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2017第二学期大作业道路勘测设计(1)

XXX2017第二学期大作业道路勘测设计(1)

XXX2017第二学期大作业道路勘测设计(1)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道路勘测设计》大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设计交通量:为确定道路设计标准而定的交通量。道路设计交通量,应在规划交通量的基础上,考虑交通量在时间

上的高峰特点求得。

2、通行能力:通行能力【XXX】指的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某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

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

计通行能力三种。

3、一级公路;一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等级中的一种类型,位居高速公路之后、二级公路之前,广泛用于主干线路的建设。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级公路处于早期中国公路等级中的首位;高速公路引进国内后,为了避免重新大改旧式公路等级

体系所带来的麻烦,同时亦为了简明突显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

公路名称,交通部门就直接将高速公路加入传统公路等级的行

列中,位于一级公路之前,成为新最高级别的公路类型,一级

公路则退居第二位。

4、公路技术标准:公路技术标准主要指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路基宽度(车道数)三个关键因素。公路技术标准的选择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交通量是技术标准选择的重要控制性因素,服务水平要求是验证技术标准选择的主要评价指标。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选择道路标准时必须防止的两种倾向是什么?

答:选择道路标准时必须防止的两种倾向,一是不考虑路线的作用和运输发展的要求,采用低标准以压缩工程费用;二是盲目轻率、贪大求全,采用高标准,既增加了投资又多占用土地。

2、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干系是什么?

3、就公路线形设计方面来讲,主要从哪几方面来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

4、汽车行驶时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答:汽车行驶阻力由4部分构成:滚动阻力、加快阻力、坡度阻力、氛围阻力。氛围阻力:纵向、侧向和垂直上三个方面的作用力。上坡阻力:牵引力即是所有阻力之和(包括地面摩擦力,氛围阻力等);而上坡时,在所有前面的前提都不变的情形下(除了车速),因为在坡面上,重力的一部分分量也起到阻碍汽车前进的作用,就是在上面的所有阻力之和里面加上重力阻

力。加快阻力:汽车行驶时保持等速活动的惯性力,汽车行驶时,有一个保持等速活动的惯性力,如果要使汽车加快,就必

须克服这一惯性力,也就是加快阻力。加快阻力的大小,即是

加快度与汽车质量的乘积。加快度越大,加快阻力也越大。滚动阻力:当充气轮胎在理想路面(通常指平坦的干、硬路面)上直线滚动时,其外缘中心对称面与车轮滚动偏向一致,所受到

的与滚动偏向相反的阻力即为轮胎滚动阻力。汽车在程度道路

上等速行驶时,必须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和来自氛围的氛

围阻力。当汽车在坡道上上坡行驶时,还必须克服重力沿坡道

的分力,称为坡度阻力。汽车加快行驶时还需求克服加快阻力。上述诸阻力中,滚动阻力和空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道路勘测设计》大作业

气阻力是在任何行驶前提下均存在的,坡度阻力和加快阻

力仅在一定行驶前提下存在,在程度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就没有

坡度阻力和加快阻力。

三、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在气候良好,交通量不大时,部分汽车会采用较设计车速更高的速度行驶,此时横向力系数μ可大至0.3.试问:在

半径R=50m、超高率i=0.06的弯道上,汽车的时速可高至多少千米?

2-2-2(1)《道路勘测设计》

2-2-2 (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习题集一、名词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 2.高速公路 3.临界速度 5.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6.汽车的动力上坡 8.汽车的制动性能 10.极限最小半径 13.行车视距 14.停车视距 16.视距包络图 18.最大坡长 19.道路线形设计 23.爬坡车道 26.超高 27.超高值 28.经济运距 29.道路选线 30.定线 31.导向线 32.二次修正导向线 35.直线型法 36.曲线型法 38.环形交叉 40.交织长度 41.交织段长度 44.断链 45.定测 46.公路网 47.公路网拥挤度

二、单项选择题 3.为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交通部在1990年制订了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并计划从“八五”开始用3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该计划,该计划的名称是()。 A 791 8工程 B 211工程 C 三主一支持 D五纵七横4.我国现行标准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等级。 A 三个 B 两个 C 六个 D 五个5.根据现行标准规定,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25000~5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6.根据现行标准规定,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 15000~30000辆 B 5000~15000辆 C 45000~80000辆 D 60000~100000辆 7.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8.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预测。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30年9.高速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0.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A 5km B 10km C 15km D 20km 13.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一般采用()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A 第1位 B 第10位 C第30位 D 第50位14.在线形设计时,车座数小于或等于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车辆折算系数为()。 A 0.5 B 1.0 C 1.5 D 2.0 15.()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 A 滚动阻力系数 B横向附着系数 C 纵向附着系数 D 汽车的回转质量换算系数16.在所有汽车行驶阻力中,与行车速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滚动阻力 B 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 D 惯性阻力

