年内再集聚农村人口X万户,X万余人。今年X月X日,我县成功承办了全市农民集聚工作现场推进会,农民集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 持续开展示范乡镇、精品村创建,将原有的X个精品村扩面到X个行政村,在原来的四条风景线创建的基础上提升打造“一环五线”。今年重点打造灵山江休闲运动线,计划通过白姑线沿线环境风貌提升和精品村打造,系统串联X花海、龙和渔业园(国际垂钓中心)、龙山青少年户外运动中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区块,联合形成一条打造集产业发展、户外健康运动、田园自然亲子、乡村艺术创意、江南文明溯源于一体旅游经济产业脉。 目前,白姑线和方渡线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中。面上,X年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X个,安排财政专项资金X万。美丽乡村EPC项目已完成官村村水系改造、道路白改黑、景观节点等子项工程建设,后田铺村婺剧公园建设已完成进度X%。根据最新省委下发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评价标准,完成相关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待市初评。

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积极探索和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年初工作安排,我们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到有关村镇,了解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现状,并到XX区XX养老中心、XX市康复托养中心、XX县城关镇、XX镇等相关机构进行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老年人状况 截至2015年底,全县总人口342141人,96819户,户均3.5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698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 %,超过全国15.5%和全省15.48%的老龄化水平。其中,65岁及以上有341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70岁及以上有24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 %,百岁老人8人,有留守老人8110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401人。总体情况是全县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速快,日趋高龄化的特点。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县委、政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稳步推进我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落实政策,有序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目标,积极落实惠老优待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镇两级设置了养老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健全。将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经费增加到5800元/年/人,分散供养经费增加到5300元/年/人。在有条件的10个集镇设立“一站式”医疗救助业务,对“五保”老人实行全免费医疗。结合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高龄补贴等制度,对特困老人予以优先救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加大投入,逐步改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修改扩建了22所农村敬老院、34所农村互助幸福院、3个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床位2676 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2499人。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4000 平方米的养老公寓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征地、规划设计等工作。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XX医院项目的动工,标志我县“医养结合”模式的启动。 3、增加覆盖面,稳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574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1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90300 人,其中60周岁以上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49636人。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有4439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列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老科协XX 年活动安排,市老科协会长**组织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于5月中旬围绕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区福利院、**镇敬老院、**养护院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一是研究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实施了《**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加强。市社会福利中心、农村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23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所,农村敬老院93所,社会办养老机构18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总床位达到13400余张,每千名老

人拥有床位达31张。三是加大了财力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投入近3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3所;投资亿元新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启动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条件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10元补助。四是加强了专业队伍技能培训。从XX年起,先后安排80余名福利机构管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了管护能力和水平。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养老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总体上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达万人,占比达%表明我市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特征有: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市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期,预计到XX年,60周岁以上人口达万人,以后将平均每年新增8000人左右,而且高龄人口增速加快。二是“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老龄化同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 美元以上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市在人均不足1000美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物质基础还不够丰富,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独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年,逐步进入421家庭结构, 即一对夫妻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中间代由于工作繁忙或外出务工,致使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1-08-08 12:48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 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情况

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情况汇报 现就xxx县完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截至底,全县总人口数XXX万人,有XX岁以上老年人XXX人,占人口总数的XXX。其中:60岁~79岁老年人XXX人(城镇XXX人,农村XXX人),80岁~99岁老年人XXX人(城镇XXX人、农村XXX 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XX人(农村XX人、农场XX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60号)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 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XXXX〕XXX号)要求,“十二五”以来,x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进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认真执行“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xxx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管理多样化的适度普惠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龄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老年人保障水平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城乡老年人及特困老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初,全县享受城乡“低保”待遇老年人XXX人(其中城镇XXX人,平均保障水平为每人XX元/月;农村XXX人,平均保障水平为每人XXX元/月),近三年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XX%,有力地提高了老年人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起,累计为80岁以上老年人(XXX万人次)发放高龄补助金XXX万元,发放率达到XXX%。 当前,全县共有五保供养对象XXX户XXX人,月人均供养水平由的XX元提高到了的XX元,年均增长XX﹪。4所乡镇农村敬老院协议入住老年人XX名,长期居住XX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同时享受五保供养金和城市低保金,供养标准达每人XX元/月;xxx县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三无”人员XX名,供养标准达每人XXX元/月。 (二)加快敬老院设施建设,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 “十二五”以来,我县深入贯彻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坚持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稳步提高集中供养率。持续加大投入,坚持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敬老院设施建设,创新服务和管理,乡镇敬老院和“五保”老人管理服务水平、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投资XXX万元,新建、改建xxx镇、xxx镇、xxx镇、布朗山乡、xxx镇XX所公办乡镇农村敬老院和XX所县社会福利院(总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平方米,总床位数XXX张),除xxx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加强滨海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问题的探析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再加上这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不断增多, 家庭平均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独子养老”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空巢老人陷入了养老的困境。 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养老的实际需要。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开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的发展起来。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指老年人不脱离原来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满足老年人这个特殊年龄段人群的日常需要而提供的有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护理和照顾。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常照顾、精神抚慰等等。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各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在管理、服务方面具备了一套相对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各地正在努力探索符合各地区养老实际的养老模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进步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许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支撑。比如社区养老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承认,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只有完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才能够更好的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府在整个城市社区养老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也没有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列入到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来,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地区城市社区养老发展的滞后,也就不能真正的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二)社会各个方面对养老服务的认识缺位 很多地区有关老年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资金以及物质条件的制约外,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老年意识比较薄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客观上,由于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物,使他们无暇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只是社区工作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主观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老年群体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影响认识不到位。整个社会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本应该是社区“以人为本”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区养老管理混乱,缺乏资源整合 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但是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五篇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五篇 【篇一】 一直以来,我局结合民政职能和工作实际,多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委组织领导机制。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两委”换届工作,“两委”领导换届经群众性选举,按要求完成全县95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两委”换届监督工作。强化村民自治,普遍建立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 二、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 依托村民会议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大力推进全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现村务公开阳光、透明。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集中精力抓好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发挥低保制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提高我县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平均补助水平,20XX年7月起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80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800元/人.年。城市低保人均补助水平为350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水平为193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了20元。二是我局加强对特困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三是加大临时困难救助帮扶力度,我局依据上级文件要求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困难救助;四是医疗救助能力得到提升。我局根据文件要求加强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通过提高资助参合参保的比例、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范围、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经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等方式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确保医疗救助发挥基本兜底作用,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我局加强救灾应急机制的建设,细化应急救灾预案。建立完善乡镇救灾信息速报网络,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规程。规范灾害救助申报审批程序,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同时建立好相关台账,做到台账公开透明,管理规范。 ·着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工作,对特殊人群进行摸底排查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