道路勘测设计练习试题

第二章作业题 1. 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2. 缓和曲线有哪些作用?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3. 断背曲线及其危害。如何解决断背曲线的问题? 4. 如何正确理解同向和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5. 横向力系数的含义。为什么说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汽车在圆曲线上的横向稳定性? 6. 如何理解道路平面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 7. 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第三章作业题 1 “凡是陡坡都要限制其长度。”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两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汽车的驱动力和作用的行驶阻力相同,能否说明这两辆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同?若两辆汽车的动力因素相同,能否说明这两辆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同? 3.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只要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和最小坡长的要求,就说明这条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是合理的,对吗?为什么? 4. 设置缓坡的意义和缓坡最小长度限制的意义是什么? 5.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有哪些?作为最终控制竖曲线长度因素两者是否相同? 6. 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当坡角很小时所采用的竖曲线半径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要求设计是否合理的?为什么? 7.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0.8%,=5%,竖曲线半径5000m。 (1) 判断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标高。 8.某城市I级主干道,其纵坡分别为,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见图4-20。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而不高于429.40m,试确定竖曲线的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5.00点的设计标高。 9. 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曲线上允许最大纵坡度为多少? 第四章作业题 1.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及类型有那些?各种公路横断面类型有何特点? 2.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及类型有那些?各种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有何特点,如何选用? 3.机动车行车道宽度考虑的因素有那些? 4.路肩有什么作用? 5.路拱横坡的概念、作用是什么,大小如何确定? 6.中间带的组成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7.加宽过渡有那些方法,各有何特点,工作中如何选用? 8. 如何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 9.什么是超高,平曲线为何要设置超高? 10.超高率计算公式是什么?超高和横向力系数有几种分配方法?如何分配对汽车行驶最有利? 11. 双车道公路超高过渡有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有中间带公路超高过渡有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12.什么是超高渐变率?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渐变段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各参数如何取值? 13.画出相邻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的超高设计图。 14. 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的概念与作用是什么? 15.什么叫行车视距?视距有那些类型? 16.公路上容易发生视距不足的地方有那些?各级公路对视距的保证有何要求? 17.什么叫视距曲线?什么叫横净距? 18.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路面宽B=7m,路拱iG=2%。路肩bJ=0.75m,iJ=3%。某平曲线,R=150m,Ls =40m,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之高差:1)K7+030;2)K7+080;3)K7+140;4)K7+160(圆曲线上的全加宽与超高值按《规范》处理)。 19. 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0m。某平曲线R=125m,Ls =50m,。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1

试卷A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0 C. 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B)。 A. 竣工决算 B. 施工图预算 C. 设计概算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 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 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 (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 (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5米左右,其中松土占10%,普通土占60%,硬土占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30%,次坚石占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 3、水文地质评价

吉林大学2017第二学期大作业道路勘测设计 (1)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道路勘测设计》大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设计交通量:为确定道路设计标准而定的交通量。道路设计交通量,应在规划交通量的基础上,考虑交通量在时间上的高峰特点求得。 2、通行能力:通行能力【traffic capacity】指的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某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三种。 3、一级公路;一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等级中的一种类型,位居高速公路之后、二级公路之前,广泛用于主干线路的建设。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级公路处于早期中国公路等级中的首位;高速公路引进国内后,为了避免重新大改旧式公路等级体系所带来的麻烦,同时亦为了简明突显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名称,交通部门就直接将高速公路加入传统公路等级的行列中,位于一级公路之前,成为新最高级别的公路类型,一级公路则退居第二位。 4、公路技术标准:公路技术标准主要指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路基宽度(车道数)三个关键因素。公路技术标准的选择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交通量是技术标准选择的重要控制性因素,服务水平要求是验证技术标准选择的主要评价指标。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选择道路标准时必须防止的两种倾向是什么? 答:选择道路标准时必须防止的两种倾向,一是不考虑路线的作用和运输发展的要求,采用低标准以压缩工程费用;二是盲目轻率、贪大求全,采用高标准,既增加了投资又多占用土地。 2、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3、就公路线形设计方面来讲,主要从哪几方面来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 4、汽车行驶时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答:汽车行驶阻力由 4 部分构成:滚动阻力、加速阻力、坡度阻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纵向、侧向和垂直上三个方面的作用力。上坡阻力:牵引力等于所有阻力之和(包括地面摩擦力,空气阻力等);而上坡时,在所有前面的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除了车速),由于在坡面上,重力的一部分分量也起到阻碍汽车前进的作用,就是在上面的所有阻力之和里面加上重力阻力。加速阻力:汽车行驶时保持等速运动的惯性力,汽车行驶时,有一个保持等速运动的惯性力,如果要使汽车加速,就必须克服这一惯性力,也就是加速阻力。加速阻力的大小,等于加速度与汽车质量的乘积。加速度越大,加速阻力也越大。滚动阻力:当充气轮胎在理想路面(通常指平坦的干、硬路面)上直线滚动时,其外缘中心对称面与车轮滚动方向一致,所受到的与滚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即为轮胎滚动阻力。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必须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力。当汽车在坡道上上坡行驶时,还必须克服重力沿坡道的分力,称为坡度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还需要克服加速阻力。上述诸阻力中,滚动阻力和空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参考答案 1、铁路、公路、水运; 2、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4、小客车 5、分向、分车道、全部控制 6、20、15; 7、计划 8、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9 、几何线形 10、四、车流密度、二 11、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三 12、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 二、参考答案 1、A 专供汽车行驶 2、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3、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C 5000~15000辆 5、 B 交通量 6、B 最大 三、参考答案 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四、参考答案 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 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 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一般值:400m,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600m时, 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超高, 不采用加宽。 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取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选线与定线 1、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第四章作业 21112214 王雯钰 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 ,路面宽B=7m ,路拱i G =2%。路肩宽b J =0.75m ,路肩横坡i J =3%。某平面曲线转角α=34˚50’08”,半径R=150m ,缓和曲线L s =40m ,加宽值b=0.7m ,超高i h =3%,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之差: ①K7+030;②K7+080;③K7+140;④K7+160。 解:设计速度为30km/h 的三级公路,查表得其i h =3% R<250m ,在平曲线内侧(右)加宽。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m R L L q s s 988.1924022 3 =- = 内移值:m R L R L p s s 444.02384243 4 42=-= 切线长:m q p R T 19.672 tan )(=++=α 缓和曲线角:"22'3876479.28︒==R L s β 曲线长:m L R L s 17.1312180 )2(=+-=π βα 主点桩号: ZH=JD-T=K7+086.42-67.19=K7+019.23 HY=ZH+Ls=K7+019.23+40=K7+059.23 QZ=ZH+L/2=K7+019.23+131.17/2=K7+084.82 HZ=ZH+L=K7+019.23+131.17=K7+150.40 YH=HZ-Ls=K7+150.40-40=K7+110.40