宣传部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宣传部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 xx 年投资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 300 吨 的大型垃圾中转站,xx 年 1 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xx 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xx 年 11 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8 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 3 名、每个村配 4-5 名的标准配备 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 1158 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第 1 页 & 共 3 页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8%以上。2018 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较 xx 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 80%。

养老服务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 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和问题。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刘茂村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刘茂村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刘茂村共有耕地2562亩,438户、1609人。全村流转给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土地794亩,农户自行发展苗木1200亩,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63名党员,民风淳朴,人心思上,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201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5年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四星级党组织”,2017年被宁阳县委表彰为“红旗党支部”,是全县发展集体经济先进村、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 我村的主导产业是苗木产业,发展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苗木技术人才,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近几年,我们以东方园林为依托,不断壮大苗木产业,全村现有苗木公司20多家,起苗队伍达到12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200元左右。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从修建道路、硬化巷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投资10多万元率先对中心大街两侧的违章建筑十几处进行了清理,彻底整治脏乱差;村内荒片全部收归集体进行绿化,改善了生活环境。推进改厕工作,累计改造农厕369套,提升了人居环境。以“记忆·传承”为主题,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两处“清代民居”进行了修缮,体现了专注、执着、坚持的“工匠精神”。举乡贤之力,投资40多万元建设刘茂牌坊,修建休闲凉亭和长廊。 下步打算:一是加快产业发展。发展优质树种,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富民强村。2019年计划完成规划建设面积180亩的高标准苗木示范田。二是打造宜居环境。按森林村庄的标准对村内街道绿化提升,增加绿化面积,并垒砌排水沟,实现村在林中,人

在景中。三是传承民俗文化。进一步完善修复“清代民居”,打造古建筑群,规划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发展一批民间的包子铺、茶馆、老字号店铺和乡土绘画、民间文物收集展览等服务业,通过举办名人字画展,提升文化底蕴,打造成旅游景点。四是用好河流水系。对老圩河进行改造提升利用,改善我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形成水清柳绿、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五是搞好污水处理。村里将按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及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全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正在测量高差,进行规划,将于下半年施工。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将带领全村人民真抓实干,努力展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刘茂画卷。

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责任编辑:信息中心发布日期:2011-12-2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 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和问题。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

[精品推荐范文]大学生村官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做好乡村振兴政策宣传,让广大贫困村民能够早日了解未来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大学生村官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快来学习吧。 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 大学生村官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做好理论政策宣传,通过不断自我充电的方式,在学习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结合本村实际运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可充分运用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等宣传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分段解读,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同时大学生村官必须要结合本村贫困实际,把脱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相结合,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政策宣传到位,让贫困村民们充分了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好生活,让贫困村民们有信心早日脱贫。 做农业现代化创新的探索人 目前,农村的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在药山镇塘上社区这样的情况尤其明显,只要长时间的下雨就会让村民们担忧,“地里的洋芋又要烂了,我得趁这几天赶紧挖,不然今年又白忙活了”。还

有就是药山镇的天气比较寒冷、潮湿,适合多种药材的种植,比如野生独角莲,主要功能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能祛风痰、逐寒湿、镇痉,治头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跌打劳伤、肢体麻木、中风不语、淋巴结核、蛇虫咬伤等,是云南白药的主要配方之一,而在这里只有很少的村民们自家私人种植,没有好的技术,只能靠它自己生长,能成活多少就是多少,如果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形成产业规模化种植,那村民脱贫就有了稳定的保障。而大学生村官恰恰具备知识、视野、激情和敢于冒险等方面的特点,就应该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带动传统农业升级,运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做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引导人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上狠下功夫。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村民不懂法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比如邻里间因为一点点口角就发生打人事件,他们没有意识到打人是犯法的,只会意气用事,这样很可能会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作为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配合完善村民自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