桩号 路基宽度 超高值 左 右 左 中 右 ZH K7+019.23 4.25 4.25 0 0.0925 0 K7+030 4.25 4.44 0 0.0925 0.07 HY K7+059.23 4,25 4.95 -0.021 0.1275 0.26 K7+080 4.25 4.95 -0.021 0.1275 0.26 QZ K7+084.82 4.25 4.95 -0.021 0.1275 0.26 YH K7+110.40 4.25 4.95 -0.021 0.1275 0.26 K7+140 4.25 4.44 0 0.0925 0.07 HZ K7+150.40 4.25 4.25 0 0.0925 0 K7+160.00 4.25 4.25 0.0925 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路基宽度8.5m ,路面宽度7.0m 。某平曲线 R=125m ,Ls=50m, "48'3251︒=α。平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解:查表可得,停车视距为75m ,超车视距一般值为350m ,加宽b 为1.5m 。 视点轨迹线半径m b R R s 1235.12=+-= 缓和曲线角 "33'27116479.28︒==R L s β 曲线长度 m L R L s 46.1622180 )2(=+-=π βα (1)L>S>L m S L l 73.43)7546.162(21 )(21=-=-=' 14.10]})(1[6arctan{2=' +'+=l l l l R l S δ 51.5))(2 sin( )2 2cos 1(='--+--=l l R h S δα β α≦1.5+1.5+0.75+3=6.75m 符合停车视距要求 (2)S c >L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察设计知识点 1.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 2.道路的功能 : 道路能为用路者供给交通服务的特征,它包含经过功能和通畅功能。经过功能: 道路能为用路者供给安全,快捷,大批交通的特征。通畅功能 : 道路能为用路者供给与出行端点连结 的特征。 3.公路按功能区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区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公路技术标准:在必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纳的技术指标系统。 7.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 : 准备、实行、总结。详细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 计、动工准备、施工、完工查收、通车运转、后评论。 8.平面线性三因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战胜较大坡度 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降落,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次增添,对行 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淆行驶,必定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致使通行能力降低,增设 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别出去,提升小客车行驶自由度,保证行车安全,提 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泊车, 可防止减少车辆和人员损害。 10. 为何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由: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一样,此中 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倾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添路面宽度,以保证圆曲线上 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由: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 分力抵消一部分别心力,改良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取一个向圆曲线内 侧的横向分力,用以战胜离心力,减少横向力,进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 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固、知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坦地经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防止的组合:1)防止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防止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凑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防止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防止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防止在长直线上设置斜坡或长 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防止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野中止的线性。 12 .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按照②离心加快度渐渐变化,游客感觉舒坦③超高及加宽 渐渐变化,行车更为安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添线形雅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何要限制均匀纵坡及合成坡度:( 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当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防止急弯和斜坡的不利组合,防备因合成坡度过大 而惹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14.为何要设置缓和曲线 : 为了使路线的平面线形更为切合汽车的行驶轨迹,离心率渐渐变化,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 适 15.越岭线的展线方式有三种: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 16.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1.定导向点 2.试定路线导线 3 .初定平曲线 4.定线。 17.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 (1 )定导向线 1)剖析地形,找出各样可能的走法 2)放坡定坡度线 3)确立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 . ( 2)修正导向线 1)试定平面和纵断面 2)一次修正导向线 3)二次修正导向线。( 3)定线 18 . 选线的方法和步骤: 1)路线方案选择( 假如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 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 -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IV 档以30km/h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解: f =0.015,G /G ′=1/0.9,负荷率取为:U =90%,则 海拔0m 时,海拔系数ξ=1.0,λ=(ξ G /G ′)=1.111 海拔1500m 时,海拔系数ξ=(1-2.26×105×1500)5.3=0.833,λ=0.925 IV 档时, 36T max N 32 N M 17.036()P =+=7.875710(-)21.15Ug h M M K A G g n n -⎡⎤-⋅--⨯⎢⎥⎣⎦ 24T M max N 2N M 5.305Q =() 2.917510(-) Ug h n M M r G n n --=⨯ 2-2 max max 2 -[-] 5.532210(-) N T M N M V M Ugh W M n rG n n = =⨯ 2 5.699%D PV QV W =++= H =0时, 000arcsin0.0483 2.77 tan 4.839% i αα==== =故: 同理: H =1500时, 1500150015002.162 tan 3.775% i αα== =故: 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 (1) 当R =500m ,i h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 (2) 当V =80km/h ,i h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解; 由2 h =127V i R μ-, (1 )97.6km /h V ===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一条公路的等级是在公路阶段,通过经济和交通调查,进行分析、论证和比较,在设计任务书中确定。 2、三阶段设计是指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3、公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结构组成和组成。 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年。 5、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称为。 二、选择题 1、我国二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是指 A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C混合车辆的数量 D各种车辆折合成半挂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2、一阶段设计是指 A施工图设计 B技术设计 C初步设计 D方案设计 3、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勘测设计一般应采用 A一阶段设计 B二阶段设计 C三阶段设计 D四阶段设计 4、确定公路等级的时间是在 A规划阶段 B勘测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B竣工阶段 5、两阶段设计是指 A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B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C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D技术设计和变更设计 6、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为 A一阶段设计 B二阶段设计 C三阶段设计 D四阶段设计 7、公路等级的划分依据有 A车道数 B交通量 C地形 D设计车速 8、初步设计应编制 A决算 B概算 C修正概算 D预算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 一、填空题 1、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 2、横向力系数μ越大,则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越。 3、横向力系数μ与V、R、I的关系式为。 4、汽车牵引力的大小与车速成。 5、汽车行驶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阻力包括。 二、选择题 1、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道路纵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道路阻力系数Ψ为 A Ψ=f+I B Ψ=f-i C Ψ=f·I D Ψ=f/i 2、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 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 克服的纵坡度i 为 A i=D+f B i=D-f C i=Df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 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通过实地测地形图,在图上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标准,结合地形地物,进行选线、定线,设计纵断面与横断面,然后实地放线。加深对理论知识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测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两周〔第19星期一至20周星期四〕 三、实习地点 益阳市秀峰公园 四、实习内容 在平原微丘区域内,按指定地点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100米,长度每组1000米左右。然后拼接地形图。将地形图拼接好后复印,在复印的地形图上按一般三级公路线性标准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设计行车速度40千米每小时,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7米,路肩宽7.5米,车辆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选定弯道不少于2个、长度不少于500米的线路。设计完成后,进行实地放线。 五、使用仪器 所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计算器、绘图用具等。 六、实习进度 〔1〕第1天:发动实习、分组,领取仪器,搜集资料、现场踏勘; 〔2〕第2—3天:测绘带状地形图; 〔3〕第4天: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 〔4〕第5天:放样; 〔5〕第6天:测绘横断面。

七、个人心得与总结 两个星期艰苦的道路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这十几天对我们真的是一种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实习过程是苦的,早上大家起得又早,中午又不休息,吃完饭就拿者仪器出去了。有的组为了赶进度,连中午饭都不吃了,有的就整天泡在那里。“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噫!〞最困难的是测量过程,虽然这学期上过课,也有过测量实验,但是只是理论上的学习,没有实际操作,半生不熟的。比方使用全站仪的时候,拿出仪器后我们就调,但不管怎么调就是有些需要的数据读不出来。调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是不行,最后还是请老师给我们具体讲了一下调的顺序和按键的方法,我们才没耽误珍贵的时间。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找老师解决,不要逞英雄。实习过程中还表达出了团结,精神,特别是碎部测量的时候。分经纬仪和全站仪2组同时进行碎部测量,大家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是闲着的。初时我们测得不快,随着大家对过程的慢慢的熟悉,大家的配合越来越好,不一会一个点就被我们标在画板上了,读数员读出上中下丝后,立尺的马上换到下一个立尺点,然后读数员读出水平角和竖直角,记录员记完数据后,计算者马上将水平角换成度的形式读给画图员,然后计算员马上算出上下丝之差,水平距离再报给画图员,接着计算员算出高差和高程。有时读数员读得太快,记数员和计算员忙不过来,大家就歇一会儿,等点画到图上才又开始读数。在建筑物的特征点被我们一个一个标出后,我们会停下来,等建筑物被画出来后,我们才又继续。第一天测时我们完成了两个控制点,画出了一些房屋,公路,这些都还好完成。一天下来我们感到非常的累,但我们感到非常的充实!虽然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它留给我很多很多。首先它进一步熟练了仪器的操作和测量的步骤和过程。其次他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测量中大家团结一致的精神让我感受到团结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会多么的重要!再次,大家敬业的精神使我感动,以前大家是最爱睡中午觉的,但实习过程中,大家为了赶进度,吃完饭人到齐就出去测了,都没休息一下。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2 一、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1114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 本理论、标准, 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 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 《路基路面工 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 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课程类型: 道桥方向专业课 学 分:2

2. 《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 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 学时。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 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 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3. 公路勘测设计程序。 4. 道路勘测设计依据。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 4 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二、教学内容 1.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2.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性能(汽车的动力因素;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性能)。 3. 汽车的行驶稳定(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 第三章平面设计(5 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道路平面的基本线形概念;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线形设计;熟悉行车视距和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铁路:运距长,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高,是运输的骨干,一般用于大宗长距离及人流的运输,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利用天然水资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 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用于长途旅行、国际往来及鲜活、高档货物的运输; 管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的优点,但其仅适用于油、气、水等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的特点: 1.机动灵活:汽车车辆可以随时调动,能迅速集散货物,并可随时发运,节省时间。 2.迅速直达:是“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可将货物直接送到用户手中而不需中间转运,也不受运输路线等限制和影响。 3.适应性强:既可用于小批量运输,也可大量运输。 4.服务面广: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小,可伸展到山区、农村、矿企业、机关、学校直到家庭用户。 5 .汽车的燃料较贵,单位运量小、污染大。 2.公路、城市道路如何分级?其依据是什么?公路的设计年限是如何选用的? 我国的公路则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按照城市的规模、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分为Ⅰ,Ⅱ和Ⅲ三级,大城市采用Ⅰ级、中城市采用Ⅱ级和小城市采用Ⅲ级设计标准。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为20年;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为15年:四级公路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 3.城市道路如何分类的?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的城市道路相应地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为仅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对于主干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行驶的形式。 4.什么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通行能力? 路上行驶着不同类型的车辆,各具不同的尺寸,对道路的几何尺寸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道路几何设计时,通常选择一些车辆作为设计车辆,这些车辆的尺寸和行驶特性要求将对设计起控制作用。 计算行车速度是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道路条件的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人员能安全顺适地驾驶车辆的速度。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目)。其具体数值由交通调查和交通预测确定。 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它是正常交通条件下道路交通的极限值。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辆/小时)。 5.交通量如何折算? 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小客车折1.0辆,中型车折1.5辆,大型车折2.0辆;拖挂车折3.0辆。 6.两阶段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非计算题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公路分级的依据、公路分级、公路的技术指标P8 公路分级的主要依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公路技术标准:指公路路线和构造物的设计、施工在技术性能、几何尺寸、结构组成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是根据一定数量的车辆在公路上以一定的车速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要求,按理论计算和经验总结出的具体标准。 技术标准大体可分为三类: 1)线形标准2)载重标准3)净空标准 现行的技术指标 地形:是指公路所在的地面起伏形状,公路工程上将其分为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四种; 设计速度、行车道宽度、 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两侧路肩边缘间的水平距离; 极限最小半径:指平面设计时所能采用的平曲线半径的最小极限值; 最大纵坡:指在纵断面设计时所能采用的纵坡坡度的最大值; 车道数、停车视距 2、各种地形的特点P10 平原: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表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 微丘: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 山岭: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多在20°以上。 重丘:连续起伏的山丘,且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

3、设计车速的概念及作用P12 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作用: 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 4、交通量、设计交通量、通行能力等概念P13-15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 设计(规划)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车辆/小时表示。 基本通行能力:指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可能通行能力: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服务水平: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服务交通量:在普通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周期内能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5、城市道路红线的概念及作用P20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是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

道路勘测设计心得(最终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道路勘测设计心得 心得体会 一个多月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了,我确信这是一个让人收获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获阅历、收获成熟、收获自信的过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拿到任务书和地形图的时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密密麻麻的等高线,一段又一段的文字要求。但是,在张老师孜孜不倦的引导下,我和同学们渐渐地步入正轨。虽然这个过程中,我犯过很多的错误,有些甚至是很可笑的错误,现在回想起来都会忍俊不禁。 在渐入佳境后,我们通过查找大量的资料,包括好几本厚厚的规范,请教老师和学长,以及一遍又一遍的温习教材,推导公式,验算适用条件,用电子表格编个小程序等等,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项任务,虽然繁琐,但却很有收获!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明白了学校校训的含义所在:理论知识一定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我们需要自己琢磨,和其他人切磋。我们不仅要培养独立思考、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要提倡互利互惠双赢团队合作。 这次课程设计可以说是我一生的财富!不仅在于它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给我带来了新认识: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用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应该就是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的目的吧。 第二篇:道路勘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近一个月忙绿的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我切身感受到作为一个道路工作者的艰苦和辛酸。这一个月对我来说是一种考验,在这期间,我经历了各种困惑和迷茫,有难过但也有快乐。 由于课程设计期间还有很多其他课程和考试,所以我每次周六周日早上7点半就起床,带着电脑和课程设计的工具早早的去了自习室,每次看到空旷的自习室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辛酸,以前课程任务比较轻松,忙完学习任务之后还有很多课余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现在只能专心致志的来画图和计算,觉得自己很辛苦。但是当我真正投入到工作状态的时候,有感觉到其间趣味无穷,面对地形图上崎岖的山路,到平面上连绵平滑的曲线,再到险峻陡峭的纵断面,都无疑显示了他的魅力无穷。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 开始接到课程设计的时候,我曾一时感觉到无从下手,因为设计参数太多了,有切线T、外距E、缓和曲线Ls、曲线总长Lh、圆曲线半径R、转角α、p、q等,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说是有公式,但对于不同的曲线和不同的控制条件都有不同的算法,比如说有控制切线长的,有控制外距的,有控制圆曲线半径的。我曾反复推导,来回演算,,最后终于能熟练运用书上写的各种公式,对于各种控制条件我都能很快算出他的平曲线各要素。在此基础上,我自己动手设计了一条C形曲线,两条S形曲线,两条反向曲线。算完这些平曲线要素之后,我用这些数据输入我用Excel编的人机对话进行验算,得出的结果跟我自己算的结果一致,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表示我在平曲线这一块从开始的一团糟到现在的熟练运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证明我的努力取得了应有的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